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找书苑 > 军事历史小说 > 穿越明朝当暴君最新章节 > 穿越明朝当暴君全文阅读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466章 革职,夺吏部之权
穿越明朝当暴君全文阅读作者:枫渡清江加入书架
  第467章 革职,夺吏部之权
  袁可立看见吏部的题本后,眉头不由得一皱,问着内阁的中书舍人何瑞征:“徐阁老和毕阁老是何意见?”

  “两位阁老在私信里言,他们皆不懂军事,不知建州卫是否于守御上有用,故未敢善拟。”

  何瑞征回道。

  袁可立不由得在心里骂了一句“老滑头”,然后就带着题本来了朱由校这里。

  朱由校正在山海关上看海景。

  而且,此时李永芳正在停于此处海域的一艘战舰上被千刀万剐。

  因为朱由校觉得李永芳这种大汉奸,而且是主动背叛大明的第一个汉奸,其肉身已不配留在华夏的陆地上,而只配落入鲨鱼口中吃掉。

  朱由校现在正看着成群结队的鲨鱼在这艘战舰周围游弋。

  但这时候,袁可立来到他身边,且向他递上了吏部的题本,且说了其内容后,他的眼神顿时就冷了下来。

  “如果一地是否值得由朝廷直接统治,而当看其富庶与否、会不会损耗国力的话,那关外的领土干脆全弃守最好,甚至北方也只要河南、山东这些产量大省,如此漕粮都能省下来不少!”

  朱由校说着就看向袁可立:“但只要这些地方,守得住吗?自古关内膏腴之地,就不缺觊觎她的强盗!一味靠守住几处关隘,是守不住基业的,得时刻有主动进攻的能力乃至有主动进攻的态势,把边镇尽可能地往外移,才能保证更多的百姓免于战火!”

  “把吏部尚书毕景荣革职,并驳回吏部所奏。”

  接着,朱由校就直接回了一句。

  袁可立没有替崔景荣求情,而是只回了一句:“是!”且问道:“那吏部尚书由谁接任?”

  “吏部左侍郎孙承宗接替就是。”

  朱由校回道。

  十余日后,吏部就收到了朱由校的谕旨。

  吏部尚书崔景荣被直接革职。

  孙承宗正式接替崔景荣担任吏部尚书。

  崔景荣对此并不感到意外,只向孙承宗与王永光说道:“老夫早已料到此结果,二公不必劝慰。”

  王永光则故作不解地问道:“既如此,崔公当时又何必如此。”

  崔景荣也没说都是孙承宗撺掇的自己,而是叹气回道:“只要天下民意能上达天听,没了乌纱帽又如何。”

  “崔公真是爱民如子!”

  王永光回了一句。

  “告辞!”

  崔景荣拱手而去。

  孙承宗和王永光与其他吏部官员皆拱手送别了崔景荣。

  孙承宗回头看了一眼属于吏部尚书的正堂,然后就径直走了过去。

  此时的他不禁万分感叹,因为皇帝更喜文武双全、敢做事的大臣,以至于他这种稳重不敢随便惹事的在仕途上慢了许多,如今才总算是熬到了吏部尚书。

  孙承宗接任吏部尚书后的吏部自然没敢再违拗圣意,老老实实地选派起流官来。

  而没多久,朱由校也回了京城。

  “为灭一虏寇而已,竟兴兵数十万,耗费钱粮无数,这样的帝王非是社稷之福也!”

  寓居京师的举人吴伟业看着因进城而络绎不绝的天子亲军,不由得对自己身边的同科好友赵进美说了起来。

  “所以,君权当有所限制,因为,任由这样的话,这天下之利只会更多流到杀人如麻的屠夫手里,而不能藏富于民。”

  赵进美说道。

  历史上的明末已经开始出现限制君权的思想。

  而朱由校在强征商税后,进一步刺激了商业型士绅,也就使得这类思想比历史上还要泛滥许多。

  这也算是无法避免的事。

  毕竟大明的商品经济已经高度发达。

  富贾巨商不但数量庞大,而且富有程度也是全球其他国家的富贾巨商不能比的。

  因为大明帝国的富庶程度就不是其他国家能比的。

  自然而然,这些富贾巨商在经济上拥有很多财富后,也会谋求政治上的权力。

  以前皇权弱势时,可以通过收买官员或者让自己的子弟成为官员来实现这一权力。

  但现在皇权强势,君主专制的更加明显,许多代表富贾巨商利益的士子也就更希望能限制一下君权。

  “限制君王之权,哪有那么容易,以如今那位的性子,是不会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

  吴伟业苦笑着回道。

  “是啊!以我看来,理想的制度就是,决策之权,当如以前一样,归于重臣廷议,以投豆(投票的意思)决议,而重臣则由天下人推之,帝王自当无为而治、从善如流即可!”

