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找书苑 > 军事历史小说 > 大唐之理工天下最新章节 > 大唐之理工天下全文阅读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7节 喂刀
大唐之理工天下全文阅读作者:话糙理不糙加入书架
搞定了太子妃王语嫣姑娘,李志心头大蔚。但是他也不能落下练武和科技创造。他的刀法已经初具雏形,在与亲卫的木刀对演中,不在一刀过去就被打的屁滚尿流了。

  亲卫们都特别佩服这个太子殿下,没有架子,勤学好思,天赋也极高。尉迟夺觉得不出半年李志就可以刀法小成。

  开始亲卫们对太子都下不了重手,李志便说,放水的打板子。打掉我的刀的,赏军功一首级。

  唐朝算军功,累计多少首级便可升迁。因此此言一出,李志的刀就不太拿的稳了。这也是亲卫能做的极限了,毕竟直接往这个身子骨尚弱的太子身上招呼,谁知道以后算不算旧账呢?

  在这帮亲卫的摧残下,李志刚开始拔刀未稳就会被一刀鞘拍的脱手而飞。

  到现在,能灵活反应,配合步法还能互有攻守。

  练刀也是赌彩头,李志砍到对手,算一分,丢一分要被罚一文。

  亲卫都是官宦子弟,自然不差这点钱,但如果谁输的钱最多,那可就要被打板子。而如果能把李志手里的刀卸掉,拍飞,那就是算军功。这样合算的买卖,不可谓不抢手。要不是拉不下那个老脸,裴奋和尉迟夺都想亲自上了。

  到后来,他们手下的左右卫,必须打一场才能抢到这个和太子殿下练刀的名额。

  比如现在和李志对练的,乃是裴奋的小弟,裴尚文,年纪也不过十八岁。是裴氏的偏房远族。

  他的刀法圆润自如,起初并不咄咄逼人。但是如果贸然攻击,给他抓住破绽,那就是被一顿好打。

  李志拔刀与其对峙,而他却连刀也不急着拔出来,两人都脚下站马,彼此谨慎贴近距离。

  李志决定先下手为强,他先虚晃一刀,用小劈刀在上挽了一个刀花。裴尚文果然刀出鞘来格。李志吃过他的错刀式的亏,端的是牛皮糖,一旦被格架,那就是休想轻易脱身,而且极易被夺刀。就算不被夺,自己也会被绕的空门大开,虽然不得分也不会被揍,但也是很没面子。

  一干将士兴奋的观战。裴奋一伙自然是裴尚文的加油,而尉迟夺则自然要灭对手的威风,拼命给太子殿下支招。

  “殿下,攻他的弱侧,是左侧!”

  “他攻弱守强,快诱他先出刀!”

  也有来垃圾话的:“裴尚文你腿软的像个娘们,你有本事出刀啊!就知道你没本事!只知道架刀骗招的懦夫!”

  虚晃一刀后,裴尚文的刀也出鞘了,两人只是用戒备姿势互相靠近,刀也是一触即分,并不敢多纠缠。

  裴尚文也不是不敢攻,只是太子最近进步神速,而且只需要担心刀不被夺,防守起来根本没有顾忌。而且就算太子不在乎,他也不敢砍太子。

  李志观察了一下裴尚文,认定他也不是力量型的,因此心下有了决断。

  他要用的正是一套组合联招,用大劈刀攻其必救,利用反震调节好自己的身体在用小劈刀进一步压住他的刀势,迫使他露出空门,再寻求用突刺有效攻击。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要无比熟悉这一套刀法,并且眼力,反应,包括对对手的预判都要到位,才能成功。

  只见李志先把刀刃反握,做出一副防守的假象,并在裴尚文的重心刚抬起来,不得借力之时猛地用大劈刀,灌注全身的力气朝裴尚文的左肩劈过去,裴尚文果然无法闪躲,只能来格架。

  哪知李志的刀势并不是为突破而来,只是迎着裴尚文的格挡,重重的砸在它的刀身上,并且利用反震之力将上身的冲量收回,调整好脚步,几乎毫无停顿,紧接着一式小劈刀再次向右肩劈过去。

  场下尉迟夺和裴奋相视,为李志的进步感到很震惊。这样有章法有组织的刀法应用,可不是单凭苦练能做到的。

  场上的场面可谓瞬息万变,裴尚文架住第一击的时候就知道了太子的意图。基于两者相差不多的基础力量,进攻的人可以运用进攻先手爆发力来压制他的防守。他想到太子的刀法可能是一波接一波的大力猛劈,如果硬接必然是迟早被破防的。

  但是他最快的反应也必须先防守住李志的第二刀。他立刻脚下发力,跳步转到侧身位,并用错刀式的卸力法,意图将李志的刀拨到一边而不是硬碰硬来。

  李志的反应也很快,他在对手跳步的同时就收了第二刀的力度,虚晃一个刀花,第三刀紧接着刺刀式,他的身体自然而然的使用了最熟悉的一段突刺。正是瞅准对手跳步落地以后重心处的他的腰眼位置。

