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找书苑 > 军事历史小说 > 权倾大宋最新章节 > 权倾大宋全文阅读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1314章 朝野大事
权倾大宋全文阅读作者:王风加入书架

    “放心。”景波咧嘴一笑,有了战马自然成功,尤其是金军倾尽河东实力,想要歼灭河东行营,却被打的丢盔卸甲,正处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时刻,他对自己的指挥能力,还是相当有自信的。

    成蛟嘴角猛抽,眼角闪过一抹不予,转身走时淡淡地道:“我去督促打扫战场,还没找过张三的遗体,我不放心。”张东的阵亡,是他心头一根刺,不找到遗骨实在不安心。

    看着成蛟远去的背影,景波轻声道:“我看四哥营寨设置,是能够长期坚持的,怎么才几天就坚持不住了,粮草也被焚毁大半?差点让卧来晚了。”

    封元眉头一挑,他指挥位置被袭击,固然有自己托大的原因,成蛟出重兵增援,以至于被金军抓住机会,造成辎重大寨和北寨的被破,可以说成蛟并没有严格执行军令。

    就算他战死,只要成蛟成功守住中寨和辎重大寨,就能给李成突击部队致命打击,依然能领导全军坚守,金军绝不会逃跑半数,女真族的马军,必然受到重创。

    现在,还能说什么?马后炮非他所长,总之是一次失误,导致本应还能坚守的局势,变的非常艰难,要不是阿里投入了全部力量,不是景波的恰当好处,估计也就没有后话了。

    “四哥,你要驻扎冀氏,又要出兵隆德,恐怕要轻兵出击。”景波意味深长地道。作为沙场老将,他岂能看不到猫腻,却并没有十分计较,只是一点而过,把话题转到其它上。

    此时,要是想达到目地,那是非常简单的,原因就是抓到四哥的痛脚,虽说兄弟们相互照应,那你也得照应我不是。

    封元脸色平静,只是稍加犹豫片刻,轻轻颔首道:“你说的不错,只是此处不是西北,怕激起两河民众仇恨。”他何尝听不出意思,却依然生怕景波闹出大事。

    “既然选择,那就有牺牲的觉悟,朝廷收复失地,也并非完全依靠民心。”景波面色冷峻地道。

    封元诧异地看了眼景波,目光尤为惊讶,最终还是不言不语。

    北方,乞颜人联合克烈人,以报仇为借口,对塔塔儿人展开猛烈攻势,两部是有龌龊不假,却在段守钰的调和下,再次组成松散的联盟,他们没有对金开战,选择了塔塔儿人。

    人家也不是傻瓜,大宋行朝没有全面北上,女真人没有明显败绩情况下,他们绝不会轻易撩虎须,几年来的代价太大了,女真人绝非易与之辈,打打塔塔儿到能说得过去,那是草原各部的内部矛盾,连女真人也不好说话。