  赵进美回道。

  ……

  “熊爱卿心事已了,且加上年事已高,上本请求致仕还乡,朕自当允准,另,徐爱卿也上本言,年已老,疾病缠身,已不适应政事堂的繁琐事,有意想多活几年,潜行学问,朕也不能不准!毕爱卿又言,如今朝廷内外冗务激增,当添阁臣以及政事堂大臣,朕也得准予。”

  朱由校这里正一回到京城就说起关于一些重臣致仕以及选用的事来,且又说道:“而这里面就涉及到新的重臣任命和决策之事,朕知道,你们大多最能接受廷推,而不怎么接受帝王特简,觉得后者有失公允,甚至可能不明,在多数文臣士子们看来,朝臣们总是要比君王明智一点,但事实就是如此吗?”

  “朕遍览诸先帝实录发现,以往廷推之大臣并非都能胜任廷推之职,所以,这重臣选用,当如何选用,还得有更合理的制度,朕不介意大臣荐举,毕竟朕虽是帝王,也不能尽知所有大臣才德如何,但朕可不认为让京中官员们廷推,就能廷推出良臣来。”

  朱由校说着就又道:“朕意设立更合理的荐举与选用制度,廷推是可以廷推,但荐举之权不再由吏部专有,四品以上京官皆可荐举一名自己理想中的阁臣人选,再廷推之,把荐举的范围扩大,廷推的选择面也扩大,这样也就不愁良臣被埋没。”

  首辅袁可立听后顿时就明白皇帝陛下这是要削吏部之权的意思,毕竟以往荐举都是吏部尚书的事,现在倒好,大家都可以荐举,这无疑让吏部尚书的权力缩水。

  “不只是阁臣,以后所有官员,无论品级高低,皆可随时向朕荐举,朕需用时,便令你们推之。”

  朱由校继续说道。

  袁可立听后更加惊讶地暗自心道:“这不仅仅是削吏部尚书之权,连带着吏部文选司的权力也削了,等于削弱了整个吏部的选官之权!”

  (本章完)
第467章 帝王多不德,朝臣无大恶?
穿越明朝当暴君全文阅读作者:枫渡清江加入书架
  第468章 帝王多不德,朝臣无大恶?
  朱由校的确是有意削弱吏部之权。

  虽然朱由校承认,他作为皇帝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去统治这个帝国。

  毕竟他不是朱元璋,做不到每天为自己的统治而工作十多个小时。

  他更想有更多的悠闲时间。

  所以,这注定他他的皇权要被分成很多份,然后由一些人代理,以维护这个帝国的统治。

  但朱由校可不想让荐举官员的权力就真的只掌握在吏部的手里。

  那样吏部的文官就会把持整个帝国官员铨叙大权,如此一来,既利于卖官鬻爵,也利于搞党争,排除异己。

  为此,朱由校也就想把荐举权多授予一些朝臣。

  这样就算朝臣们都利用荐举权卖官鬻爵,那也会导致卖家多,官价也不会被抬太高,这样买到官的人也不会为了捞回本,而把百姓逼得太狠。

  同时这也能让文官集团内部更加分裂,大家都有荐举他人的权力,自然谁也不服谁。

  与朱元璋建国之初,为抑制地方豪强做大,而要求里甲长与粮长轮流由富户担任一样。

  以前的基层是一家独大,一地方豪强垄断乡里所有权力。

  但朱元璋这么一改,就有“皇帝轮流当,明年到我家”的意思,使地方豪强之间谁也不服谁,而处于分裂状态,更利于帝国统治。

  现在朱由校就是要这样做。

  既然让官员分享自己的皇权在所难免,那就多几个分享,这才皿煮嘛。

  “你就以此拟旨,宣召天下,今后每逢重臣出缺,便需四品以上京官荐举,然后再廷推,并以此为成例,不得由吏部专荐,后世若有违背者,则有使吏部专权而出现卖官鬻爵与独断专横之嫌,新的政事堂大臣、枢密院使和副使以及新的阁臣,着政事堂、枢密院、内阁,立即部议出所需的名额来,该增额的就增额,如今帝国疆域增加,内务事务也增加不少,多六七个辅臣阁臣乃至枢密军机大臣,也是很有必要的,一旦确立需要增补的名额,就着四品以上京官荐举,然后廷推,廷推之制度,还得再议议,到时候再说,现在把人才荐举上来。”