  可惜天不遂人愿,裴尚文还是防住了,他的刀迅速回防,一刀劈在李志的剑身上,让他失去了准星。李志不得不赶紧步法跟上,将刀重新掌握起来。这个时候他知道自己露出了一个破绽。

  因为三连击需要蓄气。人的爆发力不是无限的,而这些招式必须用爆发力才能有机会突破对手的防御。

  在一套连招之中,如果他不能掌握好节奏换气,或者说,有足够的蓄气来完成一个足够长的连招,那最后一个结束以后,身体必然会有一个脱力的瞬间。这一瞬间他的防守是非常脆弱的。

  一般高手的连招都会留有一个防守的气力量,不会把气力一次用完。因为实战刀法分生死,不会为了赌博式的胜利而冒着自己的性命危险。

  一般频繁用命刀式,和不留余力的刀客,最幸运的也躺在前二三十场战斗中了。

  对学刀还不到一个月的李志而言,三连击后,断然是没有余力来防守的。事实上,这也是他第一次在实战中尝试使用组合技来攻击防御稳健,破绽很少的对手。

  可是这个破绽,裴尚文却不敢利用,因为他无法解除太子的刀的控制,只能攻击太子的身体……这又是他不敢的。就算他敢,旁边虎视眈眈的两个统领,也不会给他那个机会。

  所以局面又回到了开始的对峙。

  刚才电光火石的交手,外行看来,只是太子劈了一刀,再劈时对手换位,然后太子突刺,都被防下来了。太子进攻无果,而对手防御严密。就技术来讲,太子攻击的时机,以及对敌人的压迫都十分成功。不考虑最后力竭和缺乏经验的破绽,太子气势占了上风。他的攻击已经可以对对手造成压迫了。这一次进攻,算是太子胜出。后来李志制定了刀法擂台赛的规则中规定,这样的场面交换中,如果守方在最后没有能抓住攻方破绽,或者连击之下攻方没有破绽,则攻击一方得1分。

  裴尚文也因此放下对对手的轻视之心,气氛陡然紧张起来。双方的心都被吊在场中两人缓缓侧移的脚步上。

  也许是觉得气势被压,失去主动。裴尚文也决定发起一次进攻,他的目的并不是击中身体,而是挽回局面。因此他也用了大力的劈刀。

  但是李志不是用的均匀步法,他参考了西洋拳击的随机脚步,在气机牵引的一刹那,改换了脚步的频率,因此裴尚文做出进攻动作的同时,错判了他的重心沉降的时机。李志虽然错刀式并不纯熟,但他足以应对这势大力沉的一刀。

  他没有用爆发力强的跳步闪躲,而是单脚蹬地,重心下沉,滑到一侧,让这一刀落在自己胸腹之前。——其实这也是冒险,如果不能逼迫对手回防,他可以顺势在身上割一道,如果是真刀,有被破甲的危险。

  顺便补充一句,对练的时候,身上是穿有衬里皮甲的护具,自然不虞受伤。实战可能会是铠甲或者镶铁皮甲,视乎不同的部位,对各种攻击的防御力也不尽相同。

  这一个闪躲让裴尚文大惊失色。用重刀的空门他十分清楚,他只能祈祷对手没有精确抓住而且最大化的利用这个空门。

  李志当然没法最大化利用,但是他可以抓住。因为身位的变换,他的刀刃没有吃上对手的重击,而是侧击,不仅荡开对手的攻击,还利用这个撞击把刀势收回了,也就是说,能立即攻出。

  李志也就来得及用了一个最快最轻的削刺,这一击将将滑过了裴尚文的腰间,刀上只传来很轻的撞击。但无论如何,这一刀他还是胜了一招。这一击,他可以得2分。

  但是裴尚文却没有认输的意思。在此局面落后,心理差距愈发拉大的时候,他难道还有必杀技?

  

第8节 3段刺
大唐之理工天下全文阅读作者:话糙理不糙加入书架
裴尚文把刀举过头——正常情况他大可不必这样做。但这一招呢有个典故,就是对长辈或者上级之类出手之前的起手式。拳法上会有叫童子拜佛,以示对长辈尊重。

  他的第一刀是重劈,是介乎轻重之间的一招。李志因为很少被攻击,因此下意识用了防御最重刀的刀法。

  格挡时,也是有技巧的,不能以刃对刃,防止被崩坏。

  当然,唐刀的质量是非常优秀的,刃的钢口更是优秀,极少被损坏。但一般来说,还是用刀背侧面击打来攻击的刀势。

  李志的防守非常稳妥,刀身下部传来的力道非常大,但也在掌控范围之内。他自己觉得都无懈可击。

  但是裴尚文的刀被档下以后,并没有收刀,而是顺势把刀身首尾转了半圈,身随刀走,换到李志的侧面,然后一刀突刺击出。

  李志大惊失色,虽然是木刀,但刀上传来的气势顿时在身上唤起感应。他迅速的大力击向来攻的刀身。

  他击中了,但觉得更糟了。因为刀上传来的力道空落落的,大事不好!

