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找书苑 > 都市言情小说 > 古玩行家最新章节列表 > 第五十章 使坏 没有更新?告诉管理员更新 章节内容错误、缺失举报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五十章 使坏

小说:古玩行家 作者:包浆
  随着清王朝的垮台,胡同串子们的命运随即发生了改变。

  祖上留下的产业吃光了,也不能再按月拿皇粮,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北亰有句老话形容的更加贴切,叫“倒驴不倒驾”,更何况积攒了百年的习气一时半会也丢不了。

  不过这一阶段,胡同串子们已经是彻彻底底的平民化了,玩的东西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上档次。

  就像老舍先生说过的那样,这里的有钱人会讲究,没钱的也知道穷讲究。

  新中国成立后窑子就被取缔了,以前北亰最有名的八大胡同也见不到胡同串子们的身影。

  与此同时,机关部队的大院圈地风开始盛行,这些大院里住得大都是各部委宿舍家属。

  东四八条有个陆军总院大院,另外像外交部街的二号大院、仓南胡同的总参大院也是相当有名的。

  住在大院跟胡同是有着截然不同的,胡同里的人是原著民、土生土长,举手投足都带有着浓厚的皇城遗风。

  而大院里的孩子在当时算是外来户,是某某开国功臣及其家属,却被认为是新文化的代表。

  大院孩子们回家后,看的是露天电影和内部读物,听的是革命故事,管长辈叫叔叔、阿姨。

  而胡同孩子家里的书也是一些三国水浒,听大人讲的大多是京剧故事,管长辈一般称呼大爷、大妈,三叔,五婶,八大姨,口音都是正宗京片子。

  即使大院的孩子和胡同里的孩子在同一个教室内上课,也从来互不往来。

  当时,大院里的孩子就称呼胡同孩子“胡同串子”。

  后来高考停止,直到七七年宣布恢复高考的头一年。

  参加考试的从六十年代入学的老三届到七十年代刚入学的高中生,年龄跨度大都在十多岁上下。

  那一年的高考简直到了万人空巷的程度,去王府井书店排大队买课本成为北亰街头一景儿。

  而且那一年从参加高考人数到大学招生人数都是空前绝后的,相当一部分“胡同串子”洗心革面跨入了大学校门。

  剩下的人们也都在大趋势下,谋划着自己的出路。

  那时候胡同里的待业青年似乎远比现在多,街道上也在千方百计的为他们寻找着合适的出路。

  他们下海经商、干个体、开公司、当倒爷、办杂志,这些现在看来普通的举动放在那会儿都是新鲜事儿。

  再搭着那会儿的人观念老、钱也好挣、竞争少,在秀水街练个服装摊儿都能狠发一笔,挣钱靠的就是魄力。

  可以说八十年代的“胡同串子”,是一批充满了激情和理想游手好闲的新一波文化流氓。

  进入九十年代,北亰的变化可以说是一年一个样儿。

  九二年盖京广中心商务圈,九四年三环路通车,九五年朝阳门内外大街改造、九七年王府井东安市场改造、九八年平安大街改早……

  放眼一望,北亰的路宽了、楼高了、人多了、越来越时髦、越来越国际化。

  老话说“北亰城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儿的胡同赛牛毛”,到而今满打满算北京留下来的胡同也绝对超不过一千五百条。

  大部分胡同居民告别了延续八百多年的生活模式,搬进了小区公寓。

  留下来的很少一部分胡同也被划成了游览区以商业经营为主,再没有了当时那样浓郁的生活气息。

  三轮车涂着绚丽的色彩,照相机打着刺眼的闪光。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宣称自己体验了半天儿的“胡同串子”生活。

  然而真正的生活只能是被动的经受,却不能成为主动的体验。

  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意味着“胡同串子”们已经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继而在过快的城市化进程中销声匿迹。

  徒然的怀念往昔,怀念那一串串渐行渐远的车铃声、空灵的鸽哨、那些在路灯下打牌的老人、厚重低沉的买卖吆喝、木门、台阶、滴水的屋檐。

  就像李墩儿张强说的那样,曾经有个老外说北京城拆也得一百年,可十年时间北亰真的没什么了。

  故宫、天安门、前门,留下来的也就这么点家底。

  不过林辰东觉得自己还算“幸运”,起码能看到胡同,可以有机会身处胡同,以后的人恐怕就没那么“幸运”了。

  “小眫子,你到底带我们去哪?”

  苏雪走了老远,这胡同也是深不见底。

  “吃烤鸭。”李墩儿边走边道。

  “烤鸭不去全聚德,你来着胡同干什么?”苏冰不大高兴的口吻,而且这胡同里怎么可能有烤鸭店,又不是吃炸酱面。

  “谁说吃烤鸭一定要去全聚德?”