  朱由校因此道。

  若不是如今通讯技术条件没跟上,他都打算让地方大员也参与官员荐举和廷推。

  而如今因为与地方联络常常需要数日乃至一两月的时间,所以,他只能让更多的京官参与荐举。

  袁可立自然遵了旨。

  对于是政事堂大臣兼枢密院副使兼内阁首辅的他而言,削弱吏部之权,是有利而无害的。

  只是对整个文官集团而言是有害无利的。

  所以,袁可立虽然不反对但也不支持,只做了听命行事的执行者。

  “陛下不权归六部且不说,怎么反倒限制吏部之权,陛下是觉得公卿重臣们,那些老头子,权力还不够大吗?”

  吴伟业对于这样的圣旨感到很不满和失望。

  “怎么可能权归六部,权归六部依旧有悖于君王独治,还不如归于人人,当今天子,这是既不想把自己累死,也不想让有谁可以制衡他!”

  赵进美因此言道。

  “接下来选的政事堂辅政大臣与阁臣还有枢密院大臣,皆会由四品京官荐举会推,如此一来,这如何让我们士绅确定利于我们自己的贤臣一定被选上?!又如何能让被选上的大臣为我们整个士林说话,他们只会趋炎附势于君王!”

  吴伟业因此苦笑起来。

  孙承宗看见这样的旨意后倒是很快就明白了皇帝为何特简他代替崔景荣为吏部尚书,而不是通过廷推选吏部尚书,摆明就是了为着这一天。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时,陛下为了更顺利的削弱吏部之权,而故意在下此旨之前,特简自己为吏部尚书,如果自己想做阁臣,就识趣的接受这样的旨意安排,由别人荐举上去,如果不想,那仕途就只能止步于吏部尚书!到底是陛下!”

  孙承宗因此笑了笑,心里这样想道。

  作为官场上比较会做人的他论名望没人能比,至少比徐光启好得多,所以,孙承宗不愁没人荐举,他只愁皇帝愿不愿用他。

  “启禀陛下,四品以上京官,所荐举的政事堂辅政大臣、枢密院大臣以及内阁阁臣名单已全部统计完毕,有荐举孙承宗为政事堂辅政大臣的,也有荐举朱燮元为枢密使的。”

  这一天,袁可立向正在练书法的朱由校禀报道。

  朱由校则头也没抬一下,就说道:“不必给朕看了,直接召集九卿重臣们廷推,所有被荐举上来的都是候选人,然后廷推出需增补的名额的三倍之数来,然后由朕亲自面议,若真有才,自会当场简用!”

  “遵旨!”

  袁可立回了一句。

  “自国朝定鼎以来,帝王多不德,朝臣无大恶,是故,国祚能享二百余年而未衰,所谓乱朝纲者,多为内宦妇寺,饶是奸臣严嵩,也非大奸大恶,实则不过乃世庙宠臣耳,可见,我等士大夫方是社稷长治久安之良医,但陛下怎么就对文官防备很深,削吏部之权且不言,如今廷推直接推需增补名额的三倍之数,还得陛下亲自面议后才会任命,这样一来,根本谁也不能确切保证谁能被选上!”

  王永光在知道廷推之事后就对孙承宗说起此事来。

  孙承宗则笑道:“陛下没有防备文官吧,反而愿意相信更多的文官,不然也不会把荐举之权由专放于吏部改为放于众臣荐举。”

  “虽说如此,以后朝臣想做一件事无疑更难,毕竟难以成势。”

  王永光回道。

  “成势未必能成事!”

