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找书苑 > 军事历史小说 > 唐朝败家子最新章节 > 唐朝败家子全文阅读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379章 何人胆大包天?
唐朝败家子全文阅读作者:尹三问加入书架
    喊杀声继续了很久,里正一直躲在房间的角落下瑟瑟发抖。

    直到天光大亮,外面的喊杀声彻底停止以后,他才壮着胆子起身,颤颤巍巍地出门前往自家小院,却查看情况。

    小村里最为“豪华”的小院已经残破不堪,过火之后显得一片焦黑,不少地方已经是坍塌的残垣断壁。

    一身紫袍的刘德威坐在那里,有气无力,整个人憔悴不已,早没了昨日的气度,有点狼狈,更多的则是无奈。

    在华阴,距离长安不远的王畿关中,竟然遭遇了不明身份的黑衣人行刺,目标正是自己押送的两个重要犯人。

    这件事他糟糕了,李佑无论是作为犯人还是皇子,如果有个三长两短,自己都无法向皇帝交差。

    原以为只要熬到返回长安,自己就彻底轻松了,谁曾想会在这最后阶段出这样的事情,实在是……

    幸运的是李佑和阴弘智只是不同程度受伤,在兵丁拼死相救,付出巨大的伤亡之后,总算是保住了他们的性命。

    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如果人死了,自己玩死难辞其咎。好在如今人没死,多少还有些许回转的余地。

    随行的医者已经在为李佑和阴弘智进行简单的包扎,自己也派人前去华阴县城搬救兵,同时飞马急报长安。

    没有足够的护卫,不确定安全的情况下,刘德威是无论如何不敢再轻易上路的。如果昨晚那样的袭杀再出现一次,天知道会是什么情况。

    也不知道是什么人,莫名其妙地对一个谋反的皇子动手,真是奇怪,纵然……

    念及此处,刘德威心头莫名一震,这一路上尽管李佑被朝廷定义为叛逆,但刘德威依旧将其视为皇子,至少心里是这般对待的。

    所以昨晚出事的时候。他第一反应是这对一个皇子的袭杀。但此刻回过神来似乎不是那么回事。

    李佑是叛逆啊,何况谋杀除了针对李佑,还针对阴弘智,这似乎已经足够能说明问题。

    那么为什么要刺杀两个逆贼呢?等他们回到长安。等待他们的必然是死路一条,为什么有些人按耐不住。现在就要动手呢?

    答案似乎十分明显,显然是有人不想让他们活着回到长安,为什么呢?

    身为刑部尚书。刘德威马上就反应过来,杀人灭口这种事情多了。尤其是涉及到身家性命的大案。

    他也立即意识到为什么皇帝会容许李佑在洛阳养病,而不是立即前往长安,这件事注定了牵连甚广。也许到最后不简简单单是李佑谋反这么单纯。也许还牵涉到更多事,更多人。

    正是这些人不希望李佑活着回到长安。他们……

    究竟是什么人刘德威不知道,耶不敢随便揣测,他只知道自己已经牵连进一件弥天大事之中来。想要脱身已经没有可能。

    仔细想想也没必要脱身,自己自始至终只是个局外人,只是负责押送,呈交一些证据,链调查的事情都不曾负责,整个事件和自己没有半文钱的关系,更与李佑和局外人没有任何牵连,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只是真的是这样吗?

    华阴县令接到通报几乎吓得直接跳起来,在自个的地界上,当朝刑部尚书,获罪的皇子和一干至关重要的朝廷钦犯遭到了不明身份者的袭击。

    这这这……

    朝廷要是追究下来,自己这个地方官治理无方,导致境内的盗匪横行的罪名是逃不掉的。而且昨天这些人进入境内,自己竟然一点都不曾察觉,也没有派人前去迎接保护,以至于出现现在这样的情况。

    该当如何是好呢?

    刘尚书要求的医者和护卫自然要是提供的,县令第一时间便派人前去小村庄,与此同时也向朝廷呈报了奏疏,同时请罪。

    唉!到底是些什么人,竟然在华阴横行,对皇子动手,实在是……

    ……

    究竟是什么人?

    太极宫里,李世民也发出了同样的疑问,不同的是他的声音很大,是帝王的咆哮,让整个长安,整个大唐为之震动。

    当此之时,李二陛下正在承庆殿里和大臣们商讨新一年的粮食种植计划。土豆和玉米经过多年的培育之后,种子已经越来越多,按照户部和司农寺的意思,今年已经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选一些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目的除了进一步增加种子数量外,就得是让百姓接受,让百姓们见识一下这些新作物,看看是怎样的高产,怎样的便于管理,最主要的是告诉大家这是可以食用的新粮食。

    与其费尽心思进去说教告诉他们,不如用这样最为直接的方式,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让百姓们亲眼见识之后,比什么都管用,将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时候就方便多了。

    长安的权贵们对此十分乐意,很愿意贡献自家的庄子田产来推广,但司农寺更希望让平民多一些接触。对此君臣们在承庆殿里商讨了许久的处理方式,已经颇有眉目,都在展望着未来几年大唐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最终做到天下无饿殍。

