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找书苑 > 都市言情小说 > 物流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 > 物流帝国风云录全文阅读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57章 想不出题目
物流帝国风云录全文阅读作者:大石头加入书架
    

    “王总,王总,您好。【首发】我是利星物流的小张啊,搞市场销售的,上次跟您联系过的。对……我们可不是什么皮包公司,上次跟您说我们在国内有16家分公司是吧,现在我们的规模又扩大了。大老板这段时间,在欧洲和亚洲拼命收购公司。我们现在的规模扩大到25家分公司了。”

    “对,王总,就是那个扳倒鲍家的年轻人,是我们公司的老板……”

    “王总,您听我说,您选择我们公司的服务,那绝对错不了。我们对于各条航线的质量把关绝对过硬……”

    利星新来的销售发现,凡是打电话销售,把自己大老板的轶事搬出来,再随便胡掐几句,基本上就能把业务拿下。

    同时,他们还感觉到,利星虽然规模越来越大,却并没有大公司那种像监狱管理模式的贱样。很多方面,都还是很人性化和宽松。

    周琳现在变得尤其忙碌,现在规模扩大,各个职位的岗位需求也增大。自己的老板已与花师大等几所大学的就业指导中心达成协议,每个月都有应届毕业生前来报道。

    利星这类企业,原本是复旦同济等著名高校学生所不耻的,但是最近,却是名校学生第一个争取的对象。

    花师大商学院红楼办公室内,戴利皱着眉头,看着桌上的一份文件,“老赵,为什么学校会同意给苏哲建一座雕像?”

    人文学院赵院长吐了口烟圈,“小戴,你上个月去美国了,不清楚这里的消息是吧。苏哲向师大捐了四千万用于图书馆的馆藏建设。”

    “就因为这个,要给他弄个雕像?”

    赵院长笑道,“小戴,你刚从美国回来,难道不清楚美国大学的惯例?人家给学校捐了一笔钱,学校就可以以其个人名字为学院更名。”

    戴利不满道,“美国的名校都是些私立大学,有这个传统,多年来的确是都依靠捐赠基金度日,咱们是公立大学,有政府的经费,凑什么热闹?”

    “有一句话听说过吗,小戴?多多益善。咱们学校又不是重点高校,经费怎么能跟别人相比?”

    两个星期后,戴利听说学校给苏哲建的雕像已经出现图书馆的门口,他表情有些不屑,似乎听到了一个可笑的笑话,可是,整个人却按耐不住内心的烦躁。他合上桌上的教案,背着手走到了图书馆区。

    远远就看见一尊白色雕像,伫立在图书馆前,而雕像的周围,已经有不少学生在一旁观望,甚至拍照留念。

    戴利也不知怎么走到雕像跟前来,他观察着这与人等高的雕像,心里恨道,苏哲捐了四千万,校方就开始跪舔,把雕像修得气宇轩昂。

    而不少女学生在一旁对雕像搂搂抱抱,更使得戴利眉头紧皱。

    “有时间不去图书馆自习?”戴利没好气地看着几名女生。

    “戴老师,我觉得啊,学校修了这个雕像,是做得至今为止最有意义的事情。”一位穿着百褶花裙的女孩嘻嘻笑道。

    戴利脸上露出了荒唐的神色。

    “可惜啊,我来学校时间太晚,没有赶上好时候,戴老师,您给我们讲讲他是不是本人比雕像还帅啊?”

    几个女生围住戴利,让他颇为狼狈。

    戴利随便应付了几句,而这些应付的话,显然不能让那些女生满意。他不愿再多费口舌,直接快步离去。

    想到苏哲的雕像,和胡适等名家放在一起,戴利心里越来越添堵,想着现在这世道终究是变了,有钱就能为所欲为。

    可是,他心中也有埋怨,恨自己拿着院长处级那点工资,加上平时收的一些礼金,一年连一百万都弄不到,就是想捐点钱给自己弄个雕像也不成。

    自己与鲍艳的婚姻,早就走到了尽头,去年下半年,两人正式离婚。

    戴利感到,和鲍艳结婚,真是自己人生一笔失败的投资,不仅预想到的分文好处没有得到,反而白眼收尽无穷。现在也好,总算是摆脱了有名无实的豪门婚姻。

    戴利虽然明白自己长得不算玉树临风,但起码凭借着年轻和自己的地位,勾引一些涉世未深的年轻女老师还是能够做到的。

    星期日的下午,戴利坐在办公室中,享受着自己单身的时光,门被推开了。

    一名高大的男人旁若无人地走了进来。

    “你找哪位?”

    “戴老师,我们老板想和你聊聊。”

    “让他进来吧。”戴利答道。最近,又逢招生季,有不少家长希望能够通过对学院赞助的形式,将自己低于分数档的子女塞进学院。

    “不,不。”高大中年男子摇了摇头,“最好,您能够亲自去一下。我们老板在楼下的车内等你。”

    戴利听着这有些狂傲的语气,皱着眉头正色道,“不管你的老板,是哪家大企业的老总。跟他说,这里是学校。让他把企业里的那一套收起来。”

    如今的戴利,已经是商学院的一院之长,不再是那个随处可以拿捏的辅导员了。

    然而,当他听到了高大男人口中所提到的名字时,脸色变得诚惶诚恐起来,他立即跟随那名男子下了车,走出校门,钻进了路旁的一辆迈巴赫内。

    他看着车内那名不怒自威的身影,一时间不知道怎么称呼好。

    低沉的声音,在车内响起,“小戴,虽然你和小艳离了婚,我还是把你当作鲍家的人来对待。”

    ……

    气势磅礴的中原集团大厦,坐落在北京朝阳区东三环路,与央视大楼一街之隔。这家作为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53家特大部级央企,前身为交通部远洋运输局的国内巨型航运企业,它的一举一动,一直影响着国内的海运业。

