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找书苑 > 军事历史小说 > 穿越明朝当暴君最新章节 > 穿越明朝当暴君全文阅读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139章 要让朝廷丢脸(2合1)
穿越明朝当暴君全文阅读作者:枫渡清江加入书架
    “穿越明朝当暴君 新()”查找最新章节!
    士绅逋赋,税粮亏空,在大明是司空见惯的事。

    也非朱由校当皇帝后所独有。

    历史上,一些皇帝还会在文官们以爱民为由的一顿忽悠下蠲免逋赋。

    所以,士绅们也没把逋赋当成很严重的事。

    毕竟很多地方文官为了顾及士绅体面,也不会让衙役去催缴。

    而这一次,因为皇帝朱由校登基后对文官尤其是东林文官过于狠辣,所以,逋赋现象也就更加严重了些,甚至出现漕粮断运的情况。

    这些文官们本以为这也算是像皇帝亮亮肌肉,证明自己这些人的重要性。

    但是,这些文官都没想到皇帝陛下在漕粮断运后会玩这一招,直接以骄兵悍将组成西厂去南直隶收税。

    他们本以为皇帝会用很温柔的方式的,比如为了不逼反自己这些人适当妥协一下。

    毕竟这种方式就等于直接拔刀了,相当于是直接逼自己这些文官士绅造反。

    就好比彼此在斗牌。

    士绅们以为亮几张牌,皇帝也就服软了。

    因为虽然彼此有君臣之分,但大家都是统治者,没必要剑拔弩张,要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只有活不下去的庶民才会用这种你死我活的玩法,才会直接掀桌子。

    但士绅们没想到皇帝竟然真的是直接用掀桌子的玩法,仗着自己是皇帝有权,就直接动兵抢有钱的自己。

    相当于直接玩命,逼别人也不得不反。

    可真等朱由校这么做了,他们却也没敢造反。

    毕竟造反的风险太大,熟读史书的知道,造反成功率很低的,所以,谁敢玩命啊!

    又不是真的像庶民一样活不下去了。

    还不如老老实实的把逋赋交齐,依旧还能当官收地租过好日子,反正士绅特权还在。

    何况造反只怕还没出京城就被杀了,毕竟京城还是皇帝说了算的。

    所以,这些文官就干脆直接求饶了,只把对皇帝的恨藏在心里。

    ……

    “朕知道他们现在这么哀求朕都不是出于本意,他们心里肯定很恨朕,只是只能憋在心里!但朕就是要让他们恨朕又不能把朕怎么样!”

    朱由校在得知这些南直隶出身的文官在左顺门跪求后就冷笑起来,喃喃自语了几句,就又目光深邃地盯着宫墙外跪着的文官们说道:

    “敢断朕的漕运,朕就夺他们的权位!传旨给这些跪着的官员,西厂只收该收的税赋,不存在欺负士绅之说,只要士绅们好好缴税,他们就会秋毫无犯,让他们速速离开,如果想要挟朕,要挟朝廷废黜西厂,那就以抗旨为由,格杀勿论!”

    朱由校冷着脸说后就任由掸了掸落在衣袖上的初雪。

    “奴婢遵旨!”

    魏忠贤回了一句,就下了城楼,来到左顺门外,对着这些文官们高声喊了起来。

    申用懋等文官听话内心自然是极为愤怒的,也非常失望,他们皆抬头看向了宫墙上,他们知道皇帝肯定就躲在这宫墙上。

    而御史李应升更是先大声喊了起来:“常言道,圣明之朝,皆礼贤下士,故而我大明免士绅力役,以存其体面,而士绅亦自会遵循国法,缴纳粮赋,设西厂既是羞辱士绅,也是陛下不信任我等士绅,我士绅文臣自是上对不起君,中对不起父母,下不能令黎庶敬服,既如此,臣等唯有死之!”

    魏忠贤见李应升如此说,只得把手一挥。

    顿时,两队锦衣卫持着火把和绣春刀冲了出来。

    李应升见此瞪大了眼,然后拔腿就跑。

    其他文官也纷纷如鸟兽散。

    只有少数几个文官身后挨了一刀。

    朱由校见此嘴角微微一扬。

    ……

    “认错跪求没用,天子不肯撤设西厂!甚至还直接让锦衣卫持刀驱赶我们!”

    申用懋来到钱谦益等东林官员的秘密集会地后,颇为失望地说了起来。

    “难道就真的要坐视西厂征税,而我等士绅要被西厂那些丘八随意凌辱不成?!”

    周起元这时候激动地说了起来。

    “不然呢,难道诸公还要回乡组织乡勇进宫兵谏吗,还是联络藩王起兵另立天子?我们不是那些目不识丁的流寇!可以罔顾忠孝,背叛社稷!可以不惜一切,舍得一身剐!”

    钱谦益问了一句,然后又道:“我已经递奏疏辞官!如此朝廷是执意取利于士绅,将来立于朝堂上只能是同流合污,否则就是寸步难行!”

    “起兵逼宫有何不可!如今天子暴戾寡恩到如此地步,我士绅难得就要任其宰割吗!自古这等君王就当人人得而诛之!”

