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找书苑 > 军事历史小说 > 甲申国难最新章节 > 甲申国难全文阅读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17章 甲申国难!
甲申国难全文阅读作者:玉召加入书架

  明朝私养家丁、私兵之风在勋贵以及文武大臣当中盛行,倒也不会惹人注意,更何况多来几个送死的分担压力,其他人心里也好受不是。

  只是两位帝女明显身段和体型都太小,撑不起衣物,刘文耀想了想,又找来一辆马车,打开里面的夹层,让两女躺了进去,然后拿来一些军资放了上去。

  而可怜兮兮的汤若望汤主簿则被塞进了另一辆马车里,本来那刘文耀还奇怪崇祯皇帝为何要带着一个西夷南下,但在听了自己老哥刘文炳的解释之后,心中不禁对永王的深谋远虑赞佩不已。

  听了刘文耀的安排,朱慈炤很是好奇的去看了看那所谓的有夹层的马车,在他的印象中,马车要么后面是一个车厢形式的,要么是一个平板形式的,他还从未想过还有带夹层的马车。

  一见了,朱慈炤顿时傻眼了,没曾想还真有这种马车。

  其实是朱慈炤少见多怪了,这虽然是明末,但是这确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商业的发展,你想不到会促使一些什么样的东西做出改变。

  这种马车呢原理很简单,乃是上下两层,因为在运输一些东西的过程中,平板马车容易使货物滑落,所以便出现了这种上下两层的马车,遇到在平板马车上容易滚动的货物,便把马车上边一层打开,这样马车便变成了一个箱体,存放起货物更加的方便。

  一切安排妥当,刘文耀向崇祯帝道:“一会臣前去投诚,将所有武器放置在马车之上运出城去,以此取信于贼,五爷等则混进兵丁之中,趁机逃脱。”

  “嗯!”

  崇祯皇帝重重的点了点头。

  于是众人跟着刘文耀返回了城墙,刘文炳则跟众人告别匆匆的赶往了驸马都尉巩永固的家中。

  刘文耀大大咧咧的来到城墙之上,指着朱慈炤一行人道:“这二三十人,乃是我兄派来保护我的家丁,现在编入军中,大家不可有所龌龊,要相互协作。”

  “是,都督!”

  众兵士皆施礼称是。

  众锦衣卫则将皇家之人围在了中间,然后来到了城墙上队伍最末尾的位置,茫茫的夜色中倒也没有任何人怀疑。

  刘文耀悄悄瞥见崇祯皇帝一行人已然找的位置站定,便对着城墙下喊了起来:“嘿,对面的将军可还在?”

  刘文耀喊了几声,只见城下火把聚集,照亮一处,原先那半文半白的田明在城下站了起来。

  “本将军在此,不知将军喊老子......喊在下何事?”

  田明揉搓了一下朦胧的睡眼,扯着嗓子道。此时已是子时(晚上十一点多),他早已经困了。

  “本都督要向将军投降不知可否?”

  “啥!?”

  那田明一下子跳了起来。

  刘文耀无奈,只再道:“吾欲降于将军,不知可否?”

  其实此时何止是那田明吓了跳,这城墙上近两千多名的兵士,以及百户、千户、副将们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待刘文耀再重复了一遍,众人才知刘左都督是真的要投降了,但是众人听此消息心中不禁不怒,反而一喜,因为投降之后便不会再和敌军相斗,不相斗便不会丢了性命了。

  众人闻主将投降,竟无人出声,皆默然无语。

  刘文耀早已知道自己手底下的这群大头兵没啥骨气,所以也并不意外,毕竟这都是从京畿各卫抽调来的,并不是他刘文耀培养起来的兵。

  田明再次得到刘文耀回话,不禁在城下挠了挠后脑勺,他没有急着回话,而是在想刘文耀真正的用意,他听闻这把守安定门的刘左都督乃是皇帝之表弟,素来忠于明室,心知必定不是一个轻易相与的主,不曾想这刘文耀竟然主动投降,这让田明有些摸不准头脑。

  思索再三,田明决定试探一下,他哈哈大笑道:“能得刘都督主动投降,放下刀兵,定然是求之不得的,只是吾素闻将军忠肝义胆,不知将军因何要降于吾?”

  刘文耀知道这田明有所怀疑,便道:“今闻李公子领兵十万,手下大将数十,所到之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今西城已破,我北城再坚守还有何意义?天下大势已然生变,我若早日归降,在李公子账下谋一职位,富贵可久享也,而于将军来说,攻下北门,岂不是大功一件?!”

