当前位置:找书苑 > 武侠仙侠小说 > 赎清最新章节 > 赎清全文阅读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108回(3)
赎清全文阅读作者:让我随风而逝加入书架

  不过北美毕竟太远,每年平均移民最高达到五十万人已经非常恐怖了。这还是中国人有春运的潜在基因。

  好在陶髯廷提出了一个比较折中的说法:“姚总督,北美那里我也工作过,情况多少有些了解。如今藩镇肯定会尽最大努力确保移民,但以咱们的力量三百艘远洋大船已经是很沉重的负担了。你们那边也需要适宜调整一下人口结构,比如农产区最大的云海省?年产粮超过一千万吨,人口才一百多万,这肯定会造成农业过剩!先鼓励内部移民,多办产业,我们会切实贯彻外海移民,双管齐下才能胜利嘛。”

  姚俊笑了笑:“已经在办了。铁路修通后,正在鼓励内部人口迁徒。只要找到了铁矿,真正发展当地的工业化,到时候关东地区将会吸引大量人口,农业剩余自然也能顺利消费!只是那里远离祖国大陆,这不是怕大家忘了我们嘛。”

  陈柯便趁机刷了一下存在感:“你们放心去开天辟地!祖国和人民,永远是你们这些勇士的坚强后盾。”

  哗!……

  他的话,很快迎来了又一片掌声。

  再过二十年,就到英法战争了。

  如果世界格局没有大的变数,陈柯应该能继续猥琐发育。在这二十年内做好一切准备,让华人在北美真正立足。

  国会结束后,藩镇迎来了又一个新年。

  陈柯依照惯例,给乾隆皇帝上了一封折子。一是问安,二是谢恩,大面子上对这位皇帝还是挺尊敬。

  “老臣奉大清治理藩镇,已有六十年。蒙三朝隆恩,册封亲王,位极人臣,虽死不能报其万一。不过老臣身体日衰,恐年命不久,不知还能伺候皇上几何……”

  陈柯表面上只有十八岁,但实际年龄已经七十八岁了。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说得楚楚可怜。

  刚新政的乾隆也比较尊重他,回复了三个字:知道了。

  因为雍正以前叮嘱过这个儿子:藩镇只能安抚,不能裁撤。陈柯没有后人,只等敖死他再说。

  但陈柯却过得非常好,一点要死的迹象都没有。

  新年的昆明热闹非常。

  如今的昆明府,比六十年前扩大了将近十倍,人口已经超过三百万。其中农业人口只有三万左右,产业工人三十万。其他全部是第三产业人口。

  昆明成为了十八世纪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城。

  聚落是人类发展的根本。

  城区人口在三百万以上,才能支撑较发达的公共交通业,以及社会***体系。成为全国性大都市。

  昆明府的市政规划非常合理,也有相当的预见性。各主干道都二十米以上,每边单行线都能并排行驶两辆宽度达三米的电车或机动车。

  城市的交通已经非常发达,有轨电车每天都在固定的路线行驶。上班族,学生,出行市民们也都在站台等候,然后前往自己的目的地。

  各种机动车也一年比一年多了起来。马车已经很少看到了,昆明府在白天也禁止马车上主干道。

  机动车两侧,每天更是穿流着大量自行车,三轮车,人力车。日渐拥堵的道路也促进了各类交通规则的制定。

  比如红绿灯,交通警察,以及柏油路面上的各种交通线。各类提案经内阁转交到陈柯手上,他总能修改到最好。

  对于陈柯一开始把道路修这么宽,藩镇上下对其远见当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基于主干道的规范化,小一级的副干道,支干道,再到普通道路。昆明的发展一直都是有条不紊。

  而建筑的修建,一直都是采用兴亚式。这种新古典式建筑牢固,美观,经久耐用,建造起来也方便快捷。

  油汽燃料的技术革新,让各种建筑机械又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像吊车,挖掘机,推土机,打桩机,一直都在与时俱进,在促进发展的过程中完善着自我更新。

  建筑材料和钢铁的进步,让楼房已经能兴建九层半的楼房。单基速建房能直接造出五层半,和最早的双基房一样。

  陈柯不喜欢摩天大楼,加上人口膨胀快,所以新建工程大多都是五层半单基楼。

  这样的楼房居住方便,采光好,外观气派,老百姓也喜欢。最重要的是它盖得快。

  像最早的那种宿舍楼,当初盖一座要小半年。如今只用一个月就能收工,直接搬进去住人。

  只有像政府衙门,公共事业单位,比如银行,学校,医院,邮局等地方。采用九层半的双基大楼。

  这种大楼看着宏伟,而且样式不拘一格,各有特色。让藩镇政府的形象更显得光荣正确。

  宽敞的公路和兴亚式楼房,掩印着修旧如旧的古典建筑。它不像欧洲的新古典城市那样狭窄,阴暗,也不像后现代都市那样花哨,繁杂。

  明媚,阳光,大气。这是陈柯和整个藩镇的精神面貌。

  加上车水马龙的街道,拥者忙碌的人流,三百万人口的昆明已经从真正意义上成为了一个现代化城市。

  白天,这里永远是那样繁忙。但人流无论是行走,乘车,还是过马路,都是秩序井然,忙而不乱。

  而到夜晚,各式的彩灯就将府城照得透亮。忙碌一天的人也都轻松下来,享受休闲惬意的生活。

  各种吃喝玩乐的场所已经数不过来了。

  喜静的人有图书馆,茶室,剧院可以放松;好动的人更有赌场,运动场,游乐场可以好好尽兴。

  商家也发挥一切想象力,提供新的消闲娱乐方式。各种娱乐发明也层出不穷,尽可能的找到商机。

  这样的生活,让人们不光是发式衣着上开始现代化。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习惯也完全不同于老一辈人。

  比如澳洲银矿大量开发之后,铱金终于进入了化工行业。

  它不光让钢笔跌到了白菜价,同时也让怀表,传呼机等精密仪器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

  现在最便宜的怀表,价格已经从四百圆跌到了四十圆。而当下最普通的工人月工资就有一百圆以上。

  钟表已经是不可缺少的工具。生活节奏的加快,时间精确到了以秒为单位,没有人愿意浪费时间。

  传呼机和电话,更是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通讯器材。

  现在的传呼机功能越来越完善,还配备了“日”字数显。十位数字,不光能直接显示出来电号码,更能传递简单的语言:如“五二零”就是“我爱你”,或者通用短语。

  数显更能让传呼机当手表使用,价格在四百圆左右。但凡有点工作资历的人基本上都会配备一台。

  因为通讯实在太重要了。在现代化的都市,如果找你不到,就有可能错过努力争取来的机遇。

  就连年轻男女谈恋爱,第一次看对眼的时候也会互相留个纸条:这是我的号码,有空呼我!