    刑部郎中满朝荐这是将桌子一拍,横眉怒目地说了起来,然后看向了东林诸官。

    但没一个人呼应他。

    即便是刚刚侥幸逃脱一死的李应升也没有说话。

    因为不是所有东林官员都敢向满朝荐这么激进,像这个在历史上准备带湖广兵进京对天启兵谏的激进官员一样。

    或者其他人不是不想造朱由校的反,但没人谁想当出头鸟,都是想在大局已定时跟风投一把。

    “满朝荐!你在说什么,你信不信,你只要敢这么做,老夫第一个不容你!”

    郑三俊甚至因此还激动地叱骂起了满朝荐,很是义正辞严,他是户部左侍郎,他还想更进一步做尚书,自然不想让谁知道他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有暧昧不清的态度。

    满朝荐因此只得坐了回来。

    “当今天子,我们不能按寻常天子来对付,起兵逼宫什么的威慑不了他,我们这位陛下意志极为坚定,甚至早已做好同归于尽的准备!

    你们应该也看出来了,当今天子的行为就没想过要什么名声,一开始就玩命,似乎在他眼里,大明只有二三十年的国运,大明马上就会亡一样,而他也就懒得做太平天子,调理阴阳,怀柔绥靖,而是干脆铁血治国、施严政、彰法纪!

    如今这清丈田亩、催缴赋税便是例子,听说还要行考成法!诸位想想,这样的天子,我们能威胁的了吗,陛下以刚硬治国,我们就只能以柔对方,所谓以柔克刚莫不如是,故以钱某之见,不如先忍之,以待他变。”

    钱谦益这时候说了起来,众东林官员皆听了进去。

    而钱谦益俨然成了这些东林官员的智囊或者说是军师,也就继续说了起来:“但自古王朝不可能国运恒昌,大明享国祚已有两百余年,天下已是积重难返,不是催缴我们士绅税赋就可以解决的,生民日繁,然田地未见增益,故而流民增多,大明大乱已不久矣,再加上宗室日繁,朝廷负担日益重矣。”

    “天子若真要如此刚硬下去,大刀阔斧的改革,那将来得罪的人只会更多,不会止于我江南士绅!到时候反对者自然也就愈多,那时候,我们的机会便到了,刚易折,陛下这个强硬君王早晚必折断之!”

    钱谦益说着把手往椅扶上一拍,咬起牙来。

    “没错,天子是在逆势而为,早晚必折!

    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我们士林一心,这次漕粮断运,之所以没有威胁到朝廷,更重要的还是我们士林人心不齐,比如山东巡抚王在晋,此人竟先备下三百万石粮草,解决了漕粮断运之急!现已经升为蓟辽总督!

    这些循吏眼里只有他个人功业,而不顾士林之尊严,名义上是为天下社稷天下太平,实则不过是禄蠹公仆,而无我士大夫清雅气节,奉行的是学得文武艺,货于帝王家,重实而轻德!”

    郑三俊附和着钱谦益的观点,并也阐述起了个人对王在晋的看法,然后说道:

    “所以,眼下的关键还是士林同心,让天下读书人明白,士农工商有贵贱之别,士子当以礼待之,而不能以严法苛之,士绅乃地方德化之标杆,岂能与庶民同论,而以律法约束?

    要让天下士大夫达成共识,朝廷用西厂征税且不对士民区别对待便是残虐士绅、有损圣朝之德,要让天下人人皆视礼贤下士为正道,只要读书者皆以尊我士大夫为顺天道之举,到时候就只需等待天变!”

    “下官明白了,钱公与少司农所言令下官醍醐灌顶!”

    满朝荐说了起来,就冷笑道:“到时候要么换了天子、要么换了朝廷时,新帝登基学的是礼贤下士之道,而其所用之官也学的是礼贤下士之道,则到时候依旧是众正盈朝之时!”

    “所以,钱某才决定辞官回乡,拜会董其昌、陈继儒、黄尊素、刘宗周等名士,另外再去无锡东林书院拜会叶茂才、顾玄成等东林君子,发展壮大我东林所提倡之正道!以使将来天下士林皆是我东林之人,而能在将来齐心协力、扬清去浊!”

    钱谦益笑着说了起来,他的意思是把东林党继续壮大,并等将来皇帝换了后或者朝廷换了后能让东林党掌得朝政大权。

    其他东林官员纷纷附和,也很支持钱谦益即将要去做的事。

    “这个钱谦益辞了官,朕已经批准,但你们东厂得把他严密监视起来,现在朝廷在南直隶严追逋赋、清丈田亩,势必会引起江南士绅的极大不满,而以他们的胆子,直接造反是不可能的,但不排除通过结社开讲坛等方式鼓噪舆论,兴风作浪,东厂必须要盯紧点,必要时候,朕会用你们东厂对其给予雷霆手段!”

    朱由校这里对魏忠贤吩咐了起来,并又对宣进宫的方世鸿道:“崇文寺这边也一样,得通过各种手段造势,让江南士绅不能拧成一股绳子,在舆论上要让天下人形成缴纳税赋是必行之事的意识,甚至要让世人觉得,缴纳税赋越积极越光荣!”