  李墩儿嘴里说着,脚可没停,像前又走了十来米才停下脚步,指着旁边一个四合院道:“瞧瞧,这也是正宗的北京烤鸭——德利烤鸭店。”

  林辰东抬头一看,可不是么,这民居门口挂的招牌写着:德利烤鸭店。

  “很快,身边几个外人走了过来,三男两女的金发闭眼货,轻车熟路的抬腿迈进了高门槛内。

  低头一看,林辰东发现,这足有二十公分高的门槛抱着一块铁皮,铁皮被踩的锃亮,而且明显塌陷了一块。

  铁门槛都能踏破,这店可够红火的。

  苏雪和苏冰都没有来过这里,不错看着样子还真是门庭若市,也没说什么,抬腿走了进去。

  李墩儿跟林辰东使了个眼色,那意思说一会儿说什么都别给钱。

  林辰东摇摇头,也没说话,二人一前一后跟着两个女人走进了这家古香古色的四合院。

  进了院子,苏雪一看,屋里有数的十几张桌子都坐满了客人,其中外国人居然比中国人还要多的多。

  “不好意思,桌子都坐满了。”

  前台收银员看到苏雪进门后,表示店里已经没有桌位。

  苏雪眨着一对大眼睛,问:“请问,什么时候能有桌位?”

  “估计要三个小时后,您看院子里那些人都在排号呢。”

  “三个小时?”苏雪和苏冰互视一眼,虽然屋里漂着香气诱人的香味,可要等三个小时,这顿饭算是没戏了。

  李墩儿看到这幅情况,大步走了过去。

  吧台内的女店员看到李墩儿,很客气的叫了他一声:“李哥。”

  “嗯。”

  李墩儿摆谱似的,突然正经起来。

  “这两位跟您一起来的?”吧台收银员问了一句。

  “不光她们两个,还有你东哥呢。”李墩儿介绍了林辰东,随后被两个女服务员带到了偏房的一间雅间。

  原本苏雪两人可没想想到这里还有雅间,小屋子里一水的仿古家具,用料除了紫檀就是黄花梨。

  林辰东进门后,先是对这里的家具产生了兴趣,虽然家具是不算很老,可用料颇为讲究。

  “小胖子,你可以啊,是不是认识这里的老板?”

  “算你猜对了,我跟这的老板算是忘年交。”

  “你的意思是,这的老板岁数不小了?”

  “真二八经的老三届,下过乡,后来开了这家烤鸭店。”李墩儿介绍完这的老板后,拉把椅子坐了下来。

  李墩儿说说的老三届,即一九六六、一九六七、一九六八年的三届初、高中毕业生,合称老三届。

  那三年的中学的初、高中学生因特殊原因在学校堆积,到一九六八年出现了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六届中学生同年毕业的奇景。

  当年,老三届几乎是全部下农村插队。

  六七届初中生和六八届初中生只有很少一部分在六八年底升了高中。

  不过,考核标准并非按学习成绩优劣,而是按家庭出身是所谓“红五类”为升学标准,这一批人高中毕业后全部分配进了单位,避免了当知青。

  很快,一个厨师推着小车走了进来,车上的托盘内放着一只烤鸭。

  厨师身后跟着两个女服务员,没人手里端着一个托盘,上面放着博饼、甜面酱、黄瓜丝、葱丝。

  将盘子一个个的摆放好后,两个女服务员离开了。

  厨师在之前就已经开始切鸭片,每片鸭肉都带着一层烤的金黄的脆皮,而每只鸭子切片必须是一百零八片。

  厨师将三盘鸭肉切好后放在了桌上,跟李墩儿打完招呼后推着车离开了。

  李墩儿早就迫不及待的拿起一张博饼——荷叶饼放在小盘上,随手夹起三块鸭肉沾了甜面酱后放到了薄饼上,找书苑 www.zhaoshuyuan.com 放上黄瓜丝和葱丝后,双手一卷放入了嘴里。

  林辰东也没客气,忙活了一整个上午,他也开吃了。

  苏雪更不会客气,对于她这个正宗的吃货来说,才不管什么吃相。

  反倒是苏冰有些拘谨,毕竟有两个第一次见面的生人,吃起东西来她还是很注意形象。

  不过,苏冰恰恰也因为这个吃亏了。

  按说四个人一只烤鸭足够,可现在李墩儿和苏雪两个吃货在场,不一会儿一只烤鸭吃完了。

  总共算起来,苏冰才卷了三块薄饼。

  林辰东勉强吃了个九分饱,不过这却敲到好处。

  而林辰东身旁的苏雪却在舔着嘴边的甜面酱,不用问肯定没吃饱。

  李墩儿就更不用说,刚刚跟苏雪抢了半天,两人也才平分秋色的吃了个半饱。

  “林辰东,我能不能再吃一份?”苏雪眨着一对大眼睛,可怜巴巴的看着林辰东,好像受了什么委屈一样。

  林辰东还没说话,李墩儿已经抢先道:“吃吃吃,咱们在来一只,一会儿你还能打包一只。”

  李墩儿说完,扭脸朝着林辰东挤了挤眼。

  苏雪看到李墩儿朝着林辰东挤眼,可她并没当回事。

  与此同时,苏冰也敏锐的发现了李墩儿怪异的举动,顿时一脸冷肃道:“你们两个想干嘛?”

  UU看书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UU看书!</a><a>手机用户请到阅读。</a>




如果喜欢《古玩行家》,请把网址发给您的朋友。
收藏本页请按  Ctrl + D,为方便下次阅读也可把本书添加到桌面,添加桌面请猛击这里

快捷键:上一章(←) 下一章(→)
作者包浆所写的《古玩行家》为转载作品,古玩行家最新章节由网友发布。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古玩行家最新章节,而找书苑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古玩行家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古玩行家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找书苑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古玩行家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邮件给管理员,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相应处理。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