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找书苑 > 军事历史小说 > 驿唐最新章节 > 驿唐全文阅读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112章 武德9年
驿唐全文阅读作者:萧化雨加入书架
  武德九年注定是一个不安定的年份。因为早在武德七年储君之争就已经今日了公开化、白热化阶段,只是在李渊的强力压制和突厥人适时捣乱捣乱下,武德七年和八年才算平稳过来。现在矛盾再次爆发,接下来的武德九年肯定会有一个结果。以上论断并非李潜所言而是柴绍告诉李潜的。

  武德九年的大年初二李潜去拜访柴绍。柴绍刻意留他喝酒。酒宴就他们两人,就连柴哲威和柴令武也被柴绍支去拜访亲友。

  李潜看的出柴绍心情很沉重,只是碍于身份他不便询问。柴绍喝了几杯有了些酒意后突然告诉李潜,太子与秦王之争已经无法挽回,今年当有分晓。李潜当时听了并不感觉意外。因为他前世的记忆中清楚的记得玄武门之变就发生在今年。只是他不知道柴绍是如何判断出来的。不过听到柴绍的这个判断李潜暗暗心惊。看来他的确小瞧了古人的智慧。古人或许在发明创造上有所欠缺(开放性思维),但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绝对不比后人差。特别是柴绍这种久居朝堂的人精,往往能通过一些蛛丝马迹中看出端倪来。

  李潜看得出柴绍说这句话时心情极为复杂。一是有些惋惜。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李建成与李世民都是他的舅子,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不能明显偏袒哪一个。所以一直以来柴绍也尽量避免卷入到其中。二是有些担忧。目前来看李世民处于下风。按照传统观念李建成才是正统,李世民与其争储君乃是犯上作乱大逆不道的行径。柴绍显然与李世民更为亲厚些。三是有些兴奋。李建成虽然占据了道义的上风但在声望、对兵权的掌控等方面远逊李世民。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李世民能否下定决心走出那一步。其实从武德七年的杨文干事件开始,李世民就没有了退路。这两年李世民一直希望李渊能够主动更换太子。可现在来看基本上无望。失去了希望的李世民若下是定决心走出那一步(虽然这很残忍),但对大唐对许多人来说却是最好的结局。这个许多人中就包括柴绍和李潜。

  由于麦紫澜的关系李潜狠狠得罪过李元吉。现在麦紫澜已经成了李潜的老婆,他与李元吉之间没有任何转圜的余地。李渊现在还活着李元吉不敢对他怎样,但李渊百年之后,以李元吉眦睚必报的个性李潜肯定难以活命。同样李元吉对柴绍也早已看不顺眼。否则李潜偶遇麦紫澜的那个夜晚,李元吉也不会那么强硬地要将李潜拿下了。当初李元吉分明是想借李潜来陷害柴绍!

  李潜同样明白柴绍告诉这些并非仅仅是让他知道而已,更准确的说柴绍告诉他这些是想询问他有什么对策。

  李潜思忖了片刻道:“国公,事已至此已非我等所能左右。眼下我等只能置身事外。当然留在长安很难做到这点,最好的办法便是带兵出征。这样无论是谁胜了,都将对国公以礼相待。”

  柴绍点点头道:“只是不知能否有合适的机会。”

  李潜又思忖了片刻道:“末将听说去年冬天草原遭受雪灾,牛羊冻死无数。眼下开春在即,一旦冰雪融化突厥人为了缓解粮荒肯定会侵扰中原。”

  柴绍有些迟疑地问道:“你能确定吗?”

  李潜暗道,当然能。因为四月间突厥就会侵扰中原,柴绍便会率军去秦州。只是他可不敢把话说这么满,谁知道会不会发生蝴蝶效应?所以装模作样的想了一会,然后信心十足地道:“末将有八成把握。”

  柴绍听了心里宽慰了许多,道:“若能这样当然最好。”

  武德九年三月二十一日,麦紫澜诞下一男婴母子平安。麦紫澜为儿子取了乳名叫麦粒,因为李潜私下里叫她麦子。本来李潜要自己给儿子取名字,谁知道他还没想好名字,陛下知道了消息龙颜大悦,大笔一挥赐给小麦粒一个名字,李裕,而且连表字也给起了叫明德。自己的儿子自己竟然没有命名权这让李潜非常郁闷。不过郁闷归郁闷,他也改变不了这个结果,只能在小麦粒满月之后携家带口去宫中谢恩。李渊看到小麦粒高兴的合不拢嘴,按公主之子的规格赐给了大量财物。

  小麦粒刚刚满两个月李潜便接到了出征的诏令。事实上事情正如李潜所料那样。武德八年的冬天突厥遭受严重的雪灾,牲畜多冻死,突厥陷入困境。开春后为了缓解粮荒突厥人开始侵扰中原。起初是小股突厥流寇犯边,到后来便发展成大举侵扰。四月二十五日,突厥侵扰西会州(治会宁镇,今甘肃靖远)。五月十一日,侵扰秦州(治上邽,今甘肃天水)。同月侵扰兰州。

  柴绍这次一改常态,不再坐等李渊下诏调遣主动请缨。五月初,李渊命柴绍为主将,李潜为副将率平道军前往秦州。

  在派出柴绍的同时李渊接受朝臣的建议,任命李元吉为帅,将部分天策府将士划到他麾下,让他出征抵御突厥。

  六月初,柴绍的大军刚刚抵达秦州地界,突厥人却退却了。不久就传来突厥侵扰陇州(治沂源,今陕西陇县)、渭州(治襄武,今甘肃陇西东南)的消息。同时长安还传来的消息,说六月初四,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意图谋反,秦王李世民率军与玄武门外击退叛军,李世民射杀李建成,尉迟恭射杀李元吉。六月初七,李渊下诏立李世民为太子。

  接到这个消息柴绍独自在营帐中呆了一上午。直到下午才召集诸将,道:“近来军中有传言说长安发生剧变,许多人在私下议论此事,甚至有人说了一些大逆不道之言。柴某再次重申,我等乃是军人,拼死报国于沙场才是我等的天职。除此之外无须多想更无须多言。传令,今后再由妄议者杀无赦!”

