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找书苑 > 军事历史小说 >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最新章节 >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全文阅读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连载中
分享雄霸天下之光绪…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全文阅读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作者:东非浪子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简介:

这是一个独裁者的故事,重点是权力、战争和外交,其他都是陪衬。
不管是满族,还是汉族,对我来说都不重要,我要的是忠诚和荣耀。 https://www.zhaoshuyuan.com
-------------------------------------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最新章节第201章 大扩军
第2卷 准备毒杀慈禧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全文阅读作者:东非浪子加入书架

朝会结束,结果正如丁云桐所料,朝廷发布了海防塞方并重的诏书,李鸿章和沈葆桢分别为北洋和南洋大臣,左宗棠则负责西北之事。

中午休息了一会,丁云桐仍然要到毓庆宫上课。学着拗口别扭的满文,丁云桐觉得这真是浪费时间。

晚饭时,丁云桐也被叫到了储秀宫陪慈禧吃饭,一看桌子上这一大堆菜肴,他不觉倒吸一口冷气,这也未免太丰富了一些吧:八宝奶猪火锅,酱炖羊肉火锅,燕窝万字金银鸭子,燕窝寿字五柳鸡丝,燕窝无字白鸭丝,燕窝疆字口蘑鸭汤,燕窝炒炉鸡丝,秘制酱肉,大炒肉焖玉兰片,肉丝炒鸡蛋,溜鸡蛋,口蘑炒鸡片,挂炉鸭,挂炒鸭,白白糖油糕寿意,立桃寿意,苜宿糕寿意,百夀糕,猪肉,羊肉各四盘,蒸食,炉食,各四盘。

而事实上,慈禧只是随便就近夹了几口,喝了碗小米粥而已。

丁云桐心里大骂:老巫婆,你这纯粹是饱眼福来着,这么浪费,国家不灭亡才怪。

不过他脸上一点也不敢显露出来,吃了些肉,喝了点汤,就老实的坐一边。

看丁云桐这么乖顺,慈禧微微点头:那翁同龢教导有方,这孩子已经不像刚进宫时吵闹乱动,已经颇有人君娴静之风了。

饭后,回到养心殿的寝宫里,丁云桐皱着眉头,踱着步,思索着未来的计划。

夺权势在必行,而且是越快越好。按照前世的记忆,再过几年,慈安太后就要死了,而且极有可能是被慈禧给毒死的。拖到那时候,一切都完了,所以必须尽快对付慈禧。

方案有两个,第一个是通过政治斗争打倒慈禧。丁云桐知道,慈安的手里可能有一份遗诏,是同治皇帝留给她用来钳制慈禧的。可以怂恿慈安,在适当的时机和场合,亮出这份遗诏,给慈禧当头一击。

这个方案看上去不错,但事实上可操作性不强,很快就被丁云桐否定了。因为首先慈安手里是否真有遗诏,也没有绝对把握。其次即便有,很难说服慈安拿出来。再次,即便慈安愿意亮出遗诏,那慈禧也绝不会束手就擒,一定会反击,慈安没有她残酷凶狠,肯定不是对手。以慈禧的耳目灵通,甚至预先可能会走漏风声,到那时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第二个方案则简单直接,那就是将慈禧直接暗杀掉。这个方案和第一个正相反,看上去很荒唐,但好处极大,因为可以避免大的政治动荡。而且,慈禧一死,一切当然是慈安说了算,而以慈安一向低调恬淡的性格,权力自然而然的就会集中到自己这个小皇帝手里。

这个方案难就难在让谁去暗杀,怎么去暗杀。丁云桐思来想去,合适的人选只有一个,那就是他自己。因为很难找得到其他可以信赖的人,而且只有自己才能有机会下手,谁会提防一个五岁的孩子呢,而且事成之后,谁又会怀疑一个五岁的孩子呢?至于怎么暗杀,就像前世慈禧暗害慈安那样,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下毒。

那毒药怎么弄,不可能向别人要砒霜或水银什么的,那太显眼,惹人怀疑。而且事成之后,会成为被调查的证据。

想来想去,毒药只能自己配。好在自己前世,为了治病,倒也认真研究过中药。

有些中药无毒,或者毒性很小,但如果将其组合在一起,就能转化为剧毒的药物。这就是所谓的“十八反”,“十九畏”,口诀自己也还记得,其中的“十八反”就是: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萎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

经过丁云桐前世现代医学的验证,有些组合倒不一定能毒死人,但有些搭配是经过实验室论证的,其中就有最后一句“诸参辛芍叛藜芦”中的“辛”和藜芦,“辛”就是细辛,中医上是祛风散寒的药,藜芦则是清热祛痰之用,这两种都不是有名的毒药,但组合在一起却无疑是杀人的利器。

这种知识不是专业的,很难知道。自己弄点过来,别人不会怀疑。最妙的是这两种都是平常植物,道路两旁都能见到,花园里也会有,甚至都可以自己采摘制作,那更是神不知鬼不觉了。

计划定下来,就剩下最后一个问题,自己敢不敢下这个毒手?

如果眼睛一闭,任凭历史按照原先的轨迹前进,自己也乖乖听慈禧的话,总还可以逍遥几十年的。而如果下毒,万一失手被发现,那就是万劫不复了。自己好不容易重生一次,值得冒这个险吗?

