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找书苑 > 军事历史小说 > 裂明最新章节 > 裂明全文阅读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四百五十五章 肃反
裂明全文阅读作者:泥潭蚂蚁加入书架

    京城最近一连串的政策,而且崇祯如此多的政策也是让各地的官员和缙绅们都是有些应接不暇,这里面当然也包括尚在养伤中的易飞。

    对于崇祯的番然醒悟,易飞却保是嗤之以鼻,若是在大明崇祯初年,或者崇祯七年前,崇祯皇帝能够有这种认识。大明也许尚能挽救,但是都已经行将入木了,崇祯这个时候开始对缙绅商人们痛下杀手,怎么看都给人一种回光返照的样子。

    毕竟如今的官军士气,胆气都是已经尽丧,这些年来,特别是崇祯十二年以来,官军无论对上建奴、流寇或者自己的镇西军,就从来没有再打过胜仗。现在的官军已经不是粮饷充足就可以翻身的了,崇祯的这一番苦心,易飞觉得最有可能是全部付诸东流。无论是建奴还是流寇进入京畿,这些官军也只有投降的份,根本没有一丝战意。

    当然对于崇祯竟然开始变得会用手段,易飞也是抱着极大的兴趣在旁观看,见崇祯竟然没有直接对上缙绅,而是对上大明朝地位低下的商人下手,也算是一大进步。不过崇祯却是低估了这些官商们的能量,以易飞看来未来的乱子还有的瞧。如今这些缙绅可能只是被崇祯一通老拳给打蒙了,若是再过上一段时间,这些醒悟过来的缙绅就会让他们的皇帝明白,这么做是多少的愚蠢!再对付崇祯方面,这些文武百官的招数明显要比对付各地的烽火要多的多。

    当然对于这些大商人,特别是粮商,以及能够在京城中站稳脚的大商行。易飞是抱着极大的敌意和仇视,明末大粮商往往就是大地主,掌握庞大资源,灾年时期囤积居奇,抢购赈灾粮,然后抬高市价出售,再低价收购土地。往往一次灾荒过后,很多地方的土地大多数被他们巧取豪夺走。

    一般而言,朝廷都斗不过这些商团。对历史来说,古代商人在当时社会起的正面作用,远远不能抵消他们的反面作用。这也是古代重农抑商,商人地位低下的原因,任何一个有头脑的君皇,都不可能抬高这种商人的地位。

    但是朝廷虽然不抬高这些商人的地位,但是不代表商人身份就低了。相反,这些大粮商、大商行基本上都是有着后台,或者就是官员自己在幕后操纵,毕竟商行一年所挣的钱,可是远远多于他那点可怜的俸禄,甚至比起他的灰色收入都多的不是一星半点。

    大明发展了三百年,商业已经完全变畸形了,屯积居奇,低收高卖,这中间的利润已经大的令人咂舌,而更重要的是,围绕着这些大商行更是有着众多的百姓,对于农业的破坏也是毁灭性的。

    许多人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粮食,却是在丰收的季节缴租。在政治清平的年间,没有太多苛捐杂税,农民的收成也是远远不及为大商人种植蚕桑!而到了如今的大乱世代,辛苦一年的收成更是还不够各类杂税的。

    因此,在大明末年也是出现了极怪的现象。号称苏州熟,天下足的苏杭地区,在顺年也就是说风调雨顺的年景,粮食生产居然连自给自足也做不到,更别说供应天下了!众多的农民,可能数代甚至十数代人都没有种植过庄稼,全部种植着利润丰厚的蚕桑,这也造成了崇祯十一年苏州大饥的状态,拿着银子也是买不到粮食。富的报着银子饿死了

    对于这种怪现象,易飞虽然不知道,但是他却是明白农业是一切的根本,想要发达的商业,就必须有雄厚的农业基础。因此,易飞对于商业的扶植并不大,相反,对于已经残破不堪的农业,以及水利设施的投入却是不惜血本!

    近一年来,刚刚占领的山西各地,只是水利易飞就已经投入了近百万两银子,而且这还是大部分以工代赈的情况下。若是换了全工的模式,估计投入下去十倍的物资才能勉强将这些水利设施给普及。

    而对于教育,易飞的投入也是不少。虽然教育方面没有象这种基础设施一般的耗钱耗粮,但是却是更加的系统化,更加的繁琐,而且还得持续的投入,还不一定能够看到他想要看到的效果。可以说,这几乎是一个看不到底的黑洞,无论扔进去多少银子都不为多。

    不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是易飞前世喊烂了的口号,也是易飞十分赞同的口号,对于教育,易飞从来就没有节省过,一切都是以最优先的标准而做。可以说,除了军队的训练以及征战,教育完全可以排在第二位优先,他的优先等级甚至超过了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从崇祯七年至崇祯十四年,易飞几乎不惜血本的将缴获的三成都做为教育经费投入下去,如今也算是出来些成果。比如说陕西方面急需的官吏,山西就是十分轻松的便将近千得到过历练的学子送了过去,直接从根本上控制了陕西局势。

    而随着大量的伤残军士源源不断的被送去陕西各地做为县下一级的亭、保、甲等基层骨干,再通过保甲制的约束,陕西的局势也是很快便稳定下来。各地不断的镇压而下的缙绅们,以抄家得来的钱粮安抚百姓,再将田地分配给各地百姓,陕西的局势已经再无什么可担心的了。

    最后的也就是关于赋税的调整,但是有着吏员们,以及亭这种基层小官的宣传,陕西的民心已经开始一步步的被吸纳。只要再过上一年,上百姓经历过镇西军的政策之后,陕西就稳稳的成为了镇西军的大后方,真正的成为汉高霸业的关中。

    而这次派去陕西全面主持大局的则是易飞十分欣赏的沈昱,当初派他前去,也是因为这人做事十分的果决凌厉,若是太平年间,这人也许是一个普通的巡抚。但是在这大乱年间,他的性格足以让他胜任内阁首辅一职,而沈昱的快刀斩乱麻的做法,在被报上来之后,也是让易飞大为夸奖。