  在柴绍的严厉弹压下军中的传言立刻消失无踪。六月二十日,柴绍率军进驻秦州。是夜柴绍单独召见李潜。

  李潜进去时看到柴绍正在喝酒而且已经有了几分醉意。柴绍看到李潜直接指着对面道:“坐。”

  李潜依言坐下,柴绍拿起酒壶要给他斟酒。李潜赶忙接过来自己斟满了一杯又将柴绍的续满。放下酒壶时李潜看到柴绍的面容很是憔悴而且鬓角明显多了些白发。想来他心中肯定很酸楚。这也难怪。因为柴绍早就知道会有这个结果,只是以前不知道在这一刻究竟会为谁而心酸。

  柴绍举起了酒杯,李潜赶紧也举起酒杯,两人默默喝了一杯酒,然后李潜取过酒壶为他斟酒。这时柴绍忽然低声道:“建成若是生在太平年间不失为贤君。”

  柴绍的声音很低,李潜听玩后仔细琢磨了片刻才听懂柴绍的意思。平心而论,李潜对李建成的印象不错,实际上李建成对他也很客气。特别是上次在皇宫参加宴请突利和思摩的酒宴时李元吉来找李潜的麻烦,是李建成出面压了制李元吉。这让李潜非常感激。而且在那件事之前,曾有某位高官通过李五郎向李潜表达太子对他的善意。只是那时李潜已经抱定了置身事外的念头,对他的善意只表示了谨慎的感谢。李潜也曾暗自猜测,或许正因为自己没对李建成感恩戴德才会有大殿上李元吉蓄意找茬的事发生。

  按说李建成性格宽厚,虽然有软弱拘谨缺乏军事才能等弱点,但若是在太平时节当太子做皇帝,对百姓来说并不是坏事。可惜李建成生不逢时。现在大唐虽然已经立国九年国内也基本安定但绝非太平时节,突厥、吐谷浑、薛延陀、西域诸胡都对中原虎视眈眈。大唐需要一个强力的君主来平定四方一统天下。以李建成的个性来说他做不到这一点。

  若是陛下的儿子中没有这样合适的人选也就罢了,因为李建成是名正言顺的太子,他登基后可以网罗贤臣良将辅佐,虽然平定四方有些难度,但稳定国内延续国祚他完全可以胜任。可老天偏偏给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原来那个在他身后牵着他的衣角拖着鼻涕,可怜巴巴叫他大哥的二弟竟然已经迅速成长起来。斩宋老生、降屈突通、灭薛仁杲、败王世充、擒窦建德、退突厥,仿佛眨眼之间李世民已经成了大唐的最高军事统帅,他所立下的功勋已经封无可封赏无可赏。而且更要命的是,大唐的许多文武官员已经认定只有李世民才是能够领导大唐平定四方一统天下的不二人选!

  时也?命也?徒留一声长叹。

  想到这李潜点点头却没说话只是举起了酒杯。柴绍举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道:“李建成走到今天这个结果可以说多半拜李元吉所赐!”

  李潜听了心中更是暗暗叹息。

  UU看书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UU看书!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113章 战秦州(1)
驿唐全文阅读作者:萧化雨加入书架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俗话还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面对李世民的迅速崛起,李建成想要与他抗衡,除了广泛拉拢朝堂大佬之外还要拉拢宗族势力。宗族势力中他的那些个堂兄弟虽然多,但即便拉拢了用处也不大,因为他们都知道李渊的性子。李渊对自己的家务事非常敏感,除了裴寂即便是他的堂弟、堂侄都不敢多言。他们若是惹怒了李渊丢官褫爵都是轻的,弄不好小命不保。

  所以李建成只能在成年的亲兄弟中寻找。假如李建成还有别的兄弟可以选择或许他的败亡还不会这么快。上天给他开的第二个玩笑是,他一母同胞中只有三个,老二李世民已经站到了他的对面,他同父异母的兄弟中要么尚且年幼,要么没有可堪用的。所以为了抗衡李世民他只能将老四李元吉拉到自己这边。李元吉是什么货色身为大哥的李建成能不清楚?

  李元吉可以说是个变态。他出生时因相貌丑陋不受窦太后待见,命人将他丢弃。一位叫陈善意的侍女心中不忍,偷偷藏起来交给马三宝夫妇抚养(史载,李元吉是陈善意亲自抚养的,但从相关资料来看,陈善意当时还是侍女应该没结婚,没结婚怎么喂养孩子?何况她还要在窦夫人身边侍候,哪里有时间抚养?所以老萧认为应是陈善意藏起然后将他交给别人抚养),他才能侥幸活下来。不过即便他活下来也不受窦太后喜爱对其极为冷淡。也许正因为童年没有得到母爱,所以李元吉的性格极为阴鸷、暴虐、刻薄、残忍。

  李元吉在镇守太原期间曾犯下了不少恶行。比如看到漂亮女人就抢来奸污,肆意抢夺人家的财产,看谁不顺眼就直接砍杀等等可以说劣迹斑斑。他之所以会犯下这样的罪孽是因为他的老爹和大哥在长安,二哥领兵在外作战,在太原没人能管的了他,他可以由着性子来。

  在他犯下的诸多罪恶中,最能体现他性格中残忍暴虐因子的当属他虐杀陈善意一事。事情的起因是李元吉一时兴起,让家中的侍女仆役拿起刀枪分成两队砍杀。不是演练而是真的砍杀,且谁若不卖力砍杀,李元吉就直接砍死谁。砍杀了几次仆役侍女死伤无数。陈善意当时跟着李元吉在太原。她看不下去了上去劝谏,让李元吉不要胡作非为。可能是她劝谏时言词激烈,也可能陈善意此前屡屡劝谏过,惹的李元吉一直不快,这次彻底惹怒了李元吉,他积累的愤怒在这次集中爆发,结果李元吉命人生生将她拽死。

  陈善意可是李元吉的救命恩人。没有她当初偷偷留下李元吉,李元吉早就夭折了,而且李元吉后来还尊她为母。这样的人李元吉都不能容,命人生生将她拽死,其性何其暴虐,其心何其恶毒,其行何其残忍!后来李元吉后悔,私谥陈善意为慈训夫人真是天大的讽刺。

  李元吉这样的货色能给李建成带来什么?好处方面,李元吉能领兵,可以弥补李建成军事才能不足的弱点。且在李渊面前兄弟两人抱成团能对李世民形成二打一的优势。但坏处也极为明显。那就是大多数文武官员因李元吉的原因(李元吉属刺猬的,最擅长无差别攻击)对李建成敬而远之,谨守中立甚至暗地里倒向李世民。柴绍就是个最好的例子。可以说李元吉就是颗老鼠屎坏了李建成这锅好汤。

  所以李潜听到柴绍的话后轻轻点点头,“死者已矣,国公勿哀。”

  柴绍点点头,“这些话憋在柴某心里十分难受,能够与柴某推心置腹的也只有藏拙你一人了。”

  李潜道:“多谢国公信任。”

  柴绍举杯,“这杯酒早该敬你。”

  李潜大吃一惊,“国公何出此言?”

