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找书苑 > 都市言情小说 > 家兴万事合最新章节列表 > 六十九、何家祠堂 没有更新?告诉管理员更新 章节内容错误、缺失举报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六十九、何家祠堂

小说:家兴万事合 作者:白果仁
    温晨军的问话,使陆芙蓉颇为吃惊和为难,因为按规定,这种敏感的人事问题,在未正式公布之前是保密的,不能随便在公开场合谈论。而席间除了三位市里领导和县筹备领导小组的成员之外,王鹤立和两个勤杂人员也在场,卢芙蓉不便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她略微怔了怔,委婉、答非所问地说:“我们成立了文化工作筹备组,组长是王鹤立同志,已经报市文化局和市编制办备案了。王鹤立就是这位戴眼镜的同志。”她指了指坐在她对面的一直没有发言的王鹤立。

    王鹤立欠了欠身,很有礼貌但又不卑不亢地说:“温书记,我是王鹤立,过去镇上的文教干事,现在是县文化工作筹备组组长。”

    温晨军点点头:“是本地人吗?”

    “地地道道松山人,在松山已有十八辈可考了。”王鹤立说。

    “从学校分来松山的吧?”温晨军问。

    “自己回来的,当时觉得松山比较亲切,而且教书比较好玩,就回来了。”王鹤立回答。

    “后来呢?觉得怎么样?”温晨军夹了一块鸡肉在王鹤立面前的碗里。

    “后来觉得硕士研究生教初中生有点儿大材小用,想跳槽,于是就报考公务员并且考上了,成绩很不错。”王鹤立把鸡肉放进嘴里,慢慢地咀嚼起来。

    温晨军看了看眼前这个戴眼镜的中年人,不,在他眼里应该算是个青年人,心里头产生了一种不可言喻的的情绪,可能是都教过书的原因,他觉得他们好像很熟,有一种共同熟知的东西把他们之间的距离缩小。过了一会儿,他又问:“考上公务员后做什么?”

    “一直在办事处文教办公室,三年办事员,三年科员级干事,两年副科级干事。”王鹤立像背书一样回答道。

    “那你对松山的文化工作很熟悉哟?”温晨军又问。

    “应该说不错,我所学专业与文化工作有关,而且我也喜欢这个工作,何况又有了这段经历。”王鹤立说。

    “你知道松山县境内最有价值的文物建筑在哪里?它的正真的价值是什么吗?”温晨军像一个CEO招考新员工一样不厌其烦问王鹤立。

    “整个松山市文化古迹很多,上至三国两晋南北朝,下到明清近代,都有文化源流可溯,但是按新分划的行政区域来说,松山县境内就相对少了,少虽然少,但仍有有价值的文物建筑值得开发,如果搞得好的话,可能对新建的松山县经济建设也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比如说何家祠堂。”王鹤立同样不厌其烦地回答这位上上级领导的提问。

    听王鹤立介绍,温晨军似乎酒醒了许多,他的精神为之一振,于是又问王鹤立:“何家祠堂有那么重要吗?它的价值真有那么大吗?”他把脸转向陆芙蓉:“芙蓉,你到松山县以后去看过没有?”

    陆芙蓉知道火候已到,赶忙回答温晨军:“去了,我和筹备领导小组的同志都去了,王组长说得没错,那确实是一个有开发价值的古建筑。”

    “下午有空,我和刘市长、甄部长去看一看。”停了一会儿他又对秘书说:“小田,你马上通知谭副市长和市文化局边怀山局长、市文化馆邱裼铁馆长下午两点准时来松山县,就说我和刘市长在这里等他们,我们一起去何家祠堂。”温晨军向刘明远笑了笑,刘明远马上点了点头。

    下午两点,新近从西都文化大学下派到松山市担任分管文化的副市长谭晨的车就到了筹备领导小组的办公大院,随后,边怀山和邱裼铁的车已陆续到了。谭晨是个民主党派人士,四十六七岁,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一看就是个搞学问的。刘明远说,谭市长是个大学教授,写过大本大本的书,是文史博物专家。

    在卢芙蓉和王鹤立的引领下,温晨军、刘明远、谭晨、甄德贤、边怀山、邱裼铁以及秘书小田等人直奔何家祠堂,也就是现在的松山县文化馆和文化工作筹备组办公室的院子。走到山门,谭晨看了看祠堂的牌坊,对温晨军等人说:“凭经验判断,这种牌坊应该是明朝中晚期的产物。”

    来到石狮子旁边,谭晨先用手在狮身上从上到下摸了一遍,然后从公文包里拿出放大镜,对着狮子的鼻子、眼睛、牙齿、腹、背以及脚趾各部位仔细观察,又用一个精致的小橡皮锤在狮子的全身轻轻地敲了一遍,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他对温晨军说:“初步观察,这对狮子的石料可能来自峨眉山的某一个地方,它是用典型的峨眉山玄武岩雕刻而成,这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要完成这个雕刻任务是很了不起的,因为距今三四百年前中国还无电可用,完全靠手工精雕细琢是很费时费事的,何况玄武岩质坚硬与花岗岩无二,而可雕性远远低于花岗岩,必须要有技艺高超的工匠才能完成。”