    “奴婢遵旨!”

    “臣也遵旨!”

    魏忠贤和方世鸿皆回了一句。

    而这时候,方世鸿则把董其昌的忏悔疏递了出来:“陛下!臣不敢辜负您的嘱托,在让南京崇文寺丞阮大铖对董其昌耐心辩白与宣教后,董其昌已经深刻认识到自己以前的错误,且非常悔恨,故而写了倡议天下士绅积极缴纳齐税赋的文告,以及写了一本忏悔疏,托崇文寺上呈天子,还请陛下您过目。”

    朱由校点点头,他自然知道董其昌肯定是在西厂和崇文寺的联合威胁下不得不忏悔的。

    但朱由校自然不会拆穿,只结果董其昌的忏悔疏看了起来。

    “罪臣董其昌认为缴齐税赋为践行圣人教义第一要事,凡士绅若不积极缴纳齐税赋,便枉为士人,便是叛君弃国!不忠不孝!当严惩不贷!头可断、血可流,唯独逋赋不可断!”

    朱由校看着这些内容笑了起来,且吩咐道:“很好,到底是翰林出身的董学士,这觉悟的确不错,崇文寺立即将其言论撰文发行于崇明报上,魏忠贤,传旨礼部,将董其昌这番言论以其书法原体刻碑,并在各府州县学宫以及两京国子监立一块,让天下读书人知道缴齐税赋为圣人教义第一要事,宣教天下士子!”

    “是!”

    魏忠贤和方世鸿再次回了一句。

    ……

    而也因此。

    董其昌的言论很快被朝野内外的文官士子所知道。

    “这董华亭怎么会写出这样悖逆圣人教义的言论来,轻徭薄赋才符合圣人之道,何时缴齐税赋才是了!重赋苛政本就该立即取缔才是!”

    “匪夷所思!匪夷所思!董华亭何时也这么没有节操,我士林气节何存啊!”

    “连董华亭都持着谬论,果然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

    一些这样的言论开始在文官士子之间出现。

    但也因为董其昌的服软,江南士绅皆因此越发的偃旗息鼓起来,在一言不合就破家收税的西厂面前彻底服了软,并开始自觉地来官衙查询自己有没有逋赋且积极主动缴纳了起来。

    尤其是在得知皇帝陛下把不补齐逋赋的士绅全部革除功名后。

    西厂的强悍战斗力加上江南士绅自带懦弱的阶级属性,所以,江南士绅们不敢再欠税。

    不过,江南士绅中许多自认为秉性刚硬的士大夫依旧用着别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朝廷在征税方面像对待庶民一样对待士绅的不满。

    以南京吏部尚书职在泰昌元年致仕的顾起元为例。

    他此时就因此怒道:“既然朝廷执意要强征逋赋,而对士绅刻薄,那老夫就亲自送税粮至京,去求见陛下,让天下人知道,让方从哲这些奸臣看看,朝廷的脸面还要不要!”

    “既然他们要让老夫缴税粮,那老夫就亲自送粮到京城去,不麻烦漕军,老夫倒要看看,朝廷羞不羞!让天下人看看,朝廷就是这么对待致仕老臣的!”

    曾任过工部尚书的致仕官员朱吾弼也这么说了起来。

    按照大明漕运制度,漕粮的确是可以由民众自己运到京城,但后来为来减轻民众负担,改革成了由运河沿岸官军运粮,只是民众需要承担一定运费而已。

    不过,如果民众要自己运粮到京也是可以的。

    所以,现在顾起元和朱吾弼这些致仕公卿之臣则因为南直隶追缴逋赋而选择亲自押税粮进京而不肯多花钱交给官军。

    而这些致仕高官的目的自然也很简单,就是觉得这样做可以让朝廷丢脸,也算是意气用事。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141章 要让朝廷丢脸(二合一))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穿越明朝当暴君》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第140章 新的考成与养廉法
穿越明朝当暴君全文阅读作者:枫渡清江加入书架
    “穿越明朝当暴君 新()”查找最新章节!
    “陛下,这些老臣哪一个不是三朝元老,哪一个不是公卿重臣啊,可他们如今因为这西厂催逼赋税而不得不亲自押粮进京,如同苦力一般,这丢的是朝廷的脸面啊!天下人只怕还真以为我大明不体恤老臣啊!如此下去,会令人寒心啊!陛下!臣不得不如实报之,请陛下明鉴。”

    礼部尚书孙如游这时候就对朱由校声泪俱下地控诉起来。

    而朱由校听后只冷冷一笑:“怎么,还想摆老臣的架子来威胁朕?军民运粮统一交由漕军运之,已是成例,他们要亲自运粮进京也可以!朕会让仓场侍郎收了他们的税粮,但是朕也会下旨治他们违背朝廷政令之罪,如同抗旨!让他们运!任何人都别想阻挠朝廷新政!”

    “是!臣请旨告退!”