  柴绍道:“其实秦王……太子殿下早已注意到你。那次你与他在太极殿外交谈后,太子殿下曾询问过柴某。事后你也向柴某说过,你还记得柴某当时怎么说的吗?”

  李潜略一回忆,“当时国公说,那是末将的机缘。”

  柴绍微笑着点点头,“不错。柴某从那次便知道太子殿下对你所说的那些极为感兴趣。现在你的机缘来了,你可要好好把握。”

  李潜自然明白柴绍所说的机缘是什么。现在李世民要逐步掌握朝政大权,他肯定会考虑让自己担任驾部郎中展开驿传改革。这是李潜难得的好机会。

  李潜举杯道:“多谢国公指点。末将当全力以赴。”

  两人同饮一杯。在李潜斟酒的功夫,柴绍又道:“这次怕是你最后一次随柴某出征了。百尺竿头能否更进一步就看你的了。”

  李潜明白柴绍话中的意思。现在李潜的军职是五品,且只有二十岁资历也浅,若是以这个官阶从军队转入兵部任驾部郎中肯定会引起朝臣的非议。不过若他这次立下大功,军职提升起来再转入兵部任驾部郎中的话,非议肯定会少很多。所以李潜起身行了个军礼,道:“请国公放心,末将一定竭尽全力打的突厥人屁滚尿流。”

  “哈哈哈,”柴绍端起两个酒杯递给李潜一杯,“说的好。柴某相信你一定能够做到。你可是柴某麾下的一员勇将也是一员福将。自从你跟了柴某,柴某每次出征都是大胜。来,干了这一杯,预祝这次旗开得胜。”

  六月底,突厥开始大举侵扰秦州。由于突厥人战马充足来去如风唐军很难追上突厥人,而且突厥人狡猾之极,看到州县有所防备便在城外耀武扬威一番,等城内有军队出战时,他们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对于这种搔扰战术,柴绍极为头痛。而李潜也明白了为什么当初在岷州,柴绍明知道吐谷浑人会在路上设伏也要坚持行军了。

  李潜思忖了许久,建议柴绍将大军开赴城外扎营。他的理由是开赴城外扎营可形成犄角之势,且营地没有百姓也就没有后顾之忧。突厥人来攻时从营地出击更加方便。再者也可以挑衅突厥人,吸引突厥人来攻。

  柴绍考虑到粮草补给所剩不多,若不能打退突厥人只怕这次得无功而返,所以他仔细斟酌一番同意了李潜的建议,精选了三千士卒开赴到城外扎营。另外七千士卒由柴青、冯无惧节制依旧驻扎在城里,若突厥人来攻营地则趁机出击。

  七月初一,三千唐军在秦州城外十里处扎营。七月初三,突厥人便来了。这次大约来了七千多突厥人,看上去漫山遍野都是突厥人。柴绍命令两千步卒严守营地,一千骑兵做好准备随时迎敌。

  突厥人从四面发动了攻击。一时间箭如飞蝗,密密麻麻地飞向大营。唐军的刀盾手立刻高举盾牌遮住自己和身边的同袍,弓箭手则从栅栏的间隙里向外放箭。李潜和牛弼分别把守两个营门。虽然营门早已紧闭,但因为营门不象栅栏那样埋入土中很容易被攻破,乃是突击人的攻击重点。

  数千骑奔腾冲锋的场面极为壮观,恍如汹涌的潮水一般向营地冲过来。而唐军的营地就如一块屹立于惊涛骇浪中的小礁石。仿佛一瞬间就会被潮水淹没。李潜不断瞄准冲过来的突厥人开弓射箭,每射出一支箭便有一名突厥人落马。在集群冲锋中跌落马下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被踩成肉泥。

  箭矢不过三发,突厥人的前锋就冲锋到营地五十步外,正当突厥人欢呼着挥舞着弯刀准备收割唐军性命时,最前面的突厥人感觉突然马下一空,连人带马齐刷刷消失,随后地下传来一阵阵嘈杂凄厉的惨叫和战马垂死的哀嘶。

  李潜看到陷马沟发挥了作用,立刻大喝道:“弓箭手抓紧放箭,长枪手刀盾手准备!”

  此次精选出来的士卒都是多次上过战场的老兵,听到李潜的命令,弓箭手立刻有条不紊的瞄准那些正在狠拉马缰试图将战马勒住的突厥人,而长枪手则以李潜为基准纷纷蹲下身体在栅栏后排成四排队列,除了第一排的长枪手平举长枪,其他的长枪手全都将长枪斜举,刺向天空。在两排长枪手中间还有一排刀盾手。他们竖起盾牌为自己和身后的长枪手提供掩护。

  陷马沟挡住了突厥人不过一盏茶功夫。冲到陷马沟边的突厥人立刻用盾牌遮住身体调转马头向两侧冲锋,而后面冲来的突厥人则快马加鞭冲到陷马沟旁,立刻跃马而起,跨过陷马沟继续向前冲。

  李潜射出弓上的箭,扔下弓伸手抓起铁枪,瞅准冲过来高举弯刀准备向大门砍下来的突厥人猛刺过去。“嗤”一声铁枪刺穿了马脖子依旧去势未竭刺进了突厥人的胸口。那突厥人还未来得及发出惨叫,李潜双臂一震已经抽出了铁枪。“扑哧”,马血和人血混在一起喷射出来,喷了李潜和他身前的盾牌手一头一脸。李潜顾不得抹去脸上的血迹立刻大喝一声“起,刺!”说着再次挥枪刺出。在他的号令下,第一排长枪兵狠狠刺出手中的长枪。

  UU看书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UU看书!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114章 战秦州(2)
驿唐全文阅读作者:萧化雨加入书架
  在唐军的奋力抵抗下,不过半炷香功夫,营门外已经倒毙了二十多具突厥人和战马的尸体。而李潜身旁的长枪和弓箭手也有十多个被紧接着攻过来的突厥人射死射伤。负伤的士卒已被同袍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后面的长枪兵和弓箭手则迅速赶上来填补空位。类似的情形在大营的每一处时刻都在发生。突厥人和唐军士卒垂死发出的惨叫,因愤怒发出的呼喝以及战马的嘶鸣,如同一首刺耳的乐曲,诡异、杂乱、阴魂不散地在每个人耳边萦绕。

  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李潜暗叫侥幸。若非这次带来的都是老兵只怕局面已无法控制。又过了一炷香功夫,眼看着突厥人的攻势越来越猛烈身边的士卒越来越稀疏,他心中暗暗焦急,为何柴绍还不点燃狼烟?

