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找书苑 > 军事历史小说 > 权倾大宋最新章节 > 权倾大宋全文阅读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729章 上清云霄观二
权倾大宋全文阅读作者:王风加入书架

    第七二九章 上清云霄观2

    “开拓南海也是无不可,确实要儒道教化为上。”李纲悠悠地道,他对道家并无排斥,黄老无为的确能用在治世上,只要道人别太过分,黄老作为儒家辅助手段,他还是非常赞同的。

    王秀知道进入正题了,开局就是海外,无关士人关注的核心,但也是士林较为关注的。就在李长昇出征时,他就提出三佛齐对大宋海外据点博望军虎视眈眈,并对海商苛重税,其国主贪婪昭然若揭,要逐步对该国进行讨伐,最终加以灭国,成为大宋的海外军州。

    对,海外军州的提法正是他的首创!在南海和东海建立交通便利的军州。其实,他没有核心的意思,那就是他选定的博望军,就是后世的文莱,那可是生产黄金的国度。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说的一点不错,消息再隐瞒也是隐瞒,不可能不泄露出去。既然无可避免,那只能打上一仗,趁机派出强悍的部队,解决南海上的矛盾,真正地控制富庶的地区,实现博万国之力供养中华的目地。

    不过,三佛齐和占城、真腊等国表面上还朝贡,属于方外藩国,灭国之战的确有些过分,难以让士林接受。

    东海建***州就要涉及扶桑和高丽,对待两国的舆论是玩味的,人们普遍对扶桑不感兴趣,却要求重新收高丽为属国,这个小国在女真的威压下反复,蛇鼠两端端不为人子。

    王秀对高丽也没有好印象,饼子过而已,无论千年后怎样的嚣张,现在确实一穷二白,让人提不起兴趣。

    不过,他却发现其战略意义,对内有利于北伐的侧翼,对爱方便政府扶桑。为政者,需要面面俱到,埋下棋子方便用途,哪怕自己用不上,也要子孙后代受益。

    沈默曾经说高丽是中国旁支,汉唐曾征讨,最好是招抚为上,他不否认沈默的正确性,高丽主干是商箕子后裔,却并非高句丽。

    高句丽是扶余杂胡,匈奴西迁之后,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高丽和高句丽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一个生在大国阴影下的迁徙民族,注定了永远的配角。

    悲哀,是他们的宿命,臣服正统又是他们希望,没有别的内涵,他落要子高丽没有别的意思,就是为了汉家子孙能否把握时机。

    “三佛齐是南海大国,控制东西贸易海道,博望军孤城一个,恐怕是无法支撑,既然迟早要爆发战事,早一点解决也好,只是茫茫大海,恐怕劳师远征无果。”

    李纲有些支持征战三佛齐,但面对碧波千里却没有信心,他对高丽并没有兴趣,反倒是关心南海。

    “三佛齐地大人稀,用朝廷的眼光来看不过一小国,也敢称南海强国,就算是盈叔的一军也能分国。”王秀很不在意地道,他还真没把三佛齐当回事。

    要说,东南亚有了点抬头,也是在二三百年后,现在和大宋行朝相比,简直是羞辱大宋。

    “我看地形图,三佛齐不小,绝非万人可以征服,侍卫水军孤悬在外作战,很难灭国,文实说分国倒是恰当。”张启元看了眼李纲,无论他对待王秀的态度,国策就是国策,不容半点私人感情,又道:“如果能通过交趾和占城,朝廷大军水陆并进,或许能出奇效。”

    王秀不由地多看眼张启元,这厮竟然想到征服交趾和占城,通过陆地南下,对他的南海战略有相当深刻的认识,不能不引起他的警惕,这位真是人才啊!