    尽管,塔塔儿人有金军的武装,也有蔑儿乞、汪古人的增援,却无法抵挡两部的复仇,两次三次会战失败,被打的屁滚尿流,一面拼死抵御一面向求援。

    兀术正在关注河东战事,却听到草原燃起战火,不由地大骂南朝小人,只能请撒离喝整顿边军备战。

    因为,他不能向草原调动主力征讨,大宋行朝偏师已经开到,主力进攻迫在眉睫,金军没有足够的力量几线作战。

    没过多久,就收到阿里战败的消息,他是大惊失色,大好的布局,不断传来的捷报,就要全歼南朝殿前司河东行营,最终却功亏一篑。

    他为了全歼河东行营,把五大主力之一的乌烈部队调上去,又用阿里跟进节制,动用了几乎河东全部主力。

    最终,竟然被对方援兵致命一击,几乎全军溃散,步军部队散乱大半,马军也损失惨重,让他极为愤怒,不断征集兵马,准备南下决战。

    当然,金军主力部队人数不多,战斗力最强的女真、契丹和渤海人,总共才汇集不到十万,其他都是滥竽充数的汉儿军,能不能顶事还在两说。

    就在女真人焦头烂额之际,晋州战事的官塘抵达行在,乞颜、克烈人的消息也传来,被朝廷高调地传了出来,各大报纸几乎在同一时间刊登,顿时引起了朝野上下再次哗然。

    草原那群野蛮人还无所谓,那是草原狗咬狗的战争,根本不值一提,只有少数有识之士,细细分析多年来朝廷大略,才领悟朝廷的大手笔,真正理解王秀的苦心。

    他们眼前是一副波澜壮阔的地图,大宋行朝从三面对金形成战略夹击,让他们的兵力分散,造成大宋行朝的全面优势。二十年磨一剑,今方初露锋芒,这是一盘大棋,需要充足的耐心和毅力。

    晋州冀氏一波三折的战役,给人的震撼太大了,随着不断传来的官塘,也让朝廷惊吓不已,当王秀听到高平转兵晋州,立即控制不住情绪,几乎要暴起,让人吓了一跳。

    那么多年来,王秀一直以温文尔雅面貌出现,几乎没有在朝堂上失态,哪怕是天子遇刺和宫卫生变,他也是镇定自若,却听到河东行营西进勃然大怒。

    李纲、李光等人大惑不解,当他不温不火解释一句,众人也相继失色。

    随后,就是紧张地等待,并发出官塘让何藓的第四行营增援,却远水解不了近渴,只能希望第四行营将校主动精神。

    王秀曾经安慰众人,道:“高子衡擅自更改大策,好在何军主是军中猛将,我家五哥正在泽州,应该能够解围。”

    几天陆续传来的官塘,无不是连连血战,让两府心惊胆战,却无法得到战争的真想,一致决定保守秘密,引发了外界的揣测,民间谣言四起。

    行在,就几乎没有不透风的墙,那么多大的战事,绝不会半点风声也没有,更何况殿前司将士家眷,那都是江右附近的人氏,朝野上下关系盘根错节,怎能无人打听亲人的境况,人总是讲究关系的,不可能做到完全保密。

    结果,每天都有将士亲属去兵部,或者去殿前司衙门等候,要求官府给他们最新战报,让人实在不胜其烦。

    现在,终于可以确定,这场战役胜利了,应该是惨胜才对,尤其是高平的阵亡,刘庄的叛国,两位军主、四位镇主的殉难,都是震撼人心的大事。
第1315章 朝野大哗
权倾大宋全文阅读作者:王风加入书架

    当年,由于张启元的战略失误,造成北方防线的动摇阵亡,导致北侍军三位军都指挥阵亡,这次竟然连殿前副都指挥也殉国,几乎让人难以接受,怎样公开都让人头疼。

    那些家眷可不是吃闲饭的,不要说大批的抚恤,还有他们的闹事都够朝廷喝一壶了。

    现在,风声隐约地传出来,不少人围住殿前司衙门,要求官方明确告诉他们真情,绝大多数都是妇孺,你打不不打,赶又不能赶,还得耐心地陪笑脸,连王渊也出来解释,被妇人们围着不依不饶,是相当的尴尬。

    堂堂的殿前都指挥,当时是有话不能说,只能陪着笑脸,尽可能安抚,连死的心都有了。

    王秀的态度非常坚决,公开,原原本本的公开,把真相告诉世人,在他有力的坚持下,朝廷把战况公布,引起朝野一片哗然,高平自然成为议论的焦点。

    当然,几万人的覆亡,绝对是国之大事,要是放在从前的话,恐怕早就导致朝野大动,北伐也就差不多该停止了。

    现在,情形也大差不离,那些家眷们带着儿女,直接在枢密院、兵部、殿前司外哭喊,有人甚至直接烧纸祭奠,让朝廷尴尬到了祭奠。

    李纲刚出东华门就被围住,曾经被百姓拥戴的他,遭到有生以来最大的耻辱,被一群妇人指着鼻子大骂。

    “本兵杀了我家官人。”

    “我家大哥才刚刚入仕,就被本兵害死了。”

