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找书苑 > 军事历史小说 > 倾宋最新章节 > 倾宋全文阅读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502章 庭下如积水空明
倾宋全文阅读作者:然籇加入书架

“启禀陛下,这是臣拟定的金银纸钞发行规则,还请陛下过目。”文天祥将手中的奏章递给叶应武,一本正经的回答,“前天东洋舰队从日本押解第一批白银,足足有万两,如果这样下去的话,恐怕第一阶段需要的二十万两白银很快就能够凑齐。”

叶应武点了点头,伸手将奏章接过来:“辛苦宋瑞了。”

“此为臣职责所在,”文天祥不卑不亢的回答,“不过臣还是有些担心,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微微一怔,叶应武还真是第一次见到文天祥主动提意见,毕竟在这之前,自己从后世吸取、融合的新政策往往都给文天祥他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所以他们也很少提出自己的反对或者改进意见,只是按照叶应武的吩咐照做。所以今天反倒是让叶应武吃了一惊,旋即微笑着说道:“说便是了。”

文天祥点了点头:“陛下或许有所不知,随着百年前宋室南渡,纸钞在民间的威信便大打折扣,之后虽然宋室多有想要挽回的余地,不过最后却都是功败垂成,甚至连金银作为货币的流通发行都收到了很大的阻碍,民间真正信任的还是传统的铜钱。”

叶应武皱了皱眉。文天祥说的倒是事实,因为北宋末年蔡京采用大量发放纸币的方式来遏制因为边乱和皇室奢华生活而飞涨的物价,这也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甚至是世界货币历史上的第一次纸钞大贬值,险些让很多人倾家荡产,自此之后,民间对于朝廷发放的纸钞有了深刻的痛感,从而宁肯使用更麻烦的铜钱,也不愿意再使用纸钞。

在另外一个时空,金银和纸钞的统治地位,是元朝大一统了之后才强制推行下去的,并且被明清继承。

所以叶应武想要建立以金银和纸钞为主体的金融体系,就必须改变民间对于纸钞的不信任,却又不能像蒙古人那样直接采取强制措施。

“这么说来,还得费点儿功夫了?”叶应武看向文天祥。

文天祥嗯了一声:“所以此事还请陛下定夺。”

叶应武顿时轻轻吸了一口气。虽然大明在这连续几年的对外战争中一直取得胜利,大明朝廷也凭借此在民间拥有极高的威望,但是这只是在对外征战方面上。

随着经贸的发展,百姓对于利益也越来越看重,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也就是说百姓认为大明通过对外战争,能够为他们带来实打实的利益和福利,所以他们支持和拥护大明对蒙古以及其他国家开战、开疆拓土,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士林、商贾以及下面千千万万百姓在其余方面也都支持朝廷做出的决断。

尤其是大明的文官制度改革刚刚完成,民间尚且没有从中看到对于自己的利处,所以对于朝廷中央提出的有关经济方面的改革方略,还远远没有到言听计从的地步,所以单单凭借朝廷的命令和旨意强迫推行纸钞,虽然能够落实下去,但是效果却很有可能适得其反。

如果引起民间士林、商贾、百姓的反感,那么不仅会大大伤害大明朝廷在民间的威望,而且也会让接下来大明朝廷做出的决策很难施行。

“但是朝廷现在不能再像之前那样,一直借助商贾,通过众多商贾手下的青楼楚馆、茶馆瓦舍来进行推动和宣扬。”叶应武沉声说道,“上一次依托商贾,这些商贾就已经展现出来他们的手腕,只不过现在因为锦衣卫和六扇门的强大,所以他们才会对大明朝廷的命令绝对服从。一旦随着大明边境的稳定,精锐的斥候和老卒数量减少,六扇门和锦衣卫没有足够的力量控制商贾。就很有可能导致被商贾反噬。”

文天祥有些诧异的看向叶应武,因为陛下在文武百官心中,一直是全力支持商贾的存在,现在文天祥在叶应武的话中才明白过来,陛下和那些手中操控大量资金、并且多次在大明北伐之中积极出动的商贾之间,更多的是通过利益来维持,叶应武借助他们的资金和无数的产业、车队来向前线运送需要的器械粮草,而这些商贾实际上也是在利用大明对外的战争来向外扩张自己的产业范围,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

商人逐利,有的时候甚至可以铤而走险,所以叶应武这么一说,文天祥顿时也轻轻吸了一口气。大明以武开国,现在商人手中没有实权,大明的军队确实是他们头顶的中天悬剑,但是一旦随着大明拥有了足够的版图、不再向外扩张,那么大明就算是一直保持足够适量的主力战军,但是士卒在训练上和士气上也必定会出现腐化和堕落,甚至这种现象在叶应武视察天武军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有了苗头,只不过被叶应武及时扼杀,这也就意味着到时候很可能军队不再是商贾的威胁者,甚或者变为商贾威胁朝廷的协同者。

为了从最大可能上防微杜渐,叶应武只能从现在开始,尽量避免少借用商人的力量,甚至还要尝试去限制商人如同吸水海绵般的膨胀发展。毕竟现在的大明可远远不是历史上闭关锁国的明清两朝,繁荣发展的海上贸易,使得大明商贾的地位已经远远不是另外一个时空当中明清商贾的地位能够相比,甚至商贾已经逐步摆脱“士农工商”中的最低级地位,成为仅次于士人阶级的社会中层。

毕竟归根结底,叶应武和文天祥还是属于士人阶级的,而且现在社会中士林依旧占据绝对的领导地位。虽然叶应武很清楚,在七百年后,商人阶级实际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掌控了很多国家,但是此时此刻,叶应武必须要维护士人阶级的利益,不只是因为他这一世本来就出身于士人阶级,更因为叶应武这一路走来,士林无疑给予了叶应武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就算是投桃报李,叶应武也不能背叛和打击士林阶级。

更何况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哪怕是大明的基层教育再怎么普及,士林阶级已然是整个大明文化程度最高的一个阶级,读书人在民间依旧是对于上位者的称呼,用他们来统治国家显然也更能够得到百姓的尊重和拥戴。

“如果不用商贾的话,陛下打算怎么办?”文天祥绞尽脑汁想了很久,最后还是不得不放弃了。

叶应武放下笔:“六扇门和锦衣卫在各个州府实际上拥有的据点并不多,所以想要凭借六扇门和锦衣卫来做这件事,没有那么容易。”

文天祥点了点头,六扇门和锦衣卫的实力不够显然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叶应武虽然没有说出来,不过文天祥已经能揣摩出来,显然叶应武也不想让他们坐大。

在叶应武这里,朝廷之中政事堂、翰林院和御史台三足鼎立最为妥当,而更外面,朝廷、军队和六扇门等秘密组织再维持一个更大的敌体体系方才最符合皇帝的利益,六扇门和锦衣卫有一次两次帮助朝廷进行宣传是可以的,但是如果长期“不务正业”的话,恐怕也会导致整个国家陷入一家独大的境况。

对于叶应武来说,另外一个时空当中明清灭亡的教训,他每每想起来自然都是触目惊心,也只能这样竭尽全力来维持整个大明王朝**外外各个势力之间的稳定和制衡。

如何做一个成功的好皇帝,也是一门学问,历史上不及格的大有人在。

“那陛下以为翰林院和学士院如何?”文天祥到底是文天祥,在叶应武接连否决几个选择之后,他已经能够摸清楚陛下的思路,陛下想要保持整个朝廷和国家各方面的平衡,那么这个看上去无解的问题,实际上最好的答案就是这些方面当中实力比较弱,但是声望不差能够胜任此任务的。

翰林院和学士院无疑成为了最好的甚至是唯一的选择。

按照叶应武当年的打算,政事堂以及其麾下的六部应该和翰林学士院、御史台三足鼎立,但是现在的事实却是政事堂正在执掌朝廷之牛耳,在各项事宜上话语权无疑重了很多,而且叶应武也更倚重六部官员,使得按理说应该低翰林学士院和御史台一头的六部,甚至已经隐约有了与二者争锋的架势,至于政事堂的三位丞相,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无疑成为了凌驾于这三方势力、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存在。

这样的场面叶应武自然并不想看到,而在这朝廷三足当中,实际上御史台的实力并不弱,毕竟御史台掌控着天下的监察大权,又有陈宜中和姚訔坐镇,谁都不敢小窥御史台。现在御史台看上去寂寂无闻,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大明创立未久,站在各个位置上的都是年轻有为的官员,恨不得天天披星戴月,希望能够打拼出来政绩,从而获得朝廷的赏识和提拔,这也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官员贪污、欺男霸女的可能。

陈宜中和姚訔的年纪都不大,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再加上两人的性子甚是刚强严谨,所以也很少有人明知故犯。这也使得御史台虽然一丝不苟的监察百官,但是什么都找不到,也就只能成为现在这无所事事的样子。