    没想到在这个时候,内侍火急火燎地送来了一份来自华阴的急报——刘德威押送和李佑、阴弘智等齐州谋反案的主犯们在华阴县遭遇袭杀,李佑和阴弘智受伤,但无性命之忧。

    承庆殿里坐着的都是大唐的人精,几乎在第一时间便回过神来,想明白这件事意味着什么。一个谋逆的案犯在被押送到都城,接受审问和处置之前遭遇袭击,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有人不想让他们到长安。

    袭杀就是想要他们闭嘴,那么合理的推断便是李佑和阴弘智等人掌握了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问题严重了,承庆殿里的大臣们都清楚地意识到看似要尘埃落定的齐州谋反案件,恐怕还没完,而且可能掀起更为严重的腥风血雨。

    因为皇帝陛下已经怒了,在关中王畿之地,公然行刺刑部尚书亲自押送的逆贼,其中一个还是他的亲生儿子。

    李世民怎么能不怒呢?究竟是什么人吃的熊心豹子胆,敢这样的大逆不道,公然挑衅。(未完待续。)启用新网址
第38〇章 风雨将至
唐朝败家子全文阅读作者:尹三问加入书架
    华阴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惊动的不只是太极殿,几乎整个长安城相关人等很快便收到了消息。

    押返长安的李佑和阴弘智在华阴遭遇行刺,这两个人太敏感,关联的事情也很敏感,所以结果也很敏感,背后这个胆大包天的人更加敏感。

    太极殿里,皇帝陛下龙颜大怒的消息已经传出来了,整个长安顿时笼罩在一层阴影中,相关人等也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反应。

    有些惊慌的是太子李承乾,他很确定这件事不是自己做的,但听到消息的时候他立即意识到自己即将,或者说已经成为第一嫌疑人。

    袭杀李佑和阴弘智显然是一种杀人灭口的行为,给人的印象就是齐州谋反案背后另有隐情,李佑的背后还有旁人。

    李佑已经是皇子了,他的背后还有什么人呢?闭着眼睛想想也就那么几个嫌疑人,自己无疑是其中一个。

    原因就在于齐王府曾经和东宫多有来往,阴弘智和纥干承基过从甚密,这些无疑会成为别人怀疑的根据,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太子劣迹斑斑。

    李佑的事情一直让李承乾很担心,但尽管如此,他并未打算采取什么非常手段。一来是未必有限,可能产生反效果;二来,李承乾心中笃定一个清者自清的执念,既然自己坦坦荡荡,何须担心那些?

    但没想到偏偏就有人对李佑和阴弘智动手了,从情形上来看自己是最大嫌疑人,很容易被人怀疑。

    涉及谋反大案,这绝对能够成为废太子的理由……

    李承乾嘴角浮现起一丝丝的苦笑,究竟是什么人这么卑鄙,如此坑害自己?他怀疑是其中的一个兄弟,但究竟是哪一个还不好说,最终结果会发展成怎样更不好说。

    更为重要的是,自己不能坐视事件继续恶化,如果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是不是需要动用点非常手段?以备必要之需。

    ……

    皇宫之中。李世民在暴怒之后陷入了沉思之中。

    愤怒是愤怒,愤怒之后就必须要想想究竟是怎么回事?事情出的很突然,也很诡异。

    幕后主使者着实是胆大包天,此举无疑是挑战皇帝权威的举动。背后的用心更加险恶。

    李世民第一时间想到了这件事表面上最大的可能性,有人想要杀人灭口。杀了李佑和阴弘智。

    怕他们说出什么?

    李世民苦心孤诣将李佑留在洛阳月余自然是有目的的,现在看来情况比自己想想的还要复杂。

    李佑谋反有偶然因素,但背后可能也有些许不为人知的事情。长安城里肯定有些许蠢蠢欲动之人。

    是他们和李佑有牵连,怕李佑到长安之后说出什么?还是其他什么人与李佑关系紧密。且非比寻常……

    但反过来想,会不会是有人想要拿此事做文章?或者说行刺本身就……

    这件事很严重,无论真相怎样。都可能引起轩然大波,所以不得不谨慎。必须要搞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

    很有必要派个人前去调查一下,看看是怎么回事,至于调查的人选……

    ……

    谢逸是在家里听说的此事。事发之后第一时间他便已经知晓了详情,其中甚至包括华阴那个小村里正结结巴巴的说辞。

    果然,李佑的事情果然没有了结,他还没回到长安便又闹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

    谁是幕后主使者?

    这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谢逸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太子李承乾,他比其他人多一个相对准确依据。

    如果是这样,李佑谋反牵连出李承乾的谋反就顺理成章,就和原本的历史对上号了。

    说不定李承乾确实和李佑有什么勾结,如果李佑回到长安,说出什么不该说的话来,那他李承乾该当如何?

