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找书苑 > 军事历史小说 > 重生木匠皇帝最新章节 > 重生木匠皇帝全文阅读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52章:刘1燝的心思
重生木匠皇帝全文阅读作者:陆军元晒加入书架

  出了无逸殿,刘一燝感觉自己心里有些焦虑,这种焦虑来自于自己对皇帝把握不准了。

  这次回来刘一燝心中是带着高兴,和皇帝对自己重视的一种荣幸来到京城,到了京城他就被任命为首辅。当首辅他不是第一次,皇帝刚登基没多久方从哲被弹劾,他就是首辅。后来魏忠贤势大,他干了一年左右就辞职了。这些年他一直在想,如果自己还在朝中当着首辅,魏忠贤是不是就不会那么猖狂。

  可是没有如果,去年魏忠贤被拿下,他得知孙承宗等人成为辅臣,他心里有些欣慰。皇帝看来确实是要重新振作起来,孙承宗等人虽然不是很合适的辅臣,但是起码比让魏忠贤那帮人执政强。

  回来之后他发现朱由校和以前不大一样了,几年前的朱由校刚刚登基,脸上经常带着迷茫。毕竟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以前又没怎么受过教育,对于治理这么大一个国家自然是无从下手。现在的朱由校脸上带着自信,做事也都有了自己的主见。现在所谓的内阁小事可以做主,大事往往都是朱由校提出一个建议,大家也都觉得没什么问题。就算是有些分歧,朱由校也会说服自己这些人,很多事情做的都有技巧多了。

  就说今天这事,刘一燝就认为朱由校做的就非常好。如果皇上直接和那些御史正面硬抗,就算皇上保住了皇家水师,也会弄得非常头疼。可是他让一个洋人来给他们这些大臣讲课,讲的还都是和海洋有关的事情。让大臣们知道了现在西方的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水师,如果我们不发展就会落于人后。最后又把是否保留水师,水师由谁把持交给内阁处理,他自己算是摘了出去。

  那些御史言官只知道闻风上奏,也不多加考虑。别说郑芝龙是海盗,就算是官军,有这么一只实力强大的水师,皇上也会觉得有些担心。所谓帝王权术,其实就是平衡二字,一支实力强大不受朝廷掌控的水师,皇上自然会觉得不安。一家独大是皇帝最为忌惮的,就像以前朝中全是阉党不行,全是东林党也不行,只可惜这些年东林党人没有看清楚这种形势。

  想到这里,刘一燝结合现在皇帝的表现觉得他有可能是故意放纵魏忠贤,将一批东林党骨干驱赶出了朝廷。留下的不是中立派,就是那些顺从的大臣。这也导致了现在这种情况下,皇帝的命令几乎没有人反对。他和韩爌之所以愿意复出,更多的考量是震慑一下群臣,为皇帝主政保驾护航一段时间,一旦皇帝重新树立了威信,他们自然也就会辞职。

  其他的几个阁臣,资历虽然够了,可是在朝中根基不深。有根基的孙承宗被送到了辽西战场,来宗道这个墙头草不敢也不会和皇帝作对。若是当初他在朝堂,皇家水师这事自然是要反对的,内阁根本就通过不了,可是孙承宗三人却没有反对,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之后对宗室动手,这件事官员们都支持,百姓也不会反对,做起来自然也顺利很多。今天这些事也给他提了个醒,范史上奏这事纵然没有温体仁的影子,与他也脱不了多少干系。这个人学问是有的,可是做实事的能力就差了许多,留他在朝堂上总不是件好事。

  不过再此之前,还有一件事情自己要了解一下,想到这里他停下了脚步。

  他停了下来,后面的官员愣了一下,紧接着继续往前走。待来宗道走到他身边的时候,他和来宗道并肩而行。

  “子由待会咱们一起谈谈?”刘一燝一边走着,一边低声说道。

  来宗道愣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两人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般继续向前走。

  回到了文渊阁,两人忙了一会,然后刘一燝率先走了出去。来宗道等了一会也走了出去。

  两人在外面会面对视一笑,然后一起转悠了起来。

  “我有一事不明,还请子为我解惑。”刘一燝开门见山的问道。

  “首辅大人请说,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来宗道连忙说道。

  来宗道这人,大家的评价是做事做官知道进退,其实意思就是这人滑头,知道明哲保身。在他看来刘一燝作为内阁首辅,又是在朝中多年,自然比他知道什么事情该问,什么事情不该问。他能问自己的肯定是自己能说的,所以他才会这么说。

  “皇上当初要创立这皇家水师是什么考量?对于西洋之事,皇上是从这个汤若望那里知道的?”刘一燝对于汤若望也是有了解的,汤若望在京城很有名气,不过这种层次的人在刘一燝那里也只是听说过而已。

