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找书苑 > 军事历史小说 > 大唐之理工天下最新章节 > 大唐之理工天下全文阅读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22节 大获全胜
大唐之理工天下全文阅读作者:话糙理不糙加入书架
上午十一点,唐军三个阵列,三万五千人全部接敌,战线上打的火热,呈现胶着状态。正雷电交加间,战场上特别醒目,一名唐军白袍小将单骑杀出,直冲入敌阵,就如同入无人之境!

  他使一条马槊招法极其娴熟,一招挥出,无人能够躲开,中者不是脑浆爆裂就是胸脯塌陷,当场挂掉。高丽人看正面无法抵挡,就纷纷射箭,白袍小将使马槊杆高接低挡,来不及时便用横刀劈开。见无人近前接战,白袍小将收起马槊,单用横刀防御弓箭,然后撑开自己的强弓,箭无虚发!高丽人纷纷散开后退,想避开这个瘟神。他纵马过处,空出好大一片通道!

  李世民看到这样的猛将,问道:“这是谁啊,颇有我年轻时候的风范啊!”

  李志接口道:“他肯定是薛仁贵了。他是李世绩手下最能打的人!三月份打盖牟的时候,就上演过单骑斩将的好戏。”

  李世民说:“看他杀的起劲,我们应当乘势压上!”

  李志赶紧请命:“孩儿愿代父上阵!”

  李世民稍稍犹豫,便让他的右卫将军契何力一起去。

  契何力如果不是因为白岩城速度陷落,会因为狙击乌骨城的援兵时,受重伤无法战斗。但因为李志,他幸免了,所以来保护李志,是挺理所当然的一件事情。

  李志和何力率领两千骑兵,从山上依靠地形冲杀而下。当马匹的速度加速到四十公里以上,杀人就变成了很容易的一件事情!

  何力马槊挥舞,虽然气势不如薛仁贵,但杀气人来也慢不了多少。李志不擅长兵,就用骑弓射箭,高丽人队形密集,一箭过去,十有八九会命中一人。

  李志手下三千长弓手,紧跟在骑手背后,猎杀被骑兵冲击落单的高丽人。

  李志和何力杀进高丽阵中,向薛仁贵靠拢。及到近处,李志大喝:“白袍你可是河东薛仁贵?”

  薛仁贵回到:“某正是!”

  “好!薛仁贵听令!孤是太子李志,可敢于我携手杀敌?”

  “有何不可!”

  两人会心一笑,薛仁贵身形高大,面相竟然十分俊朗,黑发束在脑后,身上的白袍更是让他出尘脱俗。李志则身着精致的明光铠,虽然年纪不大,也有威风凛凛的皇家气度。两个少年人互相望一眼,不禁生出英雄惜英雄的感觉来!

  说是携手杀敌,李志身边有人保护,杂兵根本不能靠近就被护卫射杀或者砍杀。薛仁贵则是最惹眼的一位,不禁要独自杀敌,还要对付远处冲着他来的敌人,可是他丝毫不惧,真可是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

  这一行人再次将唐军铁蹄发扬到登峰造极的境界。

  十一点三十分,李志的三千五长弓手随骑兵杀入阵中,列好阵地,持续平射了三十分钟,肃清了李世民本阵前方的大片空地,这一处高丽军队被骑兵和弓手杀死杀伤的高达五千余人,剩下的丧失斗志,往东北方向逃窜。

  李世绩的步兵阵前依然巍然不动,拦下了高丽进攻主力约三万人的冲击。长孙无忌则从后往前攻,把高丽军队分割成东西两块。

  十二点,长孙无忌和李世民本阵会师,高丽左翼军阵崩溃,长弓手放弃追击,左翼军六万人,损失超过八千,剩下的五万人,有超过三万人尚未踏入战场就尽数逃窜。李志下令长弓手转进,围歼高丽军右翼。

  十三点二十分,高丽军右翼被东西合围,高延寿高惠真本阵被薛仁贵冲散,李志率骑兵当场擒获高丽军将领。

  十四点,高丽军右翼崩溃,超过一万人被杀。剩下的八万人,有四万尚未接敌,便被溃兵挟裹,往东北方逃窜。

  剩余的四万余人,被西侧李世绩的军阵,北面长孙无忌的军阵和南面的李世民本阵逼在西岭北,北山南侧。西侧被李志率的两千骑兵堵住,形成四面合围之势。

  李志另长弓手从南侧持续射击,高丽人根本没法抵挡,四面围攻之下,损失惨重。

  十五点,战斗停止,高丽人战死三万五千,平均每一名唐军就杀死了一名敌人。并且将另外三万五千人团团围住。唐军的损失,还不到五百人。

  李志便派遣士兵在阵前大喊:“辽东粪土!还不投降?”

  在隋朝时,高丽人攻击辽西,然后隋炀帝要征讨他,高丽人赶紧上书认错,自称“辽东粪土臣”,因此隋炀帝放过了他。

  但后来又因为犯贱,终于忍无可忍,挑起了隋丽大战。

  你说,还有比高丽人更贱的人吗?

