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找书苑 > 军事历史小说 > 权倾大宋最新章节 > 权倾大宋全文阅读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929章 王秀的汉联邦理想
权倾大宋全文阅读作者:王风加入书架

    王秀眨了眨眼,神色似乎一动,接了过来看去,脸色顿时大喜,也不去看火漆是否完好,立即拆开了去看,边看边欣喜地道:“总算是盼来了,好啊!”

    宗良呵呵地笑了,道:“先生不是惦记二哥他们,这不就来信了。不过,按照风信来说不应该啊!应该是北风南下,大船怎能北上?”

    “说你不关心海外,还真是。”王秀瞪了眼宗良,淡淡地道:“要是在南海直接北上,那是肯定不行的,但要是从真腊或占城沿海北上,也不是不可以。”

    宗良恍然大悟,是啊!先生已经开始图谋交趾和占城沿海岛屿,上官谦的远征大军或许还没时间,但李长昇完全有时间派人北上,只是到了交趾艰难而已。

    不过,船队要是走外海,交趾也就干瞪眼了,你那几条小破船,也敢和大宋的福船抗衡,简直嫌鱼虾太饿了。

    “来的也不容易,交趾的李家狼子野心啊!不,那就是个天生反骨的族群,真是浪费了大好的地方。”王秀悠悠地道,他的目光闪烁着精光。

    宗良打了个冷战,每当先生有这种眼光时,恐怕就是有人要倒霉,显然是交趾。似乎,先生曾经提到交趾,在占据沿海岛屿的说法中,隐隐有大军灭国的意思。

    交趾烟瘴之地,历来征讨无不是疫病横行,不得不放弃设置流官,加以安抚。不过,现在也不是没有可能,只要能在南海站稳脚跟,不断发展力量,水土不服的短板将会被克服,区区交趾不过是弹丸之地。

    “先生,南侍军就是为了征讨交趾?”

    王秀一怔,旋即看着宗良笑了,让宗良摸不着头脑,不由地道:“先生,难道我说错了?”

    “也对,也不对。”王秀似乎有所思,语气尤为平淡。

    “还请先生指教。”宗良大囧,作为王秀身边的人,搞不明白先生想些什么,那才是最大的不称职。

    “南侍军是我寄予最大厚望的都司,区区交趾、占城哪有那么大的面子,搞定他们一个行营足够了,设置方向都司,太抬举他们。”王秀摇了摇头,他真的笑了。

    只要能搞定了疫病流行,做好后勤保障和医疗服务,这些闹腾的猴子,在大宋武装到牙齿的禁军面前,简直就是一滩烂肉,不值一提。

    宗良忽然明白点,却还是有些把握不准,只好眼巴巴看着王秀,希望能听下去。

    “本来,西南夷很难征服,需要朝廷不断地渗透,以流官代替土官,没有几百年是完不成的。南侍军的设立部分是针对西南夷不假,但主要还是对南海的征战。”

    王秀见宗良认真在听,又说道:“开始的时候,目标定的的确不大,甚至可以说保守,但事情要一件件去做,计划也是要不断完善。现如今,侍卫水军是要征战海外,要形成大片的海外军州,你认为如何管理?”

    “不外乎行政上是军州,甚至形成海外的转运路,军事上却不能放任,需要即统一军令,又要分割军政,侍卫水军不可能统辖马步军作战,最终只能用侍军司代替。当然,侍卫水军的南方海船舰队,是可以兼差侍军司的,但绝不能少了侍军司,南侍军很大程度,就是为了应付南海,甚至南州。”

    “现在,我们的目光局限于南海,那百年后又如何?南州,那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啊!”