    “我家就官人挣钱养家,本兵让我们孤儿寡母怎么活。”

    王秀也是很无奈,战场战役打的太窝囊,造成的震撼太大了,好在还没有发展到反对北伐,他当即采取果断手腕处置,两府出奇地保持一致。

    朝廷的处置是公平的,高平为图战功擅自改变战略,又轻兵冒进,造成战役初期的失败,导致两名军都指挥、三名旅镇都指挥阵亡,五个旅镇有三个取消编制,没有异议地削去官爵,却因死战到最后,并没有连累荫补子侄。

    凡是战死的将士,全部从厚发给抚恤,达到了两倍的钱粮,幼年子女由当地官府按月各位钱粮供养,孤苦父老孤儿也由官府每月出钱,基本上算是安抚了人心。

    人都战死了,再闹腾也活不过来,朝廷做得仁至义尽,至少让阵亡将士家眷免于流离失所,子女也能优先被选拔,又让留守将士安心许多。

    最让人议论的却是封元,纠结在当时该不该出兵营救高平,斩杀镇主囚禁拱圣军都虞侯,还有就是屠杀俘兵两万余。

    李光全权调查,具体操作却是兵部都虞侯刘健,他本来仕途通畅,从北侍军都虞侯成为兵部都虞侯,人生到达辉煌顶点,却又摊上了这档子事,当年在开封市陈郜,今个是封元,一个是区区的王门子弟,低等禁军将校,一个是王门九子领袖人物,正儿八经的都校级别大帅。

    作为有经验的大将,他和那些都帅们都明白,以当时情形来看,封元不可能展开大规模救援,不要说金军达到十万,就是一条沁水就无法立即渡过,封元的主力坚守待援,小股出击救援的战术,是非常正确的。

    没有封元的果断固守,恐怕河东行营真会全军覆没。

    至于直接斩杀镇主,监押都虞侯,让他非常的嫉恨,竟然敢监押都虞侯,就算是军情需要,而且在金军压境危急时刻,这几人扣押成蛟,差点造成军情糜烂,封元有权力当机立断,也是触犯军法官权威。

    最让人惊骇的事,屠杀近三万俘兵,当年西北战事的最后,十余万追随李仁孝的人,最终剩下六七万人,有证据显示是天武军和景波的部队屠杀,却不了了之。

    那是针对顽固党项人的杀戮,有利于朝廷对西北的统治,大家睁只眼闭只眼,也就大差不离过去了。

    此番,又是这二位爷举起屠刀,终于引起士林的非议,这可是河北河东的子民,会有多少人家对大宋行朝嫉恨?会对北伐起到多大的影响?

    不少御史谏官弹劾封元,李正民更是赤膊上阵,连李纲也没有放过,让这位老伙计苦笑不已,这群疯狗果真会咬人。

    士林也有重处封元的舆论,甚至某些学院派官僚也不假言辞,声言杀伐太重。

    有趣的是,伴随这些鼓噪声的是,封元和景波率军节节胜利,不断攻城陷地,实在是相当讽刺。

    当时,景波玩的心计,就是迫使封元减轻负担,大军好快速进发,。封元真的默默承担下来,留下俘兵只能拖延战事,他利用将士复仇心理,把两万多俘兵斩杀。

    就在风头浪尖上,监察御史里行华谦上书,弹劾封元数罪,新加了一条挠斗,并直接实名当庭弹劾,更毫不给王秀颜面,狂妄到了极点。

    王秀就在当场,对华谦的举动洞若观火,如同看猴戏,笑眯眯的不言不语,李正民的一条好狗,换句话说,更是某人落下的棋子。

    秦桧眼珠子直转,范宗尹、蔡易、沈默脸色难看。

    李纲和李光更是恼怒非常,他们认为本就是高平过错,封元能够沉着应对,最终力挽狂澜,就算稍有过失,那也都是小节,就像杀了两万余俘兵,那不是因为要轻兵袭击隆德,不可能携带大量俘兵,就地给放了,恐怕这些人还要回归金军,杀了也就杀了,没有大不了的事情。