    若是按照套路来,可能十年间才能抚平陕西各地的缙绅,而且还会留下巨大的后遗症,但是在沈昱的狠辣下,陕西却是数月就平。虽然刀光剑影,杀的人头滚滚,血流成河,但是却是将矛盾集中在一起,直接予以全部解决。虽然留下了巨大的伤疤,甚至对文化都是产生了巨大的摧残,但是大破方能大治,经历过短暂的阵痛之后,却是能够影响到数十年甚至百多年的进程。让后续而来的新兴缙绅阶层明白,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应该怎么样权衡才是最佳。

    大明的缙绅们不是太蠢,相反,他们是太过于聪明,或者说是大明太过于优容于他们。让他们长期以来,不将国家利益放在眼中,各个只顾从大明身上汲取着营养,丝毫不顾大明是否能够承受的住。

    当初,崇祯向王公贵勋们借钱之时,这些可是号称与国同休的阶层,都是不肯拨出一毛来挽救这个国家。更别说这些根本就不在乎朝廷死活的缙绅们了,毕竟无论是换了那个王朝,想要统治中国,就得求助于他们,否则必将寸步难行。这些退路在手的缙绅们,更是不将大明国势看在眼中,偶尔之间却是会发发牢骚,抱怨国家居然不能尽快的剿灭流寇,让他们的利益受损。但是却从来没有想过,让饥寒交迫的官军剿灭流寇是一种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的行为。

    而更多的缙绅则是将剿灭流寇看成大明的事情,与他们无关。一旦有官员想从他们处征粮征饷,以充军用。稍微有点良心或者说碍于发起者的身份,不能不表示的缙绅,他们也不可能会捐出太多,许多家产万贯,悍仆如云的豪强,捐出来的银子甚至连他们一个月斗狗的费用都远远不及。当年孙传庭为何在西安一怒杀了个人头滚滚?就是这些缙绅宁可将将银子埋在土里,被流寇攻破城池全送给了流寇,也不愿意拿出一成,不百分之一以资官军!资助那些饿着肚子,拿命保护他们的官军!

    这还是明理一点的缙绅,更多的缙绅则是一听到捐饷纳粮,他们便会直接运用自己的各种关系,在朝堂上对之群起而攻,让之最后在一片骂声中只能黯然隐退。

    不过,这些手段对付被忠君思想,或者说局限于大明律法的官员十分有用。但是对于从来不按正理出牌的镇西军,那他们也只是自寻死路,十一月中,陕西各地在整个陕西有巨大影响力的十九家,连同他们敢于反抗的恶奴一共一千三百余人,全部被家产充公,所有男丁斩首示众!

    十一月尾,肃反也是蔓延开来,任何赞助过,或者鼓动过百姓闹事的缙绅也是开始被一批批的处置下来。在北京得到消息之时,整个陕西的肃反行动还是在不断的扩大之中,整个关中地区,几乎是处处都在杀戮,处处都在一片的哀嚎,这种清洗自然是旧军队一手接掌。这些旧军队嗜杀,而且与缙绅们更是矛盾重重,得到这种报复机会,怎么会不厉行出手?整个肃反行动,一直持续到年关将近这才接近尾声。若不是被分散于军队之中的镇西军吏员们制止,这些杀红眼的旧军们可能会在杀戮中渡过一次血染的新年!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停止,并不是西安方面觉得新年将至而停止。而是觉得这次镇压肃反的行动已经有些越线了,各地的旧军处私掠百姓的比例也是越来越大,再这么杀下去,这些官军就根本无法控制的住了。

第四百六十六章 顺利
裂明全文阅读作者:泥潭蚂蚁加入书架

    年关将近,普通百姓的日子也是好了许多。

    虽然官府下放的物资并不是很多,每户只有一石多点的米粮。这点米粮若是撑开肚皮来吃,最多只够一户人家吃上半个月不到,但是好在普通百姓都是艰苦的日子过惯了,有这些米粮,若是再多挖些野菜,树皮,以及普通百姓们的各种生存法门,还是能够将就的熬过去一两个月时间。至于到时该怎么办,他们根本不会去考虑那么久远以后的事情。

    真正让他们欢喜的是,今年虽然官府杀人杀的几乎让他们吓破了胆,几乎将他们原本尊敬的乡绅们一扫而空。但是在发现这些乡绅们不见了的同时,百姓们也是发现,往年这个时候便会前来收帐的人也是再也不见了踪影。

    而新入驻他们附近的所谓保长,甲长等也是在一队队的士兵的护送下,将一箱箱的纸条摆在他们面前。正当他们惶恐不安之时,这些新来的代表着新的官府的小吏们却是直接拿着火把,将这些欠条全部一烧而空,更是当众许诺,他们之前所欠的各种高利贷全部作废!

    在普通百姓眼中,这些小吏就是代表着官府。既然他们说了作废,那想必官府也是这个意思,顿时每个饱受这些高利贷利滚利伤害的百姓都是跪地痛哭流涕。他们中许多人,都是深受这种高利贷的折磨,许多人都是爷传子,子传孙,有的甚至都是传了十数代,却还是看不到还清的希望。许多破产的百姓不仅还不起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已经翻成了天文数字的本金,甚至连一日多似一日的利息都是还的极为艰难。

    虽然只是一个小举动,但是却是一下子把众多百姓的人心给收拢了起来。从来就未见过这种官府,不仅没有逼迫着百姓交纳赋税,相反却是分田分粮,而且还是为他们免去了祖祖辈辈的高利贷。这种官府一下子也是赢得了他们的认可,其实百姓们的要求很简单,谁对他们好,他们便拥戴于谁。

    在一片感激声中,这些小吏们也是向百姓们仔细了解释了以后每亩田地所需要交纳的赋税,以及镇西军的各项惠民政策。若说之前百姓还只是感激,再三询问只是亩产交纳两斗的田赋后,许多人更是直接对镇西军这个新来的,可以说十分陌生的政府完全的死心踏地。

    虽然看似简单的手段,却是一下子将民心收拢起来,而民心的向背也是决定了镇西军注定在陕西站的稳稳的。在初步取得了民心之后,沈昱也是迫不及待的开始了陕西大开发的战略,肃反行动的本意是肃清地方上任何阻挠新政的势力,但是也是取得了另外一个注定的副作用,那便是这些缙绅积累十数代下来的钱粮!这是一笔大的都让沈昱都有些口干舌燥的财富!