御史台无所事事,叶应武实际上更多的是欣慰,但是另外翰林院和学士院也一直无所事事,叶应武就不得不插手了。毕竟翰林院和学士院当初分出去的主要目的是让它们执掌天下教育,从而能够以单纯之心为大明培养更多的人才,可是现在大明立国未久,虽然有大量学院建立,不过想要培育出来人才还没有这么快,所以这也使得翰林院和学士院只能在每年科考的时候和礼部、吏部一起忙碌一番,之后便没有太多的任务要做。

结果就是在之前的几次大战之中,当朝廷六部官员不足,甚至直接就从翰林院和学士院当中抽调,使得这两家莫名其妙的变成了大明政事堂和六部的替补所在。

为了扭转这样的状况,叶应武自然必须为翰林院和学士院找“活”干。在民间推动金银和纸钞的使用,对于其余部门来说或许还很是棘手,但是对于翰林院和学士院来说,却不是不能胜任的。

单单是这两个院属下的无数书院、学院,就有强大的人力根基,而且实际上士林之中大多数未曾出仕者,和翰林院翰林、学士院学士们都有着或多或少的交情,而这些民间隐者,又往往以别人幕僚、师爷、私塾先生的方式存在,所以通过影响他们,实际上也就在影响整个社会的中上层。

当整个社会中上层风向改变了之后,占据大多数的基层百姓,实际上也就很容易做出应该的选择了。如果再能够几位大儒出面为朝廷歌功颂德,那么这件事就更容易落实下去了。

“宣刘翰林和邓学士觐见。”叶应武沉声说道。

——————————————————-

上弦月挂在空中,淡淡的月光清辉从枝叶的缝隙当中洒出来,在阶前留下斑驳光影。东坡公所谓“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当如是矣。

叶应武关上御书房的门,开门关门这些动作,陛下素来不喜欢婢女代为操劳,所以晴儿带着几名宫女只是在一侧小心翼翼的跟着,并不敢打扰叶应武。在这后宫当中,叶应武更像是一家之主,而不是一国之君。

虽然自陆婉言以降后宫嫔妃们并不清楚叶应武为什么会宁肯不要皇帝的威严,甚至不允许她们称呼“陛下”,而是称呼“夫君”,但是所有人在这样小小的举措之中都能够感受到一丝一缕难得的温馨。在高大的宫墙之内,这一点温馨,都显得弥足珍贵。

看着眼前的月色,叶应武倒是怔了一下。说句实话他还真的从来没有好好在皇宫中欣赏过月色。这一轮上弦月,虽然看上去远远比不上月圆之夜时候的清辉洒进人家,但是更别有一番犹抱琵芭半遮面的欲拒还迎。尤其是庞大的大明皇宫,在这浅浅的月色中沉睡,气势雄浑的亭台殿宇和稀稀疏疏的枝叶月光,有的时候越是差距大的事物,放在一起越容易产生令人惊艳的美丽。

叶应武知道外面的士林才子往往喜欢称呼这一片宫城为“大明宫”,更有人称赞为“藏天下粉黛于六宫,可闭月羞花”。对此叶应武也就是一笑了之,毕竟这些文人骚客怎么感慨他还懒得关心,更何况有人称赞自己老婆们长得漂亮似乎也没有什么值得生气的。反正大明皇帝陛下的威名天下皆知,谁也不会因为这些许宫怨词就以为自己是一个昏君。

“陛下今夜打算在哪位娘娘处安寝?”晴儿上前一步,轻声说道。

“时候太晚了,就不去打扰她们,直接去怀玉堂吧。”叶应武吩咐一声,怀玉堂是他在后宫书房的后半部分,是皇室精美古董金石收藏所在,叶应武平时一旦处理政事晚了,一般就直接在怀玉堂歇息。

不过怀玉堂和御书房中间隔着半个西宫,一直有新近入宫的秀女和昭仪为了邀宠,都喜欢在陛下路过的时候争奇斗艳,弄得整个后宫都鸡飞狗跳、许久不得安宁。以至于后来陆婉言也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严令陛下前往怀玉堂的时候各庭院不准叨扰。听到陆婉言这个无可奈何的命令,叶应武也只能耸耸肩。

听到叶应武吩咐,晴儿急忙在前面引路,叶应武看了一眼头顶的上弦月,不由得感慨一声,这么好的月亮,如果能够有一两个人对酌赏月,倒是不错的事情。

还不等叶应武想完,前面晴儿突然微微一顿。

紧接着便听见一个低柔的女声在斑驳树影之后传来:

“趁着此时没人,正好可以饮酒赏月。”

“可是娘娘······”后面有些焦急的显然是婢女的声音。(未完待续。)

第503章 风回小院庭芜绿
倾宋全文阅读作者:然籇加入书架
( )    微微抬手示意晴儿和其余几名婢女不要出声,叶应武细细琢磨刚才这两句低语,因为离的比较近,所以还是能听清的。

    自家后宫现在有多少妻妾叶应武已经数不清了,不过这里面有多少能够称之为娘娘的叶应武还是很清楚。只不过婉娘、舒儿、琴儿、惠娘、絮娘、琼娘这些跟着叶应武时间长了的,叶应武自然不会忘记她们的声音,自然也不会辨认不出来。

    突然间叶应武想起来,自己还真是忘了一个人,就是那位被索南桑波千里迢迢和自己联姻的吐蕃公主。索南桑波把她送过来,显然是想要凭借大明和吐蕃的这个联姻关系来维持萨迦款氏家族在吐蕃的权威地位,同时也确保大明对于纳土条约的遵守。

    对此叶应武虽然腹诽两句,不过反正自家后宫群体已经足够庞大了,公主也不是第一个,所以多就多了,叶应武还真的没有怎么在意,毕竟自家原来那几位娘子还没有伺候好呢,叶应武也没有心情开辟新土地。更何况叶应武和这位吐蕃公主一共就只有过一次照面,还是远远相见,虽然看上去这位吐蕃公主长得确实标致,不过天下美人叶应武见的多了,两人之前又没有什么交集和感情,所以叶应武并没有着急临幸这位吐蕃公主,以至于时间久了都快把这么一个人忘了。

    “怕什么,这已经是夜深人静,陛下和其余嫔妃想必也已经歇息,”吐蕃公主格桑低声笑道,“这么大好的月色,来到南京还真是少见呢,借着这个机会正好可以一醉方休。”

    那名婢女显然也已经习惯了自家娘娘声音有些怪、不过还是能够听懂的汉语,还想要说什么,却被格桑抬手挡了回去。格桑拾阶而上,月光在汉白玉栏杆上拖出长长的身影。一阵清风吹拂,格桑身上的月白色衣衫迎风舞动,衣带飘飞。

    随手将酒壶放在桌子上,格桑挥动自己那带着明显吐蕃风格的衣袖,径直在月下轻轻转动。

    叶应武虽然不知道格桑跳的是什么,但是能够看得出来类似后世藏族民族舞蹈的风格,显然正是吐蕃舞蹈。格桑身上的衣衫是改过的藏服,针对江南温暖的天气,更为修身合体,所以当女孩在月下独舞的时候,衣衫不知不觉紧紧贴上纤细的腰肢、柔软的手臂,将她的曼妙身姿完美的勾勒出。

    尤其是格桑不比陆婉言她们,自幼长于深宅大院当中,弱柳扶风,所以这一曲舞跳下来,除了俏脸有些红扑扑的之外,整个人甚至大气都不喘一口,随手抄起酒壶,刚刚想直接对嘴喝,突然间发现前面层林掩映之后的身影,一下子站直:“什么人在哪里?!”

    隔着格桑的那名婢女也是吃了一惊,急忙顺着格桑的目光看过去,不过旋即躬身行礼:“奴婢参见陛下。”

    “平身吧。”叶应武摆了摆手,径直向亭子当中走去。而晴儿自觉地止住脚步,只是让身边的婢女们散开,不要让其余过路的人打扰到陛下。

    格桑轻轻呼了一口气,饶有兴致的打量这个踏着月光缓缓走过来的男子。实际上她对叶应武的印象并不深,甚至可以说没有什么印象,毕竟当时叶应武是坐在龙椅上接见的吐蕃使者,当时的格桑低着头根本没有资格多看叶应武一眼,更何况她当时的心思都在外面大明南京城繁华热闹的景致上,也没有在意这个十有**要冷落自己的皇帝陛下、未来夫君长什么样子。

    一直等到叶应武走到近前,格桑方才有些不情不愿的微微躬身:“臣妾参见陛下。”

    “某之前就说过,后宫嫔妃,无需称呼陛下。”叶应武挑了挑眉,目光落在低头颔首的格桑身上,“你便是吐蕃公主格桑?”