  在柴绍率领三千士卒开出秦州扎营前,曾与秦州刘刺史有过约定,突厥人若来攻打营地,白日则点起狼烟,夜晚则然起烽火,刘刺史收到传讯立刻起兵夹攻突厥人。然而战事到目前已经进入胶着状态,柴绍却没点燃狼烟。

  李潜纵然心中着急却也不能擅离职守跑去询问。他只能带领越来越疲惫的士卒硬顶着突厥人的猛烈进攻。

  刺,抽,刺,抽。

  李潜仿佛一具不知疲倦的机器不断重复着这个动作。他还能支撑,但身边的士卒已经非常疲惫,有些士卒的胳膊都无法抬起来。如何鼓起士卒的勇气和斗志?李潜脑筋急转。蓦然,他想到了一个主意。他记得管仲有次被缉拿,锁在囚车中押回临淄,途遇山地,押解他的差役疲惫不堪无力推车,而后面追杀管仲的人已经快追上来了。这时管仲教给了差役们一首歌,让他们大声唱。结果一唱歌,这些差役们立刻恢复了力气,很快就推着囚车翻越了山梁,管仲因此逃过一劫。

  想到这李潜立刻有了主意。他运足力气大声唱道:“

  狼烟起,江山北望。

  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八荒里,天地间,谁能相抗。

  恨欲狂,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人北望。

  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大唐要让四方,

  来贺。”

  豪迈奔放的歌词简单的旋律,非常容易上口。当李潜开始唱第二遍时,有不少士卒就已经深受感染跟着他唱。当他唱第三遍时他身边的大多数士卒都已经能与他合唱。

  柴绍听到了在刺耳杀喊声、惨叫声中传来的豪迈歌声胸中豪情激荡,他快步走到营地中央,从鼓夫中抓过鼓槌,按照李潜他们所唱的旋律用力擂鼓。

  激昂的鼓声合着豪迈的歌声在唐军中迅速蔓延感染,越来越多的士卒加入到合唱的队伍,等整个营地全都响起这首豪迈的歌声时唐军士气冲霄而起,士卒们仿佛浑身充满了用不完的力气。他们大声唱着歌曲向突厥人狠狠刺出手中的铁枪。每一枪下去都会激起一团璀璨的血花,收割一名突厥人性命。

  突厥人的士气在急剧衰落。他们原以为倾巢而出以排山倒海之势能够迅速击溃这些唐军,然后便可以放开手脚四处劫掠一番,大肆抢夺财物和女奴。可他们没想到,营地内的三千唐军竟然依靠简略的栅栏硬顶他们七千多人猛攻近一个时辰,而且还让他们损失了过千人。

  柴绍击鼓也已半个多时辰,手臂已经酸麻。这时亲兵营旅率侯小八回禀道:“国公,突厥人的攻势缓了下来。”

  柴绍一听急忙回头仔细观察,发现突厥人的攻击果然比刚才弱下来许多。看来突厥人已经疲惫了。柴绍大喜,道:“传令,燃起狼烟。骑兵准备。”

  突厥人的首领,阿史那阗正带着几名将领在后面观战。几名将领看到唐军营地燃起狼烟立刻大吃一惊。一名将领急忙道:“特勤,快撤吧。这狼烟分明是通知秦州城出兵夹攻我们的。”

  阿史那阗不屑地道:“为什么要撤?若是秦州出兵更好,我们就回头杀他们个溃不成军,然后趁机杀进秦州城大肆劫掠一番。秦州城可比那些村落的油水多的多。中原的女子,啧啧,水灵啊。”

  那将领焦急地道:“特勤,我们的儿郎经过一个时辰的激战早已体力不支,而秦州的唐军人数多体力也充沛,若两边夹击我们可就不利了。”

  阿史那阗从幻想中反应过来,道:“秦州能有多少人?”

  “柴绍此次带了上万大军,留在营地的只有三千左右,剩下的七千应该都在秦州。”

  阿史那阗倒吸一口冷气,“秦州有七千人?”

  那将领点点头,道:“这还没算秦州城原来的府兵。”

  六千疲弱的突厥人对上七千养精蓄锐的府兵,纵然能胜恐怕也是惨胜。阿史那阗很清楚这笔帐,再说他还得指望这些战士在草原上立足呢,没必要因为一次惨胜而让自己元气大伤。反正秦州也不会跑,日后再找机会攻打秦州就是。于是他连忙道:“赶紧撤!”

  听到撤退的命令,早已疲惫的突厥人立刻掉头便跑。跑慢的立刻被唐军的弓箭手射杀。看到突厥人撤退,长枪兵们一直鼓着的勇气顿时消散身体再无半点力气。他们顾不得地上的血迹和泥泞一屁股坐在地上,有的甚至直接瘫软在地,还有的转眼间就打起呼噜来。

  士卒们能喘口气歇歇,李潜和牛弼就没这么好命了。柴绍下令道:“李潜、牛弼,你们两个各带五百骑兵,给我追!”

