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找书苑 > 军事历史小说 > 权倾大宋最新章节 > 权倾大宋全文阅读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839章 和史浩论政二
权倾大宋全文阅读作者:王风加入书架
    理由非常简单,一但开战,东南、蜀川军州将承受沉重的徭役和赋税,就算打赢了女真收复失地,那沉重的建设费用,也会压在他们身上,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才反对征战。 wWw.

    或许,这个理由真的很可笑,会遭到后世某些卫道士的抨击,但它是绝对存在的。

    大宋行朝之所以仍保持进取型国策,很大程度上是南迁时,旧的政治集团被打击的体无完肤,那些持主和论调大臣,要么早早驾鹤西去,要么捻转宫观、地方,新一代大臣占据高层的官位,相对受他的影响加大。

    应该说,当今的两府,是披着主和外衣的主战派。就是如此,他仍然如芒在背,认为时间尤为紧迫。

    如果,没有两大书院的传承,再过十年、二十年,恐怕你就是主战,也得不到东南生民的支持。

    他很难得地提起了一缕重视,温声道:“考官不取直翁,乃朝廷之失,直翁屡败屡战,能坚持下来,难能可贵啊!”

    史浩心情很郁闷,说出来后心情顺畅了点,他并不奢望王秀能提携他,更不屑去做投机倒把的龌龊事。不过,屡败屡战的说法,让他眼前一亮,绝对是激励他的话啊!让他在一片漆黑中,遽然看到一丝光亮。

    忍不住把杯中残酒一饮而尽,杯子重重放在桌上,沉声道:“在下愿为苍生供绵薄之力,无奈才疏学浅,不入朝廷诸公法眼,不如回乡束发苦读,待来年再搏龙飞榜。”

    王秀很满意地看着史浩,感觉对方非常执着,属于大器晚成的人才。

    当然,他要想提携史浩,还是能给个同进士的,却没有去做,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磨难对人并不是坏事,当下温言道:“直翁有忧天下之心,说到才疏学浅,我却不那么认为!经义只为修身养性、增长学识而用,治国平天下的本事,却不是书中能学到的,而是靠不断历练中点点积累成就,可以说读书是为明理,治政才是国用,如贡举选尽天下之才,国事亦不会沦落至此。”

    “就看看明叔,也不是三鼎甲,不照样运筹帷幄,稳定了沿河战局?”

    史浩深深看了眼钟离睿,他有自己的政治见解,并不完全苟同王秀说法,却仍出于尊敬没有反驳,只是颔首道:“王相公言之有理,在下却学不得忠献公半部论语治天下,也比不得相公力挽狂澜。”

    王秀知道史浩不完全认同他,并不以为意,要是都来附和他的话,那天下真没有仁人志士了。

    是想,史浩束发苦读,现在已经而立之年了,上位取得功名,明显属于厚积薄发的人物。从刚才的交谈中,他知道对方从百家到佛道都有涉猎,自然会有自己独特的理念,越是这种士人,越是难以说服。

    他稍加沉吟,决定试一试对方的才能,正色道:“直翁对南北盟好持何论?”

    “国之大幸。”史浩没有任何的犹豫,口气尤为坚决。

    “哦,为何是国之大幸?”王秀眉头微挑,眼角闪过一抹异色。

    “在相公面前谈论国事,在下岂不是浅薄了。”史浩是耿直不假,但绝不是傻瓜,当朝宰相问政代表着什么?用屁股都能想出来。

    “三人行必有我师,直翁但说无妨。”王秀笑咪咪地抬抬手,目光更加欣赏。

    史浩有感王秀的真诚,也就放下心来,正色道:“自二帝北狩,南北征战连年,生民困于战火。相公力挽狂澜,正是励精图治时。一些沽名钓誉之徒,鼓动收复故土博取名声,把家国黎民至于险地。试问,王师北上能否战胜虏人?一旦开启战端又无必胜把握,国力怎么负担?”

