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找书苑 > 军事历史小说 > 新三国志之季汉王朝最新章节列表 > 第22节 何去何从(3) 没有更新?告诉管理员更新 章节内容错误、缺失举报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22节 何去何从(3)

小说:新三国志之季汉王朝 作者:和睦的虫子
说了这么多废话,等的就是刘备这一句。曹操和刘备一生互为死敌,却又有那么一点英雄相惜的味道在里面。曹操曾多次说过:“刘备,吾俦也。”,而刘备亦曾说过:“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曹操佩服刘备能得人死力的魅力,而刘备则羡慕曹操文武济济的声势。说到底,两个人所代表的政治势力不同,曹操依靠士族起家,却唯才是举,大量提拔寒门士子,最终因为野心膨胀和拥汉派清流决裂,自己苦心建立的政权被世家的巨大能量所消化,一生辛苦却为他人做了嫁衣。刘备呢,一生颠沛流离,大器晚成,虽然在晚年获得了荆益二州士族的支持,却回天无力,诸葛亮苦苦支撑,尽一切可能提拔蜀中寒门弟子,却依旧只能抱憾终天。

  曹操和刘备这两个政治立场截然不同,诸葛亮和曹操这两个道德模版完全相反的三人,他们的结局和所作所为为什么竟然殊途同归呢?原因就在当时社会上最为庞大的一股政治势力——世家,也叫士族。

  我们知道东汉的人才选拔是察举制,和今天的公务员考试中面试的部分差不多,主要依靠官员们的政治觉悟和个人好恶来判定一个的贤良与否,是中国特色人治大于法治的典型事例。而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吸取了汉高祖屠杀功臣导致吕氏篡政的历史教训,对开国功臣世家采取联姻的怀柔手段,使得政权把持在几个高门大姓手中,在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畸形道路上走完了这一段历史。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中央如此,地方也不例外,从上到下各级政府中的主要官职始终被少数几个势力庞大的地主家庭垄断,这样数代下来,就形成了像袁绍家那样“四世三公”长期有家族成员担任国家主要领导人的世家代表,也就是士族。而世家与世家之间常常以联姻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你保举我的学生,我推荐你的门人,朝廷上下结成了一张巨大的关系网,最终形成了“寒族无上品,高门无下流”的政治格局,已达到他们与国同休,富贵相传的目的。可以说,他们与北宋的禁军、满清的八旗以及国朝的公务员都是与国偕亡的政治团体,只要大汉王朝一天还开门营业,他们就要上一天的班,想让他挪位子,没门。

  垄断,必然导致竞争的丧失,没有竞争,必然导致机能的萎缩。在东汉末年,你人生的成功与否不是你奋斗的如何,而是你是谁射出来的那一小堆精子。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嗯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不可说,不可说。那些生下来就有官做的高门弟子最终必将成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的社会败类,也标志着察举制的全面崩溃,而必将被科举制取代的历史规律。

  清流是士族精英的统称,在东汉时期,他们是朝堂的活跃分子,是维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主要动力而由于历史上著名的党锢之祸,导致了像陈蕃、李密、范滂、张俭、杜根等一大批清流集团的骨干力量被杀,许多清流被禁锢在家,剥夺政权权力终身,使得政权日渐腐朽堕落,最终导致了“黄巾之乱”。直到黄巾起义蔓延全国,士族地主们惊觉,在这样搞下去,大汉公司非倒闭不可,这帮泥腿子是要砸我们的饭碗啊。人一旦到了最后关头,哪怕回光返照也好,都会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士族再烂泥扶不上墙,也好歹维持国家机器运转几十年了,外部没有竞争,内部还是有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那些士族地主里的有识之士、英雄豪杰纷纷建功立业,择主而事,保住了世家最后一点颜面,而这股回光返照的劲头一过,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就真的彻底腐朽堕落了,正因为自己内部不争气,才引来了五胡乱华,差点让中华文明就此夭折。

  而东汉末年北方清流的领军人物是荀彧,南方是刘表(八骏之一)。曹操就是依靠荀彧在北方清流大本营颍川的雄厚人脉拉起了自己的队伍,最终成为中原霸主。但是清流与曹操只是合作关系,他们只是借曹操之手去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当曹操的野心膨胀到他们无法忍受的时候,他们依旧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他们无愧清流的美誉。所以曹操才会无比羡慕刘备能得人死力的魅力,也才会矫枉过正的发出“唯才是举”的求贤令。

