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找书苑 > 军事历史小说 > 崇祯十七年秋最新章节 > 崇祯十七年秋全文阅读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崇祯十七年秋 连载中
分享崇祯十七年秋

崇祯十七年秋全文阅读

崇祯十七年秋作者:话凄凉

崇祯十七年秋简介:甲申国变,天子殉国,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此天下板荡,胡虏欲图神器之际,华夏大地岂无忠臣?
    青州城下虏兵围城,和托劝降曰:“王士衡,降了吧!战到此时,汝以尽力!”
    扬州孤城,多铎射劝降信于城中曰:“将军若降,可拜公侯也!”
    南京城内,钱谦益言:“今大势已去,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士衡当知兴废,为自身计,不如早降,如此大官可得矣!”
    王彦怒曰:“此非汉家王朝更替,乃胡虏南侵,非亡国,乃亡天下也!吾士大夫,世受国恩,食朝廷之禄,行忠君之事,岂因个人生死,而无视衣冠存续耶?”
    南明风雨二十载,多少忠臣义士举家阖门而死。
    本书不YY不种马,带你回残酷的明末,去看那段血淋淋的历史
    书友群160522963 https://www.zhaoshuyuan.com
-------------------------------------

崇祯十七年秋最新章节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后记
第二章 士大夫,身死于野
崇祯十七年秋全文阅读作者:话凄凉加入书架
  王彦想的很清楚,听声音那骑兵也就百人左右,而他这里则有两百来人,能拿得起刀,杀得了人的精壮也有四十来口。

  虽说这些人都不是经过训练的兵丁,但只要马贼人数不多,他们凭险而守,就还有机会。

  可是当王彦登高远望,他的盘算却注定要落空了。

  只见原本漆黑的官道上,突然出现一条火龙,绵延数里。无数人打着火把,足有数千之众,他们纷纷自官道而下,向村落涌来!

  这哪里是什么马贼,分明是大军过境啊!

  北直隶之地,早已没了官军,那只能是李闯人马。

  一股无力之感顿时向王彦袭来,使他不禁一声长叹,想不到逃离京师已有一个多月,最后还是要陷于賊军之手。

  面对数千大军,就是诸葛在世,也无回手之力。王彦能做的也就只是将事实通报下去,至于反抗,那是想也不用想了。

  闯军陷了京师,就不能再以流寇视之,料想不会为难普通人,这已经让大多数人失去了抵抗的决心。至于他们这些前朝士人,勋贵,官员,那就只有听天由命了。

  随着几名想要逃出村落的人,被跌跌撞撞的逼了回来,骑兵也终于出现在院门之外。

  和王彦判断的一样,大约只有百骑,他们大多只是穿着杂乱的棉衣,卖相极差,可是散发的肃杀之气,却让人不敢小窥,必是百战精锐。

  骑兵们打马上前,却没有立马冲杀进来,这让院中诸人提起的心微微放了下来,只有几名勋贵依然面如土色。

  他们与老朱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士人,官员都可以降,他们却是不能,就算降了,也不可能有什么好下场。

  “士衡兄,吾有一事相求,还望你一定应下。”不知何时,许直已经站在王彦身旁,他看着院门外的骑兵,有些失神的道。

  王彦这才发现站在身边的许直,只见他一身官袍,神情有些恍惚,但眼中却透露着一丝坚毅。这让王彦不由得一惊,勋贵和富人们都忙着换上平民的衣物,这位许大人到好,一身官袍穿得整整齐齐,怕闯军不知道他是朝廷大员么?还是终于准备事贼了?

  王彦一时间有些失望,他已经决定跟随恩师,让闯军见识士大夫之烈,所以也就不再回应许直。

  而这时院门外,骑兵们已经簇拥这一名着甲将军来到门前。这人四十来岁,颇具威严,他看了看站在门口的诸人,一抬手中马鞭,指着众人道:“吾乃大顺朝威武将军赵应元,尔等这里谁做主!”

  逃了一个多月,可还结果还是一样,这可能就是天命吧。王彦深吸了一口气,就要向赵应元走去,可他步子还没迈开,便被一旁的许直抓住。

  王彦回头诧异的看着许直,却听他轻声说道:“吾乃国之大臣,本该早死,然嫣儿却是无辜。其母早丧,替吾好好照顾她!”

  王彦顿时便为之一愣,而许直却已经一甩身前官袍,大步走了出来。“吾大明朝吏部员外许直,做得了主!”他边走边大声呼道,最后在赵应元马前停留下来。

  “哦,既是前朝大员,今被吾擒获,可愿归降。”赵应元早就注意到许直,他奉闯王之命进驻山东,正需要官员和士人辅佐,因此他诚恳的说道。

  可谁知许直却想也不想的回道:“吾乃崇祯朝进士,天子门生,不愿事贼!”

  闻言赵应元不禁一愣,京师之中不少前朝首辅俱已降顺,怎么他却连个员外郎也不能降服。一时间,他不由得有些怒道:“既不降吾,可知后果!”

  面对恐吓,许直决然道:“但求速死尔!”说完,他便闭目不言。

  在王彦想来,许直既然没有在京师被破时殉国,定然是将生死看得颇重,这样的人降顺是完全有可能的,可没想到真到被擒之时,他却是如此的决绝。

  这让他满是震惊,满是羞愧,同时又让他热血上涌,寒窗苦读十余载,学的不就是一个忠孝节义。在京师时他被恩师劝住,独自苟活,今日他却不想在次逃避。

  见许直闭目待死,王彦顿生同死之心,若是以区区一介举人,得享士大夫之烈,为忠义而死,死之犹生也!