    但是,他嘴上却道:“正是,也不需要占据交趾和占城,他们毕竟是大宋的藩属,我们要他们海上几处岛屿就成,海船战队南下,就不需要冒着搁浅的危险了。不过,那是长远的策略,现在我们要分化三佛齐,占领部分沿海地域,扶持王族子弟立上几个小国。哦,至于打通陆路交通,那是要放在以后再说,现在就算有心,咱们也没有力量。”

    意图非常明显,那就是利用王族内部矛盾,驱虎吞狼,以夷制夷,不断蚕食三佛齐,把它化整为零逐渐征服。至于打通陆路交通,那是整个南海战略的一环,并不是现在能够完成的,需要等待时机。

    “灭国不易,恐怕朝廷负担不起。倒是高丽可以速速办理,牵制女真侧翼。”沈默从财政角度阐明观点,他也看到利用侧翼的优势,至少能减轻财政压力。

    邦交是非常有味道的,看是付出很大的利益,实际上是利用综合国力,让别人出钱出力出人,为自己的战略服务。

    当然,这也不是魅力和形象,而是建立在国力和威慑上的权威,高丽人也不是傻瓜,为了大宋抛头颅洒热血。

    “识之兄说的不错,江华岛距离高丽王城不远,似乎可以加以利用。”蔡易主持海外事务,自然一清二楚,他非常倾向控制高丽。

    “高丽与女真接邻,兀术岂能容禁军驻泊?”李纲不由地蹙眉,他是主张北伐不假,但比较务实,你有多少兵力驻扎海外,一支孤军又能起多大作用。

    张启元眉头一扬,玩味地道:“驻泊江华并非直接开战,而是要控制高丽,他日北伐高丽数万大军,也算聊胜有无。”

    王秀眉头一挑,目光转向云浩真人,半笑不笑地道:“如今女真、党项和高丽崇佛太甚,贵酋把和上捧成佛陀转世,那是在王室开坛讲经啊!把我玄门道家置于何地,道长还需要努力才是。”

    云浩真人摆动拂尘,看似轻松其实并不淡然,王秀一句话把他逼到了悬崖边上。这不是人情世事,而是到通的生死,作为道家子弟,他没有任何的退路。

    当然,他明白王秀的心思,也非常希望通过王秀,对道家改头换面,再次成为朝廷的国教,物极必反下,他反倒是淡淡地道:“佛门不过小道,岂能与我玄门道家相提并论。”“道家三千大道,佛家不过八百旁门,一部道德经,可抵雄兵十万啊!”王秀笑了,笑容中闪过一抹讽刺。云浩真人很郑重地颔首,他对王秀的说法极为认同。
第730章 上清云霄观三
权倾大宋全文阅读作者:王风加入书架

    第七三零章 上清云霄观3

    “高丽国内重臣多附女真,以金富轼、任元、李之为核心,他们首鼠两端,臣服虏人的治下,完全丧失恭敬天朝之心。只有本兵崔溱、金正纯心存天朝,力主隔海相望。他们王廷中也有中立势力,如崔濡、李仲等人态度暧昧,实力也不容小窥,朝廷有心却不可不防。”

    蔡易是总理各国事务,他对高丽的情报如数家珍,分析高丽王廷三方的实力,显然是下足了功夫。

    云浩真人神情闲散地自顾品茶,似乎并不关心方外俗务,但他双眼是不是闪过精光,时刻关注着王秀动静。

    他不是傻瓜,王秀是刚回朝廷不假,但无论是前尘往事,还是今日今时,那都是大宋朝野第一人,一部心学正论奠定了宗师前程,而后和道家的牵连行为和著作,让他认定紧跟王秀,绝对没有亏吃,前提是王秀依然高高在上。

    “反正有道门全真在,我想北方事就不用我等担忧了。”李纲瞥了眼云浩真人,态度很是平淡。他是看明白了,王秀是依仗道家抬高身份。

    有李纲的赞誉,云浩真人虚荣心得到满足,他是方外真人不假,但那也是人啊!有着治国平天下,留名丹青史册的雄心壮志。高丽是佛老传播不假,但他们的高层依然信奉老庄,以汉家旁支为荣,这就是道家的机会。