但这样又怎能甘心呢?历史上的光绪到最后困居瀛台,跟个囚犯一样,到最后被毒死了事。自己明知道这样下场,还要重蹈覆辙,看着慈禧祸国殃民吗?

思来想去,下不了决心。干脆一切全凭天意,用抛钱币正反面来决定。

丁云桐找出了一个“同治通宝”,历史上“光绪元宝”一直到光绪十三年才由张之洞铸造,之前用的都是“同治通宝”,形制外圆内方,正面汉文,背面是满文。

丁云桐心想:汉文我就动手杀人,满文我就忍了。

随手一抛,一接,看看竟是满文!

丁云桐郁闷:靠,我不服。这不行,三局两胜,再来!

接着,连抛两次,果然都是汉文:好,天意如此,我干了,老巫婆你死定了!

接下来丁云桐细心留意一切机会,看看能不能弄到中药,他还没傻到直接跟御医要。

经过一段时间,丁云桐终于先后在建福宫花园和宁寿宫花园各找到了一株细辛和藜芦。

他在自己的寝宫里秘密的加工,细辛的叶子和藜芦的根须毒性最大,把两者混合在一起,带水充分揉捏搅拌,使其产生一定程度的化学作用,然后风干,最后再研磨成粉末。将这一点粉末用小纸包装好,随身慎重收好。因为这个下毒,要随机应变的,机会往往稍纵即逝,所以要随身携带。但一定要小心,万一丢了这个就等于丢脑袋。

加工好之后,草药残余的部分都找机会埋掉了。

现在杀人的工具准备好了,机会什么时候会来呢?

第3章 慈禧死了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全文阅读作者:东非浪子加入书架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已到了光绪二年,即1876年了。丁云桐心里很着急,这一天天的拖下去,自己身上带着那个小纸包,仿佛带了个定时炸弹,想想都心惊肉跳的。

这一天是正月十八,昨夜下了一夜的鹅毛大雪,把整个紫禁城装点的银装素裹,十分妖娆。一大清早,丁云桐照例来到了储秀宫给慈禧请安,进到厅堂后有管事太监领进里屋。

外面是冰天雪地,但这一进屋,却觉得一股子暖流迎面而来,十分舒服。慈禧太后可会享受,在屋子四周的屋檐下都有一米多深的地洞,里面砌有砖炉。屋内的地面下有纵横交错的火道,和砖炉接通,炉内的热气会随之扩散到地面,让整个屋子都会暖和,比现代的空调的享受多了。

慈禧坐在床上,手上端着一个景泰蓝的手炉,小巧精致,里面放着红罗炭。这红罗炭是用通州的上好木材,烧制成炭,运到北京西安门内的惜薪司,因为制作地名为红罗场,故此名为红罗炭。烧起来不但火力旺盛,燃烧持久,而且无烟无味,实属精品。

慈禧面前的桌上还放着一小杯热腾腾的人奶,是年轻乳娘刚挤出来的,慈禧最喜欢喝这个,几乎天天都喝。

慈禧旁边束手站着那李莲英,旁边还有几个宫女低头站着

丁云桐知道,那碗人奶李莲英肯定已经尝过了。吃饭时有专门的尝膳太监,防止有人下毒,平时这个自然由随身太监来干了。

丁云桐磕过头后,就挨到慈禧身前,斜坐在床边,给她捶腿。这段时间,他刻意的接近慈禧,有时候还撒撒娇,弄得自己都起鸡皮疙瘩。但这一手还是很有效,使他与慈禧之间不像原先那样隔膜。一个小娃娃,学着大人样给别人捶腿,看上去十分好玩,旁边的宫女都抿嘴而笑,慈禧自己也不禁莞尔,微微点头,也不阻止。她认为这是小皇帝知道了孝道,不负翁同龢的教导。

“儿啊,可想要吃点什么?”

“蒙皇太后抬爱,子臣有点口渴了。”

“来呀,取哀家的花茶来。”

慈禧爱饮花茶,而且嗜茶成癖。沏茶用的水是当天从玉泉山运来的泉水,所饮的花茶都是刚采摘的鲜花,搀入干茶里再泡入茶盅,饮起来既有茶香又有花香。

一名宫女双手捧着茶托,上面放着白玉杯,来到床前。作势要端到丁云桐的面前,丁云桐斜坐在床上,双腿很随便的甩来甩去,看看宫女来到面前,脚看似无意的甩过去,顶了一下宫女的膝盖,这个小动作很巧妙的被茶托遮挡住了,宫女不防,仿佛轻轻绊了一下,茶托一斜,白玉杯砰的一声掉到地上,碎片和茶水弄得满地都是。

这个宫女吓的赶紧跪在地上:“奴才该死,奴才该死。”她怎么敢说是小皇帝踢的她呀。

旁边的李莲英上去就是一脚,把宫女踹翻在地:“贱婢,你怎么伺候主子的?”

慈禧哼了一声,也不说话,李莲英走到门口,挥了挥手,立刻进来两个太监把倒地的宫女架了出去。其他的宫女吓得低着头,盯着地上的砖缝,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丁云桐眼看周围的视线都离开了这边,立刻挨到慈禧的胸前,奶声奶气的劝解:“皇太后,您别生气,保重身体要紧。这帮下人最是眼皮子浅,跟她们生气,不值当。气坏了圣体,我大清的子民可怎么办啊?”

