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找书苑 > 军事历史小说 > 崇祯盛世最新章节列表 > 第八百八十八章 必须自己研发火枪 没有更新?告诉管理员更新 章节内容错误、缺失举报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八百八十八章 必须自己研发火枪

小说:崇祯盛世 作者:轩樟
    崇祯皇帝朱由检目前研发的主要方向,还是将重心放在了火炮方面,而他也同样没有从现代带回来任何的模型,所以,他的研发基础,仅仅是最最老式的佛郎机炮了。-

    佛朗机炮(上为子铳,下为母铳)佛朗机炮由欧洲发明,明嘉靖元年(1522年)由葡萄牙共和国传入中国,按其国名称为“佛朗机”,成为中国明代中期火炮。嘉靖三年(1524年),明廷仿制成功第一批32‘门’佛朗机,每‘门’重约300斤,母铳长2.85尺,配有4个子铳。之后,明廷又陆续仿制出大小型号不同的各式佛朗机,装备北方及沿海军队。

    佛朗机炮是一种早期的后填装滑膛加农炮。由母铳和子铳构成。母铳身管细长,口径较小,铳身配有准星、照‘门’,能对远距离目标进行瞄准‘射’击。铳身两侧有炮耳,可将铳身置于支架上,能俯仰调整‘射’击角度。铳身后部较粗,开有长形孔槽,用以装填子铳。子铳类似小火铳,每一母铳备有5至9个子铳,可预先装填好弹‘药’备用,战斗时@≌,m.轮流装入母铳发‘射’,因而提高了发‘射’速度。

    佛朗机由欧洲发明,明嘉靖元年(1522年)由葡萄牙传入中国,按其国名称为“佛朗机”。嘉靖三年(1524年),明廷仿制成功第一批32‘门’佛朗机,每‘门’重约300斤,母铳长2.85尺,配有4个子铳。之后,明廷又陆续仿制出大小型号不同的各式佛朗机,装备北方及沿海军队。明朝嘉靖元年(1522年)。时任广东巡检的何儒。在泊于此地的西班牙、葡萄牙商船上看到一种新式火炮。‘射’程为2000尺,嘉靖三年(1524年),得其制法,“以铜为之,长五六尺,大者重千余斤,小者百五十斤,巨腹长颈。腹有修孔。以子铳五枚,贮‘药’置腹中。发及百余丈。”造出了第一批这种武器,当时称为“佛朗机”,《明世宗实录》提到“中国之有佛朗机诸火器,盖自儒始也。”当时明朝称西班牙、葡萄牙为“佛朗机”,故以其国名称呼这种武器。

    佛郎机炮是明正德年间(16世纪初)由西方传入的一种新式火炮,即短管加农炮。佛郎机,本是明代对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的统称。正德末年,白沙巡检何儒在来华的西班牙船上看到了西洋火炮,其‘性’能优于当时中国的火炮。于是便动员船上中国籍的枪炮匠上岸,为我国仿造了第一批西洋火饱。名之曰佛郎机。

    明叛王朱宸濠于正德十二年[1517年]三月开始‘私’造佛郎机,这是中国最早仿制西洋炮的开端。嘉靖二年(1523年),明朝政fu在南京进行仿制,称“大将军”。经过研制改造,制成大样、中样、小样三种,有铜铸,也有铁铸。大样佛郎机身长2.85米,重300公斤。《武备志》将仿制的佛郎机分为5号。其中3号和4号是属于轻型的。3号长四五尺,装铅子每个重5两9钱,用‘药’6两。4号长二三尺,装铅子每个重3两,用‘药’3两半。

    1号和2号是属于重型的。1号长**尺,装铅子每个重1斤,用‘药’1斤。2号长六七尺,装铅子每个重10两,用‘药’11两。各式佛郎机的‘射’程,凡重在70斤以上的,可达五六里。1、2号佛郎机可用于水战。要塞型佛郎机炮重达1000斤,威力远超1、2号。