  李潜和牛弼得令,立刻各带着五百骑兵冲出营地。

  出了营地李潜举手示意骑兵分成五队。骑兵看到他的手势立刻在行进中以李潜首分成五队。由于是追击战,不需要保持密集阵型,他们两队之间的距离都在一丈以上。互相保持这个距离的骑兵队伍如同一张网一样,突厥人只要被网进去就跑不了。

  李潜率队直冲过去。除了沿途挡住他们去路的突厥人外他们一个也不追杀。对于李潜来说这些都是小杂鱼,根本不值得他停留。他的目标是那个帽子上镶嵌着蓝色宝石和金链子的家伙。李潜知道自己日后很少有机会再上战场,所以他要用一个够分量的战功来为自己的这段军旅生涯划上一个圆满的句话。很显然那个突厥首领正合适。

  追击战最容易取得战功。李潜麾下的五百士卒都非常渴望获得战功。因为他们中有不少人一辈子都碰不到这样的好机会。所以当他们看到李潜对那些溃逃的突厥人根本不感兴趣时,心里有些不满。可他们同样清楚,五百人与六千人相比实在太稀少,一旦他们分散开很快就会被反应过来的突厥人分割包围连皮带骨吃掉。因此纵然他们对李潜的做法不满意不理解,但绝不会擅离职守。这就是军纪,也是军队区别于乌合之众的最显著特征。

  与李潜率队直扑突厥那名特勤不同。牛弼所率领的骑兵宛若一只盘旋移动的蛇。突厥人已成为一盘散沙,漫山遍野四下逃窜,牛弼就像一条贪吃蛇一样,不断在散沙般的突厥人中横冲直撞,哪里的突厥人密集他就率队冲向哪里,然后分割、包围、歼灭。将这些突厥人干脆利索地吃掉后再寻找下一个目标。

  阿史那阗快马加鞭跑了一炷香功夫,就发现再也跑不出去了。前面,秦州的七千府兵已经列好的阵势,如同一张撑开的网支在那里就等着他一头撞进去。阿史那阗回头,看到身后如箭矢般追来的唐军,立刻喝道:“吹号角收拢战士。”

  阿史那阗身边的侍卫急忙取出牛角号用力吹响。低沉的号角声响起,附近许多正忙于逃命的突厥人立刻反应过来,纷纷调转马头向阿史那阗靠拢。

  李潜见状声音沙哑(卖力唱歌的后遗症)地喝道:“左右各去两队阻止突厥人靠拢。”何十三、赵振国两名校尉立刻领命,各自率领两百骑兵左右分散拦截那些试图向阿史那阗靠近的突厥人。而李潜则快马加鞭向阿史那阗冲过去。

  柴青听到号角声立刻下令府兵快速前移,发现突厥人进入射程立刻放箭,阻止突厥人聚拢。因为一旦突厥人重新聚拢起来足以把府兵的阵列冲散。府兵在急促的鼓点声中快速前移几十步,弓箭手就位后瞄准无头苍蝇似的突厥人就射。

  阿史那阗见追兵分散开,大多数都去了两侧,只有百余人正冲自己追来,心中忍不住暗喜。只要解决了这一百多人,自己就可以在移动中收拢溃兵。七千府兵数量虽然多,但都是步卒追不上他们,根本不足畏惧。只要收拢了溃兵他可以率军绕过府兵趁秦州空虚直接杀过去,若是攻破了秦州。财宝、粮食、美女还不是任他享用?如此一来他将会更受颉利可汗的赏识,可以获得更大势力和更多的地盘。

  说干就干!阿史那阗大喝一声“冲!”便一马当先冲向李潜。他身边的将领一看连忙策马跟上去。

  李潜看到那突厥首领带着上百人冲过来,暗道一声来的好,立刻取了弓箭瞄准那个突厥首领射过去。阿史那阗正冲的起劲,突然看到为首的唐将举起弓箭,他连忙爬在马背上,“唰”一声阿史那阗感觉头上一冷,利箭已射落了他的帽子,擦着他的头皮飞过,将后面一个倒霉鬼射杀。

  阿史那阗吓出一身冷汗。而李潜也暗道可惜。他此前连番作战体力不支,不然这一箭那突厥人根本躲不过。李潜索性收了弓箭,绰起铁枪冲过去。阿史那阗也从惊慌中稳定下来举起马槊向李潜冲过来。

  UU看书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UU看书!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115章 斩特勤
驿唐全文阅读作者:萧化雨加入书架
  李潜使出一式“拨草寻蛇”,将铁枪舞出一团枪花拨开马槊,接着一式“毒蛇出洞”刺向阿史那阗的胸口。阿史那阗急忙挥起马槊侧身挡住铁枪,乘机让过李潜。李潜本来想挥出铁枪从后面给阿史那阗一枪,不想前面一名突厥人挥舞着狼牙棒向他砸来。李潜只得放弃阿史那阗,铁枪电闪般刺出直接将那突厥人刺落马下。机会稍纵即逝,阿史那阗已经跑开了。李潜只得率军向前冲,一路之上左刺右扫生生在突厥人中杀出一条血路。

  等李潜冲出突厥人的包围,立刻调转马头再次向阿史那阗冲过去。而阿史那阗也冲出了唐军的队列,调转马头冲过来。这两人的坐骑都是难得的宝马良驹速度极快,其他人根本跟不上。他们冲出对方的阵列时,两人麾下的士卒已经陷入了混战,顷刻间形势大乱。

  李潜拍马冲过去,阿史那阗抬起马槊狠狠向李潜刺来。李潜气力已经有些不济,索性不管阿史那阗刺来的马槊,扬起铁枪将铁枪当成棍子冲阿史那阗迎头砸下。阿史那阗不妨李潜竟然使出搏命的打法,立刻撤回马槊向上架起来。李潜见状立刻收回长枪瞬间变砸为刺。

  阿史那阗立刻大惊失色,此刻他双手握着马槊高举过顶,而眼前李潜的铁枪已经刺了过来。阿史那阗只能急忙侧身闪开。好在阿史那阗骑术精湛。他双手抓住马鞍,一只脚踩着马镫,整个身体挂在马的一侧,避开了李潜的致命一枪。李潜见没能刺死阿史那阗,立刻用铁枪狠狠敲向阿史那阗抓马鞍的手。

  阿史那阗急忙撒手。“啪”一声枪尖砸在马背上。战马吃痛立刻人立而起。阿史那阗急忙挥臂死死扳住马鞍,口中发出呼哨安抚战马。他的战马早已训熟,阿史那阗吹了几声口哨战马便安定下来,继续带着阿史那阗向前冲。