  可惜韩国人的祖先,比这贱贱无比的高丽人都比不上。

  因为高氏高丽的发源地在吉林境内,语言也与汉人相通,说朝鲜语的祖先则当着高氏高丽的奴隶。高氏高丽被唐灭亡以后,后世的王氏高丽则就是另一个民族了。

  面对眼前被围歼的三万五千高丽败兵,唐朝人早就憋了无数的办法来羞辱他们了。

  夜色渐黑,唐军和高丽军都收束不战。只是唐军后勤跟上来,搭好了营帐。高丽士兵集中在之前搭建的营帐中,很多人挤在一个帐篷里面,根本不够用,而落魄的高丽士兵只能在外挖一个简陋的地坑中瑟瑟发抖。

  唐军大帐内一片欢声,李世民得意洋洋的对百官说:“你们看,朕的计策如何?”

  百官顿时一片马屁拍上来,长孙无忌带头拍到:“陛下神威不减当年,不需要亲自上阵,就能够让对手臣服呀!”

  这种战术的确是冷兵器时代最具有冲击力的战术。这个战术的正面战场的主要执行者,其一是李世绩的正面部队,担任诱敌和防守的任务,都是老练的枪盾兵,甲胄齐备,阵型密集。其二是长孙无忌的后面的突袭部队,用唐朝人的说法,就是奇兵,都是凶悍之士,马槊骑兵和弓骑兵突前,步兵在后进一步消灭敌人队伍。

  而侧面战场的执行者,则是李世民和李志的队伍。历史上,李治没有出征,因此李世民只有四千精锐兵马,主要是牵制和指挥,可以做后备队(跳荡),支援吃紧的战线,也可以作为督战队,收拢被冲散的唐兵。在历史上发生的辽东反击战场上,辽东道主管张君义的部队被冲散,李道宗便收拢了他的散兵组织抵抗。后来张君义因为临阵后退而被军令处斩。可见唐代将领对战场的掌控能力非常顽强,即使在失利的状况下,也能够组织反击力量,这样的战斗精神,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很坚强的。

  而现在李治带兵出征,增多了这一部分军阵的实力,则让李世民和李治阵发挥的战功更大了,他们采用的是亚历山大大帝曾经用过的斜线推进战术。

  亚历山大大帝在和波斯帝国的战争中,采取的斜线战术是这样安排的,他把阵型的左翼安排尽可能少的步兵方阵,功能只有一个,那就是拖住敌人的进攻,在右翼部队冲散波斯军队之前,不要彻底崩溃就行。

  而他的右翼前军是他本人带领的,也是最精锐的兄弟骑兵。骑兵后跟着的是精锐步兵方阵和轻骑兵。战斗开始只有,他率军从右侧冲出,带领兄弟骑兵沿着波斯军方阵的边缘不断砍杀,将其不断消磨,进而打乱阵型,消灭指挥体系。如果敌军阵型露出空隙,他甚至可以带领兄弟骑兵直取敌军将领的本阵,上演于千军万马间取敌将首级的传奇。后续跟进的轻骑兵和精锐步兵,则是进一步围歼这些失去指挥和阵型的波斯散兵,达到杀灭有生力量,摧毁敌军斗志的效果。

  薛仁贵是当世武力值爆棚的猛将,千军万马如闲庭信步,李治手下的长弓手队收割散兵的火力又十足。因此高丽这些没有见过世面,只会单纯砍杀的军队完全没有实力能禁受住这样的打击。在冷兵器时代,前后夹击和斜线战术,任何一种使出来,都可以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何况此役高丽军又是祸不单行呢!

  

第23节 驻骅山封赏
大唐之理工天下全文阅读作者:话糙理不糙加入书架
第二天一早,李世民下令全军警戒不可妄动,等待敌人来投降。

  果然不多时,高丽人纷纷丢弃了盔甲武器,高举双手,不成队伍的慢慢向唐军阵地走来。为首的两个,又矮又胖,看上去养尊处优的人,正是高丽北部酋长高延寿和高惠真。他们在众人的注视下,走到唐军的军营门口,李世民已经吩咐打开门。于是他们就下跪,用膝盖继续前行。李世民正臭美的坐在阵中高座上,看他们用膝盖一步一步的挪进来!

  高延寿二人也很光棍,见到李世民,很干脆的先磕头,梆梆的磕了九个头,额头上满是鲜血,然后大呼:“辽东粪土罪人延寿,惠真冒犯大唐天威,罪该万死,率部投降,请唐皇饶命!”

  李世民抚须微笑:“你们这些东夷少年,可以在偏僻的海域横行霸道,但是说起来攻城拔寨,两军对垒,你可比不上老年人啊!以后还敢和大唐开战吗?”

  高延寿二人痛哭流涕:“再也不敢了。”其实他们虽然年轻,也是三十好几的人了,比李世民小不到十岁,李世民自称老人,是存心羞辱他们。可是他们也没有办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打了败仗,能讨的一条狗命比什么都强。

  一干人等分列两旁,看着高延寿的丑态,薛仁贵本来没资格站这里,李志毫不客气拉着他一起站着,等会封赏呢。

  李世民便问:“诸位,要如何处置高延寿和他们的降兵呢?”

  李世绩大步踏出,一开口就血腥无比:“坑杀了!”

  高延寿顿时狗腿一颤,差点没趴下。

  李道宗说:“当然是拿人口牛马来换了!”

  长孙无忌最无耻:“这是陛下的大胜仗,当然是体现陛下仁德的时候!”