    年运货量超过4亿吨,远洋航线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1600多个港口,投资经营着32个码头。这一系列光辉的指标,让同行望尘莫及。

    中原大厦36层员工餐厅内,大批身着蓝色制服的员工们正在排队打饭。而一旁的餐厅内,几名服务员正在殷勤地传着菜。因为中远总裁对于美食的讲究,这家餐厅的大厨选拔标准不亚于中南海。

    中原集团副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唐克强,举起杯笑道,“小鲍啊,知道你的习惯,这一顿做得是全素宴,看看桌上,是不是配你胃口。”

    鲍浩举起杯来,“唐书记,谢谢你的美意,这些对于我来说,太奢侈了。居士需守戒,请原谅我以茶代酒。”

    唐克强心想,这些富家子弟就会搞一些神神鬼鬼的东西,不过脸上仍然努力保持笑容,“小鲍,关于你们集团入股中原,我和你父亲也前前后后谈了好几轮,初步的意向也已经达成。

    “是的,唐书记。我想,如果能够入股中远,我们荣达集团将不潜余力地为中远集团造势,挽救证市场疲软的股价。”鲍浩十分直接地说道。

    中原这座巨型航母,如今也是愁煞万分,因为其全资子公司中原物流决策失误,导致在深圳钢材市场出现数亿元亏损,另外根据审计署对于中原去年财务收支的审计结果显示,曾经斥资2亿元投资的高尔夫球场,也面临着每年七千万的亏损。

    一个远洋航运集团,频频出手插足于能源市场与娱乐行业,并且面临巨额亏损,引得投资者十分不满。

    一个厨师不看菜谱,看上兵法了。

    不少中小股东甚至集体倡议,罢免中原董事长何庆魁。国内唱空声一片,在此几乎面临退市之际,一方面中原提出本年度的目标就是“调结构”,将不良资产剥离,依靠集团的优势,从经营和管理上改善业绩,另外一方面中原当然希望能够得到强心剂的注资,在金融市场上长袖善舞的鲍氏集团便成为一个特别合适的合作伙伴。

    此次饭局,又围绕着先前谈妥的一揽子合作入股方案,再强调了一遍。晚上,唐克强陪着鲍浩又到北京市郊的一家高级茶庄品茶。

    唐克强发现鲍浩似乎比鲍明要无趣的多,无论公开或者是私下场合,话语中总是带有距离和冰冷。

    对方不喜烟酒,不谈女人,让唐克强心里隐隐发恨,鲍家好歹也是国内有名望的商业大家族,怎么长子是这么个不通情理之人。

    “唐总,请你相信,我们两家的合作,一定会把中原带出低谷……”鲍浩提高声音说道。

    唐克强脸上出现一丝厌烦,他看了看左右,低声道,“小鲍,放松点。这里不需要你表决心。”他抬起头说道,“你们入股中原,应该不会是像你下午说的那样,拉高股价再出货,大家双赢这么简单吧?”

    鲍浩呛了一口茶水,有些狼狈。

    “小鲍,慢慢喝。”唐克强继续说道,“中原这艘航母巨舰,虽然表面上沾着央企的名字,风光无比。但是我们都知道,它现在满目疮痍,浑身是病。你父亲是搞金融投资的,整天买来卖去要差价利润,中原不是一只绩优股,要想把它从股市里托起来,费力而且有风险。你放心,这里没有别人,我和你父亲又是老相识,一起落户插队过。我知道,其实中原在股市的业绩越差,你们应该越高兴。”

    鲍浩此时不再做任何掩饰,只是平静地看着唐克强。

    唐克强用手抚摸着腮旁新剃的胡茬,歪着头看着鲍浩,露出笑容,“对于你们来说,如果中原退市不得不变卖其子公司资产,作为股东,你们荣达有优先收购权,这才是最重要的吧。”

    

第58章 中原丑闻
物流帝国风云录全文阅读作者:大石头加入书架
    

    与此同时,离这座茶庄几千公里之外的花城,也发生了同样的一场对话。【首发】

    花城一阵春雨过后,城市中透着清新的味道。

    苏哲双手撑在老板桌前,看着自己的父亲,“爸,你也想入股中原?中原是特大央企之一,我们的资金进去,根本见不到底。而且大头都控制在国家这里,有什么意思?”

    苏东的眼神古井无波,他双手静静放在扶手上,“阿哲,入股中原,是我的计划之一。在几年前就已经定下了。”

    这句话,让苏哲断了再继续劝自己父亲的念头。他知道自己父亲做什么,都是提前多年进行布置。可能自己的父亲已经开始着手实行计划。

    “阿哲……”苏东缓缓开口道,“我不要中原的全部,我只要它的一部分部件……”

    目前,自己的父亲出马后,苏哲发现自己闲了许多。从各个方面来看,自己的父亲都是当仁不让的优秀一把手。冷静,理智,考虑周到,还有……话少。

    利星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背后有着苏东这么一家隐形基金公司支持,可谓一切都是顺风顺水。

    尽管古代朝臣向皇帝三跪九叩时说的,“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不一定出自真心,可苏哲是非常愿意自己父亲接过一切接力棒,让自己彻底落个清闲,彻底进入原本有名无实的纨绔子弟生活。

    虽然一年后,境况与苏哲预料得大相径庭,但此时此刻,生活还是很美好富足。

    北京的这些天黄沙漫舞,人人掩耳遮鼻。唐克强坐在中原大厦多功能厅的主席桌上,回头望了望玻璃幕墙外灰蒙蒙的天。这几天,他接连参加了几场新闻发布会,显得有些疲惫。

    由于和荣达联手,中原适时发布了针对自身问题进行改善的措施,适时其上级监管单位国务院也颁发了优化海运船队结构、完善全球海运网络、推动海运企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深化海运业改革开放、提升海运业国际竞争力、推进安全绿色发展等7大重点任务。