    “回陛······夫君,萨迦款氏格桑。吐蕃为家族执政,又是小国寡民,万万当不起夫君‘公主’的称呼。”格桑不卑不亢的说道。

    叶应武翻了翻白眼,后宫之中的那些妃嫔,且不管是不是真心跟在自己身边,至少不会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直接顶撞自己,而眼前这个格桑直接毫不避讳的用言行在告诉叶应武,两人之间就是最单纯的利益关系,吐蕃之所以和大明联姻,就是想要求得大明的庇护。

    “也罢,你说什么便是什么。”叶应武无所谓的直接坐下,“但是皇后那里早就有规矩,某前去怀玉堂的路上,各宫院妃嫔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某献媚邀宠,你今天这样月下独舞,明天难道就不怕皇后娘娘怪罪下来?”

    格桑微微一怔,旋即淡淡说道:“启禀陛下,妾身本来就是陛下冷落之人,对于邀宠之事也素来不上心,更何况妾身身边贴身婢女也就只有那一个,还是宫中所派遣,如果妾身想要探听陛下行踪的话,那贴身婢女应该早就在外面等候,何必又多多劝说妾身小心出来?”

    叶应武没想到这个小姑娘竟然毫不犹豫的顶了回来,心中反倒是平添了几分兴致,饶有兴趣的说道:“好啊,那某就信你一回。但是这深更半夜你不去休息,为什么要来这望月亭?”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格桑微微抬头,沉稳的说道,“如果单论明月美景的话,妾身斗胆说自然是吐蕃的更好,漫天星河、明月高悬,映衬雪山千万丈,那样的美景,即使是凡夫俗子见到了也会有心旷神怡之感。不过这世间赏月之法千百种,除了赏识明月之外,其余的上弦月、下弦月实际上也各有其美妙所在,尤其是今夜,月色朦胧、枝影斑驳,也算得上是一年之中少见的月色曼妙之时。”

    没想到这个吐蕃女孩竟然能够信手拈来诗句,叶应武也不由得高看一眼,当即眉毛一挑:“吐蕃月比大明圆,莫非你的意思是,吐蕃的明月,就算不得大明的明月?”

    没想到叶应武突然开口刁难,格桑心中也是直打鼓,她虽然自幼聪慧、熟读群书,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未出阁的女孩子,平日里除了家中长辈,索南桑波这个哥哥已经基本算她唯一接触过的异性同代人。现在面对突然变得有些咄咄逼人的叶应武,又是涉及大明和吐蕃之间的关系,让格桑自然不得不如履薄冰。

    心中暗暗叹了一口气,格桑微微躬身:“妾身没有这个意思,请夫君万万不要误解。吐蕃纳土归附大明,吐蕃的明月自然就是大明的明月,也是属于夫君的明月。”

    叶应武轻笑一声,伸手轻轻抬起格桑的下巴,看着近在咫尺的娇靥:“吐蕃的明月,是某的明月,吐蕃的格桑花,也是某的格桑花。”

    格桑打了一个寒战,闭上眼眸:“夫君······”

    “好了,不逗你了。”叶应武看着俏脸上带着惶恐神色的格桑,猛地松开手。自己只不过是随意调戏一下这个倔强的小姑娘,今天还真的没有打算开荤。虽然叶应武和后宫之中的大多数嫔妃实际上更多的是先滚(和谐)床(和谐)单再谈恋爱,属于典型的“日久生情”,但是实际上叶应武还是更希望能够至少在这之前确定一个感情基调。

    毕竟两个人为了纯粹的国家与民族之间的利益而在一起,让叶应武想想都提不起来兴趣。

    格桑也是松了一口气,眨了眨眼看着叶应武。

    “某打扰了你的雅兴,是某的过错。”叶应武笑着伸手抬起来酒壶,“如果不嫌弃的话,那咱们两个在这月色之下对饮几杯如何?”

    格桑怔了一下,不过还是点了点头:“全听夫君吩咐。”

    叶应武顿时耸了耸肩,而晴儿已经将酒杯端上来,刚刚想要帮叶应武斟满酒,却被叶应武伸手挡住了,一边亲自倒酒,一边笑着说道:“晴儿,你先退下吧。对饮的快乐有的时候也在于斟酒,看着这晶莹的酒液从酒壶当中流出来,或是不满,或是溢出,全凭手中的掌控,如何掌握这个度,可是一种享受,又是一种艺术。”

    格桑天性灵动聪明,自然听出了叶应武的话里有话。斟酒凭借手中掌握,多则浪费,少则不过瘾,而人又何尝不是如此,生活中很多事情,不也是凭借一个人的手腕来掌握么?无论是做过了还是做得不足都不完美。看着叶应武熟练的斟酒,格桑顿时有些怔住了,甚至忘了将被风吹拂到额前的秀发捋到耳后。

    而晴儿腹诽两句,她跟在叶应武身边长了,看着叶应武越来越纯熟甚至可以说是手到擒来的俘获女人心本领,只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看着叶应武做出的邀请手势,格桑嫣然一笑,直接端起来酒杯一饮而尽。叶应武也端起来酒杯,不过只是咂了一口:“这可是上好的绍兴府香雪酒,你这个喝法估计用不了多久皇宫大内就让你喝穷了。”

    一杯香雪酒饮下,格桑俏脸上已经升起两朵红晕,女孩伸手支撑住桌子,向前探出盯着叶应武:“难道堂堂大明皇帝陛下养不起妾身了?”

    “这激将法也是够拙劣的,应该再加上美人计比较靠谱。”叶应武一本正经的说道。

    格桑哼了一声,乖乖的坐下,端起叶应武又重新倒满的酒杯,喃喃说道:“不瞒夫君,妾身前来大明,代表吐蕃与大明联姻,乃是自愿所为。家中一直想要逼着妾身嫁给吐蕃其余家族,从而挽回萨迦款氏在吐蕃逐渐下降的声望。只不过夫君应该也清楚,吐蕃大多数家族的有为年轻人一般都会受戒出家,执掌教派,剩下来延续香火的,多数都是无能之徒,嫁给这样的人,基本上也就等于把自己关在了一个暗无天日的笼子里,只能完成生儿育女这一种任务,别的做什么或许在外人看来都是多余。”

    话音未落,格桑已经抓起来酒杯,再一次一饮而尽。

    叶应武已经能够看出这个小姑娘的酒量到底如何,不由得轻笑一声,两杯香雪酒下去醉话就出来了,估计在这之前因为家里人管得严,根本就没有碰过酒:“可是这大明的深宫大院,和在吐蕃又有什么区别。”

    “因为这是一片更广阔的天地啊!”格桑毫不犹豫的说道,“实际上对于所有人来说,整个天地又何尝不是一个牢笼,无论你走的有多远,终归会到尽头,不过饶是如此,所有人也都会想要拥有更大的土地和更多的天空,因为换一个更大的笼子,终归是比之前的舒服。”

    叶应武顿时哈哈大笑,之前他不过是微微抿了两口,现在却是直接将酒杯中的酒喝尽。而格桑这一次直接为两人斟满酒,虽然她看上去已经喝醉了,甚至就连拿着酒壶的手腕都在颤抖,不过终归还是尽量将酒杯倒满。洒出的酒液顺着石桌流淌,映衬着疏浅的月光。

    “古来愁时,当借酒浇愁,今日虽是强说愁,但幸好也有这明月相伴,倒也并非没有佐酒之物。”叶应武笑着端起来酒杯。

    “妾身陪君,一醉方休。”格桑有些颤抖的一样端起来酒杯。

    ——————————————————-

    叶应武迷迷糊糊的睁开眼,一种头痛的感觉弥漫上来,让他根本没有想要起身的**。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酒气,叶应武已经很久没有过这种感觉,不过他还是能够准确的判断出来,显然昨天晚上自己是喝断片了。

    怀中似乎有什么东西,叶应武也懒得睁开眼,直接伸手摸上去,柔软温暖,玲珑娇俏。当即打了一个机灵,叶应武立即意识到自己正在和实际上是第一次真正见面的吐蕃公主睡在一起。

    不过好在两人身上还穿着里衣,显然负责伺候的晴儿并没有将皇帝陛下直接扒光的癖好。格桑披散的秀发垂落在叶应武的胸口,不知道什么时候她褙子的肩带已经滑落,露出刀削的香肩和脖颈下大片雪白的肌肤。

    **横陈,温润如玉,当如是也。

    叶应武发出动静,格桑也是缓缓睁开眼,如果不是叶应武眼疾手快一下子将她翻倒在一侧,然后伸手捂住她的嘴,恐怕尖叫声已经将整个房顶震塌了。看着瞪大眼睛、一脸茫然和羞涩的格桑,叶应武无奈的说道:“你衣服都好好地,昨天晚上什么都没有发生。”