  可就当王彦下定决心时,却又记起许直的交代,他不禁猛然回头,寻那许嫣嫣身在何处。

  在他身后,十三岁的小姑娘,两行眼泪花啦啦的流着,在涂满烟灰的脸上留下两条白皙的痕迹。王彦看着不由心中一疼,这就是许直当初没有跟随皇帝的原因吧。

  “既不降吾,那本将便不能留汝。然本将佩服许员外忠义,脱下去留个全尸吧!”许直的决然不似作假,这让赵应元很是恼火,但汉人自古崇敬忠义之士,他有些惋惜的道。

  言毕,自有武士架着许直向外拖去,而他除了看了王彦一眼,便不发一言。本就哭的梨花带雨的许嫣嫣,哪里还能忍受,见父亲要被拖去行刑,立马便一边流泪,一边向人群外挤去。

  王彦见此顿时大惊,哪里还顾得了什么忠义,什么士大夫之烈。这一刻他心中已经应下许直之托,君子一诺,独行千里,亦必践。

  乘着赵应元等人的注意力都在许直身上,他急忙退回人群中,将许嫣嫣拉住,挡在身后。

  而这时赵应元的目光终于向院内看来,但是失去许直,他对院内之人已是意兴阑珊,没有再耗费时间的意思。他一抬手中马鞭指着院内众人冷冷道:“诛其头领,余者充做前军。”

  赵应元说完便一打马,调转马头,身后士卒立马分开一条通道。待其与亲卫离去,一名军校立马翻身下马,抽出腰间长刀大声命令道:“跟吾冲进去,敢有反抗者,不听号令者,乱刀剁之!”

  众人谁也不敢阻难如狼似虎的闯军,纷纷安其要求,蹲于院中。许嫣嫣此时以完全崩溃,失了主见,只是本能的眼泪流个不停。好在良好的教育,使她没有哭出声来,然而瘦小的不停抽涕的身体,却让王彦更加难受,他无法想象

  这样一个楚楚可怜的小女孩,陷于贼军之手的后果。

  闯军士卒提着战刀,在众人中走来走去,不时有人被甄别出来。这是闯军早期最通常的手法,每破一城,便杀其官绅,杀其族老,裹挟普通百姓为前驱。只是如今李闯以得半壁江山,其手下却还是这般做法,不改农民军的习性,实在难成大事。

  人群中富人和勋贵们,一个个的被拉出来,他们有的虽然换上平民的衣服,可长期养尊处优形成的气质,较好的皮肤和身体却出卖了他们的身份。

  这股闯军显然经验十分丰富,片刻间以从众人中挑出十几人。

  在他们看来,这年头还能长膘的绝对非富即贵,都是该杀的存在。

  见此王彦不由得大急,他不要紧,一个多月的逃跑,全靠一双老腿,风吹日晒,早已没了书生模样。可是许嫣嫣却是不好过关,她一个娇滴滴的小美女,虽然涂抹了一些烟灰,可却还是能瞧出一二。

  当下王彦也顾不得什么儒家礼节,什么男女大防,一把抓起身旁的一坨****,就往许嫣嫣身上涂抹。他的行为自然让许嫣嫣为之一愣,居然止住了断线般的眼泪,瞪着一双带泪的美目,有些呆滞的看着王彦,似乎不明白他在做些什么。

  见她这般模样,王彦自是心疼,可手上动作却未停下,直到将带着一丝清香的许嫣嫣,生生打扮成一个又丑又脏的小乞丐,才停下手来。

  闯军的甄别行动并不十分严格,偶有抓错或是漏过,都是无关紧要地!毕竟乱世人命,贱如狗嘛!

  王彦和许嫣嫣很幸运,一名闯军在闻到难闻的屎臭味后,便皱了皱眉就没有上前,他们逃过一劫。

  可被拉出来的人,就没有什么好运了。闯军留下几名士卒看守院子,便压着一个个面如死灰的人出去。

  就在院门之外,一子排开,士卒们手起刀落,十几条鲜活的生命,瞬间人头落地。喷溅的鲜血撒了满地,让泥泞的路面变得腥红,令人触目惊心。

  杀完人,闯军又将院中诸人赶了出来,这里已经不是俘虏能住的地方,只有军官们才能居住。

  由贫民组成的闯军,打倒了老牌地主和贵族,现在他们却成了新贵。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皆是如此,看来也并没有多少先进性。

  众人被赶到院外,不许携带任何物品,在士卒的压送下,向村外走去。经过尸体和满地的鲜血时,王彦努力挡住许嫣嫣的视线,怕小姑娘再受打击。

  可是行至村外,令许嫣嫣崩溃的一幕还是发生了。

  那村口大树下挂着的青色官袍上白鹇图案栩栩如生,不是许直又是谁!十三岁的小姑娘,哪里还受得住这样的打击,只是看了一眼便昏死过去。

  阵阵冷风吹过,王彦背起许嫣嫣继续前行,身后绳子与尸体一起晃荡,这是飘摇的大明朝啊!

  UU看书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UU看书!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三章 王士衡,陷于顺营
崇祯十七年秋全文阅读作者:话凄凉加入书架
  自甲申国难以来,大顺军所向无敌,控制整个黄河流域,似有一统天下之势。同为农民军的大西张献忠,也在进军蜀地的途中,欲取四川为根基。

  而江淮以南的半壁江山,依然在正统的大明势力控制下,再加上山海关外,虎视眈眈的女真后金,中华大地可谓白云苍狗。

  时间一晃已是甲申年五月初,王彦与许嫣嫣陷于闯营已有数十日时间,但所做的事却似乎没有改变,区别只在于之前是主动南逃,如今是被裹挟南下。

  只是赵应元所部走的却不是很急,似乎根本不用担心山东之事。

  在他眼里南方的惨明势力,或许根本不值一提。

  自葵未年末,三边总督孙传庭身死,北方官绅态度大变,像许直、刘理顺这样死忠明庭的已是少数。

  崇祯朝在京大臣三千于人,自尽者不过二十于人,衣冠介胄,叛降如云。

  南方明庭忙于福潞之争,明军又毫无作为,正如史可法痛心疾首之言“在北诸臣死节者寥寥,在南诸臣讨贼者寥寥,此千古以来所未有之耻也!”