  “呼我”,已经成为了人与人交流的日常习惯。

  密集的通讯需求,让相关行业滚雪球似的膨胀。单就昆明府,下辖就分为了十多个城区,为了保证信号覆盖,每个城区都有一套以上专门的基站衙门。

  而九百台的电话交换机,现在连一个城区都无法满足了。不光是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如今很多民营企业甚至普通百姓都安装了电话。

  传呼台,交换台和电报局的规模开始以几何倍数扩胀。它让许多女孩都有了职业,而且非常适合她们的专长。

  与传呼机一同走进普通人生活的,莫过于摄影器材了。

  南洋橡胶园的开发和石化工业的诞生,让底片也成了白菜价。原本政府都只拿来做行政工作的摄影机,如今在商场已经上货售卖。

  照像不再只是登记照,也不是领导们视察工作的新闻专利。普通人也有机会留下自己的美好青春。

  甚至藩镇王府已经留下了一段“动影”。那是成千上万张胶片连续在一起,用幻灯机投影后能够动的影像。

  动影和留声机组合在一起,能够切实留下最为真实的场景。只是现在影像和声音不太同步,时间也只有几分钟而已。

  于是在普通人消闲娱乐上,声音依然还是时代主流。

  现在无线广播已经成为了高档货,当然有线广播暂时得到了保留。每天早晚藩镇都会播放新闻。

  除此之外,广播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广播时间也越来越长,很多电台半夜都还有内容。

  音乐,歌曲,诗词,笑话,甚至还有电话互动节目,让不少人听广播已经成了习惯。

  而生活条件好的人,则能够买到留音机和磁带。它们能把广播节目录下来,还能录下自己的声音。

  学生用它来学习,成人用来听歌,听笑话。女孩子们则拿来听言情小说,经常听得泪流满面。

  留音机的普及,让声音走进了千家万户。三转一响已经成为了常态,现在流行的是大三转一响。

  比如机动汽车,有钱人已经能够买到了。以前只有政府官员才能乘坐的机动车,现在也有了私家货。

  随着钢铁技术和工业的革新,原本“我好方”的嘎斯车越来越圆润。特别是油汽车,那真是快速便捷。

  南洋公司股东的公子,就有一辆嘎斯轿车。除了颜色和牌照,那和藩镇郡主是一个待遇。

  每当他开着嘎斯车招摇过市时,街上的女孩都会眼睛放光。同行的男孩则会无能狂怒。

  “看什么看?你喜欢找他去呀,离开我呀!”

  “你吼个屁啊!我宁愿坐在嘎斯车前面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后面笑。”

  女孩当场大怒,就要走。

  急得男孩一把扔下自行车,上前跪在地上就抱住了女孩的腿:“我错了……”

  女孩的心也软了,把男孩扶了起来。

  “我不是说真的……”

  “我也不是说真的……”

  “我只有小三转一响……”

  “我也只要小三转一响……”

  

第109回 烟月扬州如梦寐 江山建业又清明
赎清全文阅读作者:让我随风而逝加入书架

  现在,藩镇普通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有好的也有坏的。

  这让伤痕文学又找到了市场。

  各种批判社会,揭露现实的散文,小说大行其道。各种报刊杂志也是混得风声水起,公共知识分子日益亢奋。

  人吃饱了,就要扯淡。

  这一切,似乎都是陈柯带来的,却也不全是他带来的。

  人民对他们的郡主有爱戴,也有讨厌他的。陈柯受的吹捧很多,挨骂最多的也是他。

  他叫周石,一个普通的九零后。父辈从湖南逃乱到了云南,算是半个昆明人了。

  周石只有小学文化,祖辈都是农民。因为藩镇革新让他有了上学的机会。

  周石读完了小学,经过实习后进了一家机床厂工作。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男人。

  在工厂实习的时候,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两人结婚后响应藩镇号召,一连生了八个娃。

  “多生娃不用怕,无非是添双筷子罢了。等娃到了六岁,就能上学吃皇粮,不用咱们操心!”

  事实证明,两口子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

  如今他们家不光人丁兴旺,而且老婆还享受国家津贴。成了英雄妈妈。

  周石今年已经四十多岁了。

  虽然文凭不怎么样,但凭着日复一日的熟练工作和资历,加上肯吃苦,很耐劳,居然也熬出了个三级技工。如今每月工资二百圆拿着,还有奖金。

  早上,老婆把周石叫醒。和孩子们围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早饭,齐乐融融。

  周家是单位分的房子,五层半的最上边那半层。虽然卧室矮了点,但地方大,三室一厅住得挺舒服。

  周石边吃早饭,边看报纸。哪怕不是文化人,但看报纸听广播已经成了习惯。

  周石的老婆就爱听广播。现在的言情小说,广播越来越好听,声情并茂,老娘们儿就好这口。

  但对周石来,现在的报纸才真是越来越好看了。照片都能印在上面,图文并茂。

  不过现在的报纸,广告也是越来越多。毕竟报纸本身不赚钱,靠的就是发广告。

  “又看这个美女哪?”

  老婆边盛饭,边哼了一句。

  这让周石连忙把报纸放到了一边:“我看新闻哪,朝庭已经晋封咱们郡主当上亲王了!……”

  “关你屁事,你又不是王后!”

  吃完饭后,孩子们都去上学了。

  “爹再见,娘再见!”

  “乖,学校听老师的话!路上注意安全……”

  最小的那个娃由老婆带到单位的托儿所。这是职工福利,和上学一样是不要钱的。

  周石的老婆,是电话交换机操作员。人漂亮贤惠,工资还比他高,大家都说周石是个有福气的男人。

  “路上当心!”

  虽然因为报纸的事和男人呕了气,但老婆临上班时还是叮嘱了一声。这让周石的心里暖洋洋的。

  周石上班骑自行车,老婆是搭有轨电车。二人出了小区,就在电车站台分了手。

  之后周石赶到单位,和车间的同事们打着招呼,换上工作服。很快就投入到了一天的紧张工作。

  周石工作熟练,手脚快。任务完成一小段,还能和几个同事一起到车间外透透气,抽根烟。

  “来,抽我的!”