一边说着,一边用身体挡住慈禧视线,一只手伸到背后,袖口在人奶杯子上面一抖,一缕粉末借势抖了进去。

丁云桐的话让慈禧十分受用,铁青的脸上神色略缓,冷眼扫过那些宫女:“我平日里对你们太娇惯了,个个都不知轻重,做事毛手毛脚,今儿个非得让那没长眼的贱奴才长长记性不可。来呀,扒光那贱人的衣服,让她雪地里站着去。”

外面答应了一声:“是。”然后就是脚步声和宫女的饮泣声渐渐远去。

丁云桐双手将人奶端到慈禧口边:“皇太后您消消气,喝口奶润润嗓子。”

慈禧很高兴,这光绪小皇帝还真是越来越懂事了,就把人奶喝了。

这时候,李莲英也回到了慈禧的身后。

丁云桐此时才暗暗透出一口大气,后背已经全是冷汗,这一瞬间简直就像鬼门关前走了一遭,紧张的连心脏都要骤停了。

刚才这一个倒药粉的动作,他暗地里不知道演练了多少遍,他把纸包设计成一端开口,用袖子遮住自己的手,使用时手缩在袖子里一抖就行。

他知道药粉倒在人奶上面,仔细看会发现人奶表面有一些悬浮小颗粒,所以要抢在李莲英回来之前让慈禧喝下,而慈禧被他的语言吸引了注意力。

这时丁云桐借口该早读了,就告辞退出了。目的已经达成,现在希望毒性最好晚一点发作,越晚对他越安全。有前世无数死亡的小白鼠做保证,他对自己的毒药很有信心。

接下的一切似乎都很正常,丁云桐在书房里读书习礼,临摹完翁同龢的颜楷体大字,又学习《帝鉴图》,这是明代神宗朝的大学士张居正所编,图文并茂。在翁同龢的指点下,丁云桐一个个辨认着三皇五帝的画像。

正学着呢,到了早饭时间,丁云桐刚起身,随身太监范长禄过来给他披上大氅。这时一个奏事处的太监气喘吁吁的跑进来,张口报告了一个噩耗:西太后崩了。

这个消息让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太突然了,丁云桐自然也满脸愕然。

具体情况是:太后吃早饭时,喝了一碗粥,刚咬了一口千层糕,就全身抽搐倒地,口鼻流血。等御医赶到时,已经没有了气息。

丁云桐脸上惊恐,心中却是大喜过望,这下可好,这个毒发作的时机太好了,这样自己一点嫌疑也没有,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下了。他立刻直奔储秀宫而去,翁同龢因为是外臣,不能随同前往。

进了储秀宫,看见已经有许多人,慈禧躺在床上一动不动,脸上肌肉青紫扭曲,死状很惨,白痴也能看出是被毒死的。丁云桐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抚尸痛哭,但眼泪实在憋不出来,只好趴在尸身上干嚎。

一边干嚎,一边想着下一步:慈禧手上有一枚同道堂印,和慈安手上的御赏印,是以前咸丰皇帝死前留下的,用来代替朱批。一切圣旨的头和尾必须分别盖上这两枚印章,否则是无效的。同道堂印本应是同治皇帝所有,但因为年幼,被慈禧代管至今。现在慈禧死了,一定是李莲英暂时保管,等下自己让范长禄去索要,李莲英突然遭此变故,手忙脚乱之下肯定不会给。自己再让慈安名正言顺来接手印章,顺便给李莲英扣上一个私自据有印章,图谋不轨的罪名。

乱哄哄闹到晚上,慈安太后紧急升殿,召集王公大臣商讨此事。

丁云桐坐在自己的皇位上,满脸的戚容,两眼通红,这是用手好不容易揉出来的,看着跪在下面,正在发话的内务大臣英桂。

“臣已奉太后谕令,命京中各府衙门官员一律挂孝,由内务府发给各衙门、各旗营孝布。并传知宗人府,凡属福晋、命妇,一律必须穿孝进宫行礼。”

慈安点点头,说道:“只是西圣猝崩,死状甚为奇特,哀家心有疑惑。崇伦,你是参与了殓含的,可明白回奏。”

后排的内务大臣崇伦赶紧上前跪下:“臣已问过太医,西圣似乎是服用了某种剧毒药物,但并非寻常的砒霜或水银之类。臣已将当日御膳房相关人员,储秀宫值班太监,尝膳太监,以及旁边的宫女相关人等一体擒拿,正在严刑拷问。”

这时旁边的弘德殿行走徐桐,叩头说道:“禀报皇太后,昨日殿上问询,西圣脸色尚好,今日却突传凶信,实在是呜呼奇哉。片刻之间,猝成大变,臣等实是惊骇欲绝,下面一干臣工难免横生非议。还望太后明察核实,将西圣猝崩缘由,诏告天下,以解众人疑虑,外息众议,内慰老臣,请太后明鉴。”

看见这个徐桐,丁云桐立刻有一种很不爽的感觉。历史上的徐桐顽固守旧,迂腐愚昧到了极致。有许多经典的白痴言论流传了下来,比如:铁路会损伤地脉。西班牙,葡萄牙这些国家根本不存在,是英法为了骗取好处,胡编出来的。大清才是又美,又利,又坚,那美国是鬼国,怎么能是美利坚呢。洋鬼子的膝盖是硬的,不能拐弯,所以跟洋人打仗,只需用竹竿钩下盘就行了。