  南方诸臣如此做派,赵应元自是不急,在他看来扩充麾下兵马才是当务之急。一路行来,他已经收拢数股流民,使得前军之数暴涨到数千之众。

  人多后,加之赵军也不管理,整个前军自然混杂,地痞无赖横行,调戏女眷之事也时有发生,让王彦不得安心。

  自从许直身死后,许嫣嫣就如同变了个人,不再一言,整日木然发呆。这让王彦十分担心,只能时刻将她带在身边,可即便如此,也险些被泼皮识破,如不是他拼死护着,定然要被其祸害。

  那泼皮名叫刘顺,据说以前在乡里就是有名的无赖,惹上极为难缠。王彦本就不想跟随赵军,这下更是坚定了他的逃走之心。

  可是前军虽然混乱,看守大营的赵军却十分尽责,夜晚巡哨也很严密。

  如果他一人还好,但是要带上有些痴痴呆呆的许嫣嫣,就根本没有可能,王彦苦心等待等数天,依然没有发现可乘之机。

  这日赵军终于行至德州地界,欲过大运河进入山东,可却没有渡船,大军只好扎下营来。

  过河便是德州,乃是大城,物资充沛。

  赵应元向众人许诺,只要到了他的驻地,便可饱食,这让赵军士气大振。

  为了寻找渡船,赵应元领着大军沿着河岸搜寻,大营中便只留几哨人马看管,王彦觉得到了逃走的最佳时机。

  这些天来他被分在前军的伙房中,负责提水做饭之事,因为做得一首好菜,备受老火头李麻子的赏识。

  至于王彦堂堂一位举人老爷,怎么会突然有一身精湛的厨艺,这就得感谢睡梦中另一个王彦了。

  如今他会的东西,他自己也不知道有多少,梦中的事物总能给他带来新奇,带来强烈的冲击,整个人的性情似乎都慢慢改变,越来越像梦中的那个王彦。

  若是以前的王彦,他这位举人老爷,如何能扮起平民子弟!可如今却完全没有压力,似乎他原本就是乡下的穷小子,梦对他的影响实在太多了。

  下定决心要带着许嫣嫣逃离,王彦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天赐良机,待赵应元大军走了大半个时辰,他便去伙房寻李麻子。

  李麻子顾名思义,一脸的麻子。

  长相寒碜的他能在前军混个火头之位,并不是因为他能做得什么好菜,而是因为他的老资历。在赵应元还是大明朝的河南副将时,李麻子就是他身边的亲卫了。

  后来赵应元投了左革五营,又跟了李闯,李麻子都在他身边。只是如今老了,实在张不了弓,舞不动刀,才被赵应元安排在前军营当个火头,享享福。

  王彦出了营帐去找李麻子,见其正蹲在一堆柴火旁,鼓捣着他的旱烟,便乘机提道:“老火头,今日取水时,我想带着我家小兄弟一起去,您看行不?”

  李麻子没有急于回答,直到将旱烟点上,美美的吸了一口,才看了王彦一眼,又低下头抽着烟没好气的道:“前军营里有规定,出营者须留下亲人为质,你想带你那傻弟弟去干啥?”

  见李麻子没有拒绝,只是问问原由,王彦不由得心里一喜,将原来想好的说辞道了出来。“前几****得罪了那泼皮刘顺,老伙头您是知道地!这几****老找我麻烦,我担心我出了营,他会寻机欺负我的傻兄弟,所以就想带在身边,老伙头您给通融通融。”

  前营里的情况十分混乱,李麻子知道。不仅是泼皮无赖,就是营中老卒兵痞也时常过来祸害一番,只是他如今老了,只要不影响到他,便也就不去管那些闲事。听了王彦的说辞,他也是一番犹豫。

  见李麻子犹豫不答,王彦只好再次说道:“听人说运河里的鱼儿十分鲜美,我顺便带我兄弟给您弄条河鱼回来,您看怎么样?”

  听到河鱼,原本犹豫的李麻子不禁漏了笑颜,一对麻脸瞬间开了花儿一般。“哈哈??那硬是要得!”

  大顺朝新立,没有统治经验,地方上还比较混乱,赵军一路给养实在困难得紧,就是李麻子一路来,也是希的多干的少,至于肉鱼之类几个月也不一定见到一回。

  王彦的好厨艺,李麻子是知道地,可再好的厨艺,也得有材料发挥啊。一想到烙个饼,都能玩出花的王彦能给他整条鱼,李麻子顿时就激动了。他忙起身抖了抖烟杆,又从怀中掏出两块木牌递给王彦,接着有道:“弄条大点的,晚点回来也没关系,我去给看值的人说。”

  接过木牌王彦十分激动,但是却没表现出来。他像李麻子道了谢,便去营帐将许嫣嫣带了出来。

  半刻钟后,他们在守卫处验明木牌,便随着取水的人马出了大营。以往都是一哨人马跟随众人取水,今日因为营中士卒不够,就只来了一名士卒前来监视。见此王彦心中顿时一喜,看来他真是选对了逃走的时机。

  大运河贯通南北,北抵京师,南达余杭,实乃华夏之血脉。此处坐船,便可一路南下,直达南京。只可惜昔日繁华的大运河,也因为大顺攻陷京师,漕运中断而变得萧条,变得孤寂。

  来到运河边上,众人取完水就抬回大营,然而王彦带着许嫣嫣却没有跟上。负责监视的士卒见此,一手按在腰间的刀柄上,有些不悦的道:“你们两个怎么还不走?”

  “哦,这位大哥,老火头吩咐我抓尾河鱼回去,还望您通融通融。”见那士卒的动作,王彦不禁有些紧张,虽说对方只有一人,可王彦很有自知之明,多年来他一直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不到万不得已,他还不敢与持刀老卒争斗。

  “老伙头?可是那李麻子?”闻言士卒道。

  “正是哩!”王彦连忙回道。

  听了回答,那士卒按着刀柄的手才放下来,可他依然还有些犹豫,只是此时取水的人却没有停下来,与他们拉开了一段距离。那士卒看了看远去的队伍又看了看王彦与许嫣嫣才决定道:“既如此,你们早些回营,莫要让我难堪。”

  士卒说完便转身向取水的队伍追去,王彦顿时松了一口气,想不到一切居然如此顺利。

  可是正当他准备带许嫣嫣离去时,那士卒却突然停下脚步,而后又一路小跑回来。

  王彦心里顿时一惊,但脸上却故作镇定道:“大哥怎么回来呢?可还有什么要交代?”