    陕西是大明首乱之地,各地建堡自守也是常态。因此,旧军承担了攻打这些缙绅的任何,那也就意味着他们同时也是承担了巨大的伤亡。但是他们在拿到之前说好的三成财富之后,所有人都是欢呼雀跃,毕竟他们拿到是货真价实的三成。而不是原本在大明效力时,层层克扣下来的残渣!新生势力官场的廉洁更不是旧军队能够想象的,而有着他们的监督,旧军队中的高级将领也是再也难以从中上下其手。

    参战的陕西旧军数万人,不仅每个生还的人都是拿到按军功来赏赐下来的从数两到五十两不等的赏银,每个伤残阵亡的将士也是在拿到自己应得的赏银之后,更是外加三十两到五十两不等的伤残阵亡抚恤,保证他们在失去家中顶梁柱之后,家人依旧能够安然的活下去。一时间,手头从未如此宽裕的将士们也是欢声雷动,士气高昂到顶点。尤其是看到对伤残阵亡的将士的抚恤后,再也不是人人畏战,尽去后顾之忧之后,军队的面貌也是为之一新。

    但是沈昱也并没有让高级将领们不满,毕竟这些人比起数量众多的士兵,他们的人数就稀少的多了。因此,在拿到最少数百两,最多数千两的赏银后,他们也是十分满意,毕竟一次征战,他们的所得就已经超过这些年虚兵吃空饷,以及各种灰色收入的全部!

    虽然收获的钱粮也是运去山西近三成,再加上数万官兵的赏赐所耗,还有各级官吏的赏赐之后,但是沈昱手中仍然握着近三百万两的银子,以及高达两百万石的粮食!钱粮充足之下,沈昱也是仿效山西已经行之有效的经验,开始招募百姓兴修水利,开挖灌井。

    缙绅们流血流泪,却是换来普通百姓,官军和陕西上下官吏的一片满足。

    无数的陕西百姓也是踊跃应对招募,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是可以让家中的壮汉能够在官府这种工程中吃饱,减轻家庭的粮食消耗,更重要的是,他们也是从各个甲长口中得知这些工程对他们的作用。

    挖出灌井可以保证干旱年景依旧可以保障收成,至于水利就更不用这些甲长们解释了,这些普通百姓完全明白水渠一旦修成后,对于他们刚刚分得的宝贵田地的意义。因此,一声令下,一片死寂了十数年的陕西也是重新散发出了活力。

    无论在哪个地方,都是可以看到数不清的百姓在热火朝天的干着伙,在他们瘦弱而且一脸菜色的脸孔上,再也不复之前年复一年的麻木,让人也是能够看到着他们对于明天的期盼和热情。

    在进行一系列的惠民和与民休养的政策下,沈昱的新政府各种政策也是出奇的顺利,无论是人口普查,还是清点田亩,都是顺利的令人惊奇。在没有了能够有力的阻挠政策通行的大缙绅们后,其他的小地主以及刚刚分到田地的百姓对于新政府的各项工作也是极为支持,而各个保长以及甲长的直接管理下,更是让陕西最贫瘠的山区出现一点风吹草动都隐瞒不住。

    整个陕西的人口普查在一个月的时间不到就已经清点完毕,这种效率虽然还远远比不上后世,但是对于这个政令根本下不了乡的封建时代,已经可以称之为难得的奇迹了。在拿到户籍报告后,沈昱也是十分忧心的发现,八百里秦川的情况比他想象中的还要残破。历经流寇与官军的不断鏖战,整个山西的人口已经下降到了危险线之下。大明中叶,甚至到了天启年间,陕西的户籍还是有着一百多万户,近六百万人。

    但是如今却是剩下不到一百五十万人,而经历过自己一番清洗,人数更是下降了近十万!可以说,如今的秦川根本就已经不是那个物产丰厚,足以自给自足的关中了。如今陕西最关键的便是与民休养,尽快的恢复人力!而不断的战乱也是让许多的百姓游荡于山区之中,在沈昱估计中,这些人大概还是有着数十万,只要将他们全部劝出山区,关中大地也许还能恢复一些生气。

    但是强行搜出,不仅会花费巨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效果还不是太好。也许也是只能等待陕西慢慢安定下来,百姓们能够安好的活的下来,这些百姓就会自发的从山区出来。不过,陕西如此残破,除了取自那些缙绅的田地,其他的田赋今年是不用指望了。来年能够收回百分之一的成本就已经是十分乐观的想法了,不过沈昱并不担心,他十分认同易飞在委派他来陕西时特意所说的一段话。

    “官府的职能是什么?官府的职能就是挣钱!这似乎是与商贾一般,但是不同于商贾的是,官府除了会挣钱,还得会花钱。虽然陕西的样子,估计花出去的钱,十年甚至数十年都收不回来,但是我们还是要去花钱,而且还得舍得花钱,这钱只要花出去,才有挣回来的那天!”

    虽然易飞这话说的十分的浅显,甚至都有些粗俗了,但是道理却是十分的深刻。至少沈昱在不断的品味之下,也是深以为然,陕西大地虽然残破,但是努力经营之下,还是会慢慢恢复他本来的模样。

    而且这些钱还是花在了正处,比起活民百万,些许钱财算的了什么?至少在信奉阳明心学的沈昱看来,这就是知行合一的最高境界!而易飞对于知识的尊重,也就是教化方面的决心,也是让沈昱赞叹不已。