丁云桐觉得自己应该说话了,从现在开始,他对国家任何大小事务,都不能保持沉默了。

他小手一拍皇座的扶手:“徐桐你昏聩了,这种事情怎么能诏告天下,还怕不够乱吗?堂堂圣母皇太后在自己的寝宫被人毒死,此事传出去,教天下人如何看待我皇宫内院,如何看待我皇室宗亲,难道我大清皇宫竟是一个谋毒暗害的阴谋诡域,亿万子民悠悠之口,那得嚼多少舌头,编排多少离奇情节,让我等情何以堪?此事切切不可宣扬,须一边查找凶手,一边宣示西太后由于政事劳累,圣体染恙而病故。总之要低调慎重,万不可高调宣扬,被毒杀而死,这对西圣难道是什么光彩的事吗?徐桐,为尊者讳的道理都不懂,你的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头去了。”

丁云桐这一顿清脆的童音,让在场诸人都傻了眼,尤其是徐桐,被当头一棒,又毕竟是臣子,不好顶嘴,站在那脸涨得通红。

第4章 开始掌权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全文阅读作者:东非浪子加入书架

片刻后,军机大臣文祥说道:“皇上所言极是圣明。”此言一出,其余众人纷纷附和。

慈安太后也颇为高兴,频频点头,就命人照这个意思拟旨,并且命恭亲王,醇亲王和李鸿藻等专办丧殓大事。

丁云桐心想:低调查案,到最后找不到凶手,这案子也只能草草了事,只倒霉了那一帮太监宫女。

朝会散后,慈安把丁云桐拉到了自己的寝宫,摸着他的小脸说道:“你这个小人儿,今儿个还真有趣,让徐老夫子吃了个顿训,还真像个皇帝样了。”

丁云桐从慈安怀里挣扎出来,正色说道:“皇额娘,子臣可不只是像皇帝,子臣要做我大清帝国的圣明贤君,千古一帝,我是光绪大帝!”

慈安楞了一会,才说道:“我大清列祖列宗有灵,翁师傅等人教导有功,你一定能做个好皇帝,额娘心里欢喜得紧。以后凡事,你可以多出主意,就像今日朝会一般。等你熟练政务,额娘也可早日卷帘归政,也好颐养天年。只是你圣母皇太后福薄,看不到你的出息。”说着,眼眶又红了。

丁云桐跟着也揉眼,假装伤感,心想:她要是不福薄,咱俩就福薄了。你要知道是我毒死的慈禧,不知道会做何感想。

听慈安主动讲出了将来卷帘归政的意思,心里高兴,说道:“现在圣母皇太后去了,还需皇额娘稳定朝纲。子臣年幼,难免一些小人辈有欺凌之心,比如那储秀宫掌案首领大太监李莲英,子臣派人索要那同道堂印章,那奴才竟然推诿,分明有篡逆不臣之意,再则西圣崩殂,李莲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严厉处置,无以惩戒人心。”

慈安点头:“吾儿言之有理,难为你虽然年幼,却能讲出这一番道理。也罢,那同道堂印我派人去取来给你,这事就由你处置,你也练练。平常也可拟旨,文理规格,可以向师傅翁同龢请教。拟完旨盖上同道堂印,送来我处,我自会盖上御赏印。以后朝廷奏章都让军机处抄录一份于你,等你熟悉了朝廷政务,我便将御赏印一并给了你。”

丁云桐心中大喜过望,今天大有收获,慈安此言等于是将部分权力交给了自己,只不过看着自己年纪还太小,不放心,所以凡事还要把把关,这也可以理解。

两人又说了会话,看着慈安劳累了,丁云桐就磕头退出了。

带着兴奋的心情回到了寝宫,片刻后慈安太后果然派人送来了同道堂印。

丁云桐仔细赏玩着手里的印章,同道堂印,高八厘米,长宽都是二厘米,寿山石,用阴文篆刻“同道堂”三字,由于前面同治年间,已经用了十三年,看上去有些陈旧。

他心想:别看不起眼,这玩意儿可是权力的象征。当然等将来御赏印也到了自己手里,这两件东西就完成历史使命了。

他想着现在应该对付李莲英了,有了慈安那句“由你处置”的话,李莲英是自己砧板上的肉,想怎么切割都成。立刻命令范长禄:“你立刻到敬事房传朕和皇太后口谕,李莲英贪赃枉法犯上不轨,着立即擒拿。让慎刑司好生拷问,钱财藏匿何处,详细回奏于朕。”范长禄领命而去。

自己跟李莲英无冤无仇,而且历史上李莲英其他方面倒还不坏,“事上甚敬,对下宽厚”,唯一毛病是贪钱,曾有明确史料证明他敲诈江宁织造。到慈禧死后,他就退休出宫当了富家翁。不过自己实在是觊觎他的财富,毕竟将来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

那李莲英会有多少钱呢?据前世一些历史考究,说他至少相当于有两百万英镑,当时折合白银可是一笔巨款,事实上可能更多。具体是多少呢?