  “哟老赵,云烟啊?你小子真够舍得。”

  同事们抽着烟,一个个直啧嘴。

  中午,大家一起在食堂吃饭。工作餐是免费的,车间工人还有津贴,点一个自己喜欢的大菜。

  于是几个相好的朋友一人点一个大菜,拼桌吃饭。饭桌上红红火火,好像下馆子一样。

  “老周,你儿子今年能考上大学吗?”

  “嗐,不指望!他能读到中学就够不错了,只要以后能找个事,娶个媳妇儿,我也就放心了。”

  午休结束后,大家进了车间继续上班。虽然干活辛苦,但一想到老婆孩子,周石就有使不完的劲。

  下午五点半,工厂按时下班。周石和同事们道了别,骑上自行车就往家里赶。

  虽然很多同事喜欢出去喝点小酒,或者玩点花样。但周石是个老实人,恋家。

  晚上回到家,老婆已经先回了。孩子们放了学也陆续回到家里,一起吃晚饭。

  晚饭的时候,周石才会喝点小酒。

  “爹,我想住校。”

  吃饭的时候,大儿子忍不住说了一句。

  周石说道:“住校干什么,家里不挺好的吗?”

  儿子说道:“爹,最后一学期过完,就要高考了。我想冲一把,一定要考上大学!”

  “考大学干什么,毕业了找个体面工作不挺好吗?”

  老婆盛了饭,说道:“你这个当爹的,也不为儿子的前程想想。上了大学才是真正的人才,才能为你的女王殿下效劳!”

  说着冲儿子笑了笑:“住校去吧,娘支持你!”

  “谢谢娘!”

  儿子高兴的笑了,但也回头说了一句:“谢谢爹!”

  周石看着高大体面的儿子,也笑了笑:“那就好好学,一定要考上!”

  就像周石这代九零后比父辈高出一大截,他的儿子也比他要高出一大截。老一辈人和现在的年轻人站在一起,几乎就只到他们的肩膀。

  这让周石对自己的儿子非常自豪。

  周石是个普通人,也是个老实人。对于上层社会的生活并不了解,也并不向往。

  不过他挺爱戴郡主,就像他老婆不待见郡主一样。好在郡主不是皇上,偶尔发几句牢骚也没事。

  “对了克开,你昨天和女朋友吵架了?”

  周石喝了口酒,忍不住又问了儿子一句。

  但年轻人有些不想提这个:“没有,说了几句气话罢了。”

  “她说要大三转一响?”

  “都说了,那是气话。”

  “她要不想过就分了呗?这种女人有啥好,像你娘……”

  “都说了是气话!您烦不烦。”

  年轻人很恼火。他不知道父母为什么总爱打听儿女的私事,他已经是个大人了。

  “我是你爹!”

  “爹也不能打听我的隐私!”

  “我……你去住校,别回来了!”

  “不回就不回!……”

  一家人其乐融融,但偶尔也会吵吵闹闹。年轻人和老一辈的思想,总是会有代沟。

  不过到了第二人,家里人又和好了。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年轻人又在学校遇见了女朋友。

  “你准备报考哪个大学?”

  “我想学法律。你呢?”

  “我想学机电……”

  吵过架的年轻男女,很快也和好如初。

  生活有喜有忧,有尽人意的,也有不尽人意的。或许普通人都认为,生活就是这样吧。

  但直到年轻人真的考上大学,去服兵役的时候。在关中军营巡防,他看到了境外大清的百姓。

  “我去,野蛮人?”

  年轻人震惊了。

  ……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藩镇认为大清“野蛮”,“落后”。或许就是从年轻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开始的。

  他们感觉那种剃了头,留辫子的发型实在是丑到家了。老式的旗装和马褂怎么看怎么别扭,僵尸一样。

  当从历史课本上得知“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之后,更有不少年轻人愤怒了。

  虽然嘴上总会发牢骚,但在他们的心里,藩镇才是他们的“国家”。大清不是,起码不完全是。

  因为藩镇的课本一直在更新,每一届都有变动。每光复一片领土,都会变成“自古以来”。

  藩镇现在领土广大,人口繁茂。

  他们有自己的“国旗”,“国歌”,仪式感让人民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和发自内心的骄傲。

  因此当藩镇宣传移民号召之后,许多有志之人都积极响应。更有人带着家小移民北美参加建设。

  藩镇也并不会拿人民当苦力。因为东胜神洲的关东地区,发现了大铁矿,高原山地已经有了大煤场。

  当地开始了五年计划,藩镇也积极做产业转移。这需要大量人才和人力的投入。

  只要有一技之长,都有晋升加级,奔向更好的前程。哪怕没有一技之长,卖膀子力气也能混得更好。

  因此移民中,奔前程的自然是藩镇的人。卖力气的,则是大清那些为了谋食的穷苦人。

  如今大清下南洋的,多是广东福建,以及与之相邻的湖南,江西,浙江南部的人。

  去北美的,则是离尚海较近,如安徽东部,江西北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的人。

  藩镇领导说,这些都是我们的同胞。我们要帮助他们,一起把新家园建设好。

  不过嘴上这样说。

  等上了轮船,藩镇的人大多是进的上等舱。他们衣着体面,提着行李箱,好像是去秋游。

  大清的人多是进下等舱。这些人很多衣着破烂,背着大包小包,蓬头垢面,好像是去逃荒。

  到了目的地,藩镇的人都会到当地招待所。拿出自己的证件,很快就能找到体面的差事。

  到达北美之后,大清的人则会被聚集到收容所,住蒙古包。然后由生产队长分派去挖矿,卸车,有的是力气活等着他们。

  不过他们并没有怨言。因为这里吃得饱穿得暖,简直像天堂一样,是名符其实的东胜神洲。

  藩镇的移民同样很满足。很多多年没有得到晋升的人,一到这里就提了干,前程一片光明。

  藩镇中更有大企业的股东老板,也带着资源前往北美。

  “为什么要去那儿,去南洋机会不是更多吗?”

  有人这样问。

  老板刁着烟,呵呵一笑:“是个人都能参与的投资,还叫机会吗?”

  眼光精明的人,已经开始意识到北美的价值。一股脑儿往南洋跑的移民习惯,也在他们的带动下悄然发生着改变。

  北美地区,每年保持着五十万以上的华人移民涌入。加上产业结构的合理规划,终于日渐繁华。

  因为新大陆的产业分工没有历史遗留。总人口一直在增加,农业人口几乎没有大的增长。

  乾隆六年,那个叫周克开的年轻人大学毕业。

  他带着妻儿走下远洋巨轮,来到了风光怡人的夏威夷岛。当地工作人员马上组队迎接。

  “参见大人!”