  “这......”

  田明明显心动了。

  见田明还有些犹豫,刘文耀暗骂怂狗,再次道:“若将军不信,耀可命兵士放下刀兵,城门大开,于城外投降,以示诚意。”

  那田明听此心中最后的一点疑虑顿时烟消云散,大喜道:“好好好,都督高义,待见了俺大顺皇帝,俺定要给都督请赏......来人呢,传令下去,后退一里地!”

  崇祯十七年一月,李自成这厮已经在西安称帝,定都西安,建国号“大顺”,改元大顺永昌元年。

  不过只有少数几个将领愿意这么赤裸裸的称呼李自成为大顺皇帝,多数人依旧称呼“闯王”“大帅”或者“尊上”。

  刘文耀抱了抱拳,道了声多谢,便率先下了城墙,同时吩咐下去,让众兵丁城内集合,将兵器放在马车之上,运至城外。

  城外一里之处。

  田明的领着的一群农民军退至了此处,同时他也吩咐了下去,一旦发现有诈,急速攻城,格杀勿论。

  人人都言他傻乎乎,喜欢附庸风雅,但是他脑子好着呢!

  吱嘎——

  随着一阵吱嘎之声,古老的北京城的北门——安定门被打了开来,然后从里面跑出了几辆马车,朝着田明所部赶来。

  田明等人伸头晃脑的看了半晌,不知道马车上是什么东西,便派人前去查看,那兵丁一脸惶恐的过去,却一脸喜色的跑了回来,他气喘吁吁道:“将,将军,那几辆马车之上全是兵器,还有铳,明军是真的降了。”

  正说着,那敞开的城门里竟又走出了一队人马,这群人手无寸铁,直奔田明等人而来,细细看来,那为首却不正是安定门守将刘文耀加衔左都督?

  田明知道事已经成了,便急忙带人向刘文耀奔了过去。

  二人相见,颇有一种英雄惜英雄的感觉。

  刘文耀欲向田明下拜,田明急忙上前搀住了刘文耀,口中直道:“都督无需如此,你我心心相惜,情若兄弟,何须这等俗礼?”

  刘文耀本就是做做样子,顺势直接站了起来,抱拳道:“将军真乃高士,请入城!”

  这一句高士,听进田明的耳中顿时感觉舒爽无比,他本就连大字都不会写几个,现如今被称作高士,岂不和翰林老爷们有的一比?

  他难掩得意之色,道:“既如此那恭敬便不如从命了,来人啊,入城,接管城防!”

  说完,便执着刘文耀的手向城中走去。

  他身后那些农民军自然更加趾高气昂,兵不血刃拿下北京城的安定门,我能吹一辈子你信不信?

  农民军接着入城,最后才是出来投降的明军,三三两两,低眉顺眼的向城内走去,暗夜之中,谁都没在意,队伍的末尾,竟少了几个人影,顺带的,不知哪个天杀的家伙,将两辆马车上的兵器掀翻在地。

  .............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即公元 1644年4月24日),崇祯皇帝听从永王之计,连夜逃出皇城,又得忠臣刘文炳、文耀之助,得以离开京城,顺利南下,次日拂晓,贼军冲入紫禁城中,京师明军尽数投降,京师陷落,史称甲申国难,又称甲申南狩。

  》》》》》

  很感谢打赏了三千起点币的“书友20180914080116615”书友,谢谢,很激动,问了下别人,别人说新人作者被打赏了这么多是要加更表示一下的,那在晚上将会发两更,都是在八点,加油,码字去了。

  对了,一次投11张推荐的,起点号是什么级别?我不会告诉别人,是“好事终”书友投的,这是好事来,,,,,,,,,

第18章 南下途中
甲申国难全文阅读作者:玉召加入书架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背包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伴,尘埃不见正阳桥.......

  一南下的小道之上,南下的行人缓慢行走着,他们有的三五成群,有的数十上百,皆步履蹒跚。

  他们之中稍有家资者则找来马车,将妇孺老幼安置在马车之上;再有些钱财的,则一人一匹杂毛马,护卫着家财缓慢前行。

  这些人中有的是辽东、大同、宣府等边镇的流民,有的则是京畿附近,乃至京城而来的缙绅大户。

  边镇流民南下是因为建虏经常在边疆掠夺财物和人口,这些边民苦不堪言,不得已不南下前往安定之处;京畿附近的士绅大户南下,是因为李自成自攻破京师之后派出以李宗敏为首的大将到处找士绅大户追饷,稍有不从,便将人拒了去,打个半死,这些人亦是苦不堪言,纷纷南下避祸。