    华谦是据理力争,抓住封元手段残酷不放,倒是让人比较牙疼,毕竟是做得有点过火。

    李光当即就怒斥华谦,认为御史狗拿耗子,以当时形势来判断,封元手段是必要的,战场上没有杀伐果断,只能让更多的人丧失性命。

    就算是屠杀俘兵,那也仅是俘兵不是降兵,为了朝廷战略的实现,区区几万人算得了什么,难道要对敌人仁慈,让人们重新拿起武器,屠杀大宋禁军将士。

    别看监国太子赵炅年幼,他的态度相当明确,就是对华谦的弹劾直接封驳,导致华谦落冠而去。
第1316章 兄妹算计
权倾大宋全文阅读作者:王风加入书架

    按照朝廷制度,监察御史当庭弹劾大臣,要是没有得到允许,应该说是无法取得确凿证据失败,就要引咎辞职外放,这是御史言官的惯例,也是清高的矜持,每一位挂冠而去的御史,都能得到士林的赞许,他们也乐意这样干。

    御史尤其是监察御史,位卑权重,更是积累资历名望的重要阶段,最有效的捷径就是弹劾重臣,显现出自己不畏强权的风骨,无论对错成败,都会成为名流。

    高平战败的破事,自有御史中丞和侍御史,封元斩杀伏兵绝对是好的模本,不抓住那才是傻瓜,好在太子睿智,两府心齐,才没有让事态扩大化。

    就在东华门外,李光和王秀相遇,却道:“文实,封子玄做得实在太过。”

    王秀知道李光以事论事,封元的杀戮的确很重,到了无法无天程度,不过他是认可的,换成他在那种局势下,也会铁腕治军,直接以屠刀威慑众人,当年他在两浙路屠杀更甚。

    此时,他心中很明白对方心思,作为枢密院大臣会从军事角度考虑,斩杀伏兵是为了创造战机,当下悠悠地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李光是何许人,岂能不明白王秀所指,李正民和赵构走的很近,至少私下里隐隐有传言,而且这厮又是天子拥护者,正跟王秀对上了,华谦又是这厮举荐上来的,猫腻不言而喻。

    当然,他也非常欣赏李正民,那是标准的士大夫,对天子极为忠心,至于和藩王走的近乎并不代表什么。

    朝廷是有藩王不得结交士大夫惯例,却没有不让文学交友成例,相反历代藩王多是有学问的人,往往和士大夫文学交往,大家彼此相得却是雅事,李正明就是这种情况。

    最重要的是,朝野都知道赵构谦谦君子,并不眷恋权势,为人处世也很谦虚,让人如沐春风,要不是中秋夜变,他和李纲也不会暗自提防。

    不过,他却不知道,王秀之所以不屑一顾,甚至表现出不齿,就在于连李正民都不配当对手,华谦又算哪门子鸟?赵构才是真正的毒蛇,让人很难抓住七寸。

    “大人身为本兵,自然明白兵贵如神,何况河东行营实力大损,为了巩固战果只能快速反击。”王秀嘴里说着,心中却认定绝对是老五搞的鬼。

    “总归是不好,还要约束一二。”李光叹了口气道。

    “不错,这群骄兵悍将,打仗倒是能耐,杀人更是顺手,此风决不可长。”王秀自然同意,为了战争需要杀就杀了,可不能养成习惯,造成民间的抵触情绪,那可就不妙了。

    “这样最好,功过相抵,怎样?”李光见王秀赞同,也松了口气,有这位爷的点头,事情就好办了。

    “好,该给这两小子点教训。”王秀并不在意,封元、景波并非在意官位的人,让他们清醒下也不是坏事。

    “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李光嘴角一抽,眉宇间有淡淡地忧色。

    宫中,赵谌脸色阴沉,赵柔嘉气鼓鼓地坐在对面,阁子里就他兄妹二人,连个宫人也没有。

    “怎么样,官家信了?王公根本就没当回事,甚至连话也不说。”赵柔嘉冷眼看赵谌发了通火,又是冷眼又是冷语。

    赵谌心情坏的不能再坏,气急攻心牵动了内伤,他本来就是死里逃生,神臂弓的箭矢穿透力极强,好在距离快到射程极限,又幸亏是御药手段高明,救治得也及时,换成战场上估计就没辙了。

    就是救过来,身子也变得虚弱,还有伤病在身,这会发了火,明显牵动了内腑,引的一阵咳嗽。实在没办法,官家的身子骨岂能和武人相比?