    孙如游有些失望地回了一句,他收到顾起元等人的来信就急着来见皇上,本来是想让皇上在乎一下老臣们的感受的,在催缴税粮上对大官绅再优免一些,以避免大官绅跟庶民一样服役,他没想到皇帝陛下为了新政竟然丝毫不肯让步,会连致仕老臣也不再礼待。

    朱由校点首,他知道孙如游的心思是想让自己给这些致仕老臣更多优免特权。

    但朱由校可不愿意。

    在他看来,这些致仕的公卿老臣都是不差钱的,想不运粮进京,是完全可以交钱代替徭役,而不是让朝廷通过优免其税粮的方式来保存其体面。

    在朱由校看来,要想体面得自己花钱买,而不是朝廷主动给。

    孙如游便离开了政事堂。

    朱由校则瞅了他背影一眼,对方从哲说道:“南直隶现在催缴逋赋与清丈田亩进行的如火如荼,朝堂上中央也不能闲着,考成法得尽快施行,不能让这些官员太闲着太不知道自己的职责所系,一个朝廷二品大员、大宗师、竟然急着求见朕是为了几个致仕老臣的私信而来,这是部里的事务都做好了,还是礼部本就太闲,本就不需要设立?!所有官员,其俸禄增减、升迁贬黜都得跟政绩挂钩!资历名望什么的,虚的很。”

    “请问陛下,这政绩具体怎么算,如今税粮由西厂催缴,地方官员不用再承担督粮之责,只有安民之任,故请陛下明示。”

    方从哲回问了一句。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而民就是水,社稷就是这舟,唐太宗常以此话告诫众臣,安民安得好也是政绩,地方上的官员要是能让老百姓的日子好过,就是对社稷安宁有贡献,而且这种比以前主要根据税粮征收情况来考核官员好,从而避免官员为完成税粮而盘剥于民;

    另外,这安民的政绩还得量化,不能凭其在当地所谓的官声名望来确定,老百姓们为一日三餐尚奔波忙碌不停,哪里知道哪个官好,即便真知道,我们也听不到真实的民望,毕竟大多数百姓是不识字不知道怎么说话也不懂官员离开要送伞来代表难舍之情的;

    所以,朝廷考核得有具体的标准,如垦荒多少,如增加粮食产量多少,如开通水渠多少,如家财在一千两一万两以上的大户增加多少!”

    朱由校说着就又道:“这样一来,官员之职责不但未减,反而增加了不少,肯定会更累,尤其是州府县的官员,他们直接负责百姓接触,俸禄又是最微薄,现在朕又禁绝贪污,他们肯定会更不愿意做这种和百姓直接打交道的官,这就需要给他们提高俸禄待遇,让他们觉得累是值得的。”

    “陛下圣明!州府县衙官吏太少,而可如今生民日繁,事物冗多,州府县官要想管好地方就需要更多的属员,所以,许多官员的俸禄还得雇佣更多的师爷差役之类,这就导致州府县这些地方官即便想好好做事想做清官也不得不收钱来养幕僚属吏,可朝臣俸禄之标准是太祖就制定好了的,只怕不好擅改。”

    方从哲说了起来。

    “俸禄可以不改,但奖掖之金可以增减,在实行考成法的同时,你让吏部按照朕的意思制定一则官吏赏银条例,主要分为养廉、致仕荣养、考成赏三个部分:

    养廉是为养清廉所用,避免一些有权但穷的官员避免为五斗米而堕落;

    致仕荣养则是给官员一个致仕年限,不用担心一辈子为朝廷累死累活,以及被后生辈忌恨说这个老东西还恋栈权位,到年限后可以主动请辞,并按例由朝廷发荣养银几年;

    考成赏则是对优秀官员进行厚赏,让天下官员知道给豪绅办好事可以收钱,给朕给百姓办好事也能收钱,但两者区别可就不一样。”

    朱由校说了起来。

    方从哲听后有些激动起来,心想陛下也不是不把自己官员不当人啊,便道:

    “陛下考虑得周全,臣认为养廉之银不可多,这样既是避免朝廷一时钱粮开支增加过大,也是避免官员变得更加奢靡甚至会比以前贪得更凶,因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而不如把主要奖掖之金放在致仕后,让官员有一个自己致仕后就能过上安稳富足生活的念想;

    这样的话,他们哪怕在任时有些生活局促,但也会愿意不辞辛劳而为朝廷为百姓做事的,等其致仕后,再给其厚赏,这样,他们到时候已经老了,既无沉迷声色之力,也嚼不动山珍海味,也就不能再奢靡,即便无所顾忌,也只会增加疾患,正好将荣养之银用于替大明培养医士,使医者为有丰厚诊金而改进医治之术!”

    朱由校很是赞同的点了点头,笑了起来:“元辅到底是老成谋国啊,提高官员待遇当更加注重于提高官员致仕后的待遇,此策甚为高明!就这样做,另外,把致仕后的厚赏也不用一次性发放,依旧是按年发放,这样也避免他自己不能挥霍,他子孙拿去挥霍,同时也是可以通过致仕后的赏银控制这些致仕老臣,谁不老实,就卡他的荣养银!”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142章 新的考成与养廉法)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穿越明朝当暴君》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第141章 粮业局与考成必须严格
穿越明朝当暴君全文阅读作者:枫渡清江加入书架
    “穿越明朝当暴君 新()”查找最新章节!
    接着,朱由校又说道:“考成赏,分成两种方式,年终小考赏少些,赏双俸或三俸乃至四俸,而京察与大计之考,对于优秀者,则赏多些,以造典型,但不能多,一省之十来名足矣,可列地方志;

    但大赏也不是要一次性给太多银子粮食,使其奢靡,主要是提高其待遇,如朝廷替其恩养幕僚若干、恩养医士若干、恩养车轿夫若干、恩养仆人乃至小妾若干、为其拨官银建宅邸当何等规模等等,乃至对其封妻荫子,也不能让本人骤富!”