    另外一方面,受国际海运业回暖影响,反映国际航运业情况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近日连续上涨,也是利好消息。

    唐克强拿着精心准备的稿件,告知与会的诸多记者,虽然中原的运力退出导致收入减少,但是产能利用率进一步回升:由于去年年底公司退出2条老旧船舶,所以上半年运力收入都同比降低。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公司平均运力较去年下降12%,但货运量仅下降3%左右,明显好于全行业同比持平的情况。调整航线结构,提高单位运价水平和毛利率:上半年巴拿马型船运费持续下跌,公司调减40%外贸航线运力转而投入盈利情况相对较好的内贸长协运输使吨公里平均运费上升6。3%至0。029元,公司航运业务毛利率也因此提高4。6%至15。9%。运距缩短和产能利用率回升对成本影响相互抵消,费用控制潜力有待挖掘:公司调减外贸长航线运力导致平均运距缩短了12%至830海里,这对单位成本有拉动作用,抵消了产能利用率回升对单位成本的摊薄,上半年公司吨海里成本为0。0274元,同比基本持平。此外,在业务量和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公司人工成本和管理费用有两位数幅度的上升。

    唐克强在记者发布会上不断宣告利好消息时,却发觉记者席中突然骚乱了起来,大家交头接耳都在讨论着,互相传阅着手机。

    唐克强轻拍了拍话筒,干咳了一嗓子,试图重新掌控会议的控制权,却仍然控制不动骚动。

    他看了看台下坐着的鲍浩,鲍浩也是一头雾水,在他夺过一名记者的手机浏览内容后,脸色有些发僵。他快步走上主席台,将手机内容展示给唐克强看……

    四月,在中原集团与荣达准备磨刀霍霍,在资本市场准备重新振作一番,一则重大丑闻被各家媒体不断转载。

    中原集团驻韩国釜山公司的巨额运费收入及部分投资款,在春节前后查出被公司内部人非法截留转移。?目前已确认的抽逃资金总金额大约4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亿元),主要涉案人员中海集团韩国控股的财务部负责人兼审计李江在逃。釜山公司为中海集团韩国控股公司下属企业,主营集装箱业务。

    当中原这个航运业的浪子准备洗心革面,踏上回家的征程,跟乡亲们说一句,“我只想做一个好人时,”无情的现实又在锤击着他。

    中原釜山公司是中原集团在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的海外公司之一,也是位于中海集团近几年所实施的“走出去”海外战略的重点区域内。在中原的全球发展战略中,一度把业务重点放在中国周边市场,也就是东南亚和日韩等地。

    目前,中原驻釜山财务经理李江在逃。毫无疑问,这则消息,又一次暴露了中原这艘航运巨舰的诸多漏洞。

    一时间,就着中原的发布会,记者们开始蜂拥而上,全部都围绕着这则消息进行提问。唐克强对此措手不及,又没有接到董事长的相关指示,迫于无奈,只得匆匆结束了发布会。

    由于这则消息引起了巨大反响,使得心理脆弱的投资者们又进入了崩溃状态,好不容易艰难攀升的股价,又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一般。

    唐克强怒气冲冲地敲开了鲍浩办公室的玻璃门,

    “同安呢?”

    “家父最近不在国内。”鲍浩平静地说道。

    “是不是躲起来了?”唐克强满脸怒色,呈现出少有的怒气。他用手指指着鲍浩,毫不客气地指责道,“小鲍,我和你父亲认识这么多年,凭着这份交情,我极力在董事会上为你争取人心。”

    鲍浩看着唐克强像是准备要把自己办公室给炸掉一般,他让秘书给对方倒了一杯柠檬水,让对方冷静一下。

    “唐叔,我们荣达在你们中原上花了那么多心血,为了这次入股合作,前前后后谈了这么多回,也足以证明我们的诚意。我们绝对不会在这种关键时刻掉链子的。”

    唐克强看着鲍浩一脸真诚的样子,还是不相信,“小鲍,你父亲老谋深算,要是他这次把我坑了,我倒是一点也不意外。”

    鲍浩苦笑道,“唐叔,你说得这是气话了,到底怎么回事?”

    “少来这一套,你们控股下的几家基金公司,都是属兔子的吧。财务丑闻的消息一出,全部把手中的股份卖掉了,你知不知道,这样会让那帮散户们更加惊弓之鸟了,就算你们要做空中原牟利,也不应该这么快啊。”唐克强这次真的急了,有些捶胸顿足,“我这次真是引狼入室啊。”

    “小浩,转告你父亲,如果这次他这么急的就变现套利,我跟他的交情就这么了结了!”唐克强将桌上的茶水打翻,直接大步走了出去。

    鲍浩苦笑着派人收拾着满地狼藉的办公室,心中起了疑惑,至少自己这方面,没有从父亲那里接到要和中原撕破脸皮的通知。当然,鲍浩不能排除自己父亲雷厉风行的奇招。自己代替鲍明暂时全盘打理鲍家产业,就是未经过任何提前通知,只是来自父亲的一个电话。

    被唐克强这么一突击上门痛斥了一顿,鲍浩心中也忐忑不已,这说不定也许是父亲的另一个计划。至于为何事先不通知自己,采取突袭的方案,也是父亲的一贯作风。

    心中有些不安,鲍浩拨通了向鲍同安求证的电话,而结果却出乎他的意料。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鲍浩将话筒放下,脸上露出了狐疑的神色……

    ……

    干燥的风刮过北京通州区大片的农田,宝光寺内,红墙环绕,佛塔凌空,竹树掩映。

    向大殿前的佛祖像行完三叩之礼后,苏东缓缓从蒲团上站起身来,他的背略微有些驼,眉目神情,更像一个和善的邻家老头。

    大殿之外,两名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有一句没一句地互相闲聊着,从他们价格不菲的着装,以及言谈中随处冒出的“并购、重组”等字眼中可以看出这是两位企业高管。

