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找书苑 > 女生同人小说 > 春闺记事最新章节 > 春闺记事全文阅读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春闺记事 连载中
分享春闺记事

春闺记事全文阅读

春闺记事作者:15端木景...

春闺记事简介:    顾瑾之出生于中医世家,嫁入豪门,风光无限又疲惫不堪地走完了她的一生。
    等她发现自己没有死,而是变成了古代贵族仕女时,厌烦就浮上心头
    再等她再看到和自己前世丈夫长得一模一样的男人时,她撇撇嘴。
    人生这潭平静的湖水,这才起了点滴涟漪....... https://www.zhaoshuyuan.com
-------------------------------------

春闺记事最新章节第五百四十八节大结局
第二节烧心
春闺记事全文阅读作者:15端木景...加入书架
  江苏常州,又称龙城。前世,顾瑾之出生于此。

  不过,现在叫延陵府。

  延陵府风景如画,龙溪河傍城而过。龙溪河比邻大运河,近通东海、长江、太湖,交通便利,就有了“中吴要辅、八邑名都”的美称。

  延陵乃是鱼米之乡,物华天宝。如今天下太平,更是万舸争流、商贾如云,富贵繁荣自必不说。

  前世,顾瑾之的父母都是京城望族子弟,而她自己却是生于常州、长于常州的。

  当年她父亲从政,下基层历练,乃是常州市副市长,母亲也随着到了常州工作。顾瑾之就在常州出生。她十三岁的时候,做到了常州市委书记的父亲调往京城,她就跟着父母回了京城的家。

  后来,顾瑾之偶尔因为工作的关系路过常州,却再也没有机会长住。

  她死的时候,总是梦到自己在常州时的小院子。繁茂的栀子花树,端午节前后,雪色娇蕊布满翠绿枝头,满院子馥郁浓香。

  她一辈子再也没有闻过那种浓郁的香。

  她也没有想到,自己穿越,居然还有能机会回到常州。

  不过,此常州,已是延陵,更加古色古香的古代城镇。

  她现在,也不再是那个中医世家的大小姐顾瑾之,而是成国公府的七小姐顾瑾之。

  和前世相同的是,她的祖上都是医药传家,享有盛名;她的祖父都是济世圣手,而她的父亲叔伯都不愿意继承家业,一个个非要经商或从政。

  祖父没有了依托,就将一身的医术传授于自己最疼爱的孙女,跟她前世的爷爷一模一样。

  当祖父顾世飞每天交她念入门的医经,顾瑾之没觉得枯燥索然,反而是津津有味,表现得非常勤奋好学。虽然祖父顾世飞教她的东西,早是她烂熟于心的。

  她是明白老人的,不想祖父难过。

  祖父原本不是想教顾瑾之的。他开始教顾瑾之的时候,顾瑾之已经十岁了,在这个年代,她再过三五年就要出嫁。

  祖父是想教顾瑾之的胞弟顾煊之。

  顾煊之才五岁,书都读不懂,祖父跟他说内经,他哪里明白祖父在说什么?祖父常常为此气闷,一个人发火。

  顾瑾之想到了前世的爷爷,心中不忍。

  老人迟暮之年,不过是想自己一生所钻研后继有人。他的儿子们个个觉得他医术平庸,其他孙儿孙女远在京城,只有顾瑾之一家陪着他。

  顾瑾之有两个弟弟,一个七岁的庶弟,一个五岁的胞弟。

  祖父爱恨分明,他很不喜欢顾瑾之的庶弟顾琇之。

  看着祖父颓败失落的模样,顾瑾之就开始故意在祖父面前背诵几句内经上的话。祖父惊讶之余,试探性教顾瑾之一点东西。很快,他就发现顾瑾之记忆力惊人,且领悟能力超强。

  他感叹着:顾瑾之乃是天纵奇才,理应成为他的继承人。

  从那时候开始,顾瑾之就天天跟着祖父学医。

  两年来,她又重新把《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学了一遍。

  顾瑾之的父母一开始反对。他们认为,女孩子读几本女四书五经,再学了女诫和孝经,也就差不多了。以后还有功夫,念些诗词装点门面。针黹女红才是本分。

  只是,顾瑾之从前总是恹恹的不爱说话,祖父也是懒懒的不问世事。自从开始学医,顾瑾之有了精神,也偶然露出小女孩子的活泼;祖父精神头也足了,说话声音洪亮有力。

  顾瑾之的父母就再也没有干预。

  在延陵,规矩没有京城那么严格。

  孩子健康,老人健朗,这是最大的福气了。

  一晃,已经两年了,顾瑾之把祖父的知识学了个九成熟。家里谁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是她开了方子吃药。

  她就没有必要再掩饰自己前世的本事。

  只是,家里人谁有了病,开始露出征兆时就被顾瑾之发现,开了药方。吃过之后,病就痊愈了。

  因为防微杜渐的时候治好了,大家都不知道自己情况严重,还以为自己原本就是小病,顾瑾之也是小手段。

  于是,她得了个半桶水的名头。

  没人相信她有医术。

  “瑾姐儿,你怎么又发呆?”