  果然裴尚文的刀再次首尾转了半圈,脚下生风,再次换位,又是一刀送出。

  注:裴尚文的三段刺确实借鉴了天然理心流名将冲田总司的三段突刺,但他们是不同的。冲田总司的三段突刺是冲刺中利用气势和速度连刺三下,而裴尚文的是一组攻击,不太适用战地冲锋的战术,更适合对峙粘战场合。

  这第二刀刺来李志已经感觉吃不消了,他勉强拍掉了这一刀,但身位和刀位已经完全乱掉了。

  所以裴尚文的第三刀刺来时他已经收刀不及,只能眼睁睁的看刀递到了咽喉前半尺停下来。

  “我输了。”李志此刻已经满身大汗。不仅是这几招虽然时间不长,但是紧张对峙和激烈动作是非常消耗体力的。而且最后落败的几刀,更是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折磨。

  “承让!”裴尚文并没有欢喜的神情,只是淡然收刀侍立。周围的人也没有开玩笑。

  “殿下的刀法已经足以称为一名刀客了。因此我辈会用武士的礼节对待。”

  听到这话,本来很颓丧的李志眼睛一亮,“太好了!以后终于能打个痛快了!”

  听到这话,本来还略有担忧的众人,都浮现了会心的微笑。

  当然出于形象考虑,随后的对练之中,李志仍然戴上了硬藤的头盔,保护了头部和咽喉。身上则穿着了衬里的硬皮甲。木刀也增加了配重,更接近真正的横刀。这样对手便能放手去攻击他,锤炼他的防守技巧。

  裴尚文上次吃了亏,不得不用出家传的必杀技之一“三段刺”才胜了李志。但李志也没有兴致勃勃的去转学高级刀法,而是继续苦练基础的刀术。

  因为他看到了更高级的技艺,对刀法的渴望越发强了。有了目标,练起刀来自然动力十足。

  此外,为了不只是在木刀上找到感觉,在用真刀的时候,李志用了一组草席桩来练习。

  草席桩便是用卷好的草席立着,当作是进攻的假人,按照一定的规律摆好。然后李志持刀从某处出发,冲刺过去,用规定的攻击手段攻击这几个草席。

  草席都是立着的,不能受很大的冲力。为了能做出足够的破坏,出刀必须又准又快,而且角度也要把握好。现在李志已经能砍断三捆草席,最后一刀刺穿一捆草席。

  从技术上讲,刺穿一个,比砍断很多捆草席都要难。现在李志一般都是砍断三捆基本没什么问题,能九成以上成功。最后的一捆的突刺,则就惨不忍睹。因为刺的力量和控制,尤其是在手腕上的压力,比劈砍可要大的多了。

  因此每次练完,李志都要用冰水敷手腕。要不然第二天可就会肿上一圈。

  此时是今天的最后一组草席桩。李志刀尖冲前,双脚碎步朝前冲刺,快到第一个草席时,李志不仅不减速,相反一大步向前,刀身上举,然后气沉肩肘,眼腕一致,从上往斜下劈。草席没有歪倒,只是刀光一闪,半片草席便被削下,剩下的桩甚至都没有歪倒。这一刀唤为劈刀式的小劈刀,特点是稳,准,狠。一刀成功,李志丝毫没有停顿,他调转步伐,收刀至身前,然后瞄准另一个草席桩继续冲刺。这一刀练的是劈刀式的大劈刀,他依旧碎步冲刺,最后三部换大踏步朝草席斜后方冲去,同时刀身抬到斜后方,然后猛的拧腰沉肘,朝前方猛的斩出,之间刀光一闪,草席断成两段,如同被猛击一样向后飞去丈许。第三刀的草席正好就在收刀后的身前,李志再次发力,用第一刀一样的小劈刀解决了第三个草席。然后三个踏步,朝最后一个草席装突击,最后一步他全力蹬向前,剑身和手肘收到极致,然后爆发的向前刺出。只见刀尖刺入草席,却并未洞穿。巨大的反震力道不得不让李志松开手少许。刀把歪倒,和草席一同往后飞出几步。

  “唉,又差一点。”李志惋惜的看着这个草席。只见直径十五厘米的草席卷被刺穿了大约十四公分,只差一点点便能洞穿。

  “殿下不必自责,今日又进步了半厘!怕是再练三五天,就能刺穿了!”

  尉迟夺再怎么拍马屁,李志也知道越是往后越是进步的困难。但是他也不着急,因为他是不必上阵杀敌的。

  马周和张行成因此没少念叨。太子以后岂能马上治天下,刀剑处国政?但念叨归念叨,太子自己的脸皮可是很厚,虽然他很尊重二位老师,但是练刀的师傅也是师傅不是?李志因此还自己说:“宰相先生,我不过是十六岁少年,贪玩好动岂不是很正常!”

  马周心里大吼:“可是你儿子都快两岁了好吧!?”

  但是终究不能说出来,难道真的和一个鬼精又不要脸的滑头计较嘛。

  因此太子殿下实在是太过聪明,各种政治势力决策斗争都一目了然,以至于马周和张行成都生出廉颇老矣之感。因此也就不再强求了。

  李志在练刀之际,新开的项目是什么呢?