    “让你们久等了。”苏东双手附在身后,缓缓走向两人,他一身的白色龙纹丝绸练功服,在微风送拂中起了轻微的褶皱,颇有些仙风道骨的摸样。

    “苏总,气度不凡啊。”其中一名高个男子赞道。

    “两位,里面请。”苏东指了指寺庙其中一间厢房。

    寒暄了几句,那位高个中年男子开口说道,“现在,一切计划都按照预计的方向来进行,我们分批撤资,配合着那条爆炸性的丑闻,现在中原的股价已经被撼动了。他们并不知道,实际上除了鲍家的基金公司作为大股东之外,长期持续中原的几千个比较有实力的散户账号,都是被我们控制的。说到这一点,还是老苏你最牛啊。这条线,从几年前就开始布局了。”

    “是啊。”另一名矮个男子搭腔道,“要是鲍家和唐克强知道,我们从很早就开始布局,一直在等待机会,他们恐怕会睡不着了。苏东,也就只有你敢在鲍家和中原头上动土!”

    苏东拿起茶杯,边听两人讨论一边不徐不缓地品着茶,时而眯着眼睛思考着。

    “两位……”苏东抬头直视着二人,“你们都是中原的高管,没有你们的配合,这场戏演不下来。”

    “老苏,你看你说的,这几年,你对于我们子女在美国上学的照顾,已经是够多的了。而且,没有你开拓人脉,我们两个,也不会爬到现在这个位置……”两人忙不迭地说道。

    其中高个男子继续说道,“要我说,老苏,你的心情我们也能理解。之前把儿子锻炼的太狠了,现在想做一些补偿。其实啊,你这套教育方法虽然比较少见,但是也很有效。你看看你儿子,现在多么出息,年纪轻轻就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我知道,这次针对中原的计划,实际上也是为你儿子的事业助一把力,摆平前进的障碍。”

    苏东点了点头,淡淡道,“二位能够体谅我,实在感到很欣慰。犬子之前受的苦,都是他一人扛起,现在……”苏东平静的眼神突然如同燃起了火焰,“是该我出马的时候了。”

    

第59章 MBO
物流帝国风云录全文阅读作者:大石头加入书架
    

    苏东是一个低调的人,为了儿子,更是将所有的名利都抛之九霄云外,利用隐藏在背后的基金公司,为利星左挡右拆。【首发】

    有了苏东在背后撑腰,利星更如同脱缰的野马,将它的规模迅速扩张起来。员工们对于利星一下变得现金流充沛,以及董事会的出手大方感到有些意外。连续在海外收购多家货运公司,让苏哲拥有了尤里乌斯凯撒的风范。

    I-e,I-see,I-quer。

    每当总部会议时,再也不是统一的黄色人种,出现了更多欧洲与东南亚籍的面孔。每当看见自己的老板指挥着一帮欧洲人干这干那,员工们心里就一阵舒爽。

    儿子舒爽了,老子更爽。

    苏东几年前就布局准备对中原动手,之后反复寻找其漏洞,终于打进了高管内部。蓄势待发,等待机会的他,终于碰到了中原釜山财务经理贪污事件,开始着手对中原的最后金融打击。

    由于中原釜山分公司财务经理贪污款项数目巨大,引起了交通部的高度重视,责令中原进行内部整改,中原董事长何庆魁下台,新任董事长由海事局副局长担任。交通部同时要求中愿限期内出具自查报告,关于对公司高管非法侵占公司资产问题进行专项整治。

    交通部部长亲自到中原进行审计把关,看到中原这家航运公司的多个项目亏损,气得跳脚,指着中原高管说,必须要剥离不良资产,旗下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企业,该打包打包,该出售出售。

    一努之下,交通部部长告知中原董事会,说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今年拨给各大央企的财政预算,是去年的二分之一,其余的,要靠各大央企自己解决。

    新任董事长,新官上任三把火,积极响应号召,准备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准备将旗下六家企业进行改制。

    这就意味着外资和民企能够有机会接手这些公司。

    在北京顺义区一家不起眼的火锅店,鲍浩正与唐克强皱眉讨论着这突来的变故。

    “唐叔,你们中原釜山这件事情一出,给我们很大的压力。”鲍浩对着满桌子的涮菜,却没有胃口动一下,“现在,你们新上任的董事长看起来是油盐不进,我们整体的计划都被打乱了。”

    唐克强苦着脸道,“小鲍,你就别为难你唐叔了。你唐叔在这次风暴中,差点被拉下来。我说,你们反正不是要利用中原股价下跌,逐个收购其子公司,让你唐叔为你们铺路吗?现在机会来了啊。”

    鲍浩摆弄着筷子,语气中有些为难,“唐叔,这确实有点打乱我们的部署和节奏了。现在,资金原定于三个月后到位,现在很多应收款都没有收回,集团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

    唐克强面露忧虑,“小鲍,这可怎么办?以前,领导班子还未大清洗的时候,我可以把改制的时间往后面拖一拖,等你们资金到位了,再进行。可是现在不行了,现在新任董事长准备让这六家子公司一起打包出售,所有股东都有机会收购。你们要是没钱,这些资产,可是要被别人拿去了。”

    “唐叔,这次我正是为这件事而来的。父亲远在英国处理海外事务,暂时不能回来,我带来了他的方案。”鲍浩头凑上来,“也许,能够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唐克强眼神亮了起来。

    在中原进行风风火火改革时,对于旗下资产待售的六家子公司,中原提出了新的方案,管理者收购方案。即目标公司的管理者与经理层利用所融资本对公司股份的购买,以实现对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的改变,实现管理者以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一的身份主导重组公司,进而获得产权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通俗的说,就是中原的高管团队甚至中层基层员工,集体出资,收购待售的子公司。

    本来,卖给别人,现在卖给自己人。

    肥水不流外人田。

    中原在告中小股东书中提到,管理者收购公司曾经在西方发达国家风靡一时,在西方发起的动因主要是解决经理人代理成本等问题,意在解决公司的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及企业的资产结构。