  “是的,汤若望是子先推荐给皇上的。后来皇上召见了汤若望,便让他在宫中给皇上讲课,也给宫里的小太监讲课。没过几天,皇上便说起朝廷缺钱,认为宗室不事生产是一个大问题。当时他就想让宗室也有事情做,便提出要建这皇家水师,以皇家的名义号召宗室进入水师当差。还有就是福建受灾,福建沿海地方渔民很多,创建皇家水师可以从福建招募工匠、水手。后来确实从福建招募了数百造船工匠,以及数千渔民进入水师。也算是缓和了福建的一部分灾情。这种两全其美的法子,银子也是皇上从內帑所出,于公于私我们都没有反对的道理。”刘一燝点头说道。

  “今天我听皇上这意思,似乎有意要争夺海外的新大陆。”对于皇家水师的事情只是一个引子,刘一燝在意的是这件事情。

  “确实如此,当日皇上提出两个解决方案,第一条就是创建皇家水师,第二就是开疆拓土。皇上对于西洋海外之事知之甚详。据皇上所言,距离大明两万里之外有一个大岛,其岛面积可与大明相比。上面不过是有几十万野人。皇上认为这是上天赐予大明的领土,这些领土可以安置受灾的灾民,可以为朝廷带来税收。”来宗道继续说道。

  “果真如此?”刘一燝也不由的心动了,两万里确实是很远的距离,可是若是海上就另当别论了。海船可以昼夜航行,两万里也不过是三个多月就可以到达。这距离其实和走陆地从京城到广州的时间差不了多少。

  情况弱真是和朱由校说的一样,面积有大明这么大,上面又只是野人,这确实是块好地方。

  “我不知海外之事,不过皇上言之凿凿,想必不会有错。”是不是真的来宗道也不知道,他只能实话实说。

  “倘若果真如此,此乃利国利民造福万世的好事!”刘一燝有些激动了,不怪他如此。儒家虽然讲究以仁孝治国。可是开疆拓土这事,不仅是皇帝有兴趣,大臣也有兴趣。

  刘一燝现在可是内阁首辅,若真是在他的任上大明疆土大大的扩充,后世人也会记上他的一笔功劳。若是他反对这事,后世自然也会记上一笔,由于刘一燝反对,大明失去了这个大好的机会。该如何选择,刘一燝自然知道。

  “当时我们三人也是基于这种考量,这才同意皇上创建皇家水师。”来宗道笑着说道。

  “皇上有进取之心,我们这些做臣子理当尽力辅佐,多谢子由为老夫解惑。”刘一燝高兴的说道。

  “首辅大人客气了。”来宗道呵呵一笑。

  两人回到了文渊阁,刘一燝知道该做些什么了。

第53章:刘1燝出手
重生木匠皇帝全文阅读作者:陆军元晒加入书架

  回到内阁,首先要商量的就是皇家水师的问题,皇家水师该不该保留,是由兵部掌握还是继续皇上掌握。

  “下官以为撤销皇家水师乃是腐儒无知之言,不过这水师由皇上掌握也不合适。若是皇上掌握,到最后这皇家水师肯定还会落到內监手中。若真是如皇上所言,日后要争夺海外之地,內监插手此事,怕是海外之地朝堂不好掌控。”钱龙锡第一个出口说道。

  他不喜欢內监干政,可是明朝的制度如此他也没有办法,只能尽量减少內监的权利扩大,所以他反对由朱由校掌握皇家水师。

  “我认为钱大人所言不无道理,內监在地方只知道横征暴敛,若是让他们插手海外之事,只怕会弄巧成拙。”杨景辰也跟着说道。

  这两位是内阁中最年轻的两个人,钱龙锡不过四十九岁,杨景辰也只是四十八岁而已。

  这两人说完话,结果发现其他人并没有支持他们。来宗道在那里静静的坐着,仿佛什么都没有听到一般。成基命低着头,仿佛是在打盹。刘鸿训在抬头看上面的房梁,也不怕闪了脖子。其他人不是喝茶,就是在发呆。

  看到这副景象,钱龙锡愣了一下,莫非是我说的不对么?这几位大佬怎么都是这副表情啊。

  见两人不说话,韩爌放下了手中的茶杯,笑着说道:“两位大人所说的都没有错,可是我倒是觉得皇上不会把海外领地的事情交给內监。內监虽然也识字,可是毕竟是久居宫中,对于治理地方没有经验。皇上想要开发新的领地,必然还是要重要我们文官。还有就是我们已经多了郑芝龙这只庞大的水师,若是在加上皇家水师,只怕是户部又该说没有银子了。”

