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找书苑 > 军事历史小说 > 玩唐最新章节列表 > 第137章 玩味天下 没有更新?告诉管理员更新 章节内容错误、缺失举报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137章 玩味天下

小说:玩唐 作者:午后方晴
    第一百三十七章玩味天下

    王画送走金城公主的消息,也传到了朝中。

    李隆基愤怒写了一封信,责问王画,你到底要做什么?

    如果送回长安还有情可愿,送到大洋洲,最后金城公主是什么归宿,难道她还会嫁给宋问与萧亚轩做媵?

    那么王画加上李裹儿再加上他的妹妹,再加上金城……

    李隆基火冒三丈。

    其实他还真是误会了王画,王画到现在绝对是将金城公主当作妹妹来看待的。至于以后会怎么样展,王画根本就没有想过。

    接到了李隆基的信,王画回了一封信,说道,本来我是想将金城公主送回长安的,可是你妹妹说要将李奴奴送到大洋洲。你说我是听你的,还是听自己老婆的。

    李隆基接到信后,脸青了大半天,还来个李奴奴。

    王画耍了一个滑头,是问过李持盈,与向不向朝廷交待无关,主要是安慰后宫的,怕各位妻妾争风吃醋。于是就说了,金城公主马上就能送回来了,可是我将兵权一交,朝廷就不将我当作一回事,然后又将她送回吐蕃怎么办?

    李持盈一听也没有经过大脑考虑,可怜地说道,那就送到大洋洲吧。

    好了,送走了。

    但李隆基作不得,因为局势越来越紧张。王画再次又将会起到致命的作用。

    王画云淡风轻,根本就没有想管过他与太平公主的事。

    他现在准备制作九州之鼎了。

    这是一个圣物,他自己得净心,就象弹琴一样,不净心,不投入,工艺品制作出来就没有灵魂。

    先是从鼎身开始。

    难度很高,不是景泰蓝技术很复杂,据传倭人窍取了中国的景泰蓝工艺,还用领带沾了釉料走的,有鼻子有眼的,那是假扯,倭人有七宝烧,比景泰蓝工艺并不遑让多少。

    但象鼎这样的大件作品,牵涉到一个问题,必须要用铸胎工艺,也就是用厚紫铜胎,一烧就成了蜂窝状,关健加上入锡、铅与锌,否则紫铜熔化后很黏,这又要一点不滴地调试。这项技术失传了很久,后来才钻研出来,可是王画因为烧过珐琅瓷,知道许多配料,但对这个铸胎工艺不是很了解。

    以前王画就一直在研,这都好几年过去了,有了一个眉目,后来将它又放在瓷器上。总体来说,无论釉料或者技术并没有达到巅峰,甚至都不能算是成品技术。王画逃出洛阳后,这项技术还在继续研究,是在瓷器上研究的,后来王画出现了,看成瓷器样品后,又点拨了几下。

    所以这一次匠人都有了一定基础,但主要就是这个铸胎,这段时间就在烧制各个景泰蓝,不求成品,只求各个数据。所以为什么要一千万缗钱,研究的费用太大了。

    然后就是鼎本身,不是整个鼎身都是景泰蓝,王画没有那本事,就是他穿之前,估计也没有人有那本事。

    景泰蓝五道工艺,第一就是制胎,将紫铜片按照图纸剪出不同形状,用锤子打成各种铜胎,再上好焊药,高温焊接。现在没有焊接技术,只好用高温煅烧,更费时间,工艺也变得更复杂,成功率还很低。但有一门好处,因为铜有延展性,所以能用锤子将它硬性打连在一块。

    就是烧毁了,还可以重来。不象瓷器,烧报废了,也只能当作废品处理。因此一件景泰蓝是几块铜皮子镶连在一起的。这一点也不象七宝烧,倭人用模具直接做成一个整体铜件,再做七宝烧。

    不是景泰蓝就烧不出来大鼎,景泰蓝界的大师,张同禄就烧过一件《鼎世中华》,美仑美奂。但作为九州之鼎,它的体积嫌,也不能呈一个铜皮子。所以王画的构想是先用紫铜铸成一个大鼎。因为代表着九州神器,这个鼎形一定在厚实稳重雄伟,不能烧成一个香炉,那就糟糕了。

    王画设计了许多鼎的形状,在那份草图上还用了三角鼎,可是后来看着不舒服,改成了四方鼎方天下,这样更充满了丰厚的感觉。样式也很象后来出土的商代司母戊方鼎,但双虎噬人头纹饰耳改成了双龙耳,直接是两条金龙盘旋于鼎身之上,做耳。鼎囊稍微薄了一点,但肯定不能用铜皮子。