    文人好名,沈昱也不例外。能够亲手经办众多的学堂,必然会让自己之名跟随这些学堂流传后世,也是让沈昱最为的兴奋。若是在大明别处,沈昱估计也是只能想想,毕竟没有一个帝王能够容忍有人控制这么多的学堂,毕竟这些学堂培养出来的学生出来就是为吏为官,无论什么帝王都不会容忍一个人的门生故吏如此众多!但是在镇西军治下,却是根本没有这个问题,镇西军培养的学生都是以培养实际能力为主,不再是传统的四书五经、八股文之类的教材。虽然对于这种不侍奉夫子微言晓义的作法不认同,甚至有些抵制心理,但是信奉阳明心学只注重知行合一的沈昱,却也是挑不出来这种教育方法的不对之处,因此也并不是太过于反对。“不过,眼下让百姓先吃饱穿暖才是正事。圣人不也说了,仓禀足,知廉仪。最迟今年下半年,老夫便可开始大办官学了,如今倒不用过急。”各项事情进展顺利之下,沈昱也是心情大好的遥想着。

第四百五十七章 路在何方
裂明全文阅读作者:泥潭蚂蚁加入书架

    崇祯十三年这一场大战,影响巨大而深远,几乎是已经将原本已经底定的江山再次打出了另外的格局。

    现如今建奴不再是一家独大,镇西军强势击败满清举国大军,虽然伤亡也是巨大,但是却是直接济身为各路窃明者中的龙头老大。建奴退回辽东,仍然不敢停留,防线一收再收,三个月不到,就已经放弃广宁、辽东走廊,退守盘山、营口,盖州一线。

    由于防线收缩,兵力扼守要冲。缺乏攻城手段的蒙古人也是屡攻不下,受挫严重。崇祯十四年二月,收获巨大的蒙古人并不甘于撤退,在地头蛇喀尔沁蒙古人的带领下,蒙古大军绕过坚固的盘山防线,从辽河河套绕路直逼辽阳!虽然蒙古人攻城手段贫瘠无比,但是十数万大军进逼已经空虚的辽阳,还是让满清举国上下大震。

    盘山防线也是立即宣告破产,各路军马围绕着辽阳与蒙古骑兵展开了生死决战。但是辽阳震动之下,满清的国势更加的危急,而原本就是墙头草的汉八旗军马,此时也是大批大批的反正,甘愿充作进攻满清的主力。在这些攻城经历丰富的汉八旗的带领下,蒙古军队也是直接横扫整个辽阳,将辽东腹地搅的不成样子。

    三月初,喘过一口气的满清集结全部主力与蒙古人会战于辽阳城下。已经处于死地的满清大军也是爆发出了他们极限的战力,数万人马压着十数万蒙古联军打,但是已经认清了满清虚弱的蒙古联军也是丝毫不退,虽然伤亡惨重,但是依旧与满清死磕于辽阳城下。

    这场大战耗时极久,最终受损严重的蒙古人也是不得不撤退。但是作为胜利者,满清却也是没了追击的力气,这一战,阵斩蒙古人近万,杀伤蒙古更是多达数万,但是胜利者却也是没有享受到丝毫的胜利喜悦。

    满清集结起来的数万人马也是有着万余的伤亡,可以说胜利者几乎被这种胜利给灭了族!虽然暂时迫退了蒙古人,但是满清却也是再也无力的守卫如此众多的土地,四月初,满清经过简单的重整,再一次大踏步后退至盛京。

    而盛京中的皇家贵胄,也是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全部撤退至赫图阿拉,至此,从一代强盗大享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再到多尔衮,父子兄弟数十年的征战所得,几乎全部化为泡影,满清完全是脱了毛的凤凰不如鸡,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从大汉朝廷坠落到南明永历朝廷的地步,能够控制在手的也只有建州老窝这一块地方。

    整个辽东几乎是直接拱手相让,将之贡献了出来。但是地盘小也有地盘小的好处,兵力更加的集中,人手更加的充足。建奴在建州各个方面上都是保持着进攻的势头,将一**想来捡便宜的蒙古全部击溃。

    此时的蒙古联军早已经不是当初誓师入辽东的模样了,当时建奴虽然遭受重创,但是依旧还是有着强大的战力。而且更有镇西军在中间居中调停,这些蒙古人想不团结以对建奴都不行,但是如今辽东几乎全成了他们的跑马场,单单是辽东被建奴放弃的土地和城池中的财富就已经让他们目不暇接了,根本不可能再有**去啃已经退进深山老林中的建奴。

    而年初镇西军的离去,也让这些蒙古人失去了压制。辽阳之战还好,面对数万集结而来的建奴,蒙古人若是不团结就是死路一条!但是辽阳之战后,被痛揍一顿的蒙古人之所以还敢远远的窥视,那是因为他们已经彻底的摸清了建奴的底细。

    虽然会战之时,排在最前的建奴战力十分强大,他们都是百战余生的战士。他们人数虽然不到二万,但是战力却是可是做到稳稳的压制住蒙古人,而后面的壮丁只需要摇旗呐喊,在后面捡便宜就可。

    可以说这些人给蒙古人的伤亡最大,头一波交锋,喀尔沁蒙古就是立即吃了一个大亏,若不是己方人数众多,快速的支援而来,恐怕喀尔沁蒙古直接来个全军覆没都有可能。虽然质量比不上建奴,但是蒙古人却是占据了人数的绝对优势,虽然单兵战力不如建奴,但了不是说建奴真的能够以一抵十!就算是站着不动让他们杀,估计也会杀的手酸脚软。因此,在一开始的巨大的伤亡过后,蒙古人的伤亡也是开始减少。

    一直这么熬着,尽管保持着五比十,甚至十比一的交换率,蒙古人依旧挺到了最后。若非最后关头,数千正白旗的建奴突然从侧面爆发出来,估计满清就不是迫退蒙古人,而是当场被蒙古人斩尽杀绝了。

    虽然伤亡惨重,但是已经几乎将建奴中能战之辈给耗尽,也是让蒙古人稳稳的占据上风,而且这种上风还在不断的扩大之中。无数的看到满清的末日将至的汉八旗也是每日都有叛变着,清军虽然通过大战训练出一批精兵,但是面对着四面着火的大局,他们也是根本就无力逆天。

    顺治的便宜摄政皇叔多尔衮也是一个狠角色,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硬是选择集中兵力,不再试图歼灭蒙古人。多尔衮清楚的明白,面对着已经撕破脸的蒙古人,满清失去了战无不胜的光环之外,对付这些白眼狼,满清的选择并不多,甚至说只有一个。那就是将之全部歼灭于辽东,这才能让蒙古人重新认识到满清的力量,转而彻底臣服于满清。

    这个目标,对于人生就是打仗的多尔衮来说,真的下定决心的话,还是有着六成的把握。但是拼着满清最后的元气歼灭这些蒙古人以后又能如何?坐看易飞慢慢恢复元气,然后从容而来,将已经人丁几乎灭绝的满清彻底亡国灭族?而退守建州,也是将这个乱摊子完全扔了出去,毕竟无论是谁得到,哪怕是被胆小而且贪婪的关宁军得到,也好过将自己放在火上烤!