  孙承宗继续回道。

  王永光见孙承宗不上道,大为扫兴,便没再和孙承宗说话。

  孙承宗则转身回家就写了一道密本呈递到了御前。

  廷推结束后,孙承宗、王永光、李标、刘鸿训、杨维垣、朱燮元等被推了上来。

  朱由校因此面议起这些人来。

  而这些人一到勤政殿,朱由校就先问着王永光:“吏部左侍郎王永光王爱卿,朕听闻,你在私下里说本朝帝王多不德,朝臣无大恶,而祸乱朝纲者多为阉宦妇寺,所以国祚到如今还不败,所以,以你之言,大明到现在还能未亡,皆是列位臣工之功?”

  王永光听后看了孙承宗一眼,吓得满头是汗,立即就匍匐在地:“陛下恕罪!臣,臣……”

  (本章完)
第468章 文臣被皇帝吓的不轻,明末3大害
穿越明朝当暴君全文阅读作者:枫渡清江加入书架

朱由校其实就想吓唬吓唬王永光,倒也没有想大搞文字狱的意思,所以便笑了笑说道:“起来坐好!朕不过问问爱卿而已,爱卿何必如此。”

“谢陛下!”

王永光只得坐好,并在心里暗想:“以后绝不再随便跟一些看上去很忠厚的人说体己话,陛下明显在我们文臣里也有眼线!”

“姑且,朕认为你们这些朝臣皆非大奸大恶者,从小读圣贤书,学的是经世济民之道,为的是天下百姓,国家由你们来治理,才可使天下大治,所以,朕相信你们可以替朕分担国事,但朝臣很多,就算无大奸大恶,也得有个品性优劣之别,能力高低之分。”

“你们是被选出来在品性和能为上,皆得到京城四品以上文武官员认可的,朕现在就问问,你们若为政事堂、内阁、枢密院这三地方的大臣,会如何做事,当进谏君王哪些实务?”

朱由校说后便问道。

众臣皆没敢随意发言。

主要是他们觉得眼前这位陛下的脉实在是难摸,没法知道皇帝陛下到底是什么意思。

明明在暗中监视自己这些大臣,又不因言降罪,还堂而皇之的讨论起大臣的私下之言来,皇帝陛下到底知不知道此刻自己这些人被吓成了什么样?现在又要自己这些人谈会在升官后进谏君王哪些实务。

朱由校先看向了坐在最外面的李标:“李爱卿,你先说说,你不要告诉朕,你入仕以来,就是一直在浑浑噩噩地做官,而未思虑朝政之得失。”

李标只好先站了起来,且心道:“既然陛下的态度捉摸不透不琢磨了,先老老实实的把心里话说出来,反正罪不罪的,也不是自己能决定的,只求问心无愧。”

于是,李标便回道:“回陛下,臣若跻身中枢,当洁身自好,不结党营私,以臣愚见,人臣不可以党事君,人君亦不可以党疑臣。总当详核人品,辨别忠奸,然后举措得当。若堂上戈矛妄起,宫中横分畛域、恐非国家之福,当以和平为国家培元气。”

朱由校听后点首。

大明万历以来,党争就一直未中断过,就算他朱由校当政期间,就因为各类改革而使得朝臣间发生了更激烈的争斗,甚至好几次,他这个皇帝都亲自下了场站队拉偏架,不然,也扭转不了之前那糟糕的局面,毕竟按照大明原有的惯性,熊廷弼会因为党争被治罪,而辽东局势会因此恶化,才不会像现在这样那么容易的灭掉建奴。

不过,从实质上来说,党争是不可能避免的,因为实质上就是利益的争夺。

李标或许是不愿意言明实质而装傻,也或许是真没懂这里面的实质,所以,只言因大明如今越来越激烈的党争,而觉得自己作为中枢大臣当尽可能消弭党争的想法。

“照爱卿的意思,文武官员们是应该都团结一致,对付朕?”

朱由校没管李标怎么想,直接一针见血地问了这么一句。

李标听后也同王永光一样,脸色煞白:“陛下,臣,臣不是这个意思啊,臣的意思是,吾等皆当以诚事君,为君王了却天下事,而非为一己之私!请陛下明鉴!”

“朕相信爱卿所言不是假话,但也未免有假大空之嫌,这党争哪里会消弭,舌头尚有被牙齿咬着的时候,只能说尽量罢了,还是说些实际的。”

朱由校笑着回道。

实际的?

刚才不是实际的?