  钱龙锡这才想到这一点,皇家水师是皇上从內帑拨的银子。若是交由兵部掌管,皇上肯定会不愿意继续掏自己的银子出来。现在光安抚郑芝龙就得花不少银子,若是再负担皇家水水师,只怕是户部会捉襟见肘。

  “韩大人所言极是,户部现在虽然有些银子,可是马上就要安抚郑芝龙,这需要一笔银子。还有何如宠大人很快就要回来,皇上是否要在派人去南洋各国还未可知。根据各省来报,河南、山东、陕西、山西,今年均有旱情,粮食欠收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河南,陕西,陕西三地只怕要是要减产一半以上,这三声只怕不光税收不上来,还得朝廷掏银子去救灾。”李标跟着说道。

  “看来大家都认同皇家水师应该保留,不过水师由谁掌握,大家有不同的的意见。我倒是赞成韩大人和李大人的说法,水师还应该是皇上掌握。皇上设立水师有他自己的打算,若是兵部接手,不能领会皇上的意图,只怕皇上也会不喜。”刘一燝见几人都不再说话,便出口说道。

  听他这么说其他几位大人都不由的抬头看他,刘大人什么时候变的有些媚上了。咱们这些阁臣做事想的应该是这事对不对,可不可行,而不是皇上的喜怒哀乐。若是考虑皇上的感受,那咱们还商量个什么劲,直接让皇上定就是了。

  “不是老夫媚上,老夫是见皇上好不容易才对政事如此上心,若是让他意兴阑珊,再和前几年一样,实非国家之幸、万民之福啊。”刘一燝一看大家都这么看着他,自然知道这些人怎么想的,当下出口就解释道。

  刘一燝这个说法怎么说呢,还是很有道理的。在座的可都是当了十几二十几年年官员的人了,皇上怠政的影响可就比一个水师的归属影响大的多了。这几位的都是想干实事的人,若是皇上怠政,內监必然会再次崛起,若是再有一个魏忠贤实在不是什么好事情。

  “刘大人所言极是,我也赞成水师还是由皇上掌握。”一直都秉承着除了拍马屁,绝不先说话的来宗道也适时的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我也赞成四位大人的意见。”刘鸿训也表示支持。

  “我也赞成几位大人的意见。”

  成基命这一说话,直接变成了六比二,皇家水师还是由皇帝掌握。

  “那就这么说定了,皇家水师由皇上亲自掌握,所需银两也都由內帑所出。”刘一燝见现在是六比二,直接下了定论。

  回到了督察院的范史也有些后悔了,皇帝虽然对他没有直接批评。可是作为出头鸟,他肯定在皇上那里挂上号了。既然上奏了这件事情,他也就没打算让皇上喜欢他,可那也应该是他赚取了清名之后,现在只能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令他想不到的事情还在后面。

  第二天,两封弹劾礼部侍郎温体仁的奏折出现在了朱由校的案头之上。

  御史毛九华揭发温体仁居家时倚势压人,强买商人木材,此事败露之后,又贿赂阉党崔呈秀为其解脱罪责。杭州魏忠贤祠堂落成,温体仁大献媚诗,为魏忠贤歌功颂德。

  御史任赞化告发温体仁娶娼为妾伤风败俗,收受贿赂腐化无德,夺人家产伤天害理。

  看到这样的奏折,原本就知道温体仁是什么人的朱由校也不客气,直接将奏折交给锦衣卫,让彻查此事。

  当锦衣卫带着圣旨,来到温体仁家的时候,温体仁正在吃饭。听说锦衣卫来了,吓得筷子都掉在了地上。被锦衣卫找上门来,还能有什么好事?

  进了锦衣卫的北镇抚司的监牢之中,温体仁只是看到那些刑具,就已经被吓破了胆,根本不等用刑,就主动招了。

  既然查有实据,朱由校自然不会客气,当即罢了他的官,没收了他的家产,将他流放到了琼州也就是海南岛。温体仁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几个月前还有希望进内阁,这么快居然就成了囚犯。

  最让他不明白的是,他不知道自己得罪了谁。毛九花和任赞化同时弹劾他绝对不是巧合,朝中和他有仇的也就是钱谦益,可是这两人明显不是钱谦益的人啊。

  朱由校也觉得有些奇怪,便让陈德润去查。这才知道这两位居然和刘一燝都有关系,这位首辅可真是深藏不漏,这一出手就搞掉了一个礼部侍郎。

  不过这绝对是件好事,虽然朱由校原本就不准备继续重用温体仁。可是这种人在朝堂之上结党营私,也不会干出什么好事来。让他到琼州这地方吹吹海风,清醒一下倒也不错。

  可怜温体仁一路走到了海南,到了海南没待半年就病死了,到死了也不知道是谁出手整的他。

第53章:又是灾年
重生木匠皇帝全文阅读作者:陆军元晒加入书架

  时间到了农历的五月,这本该是夏收的季节。可是对于北方山东、河南等地的百姓来说,却一点都没有收获的喜悦。忙活了大半年的庄稼地里,不能说颗粒无收,往年一亩地可以收两三百斤粮食,今年好像连一半都不到。