  对了,忘了说了,李自成还专门成立了追饷的专门机构,名曰:比饷镇抚司。嗯,多么美妙的名字啊,不仅仅要追饷,还得比饷,看谁追的多。

  如今已是三月二十五日,离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皇帝举家自焚而死,已经过去了六日,崇祯皇帝等本该走水路顺着漕运河道一路南下,但是当众人赶到通州的时候,才知道李自成手下的大将权将军郭升早已占领了此处,说是要在通州乘船水陆并进,一路南下,收取山东等地。

  众人无奈,只得舍了水路,走旱道南下,只是因为身份特殊,并不敢走官道,只得挑一些崎岖小道。不过即使走旱道小路,众人也不敢走的太快,因为崇祯皇帝病了,而且病得还很重。

  想来是那天落水着了凉,一路行来,咳嗽不已,本在通州之时尚能忍耐,但听闻无法乘船南下,水路不通,一夜之间,竟然病倒了。

  无奈朱慈炤只好在经过宝坻县的时候,命人当了穿出来的兵甲,然后买了两匹驽马,又找来两辆废弃的排车,修修补补的装在驽马的身上,拉着崇祯皇帝和几名妇孺,如此崇祯皇帝才好了些。

  不过着凉引起的发烧咳嗽,可不仅仅靠崇祯皇帝忍忍就过去了,还需用药才是,只是那宝坻县处于京师和天津卫之间,屡屡遭到螨清的南下侵扰,崇祯十一年冬至十二年春,清军在畿辅、山东一带掠去汉民四十六万二千三百余人,侵扰了一番宝坻县;崇祯十五年冬至十六年夏,清军再次深入畿辅、山东,“俘获人民三十六万九千名口“,又侵扰了一番宝坻县。

  这宝坻县民生凋敝,整个县中的人口,已经不足十分之二三,朱慈炤在县城中找了半晌,竟愣是没找到一个医馆,甚至连个江湖野郎中都没遇到。

  不过幸好他前世在特种部队学过一些急救知识和野外的生存技巧,对一些野外的中草药是有所了解的,要不然还真的是一个麻烦。

  “令郎之孝道,真是羡煞旁人呀!”

  崇祯皇帝躺在马车的木板之上,嘴唇发白,浑身裹着破棉絮,因为不能走动,便和一老汉闲聊。

  那老汉乃是辽东逃难而来的,被他的儿子用毛驴驮着,虽然已经六十多岁,但精神却比崇祯皇帝好多了,他们一路相伴,崇祯皇帝倒少了些苦闷。

  老汉捋了捋发白的胡子,又道:“没想到令郎竟然通晓医术,这一副药下肚,你这气色好多了。”

  崇祯皇帝已然瘦了一大圈,他眼眶深陷,脸上的骨头高高鼓起,显得有些有气无力,他闻那刘老汉夸奖,在马车上动弹了一下,目光看向了沿着土路道边的荒草中寻找草药的朱慈炤,嘴中道:“是啊!若无吾子,吾一家人此时怕已经埋进黄土了。”

  说完,崇祯皇帝咳嗽了两声,又道:“此子,吾亦是有些看不懂他了,自他生母去世之后,他长大了很多,也学会了很多的东西。”

  朱慈炤此时正拿着一片草叶仔细的嗅着,在确定是自己需要的草药之后,身后的太子和定王急忙上前,将一整棵草药拔了下来,然后放进了胸前的布兜当中。

  其实太子和定王是不愿意来的,待在崇祯皇帝身边多好,既能伺候崇祯皇帝,显得孝顺,又能顺变搭乘马车,省省脚力。

  可是周皇后不许,非让他们来,他们也只好扯着衣襟,来给朱慈炤打下手了。

  刘老汉早就已经看出崇祯皇帝身边的这两个妇人不像是朱慈炤的生母了,听崇祯皇帝言明,便道:“这是自然,正所谓子无母则强,子无父则盛,我看阁下也是京畿附近的望族,怕是平日里很少过问你家三郎吧!”

  那刘老汉不知朱慈炤乃是崇祯四子,朱慈炤上面还一个早夭的哥哥,又看朱慈炤年纪最小,竟将朱慈炤当成了老三。

  “......”

  崇祯皇帝苦笑,他何止是很少关注朱慈炤啊,连太子和定王他都甚少过问。不过他对那老汉说的“子无母则强,子无父则盛”倒有些兴趣,心道难道真的是因为永王没了生母自强的原因,才有了如今的种种不凡?