    宗良算是明白了,先生的心很大,光是看先生描绘的地图,就能知道南州何其的广阔,设立南侍军的意图立现。人说侍卫水军征战海外,浪费钱粮财帛,要是看了南州的版图,那就不会再说话了。

    有进取之心的人,必然会看到南侍军的作用,还有的是,大军在海外根本就是以战养战,除了精密的兵器制作,必须操纵朝廷手中,其它根本无需花钱。

    “好了,现在说南州太远了,我们还是向看南海,好高骛远不好。”王秀一挑眉头,真正理解他的,还真的没有,宗良不是,李长昇不行,薄章差强人意,钟离睿算半个。

    上官谦的能力毋庸置疑,数万装备精良的大军,数百艘强大的海船,再打不出一片天地,那真是废物了。

    一旦在三佛齐彻底立足,下步就是扩张,以海船战队为纽带,在爪哇建立据点,最终再回头向北发展,对占城和交趾形成战略合围,彻底解决大陆和南海的交通联系。

    他要求的并不多,哪怕灭不了交趾,征服不了占城,也要打通一条陆地通道。确保南北陆路交通,不单单依靠缓慢的海道。当然,最好是彻底征服交趾和占城,让他们融入华夏大圈子,一劳永逸地解决后世的问题,让汉家的触角在南海彻底成型,为真正的大航海时代奠定地缘基础,汉家的海船可以直接进出两大洋。

    如果,没有陆地的通讯,大宋行朝很难控制南海,至少在蒸汽时代到来前,主要依靠风信来往,是绝对不可靠的。

    最终结果是,几十年后的对海外军州掌控的消弱,百年后海外军州彻底成为割据势力,这不是他愿意看到的,哪怕成为半独立的王国,也要在大宋行朝的影响之下。

    话又说回来了,就算成为独立王国,只要是汉家人,那就能成为血脉相连的关系,按照汉家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传统,就算无法真正被本土控制,只要形成稳定的文化传统,就算形成割据势力,也会形成稳固的联盟纽带。

    他已经对南海战略做了初步规划,南海的航道是大事,海船战队的威慑,还有大宗物资的来往,就决定侍卫水军必然还要发展,南方侍卫水军海船舰队,还有不断地加强。

    但是,陆地通道的贯通刻不容缓,十年内必须要开始,南侍军在广南专门设置一个行营,也是唯一的行营,正在招募训练山民,编练成适应气候的部队,准备应付可能的征战。
第930章 思想的微妙变化
权倾大宋全文阅读作者:王风加入书架

    很少有人能理解他的意图,有殿前司坐镇东南,侍卫水军在沿海有港口,南方根本不需要军一级的部队,占用本应用在北方的资源,简直就是浪费有限资源。

    尽管,南侍军号称广南行营的第十一行营,下辖三个军规模并不大,有的军甚至不如上旅,但那些精巧的装备,还有大量山地、丛林技术性的配备,都是造价不菲的玩意。

    不要说这些了,还有那些药品就让人心疼,还仅仅是训练用的,拉倒北方战场,这些步跋子能不能对抗马军,还是个揪心的未知数。

    “可惜,很多人看不透啊!”王秀轻轻一叹,意味深长地看了眼宗良。

    宗良颇为尴尬,他知道王秀的某些勾画,但要究其深层次原因,却还是力所不逮。

    “好啊!二哥在南海干的不过。哦,还有张改之,我真看不出来这小子是人才,平常不显山不显水的,看着是平庸无奇,缺点一大堆,放出去却是一条吃人猛虎。”王秀把官塘给了宗良,笑眯眯地道:“就是有点太狠了。”

    宗良粗略地扫了眼官塘,事关张过的战绩,不过寥寥三十余字,却让人触目惊心,他也忍不住咂舌不已。

    屠城,屡屡出现,动紥斩首万级,他也不吝而寒,语焉不详额话点出,十万之众,这还是官塘上的保守数字,简直比王秀有过而无不及。

    “这小子还真行,算得上杀伐果断。”王秀见宗良迟疑,不免笑着来了句。

    宗良心下一颤,立即意识到残酷的现实,先生对张过非常的欣赏,甚至容忍张过的残酷杀戮,他不由地道:“先生,杀戮太甚,是否引起番邦的同仇敌忾?”