  是地图测绘。裴奋是河东裴氏的人,裴氏历朝历代以来,都是负责朝廷的地图绘制的。晋朝年间,裴秀就提出了制图六法: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相对高差),方邪(角度),迂直(形状)。裴氏一直都有会地图绘制的人才。裴奋是个习武的大老粗,因此李志叫他找来了家族中一个会制图的还未出仕的年轻后辈充作东宫侍卫,叫裴元朗,今年20岁,生得文弱俊朗,不善言谈。

  李志也并不在意,只是和他一起,制作了一台游标经纬仪。

  游标卡尺在中国很早就出现了,出土的古物中就有东汉年间的青铜卡尺。因此在此时,文思院,也就是少府监所属的皇家器物制作部门,应该已经使用上了一定精度的游标卡尺。

  李志之前在做显微镜的微调螺丝时,已经用青铜合金做成了一批游标卡尺。制作过程很简单就是用沙模具铸造好尺身和游标,然后再进行打磨和刻度。李志没有很精确的东西来确定度量衡,因此他使用一唐尺等于29.4厘米的换算,用唐大尺换回了一厘米的长度。制作了一批十分度,精度0.01毫米的游标卡尺。

  然后他和裴元朗一起在单筒望远镜的基础上,设计和试制游标经纬仪。首先,它有一个木制三脚架。架子上安装基座,带有四个旋钮微调座。然后是一个垂线定水平的水准仪,基座上带有一个液浮指南针和罗盘。这一部分用上好的硬木核桃木制成。再往上,是由青铜铸造的器身。第一个水平角度盘,分为主尺和附尺。主尺为基座,往上能旋转的部分有一个垂直旋转的角度盘和望远镜筒。望远镜里有定位的细丝。

  

第9节 3角测量法
大唐之理工天下全文阅读作者:话糙理不糙加入书架
制作好三台游标经纬仪以后,李志便和裴元朗带上五六个学徒,来实地进行三角测量法的训练。

  三角测量法是根据三角形一个边的长度和两个内角的大小,来确定另外两个变长的方法。李志进行的测量法是进行先选择两点,这两点的距离是能够精确测量的,然后在两点上分别测量同一个远方物体的角度,并由角度差和这两点间,也就是基线的距离,用三角函数公式进行计算。

  啥?你说木有三角函数表?没关系,只要有个精确的卡尺,然后把一个固定长度的边摆几百个角度,然后测量三边长度就可以了,这是一个笨但很适用的方法。

  裴元朗本来自家传了一部分传统制图知识,自然也知道三角的原理。因此学习这个新的测量方法,也是一点就通,省了李志好多力气。虽然如此,裴元朗却从此对李志心服口服,感恩戴德。这样神奇的技法,可能也只有皇家才不在乎,分享给臣子让他给干活吧!

  同样的,利用经纬仪,也能测定当地的纬度。

  在唐朝稍晚,一行和尚曾在南北设立了十四个天文台测定太阳高度,也就是纬度,使用的方法和元朝的郭守敬也比较相似,都是测量太阳的影子。其实根本不用那么麻烦。李志告诉裴元朗,只需要用经纬仪的竖盘的游标,测量北极星的高度,就可以精确的测量纬度到十分度游标经纬仪的精度范围内(0.1度,等于6分)。

  有了这一批游标卡尺,李志有希望在工匠的帮助下,尽快制作一批摆钟,并且逐渐提高精度。如果把航海钟能提前造出来,人类的大航海时代,就真正的要来临了。

  更不用说,他还会在船上装上蒸汽机!——想一想都让人兴奋的浑身发抖哇!

  提前一千多年的蒸汽时代!这堪比神话一样的功绩啊!

  但现在他手头的力量还很有限,人才!金钱!(因为仍有战事和灾荒,唐初政府并不宽裕)

  总之,让李志亲自培训的都是重点人才,以后都是某一个学科的专业带头人。当官什么的许诺,对他们都太不实际了。对所学超越了前辈的裴元朗而言,重新测绘整个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地图,恐怕才是他这辈子最想干的事情!

  科学家的志向,可不是凡俗能动摇的!

  裴元朗带领的测绘小组不出十日便熟悉了经纬仪的使用,因此李志给他们的任务便是测绘博陵郡治下主道路附近地形图以及唐县的铜铁产地附近地形图,方便日后的高炉转炉生产线的工厂选址。他自己却又来临了一个大麻烦。

  李志从军营练刀回来,老远就看到了王语嫣的撅的高高的殷桃小嘴。

  “殿下,崔家有一位姑娘要见你。她还自称是家长许下的亲事,臣妾也不知道有没有这回事……”

  “哦?有这事?啊哈哈哈”李志心里确实肠子都毁青了。不仅倒贴钱,送了一套花了半个多月才做出的显微镜,还找来一个大麻烦!

  “民女见过太子殿下!”

  不待王语嫣再说什么,崔英就从旁走出,施施然行了一个福礼。可是,面对这两个人脸上的乌云阵阵,李志背后的冷汗搜搜的就出来了。

  不过呢,他也感到一阵庆幸。这两个纯天然的娇憨女子,果然不知**斗争的进退之道,心事可不都在脸上写着吗!