    赵柔嘉急忙起身给他捶背,又端上茶水,幽怨地道:“万事不可激动,看看你的身子骨,经不起火气。”

    赵谌目光变的柔和,喝了水感觉好些,苦笑道:“竟然会是这样,他强势到如此程度,赵鼎去职,两府几乎成了他的班底,恐怕北上收复失地时,就是他黄袍加身日。”

    “这可不好说,有时候你所想的,并非他要做的。”赵柔嘉脸色凝重,几乎一字一句地道。

    “哦。”赵谌诧异地看着赵柔嘉,目光尤为疑惑。

    “王公家里,可是有三个哥,他是非常爱惜名声的。”赵柔嘉悠悠地道,语气尤为低沉。

    赵谌恨恨地吞了口气,明白了赵柔嘉所指,不由地心中发凉,作为天子的他,历代天子传记是必读,曹魏代汉的破事自然知道,王秀竟然要做曹操。

    “官家,有时你太心急了,当此朝廷锐意北上之际,不是不能反击,而是要看准时机,讲究如何去做事。如今,王公整肃三衙卫士,恐怕连官家也不好节制,所幸有薛归义在,他手上有两直人马,还有皇城司在手,也算是够用了。”

    赵柔嘉又看了眼赵谌,淡淡地道:“看情形,连太子也对王公信服,这事就不太好办了。”

    赵谌听到赵柔嘉提赵炅,又想到了朱琏,脸色更不好看,开始是朱琏无保留支持王秀,现在连赵炅也非常依赖王秀,简直让他无法忍受,难道不知大忠本是大奸,太让他失望了。

    “好了,官家不要多想,万不可再做打草惊蛇事,恐怕九叔早就有了谋划,咱们不用心急。”赵柔嘉脸色变幻不定。

    “九叔?”赵谌咂咂嘴,似乎也有些迟疑,他自然也听到了些许不祥的话。

    “官家,暂时按兵不动,谁是渔翁谁是鹬蚌,现在还真不好说。”赵柔嘉神情非常玩味地道。

    赵谌脸色很纠结,弱弱地道:“是不是搞错了?”

    “人无害虎意,虎有伤人心,官家,有些事不能不防,历代祸起萧墙的事还少?”赵柔嘉有些恨铁不成钢,语气也很生硬。

    赵谌连连点头,目光逐渐凌厉,沉声道:“就依你。”

    “这才是官家,却需应允我一个条件,决不能反悔。”赵柔嘉见赵谌果断,露出欣慰地笑容。
第1317章 美谈
权倾大宋全文阅读作者:王风加入书架

    “哦,你说说看。”赵谌不想赵柔嘉谈起条件,却有点意外,更有几分好奇,似乎想起什么,正色道:“要是让你家驸马掌权柄,那还是别提了。”

    他虽说中资守成,甚至可以说有些糊涂,在大道理上还是明白的,皇家驸马不参政,是绝无商量余地的,他管不了后代帝王,却不能再自己手上破例。

    “官家却是有坚持,很好。”赵柔嘉对赵谌的预防警惕,颇有几分赞赏,又道:“并非难事,只是官家掌握权柄,不得对太子不利,仍旧如初,好生培养,将来能够继承天下。”

    赵谌眉头微蹙,似乎有几分心烦,儿子虽然聪慧,却靠向王秀那边,再说他也不是一个儿子,不一定非的要把希望寄托一个身上,不由地道:“我才多大岁数,有点太早了。”

    “不,既然立了太子,岂能轻易废除?我知道官家心思,只是太子睿智,日后必然是一代英主,我们不能拿未知坏了我家天下。”赵柔嘉态度极为坚决,她非常看好大侄子,也钟爱到了极点。

    赵谌何尝不明白,甚至有几分嫉妒儿子,眼看赵炅得到他不曾得到的群臣赞誉,连赵柔嘉也维护有加,让他做出保证,真是情何以堪啊!

