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找书苑 > 军事历史小说 > 风云初唐最新章节列表 > 第49章唐科举微调 没有更新?告诉管理员更新 章节内容错误、缺失举报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49章唐科举微调

小说:风云初唐 作者:笑笑在唱歌
  几人等李世民离开,匆匆忙忙一起去礼部,商讨如何对待明年科举。路上,李宽问虞世南“现在科举到底怎么考的?参加人数多不多?”

  虽然礼部管着科举,但是一言两语怎么讲的清,虞世南让李宽到礼部自己查看,大伙到礼部就李世民的要求开始争论,李宽实在受不了叽叽喳喳,没有主次。直接列出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一现在科举到底考什么?怎么考?通过的举子生活变化怎样?有吸引力没?

  二寒门学子参加科举的人数为什么不多?

  三怎么解决人数,扩大科举影响?

  ……

  李宽把十几个问题一一列出,诸臣有了明确方向,重点研究这些问题,对李宽的管理能力认知,又往上迈了一个台阶。要是他们活到现在,都会发现,李宽简单列出问题的步骤,在团队研讨中,司空见惯。

  杜如晦、房玄龄几人分工合作,没多久就将大唐现今实施的科举制度整理出来,李宽让人把以前录取的举子名单也列出来,并在名字后面写上家谱,这些全弄好,众人两项一结合,毛骨悚然,科举很有问题,对李宽不自觉的起了提防。

  唐朝立国伊始,即着手选士制度的重构。高祖武德四年,“敕诸州学士及早有明经及秀才、俊士、进士,明于礼体为乡里所称者,委本县考试,州长重复,取其合格,每年十月随物上贡。”武德四年敕令及次年贡举考试的具体实施,标志着唐代科举的正式确立。

  初唐的贡举科目而言,明经及秀才、俊士、进士设置于武德年间,明书、明法和明算创置于去年。考试科目不多,好事,让人心惊的是李宽两份笔录的对比。

  现在取士任官,选纳多途。除科举取士外,有荐举、门荫入仕、上书拜官、军功入仕、应征入仕等。人贡举及第,仅获得出身,要入仕为官,尚需通过吏部的“释谒试”。寒门当官的背后有氏族的影子。

  唐代秀才、明经及第分甲、乙、丙、丁四等。秀才和明经及第几无甲、乙等第。以丙、丁第而论,秀才及第,获正八品下即为佳品;明经及第,得正九品下亦为上品。而进士及第分甲、乙二等,甲第,从九品上,而唐前期进士甲第者绝少。进士乙第则仅为从九品下。

  与门荫入仕定品相比较,唐代门荫入仕定品,从一品子的正七品上到七品以下,九品以上及勋官五品以上子的从九品下分列十等。科举士人的入仕,不论是制度涵定,还是实际操作,都是在低“品”位上运作。

  门荫入仕较之科举入仕,在初仕定品的规定上享有明显的优渥。除门荫入仕外,直接入仕中的应征得官、举荐主仕和军功入仕等,较之科举入仕而言,步入仕途也更为便捷。众人看到这,才晓得为什么科举参加人数不多,参与的寒门学子还要背靠氏族,不知道李世民明不明白。

  李宽见大伙还在翻阅,最重要的几点还没点出,有些急了,拿出当讲师的行头,开始讲解“诸位,你们看看录取名单,科举所选拔的人才多处在社会上层,中层的都很少,更不用说下层了。

  考官没有将科举考试看得神圣,有意无意地在制定有关章程时留下一些余地,不糊名,不誊录,甚至不硬性规定非依考卷高下决定取舍与名次不可。这不甚严密的制度执行起来再打些折扣,于是朝里有人好做官,朝里有人易争先。