丁云桐憧憬着即将到手的财富,忍不住要算一算:

当时英国实行金本位制度,将货币英镑与黄金挂钩,各国纷纷效仿,使黄金需求大增,不断升值,白银则不断贬值,变相的减少了清朝的财政收入,白银加剧外流,因为清朝是以白银购买英镑,再用英镑结算进出口贸易。

在鸦片战争时期,一英镑相当于三两银子,而到了八国联军时,一英镑已经差不多等于七两银子了。各种赔款都需要额外支付这种汇率上的变化,叫“镑亏”,光这个“镑亏”就是个天文数字。

现在是1876年,差不多应该相当于三两半银子,两百万英镑就是七百多万两白银。

想那北洋水师中的航速最快的穹甲巡洋舰致远舰,才八十五万两白银啊。

第二天在御书房,丁云桐见到了翁同龢,将昨日之事告诉了他。翁同龢十分高兴,光绪皇帝将来若能掌握实权,他作为皇帝老师,出将入相不在话下。

但丁云桐心中自有打算,他有着未来一百多年的历史积淀,对清朝末年的一些杰出人才多有耳闻,无论是文臣武将,还是经济管理官员,或者外交人事安排,心里都有一番打算。这翁同龢虽然博学,对自己也极为忠诚,但对于建立现代国家,实在提不出什么高见,到时候只能在具体事务处理上参考一下。不过在官职上,可以照顾,不至于让他失望。

回到了养心殿后,范长禄回报:李莲英共招认了二百三十万两白银,都存在京中各大钱庄票号里,还有一些庄子,古玩字画等。慎刑司也已经奉丁云桐的命令,将李莲英用湿纸闷死。丁云桐点点头,这银两数目不到期待的三分之一,不过这也不奇怪,毕竟慈禧掌权也才十三年,李莲英起初上面还压着个大太监安德海,所以捞的时间还不够,能有这么多已经不错了。于是就命范长禄将这些钱存入内务府自己的账本上,谅内务府的人不敢多嘴。

范长禄看丁云桐小小年纪,处置李莲英时脸上冷酷无情,心里害怕,觉得他小小身躯可敬可畏。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当差。

丁云桐又升了范长禄为副总管太监,看着他感激涕零的磕完头,就命其退下。

现在已经是1876年了,时间真的不多了,自己有一大堆事情要做,目前的朝廷上,可用的人才不多,也就恭亲王奕忻,军机大臣文祥和沈桂芬,但是文祥好像今年就要死了,沈桂芬也只能再活五年。

有慈安太后的扶持,自己可以先在朝廷上进行一些人事布局,将一些将来要用的人提拔进权力中枢或者放在一些关键位置上,同时将一些昏庸无能之辈慢慢淘汰出去,所谓未雨绸缪是也。不过这些动作不宜过急,若引起争议对自己不利,毕竟自己还是个小皇帝,决定权还在慈安手里。

所以要制造合适的机会。

想来想去,今年不正有一个好机会吗?

正好有一件重大涉外事务需要解决,那就是《中英烟台条约》。

就在去年正月,英国派出一个探路队,由上校柏郎带着两百多士兵,深入云南,企图探测从缅甸至云贵地区的陆路交通,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派自己的翻译马嘉理带人去迎接,在云南腾冲闹事,被人打死。这就是马嘉理事件。

英国派兵进入中国,最后闹事出了人命,反过来指责清政府。威妥玛和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两人唱起双簧,不断用武力威胁,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

这个条约危害性极大,它确认了对中国司法主权的破坏,英国人如果在中国内地犯法,只能由英国自己按照英国法律审判,中国无权逮捕关押,也就是说英国人可以随心所欲。

英国的货物在租界不交厘金,进入中国内地不交内地税,进一步破坏关税主权。

而且英国人可以自由进出中国西南边境,破坏了领土主权。

历史上,是在今年的九月十三日,双方签订了这个条约,但如今自己穿越到此,就不会让这样的悲剧发生,虽然这时的清王朝没有对抗的资本,但自己头脑里装着世界未来的历史,知道一些秘密。

事实上英国的武力威胁纯粹是恐吓,因为对方此时是自顾不暇,跟俄罗斯争夺土耳其,欧洲的战争迫在眉睫,根本没有精力跟中国动手。

另一方面英国的行为引起了其他列强的猜忌和反对,签约的时候,各国公使纷纷以避暑的名义跑到烟台来施压。

所以英国外相德比在给威妥玛的电报训令中,明确表示希望从速解决云南问题。

正是清政府的退让,让英国取得了出乎意料的谈判成果,所有的要求都得到了满足。

而威妥玛由于让英国政府喜出望外,遂被封为“爵士”头衔。

但是自己现在清楚这些历史资料,完全可以坚持下去,不用付出太大代价便可了结掉马嘉理事件,这对提高自己的威望大有好处。

而在朝堂上,定有一些官员害怕英国,主张退让。最后用结果证明他们的错误,自己便可顺理成章的换掉一批人,真是一举多得,危机就是转机啊。

丁云桐这样想着,对未来不禁更多了几分期待。

第5章 金融投机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全文阅读作者:东非浪子加入书架

慈禧的丧事办的极为风光,陵寝名为定东陵,后世简称东陵。

丁云桐还记得,历史上慈禧死后,陵寝建设极尽奢华,前后耗银五百多万两,慈禧棺椁内的珍宝更是价值连城,据说超过五千万两白银,可称世界之最。但到民国时期,陵墓却被军阀孙殿英用炸药炸开,珍宝被洗劫一空,连慈禧的尸体也被抬出来,扔到外面五十几天,身体上都长了白毛。这实在是莫大的讽刺。