李标有些为难。

这个时代的士大夫所受的教育更多的是教他们如何修身养性,而不是政治理论。

所以,他们除非宦海沉浮已久,知民疾苦,而有一些革新除弊的想法外,大多数是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的。

尤其是,李标还是清流出身,从中进士以来,就一直在京城当官,而且在利益诉求的争取上也没那么大,所以也就没有参与历次争斗,如今皇帝让他说些实际的政治目标,他也就答不出来。

袁可立在一旁看得有些着急,为剿东虏而增加的数十万骄兵悍将,当不当裁减,官道还当增建多少里程,边镇当增建多少边墙,朝廷税赋当增加多少,耕地当增加多少,眼下漕运压力增加,是不是该开海运,这么多亟需处理的政务,怎么就不知道回答呢。

朱由校则因此看向了刘鸿训:“刘爱卿,你且说说。”

“回陛下,若论臣有何谋国之策,那臣就只想可以通过臣,彻底根绝胥吏、生员、乡绅之害,这里面首推胥吏!

盖因地方涉及百姓之庶务皆由胥吏把控,而朝廷政令也靠胥吏推行,有奸滑之胥吏甚至能控制官员,陛下虽设西厂、虽开医馆设医官、虽在各地设东厂反贪司,但到底未彻底根绝胥吏之害!”

刘鸿训见皇帝陛下要听实际的,便直接说出了心中的想法。

他虽也是翰林出身,但和李标不同的是,他不是只把目光聚焦在朝堂上,在泰昌年间,他还是翰林编修时,就在出使朝鲜回京的路上,收容难民同行,了解民情,大有为将来治国理政做准备的打算。

如今好不容易熬到可以在御前议政的机会,也就干脆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说下去!”

朱由校将堆在案前关于刘鸿训的履历寻了来,一边看着,一边颇为赞许点了点头。

历史上,明亡之后,一批汉人士大夫痛定思痛,如顾炎武便总结认为明朝的三大害是胥吏、生员、乡绅。

属于士子的顾炎武能说自己生员为三大害之一,甚至也说乡绅是三大害之一,明显在思想上是很有高度、很客观的。

而现在刘鸿训也主动提出这个,自然让朱由校不得不承认,果然读书人里也是有脑袋没被屁股左右的人。

“还有生员,陛下虽取消了生员优免条例,禁止生员结社,但到底未禁止生员议政,故而民间鼓噪舆论者依旧多为这些生员,大凡刁民作乱,必有生员从中鼓动,且随着天下读书者越来越多,生员之数也越来越庞大,这些人不甘受清贫且又心高气傲,并因爱发言论而大量拥簇,故而最易生事,当严加管束,不然,长此下去,必使舆论不利朝廷官府。”

“臣冒死直言,若只是污蔑陛下,陛下自可无视,也无大碍,但若是彻底否定我大明立国之正统,彻底否定人君之必要,则必因其使国朝根基不保。”

刘鸿训回道。

“乡绅呢?”

朱由校继续问道。

“他们乡里之主宰,胥吏与生员多借其势,对抗官府,也与其勾结牟取民利官利!”

刘鸿训回道。

《穿越明朝当暴君》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新书海阁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新书海阁小说网!

喜欢穿越明朝当暴君请大家收藏:()穿越明朝当暴君新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第469章 大明社会现状与文官的局限
穿越明朝当暴君全文阅读作者:枫渡清江加入书架
  第470章 大明社会现状与文官的局限

  “爱卿有何处置之策?”

  朱由校问道。

  刘鸿训颇为惭愧地说道:“臣愚昧,臣尚未有良策。”

  朱由校便道:“如果朕要通过你解决或改善这些问题,你可愿意,甚至因此付出卿之性命?”

  刘鸿训自思自己已年过花甲,在官场熬了快二十年不就是等到现在吗,命不命的已经不重要了,也就站出来道:“臣甘愿为社稷死。”

  “现在拟旨,授刘爱卿文渊阁大学士,入内阁,列于毕自严之后,另直入政事堂参预机要!”

  朱由校即刻吩咐道。

  “臣遵旨!”