  陕西人民更是悲催,麦苗根本就没长起来就枯死了。这老天真是不给百姓一点活路啊,去年陕西只是陕北地区受灾,可是今年陕西全境受灾,陕北连续两年颗粒无收。四省数千万人今年必定会缺少粮食,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京城。

  朱由校得知这个情况,感觉脑仁有点疼,这小冰河时期算是正式的到来。,历史上从这一年开始,北方连年受灾不是大旱就是大涝,总之不给你好日子过。然后就是灾民起义,后金不断攻入关内,大明王朝也正式进入了灭亡的倒计时。不过现在情况却比历史同期好很多,后金东征西讨受挫。陕西赈灾也比历史上效果好,基本上不会出现什么起义这种事情。

  可是现在这种情况还是得赈灾,朱由校只得将内阁大臣们再次召集起来。

  “北方四省受灾,这四省的赋税全部免了吧,现在粮仓还有多少粮食?”朱由校召见内阁群臣,便直接问道。

  “粮仓余粮不过百余万石,南方的水稻还得一个月收割,收税完成运过来起码也得三个月之后了。”刘一燝自然知道皇帝召见什么事情,他甚至都不需要做功课,当官这么多年,这些事情还是很熟的系。

  “三个月,时间到是够了,先开仓放粮。对了何如宠到哪里了?”朱由校想了一下又问道。

  “何大人目前已经到浙江了,再有几天就可以抵达天津。”刘一燝回答道。

  “还好他来的及时,这些都是救命的粮食。”朱由校听说到了浙江,心里稍稍松了一口气。

  几位辅臣也是头疼不已,四省欠收,少收税还不说,还得朝廷赈济灾民。若不是去年朱由校各种抄家灭族,今年的日子只怕非常难过啊。

  “有了这些粮食赈灾,灾民也不能白拿粮食。疏通水道,挖一些水库,修整河堤,修桥补路。命四省官员,好好勘察一下,各地有什么以前想做的工程,都趁此机会做起来。”朱由校可不愿意光花钱赈济灾民,以工代赈是最好的方法,毕竟皇帝家也没有多少余粮。

  对于朱由校的这种思路,几位辅臣谁都没有反对,因为这是最好的赈灾方式。

  “皇上之举甚佳,只是陕西去年赈灾,这些措施已经用过了,今年不知道还有什么要做的?”李标开口说道。

  听到他这话,朱由校愣了一下,是啊,以工代赈可以解决一时的问题。可是未来可能连续多少年都会是灾年。不搞大工程,这些最后还是会白养活灾民。

  可是在古代怎么搞大工程,后世的各种大型基建都在这个时候都搞不起来。古代耗费人力大的工程就是长城,京杭运河,或者是修官道,还有就是筑城。那就修城市吧,朱由校记得现在的天津只是一个卫,后世的天津城是清朝时候修的,不行的话现在就给修起来。

  “天津东连沧海、西引太行、南达江淮、北拱京城,若是以后真有西方国家入侵的话,必将是京城的门户,既然如此扩建天津城如何?”朱由校想了一下问道。

  辅臣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修建新城确实需要很多的人力,只是扩建天津城究竟有没有必要?劳民这一条现在先不说了,主要还是伤财。

  “朕可以从內帑拨银二十万两,如果不够的话,后面的费用也都由朕来出。”朱由校知道他们的想法,他也不知道修一座城市需要多少钱,便说出了二十万两这个数字。

  二十万两在这个时候,可以购买四十万石粮食,四十万石也就是六千余万斤,够百万劳动力食用一个月。也就是说这些钱足够征募十万劳动力干一年的活,修建新城用多长时间朱由校不知道,可是总不会比修皇宫用的时间多吧。

  当年永乐帝修建紫禁城用了十几年,可是紫禁城修建需要大量的木材、地板、大理石,这些都需要从别处运来。可是修建新城,需要就是挖土烧砖,如果真有十万人,那么修建起来就会快的很多。

