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找书苑 > 军事历史小说 > 隐相最新章节 > 隐相全文阅读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隐相 连载中
分享隐相

隐相全文阅读

隐相作者:水叶子

隐相简介:唐松穿越到武则天称帝时期,可他郁闷了。
    这可是中国王朝史上唯一一个女人强势横行的时代,偏偏悲催的让他给赶上了。
    在这个女人狂暴无比的时代如何开创自己的空间?煞费思量!
    什么武则天,上官婉儿,太平公主,韦皇后,安乐公主……个个千姿百媚,却又个个野心勃勃,愣是没一个是好惹的!
    谁征服谁呢?
    小唐:俺是准备雄起的!
    ……………………
    隐相:醉卧山中,权倾天下。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
    https://www.zhaoshuyuan.com
-------------------------------------

隐相最新章节第211章 接还是不接?
第2章 盏酒做奠 后世今生
隐相全文阅读作者:水叶子加入书架
此时大唐立国已有八十载,贞观盛世至今也已有数十年之久,天下升平正是文事大兴的时候,读书有成而后光宗耀祖的念头也早已深入人心。不止是许县令,唐松这话可谓是说中了满园内外所有人的心思,许县令的赞叹声未罢,园外看热闹人群中的喝彩声已经哗然而起。其间更有许多人口中念念有词的记诵个不停,不仅要把这话学回去劝说小儿辈,便是作为家训世世代代传下去也尽够了。

  许县令此时早忘了唐松之前那小小的不恭,看向他的眼神中居然隐隐有了点儿知音相赏的意思,“来呀,赏儒衫一领,钱十贯以资笔墨”,赏赐完毕犹不忘让伺候的书吏取来笔墨录下了这一首《劝学诗》。

  唐松发言完毕,后面的文会依旧进行下去。只是由他引发的文会高潮委实来的太早,在这样的光彩面前后面的部分就难免意兴阑珊。就连那许县令也将满腹文思用在了如何据这《劝学诗》作一篇县衙劝学榜谕上,而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他这地位最高,主持文会之人都是如此,还让那些力图表现的士子们怎么打得起精神?

  文会草草结束之后,许县令先是向张启玉温言劝勉了几句,随后向着唐松好一番奖掖后方才率众归去。不说别人,就连张启玉自己都看得出来,许县令对他的劝勉多半还是顾着其家世的颜面,而对唐松说的那些话才是语出真心。

  众士子环列礼送走许县令后,相视了一番复又将目光集中到了唐松身上,但此刻偌大的园子里却是反常的一片寂静。

  今日这场文会真是太出人意料了,之前谁能想到往日里在文会中话都说不囫囵的唐呆子竟然得了彩头,不仅如此,他这彩头得的更是力压群侪,一枝独秀。

  便在这时,直到此刻脑子里依旧晕晕乎乎的庄海山抢步跑进来,将许县令赏赐之物一扫而空后拉起唐松就走。生恐自家少爷耗费心神过度,万一发了离魂症可怎么了得。

  不提其他士子面面相觑莫名所以的情状,心下事多的唐松也不愿在此多留,遂顺势跟着庄海山一路出了鹿门寺回转山中结庐之地。

  唐代的读书士子间流行着两大风尚。一是漫游,即学业有成后并不先急着往长安参加科举,而是跨马离乡漫游天下,一则是游名山秀水以增长见识,二则是沿途访谒各地名流学者切磋学问以求精进。

  除此之外的另一大风尚则是读书山林,即士子们在学堂里学完四书五经、诗赋诸法等需要老师口授面命的知识后,多会选一处秀美山林结庐读书,此举意在摒弃市坊间的繁华诱惑,借助山林的清幽灵气将此前所学细揣深思以求提高。比起学堂中,这读书山林的阶段可谓是深读了。

  至于读书山林的时间期限则是长短不一,短至半年,长至三五年甚至八年十年也都是有的。这一风尚在唐时不拘家中贫富大多如此,譬如那盛唐诗仙李白在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离开四川前,就曾在青城山中结庐两年;再譬如盛唐时襄州所出的大诗人孟浩然更是在这鹿门山中结庐读书达数十年之久。

  鹿门山风景秀美,自东汉末年著名隐士庞德公屡拒朝廷征召携家隐居于此之后更是声名大振,素有“鹿门高士傲帝王”之称。加之此山距离襄州城不过三五十里,跑马不要一个时辰即到,实是士子们读书山林的上选之地。

  唐松来的晚,山中靠近官道处的好地方早已被人占尽,他这结庐处未免就入山深远,不过这也不是全无好处,譬如他那结庐处不远的八卦池就是后世鹿门山中名胜,此地虽有些偏僻,但要论山水风光之妙真是无可挑剔了。