    当然,多尔衮也不会坐视着山西慢慢恢复元气。在无法瞬间提升满清女人的生育能力之下,在稍稍稳定了局势之后,多尔衮也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加偏远的山区,那里有着无数的野蛮人,他们比建奴更加野蛮,更加嗜血,更加的好战。在这些野蛮人面前,建奴完全可以自称为文明人了,之前皇太极虽然在远征山西之时,也是从山路搜出来一批。但是,多尔衮却是深知,还有数量多的无数的野蛮人还等着自己发掘。

    原本满清并不太愿意运用这些野蛮人,毕竟这些人敢战则敢战,但是却是不太听从召唤,而且完全是无组织无纪律。但是亡国大祸就在眼前,也顾不得这么多了。

    既然蒙古人普遍对于来啃赫图阿拉没有兴趣,那多尔衮也是自然将更多的披甲精锐从一线召回,赶着他们全部去深山老林去搜捉这些野蛮人。短短的数月之间,前后便从深山老林中强行掳掠出来近二万的野蛮人,在给他们简单的武器以及皮甲之后,这些人的也是顿时成了一支不可轻侮的大军。

    也许面对着无甲又没有锋利武器的野蛮人,建奴完全可以占据压倒性的优势,但是一旦让这些野蛮人披甲执锐,这些野蛮人的战力就不是建奴能够控制的住了。因此,虽然到了现在,甲胄绝对比人多,但是这些甲胄多尔衮也不敢全给,而且更不敢在没有战事之时发放给他们,只是将他们整合在一块,在披坚执锐的建奴监视下,进行着常规的军事训练,以备来日大战。

    稳定住局势,摆在多尔衮面前也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那就是满清该何去何从。崇祯十三年在山西一战,建奴的男丁就是损失了一半有余,而辽阳之战后,建奴的男丁更是锐减至危险的数字,几乎连种族繁衍都不足的地步。每一个还能拿的动武器的男丁都是被赶到了战场,甚至连十岁出头,只要个头尚可的少年都是被组织了起来,几乎是完全的穷兵黩武了。

    而男丁的大量被征召,也是让建奴的生产力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这种情况若是在建奴保持着战略进攻的势头上还好,毕竟可以通过掳掠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但是大撤退的半年内,建奴完全就是在吃老本,生产出来的食物也是远远抵消不了每日间巨额的消耗。无数的男丁每日都是在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每日所需要的粮食更是如同流水一般,每天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照着这种情况发展下来,就算蒙古人不来攻打,甚至易飞也不派兵过来,但是只要维持着这种消耗,一年过后,满清大军就得断粮,而在这之前,普通建奴比如说老人女人孩子就得在这之前全部饿死。到时根本就不是别人来打,自己就把自己折腾死了。

    与蒙古人讲和,也许还会有些可能。而与易飞议和,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双方在宁武城下一场大战,双方都是死伤惨重,而易飞的损失更是开建军以来的先河,原本就是不死不休,现在仇上加仇,根本没有一点并存的可能。但是远在山西的易飞一旦恢复过来,而且不用全面恢复过来,只需要能够积蓄到足够两万铁骑远征的钱粮,那就会是满清灭绝的那天!而且让多尔衮更加痛苦的是,以汉人的恢复能力来说,这种伤口也许只需要数月,最多也不会超过一年。维持着现在的消耗,是能养活到数万军队,以等到决战的那天,但是接着便是彻底的灭绝。若是不维持这种消耗,那草原上依旧在虎视眈眈的群狼,定然会第一时间扑上来,将试图喘口气的满清撕成碎片!“到底该怎么办?”多尔衮不断的撕扯着脑后剩下的那一小撮猪尾巴,无比痛苦的咆哮道。

第四百五十八章 报纸
裂明全文阅读作者:泥潭蚂蚁加入书架

    不同于满清强盗不能一败的国情,打下牢牢基础的山西却是在半年左右便从一片萧索中走了出来。

    虽然阵亡了数万人,但是相对于山西近三百万人口来说,却只是一个极少的数字。但是事后的抚恤却是让易飞几乎在一夜之间破产,好在陕西方面也是及时送来不少的缴获,这才让山西的发展没有受到丝毫的停滞,依靠着战争红利,依旧保持着快速的发展势头。

    青龙营与白虎营作为镇西军最具有进攻力的军队,也是这次受创最为严重的军队。尤其是青龙营,几乎是已经被灭了建制,战后统计之下,青龙营只剩下了百余长枪兵,以及数百的火铳兵,完全丧失了建制。而白虎营也是几乎惨不忍睹,全军剩下的人也不到战前的四分之一,全军不到一千五百人。

    这种损失,再加上两营主将先后阵亡,两营基本上已经算是被废了。如今易飞也并没有重新组建两营,而是将两营合并一块,以这些残兵为骨干,重新予以补充,人数已经不是当初的近五千人,而是一下子扩充至近万人!以两千余老兵为骨干,扩充而来的新军大多也是经历过战争,见过血的士兵,对大明官军来言,这些人已经可以算是老兵了。

    如今的镇西军治下已经涵盖两省,再以四营兵马统驭这么大的领土,明显已经不够了。一万余人合成的一路总兵也是升级为陕西方面军,张朝阳为总兵官,其中马军三千,步军八千,更是下豁陕西旧军近两万,而陕西官军经过整合后,多余出来的大军也是开拨至山西。而镇守陕西以及威慑还效忠于大明朝廷的宁夏的任务,也是交于了陕西方面军。