  袁可立和刘鸿训回了一句。

  接下来,朱由校又开始面议了其他大臣,基本上倒满意,但真正十分满意的也不多。

  除刘鸿训外,就是朱燮元进入了政事堂,其余人等皆不过是增补阁臣和枢密院大臣,只分管内政或军事诸事,而不参与军机决策。

  朱由校已将负责军事的枢密院和负责内政的内阁的大臣们职责进行了进一步细分。

  譬如内阁中的阁臣们会分管某一类事,各部部堂有事只需向分管自己的阁臣商议汇报即可,而不必再直接面陈皇帝。

  皇帝没那么多空,去直接理会各个部里的政务。

  毕竟朱由校不是朱元璋,他可没那么爱工作。

  而且现在东虏大患已除,朱由校的危机感算是彻底消失,只要他这个皇帝不乱来,亡国的事已经和他无关系。

  再加上,他作为穿越者,没有那么强烈的家天下的思想。

  他没想为了自己的子孙万代的千秋之业而累死。

  何况,大明已经进入了蒸汽时代。

  所以,他现在松懈了不少,没有之前那么大的压力,也就想偷闲些,把管事的官员增多,这样自己就轻松点。

  当然,这不是说,朱由校就打算得过且过。

  他知道大明还有很多制度需要改革。

  也有许多不安分的外部势力需要镇压。

  因而,朱由校也没打算真的要过上退休生活。

  只是,他要更多的退居于幕后,将军权和财权和官员铨叙的权力握在手里,又把治理内政的权力寻租出去,让一批敢做事的官员继续替他在内政改革上冲锋陷阵。

  所以,朱由校先改了廷推的制度,让重臣的任用尽可能地符合他的意图。

  现在的大明内部,各类势力都有,特别复杂。

  王公贵族、乡绅显宦,自不必说。

  因朱由校是靠官办工商业增加大量国库和內帑收入的,也是靠鼓励支持工商业发展而解决大量流民问题的缘故。

  所以,现在的大明工人数量很庞大。

  而且受益于朱由校大搞社学教育,到如今的天启十年,有文化的工人子弟更是不少。

  另外,商人数量也比以前多不少。

  还有,常备军数量增加。

  羽林卫和勇卫军的官校数量就已达二十来万。

  锦衣卫数量也达到了十五万多。

  东厂也不必说,全国各地的东厂反贪司加上综合门市的人数,也已不下十万。

  还有负责征税的西厂。

  商税、关税比农业税征收要负责得多,所以,西厂的官校比锦衣卫和东厂的官校都多。

  接着,就是读书人,朱由校虽然即为之初,杀读书人如麻,但架不住他一而再而三的扩招,再加上读得起书的人越来越多,所以,这些年,读书人的数量没有因为朱由校的严刑峻法而减少,反而还大幅度增加。

  不少读书人依旧一边通过各种方式表达着对如今朝廷的不满,一边依旧趋之若鹜地参加科考,老老实实地做八股文,然后成为有功名的士子。

  毕竟,就算朱由校再怎么用各种方式,如锦衣卫、东厂、亲信官员密报、都察院御史监视所有官员,还严禁贪污,严禁吃拿卡要,但当官依旧是有不少特权的,自然也就依然有很多人想当官。

  工人、商人、军人、读书人,还有一直大量存在的农民和地主。

  这些不同阶层的人各有各的利益诉求。

  而且所处的背景也各不相同。

  因此,思想也不一样。

  有因此想要限制君权、限制官府权力,想让被官营控制的产业利益让于民间的。

  有依旧想让朝廷宽刑甚至刑不上大夫的。

  有还是想让朝廷轻徭薄赋的。

  也有想朝廷继续开疆拓土的。

  更有想朝廷把欠薪的雇主大卸八块的。

  对于袁可立、毕自严和新入政事堂的刘鸿训等大臣们而言,把现在的大明治理好还是很难的。

  “毕阁老,织造局奏报,织造局经营已比去年少盈利三成,盖因纺纱机与织布机制造技艺被民间织造大户通过各种方式得到,且加以改进,后又因更高的俸银挖走织造局成熟工人,使得织造局利润大减,故织造局请旨,严格管束织造局工人自由选择雇主之事,以在下之见,工人自由选择雇主,是得多加干预,不然影响的是朝廷国帑,故在下票拟的是,今后织造局工人除非被解雇,而不得再换雇主,若无故不去织造局工作,便以玩忽职守罪,令有司拘押,轻则处以杖六十,重则处以流放,您看?”

  协同毕自严处理经济类政务的新晋大学士李国普此时向毕自严汇报着这样一件事来。

  毕自严虽说曾经主动建言安置流民,避免其生事,但也不是说,他真的在思想上先进到真的把无产者的利益放在心上的地步。

  他更关系的是大明朝廷的利益。

  所以,毕自严点头说道:“真是人心不足!织造局的俸银不够高吗,这些工人还朝情慕楚!就这样拟,准织造局所奏题本,织造局雇工不得申请解雇,也不得无故不回织造局工作,一旦违背,当令有司处置!”