  正说着话,马车后面却传来了交谈之声,这是一个大家族,浩浩荡荡的,足足有三百多人,他们有的骑马,有的乘坐马车,因为速度比崇祯皇帝这边要快,所以渐渐赶上了崇祯皇帝等人。

  “去去去,前面那老汉,还有马车上那厮,让让道,不要阻了我等去路!”

  他们人员众多,来到崇祯皇帝一行人的马车后边,大声喝道。

  朱慈炤三兄弟闻言急忙的赶了过来,二十名身民衣的锦衣卫亦是靠拢了过来。

  不过双方对比之下,朱慈炤这边明显显得很是弱势,对方人员众多,马车辚辚,又因为带着不少家产的原因,所以还有近百人的护卫。

  而朱慈炤这边,只有两辆马车,一辆马车上躺着病号,坐着妇孺,另一辆马车上押着一个个鼓鼓当当东西,用破布罩了起来,看不甚清,人员总共也只有二三十人而已。

  ......

  感谢各位投票和打赏的书友,谢谢,看见连投九票的书友了谢谢。

第19章 崇祯皇帝的岳父和国公
甲申国难全文阅读作者:玉召加入书架

  “放肆!我......”

  太子朱慈烺哪里受过这等恶气,大袖一甩,便要上前呵斥,朱慈炤却急忙上前将他拉了回来。

  自己等人身份特殊,使命艰巨,且双方实力悬殊,并不是耍雄称威的时候,那种上来便啪啪打对手脸,让对手跪地求饶的桥段,基本上是无脑之举,他朱慈炤两世为人,是不会做的。

  拉回朱慈烺,朱慈炤给了百户翟三一个眼神,翟三会意,众锦衣卫护卫着两辆马车,靠边停了下来。

  那刘老汉的儿子则早早的牵着毛驴站在了道边,像他们这种小人物,更能懂得生存之道。

  朱慈炤还想说些什么,显摆一下自己,但看见崇祯皇帝冷冷的向他看过来,吓得急忙闭上了嘴巴。定王朱慈烔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话,一直躲在马车后面。

  见崇祯皇帝一行人如此识趣,那为首的几个青年,颇是不屑的冷哼了一声,然后纵马向前,继续交谈起来。

  他们骑在高头大马上,目无旁人,其中一青年人道:“真是苦煞我也,这一路颠簸不说,丢了那么多的田产!”

  另一人则安慰道:“我等安然逃出京畿还是好的,想那满朝文武大臣,具是悲惨呵!”

  他嘴上说着悲惨,面上却带着笑意,显然口不对心。

  “哦,二弟可曾听闻了什么消息?”

  这青年好奇道。

  这赵姓青年见众人皆向他看来,顿时有些自得,清了清嗓子,看看了左右道:“据闻那李贼攻破京师第二日便在承天门外设案录用我大明旧官,贴出告示,要一众文武大臣自报官职品级,然后按照原来的品级受官,谁曾想,这竟是李贼的一个计策!”

  “哦,计策?二弟快细细说来。”

  赵姓青年身边几人听此纷纷来了兴趣,催促其快快讲来。

  崇祯皇帝本来耷拉的眼皮,听此突然射出了一道骇人的精光,咳嗽了两声,见朱慈炤等人向他看来,便轻声道:“跟上,听听。”

  他声音淡淡,不带任何感情,但熟识崇祯皇帝的人,知道崇祯皇帝这是动了怒。

  “爹......”

  “夫君......”

  众人皆看向崇祯皇帝。

  “跟上,听听。”

  依旧是简短的几个字,但是已经说明了崇祯皇帝的态度。

  朱慈炤无奈,只得命令翟三,贴着路边的草丛,缓缓的跟上了那赵姓青年。

  赵姓青年此时已经吊足了众人的胃口,微微一笑道:“诸位莫急,且听我道来,那李贼不愧是几百年一遇的奎木狼星转世,你道那李贼设案取官,真有那么好心?他之所以如此做,只不过是一时入京,找不到门路追饷,而故意在诈取百官的名单而已。”

  “啊,竟是如此!”

  众人皆惊,他们只知道李自成入一地必定拿士绅大户追饷,没曾想李自成竟然还会使计让文武百官自投罗网。

  “正是。”赵姓青年点了点头,接着道:“想那满朝文武为了再升一级,竟然虚报官职品级,说来也是可笑,那李贼便是靠着官职品级拿人追饷,一品大员至三品大员每人需白银十万两,四品至八品大员亦是几万两白银不等,就连那芝麻绿豆大点的小吏,亦是需缴银万两左右啊!”