    “在下并非恭维相公,平心而论,相公的安邦定国大策,合乎天下大势。以此可见相公不是不愿北伐,而在积蓄国力,力求一战定乾坤,非那些浪得虚名之人,只知道整日里空喊北伐,殊不知其中艰辛。”

    王秀很满意地笑了,只有务实的人才会有盟好论。盟好并不是求和,更不是退让,而是为了更好地进攻,看来他没有看错史浩,真正的栋梁做事,首先想到的是退而不是进。

    “在下看相公施政,首推经营海外,看侍卫水军在港口集结待发,想必朝廷又有大动静。但是,相公应该看到,南海利益长远,却不是解近忧的良法,而朝廷它日北上,若能从高丽出偏师,必能建立奇功。”

    钟离睿眼前一亮,瞪大眼睛看着史浩,笑咪咪地道:“直翁兄对高丽颇感兴趣?”

    “不是在下感兴趣,而是高丽本就是商人遗种,历来臣服天朝,不用岂不是太可惜?”史浩淡淡地说道。

    王秀不可置否地笑了,平静地道:“南海物产丰富,非常适合大规模移民,也是为了汉家千秋万代考虑,这是朝廷既定国策,不容有任何变动。不过,正如直翁所言,高丽也或不可缺,但那并不是特别急的事。”

    史浩眉头微蹙,正色道:“朝廷积蓄力量不假,但还是要以收复故土为第一要任。”

    王秀听出史浩的责任意思,说他对南海的关注要大于北伐,真正的持主战或主和论者,并非完全绝对的,他们会随着内外形势发展,不断调整自己的观点。

    “侍卫水军保护移民南海,能为天下带来的利益,绝不是现在能看到的,那不是金银物产的事情,而是千秋万代的大事。”王秀觉得有必要更正丝毫的观点,北伐固然重要,却不能阻碍南海战略。

    史浩不能完全认同,他已经陷入学术争辩中,也就不再敬畏王秀,正色道:“在下以为,南海殖民当谨慎,万里海疆,凶险莫测,十去六七得不偿失。而今,朝廷利用海外金银,不断革除弊政,相信不用二十年,就能够逆转形势。”

    “二十年?”钟离睿看了眼王秀,似乎有点不可思议。

    “二十年太久了!”王秀真正的笑了,已经过了十年,还要再等二十年?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第840章 王秀的好意
权倾大宋全文阅读作者:王风加入书架
    史浩见王秀、钟离睿异样,不由地一怔,难道自己说错了不成?

    “朝廷的南海策略,并不是仅仅为了钱财,而是为了子孙后代。 ”王秀并不在意透露真相,某些事情应该让士人明白关键,从而让他们真心支持,也能及其他们的雄心壮志。史浩眉头微蹙,自己刚才有点忽略了,王秀一句为了子孙后代,让他豁然开朗许多,也瞬间脑补很多东西,觉得自己考虑问题浅薄了。

    毕竟,是开疆扩土,谁不愿从中得到青史留名?不要说什么夷狄之地。先秦时代苏杭也是夷狄之地,两广福建更不用说,简直就是烟瘴死地,河西河湟那也是蛮人天下,现在不都是汉家繁华军州了。

    睿智之人的思维,往往一个提醒,他就能举一反三,绝不会顽固不化。尽管,他还不能完全靠理解,却不耽误他的认同,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善。

    钟离睿自然明白王秀用意,他正和王秀商量,能不能以王秀的名义,在小报上发表文章,为殖民南海辩护,争取更多的士人关注和支持。

    既然史浩在场,那就先给他说说,当下道:“直翁兄,你也是饱读诗书的大学,难道看不出来,历朝历代盛衰轮回,每次总是败亡在北方草原蛮夷手中,然后再有豪杰振臂一呼,天下纷纷响应,才光复汉家故土。”