  李潜调转马头向阿史那阗追过去。这时阿史那阗的一名侍卫看到阿史那阗形势危急,立刻策马冲过来拦截李潜,同时大声招呼其他人救援阿史那阗。李潜一枪刺死了这名侍卫,却发现有几个侍卫已经开始调整方向,向自己这边拦截过来。他赶紧一拍战马加速向阿史那阗冲去。

  阿史那阗刚刚使出全身解数爬上马背,回头就看到李潜已经举着长枪冲过来。阿史那阗的马槊早已失落,见李潜冲过来立刻胆寒连忙拍马逃窜。这时两名突厥人斜刺里跑过来拦在李潜面前。李潜一枪刺死一个,还未来得及抽出铁枪,另一名突厥人已挥刀斩向他的右臂。李潜只得松开铁枪躲避弯刀,然后抽出映月刀,一刀将那名突厥人砍死。等他斩杀了两名突厥人再抬眼一看,却发现阿史那阗已经跑远了。李潜立刻抓起插在突厥人尸体上的铁枪,快马加鞭追上去。

  李潜拼命追了一会,发现阿史那阗根本不敢回身与他作战。此时两人的距离已经拉开,他无法追上阿史那阗。李潜暗忖,若是让他跑了岂不可惜?

  李潜估算了一下距离,举起铁枪瞄准阿史那阗投过去。阿史那阗听到背后风声有异,急忙回头一看,却看到一杆铁枪呼啸着飞速朝自己扎过来。阿史那阗急忙故技重施,侧身挂在马镫上。李潜早已瞧的真切,取弓箭在手瞄准阿史那阗射出一箭。

  “嗖”一箭正中阿史那阗的小腿。阿史那阗吃痛,惨叫一声跌落马下,只是他的脚还勾在马镫上,战马依然拖着他向前冲。砂石遍布的地面磨破了阿史那阗的皮甲也磨破了他的后背,他疼痛无比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惨叫。李潜快马赶到,举起横刀狠狠斩下。“唰”一刀,阿史那阗的头颅骨碌碌滚出老远,他的战马则拉着他的无头尸身在地上拖出一条刺目的血迹。

  李潜赶上前用横刀穿起阿史那阗的头颅,高高举起,厉声喝道:“贼酋授首!尔等还不速速投降!”

  附近的突厥人看到李潜斩杀了阿史那阗,立刻发了疯似的向李潜冲过来。李潜看到这些人看到阿史那阗竟然不逃,反而还要冲过来为他报仇顿时呆住了。

  附近的唐军看到许多突厥人舍下对手不管不顾的冲向李潜,立刻拍马追过去。只是他们的反应慢了一些根本追不上。他们只能眼看着李潜仿佛磁铁吸铁屑一般被突厥人四面八方围攻,徒然叹息。

  恰在此时突然传来一声大喝,“突厥狗贼休得猖狂!”众人抬眼望去,却见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挥舞着铁矛疾驰而来,在他身后黑压压一片唐军!

  来的正是牛弼。在李潜带队冲向阿史那阗时,牛弼看到了秦州的府兵拦住了突厥人的去路。他便率部放手追杀突厥人。等他冲杀了一阵,牛弼发现李潜斩了阿史那阗,却不料他附近的突厥人都发了疯一般向李潜冲过去。牛弼担心李潜的安全立刻率部去救援李潜。

  李潜看到牛弼率部过来心中感动不已。关键时刻还是兄弟靠的住啊。不得不说牛弼来的太及时了。此刻冲向李潜的突厥人至少有四十个,即便李潜又三头六臂也难以硬抗这么多人的强攻。而牛弼的到来却让局势立刻发生了逆转。

  李潜立刻取下阿史那阗的首级,绾了头发系在马鞍上,策马过去取了铁枪,迎着距离自己最近的一名突厥人冲过去一枪刺出,枪尖上立刻飙出一团血花。

  李潜接连刺死三名冲过来的突厥人,这时牛弼冲过来刺死一名高举弯刀砍向李潜的突厥人,胳膊猛的一甩铁矛将尸体冲着后面那个突厥人砸过去。那人顿时被砸落马下,牛弼身后冲过一名骑兵,挥枪刺死了地上的突厥人。

  牛弼见四周再无突厥人便勒住战马道:“潜哥你怎样?”

  李潜长舒一口气,顿觉浑身酸软无力,道:“有点累而已没什么大碍。”

  牛弼打了个呼哨,他麾下的士卒立刻靠过来将他和李潜围在中间。牛弼道:“潜哥,你若累了跟着我们冲就是。”

  李潜摇头道:“不用。我喝口水歇歇就好。十三哥他们还在各自为战,我得去收拢他们。”说着李潜取了水囊一口气喝下大半袋,然后抹抹嘴将水囊扔给牛弼。

  牛弼接过来水囊痛饮几口递回了水囊,道:“来一队,护送李将军。”

  李潜放好水囊冲牛弼点点头道:“敌军已乱机不可失,咱们再冲杀一阵如何?”

  牛弼笑道:“好。你刚才斩了敌军主将。我比不过你只能用这些小杂鱼充数了。”

  由于李潜斩杀了阿史那阗,突厥人已士气低落毫无斗志多数都已落荒而逃,只要少数与唐军陷入混战无法逃脱。李潜带着一队唐军向与突厥人混战的麾下士卒冲过去。而牛弼则率麾下士卒追击逃窜的突厥人。等李潜解决了残余的突厥人很快收拢好队伍,又率队追杀了突厥人十多里才停下追击率军撤回。

  战后统计,此战斩突厥特勤一名,斩敌千余人,俘虏突厥人过千,缴获战马一千五百余匹。柴绍闻之高兴的合不拢嘴。秦州刘刺史欣喜过望,当晚在刺史府摆酒为他们庆功。

  酒宴之后,柴绍谢绝了刘刺史的殷勤挽留回到营中,然后将牛弼和李潜召入营帐。

  李潜和牛弼来到营帐,见柴绍面前的几案上红泥小火炉烧的正旺,炉子上的小釜冒着腾腾热气,柴绍一边用竹片搅动热水一边往水里洒某种粉末,营帐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味。李潜看到这架势立刻明白柴绍在烹茶。

  两人拜见了柴绍。柴绍道了声“坐”,然后拿起旁边的水瓢将水倒入釜中。两人在几案旁跪坐好。不一会茶汤沸腾,柴绍将釜端开。一名亲兵立刻将小火炉搬走,摆放上骨质细腻的官窑茶盏。柴绍分了香茶然后将茶盏奉给李潜和牛弼。两人赶紧接了,小心啜了一口。

  柴绍望着两人笑着问道:“如何?”