    东宫才刚刚从风雨飘摇中暂时安稳下来,如果多出来这么一件事,无疑会让东宫的处境雪上加霜,后果将不堪设想。

    牵涉谋反,这已经是个十足的废太子理由,谁也救不了他。即便是李世民有心包容,其他的皇子、大臣,甚至是舆论都能把他掀出东宫,甚至要了他的命。

    但是他袭杀李佑的计划失败了,所以接下来他与李佑的真实关系,有谋反案的牵连程度?包括本次挑战皇帝威严的袭杀都会暴露。

    这种情况下,似乎只有谋反这一条路可走。这么来看的话,逻辑上完全是通顺的,与本来的历史轨迹也十分契合。

    可是……

    自己在齐州那么久,似乎并未发觉齐王李佑谋反与李承乾有什么牵连,而且这次的袭杀似乎也透着些许古怪。

    按照从华阴传回来的消息,当时刘德威压根没有意识到会有危险,没想到有人偷袭,完全处于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偷袭的。

    既然想要杀人灭口,就一定准备万全,力争一击必中的,在偷袭的情况下只是伤了李佑和阴弘智,却没有杀死。

    到底是派出去的刺客太水,还是……

    这个情形非常的反常,至少不符合常理,所以也就有了疑点。当然了,究竟是怎么回事还要仔细调查才行,只是眼前的这些信息不足以做出准确的判断。

    唉,这件事出的真是有点古怪,无论真相如何,都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因为这个事情本身非比寻常,背后的人也非比寻常,堪称是居心叵测,会导致怎样的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总而言之,这件事非同小可,如果所料不错的话应该是……

    如果说李佑谋反是个开端,那么李佑这一次遭到行刺无疑又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会是一个催化剂,让大唐的皇子争斗彻底进入白热化阶段。

    危机与机遇是并存,也意味着机会,如果把握好的话可以帮李治谋取一些什么,达成自己最初的设想。

    该来的始终要来,这不正是自己所企盼的吗?谢逸淡淡一笑,接下来李佑和阴弘智到了长安之后必然还会引发一系列的轩然大波,甚至是腥风血雨。

    作为躲不开的参与者,以及背后的博弈者,必须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未完待续。)启用新网址
第381章 成王败寇
唐朝败家子全文阅读作者:尹三问加入书架
    风雨将至,不过旦夕之间!

    长安的大部分人已经敏感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心情都难以平静,甚至忐忑。太子李承乾则深刻处于惶恐不安之中,昨晚他躺在榻上辗转反侧,压根难以入眠。

    此时此刻,他再一次体会到了称心被抓走的那晚,那种极度无助的感觉。

    李承乾不断捏着拳头,焦虑之情溢于言表,许久之后才低声道:“纥干,你说……孤现在该怎么办?”

    “殿下……情况或许没有严重到那个地步,您…不必过于紧张。”一向沉稳的纥干承基说话也不免多了几分紧张,微微有点结巴。

    李承乾继续捏着五指,低声道:“孤也觉得是过于紧张了,但这般紧张并非全无必要,您信不信,这件事最终会牵涉到东宫。”

    纥干承基对此十分清楚,这件事不是东宫干的,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说明有人蓄意陷害,最终一定会将脏水泼到东宫头上,想办法将东宫置于死地。

    有人处心积虑,所以东宫肯定无法独善其身,连清者自清都做不到,因为自己和阴弘智确实有来往。

    只要有人抓住了这一点,便足以成为攻讦的平局,这是铁证,无论如何都赖不掉的。想想对方既然已经对李佑动手,想必肯定是有万全的准备,所以侥幸的想法全无意义,太子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如果放在往常,皇帝陛下对太子足够信任和疼爱,那么清者自清倒也没什么。但去岁的几件事情,皇帝对太子已经极度不满,已经到了信任破产的边缘,这个时候出这么一件事,皇帝会怎么想?

    更加厌恶的可能性很大,至少没有太多的耐心去替太子说话,或者想办法为太子还清白。毕竟在孔颖达受伤和称心的事情上,皇帝一定会用强硬的手段维护过东宫。

    如果这次继续这样。天下人会怎么想?皇帝不能总是强行维护一个屡屡犯错的太子。天下也不会容许一个劣迹斑斑的太子,即便其中有不少蒙冤的成分。

    现实就是让人这么无奈!

    太子此刻考虑应对之策也完全在情理之中,但是这等时候怎样的对策才有效用呢?

    “殿下……殿下要不现在入宫向陛下自证清白?”

    “那岂非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李承乾无奈摇头道:“孤的难处正在这里,这件事我们压根无法主动证明清白。但等到别人出手的时候,基本上就晚了。”

    “那……”纥干承基沉吟道:“殿下。与阴弘智来往的人是属下,到时候属下担下所有的事情便是了。”

    “没用的,你是东宫侍卫首领。是孤的心腹,只要与你有关。孤如何能独善其身?他们是冲着孤来的,这件事太大,你担不住。”李承乾摆摆手。他对现状认识的很清楚,丝毫没有让属下当替罪羔羊的意思。

    虽然是出于现实的理智考虑。不见得是李承乾多心疼属下,但纥干承基心中多少泛起一丝暖意。沉吟片刻道:“殿下,如果万不得已。似乎只有一个办法奏效……”

    “孤坐上皇位!”李承乾拳头紧握,声音很低沉,却说出了一句惊天动地之语。

    纥干承基心中正是这般想法,但身为臣子,他不敢轻易说出来,如今太子亲口到来,自然是再好不过。

    李承乾左思右想,事已至此似乎只能这般了,面临很可能被废掉的危局,先下手为强自然是最好不过。

    只有当储君变成皇帝,成为既成事实的时候,自己才能真的平安无事。

    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开了个坏头,给了李承乾一个很好的教材,父皇就是靠着无力和血腥登上皇位的,自己为什么不能呢?

    效仿玄武门之变?