  虽说票拟不是圣旨,但因中枢政务繁多,很多时候,票拟最终就会成为圣旨。

  毕自严现在又是朝廷管钱粮经济方面的权威,深得皇帝朱由校和首辅袁可立的信任。

  所以,毕自严的看法最终也就成了圣旨。

  不过,朱由校还是会抽空翻一翻这些因不涉及军国大事,而被他忽略的旨意。

  这一天,朱由校就在闲暇之余,就恰巧翻到了这道存档以备皇帝抽查的谕旨。

  朱由校看了后,不由得道:“好家伙,一点契约精神都没有!遇到这种问题,居然首先想到的是欺压雇工,而不是改良自己,我大明朝廷果然还不是为雇工们做主的朝廷!官员们就算再忠心有为,也不是真正以民为天的。”

  朱由校因此敲了一下铜磬。

  不多时,王承恩走了进来:“皇爷有何吩咐?”

  “传毕辅臣来见朕!”

   这里这样写不是黑毕自严,而是他作为朝臣,说到底也是统治阶层的一员,且在织造局有股份,所以决定他不可能思想觉悟高到为织造局工人说话的地步,他觉得给织造局的工人的工资够高了,就不应该再背叛,他看到的是织造局工人对织造局不忠,和后世的许多人不一样,毕竟老板和员工想的不一样

    
   
  (本章完)
第470章 工人暴乱,亟需新思想的文官
穿越明朝当暴君全文阅读作者:枫渡清江加入书架
  第471章 工人暴乱,亟需新思想的文官

  “陛下容禀!得蒙陛下隆恩,织造局雇工之俸银已不低,然这些雇工犹不足厌,不知感念皇恩,只因私家织户以高薪相聘,便叛织造局而去,这实在是可恶!既不利正人心,也不利国帑增益,故臣认为当立律令管束之!”

  毕自严在朱由校问他为何这样票拟后,他便有底气地回答起来。

  作为一个自问忠心于朝廷和皇帝,对天下百姓怀有同情心的文臣,他真没觉得自己处理的这一件小小的政事又值得被皇帝亲自召见并责问的意义。

  朱由校则在这时候说道:“但雇工是织造局聘用的,而不是织造局的官吏,更不是奴隶!你以律令的方式禁止他们离开织造局,是在把他们当成了是织造局的官吏,甚至是奴隶来处理,卿可明白?另外,雇工和织造局是签的工契,而非卖身契,他们离开织造局不算背叛织造局,最多是违背契约,最多按照契约所规定的处理,这种事,朝廷一旦以政令插手,只会使朕失威信于天下,立即改下一道旨意!”

  “陛下,对民众轻视皇恩的行为而不加以惩戒,才会使皇威有损!”

  毕自严回道。

  “你觉得下这么一道旨意,百姓们就感念皇恩?”

  “错!他们会开始恨朕,恨朝廷!人天生趋利避害,容易忘恩,但绝不容易忘掉仇恨,别看朕对他们之前降了不少恩德,但只要这次朕这么一做,他们就会直接忘了朕以为给他们的恩德,而骂朕昏聩,不是个好皇上,你信不信?”

  “从本质上说,我们是不事生产的,是靠他们养活的,是强走他们所生产东西的强盗,你把他们给惹急了,他们不干活怎么办,到时候我们损失更大!
  再说,你不让他们离开织造局,就算他们不得不忍,那你还指望织造局能再招到人吗?小民虽然好欺压,但一遇问题就欺压小民绝不是良策,就好比,你种庄稼,一旦收成不好就打牛一顿一样,收成不好,不是牛不卖力,要么是你自己的问题,要么是天的问题,把牛打死了,谁干活?”

  朱由校说着就问了起来。

  毕自严听后恍然大悟:“臣明白了!为政者,当不能苛责于民,不能与小民一般见识,而指望他们有教养,知礼仪,感恩德,甚至当对民众宽仁!而不能指望民众感念恩德,是我们需要民,而民需要我们,陛下如天之仁,臣不能及。”

  “话也不能这么说,我们并没有对他们有恩,从一开始,就只是交换,他们用他们的劳动来交换我们手里的金银,虽然在这之前,他们食不果腹、是哀哀饿殍,但并不意味着,我们雇佣了他们才让他们活下来,他们其实有其他方式可以活下来,比如推翻朕的江山,或者抄了你毕大老爷的家!”