    而罗立的麾下的玄武营与朱雀营也是再次扩编,其中玄武营秦伟明为山西镇总兵官,规划中的人马将达到一万五千人,其中骑兵五千,步军一万。但是眼下步军容易到位,骑兵却是极为稀少,一番筹划之下也是只有一千的血骑划入其内,剩下的编制还需要慢慢征召新军训练。

    而朱雀营则是改为选锋军,朱雀营原副将彭易登为总兵官,这支大军则是做为战略进攻部队而设立的,由罗立亲自掌控。本部设在宁武,与山西镇总兵官秦伟明一样,也许可以说更差一些,至少秦伟明步军还能补充到位。而战略进攻部队,自然是只选精锐的老兵,虽然在各地抽选一批,再加上朱雀营的老底子,但是本部步军却是仍然不到八千,考虑到其后他们的敌人也只有明军而已,因此骑兵配置并不高,只有三千人的编制,但是在血骑分身乏术之下,骑兵更是接近于无。只有百人不到的教官,以及一些新兵种子。

    而血骑则是没有改变,但是遭到肢解的血骑人数也是锐减,从大战过后还剩下一万五六千人,变成八千不到。这还是张俊卿强烈要求下被保存下来的,不过这些血骑不同于被分解出去的六七千骑,留下的都是精锐中的精锐。这是最后的战略预备队,也是镇西军只为强大的突击和扬威草原的震慑力量。

    对于骑兵,易飞已经不再希望扩编了,至少在陕西发展起来之前,这些骑兵已经足够用的了。毕竟蒙古人已经被震慑住了,而建奴也只是明日黄花,而对付大明的半调子骑兵,如今的规模对他们而言已经是数量多的已经令人发指了。

    山西因为基础好,恢复的速度最为快捷,大战过去半年,除了平添了许多的烈士陵墓,基本上是没有影响到山西什么。而烈士的家属也是足额拿到了他们应得的抚恤,不会存在因为男丁死亡而造成一家老小衣食无着,进而引起社会动荡的局面。

    虽然悲伤,但是日子还是得过。春季里播种的小麦如今长势已经十分的喜人,原本北方各地最长见的粗粮种植如今在山西基本上已经看不到了,生活一天天变好的百姓们,对于细粮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而会花钱的政府,也是将充足的银子再次流传向市场,如今的百姓手中也是多了余钱,各种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肉食也是快要在山西普及。猪肉还好些,在干旱少雨的北方,鱼肉却是极为难得,但是越来越多有余钱的百姓们,也是敢于隔上半月一月尝试一下这种可以称之为奢侈品的东西。

    虽然穷怕了的百姓更多的是将自己的银子埋在土里,但是数年安静的生活过去,越来越多的百姓也是开始享受着这种生活,开始变得肯将埋在地里的银子拿出来花销,虽然花的并不多,许多人买肉类也是为了让自己的后代多补充一些营养,但是这却在无形中刺激了市场的发展。需求的旺盛,更兼在粮食充足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养殖场也是开始蔓延开来。如今的山西,鸡、鸭、猪肉已经不再是什么百姓不敢奢望的东西了。

    各地的戏台子也是开始多了起来,许多忙碌了一辈子的百姓们,也是开始惬意的享受着这种生活。而随着文化的普及,原本全靠各级官吏们维持的报纸销量也是逐年升高,越来越多识字或者家中小孩识字的百姓,也是开始习惯的泡上一杯茶,听着或看着报纸,从上面听到更多的消息,无形中开拓着他们的视野。

    《三晋月报》是山西第一份开始印刷的报纸,这份报纸从崇祯十一年就开始印刷,但是却一直是亏本营业。好在这份报纸是官府开办的,而每年亏损数百两银子,易飞倒也是出的起。虽然很多时候坚持却不一定会成功,但是成功却必须要坚持。从一开始听是两张页面,正反两面,到了如今每份数页篇幅,内容从经济到政治,再到军事,民生以及对于官场治理,以及一些各地的趣闻怪事,无所不包。

    这份报纸在惨淡经营了数年之久,也是终于迎来了期盼以久的曙光。这份报纸通篇都是以白话文写就,主要讲的就是镇西军治下官府的各项政策,以及每日里出现的与百姓有关的事宜,其中不仅有官府对局势的分析,也有对各项政策的细解。因为如今的山西新政策不多,而战争却是一直不断,因此这份报纸也是主要以军事方面的进展和对外形势的各种变化,写出一些能够让百姓知道不涉及机密的专家讲析。

    而百姓们最喜闻耳见的东西,莫过于对于报纸上所说又一个官员因为贪腐或者私自调高税收而被落马的新闻,以及又有哪里惠民政策的出现。对于他们来说,高高在上的官员竟然也会有进大牢的一天,这也是让他们每每回味起来,都觉得渍渍有味。但是这种官员毕竟是少数,有的时候,一个月也是没有一个。这让百姓们在意犹未尽之余,也是对于镇西军充满了信心。对比于报纸上所说的河南、河北各地处处灾荒重重,百姓们易子相食的惨状,许多人都是心有戚戚然。许多人都是从这个年景过来的,自然明白镇西军并不是夸大其事,而每日间不断的流落而来的流民更是这种事情最好的见证人。

    有了这份报纸,对于百姓的启蒙却是无比的巨大,至少官员们再想忽悠百姓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许多政策也许地方官府不会讲那么清楚,但是报纸上却是会详细的将政策的内容从头到尾全部解说一遍,末了更会注释,一旦出现与解释不同,或者官府私自出现调控之时,应该找哪个部门进行举报。而且特别注明,一旦地方官府出现因官官相护而造成地方**件,百姓可以直接去省城或者宁武去向更一层举报。甚至还会写明对这种特别情况进行举报者,除了给予匿名保护外,还会视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