    “官家,此事干系重大,就当我干一次政,也要让你保证,除非太子犯下不可原谅错误,否则,你不可动摇他的地位,虢国公也不行。”赵柔嘉见赵谌犹豫不决,更加坚定信心,必须要袒护赵炅。

    再说,有嫡长子在的话,你要是换了嫡次子,恐怕会引发诸多的变数。

    “好了,知道你钟爱太子,只要他不失德,我不会轻言废立,好不好?”赵谌见赵柔嘉态度坚决,想到了兄妹当年情形,心顿时软了。不就是善待太子嘛!只要自己********,有的是时间影响太子,不行的话到时再说。

    “知道官家仁慈,这样就好,我也就没有顾虑了。”赵柔嘉破颜而笑,眸光尤为坚决,似乎下定了决心。

    “你啊!当姑母的比他娘亲还亲,要是圣人知道了,恐怕会嫉妒。”赵谌心情不错,索性开起了玩笑。

    “我是为了咱家千秋万代。”赵柔嘉翻个白眼道。

    无论别人怎样议论封元,却不妨碍对王秀的转变,随着西侍军的控鹤、广锐军对绛州展开攻势,一举攻占州治正平县,朝廷是没有宣战,却实际上开始了北伐。

    当然,依旧属于偏师,比较大规模的偏师,这也预示着全面进攻的即将到来。

    许多士人明白了,理解了王秀的隐忍,要么投书银台,要么在小报发表署名文章,对王秀竭力的褒奖,再也不是当年的不理解。

    廖刚在杭州新闻上表达对王秀的赞誉,引起了巨大反响,那可是当今大儒啊!

    李纲、李光甚至退居宫观的重臣,也纷纷为王秀解释,虽说很多人多年也算明白,却没有系统的去考虑,这些和王秀共事接近的重臣说话,自然让人明了整个事情,从靖康入卫到如今,王秀所付出的努力,还与承受的压力。

    尤其是李纲,绝对是一根筋的家伙,虽说依然防备王秀,却也实话实说,肯定王秀的功绩,那么多年的殚精极虑,绝不是白白过来的。

    两府重臣的出面,让王秀声誉到达新高峰,甚至连封元也跟着沾光,有了王秀怒斩数万降兵事迹,封元的事情反倒是淡化了,尤其是长子、壶关被拿下的消息,连刘建也主动压制军法官,让他们不要跟着台谏闹腾。

    不能不说,刘建真是个人才,眼力头相当的活,知道前方将帅该做什么,朝廷重臣在想什么,自己应该干什么,几万俘兵而已,相对取得重大战果,简直就是浮云。

    民间,更是热情洋溢地支持北伐,很多人都向当地官府请愿,愿意自备衣甲兵仗和粮饷,参加‘义征’。

    义征,这是什么概念?只有在天下富庶生平,朝廷征讨不臣才有的,那些义士自己出钱,彰显君主的威德,也就是汉武唐宗时代,才出现过壮士义征。

    王秀并没有站出来说话,任由人们去谈论,只是做好自己的本份,当人们惊讶、敬佩、疑惑之际,李纲出人意料地奉还当年引起朝野上下揣测,甚至引起御史弹劾的座钟.

