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找书苑 > 军事历史小说 > 大唐盗帅最新章节 > 大唐盗帅全文阅读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8章 国之贤后
大唐盗帅全文阅读作者:盗帅二代加入书架
    第八章国之贤后

    长孙皇后并不怎么过问政务,但作为李世民最**爱最敬爱的nv人,李世民在政务上从不对她避嫌。在魏征那里受到了委屈,甚至还会气冲冲的来到立政殿,大骂魏征,表是要杀了他这个乡巴佬。

    李世民作为皇帝,而且是城府极深的帝王,假若他真的对魏征动了杀心,哪会做出这种ǎo孩子的举动?他这分明是在向长孙皇后诉苦,寻求安慰来着。

    也只有在长孙皇后这里,李世民才会表现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

    受此殊荣,长孙皇后便是无心过问政事,也知道许许多多的林林总总。

    其中让她最关心的莫过于太子一事,长孙皇后是过来人,当年李建成与李世民闹得最厉害的时候,她就是其中最难受的一个。

    李世民作为天策府的主心骨,常年在外征战,他立下的功劳越大,朝中受到的压力也就越大。

    皇帝李渊是偏向李建成的,齐王李元吉也是偏向李建成的,满朝的文臣绝大部分都是偏向李建成的。李世民身在战场,自然落得轻松,但天策府的压力却都落在了在长安的长孙皇后的身上。

    古代缺乏āo通极不便利,消息传递也异常缓慢,真假不一。

    在长安有一阵子三天两头传来李世民手持重兵造反的消息,消息仿真,真假难辨,很多时候,李渊都不得不信。因为知子莫若父,李渊知道李世民雄才大略且具有坐天下的野心,但是太子是李建成,大唐未来āo给的是李建成。李世民是不能做天下的,他战功赫赫,深得军心,且领兵外在,便是振臂一呼,造反也不觉得意外。双方最紧张的时候,李渊甚至已经暗自准备,打算与自己那“造反”的儿子干一架了。

    情况是如此的恶劣,当时身在长安的秦王妃长孙皇后自然受到了莫大的压力,独立支撑着天策府这个几可与东宫相提并论的机构。

    那时的长孙皇后不但要照顾几位孩子,还要安抚天策府的军心,还要入宫稳住李渊,应对李建成、李元吉这些人对于李世民的攻势。最后她坚持下来了,成就了今日的辉煌,但其中的酸甜苦辣,常人是万万想象不到的。

    长孙皇后至今回想起来,还是隐隐有些后怕,连她自己都不敢想象当年是如何撑过来了。她自己受尽了夺嫡之苦,也深知手足相残的无奈,今时今日又怎忍心见自己的孩子踏上这条不归路?

    长孙皇后全心全意的支持李承乾,正是借鉴了当年的前车之鉴。当年,李建成的功绩比不上李世民,太子之位不稳固,这才给了李世民的机会。为了避免此事发生,她觉得只要李承乾的太子地位固若金汤,无人撼动,那自然不会有人以jī蛋碰石头,自取灭亡了。

    然而事事并不如人意料。

    李承乾本来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当初让他监国政务也处理的井井有条,让李世民、长孙皇后好是欣慰。可是两人怎么也没有想到,尝试过权力滋味的李承乾经受不住权力的yòu惑,行为处事越来越霸道,目中无人,甚至不容他人忤逆自己。面对一个个刚直不阿的老师,李承乾以高姿态跟他们唱起了反调:让回我学习,我偏要玩;让我体态端正,我偏要放làng形骸;让我远ǎo人,近直臣;我偏要远直臣,近ǎo人。

    这是少年的叛逆期,根据数据统计,十之的少年罪犯都是因为叛逆期引起的犯罪心里。

    李承乾是太子,他的叛逆较为一般人,更加严重。由善转恶易,由恶改善难。

    李承乾在叛逆期中**,已经不再是那个聪明乖巧的太子了。他的行为越来越乖张,越来越让人无法接受。有一次甚至高喊“我作天子,当随心所yù;有谏者,我杀之,杀五百人,谁敢再劝?”

    他还未成为皇帝就有如此心态,假若真成了皇帝,那还了得,恐怕历史上又会多一个暴君了。

    李世民早已动了废太子的心思,之所以迟迟不动,只因未有适合的人选,空着太子之位,只会让更多的人惦记着,还不如让李承乾先兜着。

    长孙皇后隐隐察觉了丈夫的意思,心中暗自不满,不知李承乾究竟坏在了哪里。她身在皇宫,自然不知李承乾的所作所为,偶尔听说也是得到一些含糊其词的答案,毕竟没有几个人会在一个母亲面前说她儿子如何如何差劲的,更何况这个母亲是皇后,儿子是当朝的太子。

    在长孙皇后眼中,李承乾最多就是顽皮了一点,还是有的教的。

    这也是母亲的天xìng,没有一个母亲不会不原谅自己的孩子,也没有一个母亲会放弃自己的孩子。

    但今日长孙皇后听到高阳说长乐与李承乾起了正面冲突,这让她的心凉了一大半。

    长乐是她一手带大,长乐的xìng格她再了解不过了,是那种贤惠至极的nv人,虽贵为嫡长公主,却不与人争,事事细心,在皇宫就属她人缘最好。这回连她都正面与李承乾起了冲突,这让长孙皇后首次察觉到不安。

    “长乐,你老实将如今的事情告诉母后听,尤其是关于你大哥的。母后深居宫中,所听所见,都是真中有假,实在不知你大哥今时今日,究竟如何……”