    可以说,这份报纸一出,地方官府再想做什么小动作,那成本就十分的高了。而允许百姓越级而告,虽然限制只能是大量百姓都深受其害才能成行,但是这种姿态却是让众多百姓心中暖暖的,毕竟在封建时代,民告官,从来都是无比艰难之事,自古便有着滚钢针、踩火路这种极端体罚之后,才会允许民告官。说好听点的解释是,只有挺过这种酷刑才能证明百姓的冤屈之大,说直白点就是封建王朝需要维护皇家的代表,也就是地方官府。

    普通百姓关心的是自己的小日子,而新一批受到过教育的孩童们,以及少年们,他们受到的教育也是让他们越来越与镇西军难以分割。这些血气方刚,而且受惠于镇西军极多的少年们,他们有着与普通百姓更多的热血,他们更加观注的则是军事方面的进展,每一次胜利都会让学子们欢呼雀跃,每一次伤亡也会让他们对敌人咬牙切齿。而报纸上面提到的,关于建奴以及以往入寇的外族对于百姓所犯的血债也是让他们个个义愤填膺。

    尤其是这一次,报纸更是通篇累牍的将镇西军如何血拼疯马阵,以及易飞如何以身作则亲自督战于阵前,种种刻画更是栩栩如生,让这些学子在不知不觉间,对于军人也是越发的好奇和仰慕。而他们的态度也是自然而然的传染给了他们的家长们,半年下来,不知不觉之间,军人的社会地位也是越发的高升。以前百姓也是因为军人每年为家中带来的众多的财物,这才对军人身份开始接纳。但是内心深处,还是会受到老话的好男不当兵的影响,对于军人这一职业并不尊重。但是这次报纸的宣扬过后,镇西军士兵再次回到故乡,都是会受到如同迎接英雄一般的尊崇。任何一个人再提到自家儿子或者丈夫是军人,都会被邻里翘起大姆指,夸奖一声‘好样的!’。而最近报纸上出现的宁武候爷号召有志气的汉子参军之后,被激励的山西人还是再一次掀起了一场参军热潮!这种踊跃参军的势头也是让易飞都惊讶不已,毕竟此次大战伤亡惨重,易飞更是对这次号召不抱太大希望,甚至在他心中,只是觉得先给百姓们打一预防针,然后再经过长时间的征召,才能在时间的磨灭下,让治下百姓忘记之前的惨痛。但是事情却是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在听到许多征兵处都被人挤的水泄不通之后,他更是对报纸的威力再一次有了新的认识。

第四百五十九章 疯狂的崇祯
裂明全文阅读作者:泥潭蚂蚁加入书架

    崇祯十四年五月,京城。

    最近以来,崇祯似乎也是开始迷上了抄家。上次收拾了数家商贾之后,崇祯也是欣喜无比,毕竟当场获得了近五十万两银子,但是他不知道的是,若是他能够派出心腹在旁监视,说不定还能拿的更多点。数家商行可以说是京城中最为巨大的一批,这些人全部破产为公,崇祯自然是轻松的得到了数十万的军费。而对于这些人的商行进行甩卖,也是让崇祯再次大捞了一笔前前后后已经进帐近八十万两。

    这种轻松快捷的收入也是让崇祯十分动心,要知道,崇祯十年他向全国征粮派饷二百八十万两,就让全国烽火遍地。那可是全国啊,不是京城这么小的一个巴掌地,既然征粮派饷的风险如此之大,那又何必舍近求远?

    第二批倒霉的便是一些崇祯看不过眼的官员,这些人与这些商行的关系可谓是千丝万缕,甚至有的直接就是这些商行的幕后老板。因此在抄家之中大捞一笔的锦衣卫也是用出奇的效率完成了对该案后续的侦破工作,对于这些官员的调查也是陆续在数月之间全部完成。

    这个时候的大明哪里还有屁股干净的官员?无论是他自己伸手,还是他的家族伸手,都是逃不过一心想要寻找证据的锦衣卫。而其实证据也是现成的,过去锦衣卫之所以不去动他,是因为皇帝将锦衣卫深锁,而如今既然皇帝有这个意思。那又能从中大捞特捞,那锦衣卫根本就不会对这些文官客气。

    大明锦衣卫从建立那天起,就是文武百官的死敌,这些年更是被文官压制的屁都不敢放一声,锦衣卫上下对于这种情况都是十分的怨恨。虽然如今已经无人再想恢复当年纪纲之时,锦衣卫让文武百官全部匍匐在地的荣耀,但是让这些原本见了自己就哆嗦的文官如此骑在头上,所有人都是敢怒不敢言。如今有了再次复起的可能,锦衣卫可谓是竭尽全力,斗志昂扬。

    但是如今的大明已经不是锦衣卫能够横行的了,虽然有着皇帝的授意,但是锦衣卫在挑选目标还是十分的谨慎,更不敢冒然的扩大打击面,否则在文官体系的反击下,皇帝会不会保他们就是问题,而无论怎么看,崇祯都不象是一个可以依赖的强势主子。最大的可能是,文官反击之后,锦衣卫所有头头都是被一扫而空,整个锦衣卫可能直接就被冷藏。

    因此,在锦衣卫不断的挑选下,数个政治斗争落马的官员也成了他们的目标。首先这些人是朝堂之上斗争之下的失败者,在朝堂上根本找不到支持的声音,应该不会有人会为他们出头与锦衣卫死磕。其次是他们都是为官多年,也就是说积蓄颇丰之辈,比较符合锦衣卫与皇帝的胃口。

    确定了名单之后,这些人的罪名也是很快被公开,对于这些人收受贿赂,欺压良善以权谋私等诸般**现象,文武百官根本就没有一丝的疑问,他们不用证据都是明白这些人罪有应得。但是出乎锦衣卫的预料,文官们并不是漠不关心,而是直接群情汹涌!

    若是说之前收拾商行这些文官们只能是弊着一口气,不能也是来不及说什么,但是这次收拾官员。却也是一下子将他们引爆了,在他们看来,这是锦衣卫想要重新崛起的征兆!而一个可以横行无忌的锦衣卫绝对是所有文官的恶梦!

