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找书苑 > 武侠仙侠小说 > 少年当此时最新章节列表 > 第2章 雪 没有更新?告诉管理员更新 章节内容错误、缺失举报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2章 雪

小说:少年当此时 作者:乘好风去

  新历七百五十年,四月,漠北。

  十月的漠北,正是寒意渐侵的时候,风卷起沙砾,裹挟着苦寒,袭击着边关将士的每一寸肌肤,即使穿着厚厚的铠甲,也无法抵挡这彻骨的寒意。

  这里的的守将叫陶姜,他在此戍边已有数年,他对关外的一草一木早已烂熟于心,这里的城墙就如同他的皮肤一样,每一寸都被陶姜抚摸过。城中的每一块砖石都留下了他踩踏的痕迹,陶姜的每一声叹息都浸透了他脚下的沙砾,随着大风吹遍大江南北,只是没有人能够捕捉风中的言语。

  陶姜和他的士兵早就对这一切习以为常了。

  关内的平民、百官、圣上,甚至是自己的亲人似乎都已经忘记了他们的存在,陶姜每天望着关外的沙漠,盯着星星点点的几颗枯树,这几颗枯树像极了黑夜里绽放的花朵,无人知晓,只好独自守望。在这里待得时间长了,眼睛已经可以容得下任何事物。

  这里是一座孤城。当年,陶姜追随上将军北击鞑靼,一路战至此地。不仅夺回了失去的土地,还夺取了大量的马匹和粮草。当时的圣上特此嘉奖上将军为冠军王,异姓封王何其的荣耀,并且用了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封号,以此激励上将军封狼居胥。

  上将军当然不会辜负圣上的希冀,他上疏圣上,陈述了歼敌之策,其中一条便是在此处修建一座城池,囤积粮草军械,以供应前方。圣上同意了上将军的请求,并且为其增兵五万,长安精锐几乎尽抵关外,并且从各地征收螺马五万匹,为前线运输粮食。可见圣上歼灭敌人的决心。

  就这样,陶姜在此处驻守了八年,而定期派出的斥候,回来总是重复着同样的话:“方圆百里无一人踪迹。”

  陶姜总是想起八年前追随上将军征战四方的时光,击败敌人后,大家总会聚在一起庆祝一番,作为大唐将士的荣誉感就会在宴会上油然而生。

  大家吼着关内的民歌,酒杯里的酒溢出来洒了一地,再过一会就连酒杯也碎了一地。大家围着篝火跳着战舞,那时,还有人会击胡鼓,吹排箫,弹琵琶,总是其乐融融。

  但是每次只要羌笛一响,将士们总会潸然泪下,激昂的氛围就会被打破,浓浓的相思之情包裹着每一个人,不过第二天醒来大家总还是振奋的。

  然而如今,他孤守着城池,城中的士兵还是当年的那些旧面孔,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了记号,胡霜蔓上了发梢,从当年的铮铮好儿郎,变成了无人问津的残兵败将。“不,上将军没有败。”每每想到这些,陶姜都会在脑海里重复这样一句话。

  自从新皇登基以来,关内的叛乱就没有停止过,后来竟然还传言有妖怪出没。中原的百姓都说这是犯了天怒,先皇死的不明不白,过去在朝中支持上将军的大臣都遭到了贬斥,但是上将军的灵位却被请进了先皇的陵庙中,配享帝祀。

  据说当今圣上派出的秘密部队,最后发现上将军的踪迹是在漠北的北海一带。

  后来当今圣上命司天监观测天象,司天监的答复是:天象有变,应以闭关修养为上。其实天象有边不过是个幌子,关闭北冥城通关口岸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彻底隔绝与胡地的联系,让上将军可能残存的军队自生自灭。就这样,陶姜和这两千人彻底成了弃子。

  当初选在此处建设冠军城,一是此处地理位置居于关内与关外的中间地带,便于联系两地,二是此处气候相对较为适宜居住和耕种,日后也可屯田为继。于是陶姜便在此处屯田耕种,勉强可以自给自足。但是遇到干旱时节,陶姜也会派出征粮队前往西部阳关附近用军械换取粮食,以补不足。

  今天,陶姜起的很早,一阵冷风将陶姜从梦中唤醒,陶姜照例巡视了城墙一周,当他登上箭楼时,天空飘起了雪,一般来说漠北的雪和关内的雪大不同,这里的雪像沙子,一粒一粒的,随着冷风打在脸上,就如同被人扇了耳光,最后脸上总是红的像被风雪打烂了的桃子。

  但是今天不同,雪花是飘下来的,雪落下的同时风也止住了呼啸,这雪轻柔的像江南的细雨,濛濛的浮在脸上,以至于陶姜脸上的泪水滑落得十分艰难,此刻陶姜想起了家乡和故去的亲人。他默默得离开了箭楼,在城下又巡视了一圈,便回到了府中。