    明代佛郎机炮是欧洲早期后装炮的发展型,但又不同于现代的后装炮。它前有准星,后有照‘门’,可从照‘门’孔内进行瞄准,有炮架,可以上下左右转动。腹部膨大,留有长口,炮身外面用木包住,并加以防炸裂的铁箍,另有子铳5个,在子铳内装填弹‘药’,轮流安入腹部的长口内发‘射’。(注:子铳又称提心炮,相当于火炮的‘药’室部分,它是一种比母铳身管稍细的又一炮管,与母铳身管一起构成双重炮管。)因为采用子母铳分离方式,所以体重较轻,最轻者仅有150斤,重者达千斤。《明史》记载佛郎机炮:“铜为之、长五六尺,大者重干余斤。小者百五十斤,巨腹长颈,腹商修孔,以子铳五枚夕贮‘药’置腹中,发及百余丈。”这种火炮的优点是以子铳预贮弹‘药’,不必临时装填,可加快发‘射’速度。缺点是身管较短,和红夷炮相比,不能有较远的‘射’程。

    欧洲资料,短加农炮‘射’程在340至2000米之间,在六七百米时命中率最高。而中国因为罕遇欧洲那样强大的海上对手,所以仿制的船用佛郎机炮弹重量比较轻,千斤巨炮在‘射’程上可以与红夷炮相比,达到两三千米。有史料记载红夷炮‘射’程可达十里,即五千米,估计是设置在高城上的缘故,野战或海战很难达到。

    17世纪上半叶,明朝天启年间(17”世纪20年代)从澳‘门’葡萄牙人手上买来并仿制,这是一种前装滑膛炮,即欧洲的寇非林长炮,广泛用于当时英国与荷兰的战舰。《明史》记红夷炮之输入及其形制‘性’能:“其后(指输入佛郎机炮以后),大西洋船至,夏得百炮,曰红夷。长二丈余,重者至三千斤,能‘洞’裂石城,震数十里。”由此观之,红夷炮身管长度达二丈余,而佛郎机炮的身管却只有“五六尺”(见上述引文),前者约为后者的四倍,其‘射’程之远,威力之大,便是理所当然的。同时,身管长大,其炮体重量亦必相应增大,否则难以保证炮身的结构强度,红夷炮重至三千斤,佛郎机炮最重只有千余斤,反之,炮体笨重是红夷炮又一特点,也是其缺点所在。但‘射’程远威力大的优点却使它能够压倒佛郎机炮而后来居上,正如时人所谓:“今红夷铳法盛传中国,佛郎机又为常技矣。”显而易见。红夷大炮作为长身管、远‘射’圈的重型火炮。与上述西方同时期的长炮是属于同一类型的。有效‘射’程最大已达2000码。约1830米。

    明军火炮发‘射’的弹丸有三种:实心弹、霰弹、开‘花’弹。

    实心弹——这种炮弹内部没有火,‘药’,由铁或者铅铸造而成,少量是用石块磨成球体,主要用于攻城‘洞’穿城墙工事,‘射’程远,但是对人员杀伤力不大,除非直接命中或靠击中其他物体。使之碎裂飞溅,造成间接人员杀伤。

    霰弹——在当时是野战火炮的大威力弹种,由数斤铅铁小丸构成,也有装填碎石的,‘射’击时一打一大片,以杀伤人员为主,但是霰弹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射’程近,有效杀伤约在三百米内(一说五百米内)。

    开‘花’弹——这是爆炸‘性’弹丸的别称,内部装有火。‘药’,因其炸开时弹片四‘射’。犹如‘花’朵绽放而得名。中国自南宋末期就出现了铁壳开‘花’弹,其改进型曾被元军用于征讨日本之役。炮‘射’开‘花’弹在明代中后期得到广泛应用,如宁锦大捷,就是使用这种炮弹的成功范例。和佛郎机炮不同,明军的开‘花’炮弹是自己研制的,公元1488一1505年,明人在传统爆炸‘性’火器的基础上发明了被称为“毒火飞炮”、“击贼神击石榴炮”等早期爆炸弹,这一时间不晚于西方同期出现的开‘花’弹,而且毒火飞炮还是化学弹头,“内置砒霜、毒,‘药’,落地后爆炸,‘药’物和铁壳碎片同时杀伤敌军。”其威力堪称当世独步,石榴炮是常规弹头,“形如石榴,碗口大小,内置火,‘药’,配以特制慢燃火种,抛至敌阵,受震而爆。”东西方的开‘花’弹有明显区别:西方开‘花’弹是在铸铁弹体上开一个口,以木制的信管塞住,在信管内装上缓燃火,‘药’来引爆;而明代的开‘花’弹则是球体表面有一突出台体,台面中间有一圆型小孔,在小孔里‘插’上‘药’捻来引爆,设计比信管型尤为科学,其实无论“信管”还是“‘药’捻”,都属于时间引信,是现代炮弹引信的始祖,这也证明了东西方是各自独立研制出开‘花’弹的。