    当然,并没有给王秀,就向李纲所言:王家富甲天下,还不如物尽其用。

    座钟给了兵部讲武院,人们才明白当年怎么回事,知道了王秀向李纲许下的诺言,表示王秀铭记王师北上,更明白了为何这么多年来,王李二人的默契。

    通过座钟,王秀和李纲得到了天下士子的美誉,王密专门为李纲定做一台镶嵌珠宝美玉的豪华座钟,而这种座钟价值数万贯,是专门卖给王公贵族、小邦国主和豪商大家的顶级奢侈品,就算是大内也仅有五座。

    李纲自然是拒绝不受,引起士林一片赞誉,最后还是朱琏象征性出钱收买赐给李纲,这才落下帷幕。

    但是,李纲果真是死脑筋,把座钟重新半价贱卖给王密,这笔钱做为北伐费用,王行升哪里敢买下,最终在王秀的建议下,忍着肉痛掏出两万贯把座钟收下,转献给太皇太妃,把李纲的女性先辈问候了十八便,东南商贾暗自笑王密自作聪明,赔了夫人又折兵。

    不过,这件事倒成了美谈,让世人津津乐道,成全了君臣相得的佳话,王密不过扮了各丑角。

    给了太皇太妃,那是王秀绝妙一笔,赵构听说就沉默了半柱香,淡淡地说了句:“王文实好心机。”

    不过,无论人们再狂热,一切都没有太大的变化,没有拖延北伐的步履,沿边北侍军数十万大军严阵以待。

    朝廷有了旨意,东南各路的常平和钱库,一律不准动用,一应用度由在淮水北建立的粮库支撑,至于钱财全部是事先调拨好的专用款项,这是妥妥的战前准备,预示着振奋人心的北伐即将开始,唯一遗憾的是,王秀最后的疑虑,还是没有最终解除。
第1318章 第11行营
权倾大宋全文阅读作者:王风加入书架

    话说,赵旉很蛋疼,作为庶长子的他,既然投身反王秀阵营,就再也没有退路,只能********勇往直前。

    今个,却见赵构闷闷不乐,却谨慎地道:“爹爹,不就是给娘娘座钟,却没有任何意义。”

    “你懂什么。”赵构脸色冷峻,目光尤为阴森。

    赵旉低下头,显得很恐慌,眼角深处却闪出一丝狠毒,说实话,他对赵构也相当不满,这些年极尽宠爱两个兄弟,对他是越发严厉,要不是天生贵胄,恐怕早就打落尘埃。

    只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谁让自己是庶长子呢?弱弱地道:“孩儿妄自菲薄,只是李正民首鼠两端,却不知爹爹怎样看?”

    “李正民不过沽名钓誉,妄图博取名望。”赵构看了眼儿子,感觉自己态度僵硬,此时正是大用赵旉时,也不能光给冷脸看,以免凉了人心,淡淡地道:“官家也太孟浪了,竟然想通过台谏逼迫王文实,要是能让台谏赶下台,他也白混了,战场上死个几万人又能怎样?真是废物。”

    赵旉嘴角猛抽,却不能不承认赵构是对的,他也专门研究过王秀,那是靠军功起家的文官,可以说是文官的皮,武将的骨子,如今是羽翼丰满,泛王势力遍布朝廷,王门核心把持要害,区区几个御史谏官,也就是跳梁小丑而已。

    正如赵构所言,几万人在他看来也没什么,封元力挽狂澜,又再次取得河东主动权,就是再杀几万又有何妨?

    不过,他却认为还有机会,行在最忠于王秀的部队,大多北上,要是趁着王秀离开,或许真有机可趁,低声道:“爹爹,王相公要是北上,说不得很有机会。”

    王秀真的如同镇海神针铁,哪怕忠于他的部队大多北上,只要他坐镇江宁,无论是班直侍卫,还是皇城司军,就算是几位和赵构暗中来往的大将,也不敢轻举妄动,人家的名望放在那里,振臂一呼就是千万人响应,这可不是闹着玩。

    赵构看了眼赵旉,对这个儿子还是了解的,不是一般的有野心,却也算是个人才,有些事还需要他却做,稍加沉吟才道:“有把握不能等同成功,王文实经营那么多年,谁知道他有没有后手?不要说那三位了,就是宫中的那位,也不是易与之辈,小心谨慎没有错。”