    “这个。。”史浩却不知怎样说,钟离睿说的真是实情,历朝历代面临北方压力,的确是非常严峻。

    “朝廷迟早要设立海外军州,殖民损失很大,但历代迁徙不都是一样?江右有今天的繁华,那是经过近千年的不断迁徙,才形成的规模。南海凶险万分不假,但总会有人生存下来,一代一代人的扎根,成为行朝的土地。”

    “所谓中国,不过是中央之国,上古三代也就是城池周边,历代先贤不断开拓,才有了今天万里江山,难道到了我们就固步自封?”王秀反问史浩一句。

    史浩有点语塞,王秀和钟离睿说的有道理,汉家江山是在历代人不断开拓形成的,他们所在的江右,先秦时代不过是被中原称之为蛮夷的楚越。

    大宋自开国从未一统,更不用说汉唐疆土,理解王秀的提点不假,想想现实的窘迫,他有点气馁。

    王秀不在苛求史浩能全然理解,这需要时间来消化,慢慢改变一个人的心理,他又道:“直翁,朝廷举兵,女真、党项何为先?”

    “自然是党项。”史浩毫不犹豫地道,南北有事,两虎相争,自然不能让饿狼徘徊在侧。

    “哦,说说理由。”王秀目光闪烁,似乎非常感兴趣。

    “时下,横山、熙河在我手中,党项早就是苟延残喘,诚不足为惧。解决西北能得到良马,就算到时虏人趁火打劫,有我五路宣抚司在,也足以应付危局,哪怕他们打到江上,又能怎样?再说,他日大军北伐,岂能让党项生羌平生龌龊,坏了我大好局面。”

    很有胆略啊!王秀非常欣赏史浩的言简意刻,对其战略分析能力非常认同,这是个人才啊!很多士人甚至将帅,对进攻党项人心怀忌惮,认为一旦开启西北战事,战事必然僵持不下,届时女真人必然毁盟南下,宋军主力调往陕西,肯定无力应付女真大举南下。

    但是,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他发展侍卫水军的意义,只要有侍卫水军大江制置使司在,任他十万虏马也不能轻易过江,就算它们能过江,面对引江环绕的江宁城,他们也得望城兴叹,何况殿前司六军也不是吃干饭的,河网纵横的江南地带,步军有水军战船配合,战斗力绝对在马军之上。

    “直翁说的有道理,可惜,一些士大夫却目光短浅。”

    “相公过讲,在下岂敢和朝廷公卿相提并论。”话虽如此,但史浩脸色却不谦虚,甚至有淡淡地矜持。

    王秀也就一笑了之,有才者自有傲气,天下无名利心者能有几人?

    他不能免俗,史浩亦不能脱俗,束发攻读就是为了生平志向,他笑眯眯地道:“如今,朝野正是用人之际,才俊之士却难以求得,我幕府中缺乏干才,直翁不弃薪俸微薄,可为我助力,再说我那藏书甚多,不知意下如何?”

    史浩见王秀有招揽之意,不由地心念晃动。王秀不仅是位极人臣,论声望也是士林中拔尖的人物,从长远来看投奔对方,是再合适不过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能和王秀经常接触,对个人的成长有着绝大的好处,钟离睿年及而立成为都承旨,那位有丞相长史之称的宗良,如今也是玉带紫马,一旦回朝贵不可及,两人都是有望两府的俊杰。

    他不屑巴结权贵,但跟随王秀又不同于示好上官,最少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不过,他仍然在犹豫,并不想打上某人的烙印,缓缓地道:“多谢相公美意,在下只求学问,安安静静地等候贡举。”

    钟离睿见史浩脸色挣扎一阵,最终还是拒绝了,不由地露出欣赏的眼色,不是每个人都能拒绝王秀的,至少他不行。

    如果,能跟随在王秀身边,不要说别的,但是起点就高了别人一大截,他就是鲜明的例子。

    王秀并不勉强,人各有志嘛!史浩是不为利益所动,尽管有些做作,却还是在情理之中,当下笑道:“直翁有此心境,很好,但为政者要权变,闭门苦读非贤人所取。”