  看郑氏、归氏、孔氏、赵氏、崔氏等大家族出状元都是一窝一窝的。中下层读书人不仅难以争先,甚至难以录取。

  还有一般只在几个大区稍微认真地选拔1次,合格者便可直接参加“省试”(名义上由尚书省主持的全国性考试,相当于后来的“会试”),其录取人选与各人的名次全由知贡举一人确定。知贡举一般是3年一换的,有时1年一换,各人的学识、品性、心态不一,当然也就不可能有个统一的标准。而且考卷不糊名,有时尚未开考,而名次已定,更有强要状元、自定状元的……”

  “楚王,打断下,我们不怎么清楚这些,陛下交代的事,靠你了。”虞世南率先离开,李宽傻眼,细想坏了,只管说的高兴,这些言论不但与氏族对立,还把这些世家得罪了,怎么好,没等李宽想好,来的诸臣都起身走了,最后就留下两人杜如晦、房玄龄。

  杜如晦恨不得扒开李宽脑子看看,诸臣看见两份对比有什么不清楚,你还喋喋不休,在场的哪个没送自家后辈进去,你把遮羞布扒开,现在怎么收场?

  玩大了,杜如晦和房玄龄让李宽稍稍改改现在科举制度,不要动了所有人利益,最主要是扩大参考人数,提高科举影响力,别的不要考虑了。李宽虚心接受,杜如晦和房玄龄决定弄个草案出来,立马带着李宽到诸臣家中打招呼,今天李宽冲动了。

  三人商讨后,拿出草案

  一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

  二多人阅卷,殿试则于宫内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及定出名次,提高影响。

  不要小看这两点,第一点相对公平出来了。第二点,也是最主要看点,殿试,天下识得李二的人少之又少,能有幸一睹天子容颜,不要说让天下学子科举,就是征战也乐意,这也是为什么御驾亲征,部下奋勇杀敌取得胜利的原因。

  加上李宽还提议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参加探花宴。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

  这下名气有了,寒门学子不需要依附氏族也能取得社会地位,氏族掌控力小了,找书苑 www.zhaoshuyuan.com 李世民的权利大了,两全其美。

  李宽不是不想将后面更新进的科举制度拿出来,而是拿不出来,和整个大唐官员作对,还没那个资本,再说百姓也没那么开明。

  等杜如晦、房玄龄把科举的变动在早朝上汇报给李世民,老李喜笑颜开,好,好。他一心要将科举制度发挥更大作用,就是不得其法,现在简单的两点就做到了,不愧是谋臣心腹。

  诸臣昨日离开后,心里也痒痒的,事后杜如晦、房玄龄带着李宽到诸臣府邸拜访,诸臣就想知道三人怎么商讨的,现在放心了,科举变动不大,好事。

  李世民高兴劲下来,下旨让州县派送书籍给当地优秀学子,长安书馆免费抄写,让天下更多的人识字学习,这一来参加科举人多,总有天氏族压下去。

  氏族不在意老李的旨意,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为什么高,钱堆起来的,请夫子要钱,笔墨纸砚要钱,科举盘缠,几方面钱一加,读得起书的平民少,你就是现在免费送书,能看到的人有几个,等个十几年,天下还不知怎样。

  下完旨意,李世民也明白作用不大,了无兴趣的下朝了,杜如晦担心诸臣对李宽还有意见,准备今天再陪李宽走一趟,哪晓得一回头,李宽人不见了,问虞世南,虞世南今天心情不错,楚王还是上道的,科举变化不大。

  告诉杜如晦,刚刚李宽告假回去,他准假了,杜如晦叹口气,只好办公去了。



如果喜欢《风云初唐》,请把网址发给您的朋友。
收藏本页请按  Ctrl + D,为方便下次阅读也可把本书添加到桌面,添加桌面请猛击这里

快捷键:上一章(←) 下一章(→)
作者笑笑在唱歌所写的《风云初唐》为转载作品,风云初唐最新章节由网友发布。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风云初唐最新章节,而找书苑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风云初唐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风云初唐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找书苑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风云初唐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邮件给管理员,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相应处理。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