  李世民哈哈大笑,先让人把高延寿二人押下去,然后传令把降兵分开押解。其中坑杀一部分高延寿直属的下属,然后传令让降兵的部族拿牛马人口来赎他们的酋长。然后就是战利品给手下这些大将的瓜分了。

  李志和薛仁贵不感兴趣,于是在下面窃窃私语:“仁贵啊,你这下肯定大功跑不了,不过你还是别想带兵。”

  薛仁贵心里一突:“有封赏就感激不尽,殿下何处此言?”

  李志说:“唉,别和老子打马虎眼,此事说起来,父皇也无法直接动摇陇西军族的影响力,不是他们哪里出来的将领,是别想带兵的。不过以后你跟我混,我肯定给你最精锐的兵带,我很看好你的本事,说实话,军中还没有看到比你更强的家伙了……”

  薛仁贵被李志的坦诚感动了,但是也被他的话痨很无语,只得连连说:“多谢殿下…”薛仁贵出来混军队,是要求个功名的,因此得遇太子的以礼相待,他也很想找个机会猛扑上去抱大腿,可是太子竟然这样没有架子,让他很是无所适从,一肚子要誓死效忠的话也憋在肚子里……

  唐军杀了两万多高丽军人,他们多半不是职业军人,只能算征集而来的有武器的农民。他们的首级都被砍下,血淋淋的挂在腰间。按照习惯,坑杀三千多的降兵是为了分化瓦解剩余的骨干抵抗力量,而这些首级则被垒成京观……一个人头堆积的锥形小山丘。啊哈,好几年以后就剩下白骨,晚上尽是绿茵茵的鬼火,乌鸦秃鹫盘旋于上,充满了荒古气息嘛少年,是不是让你看到以后,忍不住想来一发?

  李世民继续大发豪兴,改安市西岭为驻骅山,表示自己在此打过胜仗,一干有功人等,皆有封赏,就是奖励点布帛财物之类。过不了几日,高丽部族将赎人的财物陆续送到,足足有五万匹马,五万头牛,铁甲上万套,弓,弩上万套,羽箭百万只。李志的弓箭手弹药消耗的十分厉害,于是赶紧先抢了一部分。

  薛仁贵也被封尚为游记将军,相当于一个军府的头头,相当于县武装部长的级别,应该说还是升级很快的了。就只是还木有给带兵权。

  兵权这玩意,向来都是大忌,和妇女的贞洁一样……实际上无法决定什么,可是有的人就是很在乎……

  驻骅山大捷的消息传来,高丽举国震动。渊盖苏文在平壤大发雷霆:“高延寿这个老匹夫,十五万人,转眼间被杀的干干净净。你去赶十五万头猪,凭唐军那三五万人,也抓不完啊!”

  可是木有办法,唐军就这样胜了,高丽人也只能承受这样的战果。高丽北部部落,也就是此次高延寿麾下军力的主要部族,元气大伤,再也不敢在唐军视线之内出现,纷纷迁往高丽族的源头的土地,也就是鸭绿江上游,今吉林境内的山地。而后黄(沈阳),银城(铁岭)一带,更是百里都没有人烟。

  李世民闻讯哈哈大笑,只有李志眉头紧锁。这样的战术,让他想起了拿破仑入侵沙皇俄国时,俄国人使用的坚壁清野战术。

  不错,对于远征而来的敌人,你留下土地,他有空来耕种吗?可是此时唐军无人有这样的战略眼光,只觉得自己威风凛凛,让敌人望风而逃,十分的有面子。可是你募集十万大军,消耗钱粮无数,就是为了拉出去耍威风吗?

  五月二十八日,等到所有的赎金陆续到齐,李世民解除了高延寿等高丽酋长头人们的软禁,封高延寿为鸿胪寺卿,负责本地后勤粮草就地征收,高惠真为司农寺卿,负责后黄银城一带荒芜土地的耕种任务。因为此时正是春耕过后,庄稼尚未成熟之际,高丽人拍拍屁股跑了,放着庄稼不管,耽误了收成,那也影响地主,也就是唐朝政府的收成是不是?李志因此和李世民上书,要求将此地收归政府,留待以后赏给有功人士,以及内地缺地的新户。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因此对李志的治国能力大为赞叹。这个消息传去,整个征唐大军士气为之一振。唐朝的士兵当时也不是一直都是职业士兵,他们也是农民,对农民来说,给地的诱惑,何尝不是比鸡血还管用的兴奋剂呢?

  因此大军重整营盘,准备进攻安市城的时候,唐军的士气不仅没有因为连场恶战而消磨,反而更为高亢了,他们都是两眼发红,看到敌军,就像看见庄稼在自家地里成熟一样的兴奋。

  你不得不再次感叹唐朝人的质朴单纯,现在辽东未稳,历史上要再过二十年,这片土地才真正为唐朝人所控制。而二十年后,这帮二三十岁的壮年汉子可都快退休了。

  李志和薛仁贵聊起这事,说:“仁贵啊,你说这战事恐怕还要十几二十年,那时候的地,那士兵们还想要吗?”

  薛仁贵很朴实:“殿下,我辈农民,如果不能出人头地,那一辈子可不就是为了挣点家产吗?有了这些地,比什么功劳和荣耀都实在!更何况还能赚取一身名声,回乡娶媳妇,肯定是小娘子们争先来嫁的!”