    史浩脸色肃然,王秀的好意他是心领了,却还是坚持己见。

    王秀实在不忍史浩捻转求生活,他稍加沉吟,道:“哦,险些忘了,直翁留在行在不必回乡,我当向玉泉山院举荐,聘请直翁为经义诗赋斋助讲。嗯,以直翁的大才,当个讲学也足够了,但讲学聘任并非山长说了算,而是由院务会议决定,助讲的例份是少了点,却也比其它学堂高些,足够直翁度日。待杭州解试,我再给他们打个招呼,让礼部多给杭州一个名额,不知直翁意下如何?”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第841章 张启元的大运
权倾大宋全文阅读作者:王风加入书架
    史浩感到很突然,王秀竟然主动帮助他,几乎不敢相信好运气。 .

    能在玉泉山书院任教当然好,那里的讲学薪俸比得上知州,就是助讲也足够养家糊口,条件不是一般地优厚,显然是王秀的厚待。

    玉泉山书院不是钟山书院,它比应天、岳麓等书院丝毫不逊色,钟山书院是理工为主打,应天、岳麓等书院是经义诗赋,玉泉山有格物理工,也有经义诗赋。

    虽然,叶梦得、李清照等名士北上,但还是有很多名士在书院讲学,学术氛围非常好,能进入当个助讲自然是好,能时常聆听大儒讲学,也是人生快事,对他的吸引力不是一星半点。

    再说,能进入书院并非投靠王秀,他要凭本事吃饭,只是王秀要礼部多给杭州解试名额,让他在杭州参加解试,也是用心良苦,照顾到他的情绪。

    如果,让他入聘钟山书院,反而让他感到有施舍的味道,杭州不远不近恰当好处,让他有个选择余地,不得不叹服王秀的用心,道:“相公美意,在下多谢了,能进入玉泉山书院,也是在下的造化。只是,留在杭州参加解试,还请相公不要再提,在下不敢以一人徇私废公。”

    王秀满意地笑了,史浩没有拒绝他的好意,却做出最明智的选择。如果,对方完全领受他的好意,不回明州参加解试,他肯定也会给予照拂,但相对来说印象分要少了三成。

    他心情非常不错,又道:“哦,怎么就直翁一人在行在,虞彬甫怎么不在?”

    “彬甫本想留在行在,无奈去年闻老母病重,才连夜回乡,不想人未到而母丧,遂居家守孝。”史浩一脸的悲戚。

    “原来如此。”王秀慢慢颔首,如此出为将入为相的贤才,怎能白白丢失十年好时光?那可太可惜了。

    史浩哪里知道王秀的打算,也觉得甚是可惜,道:“彬甫至孝,恐怕三五年内不必参加贡举。”

    “人才,始终不能忠孝两全,是应该改变一下了。”王秀合计着是不是能用征召方式,让虞允文提前进入仕途。不过,他需要考虑影响。

    钟离睿淡然一笑,为他们各自斟了杯酒,说道:“大人,直翁兄,来,满饮此杯。”

    且说大海之上,张启元的日子很不好过,他们并不是去经商,更不是去出使他国,一切就不能太讲究了。

    海船也并非大而宽敞的福船,也就是中型偏小的近海商船,来往于沿海运送粮食和食盐等大宗货物,条件自然是非常简陋,甚至可以恶劣。

    他已经很多日子没有洗澡了,潮湿的海上气候,让他浑身上下粘糊糊的,极为地不舒坦。到了这个时候,才明白大宋水军将士的买卖,并不是好干的,难怪王秀提高侍卫水军待遇,光凭这份洋罪就不是常人能忍受的。

    一路上还是担惊受怕,还遇到过两拨大宋侍卫水军巡船,这种中小型商货船,是不可能进入深海的,无法完全避开宋军的巡逻,很容易被巡船发现。

    好在辖里的手下,对这条航线比较熟悉,两拨巡船的官长又认识。也算是张启元命大,这些侍卫水军将士,并没有把大宋朝廷的通缉公告放在心上,未对海船进行仔细搜查,在付出一些孝敬后,只是大概地看了下。

    他自然化装成一名小厮,面对心不在焉地侍卫水军将士,也就转危为安了。

    经过多日的长途跋涉,总算望到了一线陆地,张启元是激动万分,却见辖里走了过来,还没等他问话,就笑咪咪地道:“还要恭喜张大人啊!”