  茅舍半亩许,草庐四五间。山花绕屋后,菜畦列于前。涧水盘曲绕,鸟鸣深树巅。虽然因着唐嵩的记忆,唐松对这书庐并不陌生,但真正回到这结庐读书处时依然为眼前的山水田园美景深深陶醉。

  看惯了后世的水泥丛林,乍一走进这山水画般的田园草庐,只觉一股清新闲适之情油然而生,就连那颇不宁静的心绪也在不自觉之间安定下来。

  走完曲折的樵径,迈步直入犹自散发着淡淡草香味的书庐,唐松踢掉云头鞋上了长榻,支起撑窗的竹竿后就此半卧下去。

  时值暮春之初,窗外山花野草蓬蓬勃勃绿意盎然,入眼处皆是苍翠欲滴,在山鸟啾啾的鸣叫声中,时间似乎都在这里停步不前了。没有了日日不停的忙碌,没有了诸多不得不应酬的烦心琐事,回想起后世二十九年争争不休以至于过劳而死的人生,唐松只觉后世今生实是一枕黄粱,虚诞大梦。

  这时,庄海山端着刚打的一盆山泉水走进来。此前回来时他就憋了一路,这时再也忍不住了,放下木盆后满脸兴奋的就要开口。却不防被唐松抢在了前面。

  唐松闲散的半卧在榻上摆摆手,“我也不用洗了,你且把那一瓯绿蚁酒送来,其他的都等以后再说”。

  庄海山看到少爷这前所未见的做派,心底又是一句嘀咕“少爷还真是跟变了个人一样”。不过他见唐松刚刚出了那么大个彩头却没有半点兴奋的意思,脸上神情反倒是淡淡的,就想着少爷怕是耗费心神过巨,吃点酒舒缓舒缓也好。遂也就不再多言的转身出去了。

  不多时他就端着一个粗木大托盘走了进来,托盘上除了一具能装两斤酒浆的瓦瓯之外,尚有一个造型朴拙的小小泥炉,炉中盛放着的松炭燃烧正旺。

  “眼瞅着太阳就要落山,虽是暮春时候了,但山间湿寒,少爷身子又不好,这酒还是温着吃的好,免得上头”,庄海山边安放物事边碎碎声的说着,“不过这是新酿,酒又薄,少爷多吃几盏倒也无妨”。

  虽然唐松知道这个时代用奴仆是天经地义,但他自己后世多年里一个人呆惯了,终究还是不习惯有一个陌生人时时跟在身边,哪怕这个人对“他”感情极深,忠心耿耿。加之此时他也不想说什么话,也不知道该跟庄海山说些什么,说他“夺舍”占了唐嵩的身体?这可是无法言说,也注定是个永远不能对任何人言说的秘密。

  唐松再次摆摆手,庄海山转身退下,悄然掩上了内卧的屋门。

  乡野小酒肆中酿出的酒浆果然极薄,居然没用一点粮食,全是采摘的山果发酵压榨而成。从瓦瓯里倒出来,淡绿色的酒浆上还飘着些没滤净的细小果渣,隐隐约约就如小小的蚂蚁一般。

  这就是唐诗中一再提及的“新醅绿蚁酒”了,终于亲眼目睹了这唐酒实物,唐松伸手端起了泥炉上微温的绿蚁酒。

  唐朝时尚没有蒸馏酒的技术,只靠发酵压榨而成的酒浆度数也就高不起来,加之那酒家贪利水掺的多,使其益发成了薄酒。唐松抿嘴呷了一口,酒味清淡,还带着缕缕酸涩,要论酒精含量不过跟后世的听装蓝带啤酒相似。

  不过这酒倒正合了唐松的脾胃,后世里他是个不沾酒的人,若是遇到非喝不可的酒局时,两杯啤酒就满脸通红、心跳快的要蹦出来。这样的酒量倒正好跟绿蚁酒相匹配,小口呷着既能借助酒意发散心绪又不至于迅速醉倒。尤其是这酒中淡淡的酸涩更是与他此刻的心情相与如一。

  黄草庐、绿蚁酒,面前虽无下酒小菜,窗外青山足可佐饮。身穿古服的唐松端着酒盏眺望着窗外的青山落日,目光玄远。后世里他的事情总是太多,从不愿喝酒,更怕醉后误事。但此刻却一盏一盏复一盏,期在必醉。