    想想,道家入世能为天下,朝廷还能不优待?不想佛老处处投机。

    “西南夷、南海、扶桑、高丽,嗯,还有党项和鞑靼诸部,就看这盘棋如何下了。”王秀的目光转向李纲,这可是一盘大棋,考验棋手的掌控力。

    李纲和王秀对上目光,捻须沉思、品味其中万般滋味。王秀胸中的确是大手笔,收复故土不过是其中一环,让他万分的惊讶,也不能不为之叹服。

    云浩真人看了看王秀等人,不由地笑道:“今日二位大人与四位君子聚会,贫道去准备素饭,还望各位大人不嫌粗鄙。”

    “四君子?”王秀一怔,不免看向了云浩真人,目光中颇多疑惑。

    “大人难道不知,大人和张大人、沈大人、蔡大人被誉为四君子。”云浩真人似乎很淡定,波澜不惊个模样。

    王秀看了看李纲,又看了看脸色各异的张启元、沈默他们,却不知如何说才好。

    张启元有些无奈,他也是苦笑不已,竟然和王秀并称君子,不知讽刺还是荣耀。

    吕颐浩捻须笑道:“我倒是听说过,也是最近才传开的,朝野把四位做比,风评为君子,也是一件雅事。”

    张启元脸色那个精彩,却又摇了摇头,似乎不太在乎,沈默和蔡易也是有几分异色。

    “道长请自便,待会还要讨几杯酒吃。”云浩真人去了,王秀不免多看张启元几眼,才正色道:“真的很新鲜,看来我的消息很闭塞。”

    “四位也是俊杰之士,当之无愧。不过,下步当如何?”李纲对什么四君子不感兴趣,他关心的是国事。关系北伐成败的朝廷内政,因为内政得失直接影响国力的发展。

    内政又直接关乎到收复河山的成败,不容半点马虎,他可以放任王秀经营域外,但内政他不能有丝毫放任,必须要经过全体执政公议,也是他坚持的底线。

    诚然,王秀可以嚣张,也能够跋扈,却要在满朝公卿的掌控内,绝不能有半点差池。

    “海外风浪易搏,朝廷暗流难治,一步错步步错,庆历、熙宁无果,究其内因是用人不当,急功近利。”张启元悠悠地道,他毫不避讳前朝得失。

    王秀不免又看了眼张启元,他不能不承认这厮见解独特,庆历、熙宁变法最终失败,就是触动了各方利益,他之所以小心翼翼就在于此。

    但是,他也很有成功的信心,既得利益阶层成长起来,具有新思想的代言人形成气候,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那时旧势力中的保守者想反抗也晚了。

    “无论再多艰辛,官制改良必须推行,最重要的是借鉴汉制,官员增设必须有制度,决不能任由增添,朝廷的常参官更要严格控制,哪怕是天子也不能随意。还有,公使钱制度也要改革,不能发到个人手中,而是由户部直接拨到衙门,由衙门的度支按照公务拨给,审计院和御史台监督。”

    不要说李纲和吕颐浩,就是张启元、沈默、蔡易也吃了一惊。公使钱是朝廷官员的办公经费,可以聘请幕僚也可以当灯烛纸张费用,但那都是没有准的东西,用不完可以留给自己,绝对是一笔大大的财富。

    每年,节度使的公使钱达到两万贯,直学士知开封府也有一千五百贯,要是真被收走了,很多官员会不满意的,甚至会引发实施新官制的反对浪潮。

    李纲很欣赏王秀的谨慎,到目前为止各项法度都慎之又慎,小步地向前迈进,能不触动各阶层利益就不触动,

    “公使钱牵扯太广,能否从长计议?”他也是利益的牵动着,不能不考虑,毕竟每年万贯的公使钱,不是小数目啊!