    “喜从个来?”张启元似乎意识到什么,竭力压抑这情绪,这****鬼船一天也不想呆了。

    “西北方向,那是京东东路登州文登县,大人看到的陆地是成山,也是京东的东部尽头,海上颠簸让大人受苦。”

    “哦,这么说,快到道目的地了?”张启元心情并不愉快,也不在意什么受苦,反倒有些沉重起来,说不上来怎样的滋味。

    “大人说的不错,是快要道目的地了,但也更加危险了。”辖里并没有任何喜色,反倒是一脸的郑重。

    “哦。”张启元一怔,旋即想起了沙门岛侍卫水军大寨,不由地吸了口凉气,沉声道:“猛安在说沙门?”

    “正是,沙门岛上驻扎战船上百,平时莱州外海都有战船,大人能否得脱生天,还需要看运气如何!”辖里是够拼命地,但在海上面对海船,还是没有底气。

    要知道,大宋侍卫水军的战船,都带有犀利的远程床子弩,配备威力变态的铁砲弹或是药箭。这里算是边防的要地,可不是南面巡查海上会议巡船可比,要真遇上了那是十死无生,绝无幸免的道理。

    “呵呵,你们通事司自诩神通广大,却也有是失算的时候。”张启元似乎想到了某件事,不由地呵呵大笑,他的笑声却非常惨然。

    辖里眉头微蹙,却不知张启元缘何发笑,似乎对即将面临的最艰难路途,一点也不担忧的模样。好不容易来到边塞海域,要真遇到大宋水军的战船,那也太背运了。

    张启元见辖里欲问又止,心情好了许多,很轻松地道:“难道你们不知道,王文实的目光放在南海,侍卫水军集结五万大军,护送三万多生民正陆续南下,沙门大寨海船被抽调近半啊!你说的战船或许能碰上,除非我们走了大运。”

    辖里恍然大悟,侍卫水军那么大的动静,他自然是知道的,却没有往这方面想,既然大宋水军主力南下,自然要从沙门调兵。既然抽调近半海船,防线肯定会缩小,只要偏离点航道,他们的危险将小了许多。

    他正要松口气的时候,桅杆瞭望哨忽然大喊:“猛安,东北方向,大风帆两艘,正在不断靠近。”

    张启元的脸色,当即变的非常精彩,难道真的走了大运不成?

    辖里眉头紧蹙,眼珠子提溜地在转。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第842章 士人的支持
权倾大宋全文阅读作者:王风加入书架
一秒记住【 】,更新快,无弹窗,免费读!

    “哦,张大人放心,没事的。 ”辖里片刻的失神,却见张启元色变,即好笑又鄙夷,这厮还真是怕死啊!

    张启元惊异未定,千里路程到了九百九,可是最容易出事的时候,对方竟然说没事,简直是笑话,他吸了口凉气道:“没事?两艘战船过来,猛安竟然说没事,你就做战死的准备吧!”