  远处鹿门寺的晚课钟声悠悠传来,渐渐的落日余晖也照进窗来,淡淡的洒在青布襕衫上,瓦瓯中酒已将尽,唐松眼中也已是醉意朦胧。

  当剩酒仅余一盏时,唐松满斟了缓缓洒在榻前黄土铺就的地上。

  盏酒做奠,祭奠后世碌碌不休却孤凄而亡的一生。

  盏酒做奠,祭奠后世养我育我却永不可再见的皇天后土,紫陌红尘。

  盏酒做奠,祭奠那二十九年忙忙碌碌却不知为何而生又因何而逝的苍凉青春。

  借此一盏奠酒与后世那一段悲凉人生做永远的诀别,无论愿与不愿,注定从此只能遗失在这个远古的世界做一个不知所云的唐民。

  天不负我,既给了这个重活的机会,我必不让后世的孤凄与遗憾重演,我要在这个远古的世界里活出一段再无遗憾的精彩人生……

  手中酒盏无声跌落于地,脑海中纷飞散乱的思绪也戛然而止,唐松的身体终于不堪酒意歪倒在榻上沉沉睡去。

  这一醉奠别了过往。

  这一梦醒来将是灿烂的新生。

  ………………………………

  PS:新书艰难,敬请推荐及收藏支持!谢谢了

  

第3章 月夜闻琴
隐相全文阅读作者:水叶子加入书架
酒喝的多了口中就干,唐松就这样在半夜里给渴醒了。他也没喊早已睡熟的庄海山,循着唐嵩留下的记忆来到隔壁充作厨屋的茅舍中猛喝了一气瓦缸中的山泉水。

  清冽的泉水入喉真是畅快淋漓,但睡意也随之一扫而空。算算从下午睡到现在最少也得有六七个小时了,这一醒怕是很难在短时间内睡着,唐松遂也就打消了转身回去再睡的打算,推开厨屋的门走了出去。

  今夜正值月中,满月高挂,屋外好一片月光,放眼望去,林木都被涂上了一层淡淡的亮银色,汩汩的山泉反射出粼粼的波光,林木与山泉间的樵径小路清晰可见。

  人生难得几回醉?经由此前的那一醉,唐松烦闹难言的思绪俱已散尽,此时满心正是安宁祥和的时候,再见这圆月之下,林泉之间笼罩着淡淡的静谧玄幽之美,恰与心绪合而为一。

  就在草庐前静静的欣赏了片刻后,他便迈开步子沿着清幽的樵径向八卦池走去。

  看来穿越也不是全无好处啊。若是后世又怎会在满月之夜歇宿山林,更别说夜游林泉了。但若非如此又怎能欣赏到如此林泉清幽的自然至美?

  即便后世真有这样的机会,但心里总想着还有多少事情没做,那些事情明天又该怎么做,加之人心都浮躁,就算是再好的美景也品味不出吧。就如同参加那些旅游团的旅游,即便走的是名山大川,也不过走马观花罢了,看都是草草,遑论赏了!

  归根结底,人活的是种态度,人生的态度变了心境也就变了。世间从不缺乏美,也不缺发现美的眼睛,但浮躁的社会里缺少发现美的心境。一切都是太匆匆,脚下匆匆,心里更是匆匆,总想着走的再快些赶到路的尽头去找未来的美好,却不知道那路就跟人的欲望一样是永远走不到尽头的,生命中的美好其实就在脚下就在身边,却被那太匆匆的脚步忽略了。

  总是在满怀憧憬,却又漫不经心的不断错过。人生啊,何必总是太匆匆,最终徒留下两鬓斑白,满脸风霜,却一无所得。

  轻轻一声叹息,唐松益发放缓了脚步静静享受着周遭亘古长存,却又不需花费半点银钱的自然至美。夜色渐深,林间缓缓升腾而起的雾气渐渐笼罩住了小径两边的青松,如水月色的洗照下,整个松林如烟如幻,美不胜收。不知不觉之中,八卦池快要到了,传说中当年庞德公遁避尘世归隐鹿门山后就是在此处结庐的。

  此情此景,人与境合之后,孟浩然那首《夜归鹿门寺》不期然的从脑海中浮现出来,竟让唐松起了吟诵之思: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樵径非遥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月夜山林,一片静谧,唯有唐松清朗的诵诗声悠悠回响,流播极远。

  “唐朝的诗,诗的唐朝,果然不错,就连我这后世忙碌不堪的俗人穿越到这个时代居然也忍不住的附庸风雅了”,唐松心底的自嘲还没结束,便听前方远处一株古松后有人抚掌赞道:“好一个樵径非遥长寂寥,所抒隐逸情怀清闲淡素,脱尽人间烟火。实是近年来难得一闻的绝妙好诗,足可与这子夜琴声并称二绝,只是此山此夜,此时此刻却绝非你这一个幽人”。