  四月初三,是顾瑾之的大舅母孙氏寿辰,母亲带着顾瑾之和胞弟顾煊之去贺寿。

  华盖浓流苏马车吱呀着前进,母亲顾三夫人替胞弟顾煊之整理衣襟,回头就看到顾瑾之坐着发呆,不由轻轻喊了她一声。

  顾瑾之回眸,露出一个清浅的笑容。

  而母亲最不喜欢她发呆。每每看到她怔愣,母亲心里就咯噔一下,生怕她是个傻的,就要喊她一句。

  “等会儿嘴巴要甜,见人就要叫……”母亲又叮嘱顾瑾之。

  顾瑾之是出了名的不爱说话。

  她点头,说了句:“我记住了,娘。”打住了母亲的唠叨。

  “坐席的时候不要发呆!”母亲还是停不下来,又叮嘱了她。

  顾瑾之从前总是恹恹的,坐着谁也不爱搭理,一个人安静想事情,家里的亲戚时常在背后说她脑子不好,有点问题,母亲气的要死。

  时间久了,顾瑾之是个傻姑娘,已经是名声在外了,今年十二岁都没人上门求亲。

  母亲为此忧心忡忡。

  顾瑾之又是淡笑,继续说了句:“知道了。”

  真知道还是假知道,顾三夫人无从得知。见顾瑾之一脸顺从,就没有再说她。

  车子就到了青果巷。

  青果巷是延陵府最有名气的地方之一,住着延陵两大望族:宋氏和姜氏。

  其中的宋氏,就是顾瑾之的外家。

  延陵宋家,闻名江南,乃是三百年的望族。

  宋家历代出了不少名人。

  比如顾瑾之的外曾祖父宋铭,是抗倭名将,死在战场上,被文人墨客大肆褒奖,流传至今。

  又如顾瑾之的二舅舅宋希,才惊江南的神童,十五岁中了进士,乃是当朝第一人。他在翰林院两年,而后辞了差事回到延陵,整日诗书字画,已有了江南第一才子之称。

  他的书画,千金难求。

  后世的青史上,都有宋铭和宋希的名字,顾瑾之很是感叹。

  原来这就是千古留名。

  顾瑾之的外祖父和大舅舅没什么名声。外祖父曾经做过温州刺史,大舅舅如今乃是江苏苏州盐法道,极好的肥差。

  宋氏一脉就繁盛至今。

  马车直接到了宋府的垂花门前。

  顾瑾之三人下了车,二舅母秦氏带着丫鬟仆妇们,亲自迎了出来。

  “煊哥儿又长个儿了!”二舅母笑着对母亲说,“我们家俦哥儿比他还大两个月呢,个子不及他一半。”

  俦哥儿是二舅母的幼子,学名宋言俦,今年也七岁了。

  “小孩子长个儿哪有定论的?”母亲笑着道,“长得晚,将来长得好。您性子太急了…….”

  二舅母呵呵笑:“可不是,我恨不能他一下子就长大了…….”

  说得大家都笑。

  而后二舅母又夸顾瑾之长漂亮了。

  顾瑾之喊了声二舅母,就安静跟在母亲身后。

  一行人去了大舅母的院子。

  今日是大舅母孙氏的寿辰,和往年的热闹不同,今年只请了宋氏族里的妯娌小姑、几家近亲,其他人一概没有,倒也简单。

  母亲看着这样,心里微讶,想问怎么回事。

  大舅母一向爱铺张的。

  月华亭搭了小小戏台,客人齐来之后,就去了月华亭开席。

  大舅母有些精神不济。

  母亲就问她:“大嫂,您是不是累了?”

  大舅母和母亲交情好,就低声和她说:“身上不太好……上个月染了风寒,发热。吃了赵大夫的药,热也退了,风寒也好了。只是,心里一团火似的,总不爽利,吃饭也不好,睡觉也不好……”

  母亲往大舅母脸上瞧,果然清减了些,就道:“挨着可不行。再请赵大夫看看?”

  赵大夫叫赵道元,从前是个道士,看卦精准,看病更准,是江南数得上名的神医。

  “他去了京城。”大舅母颇遗憾,然后压低了声音,道,“听说京里有位贵人病了,专程请了赵大夫。”

  母亲微微错愕。

  赵道元很孤傲,给人看病讲究缘分。他和顾瑾之的外祖父有点交情,所以大舅母能请他来瞧。

  一般贵族请不动他的,除非是大人物。

  母亲就缄口不接话。

  顿了顿,母亲才说:“那再请其他大夫瞧瞧?”

  “请了…….”大舅母道,“延陵的大夫请便了,吃了药仍是不见好,心里就更热了,总馋冰吃。上次吃了碗冰镇莲子羹,睡了晚好觉。可是冰镇的东西,总是阴寒之物,这又不是酷夏,我也不敢多吃…….”

  母亲就眉头微蹙。

  她不通医理,就一筹莫展了。

  “上次你说你的头疼,吃了你家老爷子开的药就好了。能不能请你家老爷子也给我开剂药?”大舅母想起了顾家的老爷子。

  那位老爷子听说医术平庸。

  可大舅母想着,他既然做过太医院的提点,应该有点本事,至少比延陵那些不知名的大夫强。

  延陵有点名气的大夫,大舅母就看遍了。

  吃了一个月的药,仍是不见效。

  她现在是病急乱投医啊。

  母亲就笑:“……我家老爷子已经五六年都不开方子了。上次我疼得实在厉害,以往的药又不济,生不如死,是瑾姐儿开的方子。她懂什么?事后我想着,应该是老爷子念着我日常孝顺,把方子说给瑾姐儿听的……..”