    如长孙皇后一样。李承乾毕竟是长乐的大哥,每当涉及李承乾,杜荷、武媚娘、李雪雁等都会只是谁都不愿直言其短,让长乐难看,便是长乐问起。也只拣些不相干的事说说。

    若非在弘福寺亲眼所见,长乐也不相信在母后面前千依百顺的孝子,在外面会是这番模样。

    长乐不想让母后伤心,却无法忤逆母亲的意思,犹豫一二,如实说来。

    长乐道:“不知母后还记不记得幼时给我们讲的历史故事,你说前朝皇帝杨广,好高骛远,为人霸道,惟我独尊。修运河时,有一段地方特别难挖,杨广不懂装懂,动用武力打算luàn挖一起,有专家给杨广指出正确方法,表示杨广的挖法会使得上游冲下的泥石沉淀,照成航道堵塞。但杨广不容他人忤逆自己,独断独行,依旧以自己的方式挖掘。果不其然,十年之后,运河那段堵塞严重。父皇本打算利用运河运粮北上用于军事,结果航道堵在途中,延误了出兵的时期。气得父皇,险些将那运粮官给斩了。您说身为皇室成员,受到千万人追捧,最容易受到他人蒙蔽,看不清自己的真实斤两,觉得自己什么都行,事实上一切皆虚。就如杨广,他举全国之力挖掘运河,却因独断专行,使至运河堵塞。让我们以他为鉴,忠言逆耳,不可自大,更不能因为身为皇室,而目空一切。如今大哥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这个不听劝的杨广……”

    长乐将李承乾誉为杨广,实在是太抬举李承乾了。

    杨广在如何昏庸,还是有些斤两的。虽然他败了整个王朝,但还是为后世留下了一笔不错的遗产。李承乾充其量在这好高骛远,为人霸道,惟我独尊上与杨广有些相似,其他方面根本不足相比。

    长孙皇后脸sè苍白,想不到李承乾已经**至此,杨广是亡国之君,长乐将李承乾誉为杨广无疑是最严厉的批评了。

    “难怪,难怪……”她总算明白,为什么自己的丈夫会有恨铁不成钢的情绪,总算明白为什么通情达理的杜荷会跟李承乾闹得那么僵,也总算明白为什么李承乾的那些老师们,一个个的都说李承乾难教。并非是他们对于李承乾过于苛刻,而是李承乾实在是不堪造就。

    “母后……你没事吧?”长乐一脸的担忧。

    长孙皇后强颜一笑道:“没事……母后,突然觉得有些累了……你先下去替母后带带治儿、ǎo兕子,让母后静一静。”

    长乐也知长孙皇后对于李承乾的期望,自己今日的这番话可能会给母亲带来忧伤,但身为皇家nv,她必须做出明智的抉择。她不与人争,不代表她愿意看到大唐的江山毁于一旦。

    长孙皇后两眼空dòng,忧伤,泪水由眼角而下,有些决定很痛苦,但她必须做出抉择。

    这是作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必须做的事情。

    她拥有常人没有的一切,那就必须付出常人不会付出的代价。

    早年她付出的是兢兢战战,在yīn谋诡计中支撑,而现在却是要放弃一个儿子……

    如此决定,对于一个母亲来说,那是如何的痛彻心扉。

    面对佛教一事,大唐王朝这个机构,以最快的速度运转解决。

    大理寺卿、刑部尚书连夜展开审讯,纳言作为主谋,身怀三条xìng命,断然没有存活的理由,判以死刑,游街示众三日,以消除百姓心中之怨气。慧空作为第一帮凶,助纣为虐,判流放岭南为岭南开荒做贡献。

    至于其他常与辩论的主持和尚,人人皆有纳言牟取失利之罪,根据轻重,判罚牢狱之刑。

    至于辫机意外的无罪释放。

    原因无他,他并不是主持,也不算弘福寺的僧侣。

    他所住的所吃的所用的,都是纳言以及原寺庙给的,他并没有直接参与敛财其中,故而算不上犯罪。

    []

    无弹窗,我们的地址()《大唐盗帅》仅代表作者盗帅二代的观点,如发现其内容有违国家法律相抵触的内容,请作删除处理,的立场仅致力于提供健康绿色的阅读平台。【】,谢谢大家!
第9章 得了花柳病的和尚
大唐盗帅全文阅读作者:盗帅二代加入书架
    第九章得了花柳病的和尚

    其实处理纳言、慧空等人并不是佛寺问题的关键所在,大唐律法,以公正严明著称,只需依法行事,纳言、慧空等人都会受到应有的制裁。

    关键还是在于对于那些收缴上来钱财的处理,仅纳言的住处就存有六口真金白银的大包箱,库房里的公用存银就更多了。这还仅是弘福寺一家的,利用开光的歪理诈取钱财,在长安的佛家寺庙早已经是不成文的规定,几乎所有寺庙都有参与。

    李世民与唐朝的文臣个个都是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主,对着这些敢骗取百姓钱的寺庙,决不手软,查封了事。

    二十多所寺庙,相继因为利用所谓的开光诈取钱财而受到了封寺的待遇。

    任谁也想不到二十多所寺庙所抄家抄来的银钱,竟是一笔天文数字。也因这笔天文数字,满朝文武犯了愁。

    将这些钱充公,大唐固然经济因为即将到来的战事有些吃紧,可还不至于动用老百姓的血汗钱。将这些钱物归还百姓也不符合实际。长安百姓,何其之多,他们捐献不一,有多有少,实在不好归还,是一件让人头痛的事情。

    最后在所有文武大臣的商议之下,决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这有钱不愁花,百姓捐钱主要就是做善事,保平安,将这些钱用来做利民之事,相信百姓也不会多说什么。

    长安永济客栈。

    “老板,给我一件住房……快,要快……”一个年轻和尚急冲冲的跑进了一家老字号的客栈,神色慌张,脸上露着诡异的表情。

    永济客栈的掌柜姓吴,叫吴市。吴掌柜经营客栈已有二十年,早已养成了见人三分笑的态度,他正在算账,听有人要房,笑露了一个和蔼的笑容,然后才抬头迎客,但见来客竟然是一个和尚,笑脸一沉,脸上有着些许的厌恶道:“没房……”

    这个年轻和尚正是辩机。

    辩机年纪轻轻,论佛法其实并不见得如何高明。毕竟佛经深奥难懂,数量繁杂,想要通晓深意,至少也要花十数年之功。辩机十五岁出家,至今不过二十出头。即便在如何的天才,也比不上那些浸yín佛学二三十年的老和尚。但他巧舌如花,能够将自己所学所知的知识,论的头头是道。即便是那些佛学在他之上的老和尚也说不过他。