  夜色山中这人蓦然发声,但其声音清雅,言辞可采,倒冲淡了行为上的突兀。

  唐松停住脚步沉声道:“谁?”。

  那人自松树后转出漫步而来,月色中只见他面容清癯,一身葛衣道袍,须发半白,行动间道衣飘飘,古意十足。

  “渭水羽客方山奇见礼了,此间有妙音引我漏夜而来,不防却惊了足下的诗思,不过足下也惊了我的琴心,便两相抵过了吧”。

  口中慢慢说完,方山奇人也已走近,待看清楚唐松的面目后微微一笑道:“听适才之诗,我还道是这山中又来了大贤,不意竟是唐公子。半日之间两得相见真是大缘法,不过足下适才所吟可比午后鹿门寺中那‘书中自有黄金屋’好的太多,高下之间实有云泥之别,今夜既赏好音又闻秒辞,幸甚,幸甚”。

  这道人说了一大串,唐松却连他是谁都没搞清楚,又听他话中有半日间两见之说更觉诧异,遂开口问道:“我与你分明初识,何曾又见?”。

  “足下且再前行十余步便有绝妙好音可赏。此刻将辰光耗在寒暄探问上未免可惜。我与足下已为山邻,改日自当造庐而拜,介时再叙谈不迟”,道人说完也不等唐松再问,揖首之后便与他错身而过大袖飘飘的去了。

  “夜游山林居然能偶遇这样的道人也算一奇了”,见那羽客走的洒脱,唐松也不再流连,迈步前行要听一听前方有什么绝妙好音,竟能让这言行不俗的道人如此赞叹,竟许之与孟浩然的名诗相提并论。

  前行十多步走出两边青松夹持的山径后,眼前豁然开朗,一泓清碧的八卦池水在月色下反射出粼粼银光。唐松停住步子果然听到一阵音乐的奏鸣,曲调高婉,铮铮可听。

  这分明是鸣琴之声,如此暗夜竟然有人在八卦池边弹琴?

  唐松探目四望,占地并不算广大的八卦池尽收眼底。却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顺着琴声来处细细搜寻,却被一丛水竹挡住了目光。显然弹琴之人是在那水竹丛中。

  在这样的山夜偶遇实是难得的缘法,唐松迈步过去想与那鸣琴之人招呼一声。孰知他刚向水竹丛处走不几步,琴声却戛然而止。

  这鸣琴之人走了?还是他不想让我过去打扰?

  唐松疑惑间收住步子退了回来,他这一退,片刻之后那琴声又起,这次却是换了一个曲调,只是这曲调究竟是什么,唐松实在听不出来。

  今晚的一切称得上是个奇字,这样的事后世里除了在电视剧中看到之外还真是碰不到。看这样子倒颇有几分狗血电视剧中世外高人出场的姿态。若按照《世说新语》等古书的记载,遇见这样的场景就该随任自然,不可强求。

  唐松倒也豁达,这人既不愿想见,也就罢了。他自在池边选了一块青石坐下身来静听那人的弹奏。

  

第4章 国手技艺 王道之音
隐相全文阅读作者:水叶子加入书架
唐松在后世里与那个学艺术的女友前后谈了近四年恋爱,其间也不知陪着到琴房去了多少次,虽然一个是钢琴一个是弦琴相差极大,但基本的熏陶总还是有的。

  舒缓的琴声悠悠而来,听不到一丝杂声,节奏的控制也是好到了极处,让人的思绪不自觉的就融入了琴音之中。单凭着这两点,唐松已能基本判断出水竹丛中那人当是个大大的高手。后世女友弹琴时的控制力跟此人一比,恰如适才那道人的说法——高下之间判若云泥。

  不过对琴声的判断也就到此为止了,唐松终究是太缺乏这方面的基础知识,所以既分辨不出这人弹的是五弦琴还是七弦琴,也搞不明白他弹奏的曲调,最终只能摒弃掉一切关于鸣琴技艺上的判断,纯任本心最直接的去感受琴声想要表达的情感。

  去除杂念真正静定心神之后,唐松很快就完全沉进了琴曲之中。水洗皮肤琴洗心,这一沉进来,他便慢慢的感受到琴声中所蕴含的那一缕缕哀婉。

  古典文献研究就是跟古籍打交道的,古籍看得多了,唐松也大略知道古人鸣琴以哀为贵,但这种哀并不是越悲痛越好,只有达到“哀而不伤”方为最高境界。以前他在古籍中看到这种记载时只觉得玄而又玄,想来想去也无法理解“哀而不伤”究竟是个什么状态,但这多年未解之惑却在水竹丛后传出的袅袅琴声中豁然开悟。

  虽然琴声中的哀婉之意甚为明显,却并不会让听者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那感觉就是一种淡淡的惆怅,恰如深春见落花、初秋见叶落后对春逝将去,美好时光难以久存却又无可奈何的惆怅。这种惆怅绝不浓烈,它是含蓄委婉的,但正因为其含蓄,所以益发回味弥远长存人心。

  这鸣琴之人抒发的虽是个人幽微曲折的情感,却能让听者生出最能引起共鸣的伤春悲秋,叹时光易逝的惆怅。其“移情”的功力如此之高,鸣琴技艺已毋庸置疑。

  鸣琴淙淙,竟让完全沉入其中的唐松不可自拔,俟一曲终了,他的眼角居然微微潮润了。

  长长吐出一口气,连唐松自己都没想到一曲鸣琴竟能如此拨动他的心弦,更没想到他的身上居然也有如此多愁善感的一面。以前不仅是那些同事,就连他自己也是以硬汉自居的。

  王道之音,国手技艺,果然非同凡响!只是这琴声怎么没有了?