  “吓,十万两白银,那得小山一样高了吧!百官能拿的出?”

  众人惊呼。

  “拿的出?”这赵姓青年哂笑:“我听从京中逃难而出的张举人说,成国公朱纯臣被贼拿去,先是不愿助缴白银,后被贼夹了手脚,一次竟拿出十一万两白银之多!”

  “可信乎?我听那朱纯臣世代忠良,不会如此不堪吧!”

  一旁一人道。

  另一人闻言却摇头晃脑道:“这定是可信的,成国公朱纯臣在畿南的良田便有几万倾,区区十万两白银,他还是拿的出的。”

  崇祯皇帝听此,却大声咳嗽起来,他的肺部如同风箱,呼呼作响,直咳得他面红耳赤,难受不已。

  崇祯十七年一月份,崇祯皇帝见贼兵势大,也曾要求众臣助饷捐钱,众臣道是积极响应,但多拿出几十两、几百两来应付了事,成国公朱纯臣亦是当着崇祯皇帝的面“忍痛”助饷500两白银。

  不曾想,贼兵入城他竟然漏了家底,被追饷十多万辆白银之多。这让崇祯皇帝心中很是难过,他对文臣勋贵们所保留的那一点浪漫的君臣之义,也渐渐消散。

  他的咳嗽之声自引来那骑马的几个青年的注目,那为首的赵姓青年见崇祯皇帝这个样子,不禁嘲笑道:“你们看那斯,定是没听说过如此多的银两,闻之竟大咳不已!”

  众人闻之,皆哈哈大笑。

  朱慈炤则脸色阴沉,他不断给崇祯皇帝顺着气,目光却不时扫向那为首的赵姓青年,满是怒色。

  他告诉自己,要冷静,不要冲动,等天黑,等天黑便有机会好好教训这群废青了。

  众人在马上笑毕,那赵姓青年又道:“若是我将那嘉定伯周奎周国丈助缴的金银说出了,还不得吓死尔等!”

  周皇后正在给崇祯皇帝喂水,听此手中一抖碗差点跌落,幸好她及时接住,没有将碗摔破,但即使如此,也将崇祯皇帝胸前衣襟弄湿,吓得她连忙轻声告罪。

  那嘉定伯周奎,乃是周皇后之父。

  “哦?二弟快说说。”

  众人又是催促。

  赵姓青年满面红光,似是别人丢了银子他很是高兴,道:“那周国丈一家老小皆被贼人拿去,竟被贼人生生逼出了三十万两白银的巨款!”

  “三十万两白银!”

  众人皆瞪大了眼睛,这个嘉定伯平日最是不起眼,没想到家产竟如此之巨。

  崇祯皇帝听此,刚刚止住的咳嗽,却是再也止不住了,他咳嗽不断,似是要将肺腑都咳了出来。

  崇祯十七年一月份的时候,周奎也被要求助饷捐钱,史载,上悬令助饷,特遣司礼徐高加奎嘉定侯,奎坚谢无有,几番周折,奎泪捐银二千两。徐高曰:“老皇亲如此鄙吝,朝廷万难措手,大事必不可为矣!”

  ......

  崇祯皇帝闻之大怒,来啊,将不投票支持朕的大臣,全都拉到御马监,养马!

第20章 把亲戚家抄了
甲申国难全文阅读作者:玉召加入书架

  朱慈炤见崇祯皇帝这个样子,急忙命令众人将车停下,众人手忙脚乱的扶起崇祯皇帝,让崇祯皇帝半坐在马车上,给崇祯皇帝递水顺气。

  但崇祯皇帝怎能忍住这心中的悲痛,他一边咳嗽一边气喘不已,最后,竟咳得一声,吐了一口於痰,有血。

  众人见状更是吓坏了,手足无措起来。

  崇祯皇帝吐了口痰倒好了些,他止住众人动作,泪流满面的长叹道:“何其悲哉,何其哀哉!”

  说完,又挥手让起背后跪坐着伺候他的袁贵妃将他放下,缓缓地闭上了眼睛,只是那眼角却止不住的泪流。

  朱慈炤见崇祯皇帝这个样子,心中叹了口气,他知道崇祯皇帝心中一定饱含悔恨、愤怒、无力等等等等。

  但是崇祯皇帝听的这些只是冰山一角罢了,因为周奎在被压榨了几次,老婆、孩子、儿媳等被杀了几个后,最终将窖藏的白银全都交了出来,共计七十多万两白银,还不算各种珍稀古玩,名家字画。

  而周奎真的只是冰山一角,据后来各地县志记载,李自成在北京追的饷银用车拉往西安,运了几天都没运完,粗略统计共计七千万两!