    赵旉嗓子有点发干,看赵构说的复杂,也不由地提心吊胆起来,难不保王秀真有后手,不免心中打鼓,他可不愿意小命丢了。

    赵构见儿子那熊样,不免有几分看轻,却还要倚重儿子,不得不说道:“王文实看是温文尔雅,实则心机颇深,狐疑不亚于曹魏武,他知道官家不满,在行在留下后手,却哪想到我们双管齐下,在他看似不可能的地方,一举定乾坤。”

    赵旉眼前一亮,看来还真有很大把握,有几分颤抖地道:“爹爹的意思是?”

    “近日再作商议,断不可再惹出是非,让王文实提高警惕,我们只有一次机会。”赵构冷冷地道。

    “一次?”赵旉舔了舔嘴唇,身子不断地轻颤,只要成功一次就一次。

    让人关注的封元,总算是有惊无险,王秀的沉默,枢密院几位大佬的支持,都虞侯刘建的沉默,任其他人闹腾的再欢,也折腾不出什么花样。

    尤其是河东行营以残部,在封元的节制下屡战屡胜,打的金军望风披靡,不断传来的捷报,也让人不能不承认,这位爷可是为狠角,恐怕不容易扳倒,再加上某些人的暗中示意,风波渐渐平息下去。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封元无罪有功,赐官银千两,绢帛百匹,温县开国县公,迁中亮大夫,已经到了从五品武阶官的顶峰,前程是显而易见的。

    原本,王秀和李光商议,对封元、景波、成蛟等人不封不赏,却耐不住朝野士人的呼声,他不得不“勉强”从善如流,却又坚决地压了封元一阶,这才通过了赏赐。

    其实,他压制封元的阶官,并非是为了杀降兵,而是在于保护。这些年来,封元出尽了风头,曾经在西北战事时,就临时节制过行营作战,又称为大宋车兵的领头人,现在虽说是副都统制,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金鳞非池中之物。

    他已经决定利用河东行营战败,重新组建行营,封元自然是都统制第一人选,为了避免众将的抵触,先压制封元的阶官,摆出一副委屈的模样,就任都统制时减少阻力。

    不过,这些谋划封元并不知道,他的心思全部放在战场上,却没有向北进攻,而是占据险要得了便宜,立即收缩兵力,对各部进行整编,做出了防御姿态。西侍军的控鹤、广锐二军席卷绛州,竟然也在临汾、洪洞停下,并没有对威盛军和汾州进攻。

    当此时刻,王秀突然提议,撤销殿前司河北行营编制,殿前司和西侍军参战部队,全部纳入北侍军行营,由何藓的第四行营节制。

    这次,殿前司无人去反对,杨沂中也有心无力,曲端表示赞同王秀主张,王渊身为殿前司都指挥,竟然也支持王秀,那些殿前司大将还能怎样?那是不想当官了。

    枢密院的李纲、李光经过考虑,当然也赞同王秀主张,赵炅作为监国,自然是准了。

    王秀再次语出惊人,建议北侍军横冲、羽林二军,再加上云骑军,编为第十一行营,再给云骑军配备步骑兵三千,让这支部队成为马军和步骑兵混成部队,封元担任都统制。

    他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按照后世装甲军团模式,逐渐大宋禁军的突击力量,横冲、羽林二军就是装甲师,云骑军编为机械化步兵师,作为北伐主力部队。

    众人对封元的才能是肯定的,更知道组建车兵行营,一直是王秀的坚持,现在是水到渠成,谁要是反对的话,估计会遭到凌厉的反击。不就是组建行营,让封元成为都统制,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犯不着跟王秀打对对胡。
首页260261262263264265266267268269270271 下一页 末页
扫码
作者王风所写的《权倾大宋》为转载作品,权倾大宋最新章节由网友发布,找书苑提供权倾大宋全文阅读。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权倾大宋最新章节,而找书苑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权倾大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权倾大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找书苑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权倾大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邮件给管理员,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