不过现在历史已经改变,丁云桐的意见得到了慈安的首肯:国家艰难,须节省物力,丧事宜一切从简。

而且按照祖制,慈禧和慈安应该合葬一墓,历史上慈禧改了规矩,但现在由不得她了。

发丧的时候,丁云桐表现的极为得体稳重,一身重孝,跪在灵前,一顿嚎啕大哭。看看时辰差不多,马上又戛然而止。一路上更是陪着慈安,不断软语安慰。这一切给文武百官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纷纷感慨:真是一个明君啊。都快忘了这个光绪皇帝还只是个儿童。

处理完丧事,丁云桐终于开始了他重生以来的谋划,他,要开始改变这个帝国了。

首先《中英烟台条约》现在还未签署,还处在双方拉锯的阶段,可以先放一放。

第二件事,历史上这一年有个极为重要的人物成为驻英国大使,此人名叫郭嵩焘,是湘军的创建者之一。此人不当清廉正直,而且是清朝中极少数目光深远的人物,清醒的指出不改革政治,不发展工商业,光从洋人手里买枪炮,是毫无用处的。历史上这个人出使英国,写了一本日记《使西纪程》,因为宣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遭到所有人的谩骂围攻,回国后郁郁而终。

如今丁云桐成了光绪帝,就不能让这个人才白白浪费。这个人将成为未来的内阁核心大臣。

不过英国还是要让他去,因为自己将有一项秘密任务交给他,也只有郭嵩焘才能理解并接受这个任务。

第三件事,今年还将发生一件怪事,两江总督沈葆桢派了自己的道员盛宣怀,用二十八万五千两白银,收购了英国人修筑的淞沪铁路,结果由于朝廷顽固派的攻击,不得不拆掉铁路,全搬到了台湾海滩上。这个铁路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很重要,自己要把它保留下来。

最后一件事,就是那大名鼎鼎的袁世凯。这个时候袁世凯仅仅17岁,刚刚成了亲。历史上的袁世凯因为复辟帝制,被某些人口诛笔伐,事实上这是个极聪明,极能干的人物。

也是此人第一个向朝廷提出了废除科举的意见。

环境和形势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袁世凯后来逼清帝退位,那已是历史的必然,他只是选择不愚忠到死而已。但只要自己这个光绪皇帝英明睿智,让袁世凯相信清朝有希望,他还是能保持忠诚的。历史上正是袁世凯的努力,使清朝一直牢牢掌控着朝鲜,直到甲午战败。

当然袁世凯在朝鲜的动作过于简单粗暴,让朝鲜两班贵族在感情上受伤害,开始倾向亲日的“开化党”,这对甲午的战败也有一定影响。不过这是后话了,自己应该不会让历史重演了。

现在的袁世凯只是布衣少年,自己施以恩惠,将其破格提拔,必能收其心为己用。

1876年四月的北京,正是春意盎然,此时年轻的袁世凯正在自家的书房里发呆,朝廷发来一道古怪的圣旨,让他立刻进宫见驾,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要知道他此时年纪17,刚刚成亲,还没有参加乡试,也就是所谓“秋闱”,只是一个无名小辈,皇上怎么会知道他,还要见他?听说皇上还只是个孩子,见他又能有什么事呢?

但不管怎样,袁世凯告别了叔父刑部左侍郎袁保恒,随着太监来到养心殿西暖阁。

养心殿的名字出自孟子的"养心莫善于寡欲",意思就是:修养心性的最好办法是减少欲望。

养心殿的东暖阁是慈安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西暖阁就成了丁云桐私下见大臣和办事的地方。

丁云桐见袁世凯进来磕头,点点头,让人给他赐坐。袁世凯受宠若惊,扭扭捏捏的坐了半个屁股。

丁云桐转过脸继续和旁边的一个人说话,这个人就是郭嵩焘。

“郭爱卿,此次你出使英国,朕有个任务交给你去做。”

“皇上放心,微臣即便肝脑涂地,也一定不辱使命。”

“呵呵,肝脑涂地倒也不必,朕是要你去英国进行金融投机?”

“金融投机?微臣愚钝,望皇上明示。”

“你可听说过国债?”

“这个,臣略有耳闻,只是这好像是洋人的词藻。”

“一个国家假如要办些大事,但钱不够,怎么办?就得去借钱,向老百姓借,向别的国家去借,这借来的钱就叫国债。假如是为打仗借债,就叫战争国债。这可是以国家的信誉做担保的,还不了政府就垮了。还的时候是要加上利息的,叫做利率。

朕知道,那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很快就将有一场大战。到时双方都会在那英国伦敦的金融交易市场大举发行国债,但价格利率会受战争胜负的影响而起伏,掌握时机进行买卖,便能赚取其中的差价。具体操作到时候朕会指点于你。”

看着郭嵩焘和袁世凯两人目瞪口呆的样子,丁云桐心里好笑:他们想不到自己熟知历史走向,竟然还能借此捞洋人一笔钱。

明年此时,俄国将与土耳其正式开战。鉴于之前的克里米亚战争,英法出兵帮助土耳其,使俄国蒙受惨败,割让土地。所以开战后,舆论普遍英国仍会出面干涉,导致伦敦市场上的俄国国债,几乎无人认购,其价格极低,利率又高。等到俄国打赢普列文战役,战局大转折,国债价格马上暴涨。然后俄土签署《圣士提法诺条约》,土耳其国债成了垃圾。然而形势又出现转折,欧洲列强一起出面干涉,强迫俄国签订《柏林条约》。这两个转折都是市场投机的好时机。