  一念至此,唐松再看向那水竹丛时,琴音已逝,唯有片片竹叶应和着微微的山风瑟瑟低响,想必那鸣琴之人也已杳无踪迹了吧……

  回去的路上,唐松总有些怅然若失,心里不时回味起那琴音,也在不断猜度着那鸣琴的该是何许人物。

  想来想去脑海中倒也猜度着勾画出了模糊的人物形象,这鸣琴之人若是个男的,必得是正始时期竹林七贤中阮籍、嵇康那般的人物,风流雅达,高情千古;若是个女子嘛,那当得是湘妃及曹植《洛神赋》中描绘的那等,翩若惊鸿,雪肤冰肌。

  若非是此等人物又怎么配得上如此的琴曲。只是男子也还罢了,若是女子……当今世间真有这样的女子嘛?或者弹琴的根本就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妪!

  遐想着回到草庐,庄海山犹自睡的深沉,唐松自上榻躺下,原想着怕是又跟后世一样失眠的很长时间睡不着,孰料头刚枕着山菊花做成的枕头,没一会儿就熟睡过去。

  一场好睡,第二天醒来时已是天色近午,庄海山早做好了饭,虽然一点荤腥也无,但胜在菜色都极新鲜,全是纯天然的绿色有机食品,唐松倒也吃的快意。

  庄海山在吃饭时不断想把话题往昨天下午鹿门寺中的聚会上引,无奈这事在唐松看来实在没什么好说的,不过是虚应故事罢了。一个巴掌拍不响,他这态度让庄海山很不过瘾,嘀嘀咕咕自说了些“以后看谁还敢笑少爷是绣花枕头”之类的话,并多次取笑唐旭瞠目结舌的样子。

  吃完饭,庄海山替唐松收拾好书庐,笔墨纸砚都一一准备好,甚至连墨都磨好后,方才说及要下山回城一趟的话头儿。

  昨天少爷这么露脸的事儿当早点回报给老爷知道,连着那十贯的墨赏也要给家里送去些,除此之外山上草庐里油盐酱醋之类的物事也该添置些……桩桩件件都是家务常计。

  记忆中这些事情一直都是庄海山管着的,唐松也没有改变的意思,点头让他去了,只是交代着要添置的东西里再多加一样酒,“喝点酒,晚上睡得好些,精神也足些”。

  庄海山听了这话再没说什么,转身向外走去。人都已走出房门时,却又被唐松叫住了。

  按照这具身体自身的记忆,唐松隐约知道庄海山似乎黏糊上了一个相好的,以他十七岁的年纪这是再正常不过了,毕竟这是朝廷法律规定中“男十五,女十三,应许婚嫁”的唐朝,十七岁考虑男女之事已经很晚了。

  也正是突然间想到这个,唐松才叫住了庄海山,“这次下山回城不必急着回来,多呆个四五天也没关系,你就安心住在城中家里把该办的事情都办妥当了再回来不迟”。

  见庄海山似乎还没明白自己的意思,唐松索性把话点的更透些,“年轻女子们总是好些小饰物、果子点心什么的。你常在山中不得与人家见面,本就欠着些,这次见面就该多准备些伴手的礼物,别惜钱,就是把这十贯钱都花了也没什么”。

  不等唐松把话说完,都已十七岁的庄海山居然满脸的臊红。真是个白纸般淳朴的好后生!看他这样子唐松都不落忍再去逗他,摆摆手后也不等他再说什么便转身去了书庐。

  庄海山直到走的都看不到草庐了,脸上因想媳妇儿而起的臊红才算完全褪尽,要说这个话题本也不至于让他有这么大的反应,关键是说这个话题的人实在不对。要算年纪他比少爷还大着一岁,更别说多年来唐松的衣食住行,笔墨纸砚,乃至生活中的一切都是他在操办。所以在与唐松相处时他是有很强的心理年龄优势的。

  没想到今天这个书呆子的“小”少爷居然说起了这事,而且还说的头头是道,巨大的反差实在让他脸上挂不住。除此之外,少爷本人都还没提说媳妇儿的事情,他这当贴身伴随的倒抢在了前面,心里委实也有些愧疚。又羞又愧之下难免表现就不正常。