    “没有杀戮就没有臣服,杀完了更好,我倒希望他把南海犁一遍。”王秀并没有任何怜悯,殖民本身就是种族战争,说白了就是种族灭绝。他从前就提到过,抱着一颗仁慈的心去进行征服,简直就是找死。

    “不过,改之还挺有策略,有力有度,伸缩自如,真是大将风采,我看他要能坚持到最后,打通南海陆路,终究要落在他身上。”

    宗良一阵牙疼,区区数十字道尽张过的残暴,这种残暴之徒还能成为大帅,还能得到王秀那么高的评价,甚至李长昇也不曾得到的平级,简直没有天理。

    不过,这个想法只能放到肚子里,他决不能在王秀面前提起,那是自取其辱。

    “好了,不提海南海了,我们也无法插手,就让他们自由发挥。西北战事还算顺利,嵬名家的人真要和朝廷较劲到底。估摸着,他们还要搞坚壁清野那套,这玩意可不好玩啊!”

    王秀也就不再提南海,他已经知道李长昇、张过组合,取得了不小的战果,判定上官谦到达之前无忧,也就放下心来,把话题挪到了西北。

    宗良咂咂嘴,道:“各路大军稳妥推进,生羌不过是秋后蚂蚱,先生放心。”

    “秋后蚂蚱,那也是咱们说的,人家可是老虎,就算是快死的老虎,也是要咬人的。”王秀摇了摇头,笑道:“嵬名乾顺打的好算盘,却没想到咱们动真格的,这还不算什么,哦,他们总算认可车兵。”

    说着话,他走到窗栏边,看着窗外凋零的草木,淡淡地道:“看外面的草木,一岁一枯荣,无论春夏多么艳丽,总归要面临寒冬深秋。家国何尝不是如此,非人力所能为!”

    宗良认真是在听,似乎觉得王秀在说党项人,感慨朝代的轮回宿命,不由地道:“先生说的是,党项人窃取定难五州,趁朝廷力所不逮占据河西,至今百余年,他们的国运也消耗殆尽,不久就会烟消云散。”

    “哦。”王秀怪怪地看了眼宗良,没有去解释并非针对夏,因为这个时代的党项人,始终没放在他眼里。

    虽说,党项人依然有强劲的军事实力,他却有政和年间打下的良好底子,大宋是被女真人击败,西军却仍然守住胜利果实,形成对夏作战的有利态势。

    现在,他的思想开始有了些许变化,应该说是某种升华,不再局限于延续家国和匡扶天下,随着各项新政的不断深化,大宋侍卫水军的南征,他忽然发现自己的局限性。

    说白了,那就是太过于计较家国,总想着通过挽救家国,达到匡扶天下的目地,却恰恰没有看到死结,走进了死胡同。

    没有永远延续的王朝,他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延续大宋帝国的统治,尽可能低拖延它的灭亡。

    既然难免地灭亡,那又何必计较它的寿命?用心的去做事,把一切可能扼杀汉家传承的危险,彻底地掐死在萌芽状态,只要不出现北方蛮族亡汉,就算中原皇朝轮回替代,那又有何妨,至少让汉家传统完整地继承下去。

    有了南海再加上内政改良,就算数百年后有蛮族进入中原,至少汉家能完整地延续下来。

    正在此时,徐中进来地上名帖,道:“大人,外面吴家的公子吴宣求见。”

    “吴家的哥怎么来了?”宗良疑惑地看了眼王秀,吴宣刻意交好他,两人的关系委实算是不错,只是在王秀面前,还是要拿出几分生疏。

    “看来,他从扶桑鸟岛回来,得了不少的好处。”王秀呵呵地笑道,道:“让他来书房见我。”