  就在这样的一种期盼中,贞观十九年唐丽战争的关键战役,安市攻坚战缓缓拉开帷幕。因为李志的增兵以及轻取辽东城的变数,比历史上的这场战役要早开始了一个月。因此唐军的士气,后勤乃至双方的心理压力,都截然不同。因此,战场的形势,已经朝唐军开始逆转了!

  

第24节 定计安市
大唐之理工天下全文阅读作者:话糙理不糙加入书架
如何快速拿下安市呢?李志在李世民的军帐内,推辞了随李世民和一干马屁大臣外出巡视战场的邀请,独自面对着安市周围地图沉思起来。

  据《资治通鉴》记载,安市城防完备,城墙很高,守军也很顽强。当唐军屡次攻击失误时,恼羞成怒,徐茂公李世绩因此提出,等到安市城攻陷以后,要坑杀全城军民。凡是上起点的人都知道,这样愚蠢的决策,只会让敌人更加顽强。你们就没听过“缴枪不杀,优待俘虏”的典故吗?

  因此其策一,必须软化分解敌人,消磨敌人的斗志。

  第

  二,唐军攻击安市城墙,用的是非常愚蠢的土办法,那就是填土,先填护城河,然后垒土台,试图高过城墙,好让士兵往里攻。结果呢,安市守军也对应着你的施工

  加高城墙,让你依然无计可施。最后,唐军在城外垒的土山,比城墙高很多,甚至能鸟瞰城内,结果山崩塌以后,压垮了城墙,几番交战,高丽人夜袭了土山,把这

  个制高点还反攻下来了。负责这个据点的果毅校尉傅伏爱因此被处斩。

  因此,对城墙的攻击,不能再用这样的办法。因为这个时代的城墙,没有包砖,都是用的夯土城墙,因此,李志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好办法。那就是流水冲刷,水攻城墙!

  第三,攻城器械。此时唐军所有的攻城器械,除了自带的数量不多的抛石,冲车,都是高丽缴获来的破烂玩意儿,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汉魏时期(汉代以后,高氏高丽就成了当地割据势力,与曹魏政权多有交手)。用这个攻城,明显不靠谱。

  因此,要改善攻城器械,其中一个就是要立即赶制护卫攻城工兵的盾车,防备在城墙下的施工作业时,从城墙上的弓箭,檑木和落石。

  细想之下,李志逐渐强化了自己的信心,多了一千多年古今中外的学识,他坚信自己能够改变这场战斗的结果。

  此时此刻,安市城外。

  李世民和一干大臣武将骑马视察安市城防,凶残徐茂公的手下,因为是投降而来,虽然也立下汗马功劳,可一直不受待见,从来都是唐军中的苦力,也难怪他手下的将士怨气如此之大,也变得格外凶残。除了对战利品的渴望,他们的眼里还冒着绿光……

  李世民看去,安市城依山而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城墙又高又厚,城墙上的士兵毫不惧怕的冷冷看着来犯的唐军。

  李

  世民说:“徐茂公啊,朕这一路上看到,安市地势险要,士兵精良。而且城主智勇双全,当初莫离之渊盖苏文叛乱的时候,城主不听命令,于是渊盖苏文率军来攻,

  结果也是久攻不下,只要下令让他仍旧管理此城。而安市城南的建安城兵少,如果出其不意的攻击建安,肯定可以轻取。这样,安市就等于被我包围起来了。你可以

  先打建安,在围安市啊?这就是孙子兵法说的,城有所不攻的道理。”

  李世绩这人的水平是怎么样呢?李世民和李靖的《唐李问对》中,李世民说过这样的话:“我们讨论的事情,李世绩也说的差不多,但是他总是找不到出处。但是你李靖就能说的头头是道。”

  这反映出什么事情呢?李世绩此人,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系统的阅读过军事著作。在那个年代,军事著作不是多么难找的读物,而李世绩此时也是身居高位多年,不可能没有学习的资源和条件,因此,可能性只有一个:

  他不爱读书,甚至可能是个文盲,所有的军事素质,是从行伍间,经验和战例中总结出来的。

  但不能说他的军事素质差。恰恰相反,他的回答,体现出一个军事将领非常重要的素质:稳健。

  李世绩(其实他避李世民的讳应该叫李绩,但此文就不改了)的反应,也让人无从反驳:“陛下,虽然你说的不错。但是我军粮在辽东,而如果我去攻建安,我的粮道就会暴露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这样并不稳妥。如果我攻下安市,建安就更不成问题了!”

  李世绩的为人也体现出,他非常小心谨慎的作风。因此当武则天要立皇后的时候,别人问他的意见,他说:“这是皇帝的家事,我能有什么意见呢?”因此他一直顺风顺水,不仅打仗罕有败绩,更是隆恩加身。

  李世绩做出这样的决定,不足为奇,也让人无从反驳。但是他忘记了,唐军不善攻城,而安市又是一块非常硬的骨头。历史上正是这样的死板,掩盖了李道宗的妙计千里突袭平壤,错过了速胜高丽的可能;又把唐军拖在了安市城下,在战略面,直接导致了唐军作战的失利。

  在战略面无法绕过李世绩这样一块大石头,李志只能在战术上避免这个败因了。

  而

  且在明年,也就是薛延拓部匈奴反叛的时候,还要靠李世绩去平叛呢。要知道,李世绩自从更随翟让出道开始,就十分精于烧杀抢路之道。他对翟让说:”附近是你

  与我的家乡,乡里乡亲,实在是不适合侵扰。不如去宋,郑的地方,哪里沿着运河,商旅众多,去劫掠官私财物十分方便。“可见他的慧眼如炬。历史上也多亏他以

  七十岁高龄出战,才能最后灭亡了高氏高丽。

  可是干嘛非要灭了高氏高丽呢?都是东北乡亲啊,何必为出这口气,致使劳民伤财民族分裂呢?