  那刘老汉见崇祯皇帝哭成这个样子,不禁有些傻眼,心道看来是读书读得傻了,那什么鸟东西的嘉定伯丢了家产,你哭个甚,你又不是那周国丈的亲戚。

  咳了两声便出声劝解道:“阁下何必如此,那周国丈与你无干,他丢了家产,便丢了,你哭又能如何,想那皇帝老儿举家自焚,怕是不知周国丈所为,要是知道周国丈有如此多的钱财,岂不要气煞他,唉!”

  刘老汉兀自摇了摇头,但他的劝解之语却引来了崇祯皇帝的一阵疯狂的咳嗽。

  他那儿子小刘,是个老实的人,听他爹说皇帝老儿,忙道:“爹,别胡说,若是被人听去,必是麻烦。”

  刘老汉听此却不乐意了,眼睛一瞪,骑在毛驴上道:“怕他作甚,那皇帝老儿都死了,还能不让人说?我还要说他糊涂,亲戚家那么多银子,偏要加征三饷,他要是把亲戚家挨个抄了,还能没钱给辽东边镇士兵发粮饷,那些丘八们有了银子,也就不会来打粮了,可怜你娘...竟被活活饿死...呜呜...”

  刘老汉说到此处,大哭起来。

  他那儿听刘老汉如此嚷嚷,惹来行人注目,忙的要上前捂住他老子的嘴,急道:“爹,不可胡说,不可胡说,皇帝那叫崩,叫崩。”

  刘老汉一下就止住了哭声,他居高临下,上来就给小刘脑瓜子来了一下,道:“崩崩崩,崩你酿的皮,咋了,人死还不让说了,我偏说死,我偏说死!”

  小刘挨了一下,见老爹如此执拗,只得捡起地上的驴绳,在前面气呼呼的牵驴,刘老汉又发了一通脾气,这才作罢。

  这时二人吵吵闹闹的已经走了很远,刘老汉见崇祯皇帝等未曾跟上,便又在和儿子的争执当中,打着毛驴回到了崇祯皇帝身边。

  刘老汉年纪虽大,但聪明的很,崇祯皇帝这一行人看着便仁义,且也有三十人,跟在崇祯皇帝等人的身边,可多一份安全。

  崇祯皇帝睁眼看了眼又回来的刘老汉父子,又看了看那赵姓大家已然过去,便苦笑了一声,道了声:“走吧!”

  马车咣咣铛铛便又走上了小道,继续前行。

  只是崇祯皇帝再也睡不着了,他的脑海了不知怎的老是浮现刘老汉那句“把亲戚家挨个抄了”。

  挨个抄了......

  把亲戚挨个抄了......

  挨个抄了.....

  ......

  天津卫,或者应该叫做天津三卫,天津三卫原名直沽,明成祖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便是从这里开始的,为了纪念开始发兵的“龙兴之地”,所以把“直沽”这个曾的“天子渡河之地”赐名为天津。

  “天”是天子的意思,而“津”是指渡口的意思。天津得到赐名后,便在此设置了卫所,便是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三卫。

  同时,天津卫也开始了筑城建设,初建时的天津城其实是个土城,这座土城周长9里多,城高3丈5尺,宽2丈5尺,城的形状是东西长、南北短,很像一把算盘,所以当时人们也把它称为“算盘城”。

  不过经过多次重建,规模不断扩大,原来的土城墙也换成了砖墙。明弘治四年,又增建了东南北四门的城楼,北门尤其雄伟壮观。几年之后,又在城内的中心点修建成了鼓楼。说是鼓楼,实际上是钟楼。楼高三层,底下一层用砖起拱,成为屋顶,四面敞开,可以穿插通行。鼓楼内持着一口大钟。这口大钟每天早晚两次敲钟,每次各敲五十四响,随着准确地敲钟报时,城门跟随着打开或者关闭。

  崇祯十二年,为了防御满洲统治势力侵犯,在天津城周围建造了七座炮台,分别设在七个地方,就是今天的马家口、海光寺西、三岔河口北岸、河北区窑洼南岸、红桥区西沽、邵公庄东和双庙街。

  不过遗憾的是,天津的鼓楼在清朝末年被破坏,辛亥革命后,由天津著名书法家华世奎等人发起,又重建了一座鼓楼。解放后,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又把它拆除了,如今我们看到的是2000年重建的。

  天津三卫作为南方物资转运一个重要枢纽,天津的航运开始了大规模的发展。更有了有九河下梢之称,海河、南运河、北运河等众多河流均在天津交汇。

  ......