  说是府衙不过就是城内一件大房而已,但是今天的景象却让陶姜早已如死水一般得心又一次跳动了。陶姜隐隐觉得这几日必有大事发生,不知会是关内还是关外。陶姜命令今晚值班的士兵增加了一倍,但是士兵们似乎并不在意,毕竟已经八年没有任何事发生了。

  黄昏时候陶姜又登上了城墙,夕阳下沉,对面的沙丘顶着落日的余光熠熠生辉,渐渐的血红色的光带将天地横刀截断,夕阳势大力沉,坠落之势已不可逆转,似乎誓要把这该死的沙漠撞出一个大坑,与这沙漠玉石俱焚,然后将沙砾裹挟上天,从此黄沙蔽天,不见万物。

  这也许是陶姜自己的臆想吧,不过多少还是激起了他内心早已冷却的热情。

  夜晚没有风的大漠是安静,而今天陶姜在房中竟听到了雪落下的声音,雪花落在沙砾上,声音竟有一点清脆,似乎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蕴,只是这珠玉都要比诗中小得多,而这声音也是要仔细些才听得到,此刻的陶姜想到这些内心竟有了一丝欣喜。

  第二天醒来,陶姜起身穿甲急切得跑到了城墙上,这雪下了一夜,把整个大漠都铺上了一层白纱,借着起伏的地势,竟也有了一些飘逸灵动的感觉,若此刻有一只画笔能把沙丘染成青色,把沙地染成碧色,再把那几棵枯树装点上一树嫩叶,这景象就像极了画卷里的江南,也就是陶姜的家乡了。“看来我是真的想家了。”陶姜独自喃喃道,声音很小,被淹没在了大雪里,无人听到。

  但是很快这江南的梦境就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陶姜登上箭楼朝远处望去,他看到一名胡骑黑色的头顶,紧接着这滴黑色的墨点迅速晕开,一大队人马直奔城关而来,陶姜跑下箭楼,迅速登上指挥台,他挥动令旗用旗语告诉士兵准备迎敌,一队盾兵迅速在城墙上铺开,紧接着每一名盾兵身后就站上了一名弩兵,城墙下的士兵迅速把堆满石头的垛车推到的垛口,看到这一切,陶姜的心情舒缓了许多,虽然百无聊赖的生活似乎已经磨灭了大家的意志,但是日常坚持不断的训练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作为军人的职业素养还没有被摒弃。

  很快,胡骑集结完毕,列队伫立在城下,打头的一名胡人身着一身扎甲,环眼怒目,眼睛里有一股火焰在熊熊燃烧,胡子把他的嘴紧紧包住,他张口说话时有一种冲出重围的感觉,但是从他嘴里发出的声音却势如洪钟,“速开城门,投降不杀”,这声音传到耳中久久不能散去。

  陶姜见他说完,右手按住腰间的宝刀,眼睛注视着他答了一句:“边关无降将,若战就不必多言了。”陶姜挥了一下手中令旗,一阵箭雨从天而降,对面的胡骑有序的向两侧的后方散去,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与此同时他们在马背上不紧不慢的屈身从一侧取下胡弓,搭弓引箭,一阵疾风朝汉军袭来,此时前排盾兵起身半蹲,膝盖紧贴城墙并立刻将盾牌顶在膝上,一套动作行云流水,这些箭不偏不倚的钉在了盾面的牛皮上。

  见此场景,陶姜心里明白凭这一队胡骑是不可能攻破城关的,他这一队人马应该是来打探虚实的。果不其然,领头的胡将一声令下,散开的骑兵迅速汇成箭头状,很快便聚在一起,在一片白茫茫中隐没了踪迹。

  陶姜明白大战在即,他没有让士兵追击,因为军中几乎无马,而且也没有追击的必要,怕是追去了也会中了敌人的埋伏。

  士兵们也都打起了精神,他们明白一场恶战在所难免,命运这一次不知道会不会再偏向他们了,因为此刻城中只有两千人。

  陶姜命令所有人整备军器,修复甲胄,并把武器库里所有能用的箭簇都拿了出来,擦拭一新。让军需官把库中的火油分配给弩兵,并把投石摆放在城墙上的每一处垛口附近。所有能用的上的东西都已准备妥当,但是此刻紧张的气氛笼罩在整座城关上空。

  此时的城中物资匮乏,军力薄弱,如果敌人人数不多,军械少寡,或许还能守住城关。一旦敌军人数过万,城中粮草本就不多,军中无马难以追击(当初为了节约粮食,大部分的马匹都被放出了城,只留下几十匹马作为城外巡逻之用),如若僵持,城关必失。

  虽然上将军曾有言,不许陶姜再入中原,但是此时此刻必须为这群士兵负责、为身后的百姓负责。于是陶姜命令城中斥候迅速去关内求援,并把胡人犯境的消息告知都护府;同时命令军需官领兵一百去关内筹措粮草军械。