    对于管理者收购方案,中原列出了诸多优势和好处,一、避开了相关法律对诸多问题特别是股票来源的限制,使持股方案能顺利实施;二、管理层和其他员工自己出资认购公司股份,既能保证激励,又能保证约束;三、转让的法人股,相对成本较低;四、以协议方式进行转让,价格高于公司每股净资产,容易获得国资管理部门的许可。

    中原宣布这一方案后,各大媒体开始发声,认为管理层收购成功,将会使得管理层与股东利益更为趋同,更加有利公司发展。

    在各大主流媒体转载这则消息后的24小时,苏东的基金公司内,召开了紧急会议。

    “爸,如果中原推行管理层收购,我们也没办法。”苏哲双手一摊,“这样,反正鲍家拿不到那些子公司,我们也拿不到,双方扯平了。”

    站在一旁的安民基金副总经理钱刚插话道,“我说苏少,这事情可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哦?”

    钱刚看了看苏东,得到他的授意后,继续说道,“我们做了一些调查,据说鲍家这次在英国投资的天然气项目遇到了些阻碍,导致一些资金未及时回收,因此他们才想出来这个方案。你想想看,苏少,讲起来是中原全体员工持有,实际上大头还是归那些高管控制。这次准备收购子公司高管名单之一唐克强,跟鲍同安是发小,他控制公司,实际上也就是等于替鲍家多看几天,等到鲍家资金回笼,再以战略投资的名义将股权转让给鲍家。”

    钱刚这一分析,让苏哲明白了,管理者收购,是鲍家的一个缓兵之计。

    “那怎么办?”苏哲发问道。

    在一旁沉默多时的苏东开口道,“阿哲,这件事情,有些棘手。如果唐克强等人将那些子公司收购回去,我们的目标就落了空。尤其是中散……”

    苏东告诉自己的儿子,他做空中原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收购这家散货运输公司。这家拥有大型散装船舶17艘,同时日常租入船舶50余艘的航运企业,因为连年亏损经营不善,被迫挂牌出售。

    苏哲知道,自己的父亲布局了多年,就是为了能够拿下这家公司,虽然他现在不知道父亲将会拿这家公司做何等的布局打算。

    看着自己父亲脸上愁云密布,还有鬓角生出的白丝,苏哲有些动容,他上前一步主动说道,“爸,现在主流媒体一致对中原实行叫好,明显在背后与中原通了气,我们现在,必须要扭转媒体舆论的声音,阻止的发生。”

    “苏少,这件事,谈何容易啊?”钱刚有些愁眉苦脸,“中原和央视还有那些地方卫视,都是国资委系统下的,他们之间关系盘根错节。我们就算有关系,想要在这些媒体上发些声音,也实在是难度有些大。”钱刚点出了困难所在。

    “如果我们换个方式呢?”苏哲看着钱刚,“主流媒体不行,我们可以运用网络媒体的力量。”

    “还是没这么简单。”钱刚回答道。

    “是的,还缺一个领袖代表发声。”苏哲接口道,“现在,就算主流媒体一致发声,大家也多半带着怀疑和猜忌。需要一个草根代表,讲出事实,引起大家的共鸣。”

    想到找葛丹平,还是源于苏哲上次在香港大学演讲时产生的灵感。葛丹平,香港大学经济学教授,著有多本畅销书,喜欢对经济和时事发表评论,评论观点多半尖锐。

    苏哲知道,葛丹平的犀利观点,相对于国内某些只是一味唱高调,闭着眼睛说瞎话的“专家们”来说,多了一份直率,在网民中具有很高的人气。

    如果他能够将的弊处进行剖析,那么相信能够造起一波舆论,也许可以引起相关当局的重视。

    苏哲即刻飞赴香港。

    在香港大学李嘉诚楼二层的办公室内,苏哲见到了葛丹平。尽管四十岁有余,葛丹平看上去十分年轻,看来是经常锻炼的结果。苏哲将自己对于的看法告诉了葛丹平,希望他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唤醒国内主流媒体对于的错误认知。

    在听苏哲讲述的过程中,葛丹平锐利的目光始终在打量着他。

    “葛先生,您觉得怎么样?“对于葛丹平这样敢于剖析谜团寻求真理的香港大学教授,苏哲是十分尊敬的。

    “苏哲先生,对于的弊处,我是有所了解……就算你不说,我也会整理在博客和我最新的书中内容有涉及……但是,最近,我是不会行动的。”葛丹平整理着桌上的教案。

    苏哲心里一沉,既然葛丹平也明白的弊处,为何不愿早些发布自己的观点?是对方日程排不过来,还是说……被中原收买了?

    

第60章 葛丹平的回心转意
物流帝国风云录全文阅读作者:大石头加入书架
    

    这个念头冒出来几秒钟后,就被苏哲再次否定了。{首发}葛丹平从小就在美国读书长大,对于大陆体制的弊端种种,本身就颇有意见,多次与央企、国企的负责人在电视上进行辩论,像他这类人,应该是不像能被中原收买的人。

    如果葛丹平晚几个月发表言论,那么届时,中原已经完成了收购管理,生米已经煮成熟饭,那时,于事无补。

    “葛教授,你这么做是为何呢?”苏哲有些焦虑。

    葛丹平似笑非笑地看了苏哲一眼,直率地说道,“因为你,苏先生。”

    “我?”