    这也便显得他佛法高深了。

    就如赵括,他出身将门世家,自幼饱读兵书,引经论据,连他父亲身经百战的赵奢也比不上。可一上了战场就熊了,那是弹指之间,四十万大军灰飞烟灭。赵括靠的是一张嘴,而辩机靠的也是一张嘴。

    不同的是赵括露馅了,而辩机始终能够倚靠一张嘴来吃饭。

    在过堂审讯的时候,辩机巧舌如花,将所有罪名都推卸到了纳言与他所在的会昌寺主持身上。本来他就是一个和尚,而且不掌权的,因为名气大,就是一块活招牌。

    纳言与会昌寺主持都希望借助他的名气,给自己带来足够的利润香客,好吃好住的供着。

    辩机固然是坦然自若的花着百姓的血汗钱,但也实不能将他与纳言之流,相提并论。

    辩机就是看着这点,以巧舌为自己说情。

    大理寺作为大唐最高的军事机构,说法不说情。便是大理寺卿与刑部尚书有心抓辩机的短,也没有找到合理的借口,最后无罪释放。

    辩机已经获释,会昌寺因为涉及贪污,已经让官府查封了,如今的他已是无家可归。不得已,打算找一家客栈,先行落脚,然后再解决自己胯间的痒问题。却想不到碰了一个钉子。

    辩机并非是好糊的三岁孩,指着挂在柜台一脚的房牌道:“掌柜,房牌都在,怎么说没房,不需要太好,给一个单间就行了。”古代客栈可没有电脑程序,大多都以竹牌为门号,给客人租房证明。

    吴掌柜身后有着十多块竹牌尚未租出去,那敷衍之意,显而易见。

    吴掌柜不耐烦的冷声道:“说没有空房,就没有空房……”

    辩机不断的磨着大腿,耐心和悦的道:“这打开门来做生意,掌柜又何苦拒客与千里?”

    吴掌柜对辩机如此冷淡,并非事出无因。吴掌柜曾是一个佛教信徒,他做生意求财,隔三差五的买那些开光的香烛,上香求佛,保佑他生意兴荣。如今纳言的罪行公开,吴掌柜现自己上当受骗,心中对与和尚是厌恶之极。他康家庭,算不上富裕,但不愁吃穿,还不至于不做一砖生意就无法解决温饱问题,这脾气一上来,公然表示了拒客之意。他见辩机并不知趣,反而将话语挑明,也不再伪装,直言道:“说客满,那是客气,今天我吴市就不打算做你们这些黑心和尚的生意。”

    和尚在长安城已经沦为一个过街老鼠的职业。

    自从辩机出现在客栈之后,客栈里的那些正在用餐的顾客便以暗怀不满,只是无权出口,都冷冷的望着这个惹人嫌的和尚。当听到吴掌柜逐客后,那种同仇敌忾的情绪,随即爆。

    “好样的,掌柜说得好……滚出去把,贼和尚……”

    “这里不是和尚庙,没有钱让你们贪……”

    粗鲁的甚至喊起了“别在这里碍眼,倒人胃口,快滚,免得老子控制不住自己,揍你一顿!”

    辩机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一路上他已经现长安街道上的百姓,对他有着异样的眼光,但想不到反应如此恶劣。

    他应该庆幸自己没有报出xìng命。

    辩机这个名字,早已如纳言一般,臭不可闻了。虽然他找到了获释,但却成为了人人喊打的和尚。

    老百姓才不讲什么法或不法的,他们以主观来判断事务。辫机没有参与敛财之事,但在弘福寺上让杜荷指名道姓的点出。如今整个长安都知道辩机奢侈作风,住的是豪华别院,喝的是极品雨前龙井,点的是最昂贵的龙涎香。

    这里也不得不说辩机确实有些冤枉,只怪他心生歹意,好歹不歹的撞到了杜荷的枪口上。

    辩机逃出了客栈,就如无家可归的老鼠一样,在众人的“注目”下,走街串巷,一道转角他人瞧不见的地方,他便将双手深入胯下,猛地一阵抓挠。他手伸出来的时候,指甲的缝隙中已经隐隐有着血迹。

    杜荷的实在太厉害了。

    以效来说正常人作一天**,辩机却是异类,他有些娇生惯养,皮肤很柔也很美,使之抵抗力远远低于常人。导致粉里的毒xìng与他的肌肤产生了**反应,一下子消除不了,从作算起,他受到了整整两天两夜的苦,裆下早已血模糊,惨不忍睹。

    来到了长安城最偏僻的角落,辩机见四周无人,看着不远处晾衣杆上的衣服斗笠,将心一横,顺手牵羊,给自己换了一身装备,打扮成一个乡下农家人。天上的太阳比较大,大晴天带着斗笠走在街上,虽然是万中无一,却也没有人说什么。

    他这次学乖了,找了一家的客栈,以农家汉的身份租了一间单独的卧房,叫来店二,道:“施……”他正打算叫一声“施主”,这话一出口,立刻警觉,改口道:“二,劳烦你找一个大夫来……医术高明,但不要太出名的……”

    店二李凡傻眼了,他当了五年的二,这跑腿是他的本行,平时也没少给客人叫大夫,但从来没有遇到这么一个顾客。既要医术高明,又不能出名,这种大夫去哪里找?