  李世民听了李世绩的理由,也无法反驳,但是他也不甘心,只好说:”朕既然用你为将,自然是要你的决策。希望你不要误了朕的军机大事……“唐军因此定下了下一阶段的作战目标,拔去安市,肃清辽东地区。

  等到众人回到军帐,李志已经准备好了射策。李世民说:”雉儿,你说安市要怎么打呢?“

  在先前的辽东攻城战中,李志的战略一击奏效,让军中诸人十分佩服。加上李志发明的众多机巧玩意,让他们对李志的才能十分信任。

  李治便不客气了,他便将三条策略和盘托出:”首先,安市人出了名的又臭又硬,坚信自己的守城实力,因此我们不能将他们逼急了,每天派士兵在上面喊话,要求他们投降,争取优待。现在辽东必将属于我大唐,跟着渊盖苏文,绝对不如跟着我们混。“

  听着李治说话充满了军伍痞气,众军汉顿时觉得太子殿下变得亲近起来。

  李世绩虽然心中邪火希望把安市都屠掉,但也不得不承认太子说的有道理。他接着问:“恐怕光凭这个,安市人不会轻易投降!”

  李治说:“孤的妙计,当然不止于此。其二,当是水攻城墙!高丽城墙也是夯土,若是强攻,必然费力,但是如果能引来水流冲刷,加上军士挖掘,再厚的城墙,守军也阻拦不住。孤在定州修习水利,有善水工之人修整渠道,几日可成。”

  李世民拍案叫好:“此计甚好。一直以来,我大唐铁骑,最是拿乌龟壳的土城没有办法。如果这一招管用,那高丽人再也没有坚城可守了!”

  因

  为辽东和高丽之地,多水,而城池也是多依靠有水的地方修建。在大量使用煤炭,能够让整个城墙包砖之前,夯土城墙的天热劣势就是无法抵抗流水的搬运作用。这

  也是为什么唐代及以前徭役繁重的原因之一,城墙如果不年年补修,雨季一过,就容易坍塌败坏,不堪使用。毕竟再高的夯土,也只是土而已。

  李

  治继续说:“我军原来总是垒土为台,希望借以高处来压制敌军。但第一,费工费时,敌人很容易针对防守。第二,仓促赶工,土台容易崩塌。费时费力。因此攻击

  夯土城墙之要务,就是高速毁坏夯土土方。孤已令人赶制盾车,防御城墙的弓矢飞石,又令人用精铁铸造大钻头,用马力拖拽,可以告诉掘土,加以流水冲刷,安市

  城东南段城墙,全段突击,最多三日,就会拆的没有任何险处可拒。”

  众人合计一番,纷纷举的李治的方法可行,省工省时,强于旧法,因此纷纷依计行事。李世绩于是提到:“殿下,既然城破可期,那么是否依言放过城中百姓呢?”

  李治知道李世绩爱惜部下,支持他们凶残的烧杀抢掠以提高战力。但是这样必然会让唐军以后的战斗愈来愈艰难。不得不勃然大怒:”李世绩!是你手下的烧杀抢掠重要,还是父皇的仁德重要!你从军多年,难道不知道多行此不义之事,必有报应吗!“

  众人眼见李治发飙,纷纷出言劝慰。李世民见李治虽多智计,但是仍然年轻冲动,而且一心为自己着想,心中残存的一点宫高盖主的念想也放下来,于是开口说道:”茂公自然不是此意,但既然如此,我看就从国库出资,把城中百姓从李将军军中赎买回来,如何?“

  李治自然不肯,一番讨价还价,终究是李世民出了一笔钱,才把李世绩打发了。

  