    火绳枪就是靠燃烧的火绳来点燃火,‘药’,故名火绳枪 火绳枪在火器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现代步枪的直接原型。火绳枪的出现也改变了战争的形态,伴随着火绳枪的发展人类的战争从冷兵器进入到热兵器时代。

    火绳枪的结构是,枪上有一金属弯钩,弯钩的一端固定在枪上,并可绕轴旋转,另一端夹持一燃烧的火绳,士兵发‘射’时,用手将金属弯钩往火‘门’里推压,使火绳点燃黑火,‘药’,进而将枪膛内装的弹丸发‘射’出去。由于火绳是一根麻绳或捻紧的布条,放在硝酸钾或其他盐类溶液中浸泡后晾干的,能缓慢燃烧,燃速大约每小时80毫米~120 毫米,这样,士兵将金属弯钩压进火‘门’后,便可单手或双手持枪,眼睛始终盯准目标。据史料记载,训练有素的‘射’手每3 分钟可发‘射’2发子弹,长管枪‘射’程大约100米~200米。

    徐光启拿给崇祯皇帝朱由检看的,就是大明现在的主流火枪装备,火绳枪。

    众所周知,火,‘药’的发明是中国人为世界所作出的一项杰出贡献。自火,‘药’从唐朝的炼丹炉中诞生时起就和战神结下了不解之缘。

    公元10世纪末期,我国北宋的军事技术家和统兵将领根据以往炼丹家们在炼制丹‘药’的过程中曾经使用过的火,‘药’配方,经过调整和修正后,配制成最初的火,‘药’并制成初级的火,‘药’武器用于作战,开创了人类战争史上使用火器的新时代。到1259年(南宋开庆元年),寿‘春’府(今安徽寿县)火器研制者发明突火枪,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支单兵手持式竹制火枪。突火枪的创制,受到后世各国火器研制者的重视,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堪称世界枪炮的鼻祖。

    公元1206年,‘蒙’古乞颜部首领铁木真在斡难河被拥立为‘蒙’古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人崛起后不但在短时间内灭西夏、破西辽、亡金,还南下覆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得到了火,‘药’武器的制造和使用方法。而且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极力扩大对外用兵,东征西讨,南下南洋西攻欧陆,把初级管形火器辐‘射’到欧亚两洲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1252年旭列兀所率之‘蒙’古军攻入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使当时初级火器的制造和使用方法传入了阿拉伯人的手中。直到100 多年后,中国的火器制造技术才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并在欧洲得到长足的发展。

    14世纪30年代。欧洲出现了第一种管形金属制火器。称之为火‘门’枪。

    欧洲最早的关于手持枪炮的记载是1364年。意大利佩鲁贾军火库的一份清单上记有“500‘门’炮,一扎长,可持于手中;非常漂亮,能‘射’穿任何甲胄”。而坦奈堡手持枪的出土,说明德国大约在14世纪70~80年代也已经制成了具有相当水平的金属管形火器。坦奈堡位于德国矿藏比较丰富的黑森州境内,规模不大,1399年被毁。1849年,有人在废墟中发掘出一支铜制手持枪。枪身长 330mm。口径17mm,质量1.24kg,现存于纽纶堡的日耳曼博物馆中。它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收藏的一件元代至正11年(公元1351年)火枪,在形制结构上基本相似:都由前膛、‘药’室和屋函构成,但木制手柄均已腐烂不存。 “至正11年”火枪枪身长430.5mm,口径30mm,质量4.75kg。两相比较,“至正11年”火枪的制作比较‘精’致。坦奈堡手持枪的出土,是中国金属手持枪经由阿拉伯西传至欧洲的最有利的证据。但这种简单的手持火枪,既没有照‘门’也没有准星。而且没有可以抵肩的枪托,仅能进行概略‘射’击。它在战争中的作用恐怕仅仅是造成敌军的‘混’‘乱’而让己方步兵和骑兵有机可乘。