    恐怕不行,即便这时候带着人去杀了魏王李泰,甚至是在长安的所有皇子,也无法达到当年父皇玄武门之变的效果。

    当年秦王李世民本身是天策上将,麾下效用的文臣武将众多,大唐有一多半的江山是他打下来的,威望摆在那里。

    即便再玄武门用了非常手段,大臣们也不敢说什么,只能乖乖的信服,甚至可以借此反过来控制,威胁老爹李渊。而李渊也没有别的办法,虽然还有别的儿子,但大多幼小,且能力有限,为了李唐江山传承,他只能默认事实,将皇位传给二儿子李世民,哪怕他有些大逆不道。

    但如今则不同,李承乾的威望很有限,他控制不住大臣,也控制不住李世民。即便长安的皇子全都死了,还有吴王李恪、蜀王李黯在外面,皇位仍旧有继承人,所以皇室不会默许一个谋反的太子登基。

    所以玄武门之变的案例对于李承乾而言没有参考价值,他所能做的只有——弑君弑父。

    只有皇帝死了,太子才是合法的皇位继承人,虽然这样做大逆不道,但在你死我亡面前,李承乾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

    事已至此,唯有如此。

    只要成功,他登基就合乎礼法,弥补在威望上的缺憾,然后将弑君弑父这等罪名推到其他人身上就行,比如魏王李泰。

    在成者王侯败者寇的年代,史书就会留下贞观十六年,魏王李泰反,弑杀君父,太子李承乾奋起诛杀平叛,重振大唐的记录。

    当然了,过程可能比较曲折,也可能会留下些许不雅记录,或者被人诟病。但千百年后,岁月变迁,真相早已模糊。

    父皇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逼迫君父本身也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但经过十多年的掩饰和励精图治之后,现在谁还提那些不堪的往事?谁不说皇帝陛下英明神武?

    还是那句话,成者王侯败者寇!在皇家,就是成者圣君败者亡!

    父皇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至于不孝之举……那也怪不得儿子了,如果不是父皇过度宠爱李泰等人,一步步把自己逼到如今的地步,自己也不会这么做。

    所以说到底也不完全怪自己,为了生存,为了身家性命不得不如此了!李承乾拳头紧握,表情阴冷,做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未完待续。)启用新网址
第382章 石破天惊
唐朝败家子全文阅读作者:尹三问加入书架
    一旦做出了决定,态度就完全不一样了。

    李承乾表情阴冷无比,眼睛有些通红,或者说血红,看起来有些可怖。

    纥干承基也是暗暗心惊,毕竟接下来要做的事谋逆弑君之举,此等大逆不道之举不仅仅是掉脑袋,而是要抄家灭族的。

    可事到如今,还有别的选择吗?作为东宫侍卫首领,如果太子倒了,自己又能好到哪里去?

    表面上似乎只是失去了前途而已,但实际上……这些年自己替太子做了多少隐秘的事情他再清楚不过,其中有不少针对魏王府的手笔。

    如果魏王李泰登上皇位,以其锱铢必较的性格,岂能饶了自己?横竖最终都是个死,还不如现在放手一搏。

    成者王侯败者贼,成了就是从龙之功,败了就是谋逆之臣,结果不外乎如此,没什么好怕的。

    李承乾低声道:“既如此,现在就该准备了,你去孤找人吧,让李元昌、杜荷、李安俨、侯君集等人都想办法入东宫秘议。”

    杜荷、李安俨等人都是李承乾的心腹,汉王李元昌则是东宫的拥趸,侯君集乃是其中影响最大之人。

    征伐高昌回来之后,侯君集便被下狱问罪,在大理寺的牢房中待了很久,李世民为了给高昌和四邻邦国一个交代,压根没有给他好脸色。

    这让侯君集很受伤,作为一个刚刚立下灭国之功,自认为该受到奖赏表彰的时候,却给了这等截然相反的待遇。这不是过河拆桥,赏罚不分,甚至有点恩将仇报吗?

    李世民或许有其他政治上的考量,但是他没有给侯君集讲分明,或者他认为侯君集明白皇帝的深意,或者他压根没有把侯君集的感受当回事。

    总而言之,潞国公侯君集就这样在大理寺的牢狱中待了很久,也呆了很久。整个人的精气神和脾气都发生了重大改变。

    到后来案子总算是审完了。侯君集远征高昌什么也没捞到,虽然没有更多的惩处,却是丢足了面子,受够了折磨。

    之后侯君集便保留着潞国公的爵位。被赋闲在家,好像被流放一样。心中自然是满腹怨怼。

    在他眼里,李世民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英明神武,对臣子关爱信任的皇帝。而是一个卸磨杀驴,不辨是非的昏庸刻薄君王。至此一件事。君臣之间便彻底离心离德,而是心中多了许多怨恨。

    为此侯君集还与被调离长安的郧国公张亮发过牢骚,认为彼此都是立下功劳却反被排挤之人。当时也不知道是喝了点酒胡言乱语。还是心中真的有想法,侯君集竟然大言不惭道:“你想造反吗?如果你造反的话。我跟着你干……”

    结果一转眼张亮将这句话向李世民打了小报告,按理说口出谋反之语是大罪,是要追究罪责。甚至惩处绞杀了。但是李世民却没有,反而对张亮笑称:“卿与侯君集都是朕的忠臣,此事他只对你一人说过,将来要是抵死不认账,你能拿他怎么样?”