    等到叶应武松开手,格桑只是轻轻**着,眼眸微微闭上,抱膝缩到一边。叶应武揉了揉自己的太阳**,他现在也记不清楚自己昨天晚上到底喝了多少,不过隐约记得格桑喝醉了之后就真的是口无遮拦,把萨迦款氏家族和其余吐蕃家族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背后全盘托出,倒是听的叶应武津津有味。本来大明对于吐蕃实际上并不甚了解,现在有了格桑给的这些东西,倒是能够使得新组建的吐蕃行省能够采取更有力和更稳妥的方式制衡吐蕃各势力,从而使得吐蕃更平安的融入大明。

    格桑缓过神来,不敢多看叶应武。

    而叶应武自己坐起来伸手披上衣服,外面等候的晴儿听到声响,已经带着人上来伺候陛下盥洗。

    等到叶应武离开之后,格桑方才缓缓伸出手摩挲叶应武刚才躺着的地方,尚且带着那个男人的体热。

    “娘娘莫非是思春了,陛下昨天可是什么都没做呢。”她的贴身婢女一边捧着衣服过来,一边调笑着说道。格桑性子直爽、待人随和,这些下人自然也很容易和她打成一片。

    “没······没有!”格桑惊慌失措的反驳,甚至已经忘了她是娘娘,而那婢女只是自己的侍女。

    婢女不由得撅了噘嘴,伸手推开窗户。

    一缕光芒落入房中,窗外大树已经染上新绿。

    格桑看着窗外的美好景致,有些出神。或许相比于那些注定只能传宗接代、一事无成的吐蕃家族子弟,叶应武是自己能够遇到的最好选择。大明的皇帝,三山四海、**八荒的主人,他在做的,可远远不只是传宗接代,自然有资格消受得起来自天山雪原纯洁骄傲的格桑花。(未完待续。)
第504章 羌笛何须怨杨柳
倾宋全文阅读作者:然籇加入书架

“来,昭儿乖,到姨娘这里来。”惠娘手里拿着拨浪鼓,轻轻晃动着。

叶家大少咿咿呀呀的追着声响的方向,而陆婉言小心翼翼的在旁边跟着,只要叶家大少一个身形不稳,她就可以随时伸手扶住。见到叶应武走过来,陆婉言急忙牵住叶家大少,带着他向叶应武行礼。

“夫君。”一侧的惠娘、赵云舒和绮琴等人都纷纷行礼。

叶应武摆了摆手:“大早晨起来的不用这么客气。”

惠娘眨了眨眼,露出俏皮的神情:“夫君,现在可不是大早晨起来了,莫非夫君在温柔乡中都忘却了时辰?”

叶应武一怔,嘴角露出一丝苦笑:“某说某昨天晚上喝醉了什么事情都没有干,你们信不信?”

“当然相信了。”惠娘唇角扬了扬,“不过如果夫君这么说的话,恐怕娘亲会不开心呢。”

一想到对于抱孙子有着无限期待的陈氏,叶应武只能叹息一声,走过去直接弹了一下惠娘的额头:“就你古怪精灵,总是不消停。”

惠娘哼了哼。而叶应武则走到叶家大少身边,不知不觉得叶家大少都已经满周岁,甚至过了蹒跚学步的阶段,能够自己走路。对此欣慰的同时,叶应武也得开始考虑下一步怎么培养孩子了。

“夫君,怎么了?”看着叶应武盯着叶家大少,陆婉言有些诧异,“今天昭儿有哪里看上去不对劲么?”

叶应武摇了摇头,站起来笑着说道:“某只是在想孩子再过不了两年就得开始接受启蒙了,大明的皇长子、叶应武的衙内,自然必须要享受整个大明最好的教育。”

“夫君现在就开始考虑太傅的人选了么?这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陆婉言顿时秀眉微蹙,让一个咿咿呀呀说话都不顺溜的孩子接受启蒙教育,未免时间有些早了。

叶应武摆了摆手:“着急倒是不着急,不过某现在看来,这孩子不能一直长于你们这些深宫妇人之手,否则早晚得被你们惯坏了。”

陆婉言不由得扑哧一笑:“那夫君的意思是?”

伸手轻轻揉了揉叶家大少的小脑袋,叶应武沉声说道:“等到孩子再长长,就需要给他找几个天资聪颖的伴读,暂时先陪着他走下去。”

手中的动作微微一顿,陆婉言抬头迎上叶应武的目光。虽然叶应武没有多说,但是陆婉言很清楚,一般被安排了伴读,基本上也就等于确定了皇太子的身份,而这些跟着皇太子一起长大的伴读,以后肯定也都会成为朝廷重臣,成为大明下一代的中流砥柱,并且因为他们有着一起度过的同窗年华,所以更容易相信对方,也更容易取长补短。

现在叶应武能够掌控整个大明朝廷,他之前在白鹭洲书院的王进、江镐等同窗以及文天祥、邓光荐等师兄学长无疑发挥了重要甚至是难以替代的作用。而显然叶应武也希望,自己的下一代依然有像江镐、文天祥这样值得依赖的同窗。

只不过陆婉言不知道的是,叶应武特别强调同窗的作用,还有别的因素在其中。对于男人,人生有四铁,一起同过窗、一起女票过女昌、一起扛过枪、一起分过赃。和皇帝陛下一起扛过枪倒是有可能,但是一起嫖(和谐)娼和一起分赃可就基本为天方夜谭了,所以叶应武能为叶家大少做的,也就只有帮着他满足第一个条件。

“或许对于昭儿来说,还有时间,但是对于朝廷本身来说,未雨绸缪终究不是坏事,不能等到昭儿年岁合适了再去挑选合格的伴读人选。”叶应武笑着说道,“某更喜欢把所有事情都提前落实下来。”

陆婉言郑重的点了点头。

而叶应武径直走到赵云舒身边:“舒儿,这两天感觉如何?”

旁边微儿小心翼翼的给自家姊姊端上来一杯热茶,赵云舒小心抚摸着自己的小腹,轻笑道:“夫君,这才几个月,远远没有到感觉不适的程度,甚至感受不到有小生命在这里跳动呢。”

“怎么感受不到?”叶应武伸手轻轻按在赵云舒小腹上,“某能够真切的听见孩子在说什么,他说娘亲美若天仙,爹爹貌比潘安。”

“扑哧!”陆婉言她们都忍不住笑了出来。

而赵云舒俏脸微红,伸手握住叶应武手腕:“哪有你用手去听的?”

“无论用什么,某都相信,某能听得见孩子内心的声音,因为某爱着他的娘亲,自然也爱着他。”叶应武迎上赵云舒的目光,毫不犹豫地回答。

伸手推了一把自家夫君,赵云舒微微侧身:“这话你去跟絮娘和琼娘姊姊说去吧,她们的孩子也快出生了。絮娘姊姊刚才还感觉有些不适,娘亲已经带着稳婆过去了,算起来时候似乎也差不多了。”

叶应武一怔:“真的?”

“我姊姊骗你做什么。”赵云微在一旁小大人一般掐腰说道。

叶应武惊呼一声,一溜烟儿直冲向絮娘的住处。而陆婉言她们对视一眼,不由得摇了摇头。这个时候感受到微微有些不适,就算是从现在开始,恐怕也得需要几个时辰才能结束,自家夫君还真是个急性子。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当江南已经沉浸在暖暖的春意当中,敦煌城外还是一如既往的风沙大漠。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仿佛已经被温暖的春意所遗忘,城外的积雪还没有散去,斗大的砂砾和石头随着狂风不断的茫茫大漠上翻滚。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站在敦煌城头,梁炎午一边举起手臂,用衣袖遮挡住大风,一边看着城下的景象。

“蒙古鞑子在这个时候选择进攻,还真是出人意料啊。”唐震也是皱了皱眉,就在敦煌城的北侧和西侧,大量的蒙古骑兵正在集结,而更多的唐兀人、色目人和回回人的步卒更是摆成整齐的队列,攻城云梯和投石机都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向前移动。

梁炎午苦笑一声:“对于蒙古鞑子来说,恶劣的天气现在反而成为了他们能够寻觅到的最大依靠。现在神策军的骑兵损失殆尽,甚至就连王进将军都卧床不起,而距离敦煌最近的援兵,除了吐蕃人之外,就只有还在武威的天雄军,这绝对是蒙古鞑子可遇而不可求的天赐良机。更主要的是,一旦天雄军从武威继续向北移动,无论是威胁河套还是支援河西,都会让蒙古鞑子不得不收缩防线以预防被天雄军突破,到时候这敦煌可就真的拿不回来了。”