  李潜仔细品了品,道:“有乳酪的味道。”

  柴绍点点头道:“没错。加了乳酪后味道如何?”

  李潜道:“比以前喝过的茶醇厚多了。”

  柴绍端起茶盏,饮了一口对李潜道:“柴某准备三日后班师。只怕日后少有机会与你这样品茶聊天了。”

  李潜听了心中有些雀跃却也忍不住黯然。之所以雀跃是因为他回去后很可能调入兵部任驾部郎中。这样他就有机会对驿传系统进行改革,施展心中的报复。之所以黯然是因为朝中对京官的管理极为严格,不得私下里与大将交往过密,否则有不轨的嫌疑。他成了京官后就不能再象以前一样经常到柴绍府中拜访。

  李潜顿了片刻道:“国公,您与我等的关系太子早已知晓,难道也不成吗?”

  柴绍摇头道:“正因如此才得避嫌。”

  李潜知道柴绍乃皇亲国戚,以前与李建成的关系也算得上亲密,现在李建成已成了臭****,若有别有用心的人诬告他,他还真不好辩驳。于是他点点头又道:“那二公子……?”若两人为避嫌不能再过往甚密,李潜如何教授柴令武?

  柴绍放下茶盏思忖片刻道:“这倒无妨。毕竟令武拜师在前。他没出师前到你府中接受教导别人也说不出什么来。”柴绍口中的别人自然指的是那些御史。

  自大唐开国以来,为加强对文武百官的监察,对御史赋予了极大的权力,允许御史风闻奏事。也就是说,御史可以仅凭道听途说便可上奏某人的错误。即便事后查证他所奏的事乃子虚乌有也不会因此而获罪(与某些时代的诬告不实则反坐有天壤之别),最多只会外放任职。

  PS:各位书友请抬手点下收藏,谢谢!

  UU看书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UU看书!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116章 庭议
驿唐全文阅读作者:萧化雨加入书架
  李潜明白柴绍这样做其实主要还是为他着想。因为无论怎么说柴绍都有个驸马的身份且与李世民交厚,即便有人诬告他李世民也肯定不会再翻旧帐。但这也只是眼前。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白日红。柴绍现在不会有什么危险但日后就难说了。因为现在已经到了翻天覆地的时代,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踩着别人的肩膀甚至是头颅来讨好李世民。柴绍有此担心也属正常。他今日与李潜说这些乃是未雨绸缪,免得日后李潜觉得他疏远了自己。

  于是李潜附身拜道:“国公所言在下谨记在心。”

  柴绍笑了笑举起茶盏,李潜连忙也举起茶盏,两人一饮而尽。虽不言却尽在其中。信任往往并不需要信誓旦旦,只需彼此明白就好。

  三日后柴绍拔营班师。

  七月十二日,柴绍回到歧州。十三日,长安传来诏命令柴绍与李潜进京面圣。

  七月十四日,柴绍回到长安。十五日大朝,柴绍与李潜奉诏命入宫。

  太极殿依然是原来的太极殿,然而李潜发现许多面孔都已改变。李世民列于最上首,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等人赫然在堂。李渊坐在龙椅上,面容多了几分憔悴,鬓角的白发愈发明显。想来这些日子经历了太多多事

  柴绍和李潜上前参拜道:“臣柴绍(李潜)拜见陛下。”

  李渊抬起眼皮看了看柴绍和李潜,又看了一眼李世民,道:“平身。”

  两人起身。柴绍道:“臣柴绍奉命前往秦州抵御突厥,幸得陛下圣明麾下用命打退突厥,此战斩突厥特勤一人,斩首过千,俘获千余人。今班师回朝特来复命。”

  李渊点点头,道:“卿等辛苦了。”

  李世民出列手持象牙笏道:“禀陛下,柴大将军和李潜此次立下大功,当赏。恳请陛下赏赐。”

  李渊点点头道:“太子以为当如何赏赐?”

  李世民道:“臣建议柴大将军转右卫大将军,李潜升中郎将转任驾部郎中。”

  李渊因麦紫澜的关系加之李潜此前表现的非常出色,因此对他一直高看一眼,素知他乃是一员勇将,只是不知李潜与李世民之间交往,听到李世民要将李潜调入兵部任驾部郎中以为他对李潜有成见。因为在军中任职可以经常出征,只要能获得军功自然升迁比较快,而担任京官虽然比较安稳却无法再得军功升迁就慢了许多。

  于是李渊道:“柴大将军转任右卫大将军朕没意见。朕不知为何要将李潜转任驾部郎中?”问出这句话李渊就后悔了,若是玄武门之变前他如此问还有些份量。而现在他已被李世民架空存粹是个摆设。只怕问了也是白问。

  没想到李世民并未将李渊的询问当成废话,解释道:“驾部郎中的职责不仅要负责军马畜养还要负责驿传事务,职责非常重大,臣以为需要精干之人方能担任。李潜虽然年轻不过才干过人屡立功勋,且是驿卒出身熟知驿传之事,臣认为他能胜任故而恳请陛下让其担任驾部郎中。”

  李渊听了点点头道:“原来如此。不知诸卿如何看?”

  裴寂第一个道:“陛下,臣以为李潜虽然功勋卓著然而太过年轻,且京中任职者需熟悉政事,李潜一直在军中任职,对政事不熟悉出任驾部郎中不妥。”

  裴寂的老对头萧瑀原本对李潜转任驾部郎中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且因为麦紫澜的关系,他觉得李潜在京中任职更好一些,可以促进小夫妻的感情。可听到裴寂如此说他心中顿生不满,遂紧接着道:“陛下,没有人能生下来就熟知政事,李潜年轻是不假,不过这正是他长处。年轻人学习东西快且有干劲,只要他熟悉了政务日后岂非能更好的为大唐效力吗?”

  房玄龄熟知李潜与李世民之间的交往,早知道李世民的心意,遂朗声道:“臣同意萧尚书所言。李潜虽然年轻但才干非常,假以时日必能成为栋梁之才。”

  封德彝道:“臣以为李潜一向在军中效力,这几年屡立功勋斩获颇多。此刻突厥、吐谷浑对大唐虎视眈眈,军中正是用人之时,李潜若在继续留在军中效力可堪大任,若调任驾部郎中是否浪费了他的勇武?”