    宗良眼皮子一抖,来书房相见,看来先生对吴宣很重视,全然没有几年前的无足轻重。

    “在下拜见世叔。”吴宣进来时,激动地两颊肥肉乱颤,能不激动嘛!这儿可是书房啊!能在书房里被接待,绝对是亲近的态度,他想都不敢去想。

    “季叔一去数年,总算是回来了!”王秀笑呵呵地虚抬,依旧坐在正中未动,他是宰相又是长辈,自然当得一拜。

    宗良见吴宣留了美髯,身穿湖蓝色的上品丝袍,不变的是那眯眼微笑,还有那一脸的肥肉。

    “见过大兄。”吴宣向宗良躬身行礼,态度非常谦恭。
第931章 吴宣的机遇
权倾大宋全文阅读作者:王风加入书架

    “季叔无需客气。”宗良很矜持地道,显得尤为生疏。

    王秀见了暗自点头,吴家的小子在海外三年,总算是洗尽铅华,看着稳重了许多,绝不是多年前钻营的嘴脸。他用新的目光审视吴宣,淡淡地笑道:“何时回来的?”

    “刚上岸,就听说世叔在开封,也就快马加鞭赶来。”吴宣眼珠子一转,四平八稳地道。

    宗良撇撇嘴,鄙夷地看了眼吴宣,暗骂这厮真是马屁精,却没有说话。

    “呵呵,看来朝廷的使臣已经回了行在。”王秀没在意小小伎俩,下位者恭维上位者,此乃人之常情,吴宣既然匆匆赶来,必然有好事。

    “在下还要恭贺世叔,眼看可以光复定难五州,收复河西四郡。”吴宣是恭敬中带着讨好,他用古称也是精妙一笔。

    “也就是顺天运罢了,大宋西陲百年之患,是应该候剪除了。”王秀笑了,他笑的很随意,他要的何止是河西四郡。

    “世叔,朝廷用兵西北耗费巨大,假以时日世叔北伐,恐怕会需要更多的银钱。”吴宣是说了半句留半句,那是意味深长啊!

    “我倒想有个银山。”王秀的话戛然而止,目光闪闪地看着吴宣,玩味地笑道:“季叔下船没有回家?”

    “没有,小侄从登州下船,直接就来了开封。”吴宣老老实实地回答,王秀的目光让他有点发虚,看来自己小心思,还是没有瞒过王秀。

    “好啊!难道你为公废私,看来真为我搬来一座银山。”王秀看向吴宣的目光温和,他不信吴宣无故巴巴跑来,人无利不起早,人家凭什么不回家拜会你。

    为了两浙路的利益?还是为了吴家的产业?显然不足以让吴宣跑腿。

    宗良嘴角一抽,似乎察觉到什么,双眼直勾勾盯着吴宣,差点被这厮瞒过去了。

    因公废私?吴宣知道王秀看出他的心思,也就老实下来,正色道:“世叔,小侄在扶桑待了半年多,有感其物产贫乏,尤其是缺少粮米,百姓吃的都是杂食。不过,他们那里却盛产白银,所谓有钱花不出去啊!”

    “生民困苦,藩国穷鄙,无时不期盼朝廷的宣抚。”

    王秀明白吴宣的来意了,这是在献上进身的资本啊!看来吴家的哥总算成熟了,几年的游历没有白费。明白地伸手向他要官来了。

    不过,他非常欣赏这厮的厚颜无耻,无论怎样说,人家是真的有本事,也看到了机遇,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这就是本事,成功者是不应该被诟病的。

    多年来,他一直有个梦想,那就是玩玩那个东方岛国,却是内忧外患,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

    吴宣若有那个能力,他绝对不会吝啬爵禄,正色道:“朝廷是需要大量的金银,如今市面上交易频繁,铜钱已经不堪重负,交子不足以通行全国,钱朝发行势在必行。可惜,又缺少支撑的金银,征伐南海与其说打通海路,还不如说黄金之战较为妥当。”