“这风太大,除了火炮之外,咱们的其余箭矢恐怕很难发挥作用啊,恐怕蒙古鞑子也是打着这样的算盘。”唐震皱了皱眉,“而且在蒙古鞑子看来,神策军远征河西已经有数月,想来是人马疲惫,此时进攻正是时候。”

周围的明军士卒听到这句话,都下意识的挺直腰杆。而梁炎午的余光正好看到这一幕,不由得笑着说道:“别的蒙古鞑子判断倒是没有差错,但是说士气低落,就未免太小看神策军了。”

唐震脸上流露出复杂的神情,神策军经过几个月的风霜打磨,还能够保持极高的斗志,实际上归根结底依赖于王进带领骑兵向星星峡的那一次决死突击。当全军骑兵归来不过千人,当压在所有人头顶上的阴云被这些绝域归来的勇士击破,将士们或多或少的对那场星星峡之战都有了向往,更或者说是钦佩和愤怒。

数千袍泽弟兄战死在红柳河和星星峡,这样的深仇大恨,对于素来团结的神策军简直是奇耻大辱。大家谁都不会忘记那些骑在马背上素来趾高气昂的家伙,是如何以强硬之姿态从河洛到关中势如破竹,更不会忘记当时在京兆府城下,这些家伙是怎么无所畏惧的向人数远远超过自己的蒙古大军发动冲锋。

而这一次骑兵冒险出击,说到底也是为了能够化解蒙古对于敦煌的压迫,将战线推出去。事实证明他们成功了,整个红柳河滩和星星峡下,蒙古骑兵埋骨近万,而一度缓和的忽必烈和海都部矛盾再一次变得激烈,双方在冬天里甚至因为缺少粮食而爆发了几次惨烈的冲突,只不过到最后谁都没有占到便宜。

这些骄傲的甚至有些孤傲的家伙,化作无定河边骨,换来整个敦煌数月的修整,从而使得现在的敦煌城早就已经不是神策军刚刚攻占时候的敦煌城了。而所有将士想要为红柳河边战死的弟兄们报仇的火热心思,却是没有在寒风之中消散,反而因为一个冬天的酝酿,已经越来越热切。

所有的士卒看向下面蒙古人的目光当中,更多的不是恐惧和担忧,而是熊熊燃烧的斗志和愤怒。

“军心可用。”梁炎午微笑着说道,手已经不知不觉的放下。这个时候似乎也没有什么好遮挡的了,一切都已经光明正大,一切都已经摆在了这敦煌的城上城下,双方大军之间的大战,一触即发。

“不只是军心可用啊。”唐震回头感慨一声,城中的妇孺老弱已经自觉地开始帮忙搬运守城用的檑木滚石,而被困在敦煌的几支商队更是直接调来全部的马车帮着守军运输火炮和箭矢。更有大量的丁壮,不需要神策军的征发,就纷纷抄起家伙跟着一起上了城头。

军心可用,民心亦可用!

神策军在敦煌几个月,无疑让敦煌汉人百姓感受到了身为大明子民的好处。他们不再是最低等的族群,在他们头顶上也没有了作威作福的蒙古达鲁赤花,甚至那些平时见到他们都要想方设法嘲讽折辱的色目人和唐兀人,现在都已经自觉地夹着尾巴做人。

这样的平等待遇是他们之前从来不敢想象的,中原沉沦胡尘百年,而敦煌河西算起来实际上在唐末就已经被异族占领,主人走马换个不停,但是对于汉人的欺压和剥削却是从来没有停止过,汉人就像是羊群,哪怕是因为饥饿而瘦骨嶙峋,西域的统治者也要想尽办法榨干这羊群身上最后的一点一滴鲜血。

苦难和黑暗,在四百年后终于烟消云散,森然的队列、迎风飘扬的赤色旗帜,这里的百姓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威武雄壮的军队,也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强大、所向披靡的汉家军队。

大明神策军打破了笼罩在每一名百姓心头的乌云,为他们带来期盼了数百年的光明和希望。

当现在,这光明和希望再一次受到威胁的时候,汉家百姓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与其城破之后继续承受无边无尽的压迫和苦难,更或者直接被屠杀,还不如轰轰烈烈的和这些大明好儿郎们一起拼搏一场。

敦煌城经过这几个月修缮,已经重新可以窥见西域第一雄城的威严,这也不枉唐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整个神策军即使是过年的时候都在城墙工地上忙碌。

城池上的缺口都被补上,更是将原来因为严重的风蚀而变得单薄的城墙重新夯土加厚,甚至还增加了大量的敌台和马面,另外将几乎已经被风沙掩埋的护城壕沟重新挖深,原本壕沟上木桥全部换成吊桥,并且甚至还把城门改为现在中原已经开始陆续流行的券型洞门,从而增加城门对冲车撞击的抵抗能力。

可以说为了让敦煌重新成为大明在河西的第一重镇以及最重要的屯兵所在,并且应付蒙古人随时都有可能的进攻,唐震在这座城池上倾注了很多的心血,并且通过商队运送来了大量的火炮、震天雷和飞雷炮,从而取代在西域的大风当中并不怎么有效的床子弩和神臂弩等弓弩,至于塞门刀车等城防器械,在这敦煌的大街小巷中更是随处可见。

现在的敦煌就是天罗地网,任何想要碰撞上来的敌人,注定头破血流。

梁炎午看着这些来往忙碌的百姓和士卒,轻轻舒了一口气。他原来的时候曾经听叶应武有意无意之间说过,华夏汉人民族是世上少有的温顺善良的种族,但是当他们被激怒的时候,当他们被挑战底线的时候,就不会继续成为忍气吞声的束手投降者,他们会选择用最轰轰烈烈的抵抗,来向世人证明,这个民族,这片土地上的人,从未被征服。

目光落在远处整队的蒙古人身上,梁炎午喃喃说道:“我们从未被征服。”

唐震眯了眯眼,风虽然大,不过他还是听清楚了梁炎午说的是什么,不由得缓缓握紧刀柄。

华夏民族自上古先秦以致今日,不是没有屈辱,不是没有失败,但是从来没有彻彻底底的臣服。汉唐有和亲的耻辱,晋人有南渡的耻辱,两宋有岁币的耻辱,但是这么久以来,从来没有哪个王朝真真正正向征服者投降,真真正正被异族人征服。

汉唐的耻辱,已经在卫青霍去病、李靖薛仁贵的铁骑之中踏破;晋人南渡的耻辱,已经被淝水之战的杀声撕碎;而两宋岁币的耻辱,更是在大明翻卷的赤色龙旗当中化为齑粉。

华夏民族只要没有被征服,就永远有重新崛起的那一天,只要从未被征服,就永远不会丧失自己的铮铮铁骨,丧失自己的一腔热血。

“是啊,”唐震轻声说道,“我们从未被征服。大明从来没有失败,神策军也从来没有失败。”

话音未落,他已经霍然转身,迎着呼啸的罡风,一把抽出佩剑:“弟兄们,将士们,这一战,必胜!”

城头上忙碌的将士和丁壮都下意识的向这边看来,旋即纷纷高高扬起手臂:“必胜!”

“必胜!”很快整个敦煌城就被这呼喊声所淹没,哪怕是大风都没有办法将这吼声撕碎。

远处的号角声突然想起,唐震和梁炎午猛地转身,同时看向缓缓移动的黑压压方阵。

蒙古鞑子终于按耐不住,开始攻城了!(未完待续。)

第505章 威风0虎齐奔箭
倾宋全文阅读作者:然籇加入书架

如果说朝廷那么多官员,除了兵部之外,谁在军中最受欢迎,恐怕就算是掌管粮饷的户部都比不上工部。

工部之所以在军中广受欢迎,除了主持的运河疏浚、直道修建等大工程直接促进了粮饷和器械的转运,甚至帮助明军能够实现更快的战区转移,更重要的还是工部每一次明一些“小玩意”,都能在军中引极大的热情。无论是当初的飞雷炮,还是现在的火铳和火炮,可以说没有工部的那些工匠,大明的军队不知道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够取得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甚至可以说,工部那些在朝廷高额奖金之下废寝忘食的工匠们,正是大明主力战军所向披靡的守护神和坚强后盾。

看着正在小心操弄那些最新型火器的工部工匠,甚至就连张珏和高达脸上都流露出期待的神色,更不要说其他天雄军的将领了。当时工部几门火炮就将包围成都的蒙古鞑子打的落花流水,现在更新型的火器出来,也就意味着不知道多少蒙古鞑子又要倒霉了。

“这是最新型的火器,公布暂时命名为‘火龙出水’。”站在张珏身边,工部右侍郎陈元靓微笑着捋着胡子说道。工部所有研制出来的新型器械,都应该由工部主管官员带领验收,而对于火器这种有时可以影响整个战争进程的器械,一般都是郭守敬或者陈元靓亲自带着验收。