    中国的火枪、阿拉伯的马达法、欧洲的火‘门’枪都是用手持点火物引火发‘射’,在战场上使用非常不便。大约在1450年左右,欧洲火器研究者便将其改进为半机械式的点火装置:在枪托的外侧或上部开一个凹槽,槽内装一根蛇形杆,杆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构成扳机,可以旋转,并有一个夹子夹住用硝酸钾浸泡过的能缓慢燃烧的火绳。枪管的后端装有一个火,‘药’盘,发‘射’时,扣动扳机,机头下压,燃着的火绳进入火,‘药’盘点燃火,‘药’,将弹丸或箭镞‘射’出。而且还改进了枪托并加装了护木,使火枪可以抵肩‘射’击。

    到15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火绳枪又有了相当的进步,1499年,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市的一份清单上,记载了一种被称为 “滑膛枪”(musket)的火绳枪。此名称来自意大利语“”(一种雀鹰),意思是此枪与“隼”和“鹰”一样威猛。其枪身较重,附有脚架。此枪在1521年的意大利恰拉比战役中首次使用。

    ——德国一名叫布莱尔的收藏家收藏了一支制作于1493~1519年的火绳枪,枪身长550mm,口径30mm、柄长880mm,全长1 430mm,枪管为八棱形,护木前端装有一个固定用的卡笋,可以与三脚架连接,由2名‘射’手进行发‘射’。

    16世纪西班牙的穆什克特火绳枪代表了当时欧洲火绳枪的先进水平。该枪口径23mm、质量10~11kg,全弹质量50g,最大‘射’程250m,有效‘射’程 100m,采用机械式瞄准具,每分钟可发‘射’2发。虽然枪很笨重,大多时候只能用叉形座来支撑发‘射’,但‘射’出的铅制弹丸威力极大,能在100m内击穿骑士所穿的重型‘胸’甲(当时大多数武器在80m 以外几乎不能造成任何伤害)。西班牙人就是用这种武器征服了庞大而落后的印加帝国。

    同为16世纪,火枪传入日本,火枪在日本称为“铁炮”日本在欧洲火枪的基础上研发了“国友筒”与“三连筒”“堺筒”、“萨摩筒”等等。比较有效的火枪,由织田信长与德川家康对武田胜赖的战役中得到充分运用,使得日本真正认识了“铁炮”的威力。并且开始大批量生产“铁炮”。由于日本资源缺乏。所以丰臣秀吉下令。大规模开展和周围国家的贸易。资源问题也是丰臣秀吉侵朝的一个原因。

    16世纪的日本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各地军阀对航海商业的发展采取支持态度,加之当时的欧洲探险家和商人想要在东方谋得最大利益,所以当时的日本就成了航海商业的发达国家,这也为外国火器传入日本提供了机会。

    日本火绳枪是由葡萄牙人传入的,发生于日本天文12年(明嘉靖22年, 1543年)8月25日,当时一只载有100多人的船。在九州南部的种子岛靠岸。船上有3名葡萄牙人,以及化名为明朝五峰的王直(后称静海王王直的大倭寇头目)。葡萄牙人带有一种火绳枪,其旁有一‘穴’(即火‘门’),系通火之路,装上火,‘药’与小铅丸,用火绳点火,可将铅丸‘射’出,击中目标,发‘射’时发出火光与轰雷般的爆响。日本人时尧(地方军阀)见后视之为稀世之珍。将其称为铁炮。之后,又用重金将其购买。并派小臣条川小四郎向葡萄牙人学习火绳枪的使用及其火,‘药’制作法,仿制了十几支。不久,日本的一些铁冶场便先后仿制出日本式的火绳枪。当时的倭寇还把这种火器用于对中国的掠夺活动中。