    王秀没有看李纲的脸色,拿起砂壶斟上茶,平静地道:“朝廷的公使钱发到个人手中,能用者不过一二,结果户部还得支付衙门的贴钱,朝廷每年要多付出数百万贯。”

    “何止数百万,我看千万还差不多。”张启元冷不防来了句,语气透着几分决然。

    他并不喜欢王秀,甚至愿意取而代之,却不妨碍他认识到政策的进步性。当然,他也有另一层打算,能成了固然是好,不成也能打击王秀,让其成为官僚士大夫厌恶的对象,你从人家的饭锅子里抢食,岂能不遭人嫉恨。王秀诧异地看着张启元,他绝没想到竟然是这厮挺他,感觉人生最大的玩笑莫过于此。不过,他隐约地猜测道张启元的用心,不是一般地毒辣,这是可进可退的策略,比竭力反对或是博取利益更可恶,他不能不多看张启元几眼。
第731章 上清云霄观四
权倾大宋全文阅读作者:王风加入书架

    第七三一章 上清云霄观4

    蔡易品了口茶,淡淡地道:“子初说的正是,要说正四品繁忙职事的公使钱,就达到一千五百贯,连清闲衙门的正四品官也有一千二百贯。虽说,朝廷严格控制官吏数量,确认然有增无减,在职的常参官有多少,每年需要多少公使钱?就说不要说郡县官员了。”

    各军州和县监官吏,公使钱是不多,但架不住地方上的猫腻多,一任郡县就算是清廉如水,光是明面上就能收入多少?这是朝野上下显而易见的。

    “话虽如此,但牵扯太大,不像是三省合流,重厘职事那么简单。”沈默看了眼蔡易淡淡地道,任重道远,他可不那么乐观。

    三省合流是大趋势,逐渐形成执政内阁,当然没人反对,相反对他们也有好处。大家都是聪明人,仔细权衡都能明白,加强文官的权力,对他们百利而无一害。

    “朝廷每个职事,都要以律法形势定下来,无故不得随意变更,官吏设置就要负责本衙门事务,绝不以它官判本衙门事务。就算难度再大也决不退缩,从开封到江宁,还能退到何处?难道真要去博望军?”

    王秀情绪有点激动,他决定要改变世情,大宋,不,是汉家退让的太多,最终连血性也化成烟云,他要从根本上去改变,官制或是公使钱,不过是一个比好重要的环节,甚至没让他放在心上。

    李纲惊愕地看着王秀,毫有感于王秀迸射出的那份激情,他不含糊地道:“为天下谋,某又岂不尽绵薄之力。当年范文正公的新政,神宗大行皇帝改制,无不是无疾而终,文实若无妙招,断不可意气用事。”

    王秀面色舒展许多,尽管李纲的话模棱两可,但毕竟是做出了承诺,这一步确实不易。

    他能感受到李纲的善意,当年范仲淹和神宗皇帝锐意官制改革,面对的是整个大宋官僚集团盘根错节的抵抗,范仲淹主持的新政,可谓是万水千山,需要天子不遗余力地支持。

    可惜,仁宗皇帝的退缩,仅仅三个月便告终结,让有志之士婉转叹息。

    神宗皇帝在王安石变法失败后,一个人艰难地推动着大宋官职改革,终究是阻力重重,换汤不换药,官制改革最终在未能触及官僚集团利益的情况下无疾而终,给有识之士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究其根本原因,是厚重的养士政策,发生了某些偏转,让本来利于时代发展的政策,产生了阻碍社会进步的因素。

    想要去改变,必然触动整个既得利益阶层,就算你是天子,就算你是名满天下的大儒,面对庞大的官僚阶层,也是力所不能逮的结局。

    其实,无外乎亢员和俸禄,超出了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公使钱是其中的大头。

    人非圣贤,公使钱一旦归衙门支配,将会让大臣个人利益受损,连李纲也不能释怀,就不要说沈默他们了。

    就满朝文武来说,公使钱是收入的一部分,还是相当大的部分,十年寒窗苦和闻鸡起舞,无外乎就是为了荣华富贵,还有闻达诸侯,既然是自己应得的利益,为何要放弃?