  因为所有的清流都是地主,但所有的地主不一定是清流。有许多暴发户家庭,虽然他们有能力为子女提供最好的教育,却无法用钱给子女铺出一条仕途来,因为官位都在士族手里,给他们的子弟预备着呢,你有钱也买不到,更何况人家也不差钱。更要命的是,东汉末年,没有活字印刷,雕版印刷费用太高,所以书籍的流通基本靠抄,而那些书绝大部分在世家的手里。所以我们看那些劝人好学的典故很多都是出自汉晋南北朝时期的寒门弟子,因为他们买不起书,甚至点不起灯。比如凿壁偷光的匡衡是西汉寒门,头悬梁的孙敬是东汉的寒门,囊萤映雪的车胤孙康都是西晋的,吹火的苏延,燃荻的刘绮,都是南朝的穷苦人家,三国时期的常林带经耕锄,这些都是寒门弟子努力学习,最终知识改变命运的典范。

  然而他们之所以叫做典范,就是因为数量太少,而三国时期人才大量涌现,正是由于士族的控制力下降,而又有像刘备曹操这样大胆提拔任用寒门弟子的人主,才为我们带来了这一段精彩纷呈的历史。

  曹操终其一生,都在努力向寒门士子提供参与政权的渠道,为他们留一条报效国家的缝以至于不惜发出“唯才是举”不问德行的命令,但是这毕竟不是常态,等到他一死,陈群的“九品官人法”彻底确立了高门世家在政治上不可动摇的优势,将寒门弟子的进取之路彻底断绝。诸葛亮幼年家道中落,使从士族变为寒门的典型代表,所以他尽可能公正的为蜀汉政权选拔人才,留下了千古美名,但这只是人治的表现,人亡则政息。而现在陆羽能否改变这一局面呢?其实我们都是知道该如何做,只不过时机未到罢了,而一旦发动的时机不对,很可能适得其反,所以陆羽只能代替卢植给刘备和几个文化程度不高的政治局常委补补课,为日后的改革打一个伏笔。

  “主公,一树之果有酸有甜,一郡之士有贤有愚。曹操所用者非独士族也,实为清流。”

  “清流?”

  “对,清流,像主公的坐师卢子干先生就是清流,我大汉自光武皇帝中兴以来,对开国功臣采取怀柔联姻手段,导致豪强势力过于庞大,历代为官,形成世家,也就是士族。而功臣与皇家联姻之后,则必然导致外戚权重,有“马、窦、邓、梁”四大家族。东汉明帝的马皇后,是大功臣马援的女儿;章帝的窦皇后,是大功臣窦融的曾孙女;和帝的邓皇后,是功臣邓禹的孙女;顺帝的梁皇后,是功臣梁统的后代。他们集功臣与外戚于一身,势力非常强大。除了马皇后一门,能够自我谦抑之外,其余的几家,都是专横跋扈,显赫一时。而我朝天子自和帝以后大多天不假年,皇子以冲龄继位,则必然会有太后临朝,外戚秉政。等到天子年长,必然要依赖宦官从外戚手中夺权,如此循环往复,使我大汉朝堂乱象纷纭。”

  “唉,我高皇帝斩蛇起义,杀白马为盟,非有功者不得封侯,奈何败坏至如此境地?汉魂之言,备亦常常叹息。”

  “主公,恕羽说一句大不敬的话,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始作俑者就是光武皇帝。”

  当然,这话虽然不敬,但刘备也不是什么封建卫道士,知道陆羽自有道理,众人也都不言语,静听下文。

  “自秦始皇一统中原,开创帝制,立三公九卿辅佐朝政,在地方废分封而行郡县,遂二世而亡。高祖承秦制,在中央仍设三公九卿,在地方以分封郡县二制叠床架屋,虽有萧规曹随之美谈,然晚年大杀功臣,导致诸侯权重,诸吕乱政。自七国之乱以后,武帝承文景之治,大刀阔斧改革变法,行推恩令,削弱诸侯;设尚书台,平衡朝政;重用出身贫寒的贤士,而压制外戚,遂开创一代盛世。

  光武皇帝中兴以来,加重尚书台权柄,委以朝政,而三公仅仅坐而论道,尚书官卑而权重,如此内重外轻之势已成,虽然有利于加强皇权,但是一旦皇帝年幼不能理政,或者昏庸无能,则外戚宦官则可以轻易控制朝政。”

  “汉魂金玉良言使备茅塞顿开,凡天下事,过则不及,诚为是哉!”