  大舅母就露出几分遗憾来。

  说着话儿的功夫,她额头又有汗珠,心里的燥热莫名浮起来。

  一燥热,心里直烧,人很难受。

  “去端碗冰镇莲子羹来。”大舅母犹豫了一下,吩咐身边的小丫鬟。

  熬不住的时候,她就吃冰来镇一镇。

  母亲在一旁看着心惊。

  她嫁到顾家十几年,耳濡目染知道些医理。体内有热,应该用药疏导,这样用冰来压,只怕病会加重。

  可是她只懂这些,又不知道该怎么办,话就没有多说。

  晚上回到家,母亲就和父亲顾延臻说起大舅母的病。

  顾瑾之和弟弟顾煊之在一旁吃父亲带回来的新鲜桃子。

  这个季节,桃子还没有上市,也不知道父亲从哪里淘来的,弟弟吃得开心。顾瑾之不怎么爱桃子的味道,有一口没一口啃着,听父母说话。

  “严重不严重?”顾延臻关切问。

  “看不出来。”宋氏道,“大嫂原本就丰腴,清减了些,看着还精神。不过,她说心里烧心。这总归不是好事。”

  顾瑾之又咬了口桃子,脆脆的,有点酸。

  

第三节分桃
春闺记事全文阅读作者:15端木景...加入书架
  延陵的四月,花事渐了。

  顾瑾之和弟弟顾煊之坐在炕上吃桃。她听着父母说大舅妈的病情,渐渐没了兴趣,将目光投向了窗外。

  她今日看到了大舅母,并不是大病,吃对了药就能好。

  锦牖半开,窗下一株樱花树开满了粉色樱花。风起,艳靡浓香徐徐,满地的淡粉碎蕊。

  夕照慵懒,反映着悬挂锦帘的金色帘勾,金光熠熠。锦帘就柔软而无声躺在帘勾弯里,无声无息。

  余晖着,弟弟那双比秋水更加澄澈的眸子滢动着光泽,很努力啃着桃子,神态像个小宠物。

  顾瑾之很喜欢弟弟。

  “……大哥说,大嫂想念瑾姐儿和煊哥儿,这定是托词。”母亲的话题从娘家大嫂身上,转移到了顾家大伯顾延韬的书信上,“咱们来延陵六年了,大哥从来不写信,这次为什么要让咱们带着孩子回京去看看?”

  父亲摇头。

  昨日,他们收到了京城大伯顾延韬写来的书信,让父母带着老人孩子回京去,说家里人甚是想念老爷子和顾瑾之一家人。

  母亲先是不信。

  大伯顾延韬没那么好心。

  “你想不想回去?”母亲见父亲不说话,突然问他。

  延陵虽是父亲的祖籍,可是父亲是生长在京城的人,他前几年对延陵的饮食都不适应,这几年才渐渐好些。

  京城才是父亲的家乡。

  母亲是延陵人,她从小在这里长大。能借着服侍老爷子回到故乡,是最好不过的事。

  母亲不想回京。

  “后年就是春闱,能回去读书,春闱的时候不用来回奔波,倒也不错。”父亲半晌才说。

  他今年三十岁。二十二岁的时候就考中了举人。只是后来这几年,他的学业没有进步,一直无法进学。

  后年春闱,父亲定是要参加的。

  “你不想回去?”父亲说完,发现母亲沉默着没有接话。

  母亲知道了父亲的心思,大伯那封信,让父亲想搬回京城的念头疯长。她刚刚的问话,只是试探他。等确认了之后,母亲就犹豫了。

  她当然不想回去。

  “没有。”母亲撒谎,“咱们来延陵,是来服侍老爷子的。老爷子不走,咱们是不好走的。我听老爷子的意思,大概是住惯了江南,不愿意回京的…….”

  父亲就露出几分无奈。

  “娘,咱们要去哪里?”顾煊之突然问。

  他一岁的时候就跟着父母南下,而后一直在延陵,根本不记得京城。

  母亲回眸看顾煊之,一脸的溺爱,把他抱到怀里,细细用帕子替他擦手,拭去啃了一手的桃汁。

  “京城啊。”母亲笑着哄顾煊之,“煊哥儿,你想去京城吗?”

  父亲也含笑望着。

  顾煊之有点不知所措,他茫然看着父母,转而问顾瑾之:“七姐,你想回去吗?”

  他把母亲给他的问题,抛给了顾瑾之。

  顾瑾之在三房是长女,可她有两个伯父,六个堂兄弟姊妹。论了序齿,她排行第七,所以家里叫她七姑娘,两个弟弟叫她七姐。

  “不想。”顾瑾之说。

  她曾经也在京城呆了六年。从出生到蹒跚学步的那六年,说不上多么枯燥,但肯定没什么有趣的回忆。

  回到京城,一家人住在一起,拥挤不说,人来客往事物繁杂,顾瑾之不喜欢。像现在,祖父、父母和弟弟一家人更好,更像后世的家庭结构。

  顾瑾之喜欢这样。

  父母听到她的回答,都笑起来。跟普通父母一样,顾延臻和宋氏对孩子很宠溺。听到孩子有趣的回答,他们会很高兴。

  父亲甚至逗趣着问顾瑾之:“为什么不想?京城可比延陵好玩多了。”

  京城的繁华,是延陵无法比拟的。

  “那是您。”顾瑾之道,“我又不能出门,好玩的也玩不了!”

  父亲一愣。

  母亲就哈哈笑起来。

  顾煊之也跟着咯咯笑。

  父亲禁不住,也笑起来。

  满屋子欢愉温馨。

  正说笑着,外间丫鬟进来禀说:洪姨娘带着九岁的庶弟顾琇之来请安。

  银红毡帘撩起,穿着藕荷色妆花褙子的洪姨娘牵着顾琇之进来,给父亲和母亲分别行了礼。

  母亲还抱着煊哥儿,可脸上那份温馨的笑,敛去了大半。

  她很不喜欢洪姨娘。

  洪姨娘原名叫洪莲,曾经是母亲的陪嫁丫鬟,母亲最信任她。后来身边的丫鬟都放了,单单留了洪莲,准备替她寻个好人家。

  可是洪莲爬上了父亲的床。

  得知洪莲怀孕,顾瑾之那年两岁。她看到母亲哭、闹,不准父亲靠近她和瑾之,把父亲赶到外院书房去睡,逼着父亲非要要把洪莲卖出去。

  父亲都答应了,甚至自己去叫了人牙子来。

  大伯母和二伯母见他们两口子胡闹,就联袂来劝。

  母亲不松口。

  那段日子闹得可凶了。

  洪莲被送到了庄子上。

  那时候大伯母是想,假如洪莲生了女儿,就把孩子接过来,把洪莲打发了。可是洪莲命好,她生了儿子。

  大伯母就不顾母亲的哭闹,把洪莲母子接回来。

  母亲也落得个泼辣善妒的恶名,成了那年的笑话。

  可是父亲从那之后,看都不敢看洪莲母子一眼,洪莲母子的命就都捏在母亲手里。

  再后来,顾瑾之一家人离开了京城。

  母亲哪里是败了?