    “我看公使钱还是暂时一放,如今虏人似乎要对朝廷不利,当务之急是要防秋。”吕颐浩也意识到僵局的产生,他不得不转移视线,公使钱废立可不玩的,搞不好大家一起玩完,王秀是他看好的后辈,不能倒在这个上面。

    王秀也明白吕颐浩的好意,公使钱的改革是官制改良的三大要点之一,绝对的重中之重,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他也顺着话道:“虏人肯定要取河北的,然后派出使臣议和,没有多大新鲜事。”

    李纲看了眼张启元,轻轻地颔首示意,他和王秀的战略指导有些分歧,倾向于张启元。

    张启元会意,慢悠悠地道:“文实,真要放弃河北?”

    王秀看了眼张启元,以沉默代替回答,放弃河北已经是两府的秘密决定,张启元提出来必有深意,他需要谨慎应对。

    “放弃河北,对两府诸公的声誉打击太甚,不知文实可考虑过?”张启元说的非常诚恳,无论他有私心还是秉公,河北的再次丢失,对两府的打击都是沉重的,这是实话。

    “那也不得不舍弃。”王秀能感到张启元的真诚,他才说出真心话,无论他心中如何戒备,他们都有共同的敌人。

    张启元目光复杂,却没有任何犹豫地道:“文实也是身经百战,难道就看不到一点希望?”

    王秀有点纳闷,还能有什么希望?人家数十万大军严阵以待,河北各路可是大平原,大宋那什么去拼啊?几十万步军北伐,到了大平原上任人宰割?简直是笑话。

    “子初可有良策?”李纲淡淡地问道。

    张启元双目闪过隐晦地光芒,很平静地道:“倒是有一策,不知成不成。”

    “既然大家都在,何不说来听听。”李纲笑咪咪地道。

    王秀感觉很不对劲,但也想不太明白,索性道:“子初兄有良策,还望赐教。”

    “不敢。”张启元见王秀态度软化,眉头一扬,似乎颇为享受,朗声道:“既然虏人能攻伐我河北,那朝廷也能收复河东,一来一往平局。”

    “妙啊!”吕颐浩抚掌大笑,欣喜地道:“虏人主力汇集河北,朝廷大军自河东北上,必能拿下二路,一得一失,两府诸公也不会再被责难了。”

    他是纵观全局,却不能不重视士民非议,河北的丢失很可能酿出乱子,进攻河东未尝不是好办法。河北是一马平川,河东却是关山险要,大宋很可能取得重大的成果。李纲颔首捻须,笑吟吟地道:“子初的策略不错,只要西军和京西大军配合得当,完全能夺回河东。”“河东有虏人数万大军,他们的主力南下,也会很快进入河东增援。”蔡易不太赞同出兵河东,实在是太冒险了,把女真人当傻瓜啊!人家不能派马军西进吗?
第732章 上清云霄观五
权倾大宋全文阅读作者:王风加入书架

    第七三二章 上清云霄观5

    “这就是关键所在。”张启元回答的干脆利索,朗声道:“北侍军在河北投入兵马,造成死守河北各军州的态势,河东方面化作佯攻,待虏人全部投入战场,一切都好办了。”

    李纲不断点头,张启元的办法不能不说精妙,很有可能建功河东,正色道:“虏人主力被缠在河北,朝廷以西军为主力,必能收复河东。”

    “这法子倒是不错。”沈默难得看了眼张启元,目光中充满了戏谑。

    王秀遽然明白了,原来李纲和张启元来段双簧啊!他们肯定早就算计好了,合着来说服他了。

    不过,他也并不在意两人的算盘,而是算计张启元建议的可行性,自己竟然身在局里没想到。

    利用即将爆发的河北战事,对河东展开军事行动,不能不说是虎口拔牙,却又有很大的可行性。

    连他也未曾考虑夺取河东,就不要说女真人了,恐怕女真没有几人相信,大宋行朝敢主动进攻,甚至密谋夺取河东,简直是天大的笑话,他们不去打大宋行朝,就是格外的开恩了,怎能去相信宋军的反攻?