  周克开是夏威夷新上任的县察使。他在校时成绩优异,武功高强,是特地委任到此处引导宪政的。

  “诸位免礼!”

  很快,周克开和妻子儿女一同坐着官派的帆布蓬车,抵达了气派的司法衙门。

  周克开的夫人流露着会心的笑容。

  藩镇外放官员的待遇一年比一年好了。如今一个县级干部,工资就是四百五十圆。

  而且吃,住,用都是公派的不说,一年的养廉津贴更是有四万五千圆。

  外放到夏威夷的官员,都是被重点培养的对象。前任中如谢济世,陆生楠,无不是东胜神洲的封疆大吏。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周克开看了身边的老婆一眼,忍不住吐了句嘈:“我一定会让你坐在嘎斯车前面笑的。”

  “德性!”

  老婆给了他一个白眼。不过她抱了抱已经睡着的孩子,脸上笑意浓浓。

  

第109回(2)
赎清全文阅读作者:让我随风而逝加入书架

  大清朝庭或许并不知道,藩镇认为他们是野蛮人。起码乾隆皇帝并不认为自己是野蛮人。

  相反,他觉得自己是最优秀的,优秀到让人窒息。

  乾隆一上台,就废除了雍正皇帝的许多新政。这让他赢得了公共知识分子的拥戴,说他是一代仁君。

  乾隆觉得汉人百姓涌进关外,对祖宗的风水非常不利。于是下令闭关,不许老百姓再去谋食。

  乾隆又觉得开海通商非常不好,扰乱人心,影响国家稳定。于是下令禁海,不许老百姓出海谋生。

  乾隆还觉得那些微弱的工厂非常碍眼,属于奇技淫巧,搅乱人的思想。于是关了工厂。

  他的理由也很充分:很多东西买进来很便宜,自己造成本反而更高。造不如买,买不如租。

  反正他的皇阿玛留下了很多钱。除了国库的五千多万两银子,体制改革后的红利更是可观。

  这让关外很多人都失业了。好在关外很大,这些人能再垦田谋生,促进北大荒的建设。

  而且乾隆闭关后,并不能阻碍老百姓建设北大荒的热情。很多人原本不想去,但这一禁他还偏要去。

  闯关东的人更多了,让乾隆非常头疼。

  同样,乾隆禁海后,也不能阻挡老百姓当海贼王的梦想。很多人原本不想出海,这一禁他就偏要出海。

  出海的人也更多了,这让乾隆非常愤怒。

  “这个吴珂,当真是老不死。老而不死是为贼!”

  因为传言藩镇的人居然瞧不起大清,视他们为野蛮人。这是满清朝庭最忌讳的事情。

  南巡的时候,乾隆还打听了一下藩镇的人是怎么治理州县的。

  “听说他们不考科举,搞的什么新学。当官儿的都不是科甲出身,好像是老百姓一起抓阄!抓到了谁就是谁。”

  “他们看见王爷和官员也不跪拜,说当官是为国民服务。哎呀啧啧啧……”

  “那里的人都对吴郡主意见挺大,见天儿的有人骂她!吴郡主居然也不管不顾,当真是失了朝庭体统啊……”

  “那些刁民眼里没有郡主倒还罢了,许多人眼里居然都没有我大清皇上!目无君父,无法无天哪……”

  “简直是胡闹!这个吴珂,根本不懂朝政,枉自辱没了我大清爵禄!她居然还能治理藩镇这么久,当真是不可思议。”

  乾隆大帝怒极反笑。边和江南美女打情骂俏,边在心里琢磨着自己的宏图大业。

  到了现在,藩镇还有因各种问题无选举资格的老百姓。集合在一起围衙门,游行,闹得沸沸扬扬。

  为了全民普选的事,藩镇就没有真正消停过。

  南巡回亰,玩了一票江南美女也无法平息乾隆大帝的火气。他受够了,无法再忍耐了。

  “这都是藩镇害的,带坏了老百姓!朕要撤藩!”

  朝庭做出了决定。

  张廷玉连忙出班跪陈,恳请乾隆收回成命。

  “皇上,先帝有遗训,藩镇只可安抚不能裁撤啊!”

  但乾隆依然铁了心要撤藩。更何况,他和张廷玉并不像康熙雍正朝那样君臣融洽。

  “退下!一天到晚太庙太庙,你就不能想点正经事吗?”

  张廷玉的老脸一时胀得通红。他只得满面羞惭的缩到一边,再也不敢说一个字。

  乾隆从御座上站了起来,威风凛凛地说道:“我大清自入关后,励精图治几代人。如今开创盛世,钱粮丰足,兵甲百万,只有吴藩尾大不掉,影响国体。朕决定撤藩平叛!”

  一堆士大夫们马上附和起来:“皇上圣明!”

  群臣皆赞,让乾隆感觉非常满足。

  他觉得当皇帝就该这样。所有人都围着他转,所有人都得按他的意志生活,所有人都应该颂扬他,而且还要以他规定的方式来颂扬。

  乾隆六年年底,乾隆大帝下旨撤藩。

  但事情证明,不作死就不会死。

  ……

  “什么,撤我的藩?”

  平西王府。

  陈柯躺在摇椅上,惬意的捂着热水袋。哪怕他并不怕冷,不过捂着总归舒服一些。

  如今,热水袋这种“高科技产品”也成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包括旁边的取暖器。

  “是啊郡主,圣旨已经发到郑州了,请您去接旨呢!圣旨上说,如果郡主不撤藩,朝庭就要扫平藩镇。”

  坐在陈柯旁边的,是一位年轻的新秘书。他现在的筷书有好多个,这位是秘书长,名叫黎相民。

  说这话的时候,黎相民多少有些忍着笑。

  陈柯也说道:“这大清的皇帝,当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由着他们搞下去,中国未来堪忧啊?”

  黎相民说道:“郡主的意思,是要开展反击自卫战?”