  她胜了!

  过日子,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母亲向来不肯委曲求全。

  如今的洪姨娘,温顺乖巧,在母亲面前毕恭毕敬。倘若不是那么一闹,何至于如此?

  “海棠,再去拿些桃子来给八少爷吃。”母亲淡淡吩咐身边的丫鬟。

  顾琇之排行第八。

  桃子端了上来,顾煊之也想吃。

  顾琇之跟着洪姨娘生活,除了一日三餐,旁的一概没有。什么新鲜时巧,母亲从来不给他们送。

  母亲对顾瑾之姐弟很宠溺温和,对洪姨娘母子就苛刻了些。顾瑾之想,她的母亲宋盼儿,绝对不是老好人!

  看到桃子,顾琇之也眼馋。

  顾瑾之却接了海棠端进来的水晶盘子,不给两位弟弟。

  顾煊之撅嘴。

  顾琇之往洪姨娘身后躲。

  洪姨娘眼底闪过来痛色。

  “……桃子涨胃,吃过了会伤食。”顾瑾之先对煊哥儿说,“你已经吃了一个,不能再吃了。”

  然后,她又对顾琇之道,“琇哥儿,你昨儿还呕吐,我开给你的药吃了吗?你原本就胃气失和,气逆于上,才吐的。吃了桃子更加不好。你再吃两剂药,吃完了我就叫人把桃子送给你。”

  顾延臻就看了眼女儿。

  他也知道前日顾琇之呕吐,瑾之开了药方,吃了药就好了。

  他还以为瑾之是乱碰的。

  不成想,她还真的门清啊。

  说得头头是道呢。

  顾琇之却犹豫着,带了几分怯意问:“真的只要再吃两剂药?”

  瑾之点点头。

  顾琇之就露出一个笑容,纯净不带杂质。到底只是个九岁的孩子,纯真还是有的。

  “琇哥儿,还不谢谢七小姐?”洪姨娘这才知道自己误会了瑾之,忙推顾琇之,让他给瑾之道谢。

  母亲憎恶洪姨娘母子,从未间断;父亲对洪姨娘原本就没有感情,不过是一夜情缘,又害怕母亲生气,对洪姨娘母子冷漠得似陌生人。

  顾煊之才七岁,不懂爱恨。

  顾瑾之更是淡漠。

  只是,她上次看到顾琇之气色不对,医者本能问洪姨娘,顾琇之是不是呕吐。

  洪姨娘听说顾瑾之经常给家里的丫鬟婆子甚至煊哥儿看病,就趁机求瑾之给顾琇之开药方,要接近顾瑾之。

  顾瑾之就开了。

  顾琇之的呕吐原本也不算大事,很快就治好了。

  洪姨娘以此为借口,处处想和瑾之亲近。

  就像现在这样。

  顾琇之很听洪姨娘的话,对顾瑾之道:“多谢七姐。”

  顾瑾之笑笑。

  海棠又把桃子端了下去。

  母亲就对洪姨娘说:“琇哥儿身子不好,你要多费心照料才是。这几日就不要过来请安。”

  洪姨娘恭声道是。

  母亲让他们母子出去。

  九岁的顾琇之,跟着洪姨娘的日子久了,有点胆小怯懦。

  父亲看着,心里不忍,和想母亲说,让母亲把琇哥儿接到身边自己照顾。可想着母亲对洪氏母子的憎恶,话又咽了回去。

  他不敢提。

  洪氏母子一走,母亲的心情顿时好了起来。

  吃了饭,顾瑾之姐弟俩各自回房。

  顾瑾之去了祖父的书房,交今日的功课。她最近不仅仅背诵各种医经,还要读五经、三史、诸子百家。

  俗话说:“秀才学行医,快刀切咸齑”。通晓经典,才能握住攻医之钥,否则若将登高而无云梯,欲渡江而无舟楫。

  顾瑾之并不觉得累,这些前世都是学过的。

  前世爷爷总说: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

  很多的药方都是古言,经史子集是顾家学医入门的基本功之一,与内经、难经、金匮要略等等并齐。

  所以,这一世的爷爷顾世飞总说她是生而聪颖,天降医者奇才。

  仔细想来,也对。

  谁拥有两世的记忆,不算奇才呢?

  交了功课,顾瑾之才回房歇息。

  日子安静过了几天。

  到了四月初十,母亲念着大舅母的病,让身边的宋妈妈去瞧瞧。

  宋妈妈去了,回来对母亲说:“奴婢瞧着不太好,大舅太太瘦了一大圈,躺着说话就没什么力气。”

  母亲讶然。

  她就知道,大嫂心里那燥热,用冰来镇迟早会有事。

  换了身衣裳,叮嘱顾瑾之和顾煊之的乳娘好好照看顾瑾之姐弟俩,母亲带着宋妈妈,去了大舅母家探病。

第四节仁心
春闺记事全文阅读作者:15端木景...加入书架
  母亲宋盼儿回娘家去看望大舅母,到了将近晚饭的时候才回来。

  父亲就问她情况如何。

  母亲就叹了口气:“短短不过数日,大嫂瘦了一大圈,脸色蜡黄。她说,站起来就头晕,只能整日躺着;肚子时时坠痛,有时候半夜醒来,如厕总不干净…….”