    “苏先生,你是一个商人。古语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皆为利往。你这么急切地找到我,让我发布这些消息,是为了什么呢?”葛丹平目光犀利。

    苏哲一下子被问得哑口无言。

    “苏先生,我是商学院毕业的,现在教的也是经济学,我跟很多商人都打过交道。其实,你们的想法我是相当清楚。你是不是自己想收购那些子公司,现在中原推出了,阻碍了你的发财路。你就想通过我来为你制造舆论,是吗?”葛丹平有些激动,语气也有些不客气,他站了起来,“苏先生,我是一名教授,所有的观点,都是尽量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上进行的。我不愿被你们这些别有用心的商人当做枪使。”

    葛丹平的语气毫不客气,他双手叉腰,站在苏哲身前。

    苏哲被葛丹平这毫无前兆地诘问给弄得有些蒙,不过几秒钟之后,他便稳定了心神。他知道,香港大学与美国等大学一样,推崇的是教授治校,学术与行政是截然分开的两套体系,各有一个分管副校长。香港几所大学均实行与公务员挂钩的薪酬制度,对于教授来说,衣食已然无忧。

    在教授治校的学术风格下,港大的这批教授个个观点犀利,并不像国内的同行那样唯唯诺诺。

    所以尽管葛丹平语气上很不客气,但是苏哲不得不承认对方说的没错,眼神中还流露出一丝欣赏。

    “葛教授,请你再给我几分钟时间。”理清了思路,苏哲不慌不忙说道,“您说得确实有道理,我来这里,是有我的私心。”

    苏哲这么说,葛丹平倒是一愣,以往那些商人被揭穿之后,不是气急败坏地开骂,就是死皮赖脸地继续装,相反,今日面前的这位青年,言谈举止都透着一股儒雅之气,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直接而跳脚。

    “你说吧……”葛丹平又坐了下来。

    “国资委和交通部让中原旗下的六家子公司进行挂牌,就是为了能让他们找到合适的民营和外资买家进行。如果接手的是知名外商,是一家500强企业,那么可以实现“与巨人同行”,不但可以引起规范的公司治理机制和经营管理体系,还可以吸引外商的后续资金投入以及项目投放,这对于地方政府也是有利的,能够使得国企改制与招商引资有利地结合起来。”

    苏哲边说边观察葛丹平的脸色,见他没有露出反感之意,便继续说道,“至于像我们这类民企并购重组国企子公司,我认为更应成为国企改制的主流方式。因为一样可以引入民营机制,况且大多数运营五年以上的民企,都有很强的存活能力,不会像外商那样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也不会产生原有品牌被消灭和外迁。另外,在处理冗员、债务、原管理层去留等问题上更灵活。葛教授,我的私心,就是在于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中原这块牌子发扬光大起来,不想让这家成立了五十多年的老牌企业就这么消沉下去。”

    苏哲继续说道,“现在,国企改制,中原又推出了这么一个,你我都知道国外的如果不加修改,照搬到国内来,只会搞得一团糟。我们利星,是想通过合法手段收购中原的旗下子公司,然后能够与民营公司有效地对接起来。现在,好不容开放给我们民营公司的机会,又因为中原某些高管的上不了台面的企图受阻,这等于你们香港大学教授一直倡导的对于迈向市场透明机制,并且呼吁改进国进民退的所努力的方向,又走偏了一些。”

    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苏哲并未像自己言语中所说的那么完全大公无私,民族气节浩然长存,可也打动了葛丹平,说到了他的心眼里去了。

    “苏先生,对不起,我还有课。”葛丹平夹起了教案,“这件事,让我考虑一下。”

    下午时分,下了课的葛建平信步走在平缓的校园内木桥上,木桥下人工湖波光粼粼,不少港大学子在湖边看书休息。

    路上,有不少学生向葛丹平打着招呼,在此时,这位总是在媒体上以强硬姿态批评国企的教授,放下了身价,露出了温和的笑容,一一向学生致意。

    在港大小广场上,满是各大数码产品商对自己的产品展示。葛丹平随手从路边的书报亭抽出一份报纸,琳琅满目满是地产广告。

    “大陆利星物流总裁苏哲赴港于浅水湾购得豪华别墅,创近月置产价格之最……”

    葛丹平的眼神一凛,眉头一皱,心想这些富商只会吃喝玩乐享受,哪里懂得思考关怀人类命运。

    他正欲走回办公室,却发现广场的一角,几名身穿志愿者服装的人正在向学生推介着什么。

    这几名志愿者显然也发现了葛丹平,一位女志愿者笑着跟他打招呼,“葛教授,最近畅销书在大陆大卖,版税那么多,有没有计划支持一下无国界医生组织。”

    葛丹平风度翩翩地回应道,“一定要,一定要。”

    “太好了,葛教授。”

    “你们无国界医生组织,有很多来自我们港大医学院的志愿者。我很佩服你们的勇气,这么年轻就能够为了人道主义救援任务,奔赴那么危险的地方。可以不可以刷卡,我一定要捐助一些……”葛丹平翻着自己的钱包。

    “葛教授,你也很勇敢,每次在面对大陆媒体的质疑时,还能保持自己的立场。”

    葛丹平微微摇了摇头,“比起你们来说,我们只是后方磨磨嘴皮罢了。”

    他用信用卡在机上拉一笔数额,瞥见旁边的一张红榜,红榜上是港大历届校友对于无国界医生的赞助数额排行。

    看到第一名时,葛丹平的眼神有些不自然,他指着榜上的名字问讯道,“苏哲……是港大的校友?”