    “咱们是顺风而行,几乎不用船桨,他们是侧逆风,必须要调整风帆,用船桨不断奋力才能行进。嗯,如果他们是敌人,必须擦肩而过大转弯,才能追击我们,那时早就是半个时辰后的事情了。”辖里嘿嘿地笑了。

    尼玛,怎么不早说,害得老子差点吓死了,还以为真跑不掉了。张启元捏了把汗,尴尬地道:“原来如此,那我们还得加快速度。”

    “为何要加快速度?”辖里惊讶地看了眼张启元,那目光就像看白痴。

    张启元眉头微蹙,感到辖里的异色,沉声道:“为了以防万一。”

    “张大人,如果保持几天的风向,我们很有可能抵达复州化城,他们也就鞭长莫及了。”

    “哦,如此甚好。”张启元懂了口气,心中总是不痛快。

    “对了,大人有所不知,这个时节南来的海上大风帆,多是民间的大福船,并非南朝侍卫水军的战船。”辖里笑眯眯地道。

    张启元翻个白眼,暗骂辖里真不是个东西,有话不能早说,让他白担心半天,但又不能说什么,现在形势差人强啊!

    “虽说是规律,却也不能不防备万一,我要知会做好战斗准备,还请大人回舱。”辖里隐去笑容,变的无比地萧杀。

    张启元心情是大起大落,复杂地瞪了眼辖里,毫不犹豫地转身离去。

    却说,吕颐浩从尚书兵部回家,正要休息片刻,却听家人来报李纲来访,急忙出来相迎。

    二人来到客厅奉茶,吕颐浩让家人退下,李纲当先笑道:“元直兄谨慎,此君子存身之道。”

    “伯记匆匆来访,必有要事教我。”吕颐浩淡淡地笑道,他明白李纲无事不登三宝殿。

    面对吕颐浩的开门见山,李纲摇了摇头,正色道:“既然元直兄坦荡,在下也就直说了。王文实自杭州卸任,提倡官制革新,开始倒也是流于形式,大家也喜闻乐见。只是,时下却要逐步推行所谓的立宪,虽说对外朝是有好处,但兹事体大,不知老兄有何看法?”

    吕颐浩眉头微蹙,他知道李纲并非反对王秀提倡的官制,相反非常热心地支持。作为吏部尚书的他,对新官制中内外朝分离,殿中省剥离外朝很清楚,绝对是一次大胆的改革,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有点过,却让士人看到长治久安的希望,这绝不是流于形式的革新,而是真正平衡君臣权力。

    平心而论,他也非常赞同,在吏部给予极大的支持,但李纲的忧虑却不能不考虑,有些人不放人放心啊!

    重臣们之间达成谅解,对新法实施至关重要。

    “还有,公使钱也久拖不决,阻力实在太大。”李纲见吕颐浩犹豫,又抛出个大难题。

    “怎么,伯记要全力支持王文实?”吕颐浩感觉到李纲的变化,用李纲进入都事堂,也是为了制衡王秀,竟然生出全力支持的心思,委实让他吃惊不小。

    人们是很看重内外朝分离,纠结点却集中在公使钱,这可不是小事啊!

    李纲看了眼吕颐浩,颇为感慨地道:“元直兄,王文实所谓二元君主制,的确是长治久安的上善法子,无论是内外朝分离,还是公使钱归公,都是于国于民有利的良法。哦,欧阳德明在成都府路做的不错,两银法短短一年时间,就让治下风气使然,官吏办事得力。”

    “王文实,是难得的人才,他所用之人也多是干练之士,无论是何治也还是钟离明叔,都有可取之处,哪怕是戴罪立功的时子睦,在小小犍为也是有声有色,听说费解斋倒好,整个两浙路海事局,成了最拿钱的衙门,也是他的本事。”