    “话又说回来了,扶桑自汉唐就依附中原正统,却没想到依旧生民困苦,朝廷也应该稍加抚慰。”

    宗良瞳孔紧缩,先生和吴宣的对话,已经上升到国政,看来这厮好本事,整个人像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变,有了让先生重视的资本,他不免有几分腹诽,更有些艳羡。

    不过,作为王秀的左膀右臂,对政务非常精通的他,也非常理解王秀的话,知道短短十年的发展,东南各路已是商机遍地,朝廷大力支持海事,工场制造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随着一大批工场的陆续建成,大笔金钱的收入,刺激很多人不惜风险,把钱财大量地投入工业制造,以博取丰厚的回报,也的确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甚至连某些军用产品,也让工场主给承包了,当然都是些辅助性质的,但其中利润是相当丰厚的,王家、沈家都是既得利益者,形成两浙路、福建路,江南东路、和淮南东路庞大的利益集团,瓜分这块巨大的蛋糕。

    但是,繁荣的背后却有着不堪重负,工商业急剧发展,造成了槠币的短缺,铜本位的货币体系几近破产。

    也是,看看那些大宗往来,动紮数以几万贯、甚至十几万贯,铜钱彻底显露脆弱不堪的一面。

    有识之士也看到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铜钱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黄金退出汉代货币舞台,铜钱和黄金遭遇的尴尬是相反的,黄金是残破的东汉经济,无需再用高价值的货币来支撑,属于社会的倒退,铜钱的尴尬处境,是因为社会的进步,无法支撑经济高速发展。

    哪怕是最守旧的人,也认为必须改良货币,交子被提了出来。但是,这种局限于四川各路的信誉纸币,先天缺乏大规模流通的根基,只能被无奈地放弃。

    金融,这是沈默和王卿苧提出来的新名词,并非把货币简单地等同,而是要形成以货币为中心,一系列相关产业流动链的综合,交子的先天不足,无法承担使命。

    最终,朝野上下逐渐形成共识,要发行一种新的纸钞,代替日益短缺的铜钱。问题就出来了,怎样去改?这可是干系到大家共同利益的大事。

    某些人认为,应该对日益火热的工商业降温,加大农业在国家税赋中的比例,在继续通行铜钱的前提下,稳妥地发行适当的纸钞,不会让朝廷无银支撑,导致钱钞的恶性贬值。

    有些人却反对限制贸易商业,主张内部不足从海外得到,隐含着赤裸裸地掠夺,这种行为正在进行中,被寄予厚望。

    无论是南海的征伐,还是要求槠币改良,都是得到实力雄厚的大商人、工场主等既得利益者的鼎力支持,排除政治上的原因,他们有着绝对的优势,毕竟朝廷需要钱,北伐光复更需要钱。

    他们相互辩论,却有着共同的观点,那就是并不排斥铜钱,一致认定纸币应该全国发行,也就是说铜钱和纸币并行。这就说明,主流的社会并不冒进,更不是直接否认。
第932章 是人才就用
权倾大宋全文阅读作者:王风加入书架

    这就是王秀非常满意的地方,可以有争论,甚至有矛盾和斗争,主流舆论足以证明,人们的观念正在悄然改变,尽管还不那么明显,却开始公开认同“利”字。

    大宋自开国不禁商,士农工商皆为国本,却因开国多是北人,两府不言利,直到神宗之后南人逐渐如两府,才开始了宰相言利。

    时至今日,总算是彻底定型,形成宰相岂不言利,富国富民皆为文治财货。当然,最终的决策权在他手中,需要谨慎万分,循序利导才行。

    不过,有利的条件还是存在的,那就是人们对发展的渴望,尤其是工商业新兴阶层,对金钱的渴望,足以推动任何能博取财富的政策实施。甚至连士林也不能公开否认,只要有利于生民,朝廷应该去实施。