  “哦,我是想问下,小兄弟等下能不能帮我也弄一条鱼?毕竟这些时日,营中伙食实在太差了。”那士卒有些不好意思的道。

  闻言王彦不由得松了一口气,当下继续欺骗道:“当然没有问题,以后我还得靠大哥多多关照哩。等会晚饭时,我做好了就给大哥送去。”

  “如此,那我就多谢小兄弟了!”那士卒有些欣喜的抱了抱拳,便再次转身小跑着追取水的队伍去了。

  待他们真的走远,王彦立马便拉着许嫣嫣向远处奔去。两人沿着运河一路寻找渡船,可是却没有收获,王彦心中不由得有些着急。然而此时天色已经稍黑,夜晚人不多不能视,王彦自然也不例外。

  这时他们已经离营十几里,王彦便决定先找个安全的地方休息。

  他害怕撞见赵应元的大军,便不敢带在运河边上。当下他们离了河边,向河提翻去,去远方找休息之地。

  王彦一番辛苦爬上河堤,正要去拉慢一拍的许嫣嫣,可远处的一队身影却让他为之一愣,脸色顿时大变。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赵应元不是寻找渡船去了吗?怎么会回来的如此之快!王彦来不及多想,立马又飞快的跃下河堤,拉着许嫣嫣向下狂奔而去。

  可惜他还是被远处的赵军发现,“什么人?”“给老子站在!”各种呼喊大骂之声,纷纷从后边传来。

  慌忙之下,两人一头扎进河边的芦苇荡,王彦回身观看,心头不禁一寒。只见赵军近百士卒沿堤而下,冲着芦苇而来,显然不打算放过他们。

  若是被抓住,还有活路?

  UU看书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UU看书!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四章 保嫣嫣,王彦被擒
崇祯十七年秋全文阅读作者:话凄凉加入书架
  王彦生于湖广之地,鱼米之乡,自幼会水。

  年少时他便时常与族中少年,畅游湘江,大运河虽然宽广,却难不住他,只是如今身边多了许嫣嫣,他是无能如何也没有能力将其带过河了。

  此时赵军士卒已经向芦苇荡逼来,王彦心里一阵绝望,对于逃卒,无论是大明或是李闯,处理的方式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立斩不赦。

  看着身旁呆呆许嫣嫣,他心中不由得一痛,许直之托犹在他耳边回荡,难道就这样坐以待毙,放弃应下的诺言?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王彦虽然受梦境诸多影响,可本质上他还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士大夫。君子践一诺,而独行千里,他不可能独自逃生。

  看着越来越近的赵军士卒,以及那一把把晃着亮光的战刀,他心中已有决断,好在当时许嫣嫣跟着后面,没有上河提,赵军因该只看他一人,他绝不能让许嫣嫣再次陷于危险之中。

  这时他双手扶着许嫣嫣瘦弱的双肩,使她面对着自己,而后认真的说道:“嫣嫣,你待在这儿藏好自己,无论发生什么事,都千万别发出任何声响。”

  王彦的话让许嫣嫣似乎感觉到什么,原本呆呆的她居然猛然抬起头来,惊恐的看着王彦。

  这不由得让王彦心头一惊,可他却没有时间多想。

  他匆匆从怀中掏出一块美玉,塞入许嫣嫣手中道:“你若逃脱,可去长沙城西,湘江河畔寻找王家,吾族人见此信物必会收留于你。”

  言毕王彦便决然起身,冲出了芦苇荡,而在他身后,两行清泪已经打湿了许嫣嫣的面庞。

  “站住,别跑。”

  “抓住他,将军有赏。”

  原本逼向芦苇荡的赵军士卒,见一个身影猛然冲了出来,顿时操着战刀,大声急呼的追了上来。

  这些都是赵应元身边的老卒,十分精锐,王彦不敢回头张望,只是一心希望能将他们引得远一点。

  他一路狂奔,赵军士卒越追越近,可是要擒住他也不容易,然而就在这时,他身后却突然传来一声破空之声,王彦顿时大惊失色。

  只闻到“噗”的一声响,一支羽箭几乎洞穿他的大腿,阵阵巨痛立马就让他整个人失去重心,栽倒下去。

  “完了,就这么结束了。”

  下一刻,数名赵军士卒已经围了上来,顿时对王彦就是一阵拳打脚踢。“操!叫你给老子跑!”

  这一番下来,王彦被毫不留情的拳脚,殴打到几乎要晕死过去。

  这时见士卒们发泄的差不多了,也怕他们真的将王彦打死,一名穿着皮甲背着弓箭的小校才上前说道:“操!都停下,将军要活的!”

  士卒这才粗鲁的将王彦插起,如拖死狗般像回走去。片刻后,昏昏沉沉的他便被拖上河堤,带到赵应元面前。

  赵应元一脸冰凉的看着他,他身后的诸多将校也是一副死了老娘的表情,整个赵军与出营时相比,简直如同两只队伍。旌旗不整,士卒垂头丧气,士气低迷,如同吃了大败仗一般。

  王彦来不及细想这些变化,便听赵应元开口道:“尔见吾大军就逃,可是哪方细作,北面还是南面?”

  闻言王彦一头雾水,不明白赵应元什么意思,但他知道自己此番必死,因此也就不用多费口舌,只是如同许直般闭目待死。

  见此赵应元顿时大怒,欲拔剑杀之。

  这时他身后却突然有一人道:“此人似乎是前营伙房的王彦,卑职曾见过,有些映像。”

  “那就是逃卒了!”闻言赵应元脸色不禁一寒,可却没有拔剑,而是带着杀气残忍道:“带回去,杀一儆百!”