    但很快,李凡便反应过来,眼中育着一丝轻视,心道:“没钱,也想请好的大夫?”他本能的将辩机看成是那种乡下穷汉,名气大的大夫诊金贵,名气不大的医术不行。所以才有医术高明,又不太出名一说。

    他随口应了声,跑去找大夫了。

    辩机用热巾捂着,那热气恰好能够稍微的缓解那阵如水一般的痒,想起这几日来的遭遇,他辩机就有一股想哭的冲动。几天前,他是长安著名的高僧,走到哪里,都会有人对他行礼问好。才短短几日功夫,他便落得如此地步,现在他连名字都不敢说出。

    之所以要请医术高明,又不太出名的大夫,倒不是因为李凡想的那样,没钱请不起名气大的大夫。而是怕遇到熟人,他在长安待了五年,每次生病,请的都是长安知名的大夫。在医者一行,认识他的人不再少数,辩机真怕让人给认出来,故而提出了这个古怪的要求。

    等了约莫半柱香的时间,店二李凡敲响了屋门,他带来了一个三十许上下的年轻大夫,笑道:“客官,根据你的要求,的找来了一位大夫。他师从长安知名大夫,深得真传,只是因为年轻,所以还没有闯出什么名号。”

    辩机大喜,以往给他治病的都是上了年纪的大夫,年轻的正和他意,笑着给了跑腿钱。

    李凡知趣离开。

    辩机忸忸怩怩,脑中记起讳疾忌医的典故,将心一横,褪去了长裤,让大夫检查。

    大夫瞧了几眼,惊呼道:“花柳病……”

    无弹窗,我们的地址()《大唐盗帅》仅代表作者盗帅二代的观点,如发现其内容有违国家法律相抵触的内容,请作删除处理,的立场仅致力于提供健康绿色的阅读平台。【】,谢谢大家!
第10章 我是处男,我冤枉
大唐盗帅全文阅读作者:盗帅二代加入书架
    第十章我是处男,我冤枉

    李凡请来的大夫叫做方亦清,很文雅的一个名字,人如其名,长得高高瘦瘦的,有几分儒家之气,不像大夫,到有几分书生模样,手中拿着一个大yào箱,有些不伦不类。

    李凡介绍的不错,方亦清确实师从长安知名的大夫方学有,还是他的义子。但这医术跟师傅徒弟关系不大,好师傅教出劣徒的不是没有,坏师傅教出好徒弟的也有不少。

    方亦清正是前者,虽有名医为师,可他天xìng懒惰,并不好学,方学有的医术还未学到十分之一。方学有驾鹤西去之后,他无以为继,以些许积蓄开了一家ǎo医馆。这大病他治不了,一些伤风感冒等常见的ǎo病,勉强能够应付下来。

    他有自知之明,诊金不高,四周百姓有个头疼脑热的都会图便宜,关顾他的医馆,收入还算不错。前些时候,还娶了一个婆娘。不巧,这个婆娘正是李凡隔壁的大姐,彼此有些āo集。

    李凡受辩机所托,寻求大夫,上mén治病,且指名道姓的要求医术高明,又能出名的大夫,心中就起了嘀咕。

    店ǎo二给人跑tuǐ这是常有的是,李凡当了三年的店ǎo二,这种事情遇到的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他最怕的是遇到那种身上没有几个钱,却请名医上mén诊治的人物。名医出诊费较之寻常大夫,高上一筹,若客人付不起。他虽然不会受到赔偿,但少不了挨一顿训斥。

    他见辩机衣服上有多个补丁,心中有数,不敢给他请太好的大夫。方亦清正好出现在李凡的脑海里,方亦清收费合理,出诊费也不贵,在长安还不至于有人付不起。况且féi水不流外人田,隔壁的大姐待他不错,给她拉一笔生意,说不定还能蹭餐饭吃。

    他是ǎo人物,自然有着ǎo人物的心态。

    方亦清生意只能维持度日,并不红火,李凡来找他的时候,他正无聊的拿着一本医术在咬文嚼字。这书到用时方恨少,方亦清直到成家立业,才后悔以前的懒惰,听了李凡的来意,也不犹豫,直接让婆娘看店,挎着yào箱便走。

    来到客栈,方亦清见辩机和尚神神秘秘的,心底暗笑,不会是那种máo病吧?

    他开医馆只有不足两年,但遇上了不少胯下有máo病的男子,他们一个个都跟做贼一样,难以启齿,不是不举、阳痿、早泄就是得了huā柳病,心中已经隐隐有了计较。

    李凡离去之后,辩机脱kù子给方亦清诊治。

    方亦清一看果然,心中暗自得意,这医之四诊:望闻问切,自己只是一看,就能看破病因,实在是扁鹊中的扁鹊。

    huā柳病也就是后世的xìng病,古人认为这是寻“huā”问“柳”之病故而得名,在汉朝的时候就有这种病的记载了。huā柳病病发的状况千奇百态,并不一样。有的有的初生如饭粒,破则血出,生恶ròu有根,ròu出反散如huā;有的体现在máo发上,北齐武平年间就有一位‘高僧’,不修细行,好逐流dàng,身上máo发,一抓就落。但常见的症状却是yīn部糜烂,外发皮疹,筋骨疼痛,皮肤起核而溃烂,说句简单的异味、瘙痒、湿疹、溃烂,四个步骤。

    辩机中的是杜荷的痒痒粉,占了瘙痒一条,而他长久抓挠,皮开ròu绽与溃烂无意,又占了溃烂一条。此二点,外加方亦清的自我判断,以及辩机的表情,得出了一个结论……huā柳病。

    辩机听了脑袋“轰”的一阵,整个人几乎要晕阙过去。

    huā柳病?

    怎么可能?

    他虽然是一个人妻控,也好sè了一点,最多最多也就是在忍不住的时候撸撸管,但还是一个纯正的处男,怎么可能得这种病?