  这里插播一句,中国古代有几种礼节,男子行礼有三种,握手,拱手,和鞠躬。跪礼是元朝统治者为了愚昧汉族的自尊而新创的礼节。比如唐朝,臣子见皇帝,也并不跪,而是行拱手礼。

  握手则是平辈亲近之人的礼节。鞠躬则是晚辈向长辈致礼或者用于庄重的礼仪场合。鞠躬是中国有史书记载的最古老的礼节形式。

  女子则专门有福礼,也就是低头,微蹲。这样的礼节和西方女子的礼节也是相似的。

  可恨的是,自从元清的奴化统治以来,跪礼的滥行让这个民族都失去的尊严,沦为印度一般的低等公民心态,这是何等的可悲。

  李志不敢多想,还是赶紧打法眼前的这两个女子要紧。

  “啊!!崔英!是你啊,你今日怎么穿的是女装!”

  李志笑的像一朵菊花,只是为了掩饰他心虚的眼神。“这个,真没有想到。语嫣,我真的当时只是开玩笑啦!没想到他老爹。。。额,崔大人还真有个!唉我不是这个意思。老婆来坐,给你揉揉肩。”

  虽然王语嫣不是河东狮,但是李志后世练的的城墙脸皮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二女一时间完全没有想到李志竟然会这么对待自己的王妃。

  “崔英姑娘。我想你父亲大人讨你过来,可是另有目的的。你知道那显微镜的制造,需要多少材料,多少成本吗?因此,我送你家大人显微镜,自然是要收点成本。叫你来,便是为了教授你显微镜的维修保养,以及给我作为助手,制作计时钟表。”

  因为没有办法继续让二女很生气的方面的话题,因此崔英的注意力很正常的就被转移了。

  “太子所言,是不是日晷或是水漏?”

  在明代以前,人们常用的计时工具,就正式日晷和水漏。这样的计时工具,倒也能够勉强用于生活日常。但是缺陷也很明显。便是日晷只能计白天有光的时候的时辰,而水漏则很不精确。

  因此,李志在制作出有简单齿轮组的显微镜微动机构以后,决定再制作一个简单的摆钟,使用单摆作为简谐振动器,重锤作为发条动力源。

  摆钟的制作技术,是很简单的。所需要的材料更是容易。钟座使用木材,齿轮组使用黄铜即可。在精确性上,摆钟的精确的因素主要是摆的长度,在那个时代的工艺限制下,只要选取合适的材料,便能制作出足够精确的摆钟,而唯一的问题,只是在于准确时长的调校。

  李志简单的说了一下需要制作的神奇物件,二女的脸色就完全好转了,王语嫣和崔英甚至相视一笑,王语嫣甚至说:“官人,倘若是这么神奇,我也要学。”

  李志重重的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

  单摆在摆角小于5度时,拥有等时性。摆的周期等于两倍密率(圆周率)乘以(长度比重力加速度的开平方)。

  当然,李志没有办法详细解释这个公式的由来,二阶微分方程……这个,还是慢慢来吧。毕竟二女也没有相应的算学知识。

  虽然这个公式没有办法解释来源,但是,这个公式在现在的时代,是可以计算的。

  祖冲之在一百多年前的东晋朝,已经推算出了足够精确的密率,也就是圆周率,为3.1415926.

  而《九章算术》,也记载有非常精确的平方根的计算方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搜,如果用文字描述,真的是太蛋疼。

  李志也是来到这里,问了太史丞李淳风才知道,他就会手算平方根。不止他会算,大唐朝凡是精读算经九章算术的,都尼玛的会算平方根。

  李志不禁哀叹。虽然自己胸有神机,但是在一千年前,也在理工科上,当不得老大。即便如此,就让你们这帮牛人,变得更牛吧!

  所以,李志如果要做一个周期为3秒的摆,长度应该是多少呢?

  会算学的崔英根据公式,使用算筹,取重力加速度为9.81,密率为3.1416,不出5分钟,就给出了答案。

  长度应该是2.2364米,合七尺六寸零分6毫到7毫之间。

  根据李志希望的误差,如果能够达到每天1秒的话,那误差率就是1/86400,因为时间的平方对应着摆长的一次方,这意味着摆的误差不能超过8.804乘以10的-5次方的平方根。这是一个大大超过了他的加工精度的数字。

  所以,他只能先制造出这个摆臂,然后通过改变摆锤的重心,微调钟表的精度。

  附带说一句,陶瓷的线膨胀密度是3×10-6次方,也就是说,温度带来摆长的变化,会带来它的平方根,也就是千分之1.7的误差率,大大超过了每天一秒的误差率。

  

第10节 第1台摆钟
大唐之理工天下全文阅读作者:话糙理不糙加入书架
事实上,初期的摆钟的误差达到了每天20秒,根本不实用。只有在后期使用热互补偿金属作为摆臂后得以稍稍改良。最后的解决方案来自1759年哈里森改变了钟表依靠摆的历史,换用了机械游丝作为简谐振子,才得以解决。