    张启元的计划看上去很有可行性,他也有几分看好,却仍在有很大的犹豫。也是,关键点是河北如何缠住金军主力?西侍军和北侍军怎样配合,在最短的时间拿下河东?两个问题必须要解决。

    投入到河北的兵力不能太多,要能吸引金军主力关注,投入河东的兵马又不能引起金军关注,至少在完成突破前,不能让女真贵酋发现真实意图,否则绝对是场灾难。

    他稍加沉吟,断定成功可能性只有四成,实在让人犹豫不决。

    “很有建设性的提议,但我有两点疑问,首先是朝廷必须向河北投入部分主力,造成北侍军甚至殿前司主力决战态势,到底要投入多少人合适?还有,西侍军和北侍军一部,要怎样做才能让虏人相信,我们在河东发动的是佯攻。关键点在当我军推进到一定纵深,有没有能力挡住虏人反扑?”

    对于王秀的反应,李纲和吕颐浩是赞赏的,两点疑问谁也绕不开。因为,战争绝非儿戏,一点考虑不足会导致满盘皆输,尤其是李纲对河东尤为敏感,当年他调度十八万大军解围太原,却遭到毁灭性的失败。

    宋军反攻河东,固然能利用河北拖住金军主力,但人家以马军当先,调动速度是很快的。你完成不了纵深突破,便无法遏制对方反扑,只有控制纵深的要点,才能延迟对方反攻,组织力量进行机动防御。

    “还有一点,这场反攻就算能达到目的,以朝廷目前的财力,能不能支撑下去?”沈默提出自己的观点,他站在经济角度来说,打仗就是烧钱,没有足够的钱财打个鸟啊!

    十万大军的驻扎费用,那就是一日千金,要是进行防御战,那会飙升到万金,还不算那些牛皮,牛筋和铜铁的消耗,简直让人受不了,这才是通俗的算法,真打起来又是一套计算方式。

    “识之兄说的有道理,看规模是数千里战线,动用大军肯定超过三十万,就不要说那些民夫了。现在,侍卫水军主力船队正向崖州大寨集结,虎翼两军全部南调,肯定无法给予河北有力支援,能出动的战船也仅有数十艘,无法对虏人后方形成威胁。”

    蔡易从侍卫水军立场阐明观点,在侍卫水军的远征作战中,有担负支援北侍军的职责,还是在金军背后发动登陆战,在燕山东部实施袭击。

    由于王秀坚持南海征服计划,李长昇率战队出海,李宝、上官谦立即组织第二波南下大军。

    侍卫水军的主力舰船,几乎调走了大半,虎翼第一、第二军也跟随南下,作为征伐南海三佛齐的主力。人家三佛齐是方外藩属不假,却也是南海大国,动员后兵马达到十余万,没有相当的精锐兵力,是很难与之对抗的。

    所以,随着虎翼军的的南下,留守侍卫水军除了要拱卫大河、淮水和大江,能够实施机动作战的部队,不足以形成强有力的威慑,更谈不上进攻燕山了。

    张启元因此颇为为难,侍卫水军的牵制作用很大,能把相当的虏人留在燕山,但海船调归南方海船舰队节制,至关重要的虎翼军也跟随出征,北方海船舰队无法展开大规模行动,他的计划甚至出现瑕疵。

    更严重的是沈默的话,打仗就是烧钱,那么大的兵力组织也不现实,那是直接打击他计划的啊!

    吕颐浩却在大家犹豫时,断然道:“识之,朝廷最大可以支撑多长时间?”