    但鼎身更高,达到了近四米高,正因为有了这么高的高度,才能看上去更加气势宏伟壮观。还有一个作用,有了这么大的鼎,鼎壁面积更大,这可以有足够的面积写上这一州的地形、历史、人种情况、部族分布、音乐、动植物、舞蹈、矿产等等,并且配上相关的图画。

    所以只有烧红后,一块块镶接,然后打磨镶金,掩去痕迹。但为了材料的冷热膨胀度一致,虽然里面铜身是毛胎,也必须用一样的紫铜为里胎。这个工艺难度更复杂。

    而且所需铜料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现在没有出来,但王画估计每一个鼎所需紫铜不会低于三千公斤。

    第二步就是掐丝,用扁铜丝粘在铜胎外表,粘成字迹、图画。放在后世容易,就是废时间罢了,用焊接焊上去,现在是生生煅烧上去,必须经过反复烧结,难度还是很高。

    第三步就是点蓝,烧结好的胎体经过酸洗,平活,整丝后开始上釉。也就是将各种珐琅料填入丝纹的空隙中,高温烧熔,使釉料化成平整光亮的釉面,这要经过三到四次的上釉烧熔,才能使釉面与铜丝想平。但这份工艺现在却不成为难题,酸水大洋洲研究出来,不那么纯,但大部分是硫酸水,能用,至少能洗去氧化物,釉料经达多年研究,也找得差不多,基本质料是硼砂、硝石与碱,但含的金属不同,比如含铁的作褐色,含铀的作黄色,含铬的作绿色,含锌的作白色,含铜的作蓝色,含金含硒的作红色等等。这大多数产自淄州西南。

    接下来就是是用粗砂石、黄石、木炭分三次将凸不平的蓝釉磨平,凡不平之处都需经补釉烧熔后反复打磨,最后用木炭、刮刀将没有蓝釉的铜线、底线、口线刮平磨亮。最后一道工艺就是镀金,也就是镶金,现在没有很好的镀金办法,只好用描金,这是不让铜丝生锈的。

    因此,王画需要很多工人,特别是掐丝这一道活,需要无数的工时。

    而且鼎基用的活更多。

    现在图纸没有定落下来,各幅画与诗字赋送来了,王画看了后,很不满意,又重新分配了一下。甚至看到某些人实在没有作山水画的天赋,再次裁剪下去,重新喊了一些画山水的高手。

    但为了让工人熟悉,王画先让他们制造了几样景泰蓝,比如以清朝珐琅莲花纹酥脆油茶盖罐为原形,或者以清朝御制铜胎画珐琅彩黄地牡丹雉鸡图盖盒为原形,或者以明景泰象足狮耳香炉为原形,让他们熟悉工艺(见作品相关)。

    可就在这时候,太平公主写来了一封信。

    太平公主得势,原来还十分喜欢李隆基,李隆基越有本事,才越有机会推翻韦氏。但现在情况变了。一开始她还认为李隆基年轻,没有将他放在心上。可随着她产生了更大的野心,就感到李隆基对她的妨碍。

    可这时候李旦已经将李隆基立为皇太子,她感到危胁,于是想立一位昏庸懦弱的人做太子。不管做不做女皇,也许真没有这想法,主要能长期保住自己现在的权利地位。

    于是派人散谣传,说太子非皇帝嫡长子,因此不当立为太子。

    李旦听说后,十分反感,但他也没有想起是太平公主做的,认为这是民间的谣传,于是下旨警告天下百姓,不得传说此事。

    太平公主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利用李旦对她的宠爱,在李隆基身边安插了许多耳目,然后将李隆基所做所为,用放大镜放大,有意无意地挑唆。这让李隆基十分不安。

    所以他接到王画回信后,吭都没有吭一声。

    当然,这时候一切还处在暗下,李旦也没有察觉。他又替五王平了反,削了武三思父子坟墓,将尸骨抛尸野外。还有一件事,韦氏是不能陪葬定陵了,于是让李显前一任王妃赵氏追谥为皇后,可没有人知道她安葬在哪里,于是用她生前的衣服招魂,用衣服与李显合葬。又替裴炎等人平反。不过也没有全盘否定武则天。他还让两个女儿西城公主与隆昌公主作女道士,准备在长安城西建造道观,为武则天助冥福。