    王秀也充分利用士人的特点,分别加以对待。持保守观点的是大部分北方籍士人,持言利言论的多是南方士人,对北人尽量优容,对南人是鼓励鞭策。

    当然,这也并非绝对,相当一批南北士人还是保持谨慎的,部分北方人要求改制的态度却非常激进。

    持中间论调的力量,也不容轻视,他们既担心人心不古,也知道聚集财富额好处,都在寻找两者的交汇点,李纲、朱胜非等人就是代表人物,甚至可以说两府半数重臣,都是持中间论调者,他们需要谋个合理的台阶,让他们去做事。

    但无论是谁,仿佛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对国力发展的认同,没有人会嫌弃钱多,君子们亦是如此。

    毕竟,十年的发展有目共睹,就算是最抵触王秀的人,也不能不承认,王秀政策是非常成功的。

    “世叔有意东顾,区区小邦,又是方镇林立,王室政令不行,根本用不着大军征伐,但须一支船队,一名使臣前往即可。”吴宣显的胸有成竹,他的本意以隐隐透出,那张肥脸也巍巍地颤抖。

    王秀明白吴宣意图,他喜欢有野心的人,只有有野心的人,才能干成一番大事业,无欲无求者得过且过。

    不过,他对吴宣的能力仍有怀疑,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吴宣在短短几年是否具备能力?要知道钟离睿经过十年,才初现峥嵘,这个世界不缺天才,天才却需要时间的磨练。

    吴宣见王秀没有做声,似乎明白自己不足取信王秀,他稍加沉吟,又道:“扶桑公族权势低微,政权实际由平、源两大家族控制,两大家族不断争斗,都想争取对其公族的绝对控制。但是,他们的实力又在伯仲之见,谁也吃不下谁,两家勾心斗角、战事不断、搞的纷争不已,民不聊生。”

    “我看扶桑饮食简单,甲仗简陋,朝廷能利用其中弱点,派遣使臣暗中交接两家和扶桑公族,给与甲仗,索取金银做为交换,或直接以开矿为条件,想来必然不甚太难。”

    “有几分道理。”王秀慢慢颔首,吴宣的主张他早就有考虑,利用平、原两家矛盾从中取利,并不算太新奇,但实际操作性很强,他想直接出兵灭了扶桑,却暂时腾不出手。

    宗良觉得眼前一亮,笑道:“过时的甲仗给他们,让他们相互争斗,朝廷只需平衡势力,还怕得不到他们的财富。哎呀,销毁那些兵仗,还需要朝廷花费钱财,不如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世兄说的有道理。”吴宣离开数年,却也知道宗良的能耐,一任军州回到王秀身边,那可真是炙手可热,这厮分明给他帮闲,这份情是要记下的。

    “你认为分化控制,还是征讨合适?”王秀忽然一问。

    宗良眉头微蹙,却不明白王秀用意,大宋行朝现在没有能力再开辟战场,何况是没有意义的扶桑。

    吴宣却摇了摇头,正色道:“朝廷要征讨蛮夷,却不是时候,小侄认为当前还是分化为好。”

    王秀注视吴宣半响,才爽朗地笑道:“季叔果真大才。”

    吴宣肚子里捏了把汗,王秀的眼神太凌厉了,让他腿肚子一阵打颤。话说,他真的专心去看了,奔波几年忽然明白,或许能从王秀这里分一杯羹,他不敢求两府执政,却也垂涎尚书六部,能够让吴家再入仕宦豪门。

    退一万步说,能够赚个钵满盆溢,就像王家的百货,沈家的万事兴,也是足慰平生。

    可想而知,他要是被王秀重用,在家族中的地位,绝对直线上升,就算不能成为家主,也会成为核心族老。

    从一国割下一块肉,可想而知这又是顿丰盛的大餐,想吃到的话必须成为当事人,主动地融入其中。

    宗良却看了眼王秀,主意又有些改变,谨慎地道:“先生,还是先解决西北妥当。”

    王秀眉头一挑,却玩味地道:“西北战事自有西侍军,恐怕嵬名乾顺的小命,嗯,他的小命不久了!”