  不过这点子羞愧意外之后,他心里也是热乎乎的。少爷能想到操心他的终身大事,又能说出那般大方的话,总算不枉自己跟了他这么多年。至于最后涌上心头的就是更深的疑惑。

  这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少爷的变化实在太大了,以前感觉他就是个事事离不得人照顾,天然呆的小兄弟,怎么现在自己倒像是成了要他照顾的小兄弟……

  

第5章 8分楷法
隐相全文阅读作者:水叶子加入书架
且不说庄海山的这点子心思,他一走之后唐松反倒感觉更自在些了。

  一个人生活惯了,还真是不习惯有一个半大小伙子时时刻刻在身边跟着,个人空间被侵占的太厉害又怎么自在的起来?若是碰着机会该早点支撑着让他能独门立户,如此自己舒服;他也算有个着落,毕竟不能看着他一辈子做随从;同时也算替这具身体原本的主人酬了一份兄弟之情。

  在书房中坐下来,唐松闲适的随手翻开书案上那本早已被翻旧的《论语》,不等他看那开篇“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文字,《论语》里面的内容已经过电影般流畅无比的在脑海里滚滚而出,从头到尾二十章真是指哪儿打哪儿,无不滚瓜烂熟。

  丢了《论语》再拿起旁边的《孟子》、《大学》、《中庸》,居然无一不是随心而出,毫无迟滞,背的真是熟的不能再熟。

  原来这具身体原本的主人唐嵩虽然不聪明,却胜在一个勤字。他又是有志于参加科举考明经科的,而这明经科考的就是儒家经典,是以在这些经典上就用功益勤,前后十年啃磨下来,直把个四书背的是滚瓜乱熟。

  十年辛苦白白便宜了唐松,这些内容随着其他的记忆一起被其给全盘融合吸收了。

  “要不将来也去考考科举?平白占了别人的身体,不能什么都不做,总该回报点儿什么,万一侥幸着得了个功名也算替他完成遗愿,算是告慰亡灵了,即便是考不上自己也心安”。

  虽说心里有了这个念头,唐松却没有看书的心思。实在是后世过劳死的阴影太深,他现在对看书提不起半点兴趣。加之融合的记忆中四书都已倒背如流,那就更不会看了。

  随手将书扔到一边,他饶有兴趣的起身取下了墙上挂着的那面琴。

  一个古代读书人的书房中有张琴真是再正常不过,不过“唐嵩”的记忆里却没有弹琴的技艺,看来这更多的只是个摆设。

  用料平常,做工简陋粗糙,装饰半点没有,这是一张再典型不过的素琴。唐松随手拨弄了几下,叮叮咚咚的声音随即传出,只是这琴自制成之日起就没好好用过,音准难免就有问题。

  有了昨夜的经历,唐松对鸣琴的兴趣大增,只是他以前全无基础,此刻虽然十分想学却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

  不得其法的乱拨了一阵儿后,唐松起身出了草庐又往八卦池边走去,白天的八卦池别有一番秀美,只是却不闻半缕琴音,他特意绕到水竹丛后看了看,结果却是一无所得。

  在八卦池边又赏玩了一阵儿后转身回了草庐。晚上自己弄着吃完饭后,不等天完全黑透,唐松便有些急不可待的抱着那具素琴到了八卦池边。

  依旧在昨晚那块儿平坦的青石上坐定,唐松边随手不成曲调的闲拨着琴弦,边静等着时间的流逝。

  月出东山渐行渐高,天色渐渐的晚下来,夜色渐渐的深起来,就在唐松满心失望以为再不得妙音之赏时,却听八卦池远远另一侧粗大的乌桕树后突然传出一串清脆的鸣琴之声。

  琴声淙淙,宛若天籁。

  唐松睁着的眼睛随着琴声慢慢的闭上了,手指也已离开了怀中的素琴,无意识的悬在琴弦上虚空拨弄。

  三曲琴罢,鸣琴之人一如昨夜般杳然而逝,任唐松刻意留意,无奈山中树多草深根本无从得知那人去了哪里,他又不敢在琴声方歇时就追近乌桕树察看,只恐惹恼了那人从此再也听不得如此曼妙琴音。

  这晚回去的路上,唐松已没有了昨晚的惆怅,毕竟这琴声明晚当还能听到。

  此后三夜,唐松每晚都怀抱素琴在池边青石上等候,待夜露腾起幻为迷雾笼罩住山中林木的梢冠时,那琴声便会如约响起,只不过鸣琴之人弹奏的位置在不断变化,且都高隐深藏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显然这鸣琴者还是不愿见人,初时唐松还有些不睹其人的遗憾,到了后两夜放开心怀后反而喜欢上了这种奇异的相处方式。