    总体来说,这几个月政治还是清明的,这要得亏大宋与姚崇。

    唐朝旧制,三品以上官员由皇帝当面册授五品由皇帝颁制书任命,也就是制授,六品以下官员由皇帝颁敕书任命,为敕授。但任命皆委托尚书省拟定,文官由吏部拟定,武官由兵部拟定。这个制度在李显手上完全败坏。大宋担任吏部尚书后,李乂与卢从愿为吏部侍郎,三人都不畏**,请托之路由此塞堵,一万多名候选官员中,三铨后入选的不过两千人,进一步对唐朝冗官瘦身。姚崇为兵部尚书,6象先与卢怀慎为兵部侍郎,对武官选拨任用也走上正途。甚至因为等候血营诸将,还有意将空缺留下。

    在这卷直风影响下,许多官吏不畏强贵。

    宦官闾兴贵托李朝隐为他办事,李朝隐不但不买账,反而将他抓了起来。李旦为些还嘉奖了李朝隐。

    侍御史李孚弹劾时也不畏强贵,众人毁之,李显说道:“鹰博狡兔,须急救之,否则它反而被兔咬伤。御史弹劾奸邪时,如果没有君主对他保护,也会被奸邪所伤。”

    众人愕然,老鹰被兔子咬伤?

    但这股清风吹得正是时候。

    于是侍御史倪若水,再次弹劾祝钦明与郭山恽这两个马屁精,撵出朝堂。

    可是这个好景并不长。

    没有几个月,太平公主党羽开始结成,想要加害于李隆基,于是派她的女婿唐晙邀请韦安石到她家。韦安石坚辞不去。

    第二天,李旦召见韦安石,对他说道:“朕听说朝廷文武百官全都倾心于太子,你应当多加留意。”

    好人就怕三挑,坏人就怕三劝,李旦成天听到太平公主有意无意的话,心中产生了疑心。

    韦安石也没有想到其他,直接说道:“陛下是从哪里听到这种亡国之言的,这一定是太平公主的主意。太子为宗庙立下大功,一向仁慈明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希望陛下不要被谗言所迷惑。”

    他话音还没有了,后面帘子一挑,太平公主跑了出来,斥责道:“难道孤比你这个大韦相公还能进献谗言吗?”

    韦安石脸色大变。

    实际上刚才太平公主正在与李旦议事,之所以召见韦安石也是太平公主的安排,她自己躲在帘子后面偷听。

    太平公主说完了,立即下令让他抓韦安石审讯。

    幸好郭元振赶到,苦苦求情,才使韦安石侥幸保全。但经这一吓后,自此李旦问他什么,也只是唯唯喏喏。

    太平公主依然没有满足,她看到韦安石被她吓到了,于是在光范门内拦住宰相,让他们改立皇太子。在场几位宰相吓得一个个不敢吭声,可是大宋却不客气地质问道:“太子为大唐社稷立下大功,是宗庙的主人,公主你为什么提出这个建议?又有什么权利提出这个建议”

    对这个铁头,太平公主无辄,只好气得扬长而去。

    李持盈听说此事,担忧而不解地问王画:“为什么父皇听从姑姑的话,不听三哥的话?”

    “傻丫头啊,自古以来,为了皇位,子害父,父杀子的事还少吗?你姑姑以前帮助过你父皇,所以你父皇相信她,他有意让你姑姑与你三哥形成一种平衡,就象太极一样,阴阳平衡,相互掣肘,他的皇位才能保住。”

    不是李旦傻,在此事上他还在打着太极,太平公主强盛了,会相帮着李隆基说一些好话,李隆基强盛了,会相帮着太平公主说一些好话。

    武则天也这么做过。

    可是李旦有武则天打太极手的手段,却没有武则天的果决,因此早迟要出事。

    李持盈听了很愕然,转眼间脸色一黯。至少她在家中的时候,一家人还相依为命的。可没有想到,前面做了皇上,后面父子都产生了猜疑。

    但这件事太平公主做得有些嚣张。

    大宋与姚崇接着进谏:“宋王是陛下的嫡长子,豳王是高宗皇帝的长孙,太平公主在他俩与太子之间互相构陷,制造事端,会使东宫地位不稳。请陛下将宋王和豳王两人外放为刺史;免去岐王李隆范和薛王李隆业所担任的左、右羽林大将军职务,任命他们为太子左、右卫率以事奉太子;将太平公主与武攸暨安置到东都洛阳。”

    李旦犹豫了一会儿答道:“朕已经没有兄弟了,只有太平公主一个妹妹,怎么能将她安派到东都去呢?至于诸王任你们处理。”

    可过了几天,李旦好好地对身边的侍臣说道:“占卜的人说五天之内,将会有难的军队闯入宫中,你们要为朕严加防范。”