伸手指着另外一台看上去更像是塞门刀车的火器,陈元靓脸上满满都是期待的神色,对于每一名工部官员来说,看着这些器械从图纸上走下来,逐渐成为活脱脱存在于眼前的事物,绝对是一种别人难以体会的享受,如果说钱粮是户部的命根子,兵员是兵部的命根子,那么这些器械无疑就是工部的命根子:“这个则是工部根据火龙出水的原理,并且结合陛下的建议,设计的联动型火龙出水,可以在同一时间将数十枚火龙出水释放出去,从而大道类似于数十枚火蒺藜同时爆炸的效果。”

顿了一下,陈元靓脸上满满都是骄傲的神情:“此火器释放,如同猛虎下山、乳虎啸谷,声镇四方、威风八面。故陛下命名为‘百虎齐奔箭’,正好符合这种火器释放时候的景象。”

即使是高达这种久经沙场的宿将,听到这句话都不由得眉毛一挑,刚才“火龙出水”的释放景象他已经看到过了,所以一想到上百支火龙出水同时打中一片地方,会是怎样的场景。

所谓的火龙出水,实际上就是另外一个时空当中戚继光抗倭曾经用过的二级火箭,通过两次推动远远增加火箭的射程,从而使得看上去体态较小的火箭能够过床子弩和火炮的射程,并且类似于火蒺藜的杀伤效果,更是使得明军能够在更远的距离上有效打击快集结靠近的蒙古骑兵。

毕竟现在蒙古骑兵已经总结出来针对火炮和飞雷炮等明军火器的战术,就是在远处开始集结,然后在即将进入射程的时候再一次向四周散开,从而以最大可能减少火炮和飞雷炮对骑兵集群的杀伤。

从冬天里明军和蒙古骑兵的几次交手来看,蒙古人已经在着重训练这种战术,并且想尽办法在实战中进行磨炼和改进。这在两淮军合蔡镇一战中就可见一斑,如果第一旅的飞雷炮能够挥更有效的作用,恐怕绝对不会被蒙古人压在镇子当中打的险些全军覆没。

明军在前线的战报反馈到工部,工部立即加对于新式二级火箭的研制,并且在叶应武的授意之下直接在刚刚研制成功甚至还没有参与过实战的火龙出水上面制造百虎齐奔箭。这也使得呈现在天雄军面前的,就是火龙出水和百虎齐奔箭两种实际上没有太大原理差距的火器。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工部自然相信能够凭借着百虎齐奔箭来重新克制蒙古的战术。不过因为这种火器刚刚生产出来,并没有真正经历过实战考验,所以工部并不能确定在战场这种相比于试验场更加混乱和恶劣的情况下,百虎齐奔箭能不能真正挥出自己的作用,所以百虎齐奔箭实际上也就只生产了三台,而火龙出水也就只有百枚,一旦天雄军想要向北支援进军,根本没有办法真的依赖这种新式火器。

“河西那边好像一直没有什么动静,”张珏笑着说道,“北伐之前,恐怕陈相公是没有办法看到······”

陈元靓微微抬手,正声说道:“陛下之前就有预感,蒙古鞑子绝对不会消停,因为一旦蒙古不再挑起边衅,那么大明就有时间腾出手来准备北伐,所以蒙古就算是必然会失败,为了能够继续拖延下去,也会想尽办法在各处地方进攻,而最好的选择就是河西的敦煌。”

张珏和高达都是军人,更是天雄军的统帅,算得上大明的高级将领,不用陈元靓再过多解释,他们就已经明白过来。蒙古想要阻拦大明进行大规模的北伐,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的用边境冲突来拖住大明,使得大明不得不集中全力于一处,甚至其余各路主力战军都得随时准备支援,以防前线被蒙古鞑子突破之后,后面的厢军根本没有办法阻拦。

而对于蒙古人来说,敦煌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毕竟敦煌在玉门关之外,距离敦煌最近的明军,除了战力并不强,更多还是依靠人多势众的吐蕃人之外,就只有远在武威和京兆府的天雄军。一旦切断玉门关和阳关到敦煌的道路,就等于拿住了敦煌的命脉。

更何况神策军的骑兵主力基本上都消耗在星星峡,所以现在神策军根本没有骑兵能够用来突围和求援,只能依托城墙死守,对于蒙古人来说,自然没有比这更合适的目标。

“可是蒙古鞑子在星星峡一战中也是损兵折将,怎么可能又抽调出来足够的人马进攻敦煌?”张珏皱着眉头说道。

“在星星峡之战中损兵折将甚至伤到元气的是海都,而不是忽必烈。”高达轻轻吸了一口气,显然现在一切的事实都在无声的证明敦煌很有可能将会面对一场惨烈的攻守大战,“忽必烈本来派出的人马就不对,而且在王进虚晃一枪直奔星星峡之后,只是在后面远远的吊着,等到吐蕃人出现,一触即走,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损失。”

在进驻关中和河西之前,高达和张珏就已经细细研究了星星峡之战的战报,战报上面对于整一场从红柳河到星星峡的战争记述的很清楚,或许这么一场惨烈的战事对于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都是刻骨铭心的记忆。在感慨明军付出牺牲之大的同时,高达和张珏也意识到蒙古两部在这唯一一次联合作战之中体现出来的重重矛盾。

当时的海都和忽必烈两部尚且可以说是貌合神离,进行短暂的联合,但是因为星星峡之战的失败,使得海都一方面对于忽必烈这边失去了信心,毕竟谁都没有办法解释忽必烈部骑兵并没有太大损失的原因,无论这出自当时那一支骑兵统帅的命令,还是出于更高层的指示,忽必烈那边在海都的人眼中已经变得不再值得信任,而随着两部在冬天爆的接二连三的猛烈冲突,更是使得蒙古两方现在已经势同水火。

然而话虽这么说,在对外上面,双方还是不会互相拖后腿的,毕竟谁都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有一支力量被大明粉碎,那么另外一支力量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在大明的淫威之下独活。

星星峡一战,海都在西域的实力元气大伤,战线已经退到了西域中西部,将整个东侧西域彻底让了出来。不过现在的神策军根本没有办法向西进行扩展,因为现在神策军剩余的骑兵根本不足以维持从敦煌到星星峡的道路畅通,不受到蒙古鞑子的威胁。而对于忽必烈来说,如果不能拿下敦煌解决神策军的话,进入西域也会被截断后路。

所以现在忽必烈进攻敦煌的话,海都并不会加以干涉,甚至会在暗中提供方便,毕竟敦煌这种战略要地,掌握在蒙古人手中,哪怕是有深仇大恨的蒙古人手中,也比掌握在明军手中来的合适。

“百虎齐奔箭请求试射,还请两位将军允许!”一名旅长快步走过来,朗声说道。

张珏点了点头,刚想要下令,一名传令兵突然直接冲入校场之中。那骑兵手中拿着赤旗,并没有丝毫的停留,直冲向张珏他们所在的点将台。明军军规,赤色旗帜象征十万火急,望楼上的士卒见到,不管来者是敌是友还是出于什么原因,都必须立刻开门。

“报!”那名骑兵很快就冲到点将台下,三步并作两步冲到张珏和高达身前,上气不接下气的举起手中的信函,“两位将军,敦煌八百里加急文书,蒙古鞑子入寇,敦煌危在旦夕!”

“什么?!”张珏和高达猛地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脸上的震惊神色。

而陈元靓微微张嘴,说曹操曹操到,可是这未免也太玄乎了吧。

一把抓过信函,张珏亲自撬开火漆,一封字迹潦草的信件滑了下来,只是看了上面的第一行字,张珏脸色就是一变,一边把信件递给旁边高达,一边下令:“击鼓聚将!”

高达将信件看完,走到张珏身边:“不只是敦煌外围出现大量蒙古鞑子,甚至已经在玉门关、阳关一带现蒙古鞑子的身影,这一次蒙古鞑子显然是想要一口吞下敦煌了。”

“想要击败神策军和天雄军不亚于痴人说梦,但是在天雄军赶到之前攻克敦煌,对于蒙古鞑子来说还是有可能的。”张珏皱了皱眉,“在玉门关和阳关出现的应该是蒙古鞑子的哨骑,不过咱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这说明蒙古鞑子的注意并不只是在敦煌上,更在整个河西上,咱们现在的一举一动很有可能也已经在蒙古人的眼皮子底下了。”

高达轻轻吸了一口凉气:“君玉你觉得当下里应该如何是好?”