    明朝嘉靖元年(1521年),明军在广东新会西草湾之战中,从缴获的2艘葡萄牙舰船中得到西洋火绳枪。1548年,又在缴捕侵扰我国沿海双屿的倭寇时,缴获了日本的火绳枪(铁炮)。明王朝的兵仗局,很重视仿制火绳枪,制成了鸟铳(鸟铳是明朝对新式火绳枪的称呼,因为枪口大小如鸟嘴,故称为鸟铳,又称鸟嘴铳)。

    鸟铳的主要特点首先是铳管前端安有准心,后部装有照‘门’,构成瞄准装置;其次是设计了弯形铳托,发‘射’者可将脸部一侧贴近铳托瞄准‘射’击;再次是铳管比较长,长度和口径的比值约为50:1~70:1之间,细长的铳管使火,‘药’在膛内燃烧充分,产生较大推力,弹丸出膛后的初速较大,获得低伸弹道和较远的‘射’程;最后则是发火机的不同,用火绳作为火源,扣动扳机点火,不但火源不易熄灭,而且提高了发‘射’速度,增强了杀伤威力。

    据《大明会典.火器》记载,兵仗局在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仿制了第一批鸟铳1万支,装备明军使用。当时的鸟铳铳管用‘精’铁制作,此种‘精’铁要用10斤粗铁才能炼出1斤,只有用这样的‘精’铁制成的铳管,才能坚固耐用,‘射’击时不会炸裂。制作时通常先用‘精’铁卷成一大一小的两根铁管,以大包小,使两者紧密贴实,然后用钢钻钻成内壁光滑平直的铳管。钻铳工艺很‘精’密,每人每天只能钻进1寸左右,大致一个月才能钻成一支。铳管钻成之后再于前端装准心,后端装照‘门’。铳管尾部内壁刻有‘阴’螺纹,以螺钉旋入旋出,旋入时起闭气作用,旋出后便于清刷铳内壁。管口外呈正8边形,后部有‘药’室,开有火‘门’,并装火‘门’盖。完整的铳管制成之后,安于致密坚硬的铳‘床’上。铳‘床’后部连接弯形枪托,铳‘床’上安龙头形扳机。经过兵器局和兵仗局的仿制和改制,火绳枪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成为明军装备的主要单兵‘射’击武器。万历年间,火绳枪的研制又有许多进展。当时的火器研制家赵士桢就曾仿制成攻噜密铳(土耳其火绳枪),先后研制成各有特‘色’的火绳枪10多种,其他火器及战车10多种,并以多种文体撰写《神器谱》等研制火器的论著多部。

    马宪、李槐等人整理和传授的鸟铳制造工艺一直沿用到清末都没有较大的变化,虽然欧洲的火绳枪在1575年左右就被簧轮枪淘汰,但在中国,火绳枪和火绳枪工艺却一直未被淘汰,直到民国初年。在此期间,明末毕懋康发明中国的簧轮枪,并被后来的清政fu所采用,但是其延伸品却被做成御制自来火枪一直被满清贵族所占有,决大多数的清军依旧装备大线枪与兵丁鸟枪等旧式火绳枪,甚至于依靠传统的刀剑弓矢与装备着先进燧发枪的外国侵略者战斗。

    为了解鸟铳的做法,这得从明代的工艺说起。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说:“凡锤鸟铳。先以铁‘挺’一条大如箸者为冷骨。裹红铁锤成。先为三接。接口炽红,竭力撞合。合以后以四棱钢锥如箸大者,透转其中,使极光净,则发‘药’无阻滞。”这就是延用了数百年的鸟铳制作工艺,虽然在中国火铳的点火技术经过了几次改良,但是传统铳体的制造工艺一直到晚清洋务运动兴起时才被彻底抛弃,从第一支火绳枪起到二次大战的数百年中一直采用。可谓渊源流长;明代早期采用铆接,因制造不便,后期采用两段铜箍固定,虽然清洗不便,却缩短了鸟铳的制作时间,清代学习土耳其的方法,固定铳管用细绳子扎,在一支铳上分成几段扎上一种牢固的细棉绳,在清洗铳管时只要解开绳子就能取下铳管,只是绳子容易被‘射’击后炽热的铳管烙断。