    “陛下所言甚是!只是这样一来,朝廷钱粮支出会增加不少。”

    方从哲回了一句。

    “这是朝廷必须承担的,不然他们就得用各种明里暗里的方式找百姓要!”

    朱由校说了一句,他知道大明朝廷要想让吏治清明就必须得承担更多的责任,要想让朝廷更加中央集权,就得承担更多的功能。

    大明朝廷以前是“小朝廷”,税赋征的少,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不够多。

    按照朱由校的想法,大明以后得是“大朝廷”,税赋征得多,承担的社会责任与功能也得增加。

    因为在朱由校看来,大明现在这种“小朝廷”模式,导致士绅们太“自由”了,一个个没有扮演自己应该扮演的社会角色,如替朝廷治理好地方安抚好民众这些。

    反而导致流民越来越多,士绅们也一个个越来越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基础建设也搞得很差,水患旱灾频繁增加和水利等基础建设没有整好就有关系,可大明还是个农业帝国,水利等基础建设做不好,是会影响整个帝国的发展的。

    所以,朱由校才说这是朝廷必须承担的。

    因为这些地方官员必须得由朝廷通过各种福利待遇制度控制住,而不能被士绅富贾通过钱财美色控制住。

    “是!”

    方从哲问了一句。

    “另外,以后俸禄和赏银不再发粮食,全部折银,你着礼部制定一个请太祖神像的仪式,然后着令宝泉局铸造一批有太祖神像的银币;

    这些银币则作为发俸给官员的俸银与赏银,在银币上镌刻太祖神像是为了让官员们在得到银币上牢记太祖遗训,也是为了借太祖神威护我大明钱法,保证银币交易之公正,到时候传召于天下;

    这些由太祖神像的银币为大明朝廷专发之银币,银币上有太祖神像和具体斤两,这样为的是以太祖之威保证这银币之斤两准确,从而便于市面交易,而不用在交易时带剪刀剪银子称量;

    谁要是敢私铸大明银币,就是私刻太祖,是对太祖不敬,一经查明查没所有私铸银币,斩立决!

    包括烧了重铸为银器甚至做成缺斤短两的假银币,也是对太祖大不敬,一经查明,查没所有银器与假银币,斩立决!

    还有士民可以借太祖之威将银币用于交易储存,但有义务且必须妥善保管,谁要是损毁或弄得太脏也是对太祖不敬!按轻重处以服役三年以上到斩立决的刑罚。”

    据朱由校所知,大明一直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货币制度,使得大明现在的金融完全不被朝廷所控制。

    然而,大明现在因为大量白银流入而已经在民间进入了以银子作为主要货币交易的时代。

    所以,朱由校早就想通过慢慢建立起大明货币制度的方式进而让大明朝廷可以控制大明的经济,进而可以使大明更加富足。

    现在请太祖神像铸造银币就是朱由校想搞官方货币的一个开始。

    朱由校没有一开始就搞纸币,因为宝钞的滥发使得名将对官方纸币失去了信任。

    所以,朱由校只能一开始从铸造银制货币开始,且从给官员发放俸禄与赏银开始。

    朱由校没有直接在税收上为建立官方货币做准备。

    即通过税收只收银而不收粮的方式。

    因为朱由校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税收只收银子的话,许多自给自足没有多少商品交易活动的自耕农手里只有粮食而没有银子,让其只交银子反而使其为了缴纳税银而不得不拿粮食去跟豪绅大户换银子,而豪绅大户则趁机压低粮价进而剥削农民。

    尤其是北方的自耕农。

    所以,朱由校只先在支出方面尽量用银子支出,但在朝廷进项方面还是采取收粮亦收银的灵活方式。

    “陛下,全部折银发放的话,官员及其家人便不得不去市面上购粮,这样只怕会导致市面上银价不稳,而粮价就会再次增加,而不利于庶民生计。”

    方从哲承认皇帝这样做很高明,发银子的确比发粮食好,毕竟大明现在是不缺银子缺粮食,但他还是不得不提醒起朱由校来。

    “眼下西厂在南直隶催缴逋赋大为有效,接下来即便催缴齐的粮食先运于地方补足地方官仓,也还是会剩余不少运送进京,而到时候肯定会导致京城粮食出现大增,正好增加市面的银子数量以保住粮价避免伤农;

    但粮价得控制在朝廷手里,所以朝廷得设立一个粮业局,由粮业局在各地设立官方粮铺,进而向官员士民售卖官粮,从而避免新粮在官仓里来不及处理而变陈粮,乃至陈粮到最后发霉,以及因鼠患与火灾人为贪墨等事造成粮食在储存中过度损耗。”

    朱由校说了起来。

    方从哲听明白了朱由校的意思,知道皇帝是想通过卖粮把发给官员们的银币再收回来,同时又把粮食这种事关天下生计的重要物资给控制在朝廷手里,也就回道:“陛下圣明!臣遵旨!”