  封德彝说完,朝臣中立刻响起了一阵窃窃私语。很多官员都连连点点头,认同他的说法。

  李潜见状暗自诧异。他一直以为朝堂应是庄重肃穆之地,朝臣应该遵守纪律,不得私下议论不得大声喧哗,想要发言必须得到陛下的准许。那曾想眼前的景象与他想的根本不一样。不仅朝臣们可以随便发言而且还私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根本不理会李渊和李世民的脸色。

  其实他哪里知道,唐朝是政治最为宽松的时代,只要是有资格出席朝会的大臣都可以在朝堂上畅所欲言,即便是直接批驳皇帝也不会被人视为不敬。相反还会被认为是忠贞直谏。偶尔还有不同见解的大臣相互论辩甚至是大臣与皇帝论辩,论辩到精彩处,大臣们还会用朝笏击掌来为他喝彩鼓掌。

  李世民道:“军中勇武之士多的是不差李潜这一个。且封尚书以为李潜只是勇武吗?外伤急救之法、马蹄铁、摺扇,这些岂是单纯的勇武所能创造出来的?”

  封德彝闻言道:“回太子,李潜所创的这些臣都知道。只是这些与李潜转任驾部郎中并无任何关系。驾部郎中的职责无非是畜养军马保证驿传通畅,只需一个熟悉政务运转的人即可胜任,臣以为李潜才能出众担任此职恰恰浪费了他的才能。”

  杜如晦面带讥讽之色道:“封尚书认为以李潜的才能该担任什么样的职务才算合适?”朝臣们听到杜如晦的质疑,议论声更大了。

  封德彝则一时语塞,顿了片刻才道:“臣只是说出自己的想法,如何用人乃是陛下的职责。”

  李渊点点头,道:“太子以为呢?”

  原本就是李世民提议李潜出任驾部郎中,现在李渊如此问,分明是皮球踢给他看他如何处置。同时也让李世民知道身为皇帝并非只要自己想便能随意决断。若是朝臣们反对,一意孤行只会将事情搞的一团糟。

  李世民当然也知道这些道理。以前他当秦王时就经常与僚属商议。只是那时他身边的僚属与他都是一条心,虽然会有争辩但都是为了更好的把事情做好。现在却不一样了,这些朝臣中还有许多与他并不是同路人难免会与他唱反调。特别是以裴寂、封德彝为代表的武德旧臣。李世民虽然强势,但治理国家不是他一个人能干的了的,必须要依靠手底下的大臣,因此他也不能罔顾大臣们的意见一意孤行。李世民想了想道:“既然大家的意见还没统一不如就庭议吧。诸位可以各抒己见,待达成一致再说。”

  李世民此时要求庭议除了想听取朝臣们的意见,还有更深层的目的。一个从正五品上的驾部郎中并非什么位高权重的大员,李潜的任命即便今日不能通过庭议他也没什么损失。因为他还能累功升中郎将,那官职可是四品比驾部郎中还要高,日后有机会一样能转任驾部郎中。所以李世民准备将这次庭议当成一次试验,看看朝臣中有多少是真心为国,有多少是趋炎附势,还有多少是貌合神离。

  李世民的话音刚落,裴寂道:“臣坚持己见。李潜年轻资历不够且此前没在京中任过职,不熟悉政务运转,不适合转任驾部郎中。”

  裴寂与李渊的关系可谓亲密无间,对李渊起兵也立下了汗马功劳。自大唐开国以来裴寂一直担任尚书省的高官,此刻他的官职乃尚书省左仆射,因为尚书令一直由李世民兼任,裴寂这个左仆射其实全盘负责尚书省的事务,可以说是宰相之首(唐朝的宰相不止一位,尚书省的左右仆射门下省的侍中和中书省的中书令都是宰相,有时任命职务时有参与朝政或同门下平章事字样的也是宰相)。加之李渊对其非常信任,这些年来他在朝堂上可以说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即便前太子李建成对他都颇为尊敬。只有李世民不鸟他。他与李世民的关系也一直不怎样。

  按说现在是李世民掌权,裴寂应该小心翼翼夹起尾巴来做人。然而他却一如既往与李世民不对付,连带着对李世民手下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也是横眉冷对。

  对于他的表现李世民却无话可说。一则,裴寂资格的确够老,且李渊还活着李世民至少表面上得尊敬他。二则,裴寂自己也想明白了,若放低身段讨好李世民,只怕会让李世民更厌恶他也让李渊心寒,所以他干脆就抱定了李渊的大腿。反正李渊现在还是皇帝,日后即便退位了也还是太上皇。只要李渊还一日还活着他就有一天好日子过。

  再者说,即便李世民厌恶裴寂,可裴寂仍然是宰相,有权力说出自己的观点,而且他反对李潜担任驾部郎中的理由也说的过去,除非有人驳倒他不然李世民对他还真没办法。

  裴寂说完,萧瑀立刻反驳道:“臣同意太子的提议,裴仆射所言根本不足为虑。”

  若说现在大唐有谁能和裴寂比资格也只有萧瑀了。以前还有个刘文静,只可惜刘文静被裴寂给搞死了。一直以来裴寂与萧瑀两人都是针尖对麦芒,一方反对的另外一方肯定赞同。有时连李渊也左右为难。

  看到萧瑀反对自己裴寂并不生气只是淡然一笑。

  萧瑀说完,封德彝道:“李潜有何德何能可任驾部郎中?他了解军马畜养吗?他熟悉驿传事务吗?”

  房玄龄淡淡一笑,道:“适才萧尚书所言封尚书没听到吗?没有人能生下来就熟知政事。难道封尚书生下来就是尚书吗?既然不是,李潜为什么不能担任驾部郎中?”PS:从本章开始进入第二卷。欢迎打赏、推荐、收藏。

  UU看书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UU看书!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首页181920212223242526272829 下一页 末页
扫码
作者萧化雨所写的《驿唐》为转载作品,驿唐最新章节由网友发布,找书苑提供驿唐全文阅读。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驿唐最新章节,而找书苑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驿唐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驿唐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找书苑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驿唐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邮件给管理员,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