第25节 妙计攻城
大唐之理工天下全文阅读作者:话糙理不糙加入书架
六月二日,安市城外

  唐军驻扎在城外,似乎并不着急攻城。两日以来,只是在城门外立起两个带盾的云梯。梯上终日有几名大嗓门的战士,用简易喇叭,朝城内喊话。

  ”东夷小儿,早日投降,缴械不杀,优待俘虏!“

  ”辽东自古属中国,高丽逆天而行,还不悔改?“

  ”渊盖苏文弑君造反!安市少年何须为虎作伥!“

  总之并没有什么威胁,只是劝降。城主高录福听着,倒是琢磨不定起来:”唐军进攻我高丽以来,连战连捷,气焰嚣张,今天怎么这样?肯定有什么古怪。“

  城内居民刚开始也跃跃欲试,好想在强大的唐军身上,再次找到安市城坚守不落的荣誉。上一次渊盖苏文败退,让全城人都觉得很过瘾,似乎人人都成了打败威震辽东的大将一般。

  高录福考虑良久,便下令:”今日给将士加餐,晚上看看唐军到底搞什么名堂。“

  唐军阵中,盾车和钻头车已经做好了。在营中校场,李世民看着李治督造的器械,连连赞叹:”如此利器,比冲车倒是看着好用许多。“

  此时传令兵来报:安市城出现烟火。

  李世民听后含笑,然后问李治:”你知道有烟火是什么意思吗?“

  李治摇头。

  李世民笑道:”雉儿还是没有经验。自我军围困安市以来,军民都不敢开饭,一来怕我军趁机偷袭,二来要节约柴禾。今天突然开火吃热饭,肯定是晚上要来偷营了。“

  于是周围的一干人等,纷纷发出了渗人的狂笑。

  高丽人伍长高突猛,饱餐一顿,眼看天色渐黑,便收拾好器械,带领手下三百死士,拿煤灰抹了脸,聚集在城墙背面。不多时,城墙上的士兵发来信号。

  ”没人,唐军绝对没有防备,我们现在直接过去,杀他一个措手不及!“

  于是高突猛说:”看来可以多带点人,再拉两队人来吧。“

  一个手下说:”突猛伍长,我们两队都没有吃饭啊!没力气啊。“

  ”那你们下来掩阵就好。“

  于是八百多高丽士兵,便从城墙上,沿着绳索而下,偷偷的向唐军大营摸过去。之间营内除了一个大帐灯火通明,其余的都静悄悄,看来是都在聚会狂欢呢。

  ”这唐军活该倒霉!竟然在今日聚会狂欢,这下我们可以把他们一锅端,包个饺子!“

  于是八百人把这两个大营为了个水泄不通,高突猛一声令下,呼啦啦的一起冲杀过去,只打算逢人就砍,全部杀光,然后防火逃离。可是等他带头冲进大营,却一下子傻了眼。

  一个人都没有!中计了!他还没有开口示警,一阵尖锐的啸声就刺入双耳。

  只有中国人的箭矢才会发出这样尖锐的啸声!高突猛全身的寒毛都竖起了了,可是还没有等他反应过来,一只长箭就穿过他的皮甲,把他狠狠的钉在了地上。

  一时间,满是高丽人的鲜血和哀嚎。

  李世民披挂妥当,从阴影中站出来:”今日就可以乘机开始攻城了。李世绩!“

  ”臣在!“

  ”你领步卒一万,保护太子的攻城工兵开始拆城墙!“

  ”得令!“

  ”江南王!“

  ”臣在!“

  ”你领骑兵五千,侵扰其余三门!“

  ”得令!“

  ”太子李治!“

  ”在!“

  ”率工兵五千,猛攻城墙!“

  一时间灯火大亮,唐军的脚步,将大地都震动了。

  李治指挥八架盾车,左右保护四架钻车,十六匹马分别拉着四个铁钻头,通过一个木齿轮带动,直直的向安市的夯土城墙钻去。余下两千人再后,手挨着手的运土,而另一千人,将不远处水渠的水,通过六个大型翻车不断的提起来,通过四个水管向四个钻车的工作面冲刷过去。

  只过了二十分钟,安市城内乱成一团,完全不知道唐军的主攻是哪个方向。西北和西南方无数弓矢射来,将守军射伤大半,高录福连忙紧急派遣各三千人向西南和西北方向防守。东南方虽然也是人声鼎沸,但一时间没有什么大动静,因此高录福也没有觉得有大事。

  一个小时以后,李治的四台钻车已经钻垮了十米长的城墙,李世绩的步兵立刻杀入,而李治也没有停下来,他把工作面移到已经的破口旁边二十米处。

  等天亮的时候,东南段城墙已经完全陷落。高录福发现上当,把所有兵力派来试图夺回来。可是他看到的时候,心中都要绝望了……

  东南方向一百米长的城墙,都变成了一坨一坨的土堆和水坑!

  唐军占据了城墙,并不冒进,只是不停的喊话:”还不投降!优待俘虏“

  西南方城墙上的守军眼见寡不敌众,纷纷放下武器。安市人引以为傲的城防,一日间就被拆的和白地一样啊……他们怎么也想不通,这么禽兽的事是怎么办到的!

  李治和李世绩志得意满的站在东南端的城墙上,对惊恐的高丽人露出不屑的冷笑。

  李治说:”看来渊盖苏文也攻不下的安市,也不过如此!“

  李世绩张嘴就说:”太子殿下,要不……统统都杀了吧?“

  一听这话,周围的士兵眼睛的绿光又冒出来了。

  甚至有人大喊:”你们千万别投降啊!老子还没杀够呢!“

  六月四日,安市再一次像辽东城一样,以一个让人没法接受的方式,陷落了。残余的城主的卫士防守了几日,也纷纷缴械投降。李世绩的士兵老大不乐意,看见举手投降的,都是一个脚丫子踹过去:”都是软蛋!老子还没杀够呢!“

  高丽人一听,更是纷纷吓尿,投降的速度更快了。

  安市全陷,六万居民,几乎没有人抵抗,因为战斗在清晨时已经差不多快结束了。而三万守军,当场被杀和逃命时被杀的有八千,溃逃两千,剩下的两万人都投降了。这一笔又讹诈了牛马上万头。高录福最后走投无路,本来还想投降,还没张嘴,就被眼疾手快的薛仁贵一箭穿心。因为之前李世民略微抱怨过一下:”诸位爱卿,你们说,安市城主要是投降,朕是接受呢,还是不接受呢?朕可不愿意有人说,朕心底狭窄啊!“