    火绳枪在世界各国的军队中盛行了200多年(在亚洲国家还要长),它的缺点较多,尤其是在战场那种极端的环境里。

    弊端一。由于引发火绳枪需要一段火绳(通常是由几股细亚麻绳搓成的导火索,用醋煮过或用硝酸钾泡过)。所以当时的每个火枪手都要在自己身上携带长达几米的火绳。在临战之前,他们必须先点燃火绳,因为在天气‘潮’湿的时候,火绳极难点燃,而且有经验的战士会将火绳的两端都点燃以便随时开第2枪,这样,一根火绳是烧不了多长时间的。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战争中,一位叫拉尔夫的爵士就陷入了这种困境。当时他被沃勒围困在德维柴斯,由于火绳全部用完,他不得不命令手下的军官“在全城逐家搜寻所有的绳子,全部带回,并尽快锤、煮好”,作为火绳用以救急。火绳点燃时也很危险,稍不小心,火星就会点燃身上背着的弹带,引起爆炸伤及火枪手自己,而且点燃的火绳在夜间很容易暴‘露’自己,这样‘欲’在夜间偷袭敌军简直不可能。

    弊端二,火绳枪‘操’作复杂。

    手持叉架前进!

    火绳枪靠在左肩,左手持枪,左手指间握住火绳,右手持叉架。

    叉架靠枪前进!

    叉架‘交’左手,空出右手来。

    放下叉架,枪下肩!

    左手将叉架放下,右手将火绳枪从左肩取下。

    右手持枪,左手下垂!

    右手持枪,枪身保持垂直,左手垂下,叉架尾端接触地面。

    枪‘交’左手,提高叉架!

    枪换到左手,同时提起叉架,两者呈一小角度,由左手握持。

    火绳‘交’到右手!

    吹火绳!

    对火绳轻轻吹气以造成火头。

    装火绳!

    将火绳一头装在蛇杆夹子上。

    试火绳!

    调整火绳长度,以确定火绳可以正好点入‘药’锅(此时‘药’锅盖是关闭的)。

    吹火绳,开‘药’锅盖!

    举枪瞄准!

    叉架稍向前倒,将火绳枪平衡在叉架上,左脚向前一步。

    ‘射’击!

    双脚呈弓步,左弯右直,枪托抵住‘胸’部,扣下扳机‘射’击。

    放下火枪,靠住叉架!

    左手拇指与食指握住枪身与叉架。枪口向前,避免迟发意外。

    取下火绳!

    右手将火绳从蛇杆上的夹子取下,避免装填火,‘药’时发生意外。

    火绳‘交’左手!

    用左手中指、无名指、及小指握住火绳两端(火绳是两头都点燃,以便一头熄灭时可用另一头再引燃)。

    清‘药’锅!

    将‘药’锅中剩馀的灰渣吹掉或用右手拇指抹净,避免火星引燃引‘药’。

    装引‘药’!

    取出引‘药’罐( flash),将适量引‘药’( )倒入‘药’锅中。

    关上‘药’锅盖!

    摇动‘药’锅!

    用手指轻敲‘药’锅,抖落‘药’锅盖外的引‘药’,并让‘药’锅中的引‘药’落入引火孔。

    吹‘药’锅!

    将‘药’锅盖外的引‘药’粉吹掉。

    转枪!

    火枪转成和叉架并列,枪口向上。

    放叉架!

    火枪滑下至身体左侧,左手握枪。不握叉架。叉架用挂在手腕上的一小段绳子挂住。

    打开火。‘药’袋!

    右手取一个火,‘药’袋,拇指同时打开盖子。

    装填!

    将火,‘药’从枪口倒入,放掉‘药’袋,右手从弹丸袋(或口中)取一个弹丸放入枪口,再取一小团布片或纸片塞入枪口。

    取出通条!

    右手反手(虎口向下)从枪管下方取出通条,通常右手需‘抽’两到三次才能取出;此时通条前端(较大的一端)在上。右手虎口向下握住通条尾端在下。

    反转通条!

    将通条调转 180 度(虎口向上),将通条前端抵住大‘腿’或‘臀’部,右手顺势下滑,握在距通条前端不远处。此时通条尾端在上,右手虎口向上握住前端在下。

    将弹‘药’舂实!