  “请了大夫瞧?”父亲顾延臻接口。

  “延陵的大夫,叫得上名字的都请遍了。昨日还从锡城请了位大夫来,正在家里就诊。大嫂说吃了药,夜里感觉好了些,可早起又旧症复发。”宋盼儿神色黯然,“怎么好好的一个人,就得了这种怪病?”

  顾瑾之在一旁听着,眼底闪过不解。

  那日生辰宴上,大舅母的病她看过:乃是风寒引起的湿浊偏生,困阻中焦,以至于脾阳受损。

  很简单的病,顾瑾之前世看了数十例,一副药就能治好。

  可是听母亲话里的意思,大舅母的病不仅没有治好,反而加重了。

  定是用错了药。

  “娘,我能去看看大舅母吗?”顾瑾之问。

  宋盼儿就无奈笑笑:“过几日再去。大舅母生病,你大表兄给苏州写信,大舅舅这几日就要回来。到时候借着看大舅舅,再去瞧大舅母。”

  她以为顾瑾之技痒,想去给大舅母看病。

  她是不相信顾瑾之有医术的,虽然她偏头疼的毛病让顾瑾之治好了。

  “我想明日去,给大舅母看病。”顾瑾之道。

  她知道母亲的意思。

  可是大舅母的病拖得越久,对身体损害越大。

  顾瑾之是医者、

  宋盼儿就有了几分为难。

  她就是不想顾瑾之去看病。

  除了家里的丫鬟婆子,为了巴结顾瑾之,吃她开的药。其他人,谁会让这个乳娃娃开方子呢?

  到时候大舅母不让看,顾瑾之脸上怎么过得去?宋盼儿好强,她可不想女儿难堪。

  只是,又不能公然驳了女儿的提议,让女儿以为母亲不信任她。

  “那好吧。”宋盼儿只得先答应着,想着明儿再指件事推脱,拖到她大哥从苏州回来再说。

  到了第二天,宋盼儿又改变了主意。

  那么多名医都治不好宋大太太,顾瑾之就算治不好也不丢人。

  宋大太太看着是自己外甥女,总不好不让瑾之看吧?宋大太太委屈就委屈点,别委屈了顾瑾之就成,宋盼儿这样想着。

  母女俩去了宋家。

  宋大太太果然消瘦了一大圈,颧骨突了出来。

  宋二太太在这里探病。

  宋大太太的三个孩子也站在一旁服侍着。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十六岁的大表哥宋言昴和十四岁的二表哥宋言昭都在族学里念书,顾瑾之母女刚刚进门,就听到宋大太太对两个儿子说:“今日不是休息,你们都去念书,娘这些有你妹妹和你二婶呢?”

  两个孩子不愿意走,都说留下来服侍母亲。

  然后,就看到了宋盼儿和顾瑾之进来。

  大家一番行礼。

  屋子里丫鬟仆妇,再加上这些人,满满当当一屋子。

  大舅母又劝两位表兄去念书。

  兄弟俩这才告辞。

  二表哥宋言昭临走时,想跟顾瑾之说点什么。可看着满屋子人,话又咽了下去。

  他的动作,众人都看在眼里。

  宋大太太眉头不由轻蹙了一下。

  宋盼儿对女儿的亲事很敏感,看到宋大太太蹙眉,她心里一阵怒火。前几年不知道谁说顾瑾之是个傻子,所以延陵望族没人上门提亲,宋盼儿原本就忧心。

  宋言昭只比顾瑾之大两岁,宋盼儿也考虑过这个侄儿。

  青梅竹马的表兄妹,很适合婚配。所以宋言昭跟顾瑾之亲近,就引起了家里人的注意。

  宋大太太轻轻蹙眉,分明就是担心宋言昭真的看上了顾瑾之。

  宋盼儿心里就怒了。

  她的瑾之比谁差了吗?听说大舅母生病,巴巴来给大舅母看病,多么善良孝顺的孩子,哪里就配不上宋言昭?

  宋大太太还蹙眉不悦,她凭什么啊?

  宋言昭连个秀才都没中,瑾之可是国公府的小姐!

  宋盼儿脸色微落,瞬间又恢复了平常,没人发现她的异样。

  顾瑾之也没有看到母亲的异样,上前给大舅母行礼,然后打量了她两眼:病势添了三成。

  “瑾姐儿跟着我们家老爷子学医,这两年进益了,半年前就给家里人开方子,老爷子都说可以用。她昨日听说大舅母生病,就想着来给大舅母看看。”宋盼儿温柔笑着,对宋大太太道。

  满屋子人都错愕,看着只有十二岁的单薄女孩,心里都在笑宋盼儿狂妄。

  还把孩子的话当真了啊。

  宋大太太先回神,笑着对瑾之道:“好孩子,你有这份心就难得了!既然这样,你给大舅母瞧瞧。”

  宋大太太最知道宋盼儿。这个小姑一生争强好胜,今日不让她女儿看,明日她就能寻出一堆事来。

  顾瑾之就笑了笑,坐到了宋大太太床前的锦杌上,装模作样号脉。

  她早已看出了病因,号脉是给旁人看的。

  片刻,顾瑾之就道:“是湿困中焦,大舅母之前染过风寒吧?”