    “大夫,你没看错吧,别吓我啊!”不知不觉中,辩机语气已经带了哭腔,老天爷,我这是招谁惹谁了,怎么连处男也会的huā柳病。

    方亦清佯怒道:“huā柳病是常见病,我行医多年,你这种情况遇上少说也有二十多起,怎么会看错……”

    正如方亦清所想,huā柳病是常见病,只要是懂些常识的大夫都不至于误判。

    可偏偏李凡给辩机找来了方亦清。

    方亦清固然是自幼学医,但行医不过两年,为人也没什么医德。这检查huā柳病,需要拿着那话儿,认真详细的检查。一般来说,看这种事情,老人家可以做到脸不红,心不跳,但方亦清今年不满三十,让他拿着男人的那玩意,左瞧右瞧,闻闻有无异味,看看起没有起湿疹,实在是做不到。反正异味、瘙痒、湿疹、溃烂,四个步骤以中其二,余下两个不检查也不打紧。

    于是乎,辩机悲剧了。

    一个好端端的处男,让一个庸医诊断成了huā柳病。

    辩机jī动的拉着方亦清的手,带着哭腔道:“大夫,求求你……救救我吧……”辩机对于huā柳病没有什么研究,大夫说是也就是了。他一个和尚,若是被传出有了huā柳病,那还有谁会相信他的无辜,尤其是在发生了纳言这件事情以后。

    他情绪jī动,猛摇着头,突然斗笠从他的头上滑落,掉在了地上。

    辩机是个和尚光头,而斗笠的主人却不是,辩机的头也不大,自然两不相配,斗笠戴在头上松的很,很容易就滑下脑袋。

    辩机注意着并不碍事,但他情绪jī动,那里顾得了那么多,斗笠从他头上落下,lù出了一头亮晶晶的脑袋,头上显眼的九个戒疤,表示这辩机的真实身份。

    方亦清神sè一呆,想起这几日闹得沸沸扬扬的yín僧,贪僧事件,眼中闪过一丝鄙夷,细细一看,忽然惊呼出声来,“辩机大师?”

    辩机未免身份败lù,特地选择远离弘福寺、会昌寺的城西偏远之处。长安城规模雄伟,是现在西安城面积的十倍,汉长安城的二点五倍、北魏洛阳城的一点二倍、大都的一点七倍、明南京城的一点九倍、明清北京城的一点四倍,是古代规模最大的都会。城南、城西相隔近十公里,在长安城里的居民,便是有人一辈子也没有逛过整个长安城的都大有人在。彼此相隔太远,原以为只要来到城西,便可避免遇到熟人。

    他却料不到,方亦清原来便是住在会昌寺附近的,只因师傅驾鹤西去,他是所有徒弟最没出息的一个,不好意思与一干师兄弟争饭吃,一个人来到了城西。他在会昌寺附近当学徒的时候,曾经远远的见过辩机几面。他记xìng不错,一下子就认出来了。

    辩机面如死灰,他好名重名,并不甘心就这样被逐出长安这个huāhuā世界,经过反复思量,已经将当前的情况,视为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机会。如今长安有道高僧,几乎被一网打尽,在名气上能够胜他的以找不出几人。

    现在的他固然是臭名远扬,但却是唯一一个无罪释放的人。只要利用这点,大做文章,未必就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毕竟在法律上他只是一个受害者。

    他现在的情况就如一个无辜的人,到一个大盗家里作客,大盗用抢来的金钱热情的款待他一样。他确实享受了这些肮脏钱,但本人与这些肮脏钱无关。只要跨过这道坎,他相信自己能够凭借着一张嘴,重振声威。

    但如今他却悲剧的得了huā柳病,此事传开,纵然他有苏秦、张仪的口才,也不能将死的说成活的呀。

    眼看自己即将身败名裂,辩机心中突的横生杀机,将眼前的人杀了,那就神不知,鬼不觉了。

    他那死灰般的脸,突然转为苍白,连他自己也为这个突如其来的想法吓了一跳,不敢再想下去。

    方亦清并不信佛,他穷得自己都险些养不起,也没有余钱去接济神佛,心底鄙夷辩机这个道貌岸然的yín和尚,却也没有什么怨念,生搬硬套的从医书上抄下huā柳病的医治yào方。

    辩机将身上的钱全数给了方亦清,让他好好的提自己保守秘密。

    方亦清掂量着手上的碎银子,见钱眼开一口答应下来。跑这一趟,可比他几个月的收入还多。

    方亦清兴匆匆的走着,在大堂遇到了李凡,乐呵呵得道:“李兄弟,遇到一个有钱的主,赚了一笔,晚上来我家喝酒,让你嫂子给你做几个下酒菜。”

    李凡眼中一亮,一口应了下来。

    傍晚。

    方亦清、李凡聚在一处,你一杯,我一杯的大吃大喝着,方亦清的妻子甄氏在一旁伺候,不住的给李凡夹菜,让他以后遇到这事,多多关照一下自家丈夫。

    李凡看着一桌的好菜好奇的问了一句:“方哥,那个农民样的穷家伙,真的是只féi羊?”

    方亦清酒喝多了,随口道:“哪里是穷家伙,那是一个大人物。”

    李凡是个跑堂的,最喜欢收集ǎo道消息,这一听按捺不住,拉着他追问缘由。

    方亦清道:“这个不好说,我答应人家了……”

    李凡脸lù不悦。

    甄氏见了生怕得罪了李凡,以后就没人拉生意了,忙踹了丈夫一脚道:“李兄弟又不是外人,隐瞒什么?”

    方亦清起先有些犹豫,但听老婆怎么说了,也低笑着将辩机的事情说了出来。

    李凡、甄氏认真的听着。

    于是乎,第二日,辩机得huā柳病的消息以神速传扬开来。

    辩机如老鼠一般躲着,yù哭无泪的悲愤大叫:“我是处男……我冤枉,我无辜……”

    []

    无弹窗,我们的地址()《大唐盗帅》仅代表作者盗帅二代的观点,如发现其内容有违国家法律相抵触的内容,请作删除处理,的立场仅致力于提供健康绿色的阅读平台。【】,谢谢大家!
第11章 写不来,直说嘛
大唐盗帅全文阅读作者:盗帅二代加入书架
    (    第十一章写不来,直说嘛

    约束佛教的条款因为得到了李世民这位皇帝的重视,在第一时间颁布下去。各地州府,纷纷展开了对于佛教的管理。

    历史上的灭佛行动,引起了天下所有佛信徒的不满,他们虽然不敢掀起什么风làng,但却能使一个王朝离心离德。而杜荷总结的这些条规条款,却让天下的佛信徒支持。

    只因佛家讲究超然,超脱一切生死。虽然释迦摩尼说上天下地,唯我独尊,表示人人都是世界的主宰,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但那些轮回因果的理念,神乎其神,给人一种自我安慰的心灵寄托。