    进了大院,他们先在前院转了一圈,然后沿着长满了青苔的香径小道和残缺不堪的石桥石梯,绕着后院的左右两个大院子仔细看了一遍。最后一行人来到前院配殿里的文化馆办公室。

    在办公室里接待他们的是刚刚从县中学调过来没几天的年轻女教师。这位女教师虽然在学校教书两三年了,但人看起来还很年轻,而且很有活力,人才长得确实很出众。纤细的腰身,脑门子宽宽的,胸部鼓得很突出,瓜子脸,下巴尖尖的,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像两口汪汪的清泉,汩汩地在最显眼的地方流淌。

    当温晨军一行人走进办公室,这个年轻漂亮的女干部为他们每人递上一杯淡绿笔立的的松山雀舌,嘴上流出甜甜的话语:“欢迎各位领导光临何家祠堂!”美丽的脸上露出甜甜的笑意。

    温晨军问:“你叫什么名字?”

    “姓宁,名字叫宁代玉。”

    众人忍不住哈哈大笑,王鹤立说:“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是双木林,粉黛的黛,我们的宁代玉是宁愿的宁,代表的代。”

    办公室里又是一片笑声。宁代玉满脸绯红,看上去更加迷人。

    待笑声停止以后,宁代玉从办公屉里抽出王鹤立最近整理的资料《何家祠堂新编》给每位领导发了一份,温晨军翻了翻资料,问王鹤立:“咋样啊?王组长,你能不能介绍介绍,让我们的文物专家谭市长鉴别确定一下?”

    王鹤立说:“以往我对何家祠堂考察过,但那只是个人行为,这次筹备领导小组陆组长安排我进一步研究这事,可惜时间太紧,我刚理出个头绪来,所有的东西都写在资料上了,不过我敢肯定,何家祠堂最早建于明朝中晚期时没有问题的,据说,那位为魏忠贤修生祠的马屁官确实真的姓马,当时官居松山县令,生词修好以后,魏忠贤为了奖励他,升任他为松山太守,半年以后再升为西州巡按,魏忠贤垮台后,马巡按自缢,生祠充公,闹了一段笑话。清朝接手以后,曾一度被用作驿馆,何氏御史购买之前已经做过两次翻修,成为何家祠堂之后,最为可贵的是在乾隆二十三年、道光十五年、光绪二十年三次重修,如果没有那三次重修,肯定无法保存到现今。可惜的是在民国五年,祠堂里的龙凤亭被撤了。温书记、刘市长、谭市长,这确实是个有价值的文物啊,很多风格和北京的雍和宫和南京的鼓楼有某种相通之处,以此推测,何御史是想把京城里的玩意儿搬到这偏僻的松山,以享受一下帝王的派头和风光,这在当时如果被皇帝察觉就是诛灭九族的大罪,可以想象,当时他为了修这么大规模的祠堂是担了很大的风险的,而何家的后人也正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至今流传着‘人可何,不可说,祠堂全国第一座’的顺口溜。据我们调查和网上查询,这么大规模的家祠,确实还是第一座。”

    “慢点儿,慢点儿,老王,”温晨军插话说:“你是说在全国还没有这么大的家祠?有什么可以证明的吗?”

    “如果他说得没错,目前在国内保持得如此完整的家祠恐怕是第一例。”谭晨颇有信心地说。

    “所以,我呼吁,应该把这座祠堂好好地修修。”王鹤立说:“市里如果能出面的话,可以到省文物局、国家文物局去争取,找书苑 www.zhaoshuyuan.com 搞个省文物或者国家文物指标,肯定对松山县的文化建设是个促进。”

    “陆组长,你的意见呢?”温晨军问卢芙蓉。

    卢芙蓉说:“老王的意思我都赞同,看市里领导有什么指示?”

    “你县里能拿出多少钱来?一百万?两百万?”谭晨说:“申报国家级或省级文物是要花钱的,如果涉及整修,一点点儿钱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谭晨说。

    “县里目前是拿不出钱的,但是你们应该有个规划,今年出不起,明年出不出得起?出多少?然后给市里写个报告,搞一个具体的方案,市里再研究给钱或上报的问题。”刘明远说。

    “你们估算没有,报文物跑项目加整修,一共需要多少钱?”温晨军问卢芙蓉。

    卢芙蓉望了望王鹤立:“老王他们搞了个方案,我们还没来得及上报,全部搞下来需要一千二百万。”

    卢芙蓉这句话说完,所有的人都怔住了。



如果喜欢《家兴万事合》,请把网址发给您的朋友。
收藏本页请按  Ctrl + D,为方便下次阅读也可把本书添加到桌面,添加桌面请猛击这里

快捷键:上一章(←) 下一章(→)
作者白果仁所写的《家兴万事合》为转载作品,家兴万事合最新章节由网友发布。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家兴万事合最新章节,而找书苑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家兴万事合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家兴万事合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找书苑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家兴万事合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邮件给管理员,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相应处理。
扫码