    虽然在明面上是不能拿他怎么样,但是私下里皇帝是有很多种办法对付的,但李世民没有。估计他压根没有将此事当回事,甚至有可能认为是张亮对侯君集的诬告,反正这件事就这么不了了之。

    李世民还很大度里命阎立本给侯君集画像,悬挂在凌烟阁上,排名十七位,堪称是宠信备至。

    但如此举动侯君集并未领情,反而看作是假仁假义,当初无视我的功劳那么羞辱我,现在想要用这种方式来补偿?有意义吗?

    满心愤懑的侯君集压根没有领受李二陛下的皇恩浩荡,反而心中更多鄙视和反感,甚至是有些仇恨。

    不过对太子李承乾,侯君集却是满心的感激,他已经从自己的渠道以及女婿贺兰楚石那里得到消息,确认在自己西征过程中李承乾给予了自己多大的帮助。

    西征之时沿途的陇右河西等地官府都给予了自己莫大的支持,兵部和户部在军械与粮草供应方面也十分帮忙。当时侯君集只道是皇帝下了诏书,后来才知道这是太子殿下在背后帮忙。

    虽说西征高昌乃是国之大计,但是要让这些地方官府和朝廷衙门支持协调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很多战事不顺利,差事办不好往往就与其他衙门不配合或者拖延有关系,这种事情自古有之,即便是皇帝也无可奈何。

    十万火急,有上层督办的事情还倒罢了,其他的只能自求多福了。侯君集无法想象,如果没有太子的支持,陇右河西之地都不支持,自己率领的五千大军不要说到高昌作战了,恐怕会直接饿死在沙漠之中。

    所以得感谢太子的支持,如果论功的话,高昌灭国之功有一半应该属于太子李承乾。可惜这件功劳已经不复存在,所以也就没有论功行赏的机会。

    至于自己能从大理寺及早出来,据说也与太子殿下的帮忙,东宫从属的不少官员上疏。太子从中斡旋许久,才让自己平安无事走出大理寺,这样的结果已经是东宫目前最大的能耐了。

    太子为什么要帮助自己,侯君集心里清楚,早在当年身在陈州之时,太子便让女婿贺兰楚石前来拉隆过自己。但当时的侯君集只忠于李二陛下,根本没想着结交皇子,所以拒绝了。

    没想到多年以后,太子殿下仍旧惦记着自己,哪怕自己获罪,哪怕自己已经丢了兵权,没了足够的利用价值。

    太子李承乾却没有计较这些,仍旧费尽心思将自己从大理寺中救出来,这似乎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不管李承乾的本意是怎样的,侯君集却觉得足够感动。

    当李世民毫不顾忌地抛弃他的时候,还有人在乎自己,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有意义多了。所以李承乾的这等举动对侯君集而言宛如寒冬腊月的一品炭火,知遇之恩啊!

    如此恩主,岂能不效力以报之?

    前些天东宫接连出事岌岌可危之时,侯君集别提多着急了,太子如此仁厚可比技巧的魏王之流强多了。

    可惜当时他的帮不上什么忙,赋闲在家,无权无势。甚至不能帮太子说上一句有份量的话。当时也不便出面说什么。

    好在最后有惊无险,太子殿下顺利度过危机,东宫暂时稳定。可惜华阴那件事一发生后,情形再次变得有些危及。

    当贺兰楚石带来了李承乾的邀约时。侯君集没有任何的犹豫,悄然进了东宫。与此同时、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驸马杜荷、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等人也纷纷前往……

    ……

    华阴袭杀之后。刑部尚书刘德威再次踏上返回长安之路。

    这一次来了帮手,大理寺卿孙伏伽率领了禁卫军前来护卫,并且前来调查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且追捕凶手。

    如果是以往,大理寺过问刑部的案件。组我诶刑部尚书,刘德威是不会大理寺卿孙伏伽面子的。但是这一遭不同,刘德威只想尽快将这个烫手山芋扔出去。什么皇帝的信任,大理寺和刑部的高下之分在在这一刻全无意义。

    作为大唐的第一位状元。孙伏伽深得李二陛下的信任,但凡有重大的案件都交给他来处理。这里的齐王李佑谋反案也不例外,本来是李佑和阴弘智被押送回到长安之后他再接手的。

    但谁也没料到在途中便出了一件这样的事情。形势全然不同,所以孙伏伽也就提前一步接手,调查也就从华阴开始。

    调查内容很广泛,当晚所有参与护卫的兵丁,甚至包括刘德威本人都在询问的范围内,小村里的村民也都在调查范围内。孙伏伽是个很细致的人,任何的细节他都不会放过,尤其是涉及这等惊天大案的时候。

    村民声称当晚只是见到黑衣人进入村庄,且都手持利刃,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十分凶残。

    小老百姓遇到此等场面有这样的反应一点也不奇怪,至于那些说辞显然有被夸大的成分,可信度不高。孙伏伽真正怀疑的是村民之中有人与刺客有勾结,但详细调查之后,发现这些人祖上三代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户,且近期没有人外出远行,也没有陌生人来过这里。