  陈柯从摇椅上站了起来,看了一眼墙上的地图:“当然,我肯定不会伸着脸让人打。只是这种事情,最好还是由国会通过,毕竟遵守宪法从我做起么。”

  黎相民也跟着站了起来:“那学生马上准备发言材料。”

  虽然陈柯有宣布紧急状态,颁发王谕的特权,但这些年他一直都很克制。要用也是用得恰到好处。

  比如有人故意犯罪,却钻了法律的空子。陈柯一纸王谕就能收拾掉他,无论是官民百姓都是一片叫好。

  这才是紧急状态的正确打开方式。

  而宣战这种摆在明面上的事情,就得走个流程。因为仗怎么打,打完了怎么办,都需要钱去折腾。

  议会最大的作用首先是预算,每一件事都要把利益最大化。陈柯做事也要符合这个时代的思想。

  几天后,正好是国会召开的日子。

  不出所料,议员中的确有反对开战的人。当然他们并不是怕满清,而是不愿意投入战后建设。

  ……

  “……现在藩镇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已经彻底和满清划清了界限。如今各地都已经普及教育,就连海外领土中也只东胜神州尚未纳入试行宪政的体制。若是光复满清的更多省份,当地又要从封建时代开始投入,其成本比海外领地要大得多!所以我个人不倾向于向满清开战,而是直接拒绝其所谓的圣旨,划清界限即可……”

  ……

  “……我不同意刚才这位议员的观点!所谓的建设成本是什么,无非是教育的投入,基建的投入。满清所辖的中国其他行省,人口基数大,市场潜力也非常巨大。而且以我们现在的发展惯性,基本上二十年就能够改变一个地区的面貌,到时我们的收益将比预计的还要大得多!所以我个人认为应该展开反击自卫战,同时商定需要光复的领土,并和满清展开谈判……”

  ……

  “……这方面请允许我提一点不同的意见。满清留存的现实意义,就在于他们能制造许多贫苦游民,然后由我们掌握移民投入到海外建设。这方面比西洋购买奴隶要更好操作,试想如果没有满清而只有我们自己,从哪里寻找这些同族同种又勤劳可靠的劳动力呢?因此我个人认为,光复全国是迟早的事,但决对不是现在!起码不是新大陆建设完成之前……”

  ……

  “……既然如此,我代表宣战方提出一个折中的提案。我们只光复直隶,山西,陕西和甘肃,把满清的皇帝赶出关外。这四处省份自然条件较差,人口一直较为稀少,光复之后发展建设的投入也会较低。一方面可以缓解各高等学府毕业的后备干部就职,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另一方面把满清和江南腹地分离,便于以后继续开展移民……”

  ……

  “……这个意见我比较认同。但我更倾向于解放江南地区,如果由我们自己管理同样能够进行移民……”

  ……

  “……反对。郡主曾经提出国家建设方案,是有可行性依据的,那就是要治理黄河,北拒沙俄!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拒绝经济利益,但经济利益永远是依附于国家利益。我个人更倾向于之前那位先生提出的议案,光复北方四省……”

  ……

  “……我也比较倾向于这个观点!以我们现在的行政力量,解放北方四省,可以更快的治理好,让其恢复秩序。而中洲和江南地区想必大家也了解,当初的宗族暴乱和土司反叛,给藩镇和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害。所以我认为光复国家,并不是单纯在领土意义上的光复,还是思想,是文化,是文明的光复……”

  ……

  “……要说收益,北方并非是不毛之地!煤,石油,天然气,这都是有巨大潜力的战略资源……”

  ……

  “……江南是科举毒害重灾区!没有碾压式的体量和文化支柱,就是光复了也会再度沦陷的……”

  ……

  国会的讨论很激烈,但过程很理智。基本上没有假大空的口号,都是从实际情况出发。

  经过探讨,议会提出的可行议案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不打,最多抵抗在边界之外。

  一类是打,光复北方四省。

  另一类也是打,光复江南诸省。

  最后,议会以投票表决。

  如今加入试先宪政的省分越来越多,议员总数已经有五千多人。不过投票方式也越来越先进了。

  议会采用电子计票,投票结果很快就出炉。

  不打的只有八百二十票。

  光复北方四省的三千二百三十一票。

  光复江南诸省的一千九百六十六票。

  于是光复北方四省的提案,以最多票数,并超过半数表决的结果一次性通过。

  国会最后得出的结论,“对乾隆这种巨嘤,只有先揍他一顿,才能让他知道什么是讲道理”。

  会场上,所有人都站起来鼓掌,陈柯也和大家一同鼓掌。他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

  因为这个提案就是他构想的。

  为什么陈柯构想的提案,总能在议会上被人提出来,然后非常顺利的通过呢?

  这就是昭核的秘密了。

  “这不昭核?这很昭核!”

  

第109回(3)
赎清全文阅读作者:让我随风而逝加入书架

  次日。

  陈柯以藩镇海陆军大元帅的身份,来到了军事部总参谋署。

  吴国贵在前年已经去世,现任的军事部尚书正是夏云贵。

  夏云贵如今也是两鬃斑白了。他不光是藩镇军事部尚书,还是总参谋署的参谋长,中原兵马大都督。

  另一位同样已经须发苍白的军官,正是吴宝宇。他是藩镇的外务部尚书,身兼海军大都督,副参谋长。

  另外,还有正值盛年的李翔羽,吴方泊,岳钟琪等新生代的将领们。

  岳钟琪如今统领中原三个师,是一军之长。不过这个时代的习惯,高级军官还是习惯称之为“提督”。

  李翔己是廉州府海军提督,吴方泊是尚海府海军提督。另外还有一位台海府海军提督,傅斌人。

  看见陈柯后,众人都敬了个礼。

  “郡主!”

  陈柯点点头:“老夏,老吴,先辈未竟的事业,就要由咱们来完成了。国会上大家只讨论形势,更要注重民族团结,没有喊出响亮的口号。所以我在这里想问一句……”

  说到这里,他用如炬的目光望了大家一眼。

  “我们一直以来,是为什么而战?”

  夏云贵和参谋署所有的高级军官,都齐齐地开了口。

  “驱逐鞑虏,复兴中华!”

  陈柯说道:“对,就是为了这而战。这么多年了,我们终于能把这句话说出来,开始布置作战任务吧!”

  “是!”

  ……

  陈柯的藩镇本土如今有八千多万人,常备陆军多达四十万。另有后备役八十万,民兵一百六十万。

  常备海军也有十万。

  其中,西南边境一直都有一个军驻守,威慑接壤的东南亚诸国。贵州和两广边境也有一个军驻守。

  另外关中地区驻守一个军,河南地区驻守有一个军,湖北驻守有一个军。昆明还有卫戍司令部。

  因为藩镇现在交通发达。所以在进行战前动员之后,很快就能集结主要兵力。

  出兵方式很简单:北出河南,直取直隶。

  朝庭原本在进行了藩务运动后,实力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打赢了老毛子令其信心膨胀。

  结果双方一交手,依然被打得一塌糊涂。

  按照道理说,朝庭和藩镇的武器已经没有绝对的代差了。很多基层军官还是在藩镇学习过的。

  但就是打不过,而且比以前输得还要惨。不到半个月,直隶全境溃败,藩镇的二十万陆军已经逼进顺天府。

  另外,尚海和台海两陆海军北上直取大沽口。海军陆战队在八里桥遇上了守备师郊的蒙古骑兵。

  但仅过了三天,蒙古骑兵在八里桥惨败。天津府告破,海军陆战队已经到了北亰东郊。

  “皇上,如今正值夏末!臣请皇上移驾行宫,木兰秋狝,以行万年之礼。”

  朝堂上,张廷玉连忙向乾隆告急。

  旁边的士大夫当即反对:“胡说八道!皇上乃是一国之主,岂能临阵脱逃?理应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张廷玉赶紧打断了他们:“木兰秋狝,怎能说是临阵脱逃呢?”