  “皇上愿意从內帑拨银修城自然是百姓之福,臣没有意见。”刘一燝听说皇上自己出钱修城,那还有什么说的,同意就是了。

  “除了修建天津城,各受灾地方的府衙、县衙、城墙,官道,驿站,学堂,平时想修没有钱修的,都可以趁这个机会修缮一下。另外各地百姓房屋破损,也都修缮一下。除了天津城之外,之前我说过要在广东、福建、浙江、南直隶、山东、直隶六省开设通商口岸,你们趁这个机会也商量一下口岸开在什么地方?尤其是山东和直隶、南直隶,这三处可以先选好地点,码头的修建,口岸的修建,都可以趁此先建起来。陕西、山西地区,可以修一下长城。如果这也安置不了多少人的话,就开矿,铁矿、煤矿,多炼一些钢铁,也可以趁这个机会给边防士兵换换装。不过炼钢铁不宜用木炭,多用煤炭。”朱由校想了一下又补充道。

  “朕再从內帑拨一些银子,除了给灾民粮食之外,也可以发一些工钱,这样就算是灾年过去,他们手里也有余钱。等何如宠回来,看一下究竟运来多少粮食,如果粮食充足的话,可以多给百姓一些粮食。”

  朱由校只能提供一个大概的思路,具体怎么做还得靠下面的大臣们。

  “臣等回到就会命各省官员照此办理。”刘一燝看的出来,朱由校是想趁这个机会多做一些事情,若是在平时这些事情都要花很多银子,可是现在灾年,给灾民粮食他们就愿意出力,更何况还能领到银子和粮食。

  “各地赈灾官员不得盘剥灾民,命各地御史要严防此事,一旦发现严惩不怠。朕也会命锦衣卫和东厂去各灾区暗访,如果发现有御史隐瞒不报的,与贪官污吏同罪!”发国难财历来都有很多,越是赈灾的地方,很多官员越想贪污,朱由校必须得严防这种事情的发生。

  听到朱由校还是重用锦衣卫和东厂,辅臣们虽然心里不痛快。可是谁也不敢保证各地官员都会清廉自律,便只能捏鼻子认了。

  五月中旬,何如宠回到京城,根据他的奏报,这回二十余条大船带回来近二十万石粮食。不是换的粮食不多,而是这回出去的海船太少。

  何如宠将自己的南洋的见闻,以及这次出去的账目全部交了上去。他还算了一笔账,朝廷在南方各地购买瓷器、丝绸、茶叶等物,到了南洋价格会上涨三四成。当地的粮食比明朝粮食价格要便宜,到南洋买粮实际上比从国内买粮再运回来要便宜的多。

  看到这些东西,刘一燝明白了为什么朱由校一直要发展海上贸易,这确实是有利可图的一件事情。现在南方的粮食往北运靠的是漕运,漕运的船只有一万多艘,每年运粮食数百万石。可是大海船一艘运量可以抵得上十几艘漕运船。只是可惜这些年朝廷不重视海运,海运的大船总共也就几十艘了。

  刘一燝想了一下,开始写奏折,请求朝廷拨银建造海船。就以现在每年能从南洋购买五百万石粮食计算,若是要一次运回来需要海船500艘,就算是分批运输也要200艘左右。现在海船数量不过几十艘,远远不够,还需要造船起码100余艘。

  100多艘说实话不多,可问题是造船可不是下水饺说造好就造好。造船的木材需要处理,木材需要原来,这些都需要时间。不过刘一燝的建议是好的,这船早晚得造。

  不过这些倒是不急,当务之急是把南洋的粮食运回来,这些事情就让户部的人去操心吧,该死的自己为什么就没有金手指呢,要是有金手指造个水泥,弄个钢铁厂,发展发展蒸汽机岂不是美滋滋。不过这些也只能想想,谁让自己是没有金手指的穿越者呢。

  

第54章:又是灾年
重生木匠皇帝全文阅读作者:陆军元晒加入书架

  时间到了农历的五月,这本该是夏收的季节。可是对于北方山东、河南等地的百姓来说,却一点都没有收获的喜悦。忙活了大半年的庄稼地里,不能说颗粒无收,往年一亩地可以收两三百斤粮食,今年好像连一半都不到。

  陕西人民更是悲催,麦苗根本就没长起来就枯死了。这老天真是不给百姓一点活路啊,去年陕西只是陕北地区受灾,可是今年陕西全境受灾,陕北连续两年颗粒无收。四省数千万人今年必定会缺少粮食,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京城。

  朱由校得知这个情况,感觉脑仁有点疼,这小冰河时期算是正式的到来。,历史上从这一年开始,北方连年受灾不是大旱就是大涝,总之不给你好日子过。然后就是灾民起义,后金不断攻入关内,大明王朝也正式进入了灭亡的倒计时。不过现在情况却比历史同期好很多,后金东征西讨受挫。陕西赈灾也比历史上效果好,基本上不会出现什么起义这种事情。