  关于这个传奇般的钟表的出现以及其作用,以后还会提到。

  现在李志只是先要把摆钟做出来,精确率什么的,先……不管了。

  摆的长度确定了,然后需要在摆臂的某一个位置,安装一个擒纵叉。这个叉子样子不太像一个叉子,反像一个只有最两边齿的猪八戒的大钉耙。而且这两个齿的形状也不一样,它们的功能一个是勾住齿轮,叫出瓦,一个是顶住齿轮,叫进瓦。这个叉子的中间联这一个轴,使叉子和齿轮的关系是这样的,摆让擒纵叉摆到出瓦的位置时,出瓦抬起,把勾住的齿轮的一齿送走,同时进瓦下落,把新进来的齿轮的齿顶住。然后随着摆回复到另一端的位置,出瓦慢慢下落,回到勾住齿轮齿的位置,而进瓦则慢慢抬起,让它顶住的齿滚进来两齿之间的位置。

  这就是一种简单擒纵叉的结构和运行。李志靠嘴说的时候,二女还迷迷糊糊,等到逐渐用铜片挫出实物,实际演示以后,二女的眼神变得看到神迹一样。

  “夫君,这可真是巧夺天工,神鬼之能啊。”王语嫣紧紧的抱着这个半成品不肯放手。

  崔英更是不堪,完全忘记了淑女的仪态,一脸痴呆的看着滴滴答答行走的擒纵叉,口水都要滴下来了。

  李志觉得好生扫兴:“去去去,今天先到这里,赶紧安排好生活,明天接着干!”

  三人草草吃了饭,第二日继续剩下的结构的制作。

  因为设计的摆的周期是3秒,因此一个齿对应的周期也是3秒,所以这个对着擒纵叉齿轮的齿数,是20个。然后它同轴带有的小齿轮,一周作了6个齿,对应啮合的大齿轮便是分针,按照一比六十的传动比传动,这个比较大的传动比,不得不使用了一个一比十和一个一比六的齿轮串联。还好时针就好做了,比率是一比十二。秒针,时针,分针之间,都仅用一个传动齿轮。在用两个铜片和硬木制成的托架上钻孔,把这些齿轮安装好,接上指针。

  对了,还差了动力。动力选用的是重锤带动的动力,在一个粗齿轮上挂上铁链串的两个重锤,然后经过几个加速齿轮,带上秒针的驱动端。一切组装完毕,指针就每1.5秒一格的走动起来。

  “好了,成功了!”李志宣布摆钟项目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

  二女更是如同得到新玩具的小孩,开心的不得了。

  摆钟在真实的历史中不是中国人发明的,但仍然是有可能是中国发明的。北宋年间的水力浑天仪,便使用了擒纵机构的原理。只是这个擒纵机构的等时性,仍然是使用水的流速恒定时,填满水斗以后带动机括使擒纵机构行走的。只能说虽然古人有非常聪明的设计的头脑,但仍然错过了很多重要发现的机会。

  摆钟在此时最重要的作用,第一是树立皇家制作的威望,能推出跨时代精巧的机械作品。第二则是敛财手段。唐朝中期人民富足,非常追求奢华和稀奇古怪之事,因此,李志打算皇家作坊全面开展各种类型摆钟的制作,除却皇家少量使用和封赏以外,全部按月投放市场,价高者标。甚至李志把专营商铺开在东市和西式的商业计划都想好了。

  那将是大唐第一个连锁百货商场,拥有拍卖场,精品店,服装店,小吃摊,图书和其他小商品的综合商铺。名字就叫新天地。(是不是有地名躺枪了),计划在东市和西市各开一家,发挥皇家可以使用驿道物流的优势。将来还要在富足的东都洛阳和江南的建康开业。

  当然,摆钟是容易被仿制的,李志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起一批专业高效的钟表制作师,他们将拥有统一的,专门的工具,统一的度量衡标尺,并且使用流水线工序,在统一标准下生产。

  李志有信心,哪怕被仿造,他名下的摆钟,也是制作最精确,利润最高的。

  在工匠吸收消化摆钟的简单原理以后,再让他们仿制报时系统,八音盒,甚至布谷鸟钟的运动玩具小人,就有了人才基础。

  不断推陈出新的自鸣钟艺术,足以掏空唐朝人的腰包。于是,李志的充满了贪婪的眼光,就看向了崔英。

  “崔小娘子,以后你是我东宫的执事,专司摆钟的工匠的培训,摆钟的生产。以后设计更多的大小型号的摆钟。我会安排专人负责帐目。”

  “殿下,我可是女子,怎可当执事?”

  “你的意思,便是女人做不了了?”李志看她颇有踌躇,便忍不住激上一激。

  “殿下可不要轻看女子。民女必将不辱使命。”说完了又是一个福礼。

  李志拱手回礼,然后说:“摆钟此事尚未了结。为了让摆钟走时准确,我们还需要用太阳日调校一番。”

  按照天文学的定义,24小时,指的是每一个太阳日的长度。

  但其实,人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法认识到每天的长度并不相同这个事实。因为在钟表发明以前,地球人唯一对时方法,便是通过日晷。当太阳两次经过天中最高的时间,称为视太阳日。而一年的这个太阳日的平均时间,则是平太阳日。