    再者,刘德威当时的行程也很随即,是无法提前预料的。若非中途遇到耽误,进入华阴城的话,也没有这回事。

    所以村民应该都是无辜的,刺客应该是跟着刘德威一行,选择在途中动手的。至于凶手是谁,虽然长安城里已经有太多的猜测,有的甚至言之凿凿。

    但作为一个严谨的查案之人,孙伏伽对此不为所动,他不会做任何虚无的假设,他只相信自己的眼睛以及调查到了证据。

    至于守卫的兵丁,纷纷称那晚的战况很激烈,刺客凶残,目标明确,主要是针对李佑和阴弘智,且手段极为残忍。

    幸得他们奋勇抵抗,才没有让刺客得逞,保住了李佑和阴弘智的性命。

    兵丁们为了表现一下自己拼杀勇猛,护卫有功,难免会将情况说的很危机。对此孙伏伽并不介意,实质上从现场的情形来看,纵然稍有夸张,但基本事实八九不离十,当时的情形确实比较危机。

    至于兵丁们的勇猛程度,他也不会怀疑,保护刑部尚书和一位皇子钦犯,必须是要效死命的。训练有素的将士们心里清楚,如果要保护的人有个三长两短,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

    可真是因为他们的勇猛挡住,并赶走了刺客?

    既然刺客是尾随在他们身后,突然动手,而在此之前刘德威没有丝毫的察觉,在遭遇突袭的情况,训练有素的刺客竟然没得手?突袭变成了阵地战,最终失败而归,这样的情形多少有些反常。

    在这个级别的袭杀之中,是不应该出现的,孙伏伽笃定的如此认为。到底是刺客水准太差,还是其他的什么缘故,孙伏伽心中画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越是这样,这些细节越值得深思,务必要调查的清清楚楚。

    孙伏伽心里比任何人都清楚,他这个调查结果的重要性,他很清楚这个案件对朝局可能的影响。弄不好是会有惊天动地的轩然大波,皇帝陛下将这个案件交给自己调查是信任,同时也意味着自己身上责任无比重大。

    在完成外围的调查之后,孙伏伽觉得自己应该去见见两个谋逆的主角——李佑和阴弘智。

    甥舅俩现在都很憔悴,尽管刘德威对他们还算不错,算得上好吃好喝地供着,但身为犯人的本质没有改变。

    尤其是越靠近长安,他们的生命便离结束越来越近,一路上还有行刺出现,强大的心理折磨让他们很糟心。尤其是年轻的李佑,心理素质太差,现在已经是惊弓之鸟,精神几近崩溃。

    “殿下!”孙伏伽瞧见李佑的那一刻,眼中迅速闪过一丝不可察觉的惋惜与怜悯。

    “我如今只是个罪人,哪里当得起大理寺卿如此称呼?”李佑淡淡回应一句,某种程度上觉得孙伏伽是在羞辱他。

    孙伏伽摇头道:“你现在虽不是齐王了,但自始至终都是陛下的皇五子,在定罪之前,当得起殿下的称呼。”

    “是吗?父皇不是早就不认我这个儿子了吗?”李佑的嘴角流露出一丝淡淡的苦笑。

    孙伏伽没有正面回答,沉声道:“尚未审判顶嘴,殿下莫要多想……臣前来除了接殿下回长安之外,同时也奉旨调查殿下在华阴遇刺之事。

    不知对当晚的情形,殿下可有印象?或者有什么发现,或者留意到特别的事情?”

    “哼,反正我回到长安也是个死,他们何必着急非要这么着急让我死呢?”李佑连连苦笑,但想起那晚的情形仍旧有些不寒而栗。

    “殿下口中的他们不知是指何人?”孙伏伽小心翼翼地询问,他现在每一句话都被记录下来呈报皇帝和政事堂的宰相,盖因为关系重大。

    “他们……哼哼,还不是东宫李承乾的好把戏……”一旁的阴弘智冷不丁地补上了一句石破天惊之语。(未完待续。)启用新网址
第383章 轨迹重合
唐朝败家子全文阅读作者:尹三问加入书架
    阴弘智这句话石破天惊!

    因为他切切实实将矛头对准了东宫太子,信誓旦旦说出华阴袭杀是太子李承乾所为。

    这样的说辞孙伏伽并不惊讶,长安城里猜测无数,身为一个聪明的大理寺卿自然也有听说,或者说本身就有本多的揣测,阴弘智说出任何说法他都不觉得奇怪,而且还必须要保持淡定。

    在这件事上他不会,也绝对不能有丝毫的感情色彩和主观态度,他只是一个调查者,只需要最终呈现给皇帝和天下人一个调查结果即可,只需要陈述基本事实。至于最后如何决断,会引发怎样的结果,天下人会怎么看待,这与他并无关系。

    孙伏伽面无表情,转身看着阴弘智,沉声问道:“缘何口出此言?可有证据,须知污蔑太子乃是大罪。”

    “落到今天这步田地,还在乎什么罪责吗?”阴弘智冷冷道:“当初在齐州一刀被杀了,或者被押送长安街头问斩都无所谓,但东宫想要在途中杀人灭口却是万万不行。”

    “你凭什么笃定此事乃是东宫所为?”孙伏伽沉声追问道:“可有证据?”