    “朕给足官吏们赏银,但接下来他们可不能再懒怠,考成必须严格!所有人也不能闲着!先从中央朝廷严格起来,每天的政务必须要完成多少,完不成的必须有个计划,超出计划日期未能完成必须严惩!而完成则才计入政绩按照完成效果准备奖赏!”

    “六部和都察院考成地方官员各类政务,而六科考成六部和都察院,内阁考成六科,政事堂考成内阁,朕亲自考成政事堂!”

    朱由校吩咐了起来。

    “臣遵旨!”

    方从哲立即回了一句。

    于是,在南直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清丈田亩和催缴税赋时,在大明中央朝廷也轰轰烈烈地开始了他的吏治改革。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143章 粮业局与考成必须严格)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穿越明朝当暴君》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第142章 斥责李汝华
穿越明朝当暴君全文阅读作者:枫渡清江加入书架
    “穿越明朝当暴君 新()”查找最新章节!
    因为这吏治改革,方从哲遵照朱由校的旨意,召集内阁大学士与大九卿们在乾清宫平台举行了一次廷议。

    所谓大九卿就是六部尚书以及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这三个衙门的正堂官。

    朱由校则在内书房听着这些大学士和九卿官们廷议的内容,并做出具体决策。

    而在方从哲提出朝廷要实行考成法和官吏奖掖制度后,大学士和九卿官们并不感到意外。

    因为他们已经根据皇帝朱由校往日的行为再加上之前方从哲的提醒而意识到当今陛下是一个锐意革新的君王。

    “此政就该早些实行,不然吏治再这么败坏下去,不利于皇朝之长治久安!”

    次辅韩爌先表了态。

    他知道这考成法与官吏奖掖制度是皇帝的意思,而皇帝又在幕后,他自然不会提出不同意见,而且还抢在最前面表态。

    “考成法一旦实施,则百官难以再像以前一样,把心思只放在吟诗下棋与谈心性与论五经乃至投机钻营上,而不得不去案牍之间寻找升官之道!这是利国利民之善政。”

    吏部尚书李汝华也表了态,他已经被崇文寺的文官士子们黑了一道,被斥责为开启大明两百年来第一条苛政的奸臣,所以,爱惜羽毛的李汝华现在不敢再只把屁股坐在官绅这边,再加上他也知道了皇帝的心思,所以就也没有反对。

    其他大学士和九卿大臣也一样,都识趣地没有表示反对。

    即便是礼部尚书孙如游也识趣地没有表示反对。

    也因此,考成法和奖掖制度便正式开始被推行。

    从万历中叶以来就懒散惯了的大明朝廷官员开始不得不在这个天启元年的冬季即将被逼着振作起来。

    这意味着张居正时代会重新到来。

    对很多官员而言,张居正时代简直是一场噩梦。

    因为那个时代的官员就像是被戴上紧箍咒的孙悟空一样,每天都不得不为各种政务劳累奔波。

    虽然现在大明主政的官员很多都没有经历过张居正时代,但也从自己父辈那里听闻过考成法的厉害。

    所以,当考成法正式公布后,对于许多官员而言,简直就如一道晴天霹雳炸响在他们的耳畔。

    尽管考成法附带的奖掖制度所规定的养廉和奖掖办法非常诱人。

    比如,一个巡抚官每年养廉银就有二千两白银,外加五十五岁后可以辞官致仕,且致仕后会获得每年五千两合计十年的荣养银。

    一个巡抚官一般是佥都御史衔,正四品。

    按照现在《大明会典》的俸禄发放标准,一个巡抚官的正规年俸收入是米十二石、白银六十二两、宝钞一千八余贯。

    宝钞已经和废纸差不多。

    所以,朱由校给这巡抚官的养廉银已经是远远超过其正规收入。

    何况致仕后还有比养廉银多两倍半的荣养银。

    这已经可以让一个巡抚过上很不错的生活了。

    毕竟这个时代一年十二两银子收入都算高薪。

    但大明官员灰色收入多啊。

    所以,许多灰色收入多的官员并不对这养廉奖掖制度感冒,只对接下来增加的工作量感到烦躁和愤怒。

    六科和都察院御史的反对意见最大。

    因为以前这些官员被统称为科道言官。

    在考成法实施之前,他们的权力最大,什么事都能插一手,上至朝廷国策的制定,下至一个刑事案件的判定。

    可以说,以前都是他们考成别人,甚至考成皇帝。

    因为皇帝如果不勤政不上朝,他们也能哔哔两句。

    但现在皇帝要让内阁考成他们。

    等于是让内阁管他们。

    这些言官们自然很不愿意,尤其是按照考成法的细则要求,他们必须对六部和地方官员的政令当天审计当天调查,且拟成题本呈递内阁,甚至还得在明年六月之前把积压的政务处理完毕。

    然而,这不是一个很小的工作量。

    因为大明很大,有很多州府县发生的各种事在确定处理意见后要六科审计。

    何况,因为大明现在懒政现象严重,积压了不少的冗务,所以,六科要想完成该项工作,吟诗下棋乃至狂喷其他政务的精力是没有了。

    “下官来求见大冢宰,是想问问大冢宰,为何没有阻止陛下这样做,这考课之事本就是吏部之责,而我科道言官则监督吏部,如何如今竟然让内阁凌驾于我六科与都察院之上?!”