    “要是纯粹的防御,倒是没有无妨,无论是常平仓还是封槠钱都能只能大半年,一直到下岁钱粮征收完毕。但是,要发动反攻,动用十余万大军,恐怕朝廷的钱粮撑不了太久,最多三个月就会消耗殆尽。”

    沈默算了一笔账,朝廷是发展了不假,也不像刚刚南迁时的窘迫,连皇家别院也建不起,

    王秀知道沈默说的一点也不夸张,防御战和进攻战截然不同,十万大军进行高强度防御,也就是日费二万金,放到进攻作战简直就是流水的花钱,按照沈默三个月九十天算,那就是三百六十万贯钱,还不计大量的其它消耗。

    要是战败了一场,很多甲仗器械需要重新增添,费用可不是万金能拿下来的。

    朝廷的财政状况是逐渐好转,但花钱的地方也很多,无论是水军战船的制造,还是禁军甲仗和新式武器的装备,那都是钱堆出来的啊!朝廷官僚阶层的俸禄和公使钱,也是一块大头,至今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治水赈灾加上对生民的各项福利待遇,朝廷看是收入很高,平均摊下去,每年剩下的钱并不多。“各项花费太大了,朝廷是不断的开源,却无法去节流,如今地主家也没余粮啊!”王秀发出黑色幽默。
第733章 上清云霄观六
权倾大宋全文阅读作者:王风加入书架

    第七三三章 上清云霄观6

    李纲、吕颐浩甚至沈默都是一怔,王秀是话中有话啊!借着战事来说官制中的公使钱,大家的利益所在,谁也不想一块大蛋糕没了。

    沈默不想,吕颐浩不想,李纲也不太想,变革是一回事,大家都想好,但牵扯到具体的实际,还是有些犹豫不决。

    大家却没有去想,如果能稍加截留,把发到个人手中的公使钱,留在衙门中支用的话,朝廷每年会节省多少钱?

    虽说,依旧是大手大脚,但毕竟没到个人腰包里,只要加强财政监督,还会有大量盈余的,至少实行几年,能够合理地厘定衙门度支。

    “无论再艰难,反攻河东谁都不能改变。”李纲咬咬牙,做出自己的决断,毕竟是一次机会,还是张启元提出的战略,既然有很大可行性,他都不愿意放弃。

    吕颐浩也微微颔首,慢慢地轻抚捶胸的美髯,他和李纲是有政见不同,也没有进入两府,但对反攻河东是一致的。

    他们的目光落在张启元身上,能培养起这位年轻俊杰,哪怕是付出一定风险,也是值得的,至少不能让王秀一家独大。眼看王秀已经位居副相,登顶是显而易见的,赵鼎、张浚似乎不足以制衡,再加上张启元就容易多了。

    在那么多年的观察中,张启元的睿智也是显而易见的,阅历固然不能和王秀相提并论,但那也是没有表现机会。

    “如果能四个月内结束,应该。”沈默犹豫着算计,他实际掌控大宋的财政,不能不谨慎再谨慎,材米油盐的都要计较,媳妇当的委实不容易。

    还没有等他说完,宗良手执一封官塘匆匆过来,来到众人的面前。

    “哦,有何事?”王秀见宗良气喘吁吁,眉头有些微蹙。

    “北面机速使臣紧急官塘。”宗良把手中官塘递给王秀,顺便抹了把汗,一路小跑累人啊!

    王秀点了点头,机速司是属于枢密院不假,北方的官塘应该先进入枢密院,但是事有特例。

    朝廷最高等级的使臣身份极端保密,大宋官吏三年一轮换,总不能每次换官职都换人管辖吧!那样很容易暴露高等使臣身份,造成可能的损失。

    所以,两府决定无论怎样升迁外放,两府宰执负责的高等使臣不换,也就是说他负责指挥机速司高等使臣,原则上无论担任宰相还是别的职务,没有经过两府公议改变,都会负责到底,没有人去说三道四。