  宋大太太点头,心里却在笑。她的病因,她早就告诉过宋盼儿。

  定是宋盼儿告诉顾瑾之的。

  看着顾瑾之小小年纪卖弄的样子,也挺有趣的。只要不是给她做儿媳妇,宋大太太也蛮喜欢顾瑾之。

  “…….风寒添湿,湿为阴邪,伤了脾阳,所以头晕神迨,纳呆便溏。您这是脾阳受损,脾气不畅所致。”顾瑾之总结,“我开副方子,你吃上三剂,病就能根除。”

  说得还挺像那么回事。满屋子的人都在这样想,连宋盼儿亦是。

  就是不知道靠谱不靠谱。

  反正这屋子里的人都不通医理。

  宋大太太就笑:“那劳烦瑾姐儿开副方子。”

  顾瑾之把大舅母的神态收在眼里,无奈叹了口气。

  她还是开了方子,虽然她知道,她的大舅母肯定不会吃。

  医者救死扶伤,顾瑾之已经问心无愧了。

  别人不相信她,她又能如何?

  开了方子,又说了几句话,宋盼儿就带着顾瑾之回家。

  在马车上,宋盼儿使劲夸顾瑾之:“…….说话的样子,真像个神医,将来做太医院提点去!”

  太医院,本朝就没有过女太医,别说太医院的提点了。。

  顾瑾之笑。

  宋盼儿就骄傲把女儿搂在怀里!

  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com阅读。

第五节伤感
春闺记事全文阅读作者:15端木景...加入书架
  晚上吃饭的时候,宋盼儿又把今日顾瑾之的表现,活灵活现说给顾延臻听。

  “……出口成章,说的大嫂二嫂和满屋子的丫鬟婆子都怔愣了!”宋盼儿神采飞扬,“等大嫂的病好了,我要去讨份大红包做诊资!”

  顾延臻就笑。

  他不相信顾瑾之能治好宋大太太。

  *************

  而宋家那边,正如顾瑾之所料,宋大太太根本没有让丫鬟拿着顾瑾之开的方子去抓药。

  宋家专门从锡城请来的那位老大夫叫赖庆坤,在锡城小有名气。他昨日才到,虽然没有立刻治好宋大太太,却也让她的病症缓解了一刻。如今,赖庆坤叫还在府上,今日又给宋大太太开方子。

  宋大太太仍是吃赖庆坤开的药。

  中午的时候,宋大太太肚子不怎么疼了,可是头晕得厉害,说话的功夫就眼前冒金花,她躺着歇了一个时辰才好些。

  到了傍晚的时候,肚子坠痛,却无法通便,后缀很重。

  宋大太太呻吟着,又叫丫鬟煎了药来吃。

  一剂下去,才微微好了些。

  宋大太太身边的管事孙妈妈就道:“大太太,不如把今日表小姐开的那副方子拿出去,捡了药来吃?”

  宋大太太有气无力笑了笑:“不中用的!她一个小孩子,懂什么呢?哄哄她玩儿罢了,你还当真…….”

  “可奴婢总听姑奶奶说,表小姐成日在家里给人看病,从未失手。”孙妈妈又道。

  宋大太太就笑:“这你就不懂了!咱们那位姑奶奶,从小就争上游,她女儿有一成好,她都敢夸十成!再说了,就算家里的丫鬟仆妇被瑾姐儿治坏了,还敢嚷出来不成?定是偷偷另外找大夫吃药,好了就把功劳算在瑾姐儿身上!”

  孙妈妈一想,也对。

  顾家是宋盼儿当家,宋盼儿又疼女儿。那些丫鬟仆妇让顾瑾之治病,无非就是讨好夫人和小姐。

  治好了,自然使劲夸;治坏了,肯定不会说出来。

  所以姑奶奶宋盼儿才说,她家瑾姐儿看病从未失手。

  孙妈妈就叹了口气。

  “我瞧着,那位赖大夫也不济,不如再换一个瞧瞧?”看着宋大太太痛苦的样子,孙妈妈道。

  宋大太太何尝不知道?

  只是,还上哪里去请大夫呢?

  “算了,治病哪里是一日就能好的?再吃几日,等大老爷回来再说吧。”宋大太太轻轻阖了眼帘。

  大老爷宋玉在苏州做盐法道,已经接到了妻子病重的书信,这几日在往回赶。

  不过片刻,她安睡的模样一变,眉头紧紧蹙起来,肚子又开始坠痛了。

  宋家三小姐宋言繁来给母亲请安,问:“娘,您今日好点了没有?”

  “……好了些。”宋大太太安慰女儿,忍着肚痛笑道。

  自从她生病,宋言繁也跟着担心,人也瘦了一圈,小脸削减了下去。

  宋大太太心疼不已。

  所以她不准女儿时刻在跟前,只让她晨昏定省的时候来坐坐,免得她跟着忧愁。

  “是吃了表妹的药吗?”宋言繁问母亲,“我听表妹说的头头是道,很有学问的样子!”

  她言语里有点钦佩。

  宋言繁是个早产儿,生下来就先天不足。她身体挺好,就是记忆力不行,学什么都不会。她只比顾瑾之大两个月,至今还没有背会女诫,所以顾瑾之一番说辞让宋言繁羡慕极了。

  “吃了。”宋大太太笑着说。

  可是肚子更疼起来。

  孙妈妈和丫鬟就服侍她如厕,宋言繁也在一旁帮衬。

  半柱香的功夫,宋大太太回来,脸色煞白,又是头晕目眩,歪倒在床上。

  宋言繁就吓哭了,直喊娘。

  宋大太太勉强睁开眼,让人送宋言繁回去。

  等宋言繁一走,宋大太太才开始呻|吟。她现在生不如死。

  丫鬟们又忙去请了赖庆坤来瞧。

  赖庆坤五十来岁,丫鬟们去请的时候,他已经睡下了,迷迷糊糊的跟着来了。他给宋大太太号脉,慢悠悠说着套话。

  还是白天一样的说辞,让宋大太太再吃几副药试试。

  宋大太太知道那些药治标不治本。

  人难受的时候,就不那么理智,她从枕下拿出顾瑾之白天写的方子给赖庆坤瞧,问他这样的药方能不能吃。

  赖庆坤借着烛火,眯起眼睛瞧了,然后微怒:“荒唐嘛!看病岂是小儿儿戏?一副药方才三味药,他当他是华佗在世?苍术、升麻、荷叶?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这么简单的方子,是哪个孩子写着玩的吗?