  地球因为在自己的公转轨道上,是顺进的,也就是自转和公转是一个方向。因此,24小时也就是定义的一个平太阳日的时间,并不是自转360度的时间,而是自转360度59分。差不多是361度。(是不是某品牌躺枪)

  考虑到地球的公转轨道并不是均匀的,而是有近地点和远地点,还要考虑月球的摄动。因此,视觉太阳日,也就是每一天太阳转360度的时间,是不相同的,它和24小时有一定的时差。按照2000年的数据,这个时差在2月11日最小,意思是视太阳日比平太阳日(也就是标准24小时)长14分15秒,然后在4月15日达到零点,也就是这一天的视太阳日是准确等于24小时的。然后在5月14日,视太阳日到达一个最大点,比24小时短3分41秒。然后视太阳日继续变长,在7月26日为慢6分30秒,9月1日回到零点,11月3日到快16分25秒,然后在12月25日回到零点。

  可以看出,这个时差最大和最小,查了半个小时还多!

  可想而知如果单凭太阳对时,造成的误差可是多么大了。加上钟表的误差,航海员对经度的确定,可见模糊到了一个什么程度。

  如果只按照北纬30度上的经度来计算,差30分钟的话意味着相差多远的距离呢?

  赤道上的1经度等于110千米,而北纬30度上一经度等于110千米乘以30度的余弦也就是……0.866,一经度就等于95公里。

  一小时对应的是360/24等于15度的经度,所以误差30分钟,距离就意味着差了714公里!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你可能在山东青岛,也可能在韩国!那还定位个屁呀!

  当然,这个均时差是全球适用的。如果使用季节和时间观测好的星图纪录,可以抵消掉均时差的影响。因此,哈里森的H4型精确度达到每天0.06秒的航海钟,也必须结合航海星图才能准确的定位经度。

  不是钟表不准时,而是太阳不准时啊!

  小问题:北京的经度是东经116度24分,那么北京时区的时间,是北京的当地时间吗?

  

第11节 马钧后人
大唐之理工天下全文阅读作者:话糙理不糙加入书架
马钧是三国时期魏国的机械专家,他的成就有改革丝绫机,发明了翻车,改革了转轮式发石机,他还会做指南车并且做水转百戏。水转百戏是个什么东西呢,总之比德国著名的布谷鸟钟或者别的什么自鸣钟的会动的小人的机关不会差就是了。

  崔英的工作就是,一边每天用摆钟记录视太阳日的长度,并用平均时间来推算钟表的误差。一边探访马钧的后人。按照李志的话讲:“虽然你们跟我学会了摆钟,但要是真做起机关来,十个你们也不够马钧看的!”

  这绝对不是虚言。掌握了机关术的心眼,做起事情来的发明家,战斗力是非常恐怖的。

  李志自己知道没那个本事,做出摆钟,就已经可以了。自鸣钟和更加精巧的机关,他应该求助于这个时代的真正的高人。毕竟,李志没有兴趣专美这些技术。这些技术,本来就是他要给这个时代,他本来的祖先的馈赠。

  有了一个强大的,智慧的,文明的祖先,才有幸福的子子孙孙。

  只有一时之勇的武力文明,到现在哪个混的好的?

  崔英寻人,自然是要借助家族的力量。只是崔英和李志都没有想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定州博陵郡这个地方产什么呢?产各种绫罗绸缎。

  产绫罗绸缎自然要用马钧改良的织绫机器。

  所以,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这个机器的地方,还找不到会机关术的人才吗?

  这个人还真是马家后人,就是定州城内马氏木匠铺。他的最主要的业务,便是织绫机。

  马氏木匠铺的主人,是马进,太子召见他以后,给他看了一看摆钟的结构。他就不想走了。

  “竟然还能这样利用!”马进紧紧的闭上眼睛,像是在思考什么。

  “多谢太子殿下,老夫又有了对织绫机的新构想!我所学已尽传于犬子,我要回家琢磨改进织绫机,犬子马辉便卖给太子殿下了。”

  马进说话一拱手,一溜烟就跑了,留下李志和崔英面面相觑,哭笑不得。

  等到后来他们见过了足够多的大师失态的样子,也就见怪不怪了。

  等到定州唐县的大唐机械局建成以后,带来的惊讶更多。以至于,如果谁没有震惊的说不出话来,李志的卫队便会觉得很没面子。会下决心改进一下参观路线,力求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冲击力和震撼。

  马进很快就差遣他的儿子过来了。马辉,今年十九岁,生得五三大粗,一脸横肉。李志无语了,这样的人,真的会机关术吗?

  马辉带着包裹,对太子鞠躬道:“父亲告诉我,过来侍奉太子大人。想来太子是让我做机关之术。不知……”

  李志并不废话,直接给他看正在新制作的摆钟。

  对马辉的怀疑马上就放下了。马辉在一个小时之内就明白了摆钟的所有机构,并且加上了调整时间和报时的装置。他还让时针和分针的走动,更加的准确对准要指示的时间。

  崔英不得不悄悄的对李志说:“你说的果然没错。马家的人,太厉害了。”

  李志的回答是:“厉害有怎么样,马老头可没有让我开工钱!崔姑娘,使劲操他!”