  “下次遇到这种事,不可去苛责民众,而当仔细思索,真正的解决问题之道,不然,就会给一些别有用心者以可乘之机,你毕爱卿尚会偏听偏信织造局之言,何况普通百姓,他们一旦被人蛊惑起来,产生更大的动乱,到时候损害的就是国家的凝聚力。”

  朱由校说着就吩咐道。

  “臣谨记,臣这就重新拟旨。”

  毕自严回了一句。

  他不得不承认皇帝陛下比自己似乎更了解庶民,而说出的话,总是令自己醍醐灌顶。

  朱由校不得不承认让农耕社会里接受教育的官员处理工业社会的事,还是很令人头疼。

  培养官员的教育体系得改。

  如果自己这个皇帝想过于偷闲的话,没准会因此搞得全天下事变迭起。

  “报!皇爷,枢密院传来急报,通州铁厂发生暴乱,铁厂雇工造反,现已攻陷通州城,阻断了漕运!巡抚毕自肃被杀!”

  王承恩这时候急忙跑了来,将一份急报递给了朱由校。

  “果然就有乱子了!”

  朱由校看了后不由得很是郁闷地道:“这是怎么搞的,通州铁厂是官营作坊,官营雇工素来俸银不低,怎么会造反,袁可立、徐光启、毕自严他们到底是怎么搞的!去传魏忠贤来!”

  没多久,魏忠贤来了朱由校这里。

  朱由校忙问着魏忠贤:“通州之乱,东厂可知道什么秘闻?”

  “回皇爷,据我们东厂的眼线说,铁厂主管郎中刘正宗拖欠俸银,在个别工匠的鼓动下,整个铁厂的工匠便罢工闹事,而刘正宗则以这些工匠们造反为由上报天津巡抚毕自肃,毕自肃便派兵镇压,但不知消息怎么就被铁厂的工匠们知道了,工匠们先占了通州城,杀了正在城中的毕自肃,反而刘正宗提前逃走了。”

  魏忠贤回道。

  “果然是朕的这些大臣们贪墨和处置不当导致的。”

  朱由校说着就道:“传四品以上文武官员来勤政殿,廷议此事!”

  “遵旨!”

  没多久,勤政殿内,便站满了着御赐蟒袍和猩红官袍的文武官员。

  朱由校也开始让他们议起通州之乱的事来。

  “陛下!京畿驻有精兵数十万,区区万人的暴乱,灭之不过旦夕间的事,臣愿请旨率兵平定通州之乱!”

  武将尤世禄禀报道。

  调进京的兵部左侍郎傅宗龙也道:“以臣之见,发兵平叛宜早不宜迟,毕竟事关漕运!”

  “这些反叛者被平定后,当严惩,不然不足以震慑天津通州一带数百万官营雇工。”

  大学士李国普则也持强硬态度。

  一时,大臣们,无论文武,不少都要求平叛。

  但这时候,已是户部右侍郎的华允诚说道:“天津、通州一带的雇工大部分是以前集中于京师的流民,当时,陛下令毕公与臣安置这些流民,使其成为雇工,臣负责具体安排,如今反叛朝廷,也非是不知恩德,只是被个别贪官恶吏欺压以及毕抚台处置不当所致,若贸然用兵,只会若雇工们更加失望,即便镇压成功,也会滋长贪官恶吏之气焰,故臣请陛下准臣挂帅,妥善处置此事,因为,臣最了解他们,能使他们重新归心于朝廷。”

  朱由校听后点头,心道:“到底是有这些实际经验的官员更知道如何处理此事。”

  于是,朱由校便道:“拟旨,着毕自严任枢密副使兼天津巡抚,着带近卫军卢象升部处置此事!”

  (本章完)
首页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 下一页 末页
扫码
作者枫渡清江所写的《穿越明朝当暴君》为转载作品,穿越明朝当暴君最新章节由网友发布,找书苑提供穿越明朝当暴君全文阅读。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穿越明朝当暴君最新章节,而找书苑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穿越明朝当暴君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穿越明朝当暴君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找书苑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穿越明朝当暴君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邮件给管理员,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