    “对啊,葛教授,你们自己的校友都不认识了吗?”一位志愿者笑着回答道。

    另外路过一名医学院学生插嘴道,“葛教授,苏哲是因为在港大给管理学院讲过一段时间课,算是名誉客座讲师。而且,苏先生讲了大半年的课,一分钱报酬都不要,直接都捐给了这个无国界医生。葛教授,你在美国太久了,学校里的事情都不知道了吧。”

    “还有呢,葛教授,苏哲先生自己不顾生命危险,亲赴耶路撒冷,直接与无国界医生配合支持工作。你看……这是照片,也是我们的宣传资料……”一名志愿者指了指另外一张竖立起来的宣传榜,“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企业家,连香港也没见过。能够放下一切,直接投身于前线救援……”

    微风吹过,葛丹平理了理自己的头发,脸上有些动容,朝办公室楼走去。

    关上办公室门后,葛丹平打开电脑中的一份文件,将其内容上传到自己的博客上,题目为“一切都应该停止。”

    葛丹平的博客,在国内拥有着非常高的人气,不少白领对于他的犀利观点有着很高的评价。

    中午上传的博客内容,下午就得到了热烈回应,很多网络媒体开始转载引用葛丹平的内容。

    在凤凰卫视的采访中,葛丹平显示出了犀利的观点,“,只可能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工具。”葛丹平认为,在相关法律尚未完善的机制下,缺乏监管,国企老总自己定价,自己收购,所有都是暗箱操作,极有可能将国有资产变为老总的私人资产。”

    葛丹平这公开唱反调,让国内主流媒体猝不及防,他们原想利用公众对于中西方社会法律的不同,以及大多数人对于这项内容的不熟悉,将此事草草了之,以报答自己对于中原****的交情。

    没想到葛丹平又在中国最南角进行发难,炮轰所有的主流媒体一叶障目,坐视不管的无良行为。葛丹平呼声一起,在国内特别是企业员工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网上对于中原的这种行为,开始了铺天盖地的骂声。

    主流媒体慌忙应战,从国内几大著名高校抓了两个壮丁教授,提出反对意见,却被葛丹平批得更加狼狈。

    而凤凰卫视与台湾东森新闻,这段时间更是刷屏式报道这场辩论。

    由于葛丹平出色的口才,以及对于东西方体制熟悉无比,几篇回击的文章让国内两个壮丁教授无从辩驳。

    港台媒体的作壁上观和犀利点评,让国内媒体很不舒服,他们只得在军事频道上不断努力,三番五次提出要收复台湾,一以泄愤怒。

    而显然,葛丹平炮轰,引起了国内的一片关注声。

    在国内媒体与港台媒体大肆渲染了一周之后,相关当局意识到了在国内实施的难度,一星期后,国资委出台新方案,撤销了,维持原方案不变。

    

第61章 蛇吞象
物流帝国风云录全文阅读作者:大石头加入书架
    

    中原散货运输有限公司,成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颇有象征意义的天津塘沽港口挂牌。【首发】成立之初,6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机关干部,挤在两栋简易小楼里谋划着国内散货运输业的未来。

    而中原散货,在九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大放异彩,担任起了国内内河航运的顶梁支柱。

    经过中原散货人一代代的努力,基本上到如今,已经糟践得差不多了。

    在国资委“健全制度,规范运作”的口号管理下,对于旗下六家待售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并进行资产评估。

    在进行最后审议评定时,中原的股东们齐聚一堂。唐克强没有想到,自己旗下二十多家参股基金公司中,竟然有那个年轻人的身影。

    唐克强并不知道苏哲背后有着苏东这棵大树,只是震惊为何苏哲如此年轻,却拥有着如此深厚的家底。

    由于参股中原的三家基金公司进行保荐,并且是作为股东方唯一相关联而且出价最高企业,经过层层审批,利星最终得以39亿的出资金额,竞标成功,收购中原散货所有的股权。

    其余五家子公司,两家被鲍氏收购,三家被外资获得。

    这次收购,对于鲍家来说,算是战略上的失误,作为大鱼的中散没有被其收入囊中,只是捕到了几个小虾米。

    鲍家似乎是受到了一些打击,连收购新公司的发布会,也办得草草了事。

    相比其他子公司全部为物流企业来说,中远散货作为旗下六家子公司中最为耀眼的明星,一家名副其实的“船公司”,逼格高了很多。

    物流公司收购船公司,也完成了蛇吞象的戏剧结果。

    不少物流企业同行沸腾了,想想平时都被船公司和航空公司欺压惯了,现在利星竟然能够把船公司给收购了,真是“翻身农奴把歌唱”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中原二十艘散货船的船长,船员,还有各地分公司的经理,一共2000多员工齐聚于花城,忐忑不安地等候着他们的新老板。

    这些员工,大部分在中散安逸地过了很多年,习惯了论资排辈,习惯了看背景论关系,生活在一种相对安逸的轨迹和框架中。陡然之间,风云突变,公司被卖给了他人。部分有背景关系之人,八仙过海,申请上调母公司,剩下的人,还在辨清形势中。

    精简冗余,调整管理,以罗文才、常军等人为核心的六人小组,带着苏哲的指令,开始对中散进行改革管理。

    一进入船公司这个圈子,罗文才、常军对于中原这家行业巨舰,有着更深的认识。中原的班轮作为国内的替补海军,一到战时或者搜救,全部改装成军舰,直接上战场,因此享受的国家最优惠的政策。然而,虽然这两年航运市场还算不错,可是中原没赚到什么钱,主要原因是中原运价体制太乱,特价申请满天飞,差不多每张申请都有背景,主管人员又不得不批。作为老牌国企,中原在管理体制上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船员收入,十分的低。有传说现任集团总裁何庆魁当时从新加坡调任天远总经理的时候,他在新加坡的行李用中原的集装箱船捎带到天津,船员听说这批东西是上面某位重要领导的,于是毫不犹豫的把几大箱子宝贝全扔到了海里,箱子里面有很多股东和文物。据说打这以后中原对船员更加苛刻。

    罗文才等人查账目,才发现中散在台州还有一家造船厂,也是经营无方,连年亏损,似乎成为了中散主要亏损的一个来源。

    造船生意,对于苏哲来说,还是一门新鲜事物。现在自己接手船公司,对于造船厂的运作方式,他也想多了解一下。

    中散副总经理刘吉听到自己的新任老板愿意对位于台州的造船厂动刀,心中又燃起了希望。刘吉是中散的老员工,曾经任过散货航运部经理,他也是国企改制后留下来的最高级别职员,原来的副总经理和总经理早就调往中原总部。