    火绳枪‘射’击

    火绳枪‘射’击

    右手(虎口向上)将通条前端塞入枪口,适度地将弹‘药’舂入枪膛。

    ‘抽’出通条!

    一样用右手反手(虎口向下)将通条从枪口‘抽’出,通条尾端在上,右手虎口向下握住前端在下。

    反转通条!

    将通条调转 180 度(虎口向上),将通条尾端抵住大‘腿’或腰部,右手顺势下滑。握在距通条尾端不远处。此时通条前端在上,右手虎口向上握住尾端在下。

    放回通条!

    将通条放回枪管下的空间。

    举枪!

    左手将枪取起举高直立。叉架仍挂在左手手腕。

    取叉架!

    左手将枪‘交’右手,仍保持垂直,左手握住叉架。

    肩枪!

    右手将枪置於左肩,左手持叉架与火绳。

    叉架靠枪前进!

    枪下肩!

    将枪放在叉架上!

    将枪稳住在叉架上!

    将枪平衡在叉架上!

    只靠左手平衡,右手空出。

    火绳‘交’到右手!

    吹火绳!

    装火绳!

    试火绳!

    关上‘药’锅盖,预备!

    可见,火绳枪的‘射’击过程非常复杂而缓慢。戚继光在《戚继光兵法》中记录了使用火绳枪的10道工序。而在欧洲,1607年阿姆斯特丹的雅各布德盖耶出版的一卷图示《武器练习》,对火绳枪的开火步骤进行了描述,共分为25 个步骤。火枪手出战,要带上枪及火绳、火,‘药’(分枪内用和火‘门’中用)、弹丸、叉形支架。敌我双方一旦‘交’火,‘射’手就忙着开火——装弹——再开火,手脚要非常敏捷,最好的‘射’手每分钟也只能打二三发弹。

    因此火枪手通常总是排成五六排,有时是十排,前排开火后退到后面重新装弹,后排的枪手继续开火。但后来人们发现如果所有的枪手一起开火会更有效,于是枪手们开始排成三排,第一排跪着,第二排半站立,第三排直立,用齐‘射’的方式代替了旧式的循环‘射’击方式。而中国则将枪手排成九排,每三排一组,第一组‘射’击完毕后退到后面装弹,第二组继续‘射’击。虽然有这些补救方法,但还是避免不了敌人冲到火枪手面前的情况发生,这时火枪手将无法抵挡,找书苑 www.zhaoshuyuan.com 所以火枪手必须和使用冷兵器的士兵‘混’合编成连或营。但火绳枪使用的比例在不断增加1571年,驻荷兰的西班牙军团的火枪手和长矛手的比例是2:5,但到30年以后的1601年就变成了3:1。

    弊端三,雨天不能使用。

    因雨天会进水而不能发火。其实不光是雨天不能使用,就连风大时也不能使用,因为风会把火‘门’上的传火,‘药’吹走。而且由于当时使用的是有烟火,‘药’,所以‘射’击时简直像烟雾弹一样会严重‘迷’盲己方军队的视线。

    弊端四,‘精’度差,有效‘射’程近,只能‘射’击100m内的目标。

    由于现在的火枪,即便是大量仿制出来目前欧洲最为先进的火枪,在战争中的实践‘性’也不够,并不能够成为战争的主流。

    所以,崇祯皇帝朱由检宁愿研发的速度慢一些,也不会防止欧洲火枪。(想知道《崇祯盛世》更多‘精’彩动态吗?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选择添加朋友中添加公众号,”,关注公众号,再也不会错过每次更新!);



如果喜欢《崇祯盛世》,请把网址发给您的朋友。
收藏本页请按  Ctrl + D,为方便下次阅读也可把本书添加到桌面,添加桌面请猛击这里

快捷键:上一章(←) 下一章(→)
作者轩樟所写的《崇祯盛世》为转载作品,崇祯盛世最新章节由网友发布。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崇祯盛世最新章节,而找书苑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崇祯盛世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崇祯盛世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找书苑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崇祯盛世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邮件给管理员,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相应处理。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