  此时天以黑了下来,但大军却不准备停歇,王彦被一名军校夹在马上,便不等步军,随着骑军一路向大营狂奔回去。

  王彦能感受到赵应元的焦急,料想定然发生了什么大事,可他一个将死之人又何必操那么多心哩。

  回到大营赵应元便带着诸多心腹直奔帅帐,王彦则被丢在一边看管起来。

  一夜无话,他因为担心许嫣嫣,也因为自己命运的坎坷,而无法入睡。

  此时忍受着寒冷的夜风,看着天空中点点繁星,王彦心头无限伤感,他不由得回忆起,他即将结束的短暂人生。

  他出生于衡阳大族王氏,年少时随父迁于长沙,跟随长他二十于岁的表兄王夫之学习,然其资质平庸,直到十八岁时才得了童生,此后乡试不中,便于岳麓书院专心治学。

  崇祯十五年(1642年),他与表兄王夫之等人同赴武昌参与湖广乡试,名列末等,同年便赴京准备葵未年会试,然表兄王夫之与诸多匡社同人,却因为贼军阻断道路未能赴京赶考。

  崇祯十六年(1643年),葵未试王彦不中,南反之路又被李闯大军阻断,他便滞留京师,拜刘理顺为师。

  然其后局势迅速恶化,朝中多是尸位素餐之辈,他顿感报国无门,随意志消沉,整日借酒消愁,更险些跌入水中淹死,幸得一青楼女子所救,酒醒后便奇梦连连,做了不少齐词齐曲,一时间名扬京师。

  甲申年(1644年),李闯破京师,刘理顺一家十二口投环俱死。王彦本欲同死,却听刘理顺言:“唔本庸才,能中状元,皆皇帝之恩。今山河破碎,天子殉国,吾乃大臣,不得不死!吾花甲老朽,死则死已,于国无碍,然士衡弱冠,却有辅国之才,有用之躯,岂可轻言生死。今旧都尚存,国有半壁,尚有可为,当速速南去,力王狂澜,了为师之愿。”

  随后便是一路南逃,直到现在。

  这一晚,诸多人物,诸多画面,在他脑海中犹如浮光月影,直到天空中泛起一丝朝霞,他才慢慢收回思绪。

  天亮了,王彦见的第一个人是老火头李麻子。当他端着一碗白饭出现在王彦面前时,王彦心中居然是欣喜的,看来逃走的事,并没有影响到这位老人家,于是王彦笑了。

  可李麻子看着他却是满脸的哀伤,他将那碗白饭在王彦面前放好,伤感的道:“将就吃了吧!本想给你做顿好的,可是闯王在山海关外吃了败仗,现在已经退出北京往山西撤了,河南山东诸地官绅又都发动叛乱,大军已经得不到粮草,老头我就只能给你做了这一碗白饭。”

  “唉~一路走好吧!”李麻子不禁一声长叹,不知道是惋惜王彦,还是担心赵军的未来。

  山海关外吃了败仗,吴三桂不是已经降顺了吗?听了李麻子的话,王彦不由的一呆,脸上的笑容瞬间就僵住了。

  李麻子见此,以为他被这碗断头饭吓住,也不知该如何劝慰,便索性多留些时间给他,于是便又叹了口气,走了出去。

  而此时王彦原本平静待死的心情,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惊涛拍岸的震撼。

  他虽然不知道山海关外发生了什么,可细想之下,已然明了。

  崇祯朝以来两线开战,但是却有这样一个现象,凡是剿贼有功,表现出色的人才,多会被派去征伐建奴,而后又败于建奴之手。

  击败高迎祥的卢象升,打得李闯只剩十八骑遁于商洛山中的洪承畴俱是如此。

  这时王彦脑海中一幅幅尸山血海的画面不断浮现,他终于相信了梦境中的预言,脸色顿时煞白,整个人也如疯了般,满是恐惧的自言自语道:“披发左衽,不从者斩!”

  上天给了他这么多启示,他却什么都没有做过。在京师时,以报国无门为借口,整日纵情于青楼之所,不思国危若累卵,致使君父殉国。如今想要为改变大汉族之命运,不使历史重演蒙元之祸,奈何已是将死之人,有心无力。

  一时间,王彦心中满是懊悔,断头饭又怎么吃得下去呢?

  ??

  大半个时辰后,王彦便被士卒架着拖到营外,

  这里已经集结了数千赵军,李闯兵败的消息不胫而走,军中流言飞起,士气低落,军卒们你一言我一语,场面着实混乱。

  赵军如今可谓身陷死地,北直隶为建奴所占,山东河南官绅又发动叛乱,已经重新打起明旗,四处抓捕大顺委派的官员,追杀大顺的军队。

  环顾四方,赵军已是方圆数百里内唯一的一只大顺军,已是被抛弃的孤军,可谓四面皆敌。

  此等时刻,大军要重整士气,正好可借王彦头颅一用。

  “开始吧!”一脸寒霜的赵应元对身边小校道。

  架着王彦的士卒见了小校眼色,便将他丢在大军之前。

  昨日箭伤并未处理,王彦如今已经失血过多,一丢便倒在地上,但身为堂堂举人,怎么能如此死去。他咬着牙坐了起来,却见一名武士握着一把大刀走来,他知道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

  也好,那就与这个世界告别吧!

  王彦忍着疼痛,找准了方向,便由坐变跪,先是向南而拜,而后便坐等饮刃。

  王彦的表现让赵应元愣了愣,不禁皱了皱眉,而他身后一身着官袍男子亦是眼前一亮,能有此气度,必然是我儒家子弟啊!

  UU看书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UU看书!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五章 献计谋,拥藩抗清
崇祯十七年秋全文阅读作者:话凄凉加入书架
  八月时节,烈阳高照,炙热的天气让人烦躁。天空中不见一丝风,树上的叶子也不见摆动,午时的阳光照下来,着实让人无法忍受。

  树林里数千大军或躺或靠的躲在树荫下,一个个俱是没精打采的样子。

  在德州地界时,赵应元所部还有一万余众,可如今却只剩下屈屈四五千老弱人马。

  四月底山东德州乡绅明朝御史赵继鼎,主事程先贞,大学士谢升之弟谢陛发动叛乱,推举明宗室庆藩奉国中尉朱帅钦为盟主,假称济王,号招远近。山东之地群起响应,一月时间便占领济南,德州,等四十余个州县。大顺在山东的统治瞬间崩塌,闯军主力西撤,赵应元也不得不舍了山东,往西而去。

  然而大军还未离开山东地界,便又惊闻李闯再次兵败,还折了蕲候谷英,被清兵一路追杀,遁入山西的消息。

  此时李闯在山海关外一片石兵败的消息已经传遍北方,河南各地忠于明朝的官绅也乘势拥起,清军也趁虚而入,拿下黄河以北的怀庆,彰德,卫辉三府。

  西行道路顿时便被阻断,无奈的赵应元只得带着大军在山东与河南之间流串。然而大军得不到补给,加上军中又谣言四起,使得赵部大军逃兵不断,几月间人数便缩水一半。看着好不容易拉起的人马逐渐减少,赵应元心里满是苦涩。