至于投机的资金,单靠从李莲英抄家得来的钱是远远不够的。不过丁云桐知道有个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人就是胡雪岩。历史上,左宗棠西征的部分军费都是这人借的外债。可以让他去找外国洋行,大举借外债来投机,反正稳赚不赔的。

当然这些现在不用讲,讲了郭嵩焘和袁世凯也接受不了。

接着,丁云桐又告诉郭嵩焘:“爱卿出使英国,所见所闻不必形诸文字,即便要写也不要给他人传阅,我之美酒,人之毒药啊。”郭嵩焘点头称是,若有所思。

丁云桐又让袁世凯替他拟旨,是给两江总督沈葆桢的,意思是让沈派道员盛宣怀,前往英商怡和洋行,告诉对方正在修筑的淞沪铁路,未经中国政府批准,乃违法所建。要么立刻拆除,要么继续修筑,但要转卖中国。

丁云桐认为铁路尚未修好,现在去买,价格能杀下来,远远不用二十八万五千两。

拟完旨,丁云桐盖上自己的同道堂印,命人送往慈安太后处盖印。这段时间,慈安明摆着要锻炼丁云桐,对他的文书都是照单全收,一字不改。

丁云桐又问袁世凯:“有何感想?”

袁世凯感慨:“皇上庙算深远,小民不解。”他还只是布衣平民,不能称臣。

丁云桐笑笑道:“你的长辈都曾为国家实心办事,我便赐你为刑部员外郎,随你的叔父历练,将来朕大有用你之处。”

袁世凯感激涕零,只觉得心里一股热血上涌。有皇帝的垂青,自己将来的飞黄腾达是不用怀疑的了。他只觉得眼前的小皇帝真是古往今来第一明君了。

看着郭,袁二人磕头退出,丁云桐心想我该见见李鸿章了。事实上,他对李鸿章的了解甚至超过李鸿章自己了。现在有很多事情自己还不能做,可以让李鸿章先做些准备工作。

现在真的要抓紧,今年日本已经强迫朝鲜签了《江华条约》,手已经伸出来了,时间真的不多了。

第6章 开始改革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全文阅读作者:东非浪子加入书架

接下来的几天,丁云桐陆续发了几条旨意,

命令四川乡试考官许景澄出使缅甸贡榜王朝首都曼德勒,

户部员外郎曾纪泽出使中亚汗国布哈拉,

山东道员张荫恒出使越南阮朝首都顺化。

而且旨意中都有特别的交待,让他们沿路勘察山川河流道路,绘成地理图本。

丁云桐此举有他很深的考虑,越南和缅甸历史上都是中国的属国,中国作为他们的宗主国,在国际法上拥有主权,这一点类似朝鲜,但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国自顾不暇,被列强渗透,这种关系被淡化了。

丁云桐派人携带礼物出使,正是要以行动来重新确认双方的传统关系。这样,等将来中国力量强大了,就能以宗主国的名义,对这些地方进行干涉。

至于布哈拉汗国,其所在的中亚地区现在已经是俄国的势力范围。中亚三大汗国中,浩罕国已经被俄国灭了,剩下布哈拉和希瓦成了俄国的附庸。

但中亚地区极为重要,是丁云桐未来准备通向西亚和欧洲的陆地通道,而且在美国纺织业大发展的时候,中亚作为世界重要的棉花种植区,将会有重大的经济利益。

更可怕的是,这里将通向世界石油的核心地区。土库曼斯坦,接着波斯,接着阿拉伯国家,这些才是中国的未来,打击日本只是为了安全,这些地方才是帝国将来能否掌控世界的关键。

在丁云桐的计划,中亚地区将是未来中俄争夺的一大焦点。

处理完这件事,丁云桐终于在养心殿西暖阁,见到了奉旨进京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与丁云桐前世看到的老照片里的农民样不一样,李鸿章显得很精神,眉目之间颇有几分狡黠。

丁云桐感慨的看着李鸿章,自己本是一百多年后的人,能与历史书上的名人面对面,让他竟有点恍惚。

他知道李鸿章是清朝里少数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同时又能办事的官员,此人对中国的近代工商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他对于建设工商业的理念还有很大局限性,与日本同时代的维新人物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伊藤博文以及岩仓具视等人相差甚远。

丁云桐等李鸿章磕头请安之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李爱卿,朕要创办国家中央银行。”

李鸿章预想了无数与小皇帝见面的场景,但这个无论如何超出了想像,一时竟愣在那里。

丁云桐继续说道:“行长人选朕也想好了,就让上海太古轮船公司的总理郑观应来担任吧,这个人相信你认识的。”

历史上郑观应是著名的《盛世危言》的作者,一个爱国知识分子。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个大买办,极为出色的生意人。

李鸿章今天可不只吃了一惊,面前的光绪小皇上真让他有深不可测的感觉。

“微臣刚才有些失态了,只是这筹办银行之事似乎并不紧急,微臣以为眼下急需创办工商企业,为国家广开财源。”