    这一点是道教不具备的,也因如此,便是道教在如何发展,也比不及佛教这个外来教派。

    在大多佛信徒眼中,高僧都是超然的,他们有着无上的佛法,有着无与伦比的禅心,有着悲天悯人的ōng怀,有着吃苦耐劳的jīng神。就如达摩一样,是能够面壁九年,不吃不喝的主。

    面对这种高僧,杜荷所提的那些条件,根本就不算什么了。

    佛信徒还是很支持的,不过在云云僧人中,却引起了不ǎo的轰动。

    佛家为了广收mén徒,打着普渡众生的旗号,表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有悔悟之心,任何错都可以原谅。这种荒谬的思想,早已成为了那些好吃懒做的地痞流氓的福音。

    当和尚多好,不用纳税,有饭吃,出入自由,可以打着和尚的旗号,行遍天下。想要成家立业了,一句还俗,就能摆脱身份,这种好事,哪里去找。

    而杜荷的约束佛教的条款无疑给他们带了一个孙悟空的紧箍咒,任凭孙猴子在如何的神通广大,也奈何不得手无缚jī之力的唐玄奘。

    在律法面前,一个个和尚强行还俗。

    对着这野蛮的做法,天下的百姓信佛的信徒,却没有一个有持有反对意见。

    不会佛法、吃不了苦、受不了累、做不到四大皆空的人,又有什么资格当和尚?

    政策实行了一个半月,初步统计,被强行还俗的僧人高达二十万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壮男。

    需知这天下方定不足二十年,正是百废待兴,正是需要劳动力的时候,二十万的劳动力在后世也许算不上什么,但在经过隋末大动luàn的唐朝,那是一笔无比巨大的财富。

    从这几日李世民脸上带着的笑容,即可看出。

    这位大唐帝国的皇帝,心底是如何的高兴。

    有如此成果,满朝文武都意料不到,不明所以。

    其实这正是歪打正着,佛教繁衍与五代达摩,盛行于隋唐。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在采取各种政治措施的同时,提倡佛教,把佛教作为重要的工具。

    他即位之后,诏令在全国范围恢复佛教:“听任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经像。而京师及并州、相州、洛州等诸大都邑之处,并官写一切经,置于寺内,而又别写藏于秘阁。”一条命令致使天下之人从风而靡,竞相景慕。民间佛经,多于儒家六经数十百倍。

    史书记载,杨坚在位二十年间,共度僧尼二十三万人,立寺三千七百九十二所,写经四十六藏,一十三万二千八十六卷,治故经三千八百五十三部,造像十万六千五百六十座。

    杨广在历史上以暴君著称,但为了掩盖他凶残暴逆的真实面目,也对佛教采取扶持利用的态度。佛教也是万金油,屈服于王权,得到了杨广的器重。

    杨广晚年横征暴敛,散发高丽,强修运河,致使引发隋末动dàng。那时人口流失极其严重,百姓为了躲避徭役战祸,纷纷出逃,他们有的藏于深山,有的干脆当了和尚,以和尚的身份避难。前不久,大唐清点黑户,从山林中请出了那些为了躲避避徭役战祸的百姓,却忽视了那些藏于佛教的百姓。

    如今这一搜查,尽得二十万劳动力。

    大唐如今缺的正式劳动力,在各地府衙的安排下,二十万劳动力先后分配到自己的岗位上,利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之余,给唐朝带来财富。

    这日,偷得浮生半日闲。

    李世民找来了同样空闲的杜荷,与他一起研究书法。

    当然这“研究”不过是李世民好面子的举动,说白了就是请教。

    李世民是一个全才皇帝,他不像刘邦、朱元璋一样,平民出身,浑身都是草莽之气。他有着极高的文化修养,是那种琴棋书画、骑马shè箭,领兵治国,样样jīng通的贵族公子。他兴趣广泛,最爱的便是书法,尤喜行书与杜体字,闲来无事,都会练上几笔,充实一下生活。

    杜体字融合了颜真卿与苏轼两大书法家的jīng髓,又有杜荷个人的风格,非常难写,但李世民却是当世少有的能够写好杜体字的人物,已得笔法三味。最近他在抄写一本汉朝流传下来的古籍时,遇到了一个生僻字,笔画很多,非常难写,怎么写也写不好。自知功底不够,便想到了杜荷。

    李世民好面子,想要向杜荷请教,但开不了口,灵机一动,就随便找了一个借口,以研究书法为由,不动声sè的让杜荷指点他一二。

    “爱婿啊,朕今日随意翻了翻《战国策》,对于这本书,你可有看法……”李世民若有所指的问道。

    杜荷顿了顿,答道:“是纵横学的名著吧,记得是汉朝的刘向编写的,有三十三篇,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húnluàn,文字残缺。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这本部是我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记载的都是战国时期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有谋士献策、智士论辩等等事例,非常的有研读价值。”

    他整理了脑中的些许资料,一一道来。

    杜荷有今日,与长乐的督促分不开的。

    长乐以身作则,每日jī鸣时,起chuáng读书。杜荷作为丈夫,自然不好意思偷懒,跟着起身。这种情况已经两年多了,两年时光,足以让他阅书千卷,累积了丰富的知识学问,能够在这一刻与李世民对答如流。

    《战国策》确实是一部奇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sè,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这些寓言包含了军事、政治、生活等等,有着极高的研读价值。

    这些年,杜荷也翻了几遍,记忆犹新。

    “嗯!”李世民满意的点着头道:“那朕在考考你,《战国策。燕策二》里说的是什么?”