  之所以要说这么多,是因为我们的崇祯皇帝,终于在太阳还有三指高的时候,来到了天津三卫近郊。

  虽然如今战乱四起,但是这天津城竟然丝毫不减其繁华之姿,众人仅仅只是来到近郊,便只见人员众多,来往繁忙,有背着行囊的难民,有赶着马车的商贩,有无业浪荡子充做的私牙(中介),拦住进城的商客,介绍民宅客栈。

  但望着这所自家修建的雄城,崇祯皇帝等人却不敢进去。

  无他,崇祯皇帝任命的那天津总兵王胜以及天津三卫的指挥使,早在三月十五日,便降了李自成手下的权将军刘芳亮。现如今驻扎天津卫的乃是大顺前日所任命的天津节度使李有德,据说是一名多年不曾中举的秀才。

  而所谓的节度使,则是将巡抚一职改了名字,叫节度使。

  李自成颇有些自称为李唐后代的意思。

  ......

  崇祯皇帝:求票,求票,求票!!

  刚刚看了下历史的签约榜,本书排在第十位,前后左右都是大佬,前有孑与2这样的白金,后有五级的大神,扛不住啊,大家给点支持啊,跪求!

第21章 崇祯的小女儿
甲申国难全文阅读作者:玉召加入书架

  刘老汉站住,看着崇祯皇帝等人停下,便道:“怎的不进城了......是了,你等怕是没银钱在城中住宿了吧,但这无妨,我等进去看看再出来,也是极好的。”

  朱慈炤看着城门口搜查严密的兵士,笑嘻嘻道:“老伯你先去吧,我等就在城外住一宿了,就不进城了。”

  刘老汉看了崇祯皇帝一眼,见他双目紧闭,便叹了一口气,让儿子打驴,径自朝城门去了。

  众人赶着马车驶离主道路,来到了北城门外的一片空地之上,然后开始埋锅做饭,其实也没什么东西可做,前几日在那宝坻县买的一些粗粮,早已见了底了。

  众锦衣卫也只不过是一日一餐,且只是喝点黄豆粥,那一盏碗中,沉着十来枚豆子,便算是一餐了。

  朱慈炤等一行人其实还算是好的,尚有东西可吃,不远处那城墙根还蹲着众多的难民,那才叫一个惨字,半死不活,似死似活。

  崇祯皇帝在此时也下了马车,他一天到晚的老是躺在马车之上,也只有这个时候,能起来走走。他看着不远处那些难民晒着夕阳在那哀嚎着,愣了半晌,终究是转过了头去。

  他还是不忍,无法面对这样一群不知道什么时候便死了的难民,即使一路行来,已经见过了无数,即使他杀伐屠戮,处死了很多的大臣名将。

  正想着,身后的哭声将他的思绪打破,他不禁转头看了过去。

  正哭着的是他的小女儿,昭仁公主朱媺曦,她这一路饱经疾苦,已然瘦了很多,那原本白嫩的小脸,也变得有些暗淡。

  但即使这样,这一路行来,朱媺曦还是很乖,崇祯皇帝咳嗽的难受的时候,她用小手给崇祯皇帝揉胸口,崇祯皇帝躺的腰酸背疼的时候,她给崇祯皇帝捶背捏肩。

  崇祯皇帝很心疼这个小女。

  但此时她却呜呜的哭着,是被袁贵妃给训哭的,只是崇祯皇帝不知是何缘由,因为他刚刚走神了。

  但无论什么原因,也不能训斥幼儿不是,崇祯皇帝有些不乐意了,便道:“何故,曦儿年幼,竟斥责于她?”

  袁贵妃是个胆小如鼠的主儿,虽然在女儿面前威势颇足,但是在崇祯皇帝面前,她只敢做些撒娇萌憨之事,闻崇祯皇帝问她,顿时没了刚刚的气势。

  但袁贵妃未曾回答,朱媺曦却可怜兮兮的朝崇祯皇帝哭诉道:“人家想吃那个,可是姨娘不许,还骂曦儿,可是人家就是想吃嘛!”