    宗良把机密官塘送到他手中,却不是李纲,是完全合乎制度的。

    他打开官塘一看,目光顿时有些呆滞,嘴张了张,似乎有点不敢相信的味道。

    没有人去冒失询问,王秀手上掌握的使臣,那都是最高等级的机密,只有等他把官塘整理出来,有资格的大臣才能看到,别人是无法接触的。

    然后,那些官塘的原件被封存入枢密院,按照密档等级分明别类,外人根本接触不到。

    却见他犹豫一二,缓缓地道:“北方机速局使臣密报,太上被虏人迁移,很可能要在燕山府定居。”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脸色大变。

    吕颐浩脸色惊喜,几乎是颤抖地道:“是否属实?”

    “官塘是北方使臣知事发出,没有完全把握,他绝不会妄言。”王秀有点不高兴,秦敏的沉稳睿智,绝不会无的放矢,他唯一忧虑的是如何处置,太坑人了。

    “果真如此,无论怎样代价,都必须把太上请回。”李纲毫不犹豫地道,对于北伐迎回二帝,他是异乎寻常地坚持。

    张启元想的比较多,赵桓回来如何自处?做太上甘心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他也并不太热心。

    不过,他看到王秀眉宇间的不悦,也就坚定了支持心思,果断地道:“要立即联系使臣,朝廷派出精干吏士参与,一定要确保迎回太上。”

    李纲对张启元投去赞许的目光,果然没有看错人,兴奋地道:“机速司高等使臣由文实掌控,可有完全把握?”

    “恐怕营救太上,没有是全把握,甚至没有一点把握。”王秀摇了摇头道。

    “文实怎能没有把握,上次不也把挞懒接应回了嘛!我看迎回太上并非没有把握。”吕颐浩胡须一阵发抖。

    王秀不免苦笑,接纳挞懒和赵桓完全两回事,上次是生死不计,能回来就赚了,营救不回来也无所谓,赵桓不一样。

    再怎么说女真人警觉了,赵桓又是文弱的人,难度要比挞懒高出许多,他说没有一点可能,也不是妄谈。

    “此事关系重大,需要谨慎从事,在座都是枢要大臣,一同努力迎回太上就是。”他没有任何迟疑,总不能反对迎回赵桓吧!那还不被人给骂死。

    至于营救,那也是北方机速使臣具体负责,成功与否,就看他们的意愿了!

    “可以出燕山,直接南下界河。”沈默提议了句,这是最原始的办法,至少有可行性。

    “不可,虏人表面无恙,实际上正在调兵遣将,南路绝不可走。”张启元直接否定陆路。

    笑话,有可行性不假,但燕山、云中那是重兵集结,使臣还有可能通过,带了赵桓却是最大负担。

    “不错,为保完全,南路绝不可走,只有水路了。”吕颐浩支持张启元的看法,上次挞懒出逃也是从水路,只要到了海边,那就是大宋水军的天下,任他金马如雷也白搭。

    蔡易眼中闪过一抹不悦,沉声道:“沙门岛水军大寨,还能够出动海船,怕万一战事发起,太上难承受海上颠簸。”

    “难道海上大船,还能有车马劳顿吗?”李纲很不满地瞪了眼蔡易。

    蔡易也很不满李纲的刻薄,厉声道:“虏人已经加上沿海防御,难道大人愿意看到太上海边被擒?”

    “总归要试一试,海路要不陆路安全,实在不行出动几条大船,打下一片地方迎接太上。”李纲非常坚决。为了迎接一个无用的人,不惜牺牲大批侍卫水军吏士,王秀并不认为李纲有错,但他绝不会那么傻帽。“文实有何良策?”沈默见王秀沉吟不语,才有此一问。
首页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 下一页 末页
扫码
作者王风所写的《权倾大宋》为转载作品,权倾大宋最新章节由网友发布,找书苑提供权倾大宋全文阅读。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权倾大宋最新章节,而找书苑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权倾大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权倾大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找书苑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权倾大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邮件给管理员,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