  乾隆也连忙说道:“对对对,张中堂言之在理!祖宗大法,不可轻废,即刻启程!”

  不日,皇帝摆好仪仗,起驾离亰。

  北亰城里顿时一片混乱。不少人传言,“藩王造返啦”,“马上要打进亰城,大家快跑啊”。

  除了皇帝之外,跑得最快的当数四九城的旗人了。

  北亰有几十万旗人。

  听说南蛮子打来了,很多人并没有展露出八旗威名。而是收拾了家当细软,成群结队的夺城而逃。

  不光是旗人。

  许多亰管,富商,还有那些忠心于皇帝主子的汉人也都哭哭啼啼收拾东西上路。

  军队中还有战地记者,拿着前面装有玻璃镜片,小炮筒一样的机器。对着这些逃民一个劲的照。

  “可惜,没把乾隆皇帝拍下来!”

  朝庭的军队已经逃散得差不多了。攻入北亰的时候虽遭遇了一点零星的抵抗,但城门很快就攻破。

  四九城中尚有没来得及逃走的旗人平民,有一部分要拼死抵抗。另一部分则在想办法要逃出城。

  许多旗人妇女,纷纷拆下引以为傲的头饰。去估衣铺买了汉人的衣裙,随家人悄悄出逃。

  城破之后,藩镇部队整齐有序的进驻首都,并没有烧杀抢掠,也没有扰民。

  但在进入内城的时候再次遭到了抵抗。

  抵抗并不大,但他们的抵抗也彻底激怒了藩镇军队。岳钟琪用大炮轰破城墙,率军冲进内城,见人就杀。

  藩镇军队中的年轻士兵和军官,已经被热血冲昏了头脑。扬言要报复“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血仇。

  结果,许多无辜的妇女儿童也惨遭杀害。很多旗人的脑袋被砍了下来,扔到井里,将井窖子都塞满了。

  一名老妇和媳妇在逃命的途中,被士兵抓住。

  老妇衰求道:“我也恨祖辈当初滥杀汉人,但你们杀我们这些妇孺出气,又有什么用呢?”

  年轻士兵似乎有些动容。但在同伴的催促下,还是将这一家妇孺都枪毙了。

  战争一经打响,就很容易发生惯性死亡。这是陈柯也制止不了的,当然他也没有下令制止。

  而岳钟琪在北亰直接下了军令十条,“禁止私藏满人”,“勾结满人者斩”。军队攻破北亰内城后,杀人无数,焚毁了大片旗营房舍,内城成了一片尸山火海。

  不光是满人。就是在北亰传教的西洋教士,外国侨民也有被误杀的。

  一位意大利神父在日记中写道,“内城到处都是满人的尸体”。

  还有其他的欧洲侨民也记载,“无论长幼,男女,甚至小孩,都同样被杀……房子被烧光抢光,那些希望躲过这场风暴的人最终也被迫暴露。藩军在屠戮之后,放了一把无情的大火,把鞑靼城焚烧殆尽。那些试图逃出来进入汉城的人,一出现在大门,就被砍倒在地。两名藩军的年轻军官后来回顾时承认,‘没有必要杀死这么多满人士兵及其家属。’”

  ……

  “当满人发现抵抗徒劳无益,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跪在地上,放下手中的武器,请求藩军放他们一条生路。当他们跪下时,他们就被射死了。有时,整整一排都被射杀。在一个路口,十到二十人的一排满人就这样被无情的杀死了。”

  ……

  “一七四三年二月十三日,甘肃省首府兰州爆发了可怕的流血事件,一万五千名满族人(有男人、女人还有孩子)都被屠杀。藩军士兵也不无隐晦的承认,攻破兰州满城后,各战斗队伍分成若干小队在城内逐巷逐院的进行搜索战。在此其间,一些士兵和领队官杀死了一些不必要杀死的旗丁和家属……”

  ……

  “当然,同样不可否认的是,癸亥年悲剧发生时还是有很多汉人设法去保护那些无辜满人的。如藩镇的议会要求军队禁止士兵进入民宅搜索满人,一些幸存的满人也在事后回忆称为汉人老百姓所救。在鲜血与生命的面前,人性的善良终究要高于那些莫名的格命冲动与无逻辑的理念……”

  ……

  藩镇的运气当真不怎么好。

  因为大清入关的时候,大航海时代才刚进行一半,明朝的中西交流只存在于官方。

  结果现在交流日益加深,战事又发生在首都。外国侨民日渐增多,家丑就难免要外扬。

  不过陈柯不在乎。

  他从来不丑化满清,也没有美化自己。他只要实惠,让国家和人民得到实惠,其余的都是扯淡。

  “打仗嘛,难免会死人。偶尔伤及点无辜,这不过是权力的一次小小任性罢了。”

  陈柯倒是知道,外国神父看他很不爽。因为藩镇并不欢迎他们在这里传教。

  其实在各州县光复过程中,跟随在作战部队之后的警察队伍也随之进城。

  各级行政主官开始接替政权,发放广播安民。

  藩镇从直隶打到顺天府,每拿下一处州县都会很快接手。最早光复的大名府早已恢复了正常秩序。

  这种事情,外国就不记载下来,假装看不到。可见老外黑中国,其实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