    “呃……”杜荷傻眼了,《战国策》三十三篇,共分东周、西周、秦、赵、魏、燕、韩、齐等国,一篇一策,哪记得那么多,更何况杜荷读书,只求甚解,从不死记硬背,哪里记得下来,自能道:“ǎo婿愚昧,记不住了……”

    李世民洋洋得意得道:“那朕给你提个醒,《燕策二》有段记载,‘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ròu……’”

    杜荷经此一点,恍然道:“说的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讲的是当赵国将要攻打燕国,苏代劝谏赵惠王,让他审时度势,纵观战国风云,权衡利弊得失,三思而行。面对雄心勃勃意yù伐燕的赵惠王,苏代不是直陈赵国攻打燕国的是非对错,而是婉转的让赵惠王自己认识到错了。正是纵横家所具备的最高超的语言艺术。”

    李世民眼睛一横道:“这经典的例证,你都不记得,该罚,该罚,朕罚你抄写这一段三遍,不得有误……”鹬蚌相争的鹬字,正是李世民怎么写也写不好的一个字。

    杜荷眨了眨眼睛,苦着脸心道:“我……我这是招谁惹谁了……”

    没法子,天大地大,皇帝老子最大,杜荷被罚的一头雾水,但也只能硬着头皮抄写。而李世民则闲庭信步的来到杜荷的身后,瞪大着眼睛,当杜荷写到“鹬”字的时候,看的格外仔细。

    书法不但讲究笔法,还要讲究整体的结构,比如说“一”字与“鹬”字。“一”字只有一划,而“鹬”却整整十七划,且笔画密集在一处,两者放在一起,笔画占地面积不一样,会导致上下不相配,会破坏书法的整体感觉。就如侏儒与姚明走在一起一样,让人看了不舒服碍眼。

    李世民不是写不来这个“鹬”字,而是因为“鹬”字笔画太多,他把握不住上下的整体结构,导致破坏书法的美感。

    在这一点上,杜荷却要胜过李世民一筹,他写的“鹬”字,结构丰满,与上下字融为一体,遍是与“一”字放在一起,也不影响字体的美观。

    “原来可以这样写……”李世民恍然大悟,轻声嘀咕。

    杜荷两眼一翻,总算明白了李世民的用意了,心底苦笑:“写不来,直说嘛……”

    []

    无弹窗,我们的地址()《大唐盗帅》仅代表作者盗帅二代的观点,如发现其内容有违国家法律相抵触的内容,请作删除处理,的立场仅致力于提供健康绿色的阅读平台。【】,谢谢大家!
第12章 李世民的偶像
大唐盗帅全文阅读作者:盗帅二代加入书架
    (    第十二章李世民的偶像

    李世民说得虽然小声,但杜荷身怀内功,耳聪目明,却是听的清清楚楚,一字不漏,哭笑不得,将关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则寓言典故,认真的写了三遍。

    李世民拿在手上,认真端详,不住点头赞叹。

    “好字,好字……”李世民一遍又一遍的浏览,望向杜荷笑道:“贤婿啊,些许时间不觉,你的字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较之以前更有韵味了……”

    “谢岳父大人夸赞,小婿最近确实有所领悟。”杜荷坦然接受,在这方面他并没有任何的掩饰。论书法,李世民也是当世的名家之自己的书法进步与否是瞒不住他的。

    李世民喜道:“说来听听……”

    杜荷将境界一说细细严明。

    李世民若有所思道:“是懂非懂,好像有些明白,但抓不住关键。”他虽好面子,但绝对不是那种死不认输,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需要他人指点的时候,也不会做作,虚心求教。

    杜荷道:“细的说就是精力,岳父大人知道割席断交的典故?”

    李世民点了点头,论研读古籍,他更在杜荷之上,割席断交的典故他自当知道,说得是东汉末年的故事。

    东汉末年,有一对好友管宁、华歆。管宁家贫,幼年丧父,亲戚朋友可怜同情他,赠送了许多财物让他葬父,但他一文不取,只凭借自己的真实财力安葬了父亲,他淡泊名利,是一位当时大名鼎鼎的高士。而华歆也是一位非常了得的人物,曾任御史大夫、相国、尚书令、司徒等职位。

    割席断交说的就是他们,两人才学非凡,成天形影不离,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相处得很和谐。一次两人坐在一张席子。正看得入神,忽然外面沸腾起来,一片鼓乐之声,中间夹杂着鸣锣开道的吆喝声和人们看热闹吵吵嚷嚷的声音。

    管宁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对外面的喧闹完全充耳不闻,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而华歆完全被这种张扬的声势和豪华的排场吸引住了,嫌在屋里看不清楚,干脆连书也不读了,急急忙忙地跑到街上去跟着人群尾随车队细看。

    管宁发现后,将席子割断,表示彼此道不相同,不相为谋。

    杜荷道:“原先小婿读这侧典故的时候,很不明白,不知为何管宁如此严肃,华歆并没有错。这人都有好奇心,遇到这种事情,任谁都会忍不住一观。何必闹得割席断交这么严重?直到最近我明白了,管宁并不是气恼华歆的好奇心,而是气他没有认真的看书,没有认真的学习。管宁可以做到充耳不闻,而华歆没有做到,是因为管宁将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整个人进入了一种无我的境界,而华歆没有,他虽在看书,可并没有用心再看,任何响动,任何喧闹都能够将他吸引,影响了他的效率。其实人都是一样,一个人学的快,关键并不在于他有多少聪明,而是在于用了多少心神。同样是看书,管宁的境界能够让他在一个时辰掌握一篇章节的知识点,而华歆这种态度便是花上三个时辰,也比不上管宁的一个时辰有效。”

    “小婿最近学会了控制这种境界,能够自主的进入这种无我之境。我书,便能用所有的精力去读,我要练字,也能用所有的精力去练;便是写字,我也能以所有的精力来写,不受到任何的影响,效率自然是常人的数倍。其实这种感觉岳父大人应该有所体会,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在全神贯注的状态之下,不经意的进入无我之境,忘记了一切,忘记了时间,等回神后,才会发现已经过了好几个时辰了。人处在这种境界下,做什么都特别的有效率。”