  此时他靠在大树上,铠甲在他身上斜挎着,原来的威严之气以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身的疲惫与颓废。

  为这只大军担忧的不止赵应元一人,王彦也在思考着他能做些什么。

  他没有死,是源于他读书人的身份。

  临斩前他望南而拜的举动,让赵应元身边的杨王休心中戚戚,同为圣人门徒,便将他保了下来。

  赵应元如今的处境也确实需要士人辅佐,便同意了杨王休的请求,将死刑改为杖二十,免了王彦一死。

  虽然侥幸不死,可原本就失血过多的王彦,也被这军杖打得昏死过去。随后伤口溃乱,他又高烧不退,待人清醒时,大军以到了河南境内,便也就失去了寻找许嫣嫣的时机。

  这让他心中担心,却也没有办法,他腿上箭伤很重,根本不能行走,只得老实的让人抬着随大军行动。

  待伤好些,勉强能够下地,已是一个月后,找到人的希望已经不复存在,他便安心下来帮着杨王休处理些营中杂务。

  这两日大军又转回山东地界,营中粮草已经不够三日之食,再得不到粮食,大军必然彻底崩溃,可以说如今已经到了赵军的最后时刻。

  赵应元所部虽然还有四五千人,可和所有的农民军一样,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老弱妇孺,是赵军的家眷,正真能战之士不过四五百人。

  这点人马连大一点的寨子都打不下来,只能从些散落的村落弄点给养,但是天下大乱这么多年,能抢的早被抢完了,四五千张嘴如何够吃呢?

  对于如今的情况,王彦心中早就料到,赵军与主力隔绝,已成孤军,想求生,只有投降一途。

  而与建奴相比,同文同种的大明无疑更容易让其接受,况且赵应元与扬王休都曾是大明官员,一个做过河南副将,一个做过兵备道,如今再降大明两人也容易接受。

  看时机已然成熟,王彦便想着乘着大军歇息,乘机劝降赵军。

  大树下赵应元与扬王休交谈着,脸上写满了沮丧,待看见王彦走过来,原本就不好的脸上,就更加沮丧了。

  自从王彦伤好了,便一直帮着扬王休管理营中粮草,一切道也井井有条,让两人少了许多烦恼。只是最近营中时常粮尽,每次王彦出来便是催粮,二人见他下意识就又以为营中粮尽了。

  “士衡,可是营中粮食又将食尽?”待王彦走到跟前,扬王休苦着脸道。

  闻言王彦微微一愣,随后反应过来,向二位行了一礼,开口道:“尚够三日之食!”

  见不是催粮,二人不由得都松了口气。

  这些日子来,王彦虽然帮着处理营中事物,可赵应元知道他并没有归心,平时并不主动来见他,此时主动寻来,必然是有事要谈,当下便抬头看着他,等他道来。

  “赵将军!扬大人!如今粮草已经越来越难以获得,即便度过这几日,今后又该如何?二位大人可有决断?”

  像赵应元这样的人,在乱世打滚多年,绝非什么草包,心中自然有其一套想法,只是因为权衡利弊,一时做不了决定,王彦今天要做的只是稍微引导便可。

  他的话让赵应元一阵沉默,一旁的扬王休见了只得开口道:“士衡可是有什么对策?尽可直说!”

  王彦微微一笑,又是一礼,而后开口道:“如今顺军主力一败再败,再无东进可能,我军陷于山东与主力隔绝,已成孤师,进不能攻城拔塞,获得补给,退不能杀出重围,与主力汇合,已然陷如绝境,将军何不早做打算,投降大明!”

  赵应元其实早有投降的想法,只是还下不了决断,他听了王彦之言,已经有些意动,只是他在大顺朝已经封了威武将军,如今带着一点残兵败将投降明朝,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而且北面还有个清朝,实力似乎更为强大,虽然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去做千夫所指的汉奸,可毕竟那也是一条出路,因此他没有回答王彦,而是想听他再分析分析。

  “士衡让我投降大明,可如今山东之地与豫北已然落入清庭之手,我便是降了大明,也还是困于山东啊!”

  见赵应元有些意动,王彦本来还有些欣喜,可听了他的话,他不由得震惊不已。

  山东不是被济王光复了吗?

  怎么转眼间又落入清庭之手呢?

  王彦没想到不到三月个月时间,山东再次易手,他险些喷出一口老血!

  细问之下,他才得知,刚才赵应元与杨王休就是在谈论此事。

  从他们口中,王彦才知道,六月间多尔衮先是派降臣王鳌永以户、工二部侍郎的名义招抚山东,而后又派遣固山额真觉罗巴哈纳、石廷柱统兵南下。

  大汉奸吴三桂打败李自成,攻取京师后,曾发誓言“终生不与明朝为敌”,此时也恬不知耻的为清庭摇旗呐喊,大张文告言“摄政王拣选虎贲数十万南下,牌仰山东等处速速投降”。

  六月二十一日,清军进抵德州城外,济王朱帅钦与诸多官绅仍欲拒命,不愿降清,只是手下部众皆是乌合之众,连连战败,不敢再与清军作战,而且又得不到龟缩于江淮一带的史可法等人的支援,德州知州张有芳唯恐清军会有屠城之举,贻祸地方,四处游说,加之清庭占时取消了剃发令,济王被迫解散部众,上表降清。

  山东大批州县,就这样拱手让于清庭。

  听完扬王休的叙述,王彦心中一阵绞疼。

  历史上弱如南陈,尚思北伐,光复山河。

  而大明尚有山河半壁,南京内六部齐全,能战强军五十余万,比之晋、宋南渡的情况要好太多。南方诸臣却顿兵不进,坐看故土沦丧。齐鲁之地,粮运之道,千里河山就如此轻易的落入异族之手。

  王彦那个气愤啊,险些背过气去!