    事实上,无论是锦衣卫还是东厂或者当年的御吏台,都是让文官们切齿痛恨的机构。没有人喜欢在做官做事之时被人监视,而且这是对文官们操守的极大怀疑和侮辱!因为这样的机构就是因为怀疑文官操守才建立起来的,而且到了如今,东林党们更是愤怒异常,因为当年这是他们齐心合力让皇帝深锁内宫的东西,如今居然再一次被人拿了出来,让他们感觉不仅仅是侮辱,更是对于心灵的巨大伤害。

    东林君子们愤怒了,也终于找到事情干了。连续一个月以来,朝堂之上就再也别想议论什么政务了,不将这些对于东林君子的侮辱摘除,那再议论政务也是毫无意义!虽然没有人对这些倒霉的被锦衣卫选中的官员申辨,但是一上朝,崇祯面对的就是东林君子们铺天盖地的声讨声,这些满腹锦纶的大儒们更是各种妙语不断,博古引今,纵谈宇宙洪荒,引来无数例子来告诉他们的皇帝,这种机构存在下去只会让国将不国,亡无日矣!

    而文武百官也是头一次形成了同仇敌忾的同盟,再也不是往日之间的相互攻诘,矛头一致的指向锦衣卫,声泪俱下的向皇帝证明,锦衣卫绝对是国之大害,是专门用来为难忠心耿耿,赤心为国的大臣的,更有说到激愤处,恨不得找一根柱子,想要来一场血谏的。

    这么多的嘴,就算是曾经舌战群儒的诸葛孔明也得甘败下风,更别说崇祯再厉害也是根本无法做到诸葛亮的程度。因此,朝堂之上,无人为其说话的崇祯也是节节败退。一开始崇祯还是会辩论两句,但是马上便是发现捅了马蜂窝,不开口还好,一开口这些文官就能够做到逐字逐句的将自己的话全部驳倒,明知道许多驳斥都是毫无根据,而且形似信口开河,但是偏偏崇祯还是无法证明他是对的。

    连续一个月下来,崇祯也是从一开始的晕头晕脑,慢慢开始变得沉默,最近这几天更是如同寒冰一般的冷静。对于这些文官,崇祯已经完全的受够了,虽然朝堂上依旧是吵的一团糟,但是崇祯却是硬是顶着压力,锦衣卫的行动依旧是毫无阻碍。

    如今的崇祯已经到达了他祖父万历的要钱不要脸高度了,甚至还更加的了得。毕竟他祖父当年也还没有能够视百官如无物,依旧我行我素。有些事,第一步最为艰难,当第一步迈出去,其实是打破了自己的一种坚持,再向下走就已经再无心理负担了。

    说难听点,如今的崇祯就是破罐子破摔,没有足够的军费,他就无法维持北方的大军。既然都是一个死,那还不如多拖一些人一起死,何必让这些让自己恶心的东西,让他们用这些东西去讨好新主子?

    进一步的清洗也是不断的扩大,原本百官汹涌之际,锦衣卫上下人人都觉大难临头,恐怕逃脱不出一个或死或冷藏的命运。但是如今皇帝却是出奇的强硬,而且更加指示他们将范围更加的扩大,这些锦衣卫也是已经豁了出去,既然已经得罪文官们了,而且对方注定不会再放过自己,那又何必再对文官们留情?趁着皇帝主意还未变之际,赶紧下手才是正理!

    一时间,无数的锦衣卫也是立即游走了京城!提绮四出,向着一家家被选定的官员家蜂涌而去,京城之中顿时一片愁云惨淡,无数嘴上厉害的文官们,面对着锦衣卫手中雪亮的绣春刀,也是识相的闭上了嘴。偶尔有强硬的,也是招至杀身之祸,全家尽数沦为男丁充军,女眷入官坊的下场。

    面对已经开始变得疯狂的崇祯,原本还喋喋不休咄咄逼人的文官们顿时一片沉默,他们发现叫的越是凶的就越是锦衣卫打击的目标。不说文武百官,就是诸多内阁大臣虽然没有如同百官一般逼宫,但是他们指使的门生、子弟也是纷纷倒了血霉,无数的锦衣卫的钢刀也是让所有文官都直接弯下了腰。

    五月底,京城大索。无数的官员纷纷被收入诏狱,这些人的罪名五花八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一个是被冤枉的,这也是开了锦衣卫近三百年来的一个奇迹,没有冤假错案!而从这些官员家中抄出的财物更是多的无法计数,让崇祯在惊诡的同时,也是升起了浓浓的愤怒!一百多位官员被抄家,不算起他们的不动产,那堆积如山般的田契,无数的矿藏,以及海量的商铺,单单只是拷问出来的钱粮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崇祯甚至觉得自己坐于宝山之上,却是丝毫无觉!这百多位官员比例只是占了京城内官员的十分之一,但是抄查出来的钱粮就已经达到,银子近三百万两,米粮近百万石!虽然这些钱财大多散布于城外他们的庄园之内,但是只是听听就让崇祯觉得触目惊心!

    大明的国势已经走到了这种地步了,这么多的蛀虫到底吸纳了多少财富?他们一百多人的家产就已经能够抵挡了全国的赋税了!再加上不动产的话,崇祯更是无法想象这个数字是何等之大了!到了如今,崇祯算是明白过来,祖父为何数十年不愿上朝,只是一心与这些官员斗,争夺他们手中的些许露出来的碎银。但是穷万历四十余年的积累,再加上天启年间皇兄的积累,到达崇祯手中时,也才二千万两不到!“好一个国不与民争利!?”崇祯怒极反笑。但是这些人为官才多少年?数年?十年?再一想想一批批京官们,他们每人都会从大明身上带走多少财富?若是一直被瞒下去也就算了,但是不曾想自己一时激愤做出来的事,却是让自己再次看清了这些道貌岸然的君子们丑恶嘴脸!一想到这些抄家之人,大部分都是东林君子,是哪些前几天还在朝堂上与自己正气凛然与自己‘据理力争’,崇祯的眼中也是立即充满杀气!

首页858687888990919293949596 下一页 末页
扫码
作者泥潭蚂蚁所写的《裂明》为转载作品,裂明最新章节由网友发布,找书苑提供裂明全文阅读。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裂明最新章节,而找书苑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裂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裂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找书苑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裂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邮件给管理员,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