  相逢何必曾相识,既赏其琴曲又何必见人,唯其如此反倒更能专注于琴音,不含一点杂念的享受这天籁之音。

  连着四个夜晚,第一次碰着的羽客方山奇都不曾来。静谧优美的八卦池边就只有不曾一见的两人借琴音做着无声的交流。琴音纯澈明净,两人静默相处时的感觉也如青松流云,旷逸清雅。

  第五天上午,唐松吃完早饭从山中散步回来时见草庐屋门大开,走进房中时却见不到人,只是粗木桌子上却多了一个摊开的青布包裹,里面放着一些女人的衣衫及零碎东西。

  “庄海山把人都领回来了?这小子手段挺高的嘛”,唐松看了一眼转身要走时,看见包裹最上方那个半开着的小木匣里露出一封信笺封皮,信笺封皮上的字居然用的是首创于六朝的八分楷法,异常漂亮。

  正在这时,门外一阵粗重的脚步声响,几天不见的庄海山跑了进来,见到屋中的情景后忙不迭的过来收拾包裹。

  “你若不介意,且把这物取来我看看如何”,唐松笑指着木匣中的信笺道:“我只看看封皮不看内容,这字写的着实漂亮,竟有些像名家手笔”。

  庄海山的脸不争气的又涨红了,“这原是没用的东西,少爷你随便看无妨,你要不说,我就要捡出来扔了的”。

  庄海山打开木匣,将里面木簪子,纸花儿,胭脂盒等零零碎碎的东西倒出来后,一股脑将压在下面的两封书信取出来都递给了唐松。

  唐松拿着书信后没急着看,继续满脸笑意的问道:“人呢?也该让我见见了吧”。

  “她是跟夫人到鹿门寺行香,趁着她家夫人在寺中小憩的机会才跑过来的,放下东西就走了。少爷要没别的事,我去准备断中(午饭)了”,庄海山一口气忙促促的说完,也不等唐松再说话,抱着胡乱卷起的包裹一溜烟儿跑了。

  “看来女方是哪户人家的丫鬟,这小子分明是个中高手,偏要做出这副羞涩不堪的样子,真是无耻的很了”,唐松心下笑完转身去了书房。

  刚才偶然间的一瞥还不觉得,此时细看越发感觉这信笺上的字写的漂亮,架构谨严而笔法飘逸,俨然是大家气象。一念至此,遂向封皮左侧角落看去。

  落款上的字份外小些,只是这题名……乍一看到标明写信人身份的五个字时,唐松就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却又猛然间想不起来那人到底是谁?正在他要拆开封皮看里边的内容时,身子陡然一震:

  “是他?”

  ……………………

  PS:感谢“无极限1”兄台对本书的大力支持!新书刚发,慢慢来吧!写到这本,不敢说水平提高了,至少心态好多了,呵呵!

  

第6章 如此成名
隐相全文阅读作者:水叶子加入书架
将这两封信仔仔细细看了数遍,又尝试着将前后事情都揣摩了一遭后,唐松仔细收好了这两封信。不多久,庄海山走过来叫他去断中。

  吃饭时唐松旁敲侧击的打问了几句,益发肯定了此前对那两封信的揣测后也就没再多问什么了。那写信人的身份太敏感,事情牵扯起来太大,加之过去的时间又有些久远,若要给庄海山解释清楚,一则话不太好说,也怕吓着他。索性不说的好。

  他心里盘算着这些想法难免就有些神思不属,那想起什么来的庄海山却是一脸的兴奋:“有件事刚回来的时候忙着做饭忘了说,少爷,你可是出大名了”。

  “嗯?”

  庄海山还真是高兴过头了,说到这个顿时放下筷子连饭都顾不上吃了,“就在昨天早晨县令许老爷张布了一道劝学告示。不仅县衙门外和襄州四门都张贴的有,就是各个坊里也都传到了,并有专门的书吏负责宣读解说。那告示起首就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后面少爷你那首‘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什么的诗也是全部录用,一字没添一字没改。”

  说到这个,庄海山真是意气昂扬,又因说的太快吐沫星子都喷出老远。唐松不动声色的将菜盏及饭碗移了又移。

  “你是没见着那场景,书吏们一念到这个,听着的人就叫好声一片,都说这诗写的有见识,是大学问人才能说出的话。我在县衙门口等了一个时辰,听书吏宣读解说了两遍后才走”。

  唐松听也就听了,并没有什么兴奋之情。其实这首《劝学诗》在真正意义上根本就不能算诗,充其量不过是个顺口溜罢了。而且其对读书获利的本质说的太白,立意太露;又与读书是求“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大义相悖,若遇着肚子里真正有些货的读书人,又或是遇着那些高调谈义,耻于谈利的士子,这样的东西不仅不能扬文名,反倒是必要遭其耻笑。