  自古守江必守淮,得山东之地,则两淮固,进可光复旧山河,退可安于东南。如今山东一失,建奴兵峰直指江淮,欲偏安而不得已。

  这时王彦不禁想起梦中的画面,顿时便打了一个激灵,身上惊出一身冷汗。

  他再看向两位大人时,心中已经下了决断,无论如何,也必须说服赵应元,为挽回局势尽最大努力。

  他知道赵应元心中的想法,无非是担心他流贼的身份,加上手中实力弱小,降明后得不到重用。想要说服他,必然要让他看到足够的利益和加官进爵的希望。

  王彦在心中一阵思索,已然有了对策,他向两位大人一拱手,自信的道:“将军自然要投降大明,建奴乃是异族,将军降之,也不过是个奴才,得不到重用,也得不到信任。但是如果将军降明,晚生却能送您一场功名富贵!”

  王彦的话,勾起了赵应元的好奇,“哦?什么功名富贵?”

  “方才我听扬大人言,晋北姜瓖已然降清,正与大顺军激战,山东的清兵已经北返支援。满洲不过二十万,要对付大顺主力,又要守卫北直隶,山东必然空虚,将军何不取之,打起扶明抗清的义旗,天下必然震动,到时候在连接两淮明军,大事可定,将军也会得到朝廷封赏啊!”王彦提起精神道。

  赵应元虽是武将,可是在乱世打滚多年,自然不是几句空话便能说服之辈,他微微皱眉,沉思道:“呃~,士衡说得在理!可吾心中还是不安,先不说两淮明军会不会支持,就说吾手下这点人马,打个小县城都难,如何打大城,占山东呢?”

  “山东失而复得,对局势有大益,除非南方诸公想被千夫所指,晚生不信史阁部能无视这第二次机会。”王彦强辩道。

  闻言赵应元一阵沉默,对王彦不由得有些失望。一旁的扬王休见此,突然开口道:“吾与兵部右侍郎李化熙有旧,他如今正奉命招抚豫东义军,吾可亲自前往拜会,料想应该能请来两淮援军!”

  闻言赵应元不由一喜,而后看向王彦道:“如此甚好!”

  王彦也似乎受到了鼓励,开口道:“将军不必攻城,王鳌永坐镇青州招抚,吾等可假借归降,乘机杀入,而且衡藩亦在城内,吾等可扶衡王座殿,拥藩抗清,天下必然震动。”

  听完说词,赵应元暗暗思索觉得甚是可行,颓废之气一扫而空,当下便一拍大腿,站起来大笑道:“哈哈??吾没有看错,士衡果然大才,吾就听你之计,杀入青州,尽取山东!”

  (老朱家的子孙太多,以至于带五行偏旁的字根本不够用,好多字都是老朱家自己造的,济王本来叫朱帅(钅火欠),作者实在不认识,也打不出来,只能改成朱帅钦了。)

  UU看书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UU看书!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六章 忆往昔,时光荏苒
崇祯十七年秋全文阅读作者:话凄凉加入书架
  这些天来,赵应元时刻都为大军担忧着,现在听从了王彦的谋划,他自然淡定不住,恨不得立马便杀人青州,建立一番基业。

  其实在他心里一直都有一颗不甘平凡的心,能起来造反,提着脑袋挣富贵荣华,他又怎能没有野心呢?说点大逆不道的话,李闯以前不过驿站一小卒,却能纵横中原,南面称孤,而他好歹也曾做过河南副将,怎么就不能挣一番基业?

  是以当天他便让扬王休带着他的降表,星夜南下去寻大明兵部右侍郎李化熙,敲定名分,获取支援,而大军在歇息片刻后,便立马向东急进,朝百里外的青州赶去。

  大军粮草只够三日之食,成败可谓再次一举,若是拿下青州,他赵应元少不得要名扬天下,叫天下英雄为之侧目。

  一时间,他不由得意气风发,四十好几的人,仿佛顿时年轻十岁,干劲十足。

  可惜事与愿违,大军才走半天,军中便有许多人吃不消了。这也难怪,军中缺粮,就是跟随他多年的老卒,也是稀得多干的少,营中老弱,喝上几口稀粥勉强不被饿死便是不错了,哪里还有力气跟着大军急行。

  半天时间,掉队的,开小差趁机逃跑的人便不下一百人,这让赵应元不得不让大军扎下营来,埋锅造饭,明日再做打算。

  因为害怕走了风声,欲夺青州之事,赵应元并没告知大军,除了少数心腹,多数人还不知情,所以军中气氛还是如同之前一样,死气沉沉,没有希望。

  用过晚饭,天以慢慢黑了下,王彦却没有歇息,大军的情况让他有些担心,恐怕无法顺利夺取青州,他觉得有必要和赵应元再商量一下,完善谋划,以确保万无一失,当下他便离了自己的营帐,往主营而去。

  夜空中璀璨的星河与一弯新月,共同照在地上,不似白日的明亮,却令有一番风味,使人感到梦幻。

  王彦行走在营中,夏夜的微风拂过,让他感觉一阵清爽,心中的担忧似乎都因此而减少,他不由停下脚步。

  自从甲申之变后,他便一路奔逃,疲于奔命,上次有闲情仰望星空,还是前年武昌乡试后,与族兄与匡社诸多同仁,夜游岳阳楼哩。

  时光荏苒,如今他与诸人天南海北,相隔千里,也不知情况如何,想族兄王夫之的才学,应该已经被朝廷征召,委以重任了吧。

  一声轻叹,王彦以收回思绪,向前走去,不觉间已经走到帅帐附近。

  “你给老子老实点。”一个声音从远处传来。

  “别人跑也就算了,将军那么提拔你,都让你当哨总了,你还跑,不是忘恩负义吗?”另一个声音埋怨道。

  这时王彦已经看见两名武士压着一人从帅帐出来,仔细一看,尽还是他的老熟人,泼皮刘顺。

  “就是!”一名武士不满道。“好多老兄弟都还只是什长,将军如此器重你,你怎能忘恩负义呢?”