“虽然大明和陛下都不想打这一仗,咱们也想好好休整一下进行北伐,但是现在看来天不遂人愿,蒙古鞑子已经打上门来了,天雄军自然不能坐视,也不能让神策军白白付出牺牲。”张珏沉声说道,“现在咱们在最北面的是武威的第二旅,现在也来不及进行调整了,就直接以第二旅作为先锋,先行配合神策军后卫部队防守阳关到玉门关一线,绝对不能让蒙古鞑子进入河西,将战场局限在敦煌。”

伸手按住剑柄,高达嗯了一声,一边向中军大帐走去,一边沉声说道:“不过单单以第二旅的兵力,还不足以应付蒙古鞑子,蒙古鞑子既然现在就已经想到了向玉门关和阳关方向查探,说明他们已经打算封锁敦煌,甚至埋伏援兵,凭借第二旅的兵力,很容易被蒙古鞑子包围并且凭借优势兵力击败。两淮军在山东吃的亏咱们不能再吃。”

“不过现在让第二旅坐等大军跟上,就无疑拖延敦煌被包围的时间。”张珏脚步微微一顿,旋即重新恢复正常,“这样,把所有的骑兵都集结起来,先行前往武威,配合第二旅进军,有了骑兵前后侦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被蒙古鞑子包围,这也是某能够想到的唯一办法了。”

“也好。”高达伸手捋着白色的胡须,“军情紧急,容不得再耽搁下去了。直接让骑兵出,然后其余各旅也都收拾整顿,今天太阳落山之前说什么也得出营。”

沉默片刻,张珏霍然回头看向天空。

太阳尚且挂在半空,暖暖的阳光洒在人的身上。

又有谁会想到,就在这同样的太阳下,数百里之外,又会是另外一副血性而惨烈的画面。

“希望等到凯旋的时候,太阳还是这样温暖。”张珏眯了眯眼。

高达并没有回头,只是淡淡说道:“君玉对胜利没有信心么?”

张珏拍了拍手,看着飞快向着中军大帐跑来的将领们,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天雄军什么时候战败过?至少要对得起咱们这陛下御赐‘天雄’的称号啊,否则岂不是贻笑大方。”

“围城的苦,天雄军受过,所以现在神策军正在遭遇和咱们一样的艰难,这一仗,天雄军义不容辞啊。”高达伸手掀开中军大帐的帷幕。

——————————————

大明河西行省,敦煌。

无数的蒙古士卒怒吼着向那越来越近的城墙冲击,不过在抵达城墙下之前,他们需要越过那一道深深的壕沟。这包围着整个敦煌的壕沟,就像是永远无法逾越的天堑,不知道有多少蒙古士卒埋骨在此,更不知道蒙古人在这一道壕沟中流了多少血。

冲到壕沟边,可以清晰地看见壕沟底部漂浮着的一层黑血,散着浓烈的血腥味道,而大量的尸体沿着壕沟上下不规则的分布着,或是被箭矢射中,或是直接被滚石檑木以及各种各样的火器直接撕成碎片,留下残缺不断的肢体。那些第一次上战场的蒙古士卒,见到如此惨烈的场景,多数都忍不住直接呕吐出来。

而等待他们的,则是依旧密集的箭矢和呼啸而来的炸药包、火蒺藜以及火炮出的开花弹。

神策军使出了浑身解数,向蒙古人展现出来自己不可战胜的强大所在。

蒙古百夫长们吼叫着跳入壕沟当中,军靴踩踏着鲜血和泥泞向前,只不过很快一支支箭矢就已经贯穿他们的胸膛。这些百夫长们瞪大眼睛,手臂还是高高的抬起,举着雪亮的兵刃。

只是他们没有看到,在自己的身后,那些本来应该跟着一起跳入壕沟的新兵们,早就已经因为短暂的犹豫而成为壕沟外面大批大批的尸体。(未完待续。)

第506章 黄沙0战穿金甲
倾宋全文阅读作者:然籇加入书架

咚咚的鼓声在敦煌的城头回响,跟着鼓声的指引,唐震带着预案并飞快地跑向北门。?所有的火炮和飞雷炮全都调转炮口,天空中不断的划过一道一道弧线,而城墙外面爆炸声接连起伏。

“快,跟上!”都头和十将们大声吆喝着,冲向距离最近的上城步道。刚才蒙古鞑子的投石机一次齐射,正好击中了城墙上的城门楼,导致年久失修的城门楼彻底垮塌下来,连带着周围的士卒全都被掩埋在城门楼下。周围士卒一时间都乱了阵脚,纷纷上前帮着救人。

而城下的蒙古鞑子也是士气大振,趁着明军弓弩手乱了阵脚的最佳时机,两辆架桥车终于推到了那已经满是鲜血和尸体的壕沟边上,及名百夫长大声吆喝着将架桥车推下去。

那有如天堑的壕沟,终于能够越过,蒙古士卒吼叫着从架桥车上跑过去,甚至就连云梯车也正向着这边移动。大量的蒙古士卒已经冲到城墙下,云梯飞快的搭起来,顶部的倒钩直接挂在城墙城垛上。

“不要乱,稳住阵脚,把檑木和滚石抬起来砸下去!”唐震手提着刀飞快冲上来,而后面的士卒向四下里散开,摆放在城墙上的檑木和滚石抬起来,拼命的顺着云梯砸下去。

很快城墙下就传来蒙古鞑子的惨叫声。而唐震径直冲到城墙边,一把抓起刚才在城墙上指挥的一名旅长:“为什么能够让蒙古鞑子越过壕沟,你手下的弓弩手是干什么吃的?!”

那名旅长打了一个哆嗦:“督······督导,城门楼······”

“城门楼垮塌了,难道你手下的人就被吓破胆了么?!”唐震声色俱厉,“那如果某战死了,梁相公和王将军都战死了,你们是不是要举手投降了?吓得尿裤子的人,不要站在这城墙上,丢人现眼不说,还会害的更多弟兄们把性命搭进去!”

那名旅长还想说什么,唐震直接将他踹倒在地,随手扯过来一名指挥:“从现在开始,你就是你们旅的旅长!”

那名指挥使一怔,而旅长咬了咬牙,并没有哭嚎着上前抱住唐震的大腿求饶。唐震回头看了他一眼,冷声说道:“你是神策军的老兵,跟着某一路从襄阳虎头山杀出来的,但是功不抵过,你现在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士卒,给老子顶上去,杀够了蒙古鞑子再回来,如果打得好,老子还能考虑让你官复原职,如果打得不好,就给老子在下面呆着吧,一辈子也别想翻身!”

那名旅长打了一个机灵,想都不想直接站起来冲向距离最近的一块滚石,抱起来直接冲向城墙。而唐震转头看了一眼那名还在愣的指挥使:“你他娘的是不是也想被撤掉?”

指挥使一把抄起来自己的兵刃,大声吼道:“弟兄们,杀鞑子!”

“杀鞑子!”无数的明军士卒和丁壮在城墙上高吼,一道一道有些慌乱的身影终于稳定下来,所有人的步伐变得更加整齐,一支支长枪凑在一起顶住云梯,然后在带队十将的口号声中一下子将云梯和云梯上挂着的两三名蒙古士卒同时顶出去。

几支凌乱的箭矢在唐震身边掠过,吓得唐震身边亲卫急忙想要上前。唐震猛的一摆手,然后从旁边亲卫手中抄起神臂弩直接走向城墙。在壕沟左近,十多名蒙古弓弩手已经占据位置,他们的前面摆着很多蒙古人的尸体,又是两处敌台和马面的死角,很难保证可以射中。

轻轻吸了一口气,唐震一下扣动扳机。

最中间的那名蒙古百夫长应声而倒。

周围城墙上一下子安静下来,一道道目光都落在唐震身上。

“大明万岁!”唐震狠狠的举起手臂!

“大明万岁!”整个城墙上爆出震天动地的欢呼声,弓弩手吼叫着扑向城墙,密集如雨的箭矢在壕沟前后横扫而过,无数的蒙古士卒被箭矢射中。而火炮和飞雷炮的怒吼虽然姗姗来迟,不过终究还是降到蒙古鞑子头上,轰鸣的炮声和隆隆的爆炸声将整个壕沟前后都覆盖,滚滚的烟尘和炸起的泥泞遮天蔽日。

弥漫着浓浓血腥气味和火药气味的风中,送来低沉的号角声,烟尘散尽,蒙古大军已经缓缓退却,整个敦煌城外都是蒙古人丢下的尸体。鲜血染红了每一寸城外的土地,那一条壕沟之中有多少尸体和鲜血,更是已经没有人有兴趣去在意。

“幸好这天还不算热,否则有瘟疫爆可就危险了。”梁炎午手臂受了伤,现在只能半举着,走到唐震身边。

唐震放下神臂弩,有些惊讶:“梁相公,您这是?”