    吕颐浩作为吏部尚书,对天下官吏比较了解,尤其是关注王秀的亲信门人,这些人果然让人刮目相看,不能不让人羡慕,就算费苏言利之人,却不妨碍人家能套钱。

    “那些都是外话,现在元直兄看怎样?”李纲看明白王秀用意,也非常的赞同,他需要拉拢一批仁人志士。

    吕颐浩绝对是首选。不要小看尚书礼部,经过新官制的调整,尚书吏部权力空前,真正成为六部之首,作为老臣的吕颐浩,又具备旁人不能比的资历,引以为援再合适不过。

    再说,吕颐浩是老臣,在士人中威望不小。

    “既然伯记说了,只要有利于天下苍生,不就是这副老骨头嘛!”吕颐浩很爽快地笑了。

    “哎,其中艰辛,断不能让王文实一人承担,我等也需要担待。”李纲见吕颐浩答应,不由地欣慰不已,他纵然防范王秀不假,也在暗中限制首相权力,有些事还是要支持的。

    官制的不断革新,明显有利于家国天下,他需要团结一批有威望的老臣,来力挺王秀实施。

    不要看王秀已经是两府首相,在某些事情上却不能率意,少了一帮实权派的支持,还是寸步难行的。

    就在这两天,李宝、上官谦、邵青来到行在,因为随着李长昇率战队南下,大宋侍卫水军远征主力也准备得当,他们要做最后的准备。

    此次,朝廷一共组建三个大型远航战队,战船二百余艘,转运船、辎重船、民船等千余艘,侍卫水军吏士五万七千人,其中两万人是虎翼军和沿海军州签发乡军,这是一支可怕的力量,至少在南海是顶级的战力。

    还有汇集在沿海杭州、明州、泉州、广州等港口的贫苦生民三四万人,光是民船的水手就有二万余人,他们愿意跟随大军讨生活,说白了就是为淘金。

    甚至可以说,这是朝廷组织大规模移民的开端。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第843章 我们来承担万世骂名
权倾大宋全文阅读作者:王风加入书架
一秒记住【 WW.CM】,更新快,无弹窗,免费读!

    是因,数万大军海外征战,侍卫水军半数战力远征,朝廷无法全面节制,只能凭借信风往来,或是通过占城、交趾沿海传递消息,才召集三员大将来行在,召开临行前最后一次军事会议,除了沙门岛派出一名都参军,其他各部都校全部参加。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会议就在枢密院举行,连枢密院都参军司、机速司,殿前司、侍卫马步军司和兵部都虞侯司、职方司的都校、大员都参加了,一时间将星荟萃,大宋半数之上都校汇集,还有那些年轻的行军参军,邀请海外归来的将校参加。

    别的不用说,可把行在大型酒店给高兴坏了,驿馆显然住不下那么多人,只能由礼部安排住进酒店。

    他们在南海诸国山川海道地形沙盘上,进行最后一次大规模推演。兵部职方司、枢密院机速司的使臣,拿出三佛齐的人文地理、民俗风情,军事政治各方面的情报,枢密都参军司行军参军会同各衙都参军、副都参军、行军参军,共同解决几个紧要问题。

    当然,主管征签、辎重的参军,也参加了推演,这场战争明显是后勤支援战。

    此战,以何处为进攻顶点,是消灭占据都城三佛齐王室,还是歼灭其主力,迫使王室投降?是直接占领其国土还是分国而治,两者会出现怎样的情况,远征大军如何应对?到底建立几个海外军州合适?

    大军出海后,朝廷是否在组织十万大军,借道交趾、占城沿海南下?征战期间,一旦本土爆发大战,是停止征伐还是继续征伐?等等。

    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秘密的讨论话题,由枢密都参军会同殿前司、侍卫马步水军都参军会商,列为最高机密封存,课题赫然是,是否对三佛齐实施屠族策略,优劣反应如何应对?绝对核人听闻的,传出去要引起轩然大波。

    这是王秀秘密提出的问题,自在最高层讨论,禁军大将们竟然堂而皇之列为推演,绝非是偶然。

    不要认为只有金军才动紥屠城,大宋自开国以来,禁军沿袭五季陋习,也很热衷烧杀抢掠,相比金军绝不逊色。

    海外征战,凶险万分,大家背井离乡,甚至携带家眷,图的就是博取富贵安逸,烧杀灭族最容易得到现实利益,也能激励吏士奋发向前。

    王秀作为宰相,不可能每天都参加会议,倒是钟离睿作为都承旨,是整个会议的主持人,他对南海兵棋推演持中肯态度,时不时提出问题,也让一群将帅叹服。

    让人耐以寻味的是,一位身穿绿色官服的文官,还有一位蓝衣青年参加会议,那文官赫然是持节总理南海各国事务盐铁干办。他们二人话不多,目光却格外精明,偶尔提一两句比较尖刻的问题,让那些将校难以回答。