  可是现在这种情况还是得赈灾,朱由校只得将内阁大臣们再次召集起来。

  “北方四省受灾,这四省的赋税全部免了吧,现在粮仓还有多少粮食?”朱由校召见内阁群臣,便直接问道。

  “粮仓余粮不过百余万石,南方的水稻还得一个月收割,收税完成运过来起码也得三个月之后了。”刘一燝自然知道皇帝召见什么事情,他甚至都不需要做功课,当官这么多年,这些事情还是很熟的系。

  “三个月,时间到是够了,先开仓放粮。对了何如宠到哪里了?”朱由校想了一下又问道。

  “何大人目前已经到浙江了,再有几天就可以抵达天津。”刘一燝回答道。

  “还好他来的及时,这些都是救命的粮食。”朱由校听说到了浙江,心里稍稍松了一口气。

  几位辅臣也是头疼不已,四省欠收,少收税还不说,还得朝廷赈济灾民。若不是去年朱由校各种抄家灭族,今年的日子只怕非常难过啊。

  “有了这些粮食赈灾,灾民也不能白拿粮食。疏通水道,挖一些水库,修整河堤,修桥补路。命四省官员,好好勘察一下,各地有什么以前想做的工程,都趁此机会做起来。”朱由校可不愿意光花钱赈济灾民,以工代赈是最好的方法,毕竟皇帝家也没有多少余粮。

  对于朱由校的这种思路,几位辅臣谁都没有反对,因为这是最好的赈灾方式。

  “皇上之举甚佳,只是陕西去年赈灾,这些措施已经用过了,今年不知道还有什么要做的?”李标开口说道。

  听到他这话,朱由校愣了一下,是啊,以工代赈可以解决一时的问题。可是未来可能连续多少年都会是灾年。不搞大工程,这些最后还是会白养活灾民。

  可是在古代怎么搞大工程,后世的各种大型基建都在这个时候都搞不起来。古代耗费人力大的工程就是长城,京杭运河,或者是修官道,还有就是筑城。那就修城市吧,朱由校记得现在的天津只是一个卫,后世的天津城是清朝时候修的,不行的话现在就给修起来。

  “天津东连沧海、西引太行、南达江淮、北拱京城,若是以后真有西方国家入侵的话,必将是京城的门户,既然如此扩建天津城如何?”朱由校想了一下问道。

  辅臣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修建新城确实需要很多的人力,只是扩建天津城究竟有没有必要?劳民这一条现在先不说了,主要还是伤财。

  “朕可以从內帑拨银二十万两,如果不够的话,后面的费用也都由朕来出。”朱由校知道他们的想法,他也不知道修一座城市需要多少钱,便说出了二十万两这个数字。

  二十万两在这个时候,可以购买四十万石粮食,四十万石也就是六千余万斤,够百万劳动力食用一个月。也就是说这些钱足够征募十万劳动力干一年的活,修建新城用多长时间朱由校不知道,可是总不会比修皇宫用的时间多吧。

  当年永乐帝修建紫禁城用了十几年,可是紫禁城修建需要大量的木材、地板、大理石,这些都需要从别处运来。可是修建新城,需要就是挖土烧砖,如果真有十万人,那么修建起来就会快的很多。

  “皇上愿意从內帑拨银修城自然是百姓之福,臣没有意见。”刘一燝听说皇上自己出钱修城,那还有什么说的,同意就是了。

  “除了修建天津城,各受灾地方的府衙、县衙、城墙,官道,驿站,学堂,平时想修没有钱修的,都可以趁这个机会修缮一下。另外各地百姓房屋破损,也都修缮一下。除了天津城之外,之前我说过要在广东、福建、浙江、南直隶、山东、直隶六省开设通商口岸,你们趁这个机会也商量一下口岸开在什么地方?尤其是山东和直隶、南直隶,这三处可以先选好地点,码头的修建,口岸的修建,都可以趁此先建起来。陕西、山西地区,可以修一下长城。如果这也安置不了多少人的话,就开矿,铁矿、煤矿,多炼一些钢铁,也可以趁这个机会给边防士兵换换装。不过炼钢铁不宜用木炭,多用煤炭。”朱由校想了一下又补充道。

  “朕再从內帑拨一些银子,除了给灾民粮食之外,也可以发一些工钱,这样就算是灾年过去,他们手里也有余钱。等何如宠回来,看一下究竟运来多少粮食,如果粮食充足的话,可以多给百姓一些粮食。”