    外表憨厚,身材略微发福的刘吉在中散,一呆就是二十年,对于中散上下环节都十分熟悉。在中散被收购之前,也有同学同事给他介绍别的营生,但是被刘吉拒绝了。

    一方面是在这里工作了将近二十年,刘吉已经对这里的一切都很熟悉,一种中年思维的惰性,让他不太愿意尝试新鲜事物。

    另外一方面,刘吉也浏览查阅了很多资料,对于这位民营企业家创造出来的光辉成绩感到惊叹,尤其是看到对方仅仅花了四年时间,就从一名小职员成长成为上市公司老板,并且又在最近一举击败鲍家,成为了中散的老板。

    利星行动的速度,比他想象得要快得多。刘吉没想到,自己抱着试探性的留下来,却获得了火箭式的提拔,被任命为中散副总经理。

    本月下旬,苏哲和刘吉登上了飞往台州的航班。

    下了飞机后,两人直奔目的地。

    人烟稀少的街道、铁门紧锁的厂房、满地锈斑的机械……很难想象,这就是浙江台州,这座号称“中国中小型船舶生产基地”,曾因造船闻名全球的城市,如今的产业景象。

    中散的造船厂位于台州淑江区。一艘艘轮船在江滩边一字排开,连绵不绝,一座座龙门吊栉列地耸立在沿江的造船基地上,蔚为壮观。但与昔日热闹喧嚣的开工场景不同,如今它们冷清地停靠在那儿,似乎在静静等待生锈腐坏,更似乎要默默见证这座城市造船业的没落。

    刘吉站在江边,脚下的黑褐色的江水平静地流淌着,他告诉苏哲,自己还依稀记得台州当年造船业位于黄金期。

    2003年前后,随着海外贸易的加大,国内现有船舶已不能满足海运发展的需求,而国有造船厂热衷的都是大型货船,对散货船之流不屑一顾,这无形中给了民营造船厂最大的机会。

    从地理位置上看,台州和温州是浙江最适合发展造船业的城市。更重要的是,当时海运业对船只的渴求导致船价疯狂上涨,通常一艘船造好后转手就能翻倍赚回。如果按照民企造船的效率,一年时间就能造出一艘万吨级散货船,这意味着如果一艘货船本金是1。5亿元的话,那么一年就能赚到1。5亿元。

    巨额利润回报谁不心动?一时间,造船成为台州最热门的话题。以往在外炒房、炒煤、做投资的台州人飞扑回家乡,开始和亲戚朋友合伙造船,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小不论,多少不分,从几万元到几千万元都可入股。很快,台州前所、椒江、路桥等沿江区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多家船厂。

    人的疯狂渐渐将这种大势推向高潮。

    苏哲听着刘吉的介绍,心中感叹道,1。5亿,一年就可以赚100%的利润。

    用“简单粗暴”来形容当时的台州造船厂,再合适不过。

    没有技术?无所谓。相对于组建自己的队伍,台州商人们更热衷于将项目进行分包,把船身设计图进行“分解”后,转包给各个施工队,最后大家都修建好后,再统一验收组装。以6、7万吨规格的散货船为例,原本生产时间大多2年左右,而分包效率显然比整体造船更高。

    没有订单?为什么要订单?当时造船业之疯狂就体现在,只要你造出船,没有卖不出,只有卖给谁的问题。“订单里面要求的细则太多,对船厂来说反而是件麻烦事。”甚至当时在台州商人看来,按照买家要求设计造船完全是劳民伤财。

    “老板……”刘吉指了指江边的一栋厂房,“当时中散在台州这边投产,挤入造船业时,每年的利润都占据着中散利润的大头。还在台州市中心最贵的商务楼内租了一层,支持台州造船分部的发展。”

    苏哲手扶着沿江的栏杆,轻风吹过,栏杆铁链条“倏倏”作响,他笑着回答道,“这么赚钱的生意,就算让中散把总部搬到台州来,估计他们也愿意。”

    经过了十多年的黄金期,“简单粗暴”的发展,造就了无数台州造船人的一夜暴富。

    不过,好景不长,刘吉告诉苏哲,船舶数目过多必然会造成市场饱和,但台州的船厂老板却谁也不肯率先“收手”造船利润太高,谁都希望笑到最后。他当时已经发觉了这一现象,由于他负责与台州中散造船厂进行接洽,刘吉委婉地向时任台州造船厂长提了建议。然而厂长却以“船舶业萧条只是暂时的事情,只要熬过这段时间,以后还会赚到大钱。”作为理由,要求继续生产。

    但是,这一想法过于天真,号称台州“船王”金港船厂的倒闭,以及随之而来愈演愈烈的倒闭潮让包括他在内的台州造船人开始绝望。造船不同于其他行业,船只需要时刻进行维护,船厂也需消耗大量的场地费、电费、员工薪水等多种款项,另外还要防范台风和偷窃等各种意外因素。为减少损失,不少人纷纷退出。

    中散也避免不了这场风暴来袭,不得不叫停了厂里正在建造的船舶,并将半成品的船拆散,然后再将钢材按吨数卖出,期望能够捞回一些成本。

    驱车来到中散厂区,大门锈迹斑斑,杂草丛生,车在厂区门口停了许久,才有一个老态龙钟的门卫磨叽地走了出来。

    在厂区内,还能看到正建到一半刚刚完成龙骨框架的散货船,明显已经处于停工状态。员工稀稀疏疏在岗位上无所事事。

    中散造船厂,现在对于苏哲来说,更像是一笔负担还不是资产。

    

首页848586878889909192939495 下一页 末页
扫码
作者大石头所写的《物流帝国风云录》为转载作品,物流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由网友发布,找书苑提供物流帝国风云录全文阅读。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物流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而找书苑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物流帝国风云录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物流帝国风云录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找书苑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物流帝国风云录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邮件给管理员,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