    “证据?”阴弘智冷笑一声:“刘尚书无能,那晚没抓到活口,自然证明不了什么。不过幸好,我自己便是证据……太子是担心我们活着到长安,揭发东宫和齐王府往来的勾当,所以才要迫不及待想要置我于死地。”

    一旁的李佑先是处于懵逼状态,直到此时才反应过来,低声道:“大哥真狠,竟然不念一点手足之情……”

    “本来我们什么都没打算说的,但太子殿下如此心狠手辣,那就需要怪我们不客气了。”阴弘智声音很大,似乎也很愤怒。

    孙伏伽的神色已经凝重了很多,阴弘智这番话意味着什么他再清楚不过,他不得不继续问下去……

    ……

    两日之后,孙伏伽和刘德威带着李佑和阴弘智回到了长安。同时带回去了那一份关于两人的审问记录。

    李佑和阴弘智签字画押的审问记录太过要紧。所以根本瞒不住,传开之后便有石破天惊之效。

    太子是袭杀李佑和阴弘智的幕后凶手,太子是齐州谋反的幕后主使者……

    尽管这只是李佑和阴弘智的一片之词,尚未有确信的结论。却已经传遍了长安城,引起轩然大波。

    太子李承乾的形象再次一落千丈。好不容易从殴打老师和男宠事件的泥潭里脱身,还没清净几天又陷入危机之中。

    预料之中的事情,李承乾没有太多的慌张。但必要的反应还是要有的。值得庆幸的是现在他终于能够开口主动辩驳了。

    如此要命的罪名,自然是不能承认的。李承乾因被禁足在东宫反思读书,不能轻易入皇宫。所以只好写了一份声泪俱下,言辞诚恳的奏疏送到承庆殿。表示自己与李佑确实有些许来往,但只是兄弟间的正常来往。并无其他。

    至于谋反之事和自己全无关联,华阴袭杀之事更与自己没关系,请父皇明察秋毫云云。

    太子如此反应算是在情理之中。相信太子人会说太子殿下清清白白,自然该自危机辩白。

    不相信的人则说什么欲盖弥彰,虚伪掩盖,总而言之,当此情形之下,李承乾的举动招致不同的评论也完全在情理之中。

    不过这些评论都只是私下里说说,台面上谁也不敢义正言辞做出什么断言,谋反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太子又是何其敏感的人物。

    在这等情形面前,太子殿下是否涉及谋反,那需要详细的调查才能确定,不能单凭李佑和阴弘智的一面之词,最终还要等待皇帝陛下的裁决。

    ……

    事实上,这个时候,承庆殿里的气氛很糟糕。

    看到孙伏伽呈送的奏疏,李世民的心里很不好受,这是个很不想看到的局面,这件事最终牵涉到东宫,牵涉到了另外一个儿子。

    之前他有过很多怀疑,他宁愿是长安城里某个权贵或者世家与李佑有所勾结,和齐州谋反案有关系。

    但事与愿违,却牵连到了东宫。

    李承乾究竟有没有和李佑勾结?李世民心中泛起了一个疑问,让他对这个不肖的儿子有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和拷问。

    “李佑与阴弘智声称与东宫有勾结,是否真有其事?”李世民沉声追问,这是他当前最为在乎的问题。

    “臣不知,臣目前的调查只能证实东宫和齐王府确实有过来往,但究竟只是兄弟间的礼尚往来,还是密谋勾结就不知晓了。”

    孙伏伽谨慎道:“至于旁的,阴弘智和东宫侍卫首领纥干承基确实有些私交,与太子殿下似乎并无来往。”

    “纥干承基……”李世民轻轻应了一声,然后沉吟了很久很久。

    孙伏伽也没有说话,这种场合下他只有回答的权力和资格,静静地等待便是。

    “华阴的行刺呢?有什么进展吗?”好半天之后,李世民问出了另外一个重要问题。

    “陛下,这件事臣倒是觉得有些蹊跷,当时刺客是突然袭击,刘尚书全无准备,按理说该是一击必中的。而且刺客明明已经冲进了院子,按理说皇五子和阴弘智绝无活命的道理,可他们只是受了伤……”

    孙伏伽低声道:“此事略微有些反常,臣以为需当谨慎,另外皇五子和阴弘智毕竟是叛乱之人,他们的说辞也未必可信……”

    是的,一个谋反之臣临死前再咬出其他人,从而分散注意力,谋求生机,或者纯属为了报复而拉旁人下水。这种事完全是有可能的,自古以来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不足为奇。

    李世民听到之后眉头皱起,,显然是在思索其中的可能性,这个时候确实是比拼到底该相信嫡长子,还是相信两个谋逆的贼子。

    如果换作是普通人家,肯定是嫡长子更可信,但是在皇家这就变得不同了。太子是个很特殊的存在。他既是皇帝最信任的储备和传承。又是皇帝最忌惮的存在。

    皇帝既要教好这个继承人,又要忌惮太子会不会为了皇位提前抢班夺权,自古以来皇家父子相残的事情还少吗?

    李承乾会不会也这样呢?李世民心中不由生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帝王绕过开猜忌。尤其是这样敏感的时候。

    所以他无法劝心全意地相信嫡长子,心中少不得会有些许猜疑。事情真相到底如何就很难判断。

    李世民沉声问道:“孙伏伽,关于太子和齐州谋反之间的联系,是否能调查清楚?”

    “臣会尽力。但是调查恐有难度,尤其是关于齐州之事……”孙伏伽第一次在皇帝面前打了退堂鼓。表示出为难。

    李世民沉声道:“你不必顾忌,朕可以给你权力,东宫之中除了太子。你可以提审任何人,包括纥干承基。其他人等若有问题。报知朕后便可着手调查,必要时可以抓捕,除此之外。你还需要什么?”