    钟离睿对他们的身份一清二楚,那文官就是任满归来,暂时在户部的时雍。

    蓝衣青年却是王秀的骄傲,航海探险家薄章,他暂时跟随王秀,在钟山书院任教,顺便挑选一批有志向的队员,准备再次出征,去实现环球的梦想。

    不能不说,王秀对此次出征,抱有极大的期望,派出时雍和薄章,他们的任务也不算复杂。

    由玉泉山、钟山两大书院组队,数百名学子和来自民间的熟练工匠药师,跟随远征船队奔赴南海,对物产进行一次大规模勘探,并进行资源的界定,为将来大规模开采种植做好准备。

    这也是他筹划发展的一项举措,朝廷要发展不能没有钱,又不能竭泽而渔,他的目光转到了大商贾和海外资源上,早就在心中定下了调调。

    谷凉作为资深讲学,也会跟随大军南下,具体负责此次勘探,但他不喜欢那些繁杂事,才没有到来。

    薄章也跟着大军前进,并在战争稳定下来,由远征船队调派船只,准备好一切的人力和用度,从三佛齐向西进发,准备做环球旅行,顺便寻找王秀标注的第三新大陆,寻找商人迁徙的最终目的地。

    大陆的名字已经被你定好了,那就叫美州。

    时雍也是有任务的,他将继续率船队和部分移民,在战事稳定后继续南下,抵达三佛齐南面的那片大陆,建立一个稳固的城寨。嗯,王秀在地图上已经重新命名,就叫南州,他将是第一任知州事,带着吏士和移民进行开拓。

    王秀和他秘密谈论了半夜,并给他完全的承诺,至于这个承诺不为世人所知,直到数百年后,才被海外某汉家皇室流亡成员透露,引起了天下大哗,赞也好、骂也罢,这都是后事了!

    历时半个月的讨论,由钟离睿把定论编成奏章,直接呈送给两府。

    上官谦将是远征船队的官长,指挥这支庞大的队伍,他当着两府重臣的面,非常直白地道:“外化蛮夷,竟然也敢染指博望军,还拦截我过往船队,简直罪不可赦。不屠灭宵小,不足以震慑诸夷,省得到了大军凯旋时,这帮小人又死灰复燃,让朝廷大军疲于奔命。”

    他的意图非常明显,那就是进行一场王秀说的种族战争,从一开始就定位在屠杀,尽可能让三佛齐的人口减少,最好是彻底灭绝,不留下一丝后患。

    当然,这并非是他嗜杀,而是经过王秀等人深思熟虑的。表面上的臣服没有任何的约束力,剽悍的三佛齐人,绝不会向大宋真正臣服,就如交趾人一个模样。

    所以,他们才定下直接占据十个军州的土地,对范围内的土人进行灭绝屠杀,用移民慢慢地代替。把三佛齐剩余土地分而治之,在大宋海外军州控制下,让他们相互攻伐。

    这样做是不得已为之,也是一劳永逸的好办法,还能给南海上其他各国警示。大宋侍卫水军是天朝的利剑,敢于冒犯天朝威仪者,那就做好承受灭族的怒火。

    用王秀的话说,既然必须付出代价,那就让我们这一代人,承担万世骂名。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首页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176 下一页 末页
扫码
作者王风所写的《权倾大宋》为转载作品,权倾大宋最新章节由网友发布,找书苑提供权倾大宋全文阅读。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权倾大宋最新章节,而找书苑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权倾大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权倾大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找书苑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权倾大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邮件给管理员,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