  而在中路,陕西是最早光复的。

  因为陕中和陕南早就在藩镇的治理范围之内,几乎没怎么交火就直接解放。

  西路一线,藩镇十万军马直接从关中出兵平凉和宁夏。

  之后西进攻取兰州满城,告捷之后甘肃就基本上光复了全省。并没有再发生大的战事。

  如今只剩下山西巡抚鄂伦岱。

  他和山陕以北的扎萨克蒙古亲王巴勒丹合兵拒守,依仗地利拒不投降。

  而乾隆在热河“狩猎”,一路跑到了盛亰。当真是惶惶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渔。

  岳钟琪在攻下北亰后第十六天,终于接到陈柯的王谕。藩镇晋升岳钟琪为大都督,同时让他明令军纪,不要再滥杀。

  之后岳钟琪方才收敛了一点,和后续官员警察部队交割了职权。很快又奉命率军北上,攻破了山海关。

  刚刚跑到盛亰的乾隆惊魂未定。藩镇岳钟琪率领军马已经北出山海关,攻下锦州。

  同时,吴方泊也率海军占领了刘公岛。准备出兵攻打辽东,大清最后的一方退路已经危在旦夕。

  乾隆赶紧委派大臣前去锦州议和。

  盛亰的后金皇宫内。乾隆带着一众皇室宗亲,跪在先朝列祖列宗的画像前,痛哭流涕。

  “先帝爷啊!……”

  “呜呜呜呜呜……”

  “皇上……”

  一众皇室宗亲也是哭嚎一片。

  乾隆终于后悔了,可以说是追悔莫及。大清入关不到百年,就重新退回到了关外,步了蒙古人的后尘。

  这一切,只发生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从过年前到过年后,却是翻天覆地。

  看着列祖列宗的画像,乾隆恍惚间产生了错觉。好像这里还是北亰的皇宫,每年祭祖的时候一样。

  那个时候,生活多么幸福啊。

  从小出生在帝王之家,含着金钥匙长大。

  所有人都凑着他,捧着他,恭维他。之后毫不费力的就坐上了帝位,君临天下,掌管亿万生灵。

  乾隆就是个被宠坏的孩子。

  因为被宠坏了,所以自大;因为是个孩子,所以任性。自大又任性的人,需要的就是社会的毒打。

  

第110回 香遮蚁径迷柯郡 雨浥莺声唱渭城
赎清全文阅读作者:让我随风而逝加入书架

  “郡主,山西实在不好打!当地多是皇商,老百姓也是指这个吃饭的,前明的时候就和关外勾勾搭搭。而且当地的汉人和蒙古人走得很近,如果硬拿下来损失会很大,适得其反。”

  ……

  “郡主,您是扎萨克和硕亲王,如果剿灭扎萨克蒙古于理不合呀!皇上已经派了使臣谈判,目下只能见好就收。万一真弑了君,这个国家可就乱了……”

  ……

  “咱们现在的势力,还伸不到漠北。万一满清和蒙古真不在了,尼布楚条约可就白签了!况且外藩蒙古一直和沙俄勾结,想从大清独立出去。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

  ……

  陈柯坐在办公室里,内阁和御前大臣们也都陈述着北方的战况。说得最主要是中俄目前的战略局势。

  “国会的意见是怎么样的?”

  陶髯廷说道:“国会的意见,也是差不多。所谓计划不如变化快,资本虽然违利是图,但企业家终究是有祖国的。他们不至于舍弃国家民族利益,追逐眼前的蝇头小利。”

  陈柯站了起来,又看了一眼墙上的地图。之后背着手来回走了几圈。

  现在的确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

  如果乾隆能像溥仪那样下个退位诏书,把国家禅让出来。藩镇全盘接替,这当然最好。

  但这种操作比较难以实现,满清的气数还没有终结。更何况民国有多乱陈柯是了解的。

  哪怕乾隆真把天下禅让给陈柯,他未必震得住。

  封建王朝就像个锅盖子。看着没用,但一揭开就是天下大乱。

  首先汉族的士绅不服,满洲关外也必然不服,内藩和外藩的蒙古不服,西疆准葛尔不服,青藏地区更不服。

  如果沙俄趁机南下,藩镇又没有能力拉长战线。丢了国土,那陈柯就真成千古罪人了。

  吐了口气,陈柯说道:“既然如此,就顺应大家的要求,进行谈判吧!在不损害藩镇利益的前提下,保全满清和蒙古。最主要的,是大清暂时不能散伙了,哪怕只是在名义上。”

  “臣等明白!”

  ……

  很快,以陶髯廷为首的代表出发,前往锦州和朝庭的大臣议和。而且和以前全然不同。

  藩镇的官员们在所谓的“钦差”面前终于不卑不亢。没有下跪,只是礼貌的会面而已。

  所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一回,终于轮到陈柯来制定规则了,提出了“共同纲领”。

  第一条,中国首先仍尊奉大清皇帝为国家最高领导者,维护国家大一统之格局。

  第二条,乾隆皇帝必须逊位,把大清皇位禅让给已故平西图汗吴三桂。

  第三条,由陈柯接任平西图汗的爵位代行君权,掌管所辖之汉地行省和海外领地。

  第四条,乾隆逊位后继任后金大汗,任管理东北满洲,以及汉地中的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和广东大部。

  第五条,为加强对外藩蒙古的控制,内藩蒙古被拆分为五个单独的行政区。

  其中满洲以西的内蒙古省,直隶东北的热河省,直隶西北的察哈尔省,山陕以北的绥远省。由大清朝庭直接管理。

  此外,宁夏和平凉二府从甘肃省中分离出来,连通北方的蒙古地区,成立宁夏省。由藩镇代管。

  第六条,青藏地区暂由后金满洲委派驻藏大臣,五十年不变。藩镇亦有职责维护青藏地区的统一。

  第七条,颁发清室逊位优待政策。藩镇代管行政后,每年要向盛亰交纳赋税三千万两。

  经双方协商之后,可以交纳纸币,同时金额减少为两亿圆。后金可在藩镇采购所需的一切军需和生活物资。

  第八条,陈柯去世后,继任吴三桂为大清国下一任皇帝,由后继大汗继续代行君权。在此之前,中国不允许再有皇帝。

  陈柯终于驱逐鞑虏了,可惜场面并不漂亮,一点都不轰轰烈烈。甚至还不如袁世凯。

  不过他依然不在乎。

  年后,陶髯廷和负责谈判的代表们回了昆明。带回了乾隆皇帝最后的圣旨,还有共同纲领的签署文本。

  陈柯也非常臭美的换上了一套新朝服。亲王朝服肩袖上的两团行龙,给换成了正龙。

  陶髯廷看着陈柯,显得有些兴奋。

  “郡主,国会有提案,希望郡主能够迁都到北亰!”

  “迁都?”

  陈柯一时有些不舍。因为昆明发展得非常好了,他住在这里很舒服,也非常有感情。

  但陶髯廷说道:“是啊,迁都!虽然您只是个汗王,但平西王已经被追认为大清皇上了。北亰这个地方意义不一样,人的思想,需要一代一代慢慢改变。”

  “哦,原来是这样。”

  陈柯马上明白。

  郭汾琛也说道:“再者,南方诸省早已试行宪政多年,秩序已经走上正轨。北方却是从头开始,郡主虽年事已高,但震在北亰工作更好展开。”

  “哈哈,年事已高!我都忘记自己已经八十四岁了。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克!”

