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找书苑 > 军事历史小说 > 乱世晋隋最新章节列表 > 第63章 木犹如此 没有更新?告诉管理员更新 章节内容错误、缺失举报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63章 木犹如此

小说:乱世晋隋 作者:陈邵轩
就在苻坚称霸关中时,燕国慕容俊南下。

  横在慕容俊面前的,是鲜卑段氏的残余势力,段辽族侄段龛。段龛趁后赵大乱,重新占据青州一带,青州是华北地区的一道重要屏障,时刻威胁着蓟城侧翼的安全。燕军欲取中原,必须清除段龛势力。

  燕国在慕容俊、慕容恪兄弟的治理下,国力达到顶峰,已经具备争夺中原的雄厚资本。与当年慕容廆孤城一座不可同日而语。

  公元356年正月,太原王慕容恪亲率大军,抵达黄河北岸,以探明敌军虚实。慕容恪的策略是这样的:若段龛北上渡河,就避其锋芒,转而进攻野王(今河南沁阳);如果敌军坚守南岸,则迅速过河,攻段龛于不备。

  大敌当前,段龛却犯了和许多将领同样的错误:畏首畏尾,逡巡不前。其弟段熊建议兄长过河迎敌,被后者一口否决。慕容恪趁段龛犹豫的空当,派工匠制造了数百艘小船,然后一举渡过黄河,如此一来,战争的主动权转移到了燕军手上。

  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慕容恪给燕军的命令只有简短的“进攻”两个字。段龛一撤再撤,终于在淄水河畔被燕军截住,段龛只得硬着头皮迎战。战斗甫一开始,段钦率领的前锋便被击溃,段钦、随军右长史袁范被俘,多米诺效应就此产生,段龛三万人被彻底打散,后者集合残余部队,撤退至广固(今山东青州西北)。

  顾名思义,广固是古代青州地区的一座坚城,慕容恪从阳春三月一直围到六月酷暑,到后来,燕军干脆在城外住下了,这令城内守军叫苦不迭。燕军还在外围构筑城墙,把广固围了个密不透风。

  从当时的兵势来看,燕军要远强于段龛所部,就因为这一点,慕容恪的部将们纷纷建议攻城,而主帅却对他们说:“打仗亦分轻重缓急,兵法有云,若我军五倍于敌军,则攻之;若十倍于敌,当围之;今段龛部众甚多,如猛兽被困笼中,贸然攻城,只会为我军带来不必要的伤亡!”

  在“围而不攻”战略方针的指导下,燕军一直在城下待到金秋十月。十五万燕军,在远离国境线的敌境内能够围城长达九个月,燕国的雄厚国力可见一斑!

  守军的忍耐终于到达极限,城中开始出现了“人相食”的恐怖现象,段龛不得不引军出战,侥幸没被成为食物的士兵们也是饿得前胸贴后背了,自然不是燕军的对手,一番激战过后,段龛全军覆没,只身一人逃入广固,不久后,实在过不下去的段龛出城请降。

  处理完广固的善后事宜,慕容恪率军班师。侧翼的危险解除了,燕军不久即扫平冀州诸郡;次年,慕容俊把国都迁到了邺城,吞并中原之心昭然若揭。

  桓温敏锐地发觉了燕国南下的企图。姚襄这个后顾之忧已经被干掉了,进军河洛,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机会了!

  北伐之前,他将军队带到江陵休整,路过金城时,桓温看到了一片十分熟悉的柳树林,参军告诉他,这是将军早年带领士兵们种栽种的。

  桓温脑海中关于这片树林的记忆迅速复苏,当年的小树苗已经成长为粗达十围的参天大树了,桓温不禁感慨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想到中原沦陷已五十余年,而新一代年轻人几乎已不知道故国为何物,桓温不禁潸然泪下。

  击败姚襄的第二日,桓温乘势光复洛阳。这是东晋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收复洛阳。洛阳当年的车水马龙早已不在;司马先帝的陵墓也已破败不堪;宗庙更是毁坏殆尽。旧日皇宫甚至成了一片茂密的树林,偶尔能看到一两只獐子一闪而过,消失在丛林深处。

  故都不堪回首啊!