  宋真宗写出这样的东西不要紧,毕竟古代的读书人都知道也都奉行个“为尊者讳”的礼法,他宋真宗是皇帝,这世上还有谁能比皇帝更尊?但同样的东西第一个出自他唐松之口就完全不一样了,那些自诩人品高洁的文人看到这种把读书比作商贾买卖一样的顺口溜,不把他骂成个逐利小人,士林之耻才是怪事。

  借这一首顺口溜虽然在民间暴得大名,却极有可能在士林坏了名声,此中利弊实在难言,更没什么值得高兴的。

  说来也真是亏呀,别的穿越者回到古代,一来那么几首后世的名作顿时就扬名士林,卓然成家。换了自己怎么就这么倒霉,但问题是当日遇到许县令给出那样的题目,宋真宗这首《劝学诗》又实在是最好的论据材料,根本没加思索的就给用了,现在悔也无及了。

  抱着一丝侥幸,唐松开口问道:“就算是一字不漏的都录在劝学告示上了,百姓们又怎么知道那是我写的,县衙的文吏解释榜文时还能告诉他们这个?”。

  “少爷你怎么又犯晕了”,庄海山真是兴奋的有些口不择言了,“也不瞅瞅聚会那天是什么日子。十五啊,那天可是十五!每逢初一、十五都是上香最好的时候,又赶上春天人都喜欢踏青,鹿门寺还是本州第一大庙,那天连行香的香客加上踏青的游人你算算得有多少,少爷你们聚会时明隔子墙外都不知围着多少人看热闹,你一念完那诗外面顿时赞彩声不断,当场就有人把你认出来,那名声可不转眼就传开了,一传十,十传百的……”。

  “你这么说,那就是的确有很多人都知道这《劝学诗》是我念出来的?”。

  “那可不!我昨个儿在县衙门口守着的那一个时辰里光听人群里提到少爷的名字就不下十几次。一有人问根本都不用我张口就被人抢先答了,说你就是以前那个唐呆……”,一口气飙到这里,庄海山才猛然醒悟说错了话,忙紧紧的闭住了嘴。

  唐松又岂会跟他计较这个,只顾得在心里哀叹了:“盗版真是个技术活!盗版真该严厉打击!盗版祸国殃民!赵恒啊,你这首《劝学诗》实在害人不浅,我可是替你背了一口大黑锅”。

  此后几日倒也无事,唐松白日里要不就在草庐中高卧,要不就趁着春日晴好的天气在鹿门山中逍遥悠游,尤其是那暴雨池景观使其流连忘返。至于书嘛,那是碰都不碰的,就算偶尔进了书房,也不过是取下素琴闲散拨弄,边想着是否要下山一趟看看有没有卖教人自学练琴的书册。

  以前唐嵩就是读书太苦,从不知道休息才患了越来越严重的离魂症。而今唐松终日悠游林下,庄海山见了不仅没劝他读书,反倒是笑逐颜开,只当是少爷终于开了窍,现在不仅知道死读无用,且眉眼神宇间愈见清灵,整个人的神采都为之一变,长袖飘飘的样子看着居然有了几分名士气。

  白天如此度过,至于晚上,唐松雷打不动是要抱了素琴前往八卦池边的。两人从未见面,但一弹一听,一夜三首琴曲,似乎已成了无言的约定。庄海山半大小子正是瞌睡大的时候,白天还要打柴做饭务弄菜畦什么的也极疲累,往往上榻不一会儿就已酣然入睡,是以这么长时间以来他竟是对唐松晚上的举动一无所知,而唐松也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心理也不曾跟他说过。

  这样的日子一直过了六七天,整个鹿门山唐松还不曾细细的游赏完毕,却被柳叶的到来给打破了。

  柳叶就是庄海山相好的那个女子,也是唐旭他老娘—唐家三房正室夫人身边最得力的丫鬟。

  还别说,庄海山这小子眼力挺不错的,大概十六七岁年纪的柳叶看着乖乖巧巧的,还真称得上是个小美人。难怪他此前的话语里隐隐曾说唐家三老爷唐达信对柳叶颇是垂涎。

  唐松从暴雨池回来时,柳叶与庄海山正坐在草庐前榆树荫凉下说着什么,两人的脸色都不好。

  ………………

  PS:因为一些原因,现在无法管理书评区,也无法给发帖的书友加精,实在抱歉!正努力解决问题中

  

123456789101112 下一页 末页
扫码
作者水叶子所写的《隐相》为转载作品,隐相最新章节由网友发布,找书苑提供隐相全文阅读。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隐相最新章节,而找书苑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隐相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隐相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找书苑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隐相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邮件给管理员,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