丁云桐笑笑说道:“李爱卿,你有所不知。所谓中央银行,可不是简单存款贷款那么简单,这是国家工具,对外经济渗透,对他国发挥影响,对内统筹资金,集中精力建设,都是不可或缺的。嗯,这个银行就叫华夏银行吧。具体办理你让郑观应来负责,这是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你办的工商企业已经不少了,但大多已陷入困顿。不管你是官督商办,还是官商合办,本质上还是官办,到最后都会变成衙门,腐败倾轧,人人没有积极性,消极怠工。而且,经费都靠朝廷拨款,不考虑成本,不计算利润,也无法创新,怎么能竞争得过洋人?即便有民间商人来入股,赚了钱官府拿大头,赔了呢?难道商人还敢叫官府赔偿吗?好处不多,风险却很大,谁愿做冤大头?”

李鸿章偶尔也有想过这些问题,但从来没有人这样明确的指出过,不禁深思。

丁云桐又说:“想必你也知道日本正在搞维新,他们已经开始将工矿企业统统低价转让给私人,为了利润,这些人还不拼命经营?其办事效率远非官府衙门可比啊。”

李鸿章对此其实也有耳闻,想不到皇上年纪幼小,而且身居九重,居然也这么清楚,他已经佩服的五体投地了:“那微臣该如何办理,请皇上明示。”

丁云桐点点头道:“办法就是企业让民间资本自由参股,建立股东大会,由股东大会聘请人才,担任经理,专心经营,如果经营不善,就另选贤能,这样企业就会有生机。而官府只负责监督收税,提供政策保护,把关产品质量,监管市场有序经营等等。这具体管理章程,可以借鉴洋人的法律,这个以后会慢慢公布。

至于有几个军火企业,比如江南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局,福州船政局等等,可以规定官府参股必须过半,具体可有华夏银行出面,而且由官府聘请洋人,并负责安全与保密事宜,这些意思朕也会传旨两江总督。”

李鸿章频频点头,全身有一种莫名的冲动,预感到所有的一切都将焕然一新。

“第三件事,朕知道你已经在筹备办设铁路局和电报局,此事须要从速进行,订出章程,等过段时间,新政一开始,马上要动手做。”

李鸿章问道:“陛下要厉行新政?”

丁云桐点头:“不错,今年年底就要开始光绪新政,但不会大张旗鼓,一切要低调进行。有新政之实,无新政之名。把事情一件件办好,办出成绩来。但表面看上去似乎一切都是原样。这样,等那些老夫子们出来阻挠,一切木已成舟,也避免官民疑虑。同时不让洋人有警惕戒备之心。”

李鸿章心悦诚服,跪下磕头:“吾皇圣明,新政必能大获成功。”

丁云桐看看说得差不多了,就让李鸿章退下了,等下要拟旨把新政的消息一点点透露于沈葆桢,左宗棠以及军机处有志于革新的官员。

刚才跟李鸿章说的,只是新政的一个零头,不过是李鸿章目前能做的。

等到把权力中枢的人选按自己的意思安排好,到时候再大动手脚。

等办好华夏银行,户部的款项收入支出都必须经过华夏银行,可以统筹全局的管理全国的经营投资,包括将来的资本输出。历史上,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以及华俄道胜银行都是帝国主义重要的侵略工具。

接着要改革政府机构,将六部和总理衙门换掉。

同时改革军制,编练新军。八旗兵和绿营已经腐朽糜烂,而且每年还要两千万两白银供养,实在不堪重负。绿营可以顺利裁撤,八旗却很麻烦,贸然撤掉只怕会激起皇亲贵族的反对,自己权力还不稳固,暂时先不理他。等到忠于自己的新军练成,便可立刻撤掉八旗,枪杆子里出政权,还怕他们造反不成。

至于湘军,在曾国藩死后都已经慢慢裁减,有些加入了李鸿章的淮军,现在只剩下左宗棠的西征军。另外淮军也有几万人,将来经过整编改造,可以作为新军的辅助部队。历史上到了甲午战前,淮军能战的部队只有五万多,机动部队只有两万五千人,还不如日本一个军的实力,更不要说日本仅仅一线精锐部队,就超过了十二万,甲午战争不输就是活见鬼了。

现在自己穿越过来,那就不一样了。计划用五六年时间,能建成一支精锐部队。这支部队要有统一制式的武器,有完备的后勤保障体制,有通讯医疗情报等等各方面充分支持,有高效率高素质的指挥体系,要有新兵补充和训练的制度保证。但是最最重要的,超过一切的,是要有真正意义的爱国忠君概念,知道在为什么而战。

历史上八国联军侵华,里面甚至有一支华人雇佣军。洋人问他们,为什么要攻打自己的国家,难道不爱国吗?他们怎么回答呢,他们说:“因为这个国家不是我们的,是那些达官贵人的,是皇帝和太后的。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所以这个国家的一切,包括人民都是皇帝的私有财产,国家不属于我们,我们为什么不能攻打?”

等到军队准备就绪,就可以对外采取一些主动了。

看着西暖阁的窗外,丁云桐自语:“新政就要开始了。”

123456789101112 下一页 末页
扫码
作者东非浪子所写的《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为转载作品,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最新章节由网友发布,找书苑提供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全文阅读。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最新章节,而找书苑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找书苑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邮件给管理员,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