  朱由校只能提供一个大概的思路,具体怎么做还得靠下面的大臣们。

  “臣等回到就会命各省官员照此办理。”刘一燝看的出来,朱由校是想趁这个机会多做一些事情,若是在平时这些事情都要花很多银子,可是现在灾年,给灾民粮食他们就愿意出力,更何况还能领到银子和粮食。

  “各地赈灾官员不得盘剥灾民,命各地御史要严防此事,一旦发现严惩不怠。朕也会命锦衣卫和东厂去各灾区暗访,如果发现有御史隐瞒不报的,与贪官污吏同罪!”发国难财历来都有很多,越是赈灾的地方,很多官员越想贪污,朱由校必须得严防这种事情的发生。

  听到朱由校还是重用锦衣卫和东厂,辅臣们虽然心里不痛快。可是谁也不敢保证各地官员都会清廉自律,便只能捏鼻子认了。

  五月中旬,何如宠回到京城,根据他的奏报,这回二十余条大船带回来近二十万石粮食。不是换的粮食不多,而是这回出去的海船太少。

  何如宠将自己的南洋的见闻,以及这次出去的账目全部交了上去。他还算了一笔账,朝廷在南方各地购买瓷器、丝绸、茶叶等物,到了南洋价格会上涨三四成。当地的粮食比明朝粮食价格要便宜,到南洋买粮实际上比从国内买粮再运回来要便宜的多。

  看到这些东西,刘一燝明白了为什么朱由校一直要发展海上贸易,这确实是有利可图的一件事情。现在南方的粮食往北运靠的是漕运,漕运的船只有一万多艘,每年运粮食数百万石。可是大海船一艘运量可以抵得上十几艘漕运船。只是可惜这些年朝廷不重视海运,海运的大船总共也就几十艘了。

  刘一燝想了一下,开始写奏折,请求朝廷拨银建造海船。就以现在每年能从南洋购买五百万石粮食计算,若是要一次运回来需要海船500艘,就算是分批运输也要200艘左右。现在海船数量不过几十艘,远远不够,还需要造船起码100余艘。

  100多艘说实话不多,可问题是造船可不是下水饺说造好就造好。造船的木材需要处理,木材需要原来,这些都需要时间。不过刘一燝的建议是好的,这船早晚得造。

  不过这些倒是不急,当务之急是把南洋的粮食运回来,这些事情就让户部的人去操心吧,该死的自己为什么就没有金手指呢,要是有金手指造个水泥,弄个钢铁厂,发展发展蒸汽机岂不是美滋滋。不过这些也只能想想,谁让自己是没有金手指的穿越者呢。

  

第55章:天启8年夏
重生木匠皇帝全文阅读作者:陆军元晒加入书架

    皇上准备扩建天津城,这个消息已经传出让很多官员都很不满意,很多人都说这是劳民伤财。不过有内阁几位大佬的支持,他们倒也没敢提出什么意见来。毕竟以工代赈是多少年都在实行的方法,今年的灾情又特别严重,实在是没有办法。

  户部的官员和兵部接洽抽调各水师中可以航海的大船到南洋运粮食,现在各部相互配合还算融洽,很快就协调好,第二批六十余艘大海船不日将远赴南洋。至于安南因为距离明朝较近,户部让两广和福建征集民间力量运量,这些船只不大,不过装个几百石问题还是不大的。又是近海航行,也不需要担心大风大浪,又有朝廷水师护航。再说朝廷给的运费价格还算合适,很快三地就有近千艘海船应征。

  这个时候郑芝龙统计好的人员名单,以及船只资料也由福建方面三百里加急送到了京城。内阁看到了这个奏报才知道郑芝龙现在的实力,手下大小战船300多艘,战斗人员两万多人。

  这个规模在明朝巅峰其实不算什么,郑和下西洋大小船只就有200多艘,率领两万多人。可是在这个时代郑芝龙这只海上力量在西太平洋,没有人是他的对手。大明如果集结所有的水师也许能和他一战,但是胜负真的不好说。

  兵部按照现在水师的体制,给了他们一些官位,让郑芝龙自己去封。朱由校也没太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毕竟他现在要的是时间,等待皇家水师建成,东北战事稳定,就不怕郑芝龙能翻出什么浪花来。

  朱由校在意的是郑芝龙上的一个折子,他想要帮朝廷运粮。

  郑芝龙现在刚刚受降,心里还是很高兴的,总算混到了一个官身,因此在得知朝廷缺粮运力不足的时候,主动提出要帮忙运输粮食。

  朱由校考虑了一下,同意了郑芝龙的帮助。毕竟人家好心,如果拒绝的话,未免有些不近人情。郑芝龙肯定会想,你们是不是在防范着我。这种事情可以做,但是绝对不能摆在明面上说。就算是他真有二心,也无非就是报告有些船沉了,弄点粮食罢了。