    李世民也有过这种感觉,但杜荷的这控制说却是他无法想象的,沉默好一会儿,才道:“估计当年的王右军也达这个境界了吧,如此下去,贤婿能与王右军齐名也不一定。”

    杜荷嘿嘿一笑,并不答话,他还有些自知之明。这王右军即是王羲之,王羲之作为中国书法第一人,可不是随便能够相比的,至少现在的他杜荷远远不行。笔力入木三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又何其之难。即便宋朝的大文豪,苏轼也不敢以这四个字来标版自己的书法。

    李世民酷爱书法,王羲之正是他的偶像,每当说起王羲之,李世民都不以名字相称,而是恭敬的叫他王右军。

    李世民突然想起一事,眼中一亮,“对了,这说到这王羲之,朕听到一个传闻,不知是真是假。”他拳头一收一放,竟显得有些jī动:“朕得到一个消息,据说在江南会籍一代出现了王右军的真迹《兰亭集序》,这天下第一行书,朕窥望已久了,不知此生是否能够一见。三年前,你曾下过江南,不知可否听过这一事情?”

    杜荷记起了历史上李世民为了得到这天下第一行书,不惜以皇帝之尊派人行骗的典故,暗自一笑,随即道:“确实听过,小婿在过长江的时候在江船上听人说起过《兰亭集序》。相传这《兰亭集序》已经在战乱中丢失,但根据船客所说,真正的珍品正在王羲之的第七世孙智永和尚的手里。”

    李世民笑道:“不错不错,就是在这个智永手上,恪儿也得到了这则消息,朕已经让他派人向智永借了,只是至今没有得到消息。等《兰亭集序》到手,朕请你来一同欣赏,看看这天下第一行书是如何的入木三分。随便帮朕踏写一份,用来珍藏。”

    他是王羲之的头号粉丝,即位以后就开始收集王羲之的墨宝,但却一直为没有得到《兰亭集序》这天下第一的行书而引以为憾,三个月前得到吴王李恪传来的消息,说《兰亭集序》并没有毁于战火,而在王羲之的第七世孙智永和尚的手中。登时心痒难耐,特地写了一封手谕,让李恪带给智永和尚,希望借《兰亭集序》一看,以偿心中遗憾。

    在手谕中,李世民绝口不提买卖一事,因为同为书法名家,他知道《兰亭集序》是无价之作,用价钱来衡量,那是玷污了“天下第一行书”这几个字。

    杜荷也爱书法,若能一阅这“天下第一行书”,那是再好也没有的事情,可这种宝贝岂是说借就借的。他依稀记得李世民得到《兰亭集序》是很多年前以后的事情了,那时候智永已经去世,他将《兰亭集序》传给了徒弟辩才。

    辩才视《兰亭集序》为命根子,怎么也不肯借李世民,藏起来假口说没有。李世民火了,派了监察御史萧翼去行骗。萧翼乔装成山东士子与辩才结交,两人下棋抚琴,谈天论地,评文述史,探讨书法,两人情投意合,皆觉相见恨晚。

    萧翼又花了多日与辩才魂熟,拿出了王羲之的真迹来给辩才观赏。辩才握有《兰亭集序》,自然不将萧翼的真迹看在眼底。傲慢得道:“真迹倒是真迹,可惜不是佳品。”

    萧翼jī他是吃不到葡萄就是葡萄酸。辩才头昏脑热,说出了《兰亭集序》在他手中。萧翼说:“数经战乱,《兰亭集序》早已毁于一旦,你手中一定是假的。”

    辩才气不过,将真迹从屋檐上拿了出来。

    萧翼趁着辩才离屋之后,偷走了《兰亭集序》,献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这货也是黑心的,派人骗了辩才的宝贝,还大模大样的将一道圣旨砸在了辩才的头上,说他犯了欺君之罪,本应加刑,因年迈获免,又故作姿态的赐他谷物三千石,强买了这天下第一行书。

    杜荷记起这段事件,脸上挂起了微笑:“岳父大人想借,但那智永和尚未必会借吧……这是无价之宝,可不是其他的什么东西……”

    李世民两眼一瞪,怒道:“他敢,朕是借,又不是强拿。”说着又有几分的心虚。审己度人,假若他是智永,这种宝贝,他也不会借的,顿了一顿道:“他若不借,惹朕火起,强行取来,看他能奈朕如何?”

    杜荷见李世民这幅模样,心知这本《兰亭集序》怕是难逃他手了。假若智永愿意借出,那以李世民好面子的作风,估计会还回去,他还不至于为了这天下第一的行书,失信天下。若是智永不借,只怕李世民真要强取豪夺了。

    智永并不了解李世民,他又岂会用肉包子打狗?不解的可能xìng,绝对大于前者,故而有此一猜。

    便在李世民、杜荷说起这《兰亭集序》的时候,长安城外两个和尚魂迹在商队中来到了赫赫有名的国都,长安城。

    “师傅……”一个中年和尚惊叹的望了着长安城一眼,“据说长安城的百姓恨极了僧人,我看,我们还是不要去了。”

    年长的僧人眯眼望着长安,笑道:“无妨,无妨,你我并非那些趋炎附势的伪僧人,城里的百姓是不会为难我们的。更何况,城中又多位书法名家……为师年事已高,再不尊崇祖训,恐怕没有那个机会了。”

    “大师……”声如出谷黄莺,远处一位佳人缓缓而来。

    ps:国庆节了,大伙国庆快乐!

    无弹窗,我们的地址()《大唐盗帅》仅代表作者盗帅二代的观点,如发现其内容有违国家法律相抵触的内容,请作删除处理,的立场仅致力于提供健康绿色的阅读平台。【】,谢谢大家!
首页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 下一页 末页
扫码
作者盗帅二代所写的《大唐盗帅》为转载作品,大唐盗帅最新章节由网友发布,找书苑提供大唐盗帅全文阅读。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大唐盗帅最新章节,而找书苑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大唐盗帅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大唐盗帅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找书苑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大唐盗帅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邮件给管理员,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