    宗良看着王秀,嘴角一阵抽缩,先生可真能耐,竟然能判国主生死,真让他无言以对。

    吴宣却异彩连连,喜道:“刚下船就听说了,朝廷大军威猛,恐怕嵬名家的家主忧患成疾了。”

    似乎,有这个可能啊!机速司和职方司军情显示,李乾顺深居简出,病的可不轻,宗良切切牙,深恨自己怎么没去想。

    “嗯,扶桑的事也要提上日程,季叔要劳累些,把见闻都记载下来。”王秀含笑看着吴宣。

    “世叔,小侄生性愚鲁,恐怕忘记了经历,每过一地就详细记录,在船上又梳理一番,世叔需要立即送来。”吴宣大喜过望,这就是王秀准备用他的前兆,哪里还不赶紧,天大的机遇可要把握住。

    “哦,好啊!”王秀同样惊喜,他的确没想到,愿本看是钱眼子吴宣,竟然如此上心。机会是留给有心人的,吴宣显然就是让他意外的有心人。

    “让世叔廖赞,小侄惭愧。”吴宣胖脸一阵颤抖,双眼迸射出炙热的光芒,大好的前程就在眼前,岂能不激动万分。
第933章 目标,战马
权倾大宋全文阅读作者:王风加入书架

    王秀哈哈大笑,轻松地道:“时机成熟,只要虏人不要在沿河给我找事,扶桑那点事还不算个事。”

    “世叔果真豪情万丈,小侄实在佩服。”吴宣一个大大的马屁,再明显不过了。这个时候。王秀心情一片大好,就是再露骨的马屁也没关系,关键在于你要不要拍,敢不敢拍的问题。

    王秀并没有在意,也没有任何不悦,人嘛!本来就是花花轿子人抬人,给别人个吹捧的机会,也是某种的安抚,不能完全拒人千里之外,以免冷了人家好心。

    他淡然一笑,又看着一脸牙疼的宗良,正色道:“兀术在修武、鹿台和濮阳摆开阵势,应该说是三面夹攻,你说是怎么回事?”

    宗良摇了摇头,道:“他们无力打却又咄咄逼人,心思太诡异了,恐吓成份居多。”这话说的中庸,几乎是大家的公论,好处是四平八稳,不容易出错。

    “这些年,女真族人才凋零,老一代的悍将陆续陨落,却不代表他们没有能人。”王秀笑咪咪地地神情中,带着几分谨慎色彩。

    宗良吸了口凉气,漫说是别人了,就是张启元也是人才,先生曾经赞誉的主,搞阴谋危机绝对是好手。当初,先生为何没有拿住这厮,成为朝廷一个忧患。

    吴宣是相当的不安,王秀谈论别的事没让他退下,到底是何用意?他有点拿不准了,这绝不是他应该参与的,有时候,知道的太多并非好事。

    “好了,虚实之法,不值一提,就看西北的战况如何了,顺利的话,估计兀术的使臣,也要南下了。”王秀不以为意地笑了,神色间就不那么在意。

    其实,问题很简单,但某些时候,人们却往往忽略最简单的问题,既然挽救不了破船,那就趁机捞点东西上来。

    对女真人而言,稳定草原的重要性,远远高于党项人,必须做出选择的话,相信他们会弱党项,减少党项人对草原的影响。如果,党项人撑不下去的话,实在不行也会分一杯羹,这就是********的残酷性。

    宗良心下有几分不安,弱弱地道:“先生,就算虏人不战,也不能轻蔑大意,开封离大河太近了。”