  洛阳百姓听说官军到来,纷纷出来迎接,五十年了,当时的孩童已经白发苍苍,半个世纪的光阴,可以抹去一个朝代存在的痕迹,却无法磨灭其子民的赤胆忠心。

  桓温马上组织士兵们恢复晋室宗庙,先帝的陵寝也得到了修葺(其实也没几座了,司马懿的保存最为完好,地面建筑尚毁损一半,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司马衷四帝的陵墓经过多年的人为破坏,几乎无法修复)。

  做完这一切,桓温向建业方向去信,请求还都洛阳,东晋大臣除了桓温,都过惯了安逸的小日子,谁都不愿意挪窝。皇帝司马聃才十七岁,对故国根本没有一点概念。群臣们碍于桓温的权势,都选择了沉默,最后由廷尉孙绰出面,给桓温回了封信,信中详尽阐述了迁都的种种弊端,认为中原未平,实在不宜迁都。

  收到信,桓温气得直跳脚,想自己费尽周折,不好容易才攻占洛阳,而中央仅用“不宜迁都”这四个字就把自己打发了!桓温虽然不甘心,却也无计可施,只好派扬武将军沈劲驻守洛阳,自己则回师荆州。

  东晋最后一丝复国的希望破灭了,令人痛心的是,亲手浇灭这丝希望火焰的,不是他人,正是东晋政府自己!

  与沈劲同时接受任命的,还有谢万,谢万被桓温任命为西中郎将,监司、冀、豫、并四州,同时兼任豫州刺史。安排完这一切,桓温回到荆州。

  沈劲为人耿直,而且能与基层士兵打成一片,很得拥护;谢万恰恰相反,没什么真本事,而且自高自大,对于带兵之事一窍不通。朝廷对军队的赏赐,多半进了谢万的腰包,一些明白人劝说他,谢万就把将军们召集到一起,仅以一句“诸将皆劲卒”敷衍。将军们出门后,连黑掉谢万的心都有了。

  谢万是谢安的兄长,亦是王羲之好友;“群贤毕至”的“群贤”之一。王羲之对桓温的任命深感焦虑,就用天下无双的潇洒行书给桓温去信,建议后者不要把军权交给谢万。可能是王羲之的书法太过飘逸,其光芒远远盖过了书信的内容,桓温读完信,把王羲之的建议撂在了一边。

  不久后,桓温将尝到所托非人的苦果。

  东晋的迁都行动虽然没有成功,但这件事深深刺激了一个人:慕容恪,他意识到:洛阳的战略价值非常重要,进可攻退可守,必须尽早拿下!

  于是,慕容恪召集大军,带上小弟慕容霸,浩浩荡荡地向洛阳杀去。当时距洛阳最近的晋军有两支:一是驻守下邳的郗昙,此人是郗鉴之子,时任北中郎将;另一支则是谢万。桓温命郗昙攻高平,牵制燕军,谢万则带兵援救洛阳。

  不巧的是,郗昙生病了,为保险起见,郗昙暂时后撤,不明所以的谢万见友军后撤,还以为打了败仗,仓皇撤退,洛阳援军不攻自破。撤退路上,诸将领一直想干掉谢万,碍于谢安的面子,这才留了谢万一条小命。找书苑 www.zhaoshuyuan.com

  回到建业,谢万立即被废为庶人。为了挽回败势,也为了振兴谢家的名望,谢安出山了。谢安当时已经四十一岁了,不惑之年才做官,在谢家这个盛产高官的家族中,年过二十还没有做官的,除了傻子就是白痴。如此算来,谢安已经“傻”了二十多年了。

  谢安,字安石,“少有盛名”,但为人非常个性,一直在会稽山做世外高人,朝廷屡次征召,都被谢安以各种奇葩的理由拒绝,大家都知道谢安有济世之才,就编了一句顺口溜:“谢安石不出山,只怕晋室江山要玩完!”

  要不是谢万丢尽家族颜面,只怕谢安会老死山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

  谢安的出仕意愿像一阵风一样传到了桓温耳中,桓温大喜过望,立即任命谢安为司马(后勤部长兼军事法庭庭长),非常器重他。

  但洛阳形势已经是积重难返,桓温对朝廷偏安江东的态度极为愤慨,干脆赌气不管了。半年后,洛阳失守,沈劲以死殉国。燕军顺势攻占许昌,河南诸郡尽皆失守,桓温第二次北伐的战果全部失去。

  一个小小的谢万是无法造成如此大影响的,东晋明明有半年的时间调集军队,却对洛阳危机作壁上观,犹如一个母亲,眼睁睁的看着孩子被贼人掳去。究其根本,贪图富贵的东晋政府无疑是罪魁祸首。

  倘若明帝司马绍仍在,只怕东晋早把国都迁到洛阳了,王夫之那句“明帝不夭,中原其复乎!”更突显其价值。

  UU看书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UU看书!




如果喜欢《乱世晋隋》,请把网址发给您的朋友。
收藏本页请按  Ctrl + D,为方便下次阅读也可把本书添加到桌面,添加桌面请猛击这里

快捷键:上一章(←) 下一章(→)
作者陈邵轩所写的《乱世晋隋》为转载作品,乱世晋隋最新章节由网友发布。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乱世晋隋最新章节,而找书苑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乱世晋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乱世晋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找书苑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乱世晋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邮件给管理员,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相应处理。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