  赖庆坤见宋大太太拿给他瞧,顿起怒火:这是怀疑他的本事,故意试探他?

  宋大太太却眼眸一黯:果然,顾瑾之是学艺不精的。

  她的病,是不是没有指望?

  一时间,宋大太太万念俱灰。她不想死,她的长子还没有成亲,女儿又单纯愚笨,没有她,孩子们怎么办?

  她疼得厉害,就不顾忌了,当着大夫的面呜呜哭起来。

  满屋子丫鬟婆子都劝她。

  赖庆坤也不知所措。

  哭了片刻,头又晕了起来。宋大太太静养了一会儿,丫鬟就端了药碗进来。

  吃了药,不知是哭累了还是药起效果了,宋大太太居然睡了。虽然睡得不沉稳,却也合眼养神了一会儿。

  顾家,宋盼儿问顾瑾之:“你给大舅母的药,吃几日能好?”

  “一日吃上三剂的话,一日就能好。”顾瑾之道,“只是不知道大舅母吃了没有。”

  宋盼儿也觉得她的大嫂可能不会吃。

  她原本还想去看看病好了没有,听顾瑾之这么一说,就了无兴趣了。

  隔了两天,宋盼儿又派了婆子问探病,才知道大嫂的病又重了一层。

  她心里戚戚然,不由想:大嫂这是不中用了吗?想到这里,心里有些发紧,从前对大嫂的各种不满也消散了,只担心她那个人。

  也不知道是顾瑾之的药没用,还是大嫂根本没吃?

  不管是哪种,都不好告诉顾瑾之。

  宋盼儿没跟顾瑾之提,怕女儿伤心。

  到了四月十五,宋家大老爷宋玉终于从苏州赶了回来,还带了名苏州名医。

  宋盼儿听说宋玉回来了,就又想回娘家去。她从小就跟大哥亲。

  她还问顾瑾之去不去。

  顾瑾之懒懒的,不想去,就说:“近日祖父给了好些功课都没有做完,我就不去了。”

  宋盼儿眉头蹙了蹙。

  她去年给顾瑾之请了位绣娘,教她针黹女红。可是过了年之后,顾瑾之就推三阻四的,再也没去学过。

  绣娘跟宋盼儿抱怨了数次。

  “你不是还要跟程师傅学针黹?”宋盼儿道,“最近怎样了?”

  “过几日再学吧?”顾瑾之讨好着笑,“最近祖父跟我讲孔子……”

  宋盼儿就板起脸:“你又不下场考状元,学那些做什么?当初答应你跟祖父学医,可是有言在先,你要兼学针黹女红。不说跟绣娘一样好,至少也拿得出手。你如今,可有拿得出手的活计?”

  顾瑾之就轻抚额头。

  宋盼儿气不打一处来,还要说她,宋妈妈进来说,马车已经备好了。

  她这才放过了顾瑾之。

  顾瑾之回房,原本想温习《金匮要略》。可想起一方手帕从去年冬月动工,现在才绣了朵寒梅,就让丫鬟把她的针线簸箩拿出来。

  她安静做着针线,不知不觉到了到了晚饭的时候,母亲该从宋家回来了。

  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com阅读。

第六节撑腰
春闺记事全文阅读作者:15端木景...加入书架
  宋盼儿下午申初就从宋家回来了。

  今天四月十五,她需要回来准备晚膳。

  今晚老爷子要跟他们一起用膳。

  老爷子性格孤僻,到了延陵之后就闭门著书,从来不受家里人的早晚问候,只说每个月初一十五,一起吃顿晚膳,算是全了晚辈们的孝心。

  今日又是十五,宋盼儿不得不重视。膳食的材料她都要亲自过目,怕到时候让老爷子不快。

  她先问身边的丫鬟,瑾之和煊之今日都在干嘛。

  顾煊之在顾家幼学里念书,顾瑾之在房里做针线。

  宋盼儿知道自己上午的念叨起了作用,瑾之才肯花点功夫在针黹上,她满意一笑。

  晚上吃饭的时候,洪姨娘的儿子顾琇之也来了,坐在末位。

  洪姨娘跟仆妇们一样,在一旁安著侍奉。

  老爷子顾世飞迟迟才到。他一脸肃然,有了几分不情不愿。顾延臻和宋盼儿给他行礼,然后孩子们分别行礼。

  请了老爷子上座之后,大家分了主次坐下。

  灯影婆娑,老爷子严肃的脸融在烛光里,居然有了几分柔和。

  他先问顾延臻的功课,把三十岁的儿子当小孩一样。

  顾延臻毕恭毕敬答了。

  老爷子又问宋盼儿家里的情况。

  宋盼儿也一一说了。

  然后就问了问顾煊之和顾琇之兄弟俩最近念什么书。

  在延陵城,顾氏虽然不及宋氏和姜氏显赫,也是大族。族里有族学和幼学。孩子们十岁之前都在幼学里念书,接受启蒙。

  虽然老爷子和现在的族长已经是出了五服的兄弟,没什么亲情。可族长见老爷子是国公爷,就对他奉承巴结,特意请顾瑾之姐弟去顾家族学里念书,以图增进感情。

  顾瑾之也念了两年,满了十岁才不读的。

  顾煊之和顾琇之都没有满十岁,他们还在幼学里。

  兄弟俩都怕祖父,被问到,两人回答得都有些结结巴巴的。

  老爷子脸上就露出几分烦厌来!