  陈柯忍不住笑了起来,再次把目光从地图上移开。

  之后他回过头,对内阁大臣们说道:“放心,我人老了,心却不老。把北亰当成六十年前的昆明,从头来过,我觉得我至少还能干二十年!”

  陶髯廷他们也都笑了起来:“郡主英明!”

  ……

  直隶,山海关。

  陈柯在雄伟的关楼上,瞭望渤海。

  现今是大清乾隆七年,西元一七四二年。距离满清入关已整整过去九十八年光阴。

  但这九十八年,已经成为了过去。

  从现在起,是大清嘉庆元年。这正是陈柯代行君权后,与国会商议拟定的年号。

  “九十八年,九十八年了啊!……”

  在众文臣武将的注视下,陈柯拿过了两个骨灰盒。用手轻轻一送。

  见它们骤然飞远,最后坠入了大海之中。

  这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骨灰。

  当初吴三桂在薨逝时就说过,要把他的骨灰洒进渤海。如今陈柯终于做到了。

  对于如何打破几千年的封建制度,陈柯可谓是想尽的招术。最后终于抓这次机遇,打开了缺口。

  中国从这一年起,不允许再有皇帝。确切的说是不允许再有活着的皇帝。

  吴三桂被追认为“大清皇帝”,又是大宪章的颁立之君。再由陈柯代行君权,这就进一步巩固了宪政制度。

  等陈柯死后,再追认为皇帝。下一任大汗代行君权,最终就形成了君主立宪。

  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政治过渡办法。特别是中国这么大庞大的封建帝国,陈柯不会死搬硬套。

  “终于,终于只差最后几步了。”

  安葬吴三桂之后,陈柯未免心潮起伏。拿起行笔,在关楼的石柱上写下了一首五律。

  过山海关:

  复过大沽口,炎汉非旧颜;

  少时多壮志,四海少余闲。

  天命巡畿辅,雄兵出故关;

  何时经过地,一别上百年!

  写完后,陈柯执笔于地,一时精神有些恍惚。整个人都晃了一下,让警卫连忙过去扶住他。

  “大汗!……”

  陶髯廷忍不住劝了一句,怕陈柯过于激动伤了身体。毕竟在这个时候,整个藩镇不能没有他。

  陈柯也笑了笑,说道:“我没事。偶尔有些心绪上的波动,也是人之常情,咱们进城吧。”

  “是!”

  “大汗回亰!”

  ……

  很快,陈柯下了关楼,坐上了自己的嘎斯轿车。随行官员也同样坐进大小车辆,一路驶向北亰。

  陈柯君臣的车队前后,都有卫戌警卫队开道和断后。同时亰机周边也早就里外清查,全面戒严。

  作为领导,必须要有排面。

  昆明成为留都之后,警卫部队自然在北亰换防。所有的设施,如电话,电报,都以军需为优先筹备。

  光复的汉地诸省,是以警察维护治安。部队现今驻扎在代管的蒙古省份,如宁夏,扎萨克等地。

  而在直隶通往热河和关外的要塞的锦州到山海关,是由已经升任为大都督的岳钟琪亲自把守。

  另外在大沽口至刘公岛,由海军提督吴芳泊驻守。如此绝对不可能让满清再有入关的机会。

  理论上,满清在中土还有九个省份的基业。但现在最多算是飞地而已,藩镇迟早会把它们消化掉。

  在警卫部队的开道下,车队驶过了高大的城墙和拱门,进入了北亰城。

  陈柯来北亰有很多次,唯有今日才是如此的光明正大,如此的排场风光。

  北亰城的街道挺宽,只是路面比较陈旧。嘎斯车走在上面多少有些颠簸,但这并不影响陈柯的心情。

  藩镇之外的人,很多还没有见过汽车。

  为了保障领导安全,藩镇并没有要求夹道欢迎。但街上还是围满了人。

  中国人看热闹的习惯,一直未曾改变。

  “不要挤!有什么好看的,都回家去!……”

  路边的藩镇警察非常恼火的用大警棍隔着这些人。

  虽然从光复顺天府到现在已经过了好几个月,但谁也不能保证会不会有漏网之鱼想谋害他们的大汗。

  可惜陈柯他们的轿车窗户上都有白窗帘,什么都看不到。但许多人还是议论纷纷。

  “听说是平西王吴三桂造返了?”

  “扯几把淡,吴三桂早死一百多年了!这是他的孙女……”

  “拉倒吧你!……”

  早春的北亰还挺冷。人们穿着老式的大袄和棉衣,说话时嘴里吐着热气,有喜有忧。

  终于,车队来到了紫禁城外。

  这里已经没有了百姓,而是排列齐整的岗哨士兵。车队每路过一个岗哨,士兵就会敬礼。

  之后,陈柯的车率先使进了太和门。

  其他的车也平稳的开过十米高的城门,整齐的停在一排。一位警卫员拉开了陈柯的车门,行持枪礼。

  身着大汗朝服的陈柯,以及藩镇的众多官员也纷纷从车内走了出来。一同望向了眼前的太和殿。

  所有人都很激动,包括陈柯。

  太和殿,就是老百姓说的金銮殿。

  陈柯只在前一世,买票游过故宫,以前进宫也没到过这。如今自己居然真能来到这里。

  而且紫禁城如今是他陈某人的了。

  “这比咱平西王府气派多了啊?以后就是咱们的了,大家在这里住下来,上班,生活?”

  踏着脚下的白玉石砖,陈柯上前走了几步,望着雄伟的宫殿。其他文武大臣们也跟在他身边。

  陶髯廷说道:“是啊大汗,以后这就是您的家了!咱们这些人,也跟着一起享享福。”

  “哈哈,哈哈哈哈……好!”

  陈柯终于忍不住笑了起来。他很开心,实在是太高兴了,换了任何人都会笑。

  能住进红墙绿瓦的紫禁城,是任何一个中国人的梦想。

  “咱们一起转转?”

  “好!”

  “大汗,我这儿有地图!……”

  

首页565758596061626364656667 下一页 末页
扫码
作者让我随风而逝所写的《赎清》为转载作品,赎清最新章节由网友发布,找书苑提供赎清全文阅读。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赎清最新章节,而找书苑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赎清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赎清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找书苑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赎清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邮件给管理员,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