  “历代兴亡有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愿主公详察。”为人臣者,只能点到为止,虽然刘备比较缺乏帝王之术,但不代表他没有帝王之范,陆羽只能说到这,该怎么做,要看刘备自己的悟性了。人臣代行君权,除了诸葛亮,没有一个好下场,陆羽也不敢轻易尝试。

  话只说了一半,等刘备揣摩的差不多了,陆羽接着道:“自章和二年(公元88年)和帝即位开始,到延熹二年(公元159年)桓帝消灭外戚梁氏集团结束,共七十年,外戚秉政。宦官虽四次夺权,然外戚依然处于优势,然自桓帝延熹二年,也就是主公出生前的那一年,随着梁太后驾崩,桓帝与宦官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等五人合谋,杀掉梁冀,外戚专权结束。此五宦因公封侯,号‘五侯’,各个为非作歹,百姓称之为‘五虎’,五人中除单超封侯后不久死去,所余四侯,越发骄横,时百姓有歌谣云:‘左回天,具独坐,徐卧虎,唐两墯。’自是权归宦官,朝廷日渐败坏矣。

  永康元年(公元167年)十二月,桓帝崩,无子。建宁元年(公元168年)春正月,解渎亭侯刘宏被迎立为帝,是为灵帝。窦太后临朝,太后之父窦武,以大将军的身份,与大名士太傅陈蕃,共同辅政。窦武与陈蕃起用了李膺等一批名士,准备铲除宦官集团。(东汉三公没有实权,皇帝多以太傅加尚书衔总揽朝政,以示尊贵。东汉除了陈蕃被矫诏杀死以外,所有的太傅都是生前大权在手,死后极尽哀荣。)

  当时是也,宦官党有侯览、曹节等,他们任用私人,败坏朝政,为祸乡里,如侯览曾夺人宅舍三百八十一所,土地一百一十八顷;其兄谋财构陷无辜,聚敛上亿的财富。相对而言,外戚一党的窦武等人却比较清正,因此贵族李膺、太学生郭泰、贾彪等人与外戚一党联合,对宦官集团进行激烈的抨击。这些人通常被称作士人,也就是后来所说的清流。他们品德高尚,时称君子,有‘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三君指窦武、刘淑、陈蕃三人,为‘一世之所宗’;八俊指李膺、荀昱、杜密、王畅、刘佑、魏朗、赵典、朱寓八人,为‘人之英’,即人中英杰;八顾指郭林宗、宗慈、巴肃、夏馥、范滂、尹勋、蔡衍、羊步八人,为‘能以德行引人者’;‘八及’指张俭、岑晊、刘表、陈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八人,为‘能导人追宗者’;‘八厨’指度尚、张邈、王考、刘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八人,为‘能以财救人者’。朝中正是有了这批清流,才能败而不乱,勉强维持。

  直到党锢之祸,李膺、杜密、翟超、刘儒、荀翌、范滂、虞放等百余人,被下狱处死。在各地陆续被逮捕、杀死、流徙、囚禁的士人达到六、七百名。其中就有主公的老师卢子干先生。找书苑 www.zhaoshuyuan.com (有关党锢之祸的资料太多,请大家自己百度,我只说结果)清流元气大伤,朝中栋梁折损殆尽。而后,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召董卓进京诛杀宦官,反为所害,袁绍等又杀尽宦官,导致中央从此衰落,先后董卓废立天子,后有李郭为乱京师,汉室倾颓至此。”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每与臣论及于此,未尝不叹息痛恨与桓、灵也。”——语出《季汉史慧侯陆羽列传》

  “曹操所用的就是以颍川荀彧为代表的清流,而不是广泛意义上的士族。但是党锢之祸后,清流人数十不余一,单靠他们的力量,不足以平定此乱世,所以在徐州时,虽然士族子弟拒绝征召,主公仍然可以提拔一大批寒门士子,更何况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山野遗贤更不知凡几,主公仁义著于四海,思贤若渴,只要细心寻访,何愁没有贤臣辅佐,何必在意区区一个华而不实的刘琰呢?”

  刘备闻言大喜,陆羽趁机道:“方今天下,北方清流俱归曹操,南方清流则依附刘表,况北方多战乱,贤士大半隐居避难于荆州。主公欲得天下,当先暂时依附荆州刘景升,待机而动,收荆襄清流士族之心,访贤士于山野,待北方有变,再举兵抗曹不迟。”刘备然其言,众人乃出。

  陆军师大开百家讲坛,用深厚的历史功底,解决了刘备军日后的战略方向问题,使得刘备第一次接受了正确的人才观的教育,既然会开完了,下一步刘备集团又会有何动作呢?请看下集——善善恶恶。

  




如果喜欢《新三国志之季汉王朝》,请把网址发给您的朋友。
收藏本页请按  Ctrl + D,为方便下次阅读也可把本书添加到桌面,添加桌面请猛击这里

快捷键:上一章(←) 下一章(→)
作者和睦的虫子所写的《新三国志之季汉王朝》为转载作品,新三国志之季汉王朝最新章节由网友发布。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新三国志之季汉王朝最新章节,而找书苑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新三国志之季汉王朝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新三国志之季汉王朝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找书苑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新三国志之季汉王朝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邮件给管理员,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相应处理。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