“没有,刚才城门楼倒塌,被一根柱子砸到了,不过好在某也是福大命大,否则怕是要先一步去钟山等你们了。”梁炎午微笑着说道,目光落在身边,“当时亲卫死活将某架下去,谁曾想到这城上险些出了大乱子,幸好你及时赶到啊。”

唐震松了一口气,梁炎午毕竟是大明河西行省巡抚,如果他出了什么大碍,对于士气不啻于一次严重的打击,而现在说句不好听的,梁相公带伤在前面指挥作战,反倒是能够很大程度上鼓舞士气。

将官在前,士卒们自然也就没有退缩在后的道理。

想起来刚才自己果断直接撤掉了一个旅长,唐震也是有些无奈摇了摇头,他相信换做王进或者梁炎午在当时,也会毫不犹豫这么做的。如果蒙古鞑子进攻最凶猛的北门被攻破,那牺牲的可就不是一个旅长,恐怕整个神策军都要交代在这敦煌城了。

军法,古往今来都是最严格也最没有人情味的刑法,但是如果军法不严格的话,又有谁会听从将令,拼尽全力杀敌呢?

“所幸损失不是很大。”唐震缓步走到城垛处,看着城下无数横竖的尸体,“蒙古鞑子付出的代价可不小,如果明天还是采取这样进攻方式的话,恐怕还没有办法让神策军伤筋动骨。”

“不过是咱们的一厢情愿罢了,”梁炎午皱着眉头说道,“现在不过才是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山,蒙古鞑子就已经鸣金收兵,说明他们今天也只是打算试探一下敦煌城城防的深浅强弱,从而在明天进攻的时候找到更多应对的方法。所以明天恐怕将会是一场恶战啊。”

“城中粮草和水储备很充足,而且还事先如此加固城防,所以蒙古鞑子想要攻克敦煌城,远远没有那么容易。”唐震沉声回答,“某现在担心的不是敦煌城和神策军,而是咱们的援兵啊。”

梁炎午伸手按在城垛上,就在这城垛的上面,有不知道是蒙古人还是明军将士流下的鲜血,已经浸入城墙里面,无声的述说着刚才那一场激战的惨烈,顺着唐震的目光看向东侧,梁炎午顿时明白过来:“你是说蒙古鞑子包围敦煌城,甚至进攻如此猛烈,更多的还是为了吸引咱们的援军?”

顿了一下,梁炎午还是有些诧异和怀疑:“但是围魏救赵这样的伎俩,也未免太容易被看穿了吧,更何况蒙古鞑子真的有那么好牙口,可以将咱们和天雄军一口吞下?”

“他们根本不用掩饰什么。”唐震轻轻叹息一声,“敦煌孤悬河西和西域之间,既是连接西域的咽喉要道,又是进入河西再进入中原的绝佳踏板,所以蒙古鞑子很清楚敦煌对他们的重要性,更清楚敦煌对大明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对敦煌势在必得,并且知道大明绝对不会见死不救。所以天雄军就算是知道前面很有可能有埋伏,十有**也会出兵救援。甚至某担心,短期内爆战争的,可能不再只是河西和敦煌了。”

梁炎午皱了皱眉:“陛下会趁着这个机会北伐?”

“大明经过去年秋冬数月的接连边境冲突,已经没有足够的精力北伐了,忽必烈就是因为看准了这一点,所以宁肯付出更多的牺牲也要想尽办法在各个方向挑动大明的注意,甚至逼迫大明出动一支到两支的主力战军,从而使得大明的军队不断受到损失,而粮草和军饷也总是入不敷出。”唐震看着惨淡的阳光下血腥的战场,“虽然这对于忽必烈来说,或许会大量损失士兵和粮饷,但是却能够保证维持现在的疆域。只要现在的疆域还在,他就依然能够得到大多数蒙古将领甚至是汉人的支持。”

梁炎午虽然是小吏出身,视野格局未免小了一些,但是他也是从叶应武身边担任过相当一段时间席幕僚的,所以不用唐震再多说,就隐约明白过来:“你是说海都不会看着忽必烈进攻敦煌的?”

唐震点了点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谁都想做黄雀而不是螳螂。虽然海都部名义上是以海都汗为领,但是实际上他们是由几个原本支持阿里不哥,从而和忽必烈有矛盾,又对忽必烈投入大量兵力南征却总是铩羽而归有意见的大小汗国组成,归根结底这不是一个类似于大明的王朝,而是一个松散的部落联合,只不过因为海都个人出众的能力,可以压服其余部落,其余部落之间也需要一个合适的人来统筹大局、统一指挥,所以他们和海都一拍即合,使得海都成为海都汗,成为他们的领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

倒吸一口凉气,梁炎午急声说道:“并不意味着海都可以随心所欲,当下面的各个汗国有意见的时候,他还是要听从他们的!”

唐震嗯了一声:“海都或许能够看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但是并不代表着他下面的那些汗国长老们都能够看的一样清楚。现在忽必烈集中全力进攻敦煌,这些人十有**会唆使海都进攻忽必烈的后路。”

梁炎午脸上流露出一丝笑意。对于海都这个人,锦衣卫曾经送来十分详细的情报。这是一个沉着的枭雄,最擅长利用的便是稍纵即逝的机会,可以说海都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并不是因为海都对于忽必烈的政策到底有多么的讨厌,而是因为此时站出来号召其余汗国将忽必烈取而代之,确实有利于他自己的利益。但是海都绝对不是那种利益熏心的人,他肯定能够看得出来此时进攻忽必烈的后路会带来怎样灾难性的后果。

一旦忽必烈部崩溃,在大明的兵锋下,海都部又怎么能够独活。

只是海都虽然明白这个道理,并不代表着他就能够真的这么做,因为他的手下还有一群真正追求利益而来的家伙,那些大大小小的汗国和部落加入联军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能够在忽必烈部这最大的一块肥肉上啃的满嘴流油,现在忽必烈集中全力进攻敦煌,不啻于将自己的后侧露了出来,这对于那些人来说简直是没有办法拒绝的诱惑。

就算是海都再怎么坚持按兵不动,当他手下的联军已经分崩离析的时候,他也就失去了对这支联军的掌控能力,忽必烈的后侧也必然会受到海都部大军的进攻。

所以说对于现在的敦煌,实际上最需要的不是天雄军的援兵,而是海都部生争执和矛盾,并且最终对忽必烈部下手,就算是忽必烈之前有所防备,也不可能真的战胜人数远远过自己的联军。在绝对的实力和威胁面前,忽必烈也不得不选择放弃敦煌,保住退路。

“所以蒙古鞑子这两天反而会加紧攻城?”梁炎午突然意识到什么,脸上流露出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唐震轻轻点了点头:“在这即将到来的狂风巨浪当中,神策军如果能够支撑到那个时候,自然而然蒙古鞑子就会不战而退。但是如果支撑不到那个时候,恐怕大明就不得不面对最坏的结果。”

梁炎午没有说话,他很清楚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大明在西域的主力战军——神策军全军覆没,敦煌陷落,天雄军也会受到重创,而忽必烈拿下了重新进入河西甚至威慑关中的重镇敦煌,使得大明不得不全力向河西派驻军队,从而防止端平入洛的悲剧重演,这样大明的主要精力也都被牵制到西北,战局的主动也落到了忽必烈手中,而海都部因为矛盾进一步分解,忽必烈自然而然也能够随时将他们彻底收拾干净。

“忽必烈打得倒是好算盘。”唐震轻声说道,“只是某要让他知道,敦煌没有那么容易攻下来,神策军也没有那么容易被征服。这算盘想要打响,可不是举手之劳,说什么也得给老子在这里伤筋动骨!”

梁炎午则是霍然转身:“传令下去,让六扇门和锦衣卫的统领······”

“无须梁相公吩咐,六扇门和锦衣卫都明白此间事态紧急,所以老夫亲自前来拜会梁相公,并且统筹六扇门和锦衣卫在河西的全部力量,”一名老者沿着上城步道走上来。

梁炎午和唐震都是一愣,旋即迎上去。

他们都很清楚,河西和敦煌绝对不是小事,但是没有想到竟然已经连这位老人都已经亲自前来了。

杨风是六扇门和锦衣卫的创立者,当之无愧的开国功臣,又是大明皇帝陛下的岳丈,德高望重。随着大明稳定下来,杨风实际上已经有很久没有出现在六扇门和锦衣卫运作的第一线了,他前来敦煌,已经能够说明在朝廷心中,敦煌是有多么重要。

“老夫昨天早上兼程而来,总算是没有误了大事。”杨风嘴角边带着一丝笑容,“因为六扇门和锦衣卫在河西的诸多事宜都需要老夫重新整理决断,所以没有来得及及时和两位会面,两位不会见怪吧?”(未完待续。)

首页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 下一页 末页
扫码
作者然籇所写的《倾宋》为转载作品,倾宋最新章节由网友发布,找书苑提供倾宋全文阅读。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倾宋最新章节,而找书苑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倾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倾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找书苑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倾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邮件给管理员,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