  得到了朝廷的明确回复,郑芝龙很高兴,当即整编船队。五月下旬,郑芝龙和朝廷的船队汇合,挂着大明龙旗的庞大水师再次出现在了南洋睡眠上。

  不止一股海上力量看到这这只船队,可是看这有近十艘大型战舰,以及十几艘小型战舰护航的舰队。所有的势力都采取了观望的态度,就连荷兰人、西班牙人,看到这只舰队也感觉无能为力。

  郑芝龙当然不是完全处于公心,他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一旦有了官身,他就可以搞商队了。作为海盗对于海上贸易究竟有多暴利,他知道的一清二楚,毕竟他给荷兰人当过翻译,在荷兰那边也是有关系的。

  人的野心都是一点点膨胀的,一开始就要当海贼王的不是疯子,就是路飞,显然郑芝龙两者都不是。他现在想的目标就是能够独霸台湾,成为雄霸一方的诸侯就可以了。

  这些都离不开钱,当海盗当然可以肆意抢劫,可是杀鸡取卵的事情不能做,做的多了没有鸡下蛋了。现在他自己搞商队的话,他完全有信心打赢那些荷兰人、西班牙人,他的实力在那里摆着呢。再说按照圣旨自己以后要驻扎在台湾,台湾的西班牙人和荷兰人势必都是要赶走的。

  没有了他们,海上贸易还不是郑芝龙说的算,到时候他只需要将福建到南洋这段航线掌握在自己手里,钱是大把的赚。

  粮食的事情暂时可以不用再着急了,南洋的粮食运来,南方的税收收上来,今年宗室的俸禄也没有往年那么多,事情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不过眼前有一件事情要处理,那就是自己的叔叔,福王朱常洵。这位叔叔深得万历皇帝的喜爱,差点成为皇帝,后来虽然没当成皇帝,他日子过得不比皇帝差。

  朱常洵在河南各种搜刮,侵占百姓田地。当然这次他被抓,是因为辱骂先皇大逆不道。

  三司会审已经完成,朱常洵对于自己的事情也没有什么隐瞒。甚至在会审的时候,还在说如果万历皇帝再强硬一点,现在当皇帝的就是他。对这种事情三司不敢擅自定罪,只是将供状交了上来。

  这群滑头将皮球踢给了朱由校,该怎么处理这个福王。朱由校心里当然也想赐他一根白绫,可是又怕白绫不结实,吊不死他。

  想了想,既然那么万历那么喜欢他,就让他去给万历守陵去吧,也算让他尽了孝道了。如果福王知道自己历史上的结局,一定会感谢朱由校的。

  据陈德润回来禀报,朱常洵得知自己没被处死的时候,激动的跪在地上叩谢皇恩。表示自己一定会痛改前非,下半辈子一定吃斋念佛为皇上祈福。

  朱由校相信陈德润说的是真的,可是这福王会不会吃斋念佛他就不知道了,不过他母亲郑太妃倒是开始吃斋念佛了,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要知道万历那个时候东林党也是最倔的时候,铁骨铮铮的大佬太多了。也幸亏有他们,否则江山哪里能轮到朱由校来坐。只可惜到了后来这些大佬去世之后,后面的人慢慢的变了性质。

  东林党当然不能一棍子全部打死,只能说他们生错了时代,如果是太平盛世的时候,遇到一个好皇帝未必不能不是一件好事。可是在明朝末年那个时代,空谈只能是误国。

  和清朝末年相比,清朝的形势不比明朝好,甚至更有过之。可是危难之际咸丰、慈禧也真敢放权。如果说清朝有什么是比明朝要好的,恐怕就是对于宦官的限制。明朝权监太多,清朝几乎没有。

  崇祯皇帝如果能像咸丰、慈禧那般放权给下面,孙传庭、卢象升、洪承畴他们绝对不比清朝所谓的中兴四臣差。

  当然朱由校现在的任务就是,让咸丰的祖宗们见鬼去。纵然不是一个明粉,朱由校也不愿意让中华大地再留几百年的辫子。只要老天给时间,朱由校坚信自己做的不会比所谓的康乾差。

首页2345678910111213 下一页 末页
扫码
作者陆军元晒所写的《重生木匠皇帝》为转载作品,重生木匠皇帝最新章节由网友发布,找书苑提供重生木匠皇帝全文阅读。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重生木匠皇帝最新章节,而找书苑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重生木匠皇帝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重生木匠皇帝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找书苑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重生木匠皇帝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邮件给管理员,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