    孙伏伽道:“陛下,臣对齐州之事不甚了解,如果深入调查,恐怕需要一个对齐州事务比较熟悉的帮手。”

    “这个……”李世民沉吟片刻道:“这个不难,让谢逸配合你便是了,齐州之事他最清楚不过。”

    ……

    李佑和阴弘智所谓的证词已经传遍长安,谢逸自然有所耳闻。

    事情果然发展到了这个地步,李佑谋反事件还是牵涉出了太子李承乾,这一点和原本的历史轨迹完全一致。

    只是……

    李承乾真的参与了齐州谋反?华阴那场极为不成熟的袭杀是他的手笔?

    前者,谢逸的态度是否定的,从当时在齐州的情形来看,似乎没有东宫与之牵连的迹象。至于后者……

    这不好说,但如果前者不成立的话,后者自然而然也不成立,这事一下子有意思了。

    不过李佑和阴弘智的指控又算什么?按照常理来说,无风不起浪,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没有什么牵连,他二人凭什么指控李佑呢?

    没有牵连,应该没有伤害才对,毕竟李承乾和她们直接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这么做图什么呢?

    难不成兄弟二人之间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事情?历史上李佑谋反案究竟是如何牵连到李承乾的?对此谢逸并不十分清楚,所以现在也难免一头雾水。

    当然了,也不排除李承乾是被冤枉的,李佑和阴弘智死到临头想要拉上一个人垫背一点都不奇怪。或者是有人什么人误导了他们,然后将祸水引向了李承乾……

    想到这里,谢逸心中突然不寒而栗,如果真是这样,说明整个人足够歹毒啊!

    还有一点更为重要,既然李承乾已经被牵连进来,那么他的谋反还会如同原本历史上那样如约而至吗?

    也许八九不离十的吧,至少谢逸有种不好的预感,接下来一段时间长安城里恐怕会不宁静,也会很危险。

    长安城里不安全了,谢逸第一时间做出了这样的判断,所以立即让郑丽琬找个借口带着一家子回到辋川别墅去了。

    “三郎,情况真的这般糟糕?”

    几位夫人自然是不愿意走的,留在城里淮阳郡公府就是为了时常陪在谢逸身边,这才没几天就要走,实在有些……

    不过郑丽琬足够理智,她知晓谢逸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肯定是事出有因,并且情况严重。

    “不确定,相对来说辋川别墅更安全一些。”谢逸把握不准,但有一点不会错,如果真出了什么事,深山里的辋川别墅远比风暴中心的长安要安全。

    “那你呢?”郑丽琬有些担心,关切询问。

    谢逸笑道:“我肯定是不能走,但只要你们顺利离开,我们没什么好操心分神的,有什么事情也好应对。”

    话虽这么说,但郑丽琬还是很不放心。

    尤其是听谢逸说道:“回去之后让阚棱大哥做好准备,我在山中早就准备了逃生之路,一旦出现重大变故,让他带着你们迅速离开长安。”

    郑丽琬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长安不安全倒是可以理解,但辋川别墅……如果说哪里都有危险的话,这次的变故该有多大呢?留在长安城里的谢逸又会遭遇什么?

    这些事情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担心万分。

    谢逸柔声安慰道:“没事的,只要你们平安无事,我一个人能够从容应付,至少能够全身而退,不必担心。

    更何况……也许我是杞人忧天,事情压根就没有那么严重,是我想多了……”

    “这时候多想点没错,皇子谋反,牵涉到了东宫太子,焉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郑丽琬熟读史书,懂得相关道理,只听她说道:“你尽管放心,我会照顾好一家子的,你在长安好好的。”

    “嗯,乖乖回去等着我,待此间事情了结,回家第一个宠你。”

    谢逸一句不正经的调笑多少缓解了些许凝重的气氛,和郑丽琬这边沟通妥当后,又安慰了一番其他夫人和两个孩子。

    随后不久谢家诸位夫人便以接到金城郡主李安宁邀请,前往白云观参加祈福为由离开了长安城。

    白云观在南山之中,距离辋川别墅不是很远,这祈福之后顺势回到辋川别墅也就顺理成章了。

    安排好家人之后,谢逸也长长松了口气,现在自己一身轻松,没什么好顾忌的。无论接下来是什么情形,是防守还是进攻都能游刃有余。

    谢逸本来还想给芙蓉园里的李治打个招呼,但仔细想想还是算了,他毕竟年纪还小,万一吓到晋王殿下可就不好了。在这方面,一定要保证他事先不知道,将来才能避开谋划皇位的闲言碎语。

    自己来做个坏人,让李治做个好皇帝吧!

    现在谢逸最为好奇的是李承乾是否真的会反,又会在什么实际发动怎样的叛乱?

    说来也巧,就在这样一个十分巧合,且意义非同一般的时候,皇帝的圣旨却送到了淮阳郡公府。

    李世民让自己前去配合孙伏伽调查齐州谋反案?哼哼,接到圣旨的那一刻,谢逸突然笑了……(未完待续。)启用新网址
首页727374757677787980818283 下一页 末页
扫码
作者尹三问所写的《唐朝败家子》为转载作品,唐朝败家子最新章节由网友发布,找书苑提供唐朝败家子全文阅读。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唐朝败家子最新章节,而找书苑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唐朝败家子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唐朝败家子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找书苑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唐朝败家子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邮件给管理员,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