    御史李应升等科道言官因此找到了吏部尚书李汝华说起此事来。

    “就是!大冢宰,这考成法,乃过于操切之政,这无疑会和这个冬天一样,使得我大明官场一片肃杀之气!所以,我们不能让他们坏了朝廷纲纪呀!”

    在李应升说后,侯恂也跟着附和了起来。

    “甚至使我台谏言官今后不能以广议政事,而不得不案牍劳形!这简直是在断我大明言路!还请大冢宰不要遵其考成之旨行事!以守朝廷之纲纪!”

    吏科都给事中陈良训也如此说道。

    “没错!请大冢宰将内阁之考成旨驳回,以守朝廷之纲纪!”

    兵科右给事中沈惟纪也说了起来。

    按照大明朝政规则,圣旨会由内阁草拟,然后司礼监批红,最后再由内阁制成最终的圣旨,然后下六科后再到通政司,最后才会到相应六部或其他衙门按旨办事。

    而通常时候,如果内阁的旨令有不对的话,六部尚书是可以驳回上疏谏言的。

    如今,这些科道言官在收到考成法的圣旨后就先找来了吏部尚书李汝华,想让李汝华这个吏部尚书替他们封驳阻止内阁下达的这些考成法旨令。

    因为之前六科直接封驳内阁的旨意,皇帝直接杀了六科的言官。

    所以这些科道言官想着李汝华是朝廷重臣,这次吏部又是这次考成法中权力损失最大的,而且考成法的圣旨也会下达吏部由吏部执行,也就找到李汝华,想让李汝华替他们出头。

    吏部尚书李汝华则看着这些来见自己的给谏御史们,冷声说道:“考成法实为革新吏治之善政!本堂一直很赞同,你们不必再言,尽快回去处理各种手里的政事要紧。”

    李应升等科道言官没想到李汝华居然会支持考成法,一时是既失望又愤怒。

    侯恂甚至当场大声喝斥起来:“李睢州!你就真以为只有崇文寺的人会揭你的老底,而我们就不会参劾你吗?!”

    “没错,李睢州,你昔日的刚直去哪儿了!竟也跟泥塑的一样,对内阁言听计从,别人说你只唯方大兴之命行事,我本还不信,如今算是信了,你简直不配做这吏部天官!”

    陈良训也因此斥责起李汝华来。

    李汝华因此当场脸红了起来,虽然大明官员甚至是很多高官被言官斥责是常见的事,显得特别皿煮。

    但现在的李汝华还是很是受不了,只得说道:“李某不是对内阁言听计从,李某只是遵从皇命而已,你们要参劾就参劾去!”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144章 斥责李汝华)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穿越明朝当暴君》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第143章 祖制就是1切朕说了算!
穿越明朝当暴君全文阅读作者:枫渡清江加入书架
    “穿越明朝当暴君 新()”查找最新章节!
    “尸位素餐的无能庸臣!我们走!”

    李应升朝李汝华的方向啐了一口,然后带着一干科道言官离开了李汝华这里。

    李汝华重重地呼吸了一口气。

    他觉得自己现在很为难,简直是两头受气。

    崇文寺的人说他取媚士绅不顾百姓死活,骂他是奸臣。

    而由东林党把持的科道官员又骂他尸位素餐,是无能庸臣。

    所以,李汝华很想辞官。

    但一想到致仕后自己这个吏部尚书就可以得到高达七万两的荣养银还有接下来即将要发的年终赏银和养廉银五千两。

    李汝华决定忍。

    因为他还算清廉,没怎么捞过钱。

    所以,七万两的荣养银对他而言的确很香,甚至接下来即将发下来的五千两养廉银也很香。

    另外,李汝华不得不承认的是,这考成法的确是利于大明吏治的。

    所以,他决定配合朝廷把考成法和奖掖制度成功推行下去。

    而且,他反正也到了可以申请辞官的资格。

    因此,李汝华决定只要自己把考成法落成,他就辞官。

    “到时候皇帝也不会再好阻拦,老夫辞官以后,也就不用在乎考成法实施之后官员会比之前忙很多的问题,反正到时忙得要死的也不是老夫!但却能在辞官之前留一善政于社稷,也算是可以弥补开征辽饷之罪孽了!”