  因为当时李世民视察安市城墙的时候,安市城主远远看到,纵使手下一片哗然,没有给李世民面子。

  所以现在,他死定了。心领神会的各位,一看到高录福都是两眼发光,可惜还是被薛仁贵抢了先。

  六月八日,刑部部尚书张亮接令以后,率军从卑沙出发,将建安城轻松攻占。至此,辽宁全境,只有乌骨城没有落下,辽东,安市,盖牟,卑沙一线,已经完全肃清。大批高丽人逃离辽宁,留下的都是汉人。唐军在辽宁境内已经彻底安定下来。

  安市战役彻底绝了高丽人的反击的胆量,但渊盖苏文是绝对不会放弃的,因为无论唐军多勇猛,也只是十万人,而安市也只是一个城而已,当时高丽人口高达上百万户,大小城池有几百座。而且安市仍然离高丽腹地好几百里地,高丽的纵深和平壤附近的复杂地形,行军困难。渊盖苏文因此决定集合所有军力,打算和唐军来一次决定胜负的大型会战。

  另一方面,唐朝建国不过三十多年,户数不过三百万。而高丽却已经自曹魏起,在辽东和朝鲜半岛经略数百年,统治基础相当深厚,高丽,百济和新罗,总户数可达一百五十万,具有相当的战争潜力。而且即便是境内的汉人,对唐朝也并没有如此多的归属感。

  因此,此次唐丽战争,还有一战!而这一站,则是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的,没有金手指可以开。唐军和高丽联军的战斗,会在哪里发生呢?

  

第26节 釜底抽薪
大唐之理工天下全文阅读作者:话糙理不糙加入书架
渊盖苏文的探子,在安市陷落的第二天就把消息送到了平壤。渊盖苏文立刻下令全国动员,紧急征兵。强行征召了三十万士兵,分布于鸭绿江到平壤一线的各大险要之地。因为唐军的骑兵进军速度非常快,如果要轻装突击,一夜之间就可以从乌骨城突袭到平壤城下。这段距离不过三百多里地,对于曾经创下一夜推进五百里的唐军骑兵来说,实在是小儿科。

  因此渊盖苏文部署了二十万士兵在义州府据江而守,并且提前毁掉了所有的桥梁码头以及船只,试图阻止唐军的推进。如果唐军胆敢强行渡江,他们就会趁其半渡而击。

  另外十万为机动兵力,部署在鸭绿江后方两百里地的博川,此地也有河流流过,也是成为唐军渡江的不得不攻克的天险。

  前文提到过,李道宗和李靖都认为,苦战安市不是正确的打法,只有突击平壤才能拿下高丽。可是这一路五百里地,距离上是可以一路突击,但是如何解决渡河问题呢?因为地形的原因,这一路必须要渡过三条江,难道渊盖苏文明知唐军大军压境的时候,不会去防守这些交通要道吗?当时高丽的人口超过七百万,就算被击溃了十五万军队,难道再拿二十万三十万军队都拿不出来吗?

  六月十二日,唐军进驻乌骨城,此地已经在五六天前,接到渊盖苏文的命令,全部军民撤退到鸭绿江对岸,因此这里只是一座空城,连来不及搬走的粮草也被烧的干干净净。李世民和他的大臣们又继续吹捧飘飘然了一番,然后探子传来的消息,让他们高兴不起来了。

  李世民很郁闷的问:“诸位,现在高丽人据这鸭绿江而守,这个江面足足有两百步宽,此时正是水大的季节,要怎么渡过去呢?”

  两百步的距离,只有很强的弓弩才能超过这个射程,对江对岸造成有效杀伤。也就是说,高丽士兵只要陈列在河对岸,稍微退后,那你就一点办法也没有,而你只要在河中间的时候或者要上岸的时候,就是活靶子一样……

  此时张亮和他的五百艘大船在卑沙城(大连),每艘除了满载粮草以外,还能运输四五百人。运输能力是足够把五万战斗部队投送到任何地域。

  因此长孙无忌便说:“我们可以让张总管的五百艘船来运过河,强攻可下。”

  五百艘,每艘运两百人,那么一个来回就足够把十万人运过河。可是下船重整队形的时候呢?这个时候被一个冲锋,基本上就可以回去了。更何况唐军只有五万左右的战斗部队,而高丽军队则高达二十万。

  这个时候,李治开口了。他说:“我听说,五百艘沙船,一字排开,足足有二十里地那么长。我军如果要迅速通过这条鸭绿江,断然不能靠它来渡江。因为这样,战线拉的太开,而且准备时间又极长,高丽军队有很充足的时间将我军分割包围,各个击破。因此,这样万万不可。”

  众人一听,也是觉得很有道理。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一众都是不习水战的,对如何使用战舰毫无概念,因此争辩来讨论区,没有一个人能想出好的强渡鸭绿江的办法。

  等过了好一会,李世民只能再次把求助的眼光投向了李治:“雉儿,看来,为父又要问问你的点子了!”