  她一边抹着泪,一边指了指不远处大道边上的一个摊位,上面原是用面团捏的一些小动物,有小猫、小狗、小虎、玉兔、鸡、鸭、鱼蛙,上面点了朱色,撒了糖粉,活灵活现的,因为捏好了之后又放到锅里蒸出来,即可以玩赏,又可以果腹,很是招小孩的喜欢。

  朱媺曦即使再听话,也只不过是小孩子,看见不曾见过的玩意儿,自然忍不住的想要。前世她被崇祯皇帝一剑刺死的时候,也曾拽着崇祯皇帝的袖子,求爹爹不要杀她。

  可惜那时崇祯皇帝抱着必死的决心,掩面杀之。

  崇祯皇帝顺着她的小手看去,这才知道只不过是几个面人,他还是信王的时候,在北京城的大街上闲逛,也曾买过尝尝,味道一般,不过既然女儿想要,买来让她图个新鲜便是,何故训斥她。

  崇祯皇帝摇了摇头,便向周皇后道:“买来便是,能值几个大钱!”他知道周皇后那是有些散碎的银钱的。

  但周皇后听了崇祯皇帝的话,却没有任何动作,反而脸色有些羞红的低下了头。

  嗯?

  崇祯皇帝见周皇后没有动作,心里顿时有些不喜,你老爹昧了朕那么多银子,现让你出几文钱,买个面人你都不愿意了?

  “怎的还不去?”

  崇祯皇帝低声道。

  周皇后看了崇祯皇帝一眼,难以开口,只道:“妾身这并无分文。”

  崇祯皇帝闻言心中更怒,身无分文?前几日朕还看见你在夜里起来,在那数碎银子,这几日又不曾花销,现如今你说身无分文,骗鬼?

  崇祯皇帝板着脸,但他板了好一会,也不见周皇后掏钱,本欲生气,但是见两个女儿都在身边,应当给周皇后一点面子,便道:“前几日,我看见你从内里掏出银子数了,这几日又不见花销,怎的身无分文了?”

  周皇后闻此,顿时脸色大囧,她没想到自己前几日夜里数钱之举,竟被崇祯皇帝看见了。但即使如此,还是支支吾吾的不说话。

  崇祯皇帝皱眉,周皇后平时性子虽然刚烈,但是绝对不是一个坏人,面对小孩子的这点要求,断然不会犹犹豫豫。

  而如今周皇后这般窘态,崇祯皇帝知道周皇后那些钱有可能真的没了。

  “银子呢?”

  崇祯皇帝喝道。

  周皇后吓得一哆嗦,不说话。

  崇祯皇帝再次皱眉,好你个周玉凤,出了宫竟然连朕话都不理了,真当朕是虎落平阳否?

  他欲发怒,但是不禁一阵咳嗽,身体摇摇晃晃。

  “夫君,夫君!”

  周皇后手疾眼快,急忙扶住了崇祯皇帝,她见崇祯皇帝动了真怒,便急急道:“妾身告诉你便是了,妾身,妾身将银子给了烺儿和烔儿!”

  崇祯皇帝听此呆住了,睁大眼睛看着眼前的周皇后。

  周皇后唯恐崇祯皇帝不信,便道:“你若不信,便将他二人换来,一问便知,无需怀疑妾身。”

  崇祯皇帝甩开周皇后,高声将二人喊了过来。

  此时那太子和定王正装摸做样的给崇祯皇帝煎药,弄得灰头土脸,闻崇祯皇帝召唤,急忙跑了过来。

  “爹,唤儿子何事,儿子正给您煎药呢!”

  他二人还不知崇祯皇帝已经动了怒,犹自向崇祯皇帝献殷勤。

  “我问你二人,你娘给你们的银子呢,拿出来!”

  崇祯皇帝板着脸道。

  “银子?”

  他二人看了周皇后一眼,见周皇后微微点头,才知道事情败漏了,不禁吓得一下子跪在了地上,结结巴巴道:“银子,银子......”

  “嗯——”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

  太子和定王听见崇祯皇帝这声冷嗯,顿时吓得缩了缩脖子,但嘴中还是结结巴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

  再次感谢“书友20180914080116615”书友的两千起点币的打赏,谢谢,本书第一个执事,同时感谢“天道地德”书友五百起点币的打赏,本书第一个学徒,谢谢,还有很多为本书投票的书友,玉召在这里施礼了,有这么多的书友支持本书,还能说什么呢,正所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面对各位知己,唯有稳定更新以报!

123456789101112 下一页 末页
扫码
作者玉召所写的《甲申国难》为转载作品,甲申国难最新章节由网友发布,找书苑提供甲申国难全文阅读。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甲申国难最新章节,而找书苑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甲申国难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甲申国难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找书苑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甲申国难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邮件给管理员,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