  今夜城中一片通红,所有人严阵以待随时准备迎击敌军。

  陶姜一夜未眠。每每合眼,江南烟雨就会映现在陶姜眼前,三两扁舟,两岸青山,翠绿松柏,一幅丹青在陶姜的脑海里展开,长长的画卷一直在铺展没有尽头。

  陶姜猛地睁开双眼,此时的他惊出了一身冷汗,再也没有了之前舒缓的心情,紧张、恐惧、不解的情绪占据了陶姜的内心,背后的家乡和眼前的敌人给了陶姜极大的压迫感。他立刻起身,他知道此时必须做点什么才能舒缓内心的情绪,他似乎也猜得到此时将士们心中的忐忑与不安。

  陶姜走上城头,巡视了一遍城墙上站岗巡逻的士兵,他努力的给每一个人奉上一个坚定的眼神。陶姜拍了拍他们的肩膀,替他们整理了甲胄,多年未有征战,甲胄已经没有了光泽,“看来是时候要用胡人的血擦亮他们了”陶姜站在城头大声的喊出了这句话。

  从前的陶姜,每到战时从未对士兵们训过话,他总是默默的走过士兵们的身旁,看着每一张鲜活的面孔,眼神坚毅的对视着彼此,陶姜的令旗就已经包含了他所有的言语和勇敢,战鼓响起的那一刻就是胜利的到来,然而此时的陶姜却很想对士兵们说点什么。

  陶姜下令召集了所有的士兵,点亮了城中所有的火盆,军旗在风中飞扬,火苗在寒夜里瑟瑟发抖,陶姜站在城楼上,扫视了下方两千人的军阵,多么熟悉又陌生的景象,想当年初入战阵,随上将军平叛,一路驰骋,战无不克,每到战时陶姜便热血沸腾,总是身先士卒,随士兵浴血奋战,后来他自愿戍守边疆,与胡人对峙于大漠戈壁。

  如今胡人卷土重来,心中虽然沸腾但是却有一种不真实感。他正了正这身随他征战多年的明光甲,按住腰间唐刀,大声说道:“今日之战,或许是我辈最后一战,胡人来势汹汹,你们在此随我戍边已有八年,却从未有人换防,也从未有人回乡,更是连一封家书也没有收到,这其中的缘由想必大家都已知晓。

  也许所有人已经把我们遗忘在这茫茫沙漠。

  此战凶多吉少,我们战死沙场也不会有人知晓,我们流干的血也不会有人在意。因此,面对此刻突如其来的危机,想要回乡的可以自行到军粮处领取十日口粮,从南门出城,借道阳关或许可以进入关内,剩下的人到武器库领取手弩一部,箭二十支,然后在城中待命。”

  说完这番话,陶姜抬头看了看今晚的月亮,好圆啊,今日竟是十五,月光洒在每身甲胄上,洒在每个人的脸上,洒在城墙的每一块砖上,也洒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陶姜话音刚落,找书苑 www.zhaoshuyuan.com 大家沉默了片刻,紧接着人群中便骚动起来,陶姜知道每个人都会犹豫,因为他们这群被遗忘的人不知道是在为什么而战,

  戍边的男儿都想像霍去病一样,封狼居胥,长驱匈奴,驰骋于沙漠戈壁,建功封侯,但是陶姜知道他自己与城中的士兵不同,他选择此处只是想远离中原、远离家乡、远离争斗,陶姜是带着恐惧来到这里,带着失望、心酸戍守边疆。

  他必须留在这,他的家乡、亲人只能存在于梦中,现实世界没有他的容身之所,唯有沙漠可以用荒凉、寂寞替代他内心的恐惧,他知道沙漠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骚动停止了,人们开始分散开来,有的人去往左侧的军粮处,有的人去往右侧的武器库,还有一部分人站在原地,踌躇的左顾右盼,就像黄河水遇到了一块巨岩,水流被巨石劈开,在河道中间形成了一处涡旋。

  陶姜矗立着,月亮把他的影子拉得长长的,他感觉自己的影子变得越来越恐怖,他看到每个人做出了属于自己的选择,此时,他真诚的为每一个人感到高兴,陶姜羡慕选择离开的人,至少在他们心中他们不是孤独的;陶姜同样敬佩选择留下的人,他们是可敬的、是伟大。

  陶姜命令副将清点了留下了的各营人数,共计一千一百二十七人,他重新编备了各营,分成六营,每两营为一轮值,互换巡逻。陶姜坐在城楼的胡椅上,把头盔取下,小心的放在案上,默默的注视着前方已经看了无数遍的沙漠和那几棵枯树,“今晚的月亮真圆啊。”

  就这样一夜过去了。




如果喜欢《少年当此时》,请把网址发给您的朋友。
收藏本页请按  Ctrl + D,为方便下次阅读也可把本书添加到桌面,添加桌面请猛击这里

快捷键:上一章(←) 下一章(→)
作者乘好风去所写的《少年当此时》为转载作品,少年当此时最新章节由网友发布。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少年当此时最新章节,而找书苑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少年当此时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少年当此时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找书苑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少年当此时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邮件给管理员,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相应处理。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