  “哼!你们知道什么?不就是一死吗?老子瞎了眼,恨不早死!”刘顺被人压着,听着他们的抱怨,却似乎很不服气。

  王彦和刘顺有过节,但时间已经过去太久,他也没有在放在心上,现在看着两人将刘顺押走,自然也不会在意,毕竟这些天被杀的逃兵又不只他一人,因此他只是微微皱眉,便向营帐走去。

  值哨的卫士连忙通报,在赵应元应允后,他正准备挑帘进去,可身后的声音却让他愣住了。

  “世人皆知我刘顺是个泼皮,都看不起我,可我也有我的底线,山东已经落入建奴之手,大军一个劲的向青州赶,是要做什么?要老子降建奴,老子当然要跑!将军对我有恩,我不骂他,但是我也不会跟他投降建奴!现在被擒,老子无话可说,只求速死!”

  “唉!你个倔驴子!算了,狗子你去让伙房给刘顺准备碗断头饭,明早送他上路吧!”

  待武士压着刘顺走远,王彦才进了大帐。

  “天色已晚,士衡来寻吾有何事啊?”见王彦进来,赵应元正了正身子,跪坐在案台前道。

  “正有事,欲与将军商量!”王彦抛开刚才听到的话语,行了一礼道。

  “哦,士衡尽可直言。”赵应元点点头。“来,坐下说。”

  “晚生觉得诈降之事,还需商量个具体方案。”王彦也跪坐下了。“而且大军的行进速度也要加快。”

  “吾也正为这两件事烦恼,士衡来寻吾,想必已经有了腹案,快快与吾道来。”身为武将,赵应元的举止言谈皆不粗鲁,在农民军中算是个奇葩。

  “那晚生就妄言了!”王彦正了正身子,认真的道。“先说容易办道的,老弱留于此处,留少数人马照应,精锐多带口粮急行,两日应该能赶到青州。”

  “嗯,吾可以照做。”赵应元点点头,这也是他的想法,只能搏一搏了。“那如何诈城?”

  “晚生想拿着将军的降表,率先进城拜会王鳌永,取得他的信任,顺便打探城内虚实。”王彦沉思道。“到时候将军可先在城外等候,若事成,晚生便让人迎大军入城,若是事败,将军便立即带兵南下投两淮史阁部!”

  “士衡亲自去,会不会太危险。”赵应元如今已经没有选择,况且王彦说的也确实可行,他很愿意王彦立马便去青州,为他赴汤蹈火,可却不能明言,只能假意担心道。

  “这点将军不用担心,这次清庭一下就招抚了大半个山东,官绅降者无数,多晚生一人他们也不会生疑,况且将军的处境,想必他们也知晓,现在降过去,他们只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王彦没有注意赵应元的小心思,他一心都放在抗击建清兵上。

  “既然士衡有把握,那吾便同意了。”赵应元很是高兴,又接着道。“降表吾现在就写,士衡可明早来取,若还有什么要求,现在也一并说了,吾都应下。”

  “晚生的要求很简单!”王彦想了想又道。“只需带一勇士同去,将军在给备两匹快马便可!”

  “哦,吾亲卫营中的赵四,颇为勇武,可以一当十,就让他去如何?”赵应元思索后道。

  王彦却没同意,“晚生想让那刘顺前往,望将军应下。”

  “刘顺?”赵应元一阵沉默,他看了眼王彦,想知道他为什么选刘顺,可王彦却眼观鼻鼻观心的座着不语,他只得思索一阵后道。“既然如此,那就让他戴罪立功吧!赵四也一同去,明早你们便出发。”

  一夜无话,而有人注定无眠。

  刘顺便是无眠之人,这一夜他想了许多,却又发现其实没什么可想的,也没什么值得回想的时刻,他的一身生就是这么失败,或许等他死了,这个世界上连个想念他的人都没有。

  村里的乡亲不会怀恋他,只会拍手称快,以后都不会被他欺负了。

  营里的弟兄也不会想他,他只是个过客,而且以后赌钱也不用担心被他骗了。

  至于县城东的李寡妇,就更高兴了,再也不用被他调戏骚扰了。

  甚至巷子里的暗娼,也是高兴的,干事不给钱的泼皮,终于少了一个哩!

  越想刘顺就越觉得憋的慌,他觉得他的一生太失败了,可是他后悔,他惋惜,却没为今天的决定后悔。

  十岁那年,建奴破关,越过长城入寇北直隶,他父亲惨死刀下,母亲被建奴奸污后投井自杀,而他躲在床下才得以逃脱。

  那一年死在建奴手上的人不计其数,被驱赶着压往关外的人口就有三四十万,北直隶山东之地,只要还剩下的人,几乎家家都与建奴有血海深仇。

  可如今好多大官,好多员外都降了哩!

  那些平日里比他高贵的人,还没有一个泼皮的骨头硬!突然间刘顺终于找到一件,在他短暂一生中值得一提的事——不降建奴!

  天慢慢亮了,被绑在柱子上的刘顺没有等来,那碗他有些小期待的断头饭。

  早晨太阳照耀下来,一夜未睡的他被晃得有些睁不开眼,一个身影走到面前,遮住了阳光。

  “准备一下,等会你要跟我去做件大事!”身影正是王彦,他一边解绳,一边开口道。

  刘顺认出王彦,可他却不知道怎么回事,也不知要做什么大事,脑中一片迷糊,只得任其摆布,满是疑惑,有些不敢相信的道。“我不用死呢?”

  “是的,不用死了,不过要戴罪立功!”看着刘顺的样子,见他听了并没欢喜的样子,王彦心里颇为高兴,当下笑道。“放心!不会让你投降建奴!”

  闻言刘顺十分惊讶的看着王彦,想要问问到底怎么回事,可他还没开口,就被王彦打断了。“事关重大,不能耽搁,要问什么,我路上告诉你,现在随我上路,听我号令便可!”

  说完他便转身走向身后的赵四,牵过一匹战马翻身上去,待二人也都上马,便一挥马鞭,迎着朝阳而去。

  UU看书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UU看书!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123456789101112 下一页 末页
扫码
作者话凄凉所写的《崇祯十七年秋》为转载作品,崇祯十七年秋最新章节由网友发布,找书苑提供崇祯十七年秋全文阅读。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崇祯十七年秋最新章节,而找书苑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崇祯十七年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崇祯十七年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找书苑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崇祯十七年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邮件给管理员,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