    “很有道理,只要云骑军全部到位,凭借他们在外围周旋,城中可以组织十万大军,问题还是不大的。”王秀很轻松地道。

    “世叔高论!”吴宣瞪大眼睛,敬佩地看着王秀。

    是日,让曲端有些头疼的高平,竟然在封元的劝说下,决定把天武、神卫两军投入北路,主动接受的解潜的节制。

    对于熟悉高平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个奇迹,却不知封元是怎样劝说的。

    自此,宋军东路集结了三大行营,天武、神卫、飞骑、龙骑、万捷、控鹤、云捷七个军,兵力之庞大,几乎占了陕西半数禁军,尤其天武、神卫那是殿前司主力,军容尤其强盛,甲仗装备高西军一等。

    殿前司西北行营和第五行营齐头并进,第六行营掩护两个行营后方,那是铁流滚滚锐不可当。

    其实,封元并没有费太大力气就说动了高平,怎么说高平也是经验丰富的大将,对战场形势的把握还是有的,尤其是能够取得功绩的地方,绝对的敏感。

    东路作为全军突破的重点,直接面对夏最强大的的野战兵团,就算是中路对准夏的软腹,但那也仅是面对,他们要越过瀚海,才能直面西平府,还不如迎战夏军主力有功。

    高平呵斥了不同意见的王燮,让一位军都指挥灰头土脸,刚刚抵达的刘惟辅,果断地支持高平,认为封元的建议很有理,西北行营应该投入主力决战。

    夏军的主力在定难五州,殿前司在中路锦上添花,不如直接加入主力,来个雪中送炭,也是朝廷希望看到的。

    有了殿前司的加入,解潜的步子迈的更大,留兵牵制洪州治城,主力越过北上,对古乌延城发动攻势。

    既然东路大军狂飙,邵兴也没有闲着。

    西路大军也发动了进攻,他并没有对盖朱城发动进攻,而是集结庞大的加强型车旅,又把番落、云捷军的马军抽调出来,组成强大的车马联合兵团。

    沿着咯罗川对凉州发动大规模攻势,步军部队紧跟在后,防备卓罗和南军司的袭击。

    这招是相当冒险的,宋军向凉州进攻,不可能完全绕过盖朱城。卓罗和南军司有三万马步军,半数都在城中驻扎,防备熙河路宋军袭击,很有可能截断宋军后路。

    但是,邵兴是人高艺胆大,他以步军防御后方,并调动乡军部队牵制盖朱城,下的死命令是,必须拖延盖朱城十三天,没有任何的借口,哪怕全军覆没也在所不惜。

    因为,凉州是河西马匹集中地,必须以雷霆闪电的速度,打守军个措手不及,控制良马资源,以免敌人迁走牧马。

    当他发动攻势时,夏军大吃一惊,绝没想到宋军那么胆大,在没有攻下盖朱城的情况下,就敢轻兵西进,绝对是找死的打法,却又让他们措不及防。

    却要出去拦截,遭遇宋军的顽强抵抗的,无法突破乡军的防线。

    邵兴亲自率队前进,沿着汉骠骑出祁连的路线,宋军四百辆战车,一千八百辆辎重车,一万余骑兵组成的突击部队,一路风一般地飚速,沿路夏军的寨子,连反应的机会也没有。

    这是熙河路甚至秦凤路,能够组织战马的极限,甚至还有骑兵装备骡马,实在是没办法,家底子薄啊!

    好在,夏国防御使东强西弱,右厢军司多是支援部队,也就是卓罗和南军司的三万人,他们认为足以应付熙河路,何况还能得到西寿保泰军司增援。

    宋军看似冒险,实则直接越过最坚硬的壳子,打入了夏国的软肉中。凉州是战马甲天下,但并不是最前方,驻守的精锐部队并不是很多,反倒是良马成群。

    机会非常难得,时间,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首页183184185186187188189190191192193194 下一页 末页
扫码
作者王风所写的《权倾大宋》为转载作品,权倾大宋最新章节由网友发布,找书苑提供权倾大宋全文阅读。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权倾大宋最新章节,而找书苑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权倾大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权倾大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找书苑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权倾大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邮件给管理员,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