    张说立即说道:“这一定又是奸邪人用谗言离间陛下与太子的关系,希望用太子代行处理政务,那么各种流方蜚语自然会消失。”

    姚崇立即补充道:“张说所提的办法,是使社稷长治久安的上策。”

    两人一唱一和,终于使李旦高兴起来,立即下诏,宋王李成器为同州刺史,豳王李守礼为豳州刺史,任命左羽林大将军岐王李隆范为左卫率,右羽林大将军薛王李隆业为右卫率;又将太平公主安置在蒲州。并且让李隆基代行处理政务,规定凡是六品以下官员的任命以及对犯徒刑罪以下罪犯的审核等事,均由太子全权处理。

    但王画猜测,还是太平公主拦住宰相做得太过份,李旦开始打压太平公主,拉李隆基一把,所以才下达这份诏书的。

    太平公主一看急了,怎么的,自己散布谣传说李隆基会动政变,没有说好了,还说坏了?

    她心中十分担心,于是写了一封信,请求王画相助。

    王画也回了信,我帮助你可以,但你想办法让我将九万血营大军进入长安。

    太平公主看到信后,气得将信撕了,九万大军进入长安,到时候是你的天下,还是我的天下?

    不过这时候,李旦心中又担心起来,害怕李隆基掌握了太多的大权。

    于是太平公主趁机让崔湜、薛绍素进言:“斜封官皆先帝所除,恩命已布,现在由于姚元之等人建议一下子全部削夺,这彰显了先帝的过错,并且给陛下召来许多怨言。眼下全国众口沸腾,遍布海内,恐生非常之变。”

    太平公主也再次进劝,将李旦说服,于是下诏,诸斜封官先停任者,量材叙用。

    这是太平公主用皇恩来树私恩的。

    然后开始找李隆弹琵琶了。问李隆基为什么勾结宋姚二人,挑拨自己与皇上的感情?

    李隆基感到很害怕,不是害怕太平公主,是怕她的手段,如果她在此事上载赃一把,说自己勾结宰相,他父亲一定会起疑心,甚至极度反感,因此只好使出一招丢车保帅。他自己主动进谏,说姚宋二人挑拨自己与姑母太平公主和兄长宋王李成器、豳王李守礼之间的关系,并请求对他们两人严加惩处。

    李旦正担心着呢,于是正好将姚崇贬为申州刺史,宋璟贬为楚州刺史。李成器与李守礼被任命为刺史的事也不了了之。

    太平公主又趁热打铁,将刘幽求罢为户部尚书,让吓得不敢说话的韦安石与崔日知代替了姚宋二人,主持朝务。

    从此,朝廷纳纪再次混乱,复如李显时的老样子。

    参军柳泽看不下去,上:“斜封官是通过先皇身边人引进得以任用的,哪里出自先皇的本意?陛下将他们全部罢黜,天下都认为很明智。现在反过来又将他们全部录用,善恶不定,朝令夕改,陛下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街谈巷议都说太平公主拉拢一些人,诳骗陛下,臣担心这样做会积恶成大祸。”

    疏上不责也不听。找书苑www.zhaoshuyuan.com

    李隆基让太平公主逼得走投无路,只好也写了一封信给王画。他也直觉到王画与太平公主之间有着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因此在信中,言语哀切地求王画劝太平公主以和为贵,以国以民为主,不要再争斗下去了。

    王画看了信后,心里想道,我让太平公主不争了,你就停下来了?也不会停下来,你们老大不说老2。

    于是派了两百血营士兵,骑马到了长安。有的关卡不敢放行,拿出了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信函封面,亮出来给他们看,那个敢阻拦。况且两百士兵问题也不大。于是来到长安,一路直奔太平公主的府邸,一路直奔李隆基的府邸。

    到了门口,拿出了唢呐,吹起来了,将相和呀将相和,将相和呀将相和。

    这些士兵也不会吹唢呐,好不容易学会的,只会吹这一句。

    开始老百姓还纳闷,这在做什么?再看看他们盔甲,再联想到这段时间生的事情,一个个忍不住大笑。



如果喜欢《玩唐》,请把网址发给您的朋友。
收藏本页请按  Ctrl + D,为方便下次阅读也可把本书添加到桌面,添加桌面请猛击这里

快捷键:上一章(←) 下一章(→)
作者午后方晴所写的《玩唐》为转载作品,玩唐最新章节由网友发布。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玩唐最新章节,而找书苑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玩唐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玩唐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找书苑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玩唐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邮件给管理员,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相应处理。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