    李汝华因此想了起来,不由得期盼着通政司尽快把实行考成法和奖掖制度的圣旨下达到自己吏部,到时自己好遵谕行事。

    但李汝华倒也有些担心六科会阻拦考成法和奖掖制度的实施。

    六科的确在阻拦这项旨令的落地。

    但六科的言官倒也不敢明着阻拦,毕竟谁都知道皇帝朱由校的脾气。

    所以,六科现在一直在拖,在从吏部回来后,吏科都给事中陈良训就让整个吏科拖着此事不办。

    这把李汝华等急了,直接一本奏疏递到内阁,询问考成法和奖掖制度为何还没有被吏部收到。

    内阁次辅韩爌和内阁三辅王象乾知道现在皇帝和内阁首辅方从哲对推行考成法与奖掖制度势在必得,如今见吏部尚书李汝华也很积极,也就没有阻拦,干脆直接把李汝华的奏本给文书房太监传到政事堂,让方从哲票拟,或者让也在政事堂的皇帝亲自处理。

    “好的很!正要处理懒政的事,这六科就开始拖延朕与众卿确定的朝廷大政!内阁传六科言官诘问,缘何立即签发圣旨?!”

    朱由校直接批示了此事,且对方从哲说道:“你亲自去问!”

    “臣遵旨!”

    于是,方从哲便亲自来到内阁,且着内阁中书传谕于六科言官。

    陈良训、沈惟纪等六科廊言官也就都来到了内阁。

    方从哲先问了起来:“内阁下达的考成法与奖掖制度之旨,怎么还没有签发?”

    陈良训忙回道:“诸事繁琐,所以有所耽搁,且内阁不也还没票拟我们昨日呈递的参劾吏部尚书李睢州的奏疏吗?而且,下官认为,当今吏部尚书李睢州尸位素餐、老迈平庸且趋炎附势,不配为吏部天官,故而不配施舍朝廷吏治新政,另外,考成之法未经科道言官参与廷议而通过,有违成例,故请元辅回禀陛下,请重开廷议,准科道言官参与廷议!”

    陈良训耿耿于怀的不仅仅是考成法的施行,更重要的是考成法还不是经过他科道言官的参与就廷议通过的,这让他已经意识到皇帝是明显要把科道言官排除在议政层之外,所以,他此时如此说了起来,毕竟他不想眼睁睁看着自己科道官的权力减少。

    “请重开廷议,准科道言官参与廷议!”

    其他六科言官也如此回了起来。

    ……

    “什么是成例,太祖所遗之祖宗成法里可没有廷议之一说!祖宗成法从一开始就是要让天子乾纲独断!任何不能有权臣之威!

    这廷议不过是朕以某事谋之余众卿的方式,所以,该让那些人廷议是朕说了算!

    最大的祖宗成例就是天子口含天宪,无人可以擅权乱政!

    所以,这次廷议的结果,朕说可以执行就可以执行!而不是科道言官说了算,谁要是敢反对,那就是抗旨,就是造反,就是眼里没朕!”

    “敢阻挠新政、否定朕的决议,乃是违背祖制,对太祖大不敬,忤逆君父,全部斩立决!”

    朱由校在从方从哲这里得到六科的回应后当即下了严旨。

    陈良训和沈惟纪等六科言官也知道天子不会服软,所以,也就做好了辞官准备。

    “考成法断不能施行,否则,我六科就会受制于内阁,受制于内阁就等于受制于天子!即便要施行也不能从我陈某手里签发出去,否则我就是对不起所有科道言官,陈某已决定挂冠辞官而去!”

    陈良训此时就如此说了起来。

    “沈某也辞官,天子除非直接违背祖制撤了六科,否则我六科却不受制于内阁!”

    沈惟纪也回了一句。

    而这时候。

    魏忠贤带了锦衣卫过来,拦住了挂冠而去的陈良训、沈惟纪等六科官员,问道:“你们是要去哪儿?”

    “辞官!”

    陈良训回了一句,就又道:“公公想必是来传旨的,让我们尽快签发圣旨,但实在是不巧,陈某已挂冠辞官而去,这六科之事,还请您另寻其他六科同僚。”

    “咱家的确是来传旨的,不是传旨让你们签发,还是传旨将你们这些个六科言官全部处斩的!”

    魏忠贤说着就把圣旨取了出来:“这就是圣旨!”

    “这是中旨,不可以杀我们!没有经过我六科签发!”

    陈良训听后大惊还反驳起来。

    魏忠贤笑了起来:“咱家和锦衣卫们可不会跟你们文官一样不认中旨,咱家这些人都是皇爷的家奴,别说是中旨,就是一手诏让我们自己杀自己,咱家和锦衣卫们都得照办!明白吗?”

    说着,魏忠贤就将手一挥:“拿下!”

    “是!”

    然后,几名宫廷值守的锦衣卫就立即将这些六科言官抓了起来。

    而魏忠贤则道:“奉旨!当值之六科言官陈良训等人阻挠新政、否定朕的决议,乃是违背祖制,对太祖大不敬,忤逆君父,违背朝纲,全部押下去,立即斩立决!”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145章 祖制就是一切朕说了算!(第四更))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穿越明朝当暴君》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首页242526272829303132333435 下一页 末页
扫码
作者枫渡清江所写的《穿越明朝当暴君》为转载作品,穿越明朝当暴君最新章节由网友发布,找书苑提供穿越明朝当暴君全文阅读。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穿越明朝当暴君最新章节,而找书苑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穿越明朝当暴君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穿越明朝当暴君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找书苑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穿越明朝当暴君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邮件给管理员,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