  李治一路来虽然尽力低调,可是但凡李世民不擅长的战法上,都是他提出了最迅速和最有效的计策,已经公认为军师型的人才。李世民也很感叹,私下说:“虽说雉儿弓马功夫远不及我,可是论战术计策,行军定计,已然不在我之下了。”因此对李治继承大统,也更加的放心。

  唐宋时期,北方使用的,是沙船,这是一种体宽,吃水浅,适航性好的船只。而且因为中国式的横帆和舵的使用,比西方的地中海式帆船要先进很多,比西方学会使用逆风航行,要领先上千年。中国古人有一种说法,说风有九个方向,只有当头风,也就是顶头逆风不可行,其他八风都可以行。

  其实这是对内河航线而言。对海上,所谓的当头风,只要把船的方向偏一偏,那顶头风不就变成那八风之一了吗?也只有对内河航线无法走之字形航线的,才会有当头风不可行的结论。

  西方所传的运用三角帆利用逆风航行的技术,据说是来自八世纪东印度群岛(正是唐朝时期)。可是,在那个时期,航海技术最高的就是中国人,因此,只有东印度群岛的人学习唐朝人的技术,而没有唐朝人学习东印度人的道理。

  只可惜愚昧的中央集权封建政治,断送了我国曾经那么先进的技术和文明!

  此时,沙船的船型,已经基本定下来。除了使用铁钉连接技术之外,还出现了水密舱。顺带说一句,除了三角帆是阿拉伯人就会的以外,西方帆船的所有技术:横帆,舵,逆风航行,水密舱,都是从中国传入的。当时阿拉伯人和中国人贸易,都愿意用宽大,舒适,安全的中国帆船。

  张亮的五百艘大型沙船,吨位大概在五百吨到八百吨之间,吃水浅,满载吃水不过一点五米,所以适航性非常好。尺寸约长四十米,宽十米左右。

  这五百艘大船,如果首位相连,船队长达二十公里……这相当于高丽南浦江段最后一段的总长,甚至超过了平壤到加尸城的距离。

  于是,李治便有了想法,他说:“父皇,我有定计。我军应当在江对岸扎营,威慑对岸敌军,然后遣精兵三万,乘张亮的船队,直接在平壤南五十里的南浦登陆,直扑高丽都城,此战既可完胜。”

  之前,长孙无忌反驳李道宗的直扑平壤的理由,主要是辽宁全境尚未平定,安市等城内尚有超过五万的高丽军队,如果贸然分兵,如果前军在高丽腹地被陷,后军就有被高丽军队围歼的危险。而此刻辽宁全境已平,再分兵突袭就没有了后顾之忧。所以这样的军策,很快就一致通过。李世民下令,长孙无忌和张亮,统领水师,在南浦登陆后,建造码头,保证后续粮草供应。领兵五千。李治和李道宗,为此次主将,领军三万,乘船攻击平壤。

  李世民自己则坐镇乌骨城大营,并且派遣一万人马在鸭绿江的高丽军营对岸扎营,迷惑敌军。

  六月十五日,李治,李道宗和长孙无忌率军先在鸭绿江扎下营寨,然后偷偷的退往鸭绿江口以西二十里修建的临时码头处,张亮和五百艘沙船已经在此待命。三万五千士兵和操船的一万水军便沿着东南方直直的杀过去。此时海风为西南风,因此不算顺风,速度不快,每小时只有十多公里。六月十六日傍晚,经过一百七十多公里的航程,大军抵达南浦江口。

  六月十六日夜,经过五个小时,三万五千军队便在南浦立好临时码头,顺便攻占了毫无防备的南浦城。李治下令让李道宗的五千骑兵就地修整,尽快从晕船等不适应中恢复战斗力,以备明日的狙击战。另外两万五步卒则连夜行军,十个小时后,也就是六月十七日凌晨抵达了平壤城西北,阻断了高丽军博川部回援平壤的道路。从高丽渔民能够得知唐军的动向开始,到平壤城被封锁,不过十八个小时。此刻不要说高丽军义州部和博川部毫不知情,连渊盖苏文也只是接到唐军水师的报告,而不清楚发生了什么状况!

  六月十七日中午,平壤城陷入了一篇恐慌,整个城市只有两千守军,而城外的两万五千精锐唐军已经吃饱喝足,养精蓄锐的看着平壤的城墙了。他们毫不惊慌,因为李道宗的五千骑兵也恢复了力气,不紧不慢在赶来狙击援兵的路上。

  得到消息的时候,渊盖苏文一屁股坐在地上,喃喃道:“真是神兵天降,神兵天降啊!他们是怎么这么快就来了!这不可能,不可能啊!”

  他的手下一起使个眼色:“莫离之,我们降了吧!唐军不会把我们怎么样的!”

  渊盖苏文还在犹豫间,只觉得脖颈一凉!然后天旋地转见,看到一个无头躯体正在喷溅鲜血,那,那不是自己的衣服吗?

  他手下的侍卫背叛了他。他们说:“莫离之,我等也是没有办法,只有这样,唐军才会封赏而不是杀了我们……”

  六月十七日下午四点,平壤城头竖起了白旗,守军高举一个人头,喊道:“渊盖苏文死了!渊盖苏文死了!高丽国投降!”

  

123456789101112 下一页 末页
扫码
作者话糙理不糙所写的《大唐之理工天下》为转载作品,大唐之理工天下最新章节由网友发布,找书苑提供大唐之理工天下全文阅读。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大唐之理工天下最新章节,而找书苑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大唐之理工天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大唐之理工天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找书苑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大唐之理工天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邮件给管理员,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