  “琇哥儿的字写得越发进益了。”等到祖父问顾琇之的时候,他天性胆怯,更是说不出话来。祖父的浓眉拧成一团,想要发火的样子,顾瑾之就在一旁帮忙答了。

  顾琇之从开始描红起,字迹就俊逸隽秀,很不同寻常。

  老爷子却没什么兴趣,淡淡说了句:“以后勤练习,莫要骄傲自满。”

  顾琇之低声道是。

  洪姨娘就多看了顾瑾之两眼,目光一顿,隐约思量着什么。

  宋盼儿就瞥了眼女儿。虽然她知道女儿出声帮腔,只是不想老爷子生气,并不是为了庶弟。可帮的对象是顾琇之,她就隐隐不快。

  瑾之平日里不言不语,可对人却厚道,该不会着了洪莲的道儿,同情起他们母子来吧?

  宋盼儿又看了好几眼顾瑾之。

  顾瑾之明白母亲的意思,唇角就暗噙了一分苦笑。

  一通照例问话之后,饭桌上安静无声,唯有象牙著轻碰瓷碟的轻微声响。每个月初一十五的晚膳,都叫人消化不良。

  吃了饭,丫鬟端了茶漱口,然后上了吃的茶。

  老爷子用茶盖轻轻拨动着浮叶,缓缓饮了一口,问宋盼儿:“听说宋大太太得了顽疾?”宋盼儿的孝顺是真心实意的,老爷子虽然淡薄严肃,却很喜欢这个儿媳妇。

  宋盼儿则微讶。然后想到了跟老爷子念书的顾瑾之,定是顾瑾之告诉老爷子的,就忙点头:“是,已经病了快一个月,吃药怎么都不见效…….”

  她本想说让老爷子去瞧瞧。

  可想着大哥大嫂没有来请,老爷子这等身份,难道让他舔着脸上门?宋盼儿话到嘴边,就咽了下去。

  老爷子点点头,却没了谈下去的兴趣。

  宋盼儿以为自己的话没有说到点子上,又笑着道:“瑾姐儿还给我大嫂开了个方子…….只是我大嫂以为瑾姐儿年幼,看病吃药关乎性命,就没敢用。瑾姐儿倒是见识不俗,都是爹爹教导得好…….”

  果然,老爷子眉眼就有了点松动,隐约看见一闪而过的笑意,望向顾瑾之。

  “大舅母是亲人。”顾瑾之道,“我知她病的根源,见她吃药不见效,备受折磨,总不能不救,就上门给她开了一剂药。可惜她不愿意信我…….我开的方子,吃上三剂,病肯定能好的!”

  她说得很肯定,言语里透出来的自信,让老爷子都一愣。

  顾延臻就轻咳。他觉得顾瑾之太过于狂妄。

  哪怕是想赵道元那样的名医,都不敢把话说的那么满,瑾姐儿还只是个初学者呢,真是无知者无畏啊。

  老爷子不理会顾延臻的暗示,对顾瑾之道:“跟我说说,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顾瑾之就把大舅母的病情,仔细说给老爷子听。

  老爷子微微沉思了一下,道:“怎见得是湿热证?”

  宋大太太还有很多证况,并不符合湿热症候,所以大部分的大夫看走了眼。

  可老爷子的声音里透出几分压抑的喜悦,顾瑾之就知道,老爷子是明白的,他在考自己而已。

  “一病之起,必有病因;症形虽多,必有重心。”顾瑾之道,“大舅母的病,起于一次风寒,导致湿邪侵脾。脾胃乃是中州之土,生化之源。脾阳受损,定会导致脾气不畅,身子各处就跟着起了问题。健脾燥热,轻清升阳,才是治病只根本!”

  老爷子目光渐渐亮起来。

  顾瑾之说得花团锦簇,没有三四十年的从医经验,都不至于如此火眼金睛。而自己,只是教了她入门。

  这个孙女,真是天生奇才!

  老爷子心里敞亮,比当年自己封爵都要高兴。

  只是他没有见过宋大太太,不知道顾瑾之所言是否与宋大太太的病情属实,定要亲眼见见。

  “你派个人去跟宋家说一声,明日我看看宋大太太去。”老爷子听完顾瑾之的话,没有评价,反而转脸对宋盼儿说。

  要是顾瑾之看对了,他就要替孙女的医术正名,还给孩子一个公道:凭什么不吃顾瑾之开的药?这不是让孩子没了信心?入行之初,最忌讳这样。

  要是顾瑾之看错了,他也能趁机教她说话留三分余地,别这样狂妄将话说满,否则以后定有苦头。

  宋盼儿和顾延臻却大惊。

  老爷子从离开京城,再也没有开过方子。

  像这样不求而就诊,老爷子一生都没有过。

  宋盼儿回神,欣喜不已,连夜叫了小厮去青果巷,把这件事告诉她大哥,让大哥好好准备,明日隆重接待下老爷子。

  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com阅读。

123456789101112 下一页 末页
扫码
作者15端木景...所写的《春闺记事》为转载作品,春闺记事最新章节由网友发布,找书苑提供春闺记事全文阅读。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春闺记事最新章节,而找书苑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春闺记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春闺记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找书苑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春闺记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邮件给管理员,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