  “什么!”崔英柳眉倒竖,眼看就要发火。

  “阿黑啊哈,是操练他,榨干他的意思。你想有这么能干的总工程师,你的生意该多好做啊!唉崔英,别走,对不起对不起,不是故意开你玩笑。。。是有意的。。。唉。。。。别走啊。”

  马辉毫不理会这两人的打闹,他现在已经接过了崔英的制表工作,全神贯注的干活了……

  李志泪流满面,真心想不骂人的问候一声他的祖宗马钧。

  不多时,马辉就做出了十多台各种规格的摆钟。他的手艺,可比李志几个二半吊子强多了。也只有李志这么脸皮厚的人,每天还会以指挥下属的口吻,对马辉的工作指挥一番。

  “唉马辉啊,你看,这个齿轮的齿,不是很圆润啊!手做的多不好啊!要不要做个机器做啊!”

  “哎呀马辉啊,你看这个不够均匀啊,你要不要设计一个机器做啊……”

  不出几日,憨厚的马辉便从家里搬来许多木结构的操作台,试图让李志满意。可是李志怎么会放过他呢,只有崔英从中劝导,让他专心做摆钟,他才停止了继续折腾。

  李志也暂时放过了他。在定州制作所的水泥产业和玻璃产业稳定以后,他会新开一个冲天炉,做一套简单的车床,铣床,钻床和磨床。等有了一套机械加工工业,这才是他的大唐战车扬帆起航的时候!

  眼下,李志手头的项目有,火云观张送道人带领的探矿小组和火药制作分部。月产黑火药五百斤,手榴弹七百枚。黄三里带领的定州制作所玻璃熔炉和水泥立窑各一座。月产玻璃坯两千斤,水泥二十吨。裴元朗的地图测绘小队,拥有八架经纬仪,每个月能探索约莫五个县的道路附近地形。然后就是马辉为总工程师的摆钟制作部门。兼制作望远镜和显微镜。此外本地固有的有小高炉一座,月产铁锭一万斤,另有铜矿和铜熔炉一座,目前是铸钱所用。不属东宫管辖,但仍可便宜行事。

  李志的第一个计划,便是先研制一批农业水利器材。首当其冲的便是水锤泵。水锤泵是一种简单,便宜,不需要动力的自动提水系统,直到今天,仍然是联合国在推广的小水利项目,是真正的传世经典。

  李志根据唐朝钢铁产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制造的水锤泵,承压泵体,使用铸铁加预制水泥外壳,达到低维护的目的。非承压的引水管道则使用水泥预制件。

  唐代的中国北方,比现在要湿润许多,河流众多,土地肥沃,拥有优良的农业环境。

  水锤泵是利用高速流动的水流被突然停止时产生的冲力,把水压入高压气室,并进一步压到高处的流体力学机械。它可以利用低水头的水能,直接转化为提水的势能,并完成灌溉,引用等功能。

  实际使用中,它只需要在落差2-10米,流量大于每秒1升都可以。

  水锤泵的主体是一个承压管道,两个单向阀,一个承压气室和一个扬水管道。进水口处加上滤网即可。

  有裴元朗的测绘工作作为基础,第一期试验,将在定州境内的唐河流域内展开。李志和司农寺主簿云中岳一起负责监制第一批水锤泵。云中岳是少府卿云定兴的孙子,前几年通过明经科进士来到司农寺补缺。李志知道云定兴在前隋时便是工匠高手,于是就相中了云中岳来一同协办此事。

  贞观年间,河北关中旱情匪浅,李志既然有好的项目,焉有不推行的道理呢?

  水锤泵的主体主管道和阀体,由新建的冲天炉出的铁水,用压缩空气少许脱碳后,直接铸造而成。储存气体的罐体,高一米,直径60公分,大概有2立方米的容积,是铸造难度最大的部件。李志将其分割为上下两个部件分别铸造。

  其实,要实现20米高的扬程,承压为3个大气压即可,这样的压力,对于铸铁来讲,实在是不算什么。因此,工艺的要求也相应降低了。

  20米高的扬程,不算多了不起,但足以傲视水利史一千年。

  此时的翻车,不仅需要动力不说,恐怕也没法实现高达20米的扬程!

  第一批实验性质的水锤泵,因为工人的不熟悉,以及高炉技术和原材料的限制,经过核算,不算工人成本,造价高达十贯以上。

  但是为了积累宝贵的施工经验,迅速带出一支熟练的施工队伍,早日形成普及和推广的效应,李志不得不咬牙推行这个项目。

  水泥窑的水泥暂时不用与别的建筑用途,专门制做配套的预制管道,以早日实现北方农田的节水灌溉技术。

  李志就不信,这么多远超时代的,技术革新,都没法收服大唐北方的民心,恢复北方的经济。只有北方经济得以复兴,中华才能有强大的屏障。

  

123456789101112 下一页 末页
扫码
作者话糙理不糙所写的《大唐之理工天下》为转载作品,大唐之理工天下最新章节由网友发布,找书苑提供大唐之理工天下全文阅读。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大唐之理工天下最新章节,而找书苑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大唐之理工天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大唐之理工天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找书苑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大唐之理工天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邮件给管理员,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